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3部分劳动力市场失败与政策调整
2
第 6章 失业及其治理本章讨论劳动力市场运行失效的一个重要的结果:失业,
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中最重要和最普遍的问题,是一国宏观经济运行好坏的指示器,因此也是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
认识失业:定义和度量失业的代价失业的种类和经济学解释失业的治理吾国吾民:失业在中国
3
失业意味着什么?
,失业对劳动者来说,关系生存和尊严;对经济学家来说,关系资源充分利用和增长;对民主政治家来说,关系选票;对政府来说,是一个政治大麻烦;对资本家来说,有助于劳动纪律、效率和减低工资成本;
对理想主义者来说,助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乌托邦热情;对救世主来说,关系其脸面;有失业,经济学教师才有饭碗;对经济学子来说,是一种若隐若现的恐惧 ……”
——转自卢锋,宏观经济学,讲义
4
6.1 认识失业:定义和度量经济学基本问题是如何有效配置稀缺资源,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提高社会成员的经济福利。劳动力是最重要资源,失业意味着劳动力处于没有工作的,闲置,状态,并且带来多层面的其它经济和社会问题。因而,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一直把失业现象作为一个重大问题来研究。
失业的定义与相关概念失业率度量:概念、方法及问题
5
6.1.1 失业的定义失业的定义:失业是指在某个年龄以上,在特定的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国际劳工组织,ILO)。
构成失业的三个必备条件,1)一定年龄(如 16岁)
以上有工作能力; 2)没有工作(如刚毕业、被解雇等); 3)正在寻找工作
6
6.1.2 失业率度量:概念、方法与问题失业率 =失业人数 /劳动力人口=失业人数 /(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
度量方法和标准,
在定义劳动力年龄界限、一定时期在工作的次数、以及暂时星失业的统计方法和标准等方面,都存在国别差异。
各国失业数据来源也不同:一些国家采用住户调查方式获得信息,一些国家利用领取失业救济人数等社会保险数据,还有的国际利用官方就业人数和劳动力数据来推算失业数据。
困难,高估和低估有的人实际自愿离开工作,但是为了得到失业补贴,还是对向他们调查的社会保险机构表示在寻找工作,试图获得失业救济、医疗保险等保障福利,从而发生高故失业率问题。
有的失业工人实际上愿意获得工作,但长期找不到工作,失去了继续寻找工作的信心和耐心,从而被归类到自愿离开了的劳动人口中(不在劳动力),因而没有被统计为失业人员。低估问题
7
失业:美国数据虚线线为经济学家认定的不同时期美国自然失业率
8
数据背后的故事:谁是失业者失业世界,不同人的命运 (美国人在 1995年 )
变动的数据:男女劳动力参工率比较
– 1950年为 87%,33%
– 1995年为 75%,59%
9
6.2 失业的代价奥肯定律( Okun’s Law)
经济代价社会代价政治代价
10
6.2.1 奥肯定律
( Okun’s Law)
美国经济学家奥肯 (Okun)对美国经验数据进行的分析中,发现增长率与失业率变动之间存在规则性联系或数量关系:
失业率变动 = - 1/2 × (实际 GDP增长率 一 3%)
GDP增长率为 3%时失业率不变。增长率高于 3%时,失业率下降幅度等于增长率超过 3%部分的一半 ;增长率低于 3%时,
失业率上升幅度等于增长率不足 3%部分的一半。例如,当经济增长率为 5%时,失业率会下降 1个百分点 ( 5%-3%) / 2 。
失业率与增长率之间这一数量关系,被称为奥肯定律。Arthur M,Okun,1928-1980
11
奥肯定律
1951
1984
1999
2000
1993
1982
1975
失业率的变化
10
-3 -2 -1 0 1 2 43
8
6
4
2
0
-2
实际 GDP的百分比变化反过来看的奥肯定律,实际 GDP
的百分比变化 = 3% - 2 × (失业率的变化)
12
6.2.2 失业的经济代价
社会产量的减少以及失业者个人收入的减少 。 失业率上升,
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被耽搁掉,好像是无数汽车,房屋,衣物和其他商品倒进了大海 。 反过来看奥肯定律知:失业率每上升 1%,实际 GDP将损失 2%。
人力资本的损失 。 人力资本是人受到的教育和获得的技能的价值 。 长期的失业会大大降低人力资本的价值,因为人力资本闲置不用同样会折旧,即技能失去其原有的价值 。
13
6.2.3 社会代价失业给失业者及其家庭带来精神和心理伤害无法用金钱衡量 ;失业者怀疑自身价值和滋长反社会行为,犯罪与堕落加剧 。
连续 6年失业人口每上升 1个百分点会导致 3.7
万人过早死亡 ( M.哈维,希伦纳 )
俄罗斯休克疗法导致 1/5的工人失去工作,男人预期寿命由 1990年 64岁降到 1995年 57岁 。
14
6.2.4 政治代价
过高失业率影响政治稳定:执政党轮换、
政变和革命。社会情绪容易受专制理想主义者和法斯主义者煸动、控制和利用 ——希特勒,非理性社会思潮和救世主盛行。
15
6.3 失业的种类和经济学原因失业的种类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16
6.3.1 失业的种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需求不足失业(或周期性失业)
17
( 1)摩擦性失业
( frictional unemployment )
与劳动力市场短期变动相联系。实际生活中,工作机会和人们择业行为不断变动,有人可能不满意目前工作而辞职“跳槽”,这些人通常能找到新工作,但是由于 劳动力 市场信息不完全,找到新职位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总会有一部分人处于这种“转岗之间( between the jobs)”
的失业状态中,处于这种状态的失业人口即为摩擦性失业。
18
( 2)结构性失业
(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结构性性失业由于工作岗位类型与寻找工作的人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它与与劳动力市场较长期变动相联系。
随着技术和经济发展,不同地区,行业,工种的劳动力供求不断发生结构变动,夕阳部门和朝阳行业此消彼长。一方面,劳动力需求结构随着技术、经济、偏好等因素改变而不断变动 ;另一方面,劳动力供给结构通常难以立刻作出充分反应,而是需要或长或短滞后期才能完成必要调节。因而,即便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总量大体相等,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也会导致失业,这类失业即为结构性失业。
19
( 3)需求不足失业
与宏观经济运行周期相联系。在宏观经济繁荣高涨时期,对产品和劳务费总需求上升,对劳动派生需求量也上升,失业率比较低;在经济衰退和萧条阶段,对产品和劳务总需求萎缩,劳动力派生需求量下降,因而失业率比较高。
需求不足带来的失业,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
AD1=C1+I1+G+NX
AD2=C2+I2+G+NX
045
E2
E1
AD
N1
N2
Y=f(L,K)
N
Y
需求不足失业
Y2Y1
20
6.3.2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工作搜寻理论刚性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
21
( 1)工作搜寻理论
——对摩擦性失业的经济学解释劳动力市场具有动态属性。
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工作搜寻者的特征( K)以及空缺职位性质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因此在雇主和工作搜寻者之间的工作匹配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所以即使当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在总量相等时,摩擦性失业也依然存在。
只要保留工资( WR)没有确定在与市场所提供的最低工资的水平上,找到工作的概率就会小于 1。
工资率 W(K)WR E(W) W*(K*)
工资的分布
f(W)
工作搜寻模型中的保留工资选择
22
( 2)刚性工资理论
——对周期性失业的经济学解释由于劳动力市场中,工资是刚性的,因此失业不能通过工资的灵活调整而得以消除。与刚性工资相联系的失业与工作搜寻理论中的失业的性质不同,后者不是因为工作总量不足,而是因为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以及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前者则是因为工资具有刚性,导致工作总量不足所造成的。由于刚性工资引起的失业是与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其主要解释由经济周期性波动而产生的失业。
失 业
w
w1
w2
L1L3 L2
A
C
B
由工资刚性引起的失业
LS
LD1
LD2
23
为什么工资具有刚性工会和最低工资法隐含合同理论政府的转移项目相对工资比较(货币工资下降或价格水平上升都会导致实际工资下降,但工人对前者更加抵触,因为前者会改变个人在收入分布上的相对位置)。
24
( 3) 效率工资理论工人的努力程度( e)是实际工资( w)的单调递增函数。
工人的努力程度不可观察或观察成本太高,因此工人由偷懒的动机。
为了防止工人偷懒,提高效率,企业会主动将工资提高到一个高于市场出清水平的程度。
市场中的每一个企业都支付比市场出清水平高的工资水平,导致劳动供给相对劳动需求过多,从而产生失业。
25
效率工资模型
w
we
we
w
L
L
weFL
L
w
we
LFw
LwLweFM a x
)(
)('
21
)2(0)('0
)1(0
)(
'0
])([





)可得:)、(由(
最优规划的一阶条 件:
e=e(w)
e
w
e*
w*
努力曲线与“索洛条件”
26
6.4 失业的治理提高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劳动力市场建设提高经济活动水平失业保障和社会援助主动失业治理被动失业治理
27
( 1)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教育水平(一举两得:降低年轻人劳动参与率、减少劳动总供给;
又能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素质)
28
( 2)劳动力市场建设职业介绍所就业指导中心劳动市场的信息服务
29
( 3)提高经济活动水平刺激私人投资:减税、降息、控制工资增加政府支出、举办公共工程刺激出口
30
( 4)失业保障和社会救济失业保险金失业救济生活贫困补助:政府转移支付
31
6.5 失业在中国中国失业的规模和分类中国失业的特点和成因中国的劳动市场政策
32
6.5.1 中国失业的规模与分类
4.9
3.8
3.2
2
5.3
5.4
1.9
1.8
2 2
2.6
2.5
2.3
2.3
2.6
2.8
2.9
3
3.1
3.1
3.1
3.1
3.6
4
2.3
4.3
4.2
0
1
2
3
4
5
6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城镇登记失业率(%)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33
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264.4
276.6
296.2
377.9
383.2
352.2
363.9
420.1
476.4
519.6
552.8
570 571 575
595
681
770
8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 万人)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34
中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
563
815
995
877
937
657
515
410
26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万人)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35
中国失业的类型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下岗职工城镇隐性失业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
36
6.5.2 我国失业的特点和成因我国失业的特点我国失业的成因
37
( 1)我国失业的特点年龄、性别特征文化程度特征户籍特征
38
A、年龄性别特征从失业率来看,女性的失业率高于男性。分年龄来看,失业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在 20~ 49岁的黄金劳动年龄段,每个年龄组的女性失业率都要高于男性,在 50岁以后,女性失业率开始低于或接近男性。
39
B、文化程度特征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失业的可能性越小,但观察中国城镇失业和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并没有出现上述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一种非线性关系。有着最高失业率的既不是受教育程度最低者,也不是受教育程度最高者,而是具有中等受教育程度者。中国城镇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的峰值出现在受教育水平为初中、高中和中专这几个群体上。而受教育程度更低的人口群体,
失业率反而较低。失业率最低的群体出现在受教育程度最低的,小学及以下者,和最高的,大学专科及以上者,两个极端上。
40
C、失业率的户籍特征
中国的户籍制度使得拥有城市户口和农业户口者之间受到不同的对待。从失业状况看,非农业户口者的失业率比农业户口者高出两倍多。从分性别角度看,在农业户口群体中,不同性别之间的失业率差距,不到 1个百分点;而在非农业户口群体中,女性比男性的失业率要高出 2.6个百分点。农业户口者还有着更高的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
41
( 3)中国失业的原因经济增长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
42
A、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有四种类型:高增长、高就业;高增长、低就业;低增长、低就业;低增长、高就业
1980年前后,我国属于,高增长、高就业,类型,GDP
每增长 1%,就业相应增长 0.31个百分点;但进入 90年代后,GDP每增长 1%,就业相应只增长 0.1个百分点,
属于,高增长、低就业,类型,这于我国,资本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相关。
43
B、体制转轨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
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都逐步转变为利润极大化目标的追求者,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减员增效”
排斥了大量的隐性失业者。
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大量中小型国有企业改制或破产倒闭导致这些企业释放了许多劳动力。
44
C、产业结构调整
配第克拉克定律揭示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等非农业部门转移,并且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会出现劳动力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现象。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一产业(农业)的比重逐渐下降,释放出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但是第二产业由于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吸收不了太多的农村劳动力,而第三产业发展不够,也不能容纳足够的剩余人口。这是导致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产业结构调整,还导致了大量的摩擦性失业。
45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46
6.5.3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控制劳动力供给数量的政策促进劳动力需求的政策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失业保障政策
47
( 1)控制劳动力供给数量的政策
计划生育,保持低水平的人口出生率
适当推迟就业的年龄和适当减少工作时间。其目的是增加单位时间内就业的人数。适当推迟就业年龄,实际上是减少每个人一生中在岗劳动的时间。为此,可适当增加工作前的学习和培训时间。
48
( 2)促进劳动力需求的政策鼓励就业内容和就业形式创新的政策鼓励企业雇佣下岗人员的政策促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行业垄断和市场准入过严,如金融保险业、电信、交通、教育、卫生、广播电影电视业等,它们就业弹性较大,却存在很多进入壁垒。由于缺乏竞争,
这些服务居高不下的价格不仅抑制了消费,反过来也影响了以上产业的发展规模,最终限制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所以,当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消除它们过高的进入门槛,吸引多方投资的加入。
处理好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我国是人口大国,
安置就业的任务特别繁重,需要我们在产业发展的时候考虑到就业目标。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的资源禀赋特征和比较优势原理,并且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重视生产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并没有本质冲突,因为一些技术进步可以减少资本的使用,使我国稀缺的资本得到更好的利用。
49
( 3)劳动力市场的建设
职业介绍所、职业指导、劳动市场信息服务和对下岗职工进行培训是解决当前我国失业问题的重要政策措施。
劳动力市场建设,2004年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初步建成,
全国共有 108个城市实现了市内联网,92个城市实现了按季度发布职业供求分析报告。年末全国各类职业介绍机构 31109所,其中劳动保障部门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
21515所。全国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全年成功介绍职业 1155
万人次,比上年增加 178万人次,增长 18%。
50
( 4)失业保障
2004年末全国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 103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91万人。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41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25万人。
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 249亿元,支出 200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 15.5%和 7.2%。年末基金滚存结余 30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