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案例:欧洲央行的政策协调 欧洲中央银行在经历了13个月的思想斗争之后,于2002年12月5日宣布将欧元区主导利率降低50个基点,降到2.75%,逼近欧元启动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实际上,自2001年5月以来,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呈现单调下调的轨迹,2年间主导利率下降了200个基点,从2001年初的4.75%(2000年10月5日确定)下降到2002年年底的2.75%。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单向调整与整个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下滑有着密切的关系,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逐渐减缓,当年实现3.5%的10年最高增长率,但进入2001年,增长骤降,2001年欧元区仅增长1.4%。本来指望2002年的经济有所恢复或至少能与上年持平,遗憾的是,根据欧盟及国际组织的预测,欧元区2002年的增长将是10年来的最低,不会超过0.9%(European Commission, 2002a; IMF, 2002; OECD, 2002);欧洲中央银行的预测低点是0.6%(ECB, 2002a)。鉴于这种经济持续走弱的态势,欧洲中央银行面临着欧元区成员国政府、商界、工会、消费者团体乃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断要求降息的压力。但是,欧洲中央银行同时还面临着另一个压力,即欧洲央行必须保证“欧元区统一消费价格指数(HICP)的年上涨率从中期看低于2%”(ECB,2001)。而欧元区HICP自2000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上涨,2000年年平均水平为2.3%,2001年上升到2.5%,2002年会在2.3%左右,年年超出价格目标。这就形成了两难局面:一方面,经济增长乏力要求降息,另一方面,物价始终(至少已满足中期的时间长度标准)在目标值之上,政策空间并不是很大。幸好《欧洲联盟条约》提供了回旋的余地:欧洲单一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维持价格稳定,并在不损害价格稳定的前提下支持欧洲的总体经济政策。因此,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要做到左右兼顾的,关键的问题是选择货币政策调整的时机。 在财政政策领域,欧洲中央银行坚持强化财政纪律,坚信《稳定与增长公约》所明确的稳健财政立场是欧元区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就业的前提条件,并希望将德国与葡萄牙的超支行为纳入超额赤字程序,同时对法国提出前期警告,其他国家也必须采取强有力的计划来改进失衡的财政状况。欧洲中央银行强烈要求欧元区执行《结构改革议程》,并对许多欧元区国家改革进展缓慢表示担忧。欧洲央行认为,结构改革对于欧元区的中期增长至关重要(ECB, 2002a; Salgado, 2002);而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改革尤其重要,因为这将促进市场竞争,有利于欧元区的信心恢复,促进短期经济活动,并可以保证经济的无通货膨胀可持续增长,这才是价格稳定的根本。未来价格发展正取决于此,而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将不得不继续左右兼顾。 思考题: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欧元区是不是“最优货币区”,欧元的不稳定因素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