2009-7-25 1
第 2章 人力资本与技能在上一章中我们都假定劳动者是同质的,在这一章中我们引入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从质量的角度来考察劳动供给,并给出不同劳动力质量差异的经济学解释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
人力资本投资概述教育投资的经济分析;
在职培训的经济分析 ;
中国的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 ;
2009-7-25 2
2.1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人力资本的含义与特征人力资本投资的涵义与内容人力资本投资决策
2009-7-25 3
2.1.1 人力资本的含义与特征人力资本( human capital)是一种非物质资本,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一种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
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人力资本具有如下特征,( 1)无形性;( 2)时效性;
( 3)收益递增性;( 4)累积性;( 5)潜在创造性。
2009-7-25 4
2.1.2 人力资本投资的涵义与内容
“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货币或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这种活动就叫人力资本投资”( G.S.贝克尔)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 1)各级正规教育;( 2)在职培训活动;( 3)健康水平的提高;( 4)对孩子的培养;
( 5)寻找工作的活动;( 6)劳动力迁移。前四项是关于如何增加劳动者所掌握的人力资本数量的人力资本投资,后两项则涉及怎样最有效地利用一个人的人力资本。
2009-7-25 5
2.1.3 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是否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人力资本投资数量的最优决策:边际分析法
2009-7-25 6
( 1)净现值法与内部收益率法净现值法:
内部收益率法:
),,;,,( n1jt1i0r1
C
r1
BQ i
1i
n
1j
j
n
i
i
sr
r0
r1
C
r1
Bi
1i
n
1j
j
n
i
i
*
*
2009-7-25 7
( 2)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优水平
——边际分析法
MR,MC
MC’
MC
人力资本数量 人力资本数量
MR,MC
HC*HC’
MR
MR MR’
HC* HC’
E’
E E’E
2009-7-25 8
2.2 教育投资的经济分析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文凭的信号功能理论的一般化和若干含义教育投资的社会成本与收益
2009-7-25 9
2.2.1 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增加收入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收入
C
C
C
H
H
T18 22
CC:接受教育的收入流
HH:不接受教育的收入流
60
2009-7-25 10
2.2.2 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文凭的信号功能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 asymmetric
information)
文凭的信号功能
2009-7-25 11
( 1)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劳动力市场上应聘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比雇主知道得更清楚。设想市场上有两种应聘者,
高能者和低能者,雇主不能区分这两类劳动者,
因此只愿意按照应聘者的平均能力支付工资,这样高能力的劳动者就有可能退出劳动力市场,导致该市场不断萎缩,最终留在市场上的都是最低能的应聘者。这就是劳动力市场中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2009-7-25 12
( 2)文凭的信号功能文凭是一种发现哪些应聘者具有高能力的手段,
因此文凭具有重要的信号功能,是解决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的一个重要的机制。这一理论是由史宾斯 1972年在哈佛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中首先提出的。 Michael Spence
2009-7-25 13
文凭的信号功能
——Spence模型终身工资报酬的现值
( PVE)
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
e*
PVE1
PVE2
C (能力较低劳动者的教育成本 )
C/2 (能力较高劳动者的教育成本 )
0
工资在模型中,教育本身并不提高一个人的能力,它纯粹是为了向雇主,发出信号,( signaling)表明自己是能力高的人。史宾斯确定了一个条件,
这一条件就是,做同样程度的教育投资对能力低的人来说边际成本更高,
史宾斯证明了,在这种情况下,虽有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易中具备信息的应聘者可通过教育投资程度来示意自己的能力,而雇主根据这一示意信号便可区别开不同能力的人。显然,这种示意方法可以帮助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困惑。但是,这种示意方法是有成本的,这里的成本就是相对于社会最优的过度的教育投入。
B
D
F
2009-7-25 14
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之间的工资报酬差距与大学入学率的变化 (U.S.A)
5 5,2
5 2,6
4 6,7
5 8,6 5 7,8 5 9,7
4 8,5 49
62
6 5,4
5 6,9
5 1,8
1,1 6
1,1 9
1,2 7
1,4 8
1,2 9 1,2 9
1,5 9
1,5 4
1,3 8
1,5 3
1,4 2
1,3 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3
1
1,1
1,2
1,3
1,4
1,5
1,6
1,7
男性大学入学率 女性大学入学率男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工资比率 女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工资比率
2009-7-25 15
2.2.3 理论的一般化和若干含义收入流的长短:年轻人更愿意接受教育;
男性与女性收入差距成本:政府的教育贷款是鼓励年轻人接受更多教育的一项重要政策收入差距
2009-7-25 16
2.2.4 教育的社会成本与收益教育的社会成本:如国家对教育的补贴教育的社会收益:教育可以降低社会失业率、
犯罪率;教育可以提高居民参与政治活动的程度、改善政治决策质量;教育具有隔代效应教育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因此政府应该对教育进行补贴,尤其是基础教育。
2009-7-25 17
2.3 在职培训
( On-the-job Training)
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在职培训的主要模式普通培训与特殊培训
2009-7-25 18
2.3.1 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成本:企业为在职培训支付的成本(聘请教师费用、租用场地的费用或为培训者缴纳培训费、
培训者在培训期间的工资);接受培训职工的成本(培训期间的工资损失、为培训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部分培训费用)。
收益:企业的收益(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接受培训职工的收益(更高的工资、更高的职位)
2009-7-25 19
2.3.2 在职培训的主要模式德国模式日本模式北欧模式自由市场模式根据在职培训成本承担的主体,林奇
( Lynch,1992)把发达国家的在职培训分为四种主要模式:
2009-7-25 20
( 1)德国模式-双重学徒制
( Dual Apprentice-ship)
即员工的培训都在学徒期内完成由企业和员工共同承担在职培训的成本(企业承担直接培训成本,员工以接受更低工资的方式承担间接成本)
2009-7-25 21
( 2)日本模式企业重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员工跳槽率低,因此员工的在职培训费用主要由企业承担。
2009-7-25 22
( 3)北欧模式在职培训费用主要由政府承担,尤其是对失业工人的培训费用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提供的。
2009-7-25 23
( 4)自由市场模式企业提供正式和非正式培训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技校提供脱产培训学徒制政府培训项目
2009-7-25 24
2.3.3 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一般培训:对所有企业均有用的技能培训和知识方面的培训;
特殊培训:仅对特定企业才有用的技能和知识培训。
2009-7-25 25
( 1)一般培训
w
w0
w1
w2=VMP2
w1=VMP1
培训期间 t 培训后服务期 时间 T
A
B
C
2009-7-25 26
( 2)特殊成本
w
w0
w1
w2=VMP2
w1=VMP1
培训期间 t 培训后服务期 时间 T
w1’ w1’
A
B
C
B’
2009-7-25 27
2.4 中国的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
“中国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应该警惕,根据目前的资料,中国各级政府把大约 GDP的 2.5%进行教育投资,同时把大约 30%的
GDP用于物质投资。在美国这些指标分别是 5.4%和 17%。各国的统计显示,中国对人进行投资的支出远远低于低于各国的平均数。
或许这种不平衡可能是现行对物质资本投资的回报率要高于对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的结果,但是这种不平衡是现行政策严重扭曲的表现,这种扭曲将会阻止中国的经济发展。 ……,我的结论是,
目前中国应该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否则,将会为以后中国的发展埋下犯错误的导火线。,
——詹姆斯,赫克曼,2003
2009-7-25 28
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国家和地区 1980 1985 1990 1995
世界总计 4.8 4.8 4.8 5.2
中 国 2.5 2.5 2.5 2.5
美 国 4.9 5.2 5.4
日 本 5.8 5.0 4.7 3.6
英 国 5.6 4.9 4.9 5.3
法 国 5.0 5.8 5.4 6.1
菲律宾 1.7 1.4 2.9 3.0
泰 国 3.4 3.8 3.6 4.1
韩 国 3.7 4.5 3.5 3.7
印 度 3.0 3.5 3.9 3.3
2009-7-25 29
2.4.1 教育收益率
——“明瑟法”( Mincerian approach)
教育收益率是对个人或社会因接受教育数量的增加而得到的未来经济报酬的一种测量,国际教育界大多数学者都美国经济学家 J.明瑟在 20世纪 70年代提出的一种估计方法,即“明瑟法”( Mincerian approach)来估算教育收益率 。明瑟收益率指的是平均多接受一年教育导致个人收入提高的比例,它能够用于反映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评价教育产出的效率,反映劳动力市场对教育的需求状况。
2009-7-25 30
明瑟的人力资本收入函数 ( Human capital earnings
function) 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可以写成以下的公式:
ln(Y) = a+bS+cEX+dEX2+ε ( 1)
式中 ln(Y)为个人收入的对数,Y表示收入,S为受教育年限,
EX表示劳动力的就业时间即工龄,工龄的平方项用来反映工龄与收入的非线形关系,ε为误差项,b,c,d表示各变量的回归系数。系数 b表示在不考虑教育成本的情况下就业者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的人力资本的个人收益率,又简称为教育收益率;而就业者从工作经验中获得的人力资本的个人收益率可以从系数 c和 d中得到。
续前页:
2009-7-25 31
由于在现行教育体制中绝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如小学教育,初中,高中教育,大学教育,
而且不同阶段的教育会有不同的教育收益率 。 因此为了使得人力资本收入函数估计出不同阶段教育的个人收益率,
公式 ( 1) 可以改写为:
ln(Y) = a+biSi+cEX+dEX2+ε ( 1a)
其中,Si 和 bi 分别表示就业者的不同学历水平和相对应的教育收益率。按照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公式( 1a)可以具体写成 ln(Y) = a+b1S1+ b2S2+ b3S3+ b4S4+ b5S5+ b6S6+
cEX+dEX2+ε 。这里 S1,S2,S3,S4,S5,S6 分别表示大学、
大专、中专、高中、初中、小学的学历。
续前页:
2009-7-25 32
2.4.2 教育明瑟收益率的国际比较
9,9
7,1
12 1 1,7
7,5
9,7
0
2
4
6
8
10
12
(%)
教育收益率的国际比较非洲非OEC D国家 欧洲、中东、北非非OEC D国家拉丁美洲、加勒比海 撒哈拉以南南非洲
OEC D国家 世界平均水平资料来源:陈晓宇 陈良,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课题组
2009-7-25 33
2.4.3 中国的教育收益率
1990-1999年城镇个人教育收益率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年份年收益率(
%)
2009-7-25 34
续前页:
上图显示了中国城镇个人教育收益率不断上升的这样一种变动趋势。就数据估计结果而言,1990年的个人教育收益率仅为 2.5%,到了 1995年上升到 4.9%,几乎翻一番;
到 1999年个人教育收益率进一步上升为 8.4%,与 1995年相比上升了 71%,而与 1990年相比上升了 3.4倍。在较短时期内个人教育收益率的这种快速的攀升过程给人们的印象是深刻的,它又是与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和工资制度改革的进展分不开的。
2009-7-25 35
工作年限与收益与受教育因素相比较,以工作年限表示的劳动力市场经历所起的作用却在下降,1991年工作年限增加一年平均可使收入提高 5.65%,明显高于教育年限的 2.95%的收益率,但到了 1995年,教育年限的教育率就已经超过工作年限的作用,而在 2000年的分析结果中受教育年限的收益率水平已经远远高于工作年限对提高劳动力收入的作用。这一结果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在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革中,年龄因素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程度在降低,
与此同时教育因素在影响个人收入分配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9-7-25 36
中国不同级别教育职工相对收入增长指数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990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
大学及以上 大专 中专/ 中技/ 职高 高中 初中 小学及以下
2009-7-25 37
中国不同级别教育收益率的特点及变化趋势。
首先,各级教育收益率均随时间推移而有显著的提高,其中大学本科的收益率从 4%左右提高到 13%,初中的收益率也从不到 2%提高到了近 5%;
其次,教育层次越高,教育收益率越高,跨年度的考察数据一致显示,受过较高级别教育的劳动者不但其收入的绝对水平高,而且受的教育层次越高,多接受一年教育收入提高的幅度越大;
第三,2000年的估算结果显示,中国高等教育的收益率达到 13%,
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说明当前中国接受高等教育者在其职业生涯中具有相当可观的收入优势,这一结果有助于更好地解释我国高等教育社会需求持续旺盛的现象(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2009-7-25 38
不同所有制单位职工的教育收益率差异单位所有制不同,其教育收益率也不同,在以合营、
合资和外资企业为主的非公有制单位中,教育年限的收益率比公有制单位中的高 3.3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多接受一年教育者在公有制单位中的收入优势为 8.41%,而在非公有制单位里实现的收入优势更大,为 8.41%+ 3.37%
= 11.78%;同时非公有制单位中工作年限增加一年导致收入提高的比例,却低于公有制单位(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第 2章 人力资本与技能在上一章中我们都假定劳动者是同质的,在这一章中我们引入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从质量的角度来考察劳动供给,并给出不同劳动力质量差异的经济学解释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
人力资本投资概述教育投资的经济分析;
在职培训的经济分析 ;
中国的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 ;
2009-7-25 2
2.1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人力资本的含义与特征人力资本投资的涵义与内容人力资本投资决策
2009-7-25 3
2.1.1 人力资本的含义与特征人力资本( human capital)是一种非物质资本,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一种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
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人力资本具有如下特征,( 1)无形性;( 2)时效性;
( 3)收益递增性;( 4)累积性;( 5)潜在创造性。
2009-7-25 4
2.1.2 人力资本投资的涵义与内容
“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货币或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这种活动就叫人力资本投资”( G.S.贝克尔)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 1)各级正规教育;( 2)在职培训活动;( 3)健康水平的提高;( 4)对孩子的培养;
( 5)寻找工作的活动;( 6)劳动力迁移。前四项是关于如何增加劳动者所掌握的人力资本数量的人力资本投资,后两项则涉及怎样最有效地利用一个人的人力资本。
2009-7-25 5
2.1.3 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是否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人力资本投资数量的最优决策:边际分析法
2009-7-25 6
( 1)净现值法与内部收益率法净现值法:
内部收益率法:
),,;,,( n1jt1i0r1
C
r1
BQ i
1i
n
1j
j
n
i
i
sr
r0
r1
C
r1
Bi
1i
n
1j
j
n
i
i
*
*
2009-7-25 7
( 2)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优水平
——边际分析法
MR,MC
MC’
MC
人力资本数量 人力资本数量
MR,MC
HC*HC’
MR
MR MR’
HC* HC’
E’
E E’E
2009-7-25 8
2.2 教育投资的经济分析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文凭的信号功能理论的一般化和若干含义教育投资的社会成本与收益
2009-7-25 9
2.2.1 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增加收入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收入
C
C
C
H
H
T18 22
CC:接受教育的收入流
HH:不接受教育的收入流
60
2009-7-25 10
2.2.2 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文凭的信号功能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 asymmetric
information)
文凭的信号功能
2009-7-25 11
( 1)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劳动力市场上应聘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比雇主知道得更清楚。设想市场上有两种应聘者,
高能者和低能者,雇主不能区分这两类劳动者,
因此只愿意按照应聘者的平均能力支付工资,这样高能力的劳动者就有可能退出劳动力市场,导致该市场不断萎缩,最终留在市场上的都是最低能的应聘者。这就是劳动力市场中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2009-7-25 12
( 2)文凭的信号功能文凭是一种发现哪些应聘者具有高能力的手段,
因此文凭具有重要的信号功能,是解决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的一个重要的机制。这一理论是由史宾斯 1972年在哈佛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中首先提出的。 Michael Spence
2009-7-25 13
文凭的信号功能
——Spence模型终身工资报酬的现值
( PVE)
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
e*
PVE1
PVE2
C (能力较低劳动者的教育成本 )
C/2 (能力较高劳动者的教育成本 )
0
工资在模型中,教育本身并不提高一个人的能力,它纯粹是为了向雇主,发出信号,( signaling)表明自己是能力高的人。史宾斯确定了一个条件,
这一条件就是,做同样程度的教育投资对能力低的人来说边际成本更高,
史宾斯证明了,在这种情况下,虽有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易中具备信息的应聘者可通过教育投资程度来示意自己的能力,而雇主根据这一示意信号便可区别开不同能力的人。显然,这种示意方法可以帮助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困惑。但是,这种示意方法是有成本的,这里的成本就是相对于社会最优的过度的教育投入。
B
D
F
2009-7-25 14
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之间的工资报酬差距与大学入学率的变化 (U.S.A)
5 5,2
5 2,6
4 6,7
5 8,6 5 7,8 5 9,7
4 8,5 49
62
6 5,4
5 6,9
5 1,8
1,1 6
1,1 9
1,2 7
1,4 8
1,2 9 1,2 9
1,5 9
1,5 4
1,3 8
1,5 3
1,4 2
1,3 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3
1
1,1
1,2
1,3
1,4
1,5
1,6
1,7
男性大学入学率 女性大学入学率男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工资比率 女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工资比率
2009-7-25 15
2.2.3 理论的一般化和若干含义收入流的长短:年轻人更愿意接受教育;
男性与女性收入差距成本:政府的教育贷款是鼓励年轻人接受更多教育的一项重要政策收入差距
2009-7-25 16
2.2.4 教育的社会成本与收益教育的社会成本:如国家对教育的补贴教育的社会收益:教育可以降低社会失业率、
犯罪率;教育可以提高居民参与政治活动的程度、改善政治决策质量;教育具有隔代效应教育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因此政府应该对教育进行补贴,尤其是基础教育。
2009-7-25 17
2.3 在职培训
( On-the-job Training)
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在职培训的主要模式普通培训与特殊培训
2009-7-25 18
2.3.1 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成本:企业为在职培训支付的成本(聘请教师费用、租用场地的费用或为培训者缴纳培训费、
培训者在培训期间的工资);接受培训职工的成本(培训期间的工资损失、为培训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部分培训费用)。
收益:企业的收益(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接受培训职工的收益(更高的工资、更高的职位)
2009-7-25 19
2.3.2 在职培训的主要模式德国模式日本模式北欧模式自由市场模式根据在职培训成本承担的主体,林奇
( Lynch,1992)把发达国家的在职培训分为四种主要模式:
2009-7-25 20
( 1)德国模式-双重学徒制
( Dual Apprentice-ship)
即员工的培训都在学徒期内完成由企业和员工共同承担在职培训的成本(企业承担直接培训成本,员工以接受更低工资的方式承担间接成本)
2009-7-25 21
( 2)日本模式企业重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员工跳槽率低,因此员工的在职培训费用主要由企业承担。
2009-7-25 22
( 3)北欧模式在职培训费用主要由政府承担,尤其是对失业工人的培训费用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提供的。
2009-7-25 23
( 4)自由市场模式企业提供正式和非正式培训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技校提供脱产培训学徒制政府培训项目
2009-7-25 24
2.3.3 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一般培训:对所有企业均有用的技能培训和知识方面的培训;
特殊培训:仅对特定企业才有用的技能和知识培训。
2009-7-25 25
( 1)一般培训
w
w0
w1
w2=VMP2
w1=VMP1
培训期间 t 培训后服务期 时间 T
A
B
C
2009-7-25 26
( 2)特殊成本
w
w0
w1
w2=VMP2
w1=VMP1
培训期间 t 培训后服务期 时间 T
w1’ w1’
A
B
C
B’
2009-7-25 27
2.4 中国的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
“中国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应该警惕,根据目前的资料,中国各级政府把大约 GDP的 2.5%进行教育投资,同时把大约 30%的
GDP用于物质投资。在美国这些指标分别是 5.4%和 17%。各国的统计显示,中国对人进行投资的支出远远低于低于各国的平均数。
或许这种不平衡可能是现行对物质资本投资的回报率要高于对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的结果,但是这种不平衡是现行政策严重扭曲的表现,这种扭曲将会阻止中国的经济发展。 ……,我的结论是,
目前中国应该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否则,将会为以后中国的发展埋下犯错误的导火线。,
——詹姆斯,赫克曼,2003
2009-7-25 28
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国家和地区 1980 1985 1990 1995
世界总计 4.8 4.8 4.8 5.2
中 国 2.5 2.5 2.5 2.5
美 国 4.9 5.2 5.4
日 本 5.8 5.0 4.7 3.6
英 国 5.6 4.9 4.9 5.3
法 国 5.0 5.8 5.4 6.1
菲律宾 1.7 1.4 2.9 3.0
泰 国 3.4 3.8 3.6 4.1
韩 国 3.7 4.5 3.5 3.7
印 度 3.0 3.5 3.9 3.3
2009-7-25 29
2.4.1 教育收益率
——“明瑟法”( Mincerian approach)
教育收益率是对个人或社会因接受教育数量的增加而得到的未来经济报酬的一种测量,国际教育界大多数学者都美国经济学家 J.明瑟在 20世纪 70年代提出的一种估计方法,即“明瑟法”( Mincerian approach)来估算教育收益率 。明瑟收益率指的是平均多接受一年教育导致个人收入提高的比例,它能够用于反映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评价教育产出的效率,反映劳动力市场对教育的需求状况。
2009-7-25 30
明瑟的人力资本收入函数 ( Human capital earnings
function) 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可以写成以下的公式:
ln(Y) = a+bS+cEX+dEX2+ε ( 1)
式中 ln(Y)为个人收入的对数,Y表示收入,S为受教育年限,
EX表示劳动力的就业时间即工龄,工龄的平方项用来反映工龄与收入的非线形关系,ε为误差项,b,c,d表示各变量的回归系数。系数 b表示在不考虑教育成本的情况下就业者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的人力资本的个人收益率,又简称为教育收益率;而就业者从工作经验中获得的人力资本的个人收益率可以从系数 c和 d中得到。
续前页:
2009-7-25 31
由于在现行教育体制中绝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如小学教育,初中,高中教育,大学教育,
而且不同阶段的教育会有不同的教育收益率 。 因此为了使得人力资本收入函数估计出不同阶段教育的个人收益率,
公式 ( 1) 可以改写为:
ln(Y) = a+biSi+cEX+dEX2+ε ( 1a)
其中,Si 和 bi 分别表示就业者的不同学历水平和相对应的教育收益率。按照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公式( 1a)可以具体写成 ln(Y) = a+b1S1+ b2S2+ b3S3+ b4S4+ b5S5+ b6S6+
cEX+dEX2+ε 。这里 S1,S2,S3,S4,S5,S6 分别表示大学、
大专、中专、高中、初中、小学的学历。
续前页:
2009-7-25 32
2.4.2 教育明瑟收益率的国际比较
9,9
7,1
12 1 1,7
7,5
9,7
0
2
4
6
8
10
12
(%)
教育收益率的国际比较非洲非OEC D国家 欧洲、中东、北非非OEC D国家拉丁美洲、加勒比海 撒哈拉以南南非洲
OEC D国家 世界平均水平资料来源:陈晓宇 陈良,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课题组
2009-7-25 33
2.4.3 中国的教育收益率
1990-1999年城镇个人教育收益率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年份年收益率(
%)
2009-7-25 34
续前页:
上图显示了中国城镇个人教育收益率不断上升的这样一种变动趋势。就数据估计结果而言,1990年的个人教育收益率仅为 2.5%,到了 1995年上升到 4.9%,几乎翻一番;
到 1999年个人教育收益率进一步上升为 8.4%,与 1995年相比上升了 71%,而与 1990年相比上升了 3.4倍。在较短时期内个人教育收益率的这种快速的攀升过程给人们的印象是深刻的,它又是与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和工资制度改革的进展分不开的。
2009-7-25 35
工作年限与收益与受教育因素相比较,以工作年限表示的劳动力市场经历所起的作用却在下降,1991年工作年限增加一年平均可使收入提高 5.65%,明显高于教育年限的 2.95%的收益率,但到了 1995年,教育年限的教育率就已经超过工作年限的作用,而在 2000年的分析结果中受教育年限的收益率水平已经远远高于工作年限对提高劳动力收入的作用。这一结果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在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革中,年龄因素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程度在降低,
与此同时教育因素在影响个人收入分配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9-7-25 36
中国不同级别教育职工相对收入增长指数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990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
大学及以上 大专 中专/ 中技/ 职高 高中 初中 小学及以下
2009-7-25 37
中国不同级别教育收益率的特点及变化趋势。
首先,各级教育收益率均随时间推移而有显著的提高,其中大学本科的收益率从 4%左右提高到 13%,初中的收益率也从不到 2%提高到了近 5%;
其次,教育层次越高,教育收益率越高,跨年度的考察数据一致显示,受过较高级别教育的劳动者不但其收入的绝对水平高,而且受的教育层次越高,多接受一年教育收入提高的幅度越大;
第三,2000年的估算结果显示,中国高等教育的收益率达到 13%,
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说明当前中国接受高等教育者在其职业生涯中具有相当可观的收入优势,这一结果有助于更好地解释我国高等教育社会需求持续旺盛的现象(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2009-7-25 38
不同所有制单位职工的教育收益率差异单位所有制不同,其教育收益率也不同,在以合营、
合资和外资企业为主的非公有制单位中,教育年限的收益率比公有制单位中的高 3.3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多接受一年教育者在公有制单位中的收入优势为 8.41%,而在非公有制单位里实现的收入优势更大,为 8.41%+ 3.37%
= 11.78%;同时非公有制单位中工作年限增加一年导致收入提高的比例,却低于公有制单位(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