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机械的效率
?12.1 机械中的磨擦
?12.2 机械效率和自锁
?12.3 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12.1 机械中的磨擦
12.1.1 移动副中的磨擦
1.平面磨擦
2.斜面磨擦
3.槽面摩擦
1.平面磨擦
滑块 1所受的全反力与其
对平面 2是相对速度 v12间的夹
角总是钝角( 90+ φ)。
(1)滑块等速上升
当滑块1在水平力F作用下以等速沿斜面上升时,斜面2作
用于滑块1的总反力R 21,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
F+Q+R21=0
做力三角形,由此可得水平驱动力 F的大小为
F=Qtan(a+φ )
2,斜面磨擦
(2)滑块等速下滑
若滑块 1沿斜面对面等速下滑,如图 12.3(a)所示,此
时 Q为驱动力,F’为阻力,即阻止滑块 1沿斜面加速下滑的力,
R’21为总反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F’+Q+R’21=0
由力的三角形可得
F’=Qtan(a-φ )
12.1.2螺旋副中的摩擦
螺旋副为一种空间运动副,其接触面是螺旋面,当螺杆
和螺母的螺纹之间受有轴向载荷 Q时,拧动螺杆或螺母,螺
旋之间将产生摩擦力.在研究螺旋副的摩擦时,通常假设
螺杆与螺母之间的作用力Q集中在平均直径为d的螺旋线
上,由于螺旋线可以展成平面上的斜直线,螺旋副中力的
作用与滑块和斜面间力的作用相同,这样,就可以把空间
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来研究.
1.矩形螺纹螺旋副中的摩擦
一矩形螺纹螺旋副,其中 1为螺
杆,2为螺母,螺母2上受有轴向
载荷Q.现若在螺母2上加一力矩
M,使螺母1逆着Q力等速向上运
动,则此时相当于在滑块2上加一
水平力F,使滑块2沿着斜面等速
向上滑动.该斜面的倾角A即为螺
旋平均直径d上的螺旋升角,其计
算式为
tana=l/ π d=zp/ π d
F相当于拧紧螺母时必须在螺
旋平均直径d处施加的圆周力,其
对螺旋轴心线之矩即为拧紧螺母时
所需的拧紧力矩M,故
M=F d/2= d/2Q tan( α +φ )
当螺母顺着力Q的方向等速向下运动时,即放松螺母,此时相当于滑块2
沿着斜面等速下滑,
在螺旋平均直径d处施加的防止螺母加速松脱的圆周力为
F’=Q tan( α -φ)
而防止螺母松脱的防松力矩M’为
M’=F’ d/2=Q tan( α - φ ) d/2
当 α < φ时,M’为负值,这意味着若要使滑块下滑,则必须施加一个反向
的力矩M’,此时的力矩M‘称为拧松力矩.
2.三角形螺纹螺旋副中的磨擦
三角形螺纹和矩形螺纹的区别仅在于螺纹间接触面的
几何形状不同,研究三角形螺纹的摩擦时,可把螺母在螺杆
上的运动近似地认为是楔形滑块沿槽面的运动,此时斜槽面
的夹角等于 2Q,fe=f/sin(90-β )=f/cosβ
φ e=arctanfe=arctan(f/cosB)
可得三角形螺旋的拧紧和防松力矩分别为
M= Qtan(α +φ e)d/2 (12.8)
M’= Qtan(α -φ e)d/2 (12.9)
同理,当 α <Ze时,M’为拧松力矩,
12.1.3 转动副中的摩擦
1.径向轴颈的摩擦
轴颈 1置于轴承 2中,设受有径向载荷 Q作用的轴颈在驱动力矩 Md的
作用下作等速回转,由于转动副间存在法向反力 N21,则轴承 2对轴颈项
的摩擦力
F21=fN21=feQ.
式中 fe为当量摩擦系数,
fe的大小可在一定条件下用实验测得,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经理论推
导计算得出,对于非跑合的径向轴颈,fe=W/2f;而对于跑合的径向轴
颈,fe=4f/w.
摩擦力 F21对轴颈形成的摩擦力矩 Mf为
Mf=F21r=feQr
由于法向反力 N21对轴颈之矩为零,故
Mf=feQr=feR21r=R21p
由上式可得
p=fer
上式表明,p的大小与轴颈半径 r和当量摩擦系数有关,对于一个
具体轴颈,p为定值,以轴颈中心 O为圆心,p为半径作圆,此圆称为摩
擦圆,p称为摩擦圆半径,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轴承对轴颈的总反力R 21将始终切于摩擦圆,
且其大小与载荷Q相等,总反力R 21对轴颈轴心O之矩的方向必与轴颈
1相对于轴承2的角速度w 12的方向相反.
若用对轴1中心有偏距e的单一载荷Q来代替图 12.8(a)中的Q
和驱动力矩M d,则此时有
M d =Q e
显然,当e >ρ 时,单一载荷Q作用在摩擦圆之外,轴颈将加速转
动;当e =ρ 时,单一载荷刚好切于摩擦圆,轴颈将等速转动;当e
<ρ 时,单一载荷刚好割于摩擦圆,轴颈将减速至停止转动,若轴颈原
来是静止的,则仍保持原来状态.
2.止推轴颈的摩擦
轴用以承受轴向载荷的部分
称为轴端或轴踵.轴 1的轴端和
承受轴向载荷的止推轴承2构成
一转动副.当轴转动时,轴的端
面将产生磨擦力矩M f.
假设与轴承2的支承面相接
触的轴端是内径为2 r,外径为
2R的空心端面,轴1承受载荷
Q并与轴承2压紧,
则M f大小可如下计算.
???dds 2?
?????? dffp d SdFdM f 22???
??? dfpdMM RrRr ff ?? ?? 22
轴端所受的总的摩擦力矩为
( 1)非跑合的止推轴承,由于轴端各处的压强P相等,故
又因

)(322 332 rRfpdfpM Rrf ??? ? ????
QrRpdpp d sN RrRr ?????? ?? )(2 22????
)( 22 rR
Qp
?
?
?
22
33
3
2
rR
rRQfM
f ?
??
(2)跑合的止推轴承,轴承各处的压强P不相等,离中心
远的部分磨损较快,因而压强减小;离中心近的部分磨损
较慢,因而压强增大.在常磨损情况下有 =常数
由于
?p
)(22
2
rRpdp
dppdSdNQ
R
r
R
r
R
r
R
r
???
???
?
???
?????
???


根据跑合轴端各处压强的分布规律 =常数可知,轴
端中心处的压强将非常大,理论上将为无穷,因此会使该
部分很容易损坏,故实际工作中一般都采用空心的轴端.
)(2 rR
Qp
?? ??
fQrRdrRQfM Rrf 2)(22 ???? ? ????
?p
12.2机械效率和自锁
12.2.1 机械效率的表达形式
作用在机械上的可分为驱动力,生产阻力和有害阻力
种.通常把驱动力所做的功称为驱动功(输入功),克
服生产阻力所做之功称为输出功,而克服有害阻力所做
之功称为损耗功.
机械在稳定运转时期,输入功等于输出功与损耗功之
和.即
W d =W r +W f
式中W d,W r,W f 分别为输入功,输出功和损耗功.输
出功和输入功的比值,反映了输入功在机械中有效利用
的程度,称为机械效率,通常以 η 表示.
1.效率以功或效率的形式表达
根据机械效率的定义
( 12.18)
将式( 12.17)和( 12.18)分别除以做功的时间,则得
式中P d,P r 和P f 分别为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和损耗功率.
d
f
d
fd
d
r
W
W
W
WW
W
W ????? 1?
frd PPP ??
d
f
d
r
P
P
P
P ??? 1?
2.效率以力或力矩的形式表达
机械效率也可以用力或力矩之比值的形式来表达。图示为一机械
传动装置示意图,设 F为驱动力,Q为生产阻力,和 分别为 F和 Q
的作用点沿该力作用线方向的速度,可得
(12.21)
假设在该机械中不存在摩擦,此机械称为理想机械。这时为了克
服同样的生产阻力 Q,其所需的驱动力称为理想驱动力 F0,此力必定小
于实际驱动力 F.
Fv Qv
F
Q
d
r
Fv
Qv
P
P ???
对于理想机械有


此式表明,机械效率亦等于在克服同样生产阻力 Q的情况下,理想驱动力 F。
与实际驱动力 F之比值。
1
0
0 ??
F
Q
vF
Qv?
FQ vFQv 0?
FFFv vFFvQv
F
F
F
Q /
00 ????
同理,机械效率也可以用力矩之比的形式表达,即
从另一角度讲,同样的驱动力 F,理想机械所能克服
的生产阻力 Q0必大于实际机械所能克服的生产阻力 Q,对于
理想机械有:

F
F
M
M 0??
100 ??
F
Q
Fv
vQ?
FQ FvvQ ?0
0Q
Q
M
M??
12.2.2机械系统的机械效率
1.串联
串联系统的总效率等于组成该系统的各个机器效率的连乘积。
2.并联
当各台机器的效率均相等时,并联机械系统的总效率等于任一台
机器的效率。
3.混联
兼有串联和并联的混联式机械系统,其总效率的求法按其具体组
合方式而定。
12.2.3机械的自锁
在实际机械中,由于摩擦的存在以及驱动
力作用方向的问题,有时会出现无论驱动力
如何增大,机械都无法运转的现象,这种现
象称为机械的自锁。
当 即驱动力作用在摩擦角之内时,
Ft≤F 21,即不论驱动力 F在其作用线方向上如
何增大,其有效分力总小于因为它所产生的
摩擦力,此时滑块 1总不能产生运动,即出现
自锁现象。
??? ?
在图示的转动副中,作用在轴颈上的外载荷为 Q,当
e≤p 即 Q力作用在摩擦圆之内时,由于驱动力矩 Md总小于
由它产生的摩擦阻力矩 Mf,故此时无论 Q如何增大也不能
使轴 1转动,即出现自锁现象。
综上所述,机械是否发生自锁,与其驱动力作用线的
位置及方向有关。在移动副中,若驱动力 F作用在摩擦角
之外,则不会发生自锁;在转动副中,若驱动力 Q作用在
摩擦圆之外,亦不会发生自锁。故一个机械是否发生自锁,
可以通过分析组成机械的各环节的自锁情况来判断,只要
组成机械的某一环节或数个环节发生自锁,则该机械必发
生自锁。
12.3 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机械运转过程中影响其效率的主要原因为机械中的损耗,而损耗
主要是由摩擦引起的。因此,为提高机械的效果就必须采取措施减小
机械中的摩擦,一般需从三方面加以考虑,即设计方面、制造方面、
和使用维护方面。在设计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 1)尽量简化机械传动系统,采用最简单的机构来满足工作要求,使
功率传递通过的运动副的数目越少越好。
( 2)选择合适的运动副形式。
( 3)在满足强度,刚度等要求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增大构件尺寸。
( 4)设法减少运动副中的摩擦。
( 5)减少机械中因惯性力所引起的动载荷,可提高机械效率。
12.4摩擦在机械中的应用
( 1)摩擦离合器
优点是, 离合平稳安全等。
( 2)摩擦制动器
优点是:制动平滑,安全。
( 3)摩擦联接优点是,
采用三角螺纹以增大摩擦力,提高自锁性。
(4)其他
摩擦式缓冲器 摩擦式夹紧装置
夹钳式握持器 斜面压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