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及其含义,
弄清民族共同体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区别;通
过具体的历史分析,揭示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及民族消亡的途径和一般规律;充分认识我国
民族识别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的及要求
第四章 民族
第一节 民族的概念
第二节 民族的形成
第三节 民族的发展
第四节 民族的消亡








古代
民族
概念
在, 荷马诗史, 中就有, 民族,
这一词。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历史,
people; Ethno(s); race;
认为民族与, 地域、语言、
性格、风俗、宗教, 有关。
我国先秦时代的文献中有, 民, 与
,族, 二字连用的情况,主要是指
,家族, 或, 宗族,
,周礼,,, 春官墓大夫,掌还邦墓之
地域,为之图,令国民族葬。,
郑玄:, 礼记 ?祭法,,大夫以下,谓之
至庶人也,大夫不得特立社,与民族居
百家以上,则共立社,今时翌社是也。,
我国古代的民族
概念最主要的是
,族类,,, 族, 的含
义中已经包括了
共同语言、共同
地域、共同经济
生活和共同的风
俗习惯方面的区别。
,礼记 ·王制,,, 中国戎夷,
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
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
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
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
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
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
不粒食者矣。,
,左传,,, 诸戎饮食,衣服不
与华同,贽币不通,语言不达。,
,左传,,, 非我族类,其心必
异,楚虽大,非我族也。,









意大利学者马齐认为,民
族具有“土地、起源、习惯、
语言的统一”。
布伦奇里在, 普通国家法,
一书中即认为,民族的特征有八,
即同居于一地,同一血统、同其
肢体形状、同其语言、同其文字、
同其宗教、同其风俗、同其生计。
natio
n
起源与最早的含义,16世纪的时候起源于法国,
当时写作, natio”,是指在法国学习的西班牙或其
他地区的学生。 到 18世纪的时候,该词的含义开始
转变,法国人开始用, nation” 称呼全体法国人。
在法国人的用法中,法兰西国家就等于法兰西民族,
所以,这个词到底说的是国家还是民族,在法国人
的观念中是没有分辨的必要的。
nation 的流传与变异,18世纪末,该词
流传向东欧,日本明治维新后传到日本。
1898年,梁启超从日文中把该词翻译到中国,
译为, 民族, 。中国人一直把该词主要理解为
,民族,,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当代。
词义辨析
今天我们对这个词比较准确的理解是它既包含, 民
族, 的含义,也包含, 国家, 的含义,而且要求, 民族, 与
,国家, 是等同的。这对单一民族的国家来说,是比较好
理解的,比如法兰西民族就等同于法兰西国家。正因为
如此,所以该词的派生词都有国家的含义。比如
nationality,指的就是, 民族性(国民性),,, 国籍, 。












(一)直接用汉
语拼音翻译各个
民族的名称,如
Hanzu, Huizu。
(二)有人提出用
ethnic group来称呼
国内各个民族,如
Han ethnic,Hui
ethnic等。 北京大
学的马戎教授就持
此看法。国家民委
出版的, 中国民族
统计, 也是这样使
用的。在这种用法
中,chinese nation
等于 56个 ethnic
group之和。
中国使用, 民族, 一词是在 19世纪后半期 。
1882年王韬在, 洋务在用其所长, 一文使用。
1899年梁启超在, 东籍月旦, 中,使用了, 东方民族,
一词。
进入 20世纪后,我国开始大量使用, 民族, 一
词,与民族有关的新名词如中华民族、中国民族、
民族主义、民族运动等大量出现。
( 2)近代民族概念的发展
1905年汪兆铭
提出民族六要
素说:, 一同血
系,二同语言
文字,三同住
所,四同习惯,
五同宗教,六
同精神体质。,
1926年蔡元
培在北京写
,说民族学,
一文,认为
民族的特征
是, 血系、语
言、住所、
习惯、宗教、
精神体系,
1924年孙中山, 三民主
义, 中提出了他的民族
定义,孙中山先生则认
为构成民族有, 五种巨
大的力,,力是, 血统,,
其次是, 生活,,第三是
,语言,,第四是, 宗教,,
第五是, 风俗习惯,,这
五种力,是天然进化而
成,不是武力征服得来
的。
,评普鲁士最近的
书报检查 令,,, 民
族感,
,莫尔根 <古代社
会 >一书摘 要,,
,语言 地域等是民
族的必备条件。,
马克思
主义的
民族概
念:
恩格斯指出:
欧洲一些民族是, 由语言和共同感情来决定边
境的, ;, 民族的自然分界线,即语言的分界线, 。
,法兰克时代,,民族形成之中,人们对
血统方面的记忆越来越淡薄了,,余下来的,
仅仅是共同的历史和共同的语言, 。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
的作用,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902年, 崩得在党内的地位,,
,一个民族没有一定的地域是不可
想象的。,
,民族这个概念要以一定的条件为
前提,?? 民族应当有它的发展的地
域,?? 一个民族应当有它共同的语
言基础。,

斯大林:
,民族问题和列宁义,,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
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
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
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
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
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
同体。,
斯大林民族定义的三层含义,
斯大林民族定义的三个特点,
二、民族的构成要素与特征
民族的特征,
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长期共同
生活和居住,并赖以发生内部联
系的一定地域。这是一个民族生
存所必需的地理环境和空间条件,
是民族形成的首要条件。
指同一民族的人们所共同使用
的语言,它是在长期的生活、
生产当中彼此之间交往联系中
逐渐形成的。
指同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经济上联
系性, 即不可分离和相互依赖的
关系 。 它是一个民族的物质资料
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组织形式和
行为方式的总和 。
共同地域
共同语言
共同经济生活
民族的特征,
共同文化是指同一民族
的人们之间所具有的共同历
史渊源, 文化艺术, 风俗习
惯, 宗教信仰, 传统的道德,
伦理和价值观念 。
共同心理素质则指通过
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所表现
出来的民族性格, 民族感情,
以及在民族关系中所表现出
来的民族自我意识 。
民族性格是指一个民族的
大多数成员在心理, 思维, 行
为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
其他民族的特点和气质 。
共同文化与共同
心理素质
自尊、自信、自强的观念




共同地域
共同语言
共同经济生活
共同历史文化
共同心理素质量
自尊 自信 自强的观念




民族性格
自我意识
心理特点
思维特点
行为特点
认同心理
民族感情
3、民族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民族
氏族、部落
民族和阶级
种族
国家
三、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区别
四、中国的民族识别
1、
民族
识别
的重
要性
和必
要性
(1)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政策的重要内容和前提
(2)中国历史上从未进行过民族识别
(3)许多少数民族要求确认民族族称。
四、中国的民族识别
2、民族识别的方法和依据:
( 1)科学依据, 民族识
别的科学依据包括理论依
据与事实依据。
理论依据即马克思主义
关于民族特征与构成要素学
说。
事实依据也就是指在民
族识别时,要从民族集团
的现状出发,注意分析其
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情况,
做到历史与现状相结合
( 2)民族意愿,
指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究
竟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
否为单一民族以及怎样称呼
自己的名称的主观意识与共
同愿望。实际上也就是民族
的自我意识。
四、中国的民族识别
3、我国民族识别的过程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建
立到 1954年,是民族识
别的发端阶段。在这一
阶段,经过识别和归并,
从 400多个民族名称中,
初步确认了 38个少数民
族的族称。
?第二阶段,从 1954年到
1964年,是民族识别的
高潮阶段。
第三阶段,从 1965
年到 1978年,是民族
识别受到干扰的阶段。
第四阶段,从 1978年
到 1990年,是民族识
别的恢复阶段。
四、中国的民族识别
4、我国民族识别的意义
( 1)许多模
糊的族体归
属得到明确;
( 2)民族平
等地位得到
了法律保证;
( 3)为中国
共产党实行民
族平等创造了
前提。

基诺族

珞巴族
一、民族的来源 —— 民族来源于部落
1876年,恩格斯在,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一文中提出, 从部落( tribe)发展成了民族( nation)和国家
( state), 观点。
二、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
1、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大发展,促进了传统社会的解体;
2、血缘关系的废弛;
恩格斯指出,“正在产生的私有财富在氏族制度上打开了第一
个缺口。, 私有制的产生对原始社会的影响表现:( 1)一些小家
族的游离( 2)奴隶的使用和贫富的分化。( 3)部落内矛盾日益
激烈。 ( 4)杂居一代比一代厉害。
3、部落联盟的建立,朝民族( nation)的形成跨出了第一步;
4、国家的产生,促进了民族的最终形成。
氏族 —部落(血缘关系 )
民族( 地缘关系)
部落联盟[部族](血缘+地缘)
怎样理解这个过程呢?
生产力的发展 —剩余
产品出现 —导致传统社会
出现两个重大变化:
部落内部的私有制与
阶级分化,债务奴隶出现;
部落之间战争频繁,战争
奴隶出现。
—为发动战争或应付
战争,人们结成部落联盟
—国家的出现,强行
将国内的全体人结合成一
个整体,即民族。
1,从部落发展为民族











2、通过原有民族的分化瓦解和重新聚合
,异源同流, 和, 同源异流,
3、从部族发展为民族
4、从氏族部落飞跃为民族
5、在国家政权的影响下形成的民族
6,异种族通婚的后代形成的混血民族
7、在宗教作用下形成的民族
同源异流:主要指的是原有民族的分化产生
新的民族的历史现象。
异源同流:是若干个原有民族或部分或全体
成员通过实行一体化而形成的新的民族。
一、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1、民族社会的正常发展。按照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的发展过程,是正常的民族发展模式。
2、民族社会的滞后发展。民族过程长期滞留在某种社
会形态中,未能及时实现向新的社会形态转变和过渡,
被认为是落入了滞后或畸形发展的轨道。
3、民族社会的跳跃发展。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会出现
一些民族的跳越性发展。
二、民族发展的一般动因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的非常重要
的因素
3.民族内部结构是影响民族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因
4.民族自身素质是影响民族发展的又一个主要内因
5.民族之间关系结构则是影响、制约民族发展的一个
主要外因
三、民族发展的类型
民族发展类型:是指民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中
所经历过的各种类型。
1、过去,我国学术界主要是依照社会性质把民族划分
为五种类型:
①原始民族 ②奴隶制民族 ③封建民族 ④资本主义民族
⑤社会主义民族
2、按生产力标准对民族发展类型进行分类
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如果以生产工具为代表,可以划
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与此相适应,民族的发展类型也
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三节 民族的发展
生产力发
展阶段
社 会 发 展 情 况 民 族 类 型
石器阶

这个时期人类主要是依靠采集、渔猎而生活,完全以来
自然。没有剩余,生产能力不足以承载更多的人口,人
类群体规模很小。也没有私有制分化,共同劳动平均分
配,人类还处于氏族、部落阶段。
原始农业民族
铁器阶

铁器的普及导致生产能力提高,剩余产品出现,可以承
载更多的人口。人类群体规模扩大。有私有制分化,阶
级出现,也有了强制,即国家。人类有了定居的村庄和
城市,有文字,有商业贸易。但从总体看,人类的劳动
者主要在农业领域就业,社会财富也主要是农业创造的。
农业民族(恩格斯
的, 从部落发展成
了民族和国家, 的
观点,就是针对这
种类型而提的)
机器阶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导致劳动者从农业领域转移到制造
业领域,社会财富也主要是制造业提供的。人类社会进
入工业化时代。城市化、工业化、受教育程度和识字率
大大提高,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是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达,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系非常紧
密。民族特征发育完备。
工业化民族
(斯大林的民族概
念,就是针对这种
类型而作出的定义)
一、民族消亡的途径和一般规律
民族消亡,是指民族特征和民族差别的
消失,一切民族互相融合而成为一个共同的
整体,一个统一的, 全人类共同体, 。
1、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结果,民族融
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民族融合的最后完成
就是民族的最终消亡。
2,民族消亡的时间和主要标志
时间: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之后
标志:民族自我意识的消失
二、民族同化
1,概念及类型
( 1)民族同化是指一个民族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逐渐丧失本民族
的特征,最后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
类型(依据是否用强制的手段,是否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同化的过
程):强迫同化 自然同化
强迫同化:强迫同化是凭借政治暴力和民族特权进行的,它是民族压
迫制度的产物,也是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之一。压迫民族在政治、经济、
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被压迫民族实行歧视、压制和迫害,把自己的
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强加于被压迫民族,目的是磨灭和铲
除后者的民族特性,使之不再作为一个民族存在。
自然同化: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间长期交往和共处中,在政治、经
济、文化等各方面相互影响下,交往相处的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
的情况下接受交往相处的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自己民族的特征而变成
另一个民族的现象。
2、民族同化实现的基本过程,
( 1)起始阶段 ——来自文化的趋向,这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
( 2)深入阶段 ——主要是精神文化的发展,开始发生局部的质变;
( 3)终结阶段 ——民族自我意识的改变,这就是发生了根本性的
质变,成为了另一个民族。
3、民族同化的特点
( 1)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
( 2)民族同化中人为和自然因素并存
( 3)民族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程度接近的形式
( 4)民族同化首先涉及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
三、民族融合
1,概念,
民族融合包含着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一切民
族特征和民族 差别的完全消失,民族的消亡,全
世界, 人类共同体, 的形成。其二,是指在民族消亡
之前,各民族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相互吸收、相互
补充,并由此而产生的新的特征,乃至新的民族。
这种情况,也可以称之为, 民族融合的因素,,民族
融合的过程或, 历史上的民族融合, 。
2、民族融合的特点
3、民族融合因素的积累和民族消亡的最后实现
四、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
民族融合不同于民族同化,他们在发生的时间、发生
的范围、发生的结果上不同,实现的途径上也有所不同。
民族同化在民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它是个
别民族的单方面的变化,结果只是个别民族消失了,而民
族实体依然存在。民族强迫同化是凭借暴力和特权进行的。
民族融合是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后实现的,是全世
界一切民族 范围的变化,其结果是人类的民族差别、民族
界限消失了。民族作为客观实体不存在了,出现新的人们
统一体。民族融合不是凭借暴力和特权的人为结果,而是
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
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是什么?怎样理解四个基本特
征的含义?
2、民族与氏族、部落、种族、国家、宗教有什么区别?
3、简述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4、为什么说民族形成具有多元模式?
5、简述民族的发展如何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6、什么是民族同化?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是什么?
7、什么是民族识别?民族识别的原则是?
8、简述民族识别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