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前面几章中讨论了控制系统几种基本方法。掌握了这些基本方法,就可以对控制系统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本章讨论另一命题,即如何根据系统预先给定的性能指标,去设计一个能满足性能要求的控制系统。基于一个控制系统可视为由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两大部分组成,当被控对象确定后,对系统的设计实际上归结为对控制器的设计,这项工作称为对控制系统的校正。
在实际过程中,既要理论指导,也要重视实践经验,往往还要配合许多局部和整体的试验。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使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满足给定的各项性能指标。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校正方法,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
6.1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6.1.1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时域指标 稳态 型别、静态误差系数
动态 超调、调整时间频域指标 开环频率 增益穿越频率、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
闭环频率 谐振峰值、谐振频率目前,工业技术界多习惯采用频率法,故通常通过近似公式进行两种指标的互换。参见书p220
(1)二阶系统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的关系谐振峰值 (6-1)
谐振频率 (6-2)
带宽频率 (6-3)
截止频率 (6-4)
相位裕度  (6-5)
超调量  (6-6)
调节时间  (6-7)
(2)高阶系统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谐振峰值 (6-8)
超调量 (6-9)
调节时间 (6-10)

6.1.2系统带宽的选择带宽频率是一项重要指标。既能以所需精度跟踪输入信号,又能拟制噪声扰动信号。在控制系统实际运行中,输入信号一般是低频信号,而噪声信号是高频信号。
如果输入信号的带宽为
则  (6-11)

图6-1 系统带宽的选择
6.1.3校正方式串联校正 一般接在系统误差测量点之后和放大器之前,串联接于系统前向通道之中
反馈校正 接在系统局部反馈通路中前馈校正 又称顺馈校正。单独作用于开环控制系统,也可作为反馈控制系统的附加校正而组成复合控制系统。
复合校正 在反馈控制回路中,加入前馈校正通路,组成有机整体。

(a) 串联校正

(b)反馈校正图6-2 串联校正与反馈校正

(a)前馈校正(对给定值处理) (b)前馈校正(对扰动的补偿)
图6-3前馈校正图

(a) 复合校正按扰动的复合控制方式

(b) 按输入补偿的复合控制

图6-4复合校正串联校正和反馈校正的应用场合、要求和特点串联校正 串联校正装置 有源 参数可调整,运放加RC网络,电动(气动)单元构成的PID调节器。有源 有放大器 阻抗匹配,接在前向通路能量较低的部位。
反馈校正 不需要放大器,可消除系统原有部分参数波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性能指标要求较高的控制系统中,常常兼用串联校正和反馈校正。
6.1.4基本控制规律
(1)比例(P)控制规律
 (6-12)
提高系统开环增益,减小系统稳态误差,但会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a)P控制器 (b)PD控制器图6-5 P控制器P控制器和PD控制器
(2)比例-微分(PD)控制规律
 (6-13)
PD控制规律中的微分控制规律能反映输入信号的变化趋势,产生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以增加系统的阻尼程度,从而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在串联校正时,可使系统增加一个的开环零点,使系统的相角裕度提高,因此有助于系统动态性能的改善。
单独用微分也很少,对噪声敏感。
(3)积分(I)控制规律具有积分(I)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I控制器。
 (6-14)
输出信号与其输入信号的积分成比例。为可调比例系数。当消失后,输出信号有可能是一个不为零的常量。在串联校正中,采用I控制器可以提高系统的型别(无差度),有利提高系统稳态性能,但积分控制增加了一个位于原点的开环极点,使信号产生的相角滞后,于系统的稳定不利。不宜采用单一的I控制器。
(4)比例-积分(PI)控制规律具有积分比例-积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PI控制器。
 
图6-6 积分控制器I和PI控制器
 (6-15)
输出信号同时与其输入信号及输入信号的积分成比例。为可调比例系数,为可调积分时间系数。
开环极点,提高型别,减小稳态误差。
右半平面的开环零点,提高系统的阻尼程度,缓和PI极点对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只要积分时间常数足够大,PI控制器对系统的不利影响可大为减小。PI控制器主要用来改善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
(5)比例(PID)控制规律

图6-7 PID控制器具有积分比例-积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PI控制器。
 (6-16)

 (6-17)

 如果
增加一个极点,提高型别,稳态性能两个负实零点,动态性能比PI更具优越性
I积分发生在低频段,稳态性能(提高)
D微分发生在高频段,动态性能(改善)。
6.2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6.2.1无源校正网络
1.无源超前校正一般而言,当控制系统的开环增益增大到满足其静态性能所要求的数值时,系统有可能不稳定,或者即使能稳定,其动态性能一般也不会理想。在这种情况下,需在系统的前向通路中增加超前校正装置,以实现在开环增益不变的前题下,系统的动态性能亦能满足设计的要求。本节先讨论超前校正网络的特性,而后介绍基于频率响应法的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过程。
 
(a) (b)
图6-8无源超前网络图6-8为常用的无源超前网络。假设该网络信号源的阻抗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而输出负载的阻抗为无穷大,则其传递函数为
时间常数分度系数
 (6-18)
注:?采用无源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时,整个系统的开环增益要下降倍,因此需要提高放大器增益加以补偿,见图6-9所示。此时的传递函数 (6-19)

图6-9带有附加放大器的无源超前校正网络
(超前网络的零极点分布见图6-8(b)所示。由于故超前网络的负实零点总是位于负实极点之右,两者之间的距离由常数决定。可知改变和T(即电路的参数)的数值,超前网络的零极点可在s平面的负实轴任意移动。
( 对应式(6-19)得
 (6-20)
 (6-21)
画出对数频率特性如图6-10所示。显然,超前网络对频率在之间的输入信号有明显的微分作用,在该频率范围内输出信号相角比输入信号相角超前,超前网络的名称由此而得。

频率特性

最大超前角及最大超前角处幅值与分度系数的关系曲线

图6-10无源超前网络特性由(6-21)知  (6-22)
将上式对求导并令其为零,得最大超前角频率
 (6-23)
将(6-23) 代入(6-22),得最大超前角
 (6-24) 
故在最大超前角频率处,具有最大超前角,正好处于频率与的几何中心。
的几何中心为
 (6-25)
即几何中心为。
  (6-26)
由式(6-24) 和式(6-26)可画出最大超前相角与分度系数a及与a的关系曲线。如图6-16(b)。。但a不能取得太大(为了保证较高的信噪比),a一般不超过20由图可知,这种超前校正网络的最大相位超前角一般不大于。如果需要大于的相位超前角,则要在两个超前网络相串联来实现,并在所串联的两个网络之间加一隔离放大器,以消除它们之间的负载效应。
2.无源滞后网络

图6-11无源滞后网络条件:如果信号源的内部阻抗为零,负载阻抗为无穷大,则滞后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时间常数分度系数
 (6-27)

图6-12无源滞后网络特性由图6-12可知(同超前网络,滞后网络在时,对信号没有衰减作用,时,对信号有积分作用,呈滞后特性,时,对信号衰减作用为,b越小,这种衰减作用越强。
(同超前网络,最大滞后角,发生在几何中心,称为最大滞后角频率,计算公式为
 (6-28)
 ( 6-29)
(采用无源滞后网络进行串联校正时,主要利用其高频幅值衰减的特性,以降低系统的开环截止频率,提高系统的相位裕度。滞后网络怎么能提高系统的相位裕度呢?
在设计中力求避免最大滞后角发生在已校系统开环截止频率附近。选择滞后网络参数时,通常使网络的交接频率远小于。一般取
 (6-30)
此时,滞后网络在处产生的相位滞后按下式确定

将代入上式
 (6-31)
b与和20lgb的关系如图6-13所示。

图6-13 b与和20lgb的关系
3.无源滞后-超前网络

图6-14 无源滞后-超前网络

图6-15 无源滞后-超前网络频率特性传递函数为

 (6-32)
令设
,则有,
,a是该方程的解式(6-32)表示为
 (6-33)
将(6-33)写成频率特性

滞后超前的伯特图如图6-15所示。
求相角为零时的角频率

 (  ( 
 (6-34)
当的频段,校正网络具有相位滞后特性
的频段,校正网络具有相位超前特性。
6.2.2有源校正网络
实际控制系统中广泛采用无源网络进行串联校正,但在放大器级间接入无源校正网络后,由于负载效应问题,有时难以实现希望的规律。此外,复杂网络的设计和调整也不方便。因此,需要采用有源校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