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8-5 1
第五章、系统信息管理
2009-8-5 2
该部分将按照 ISO9000
( 2000版)质量认证体系介绍有关概念,请参照书中第十章第四节内容学习;
2009-8-5 3
第一节、管理信息基本概念一、信息定义:
客观事物的特征与变化的反映的综合;
Key Words:客观事物 特征 变化反映 综合客观世界的变化有两种形式:
物质流 ——事物的实际客观变化;
信息流 ——反映;
2009-8-5 4
关于信息概念的理解要点:
变化存在则信息存在;
信息是针对客观世界的变化;
是对物质流变化形式的反映;
显见:
物质存在,变化存在,信息存在;
信息的客观性;
2009-8-5 5
信息与载体:
信息的基本概念是变化的反映;
载体:信息的综合依附体;
系统特征与变化是客观存在的;
而该特征与变化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例如模拟图象与数字化图象等)反映;
此处的图象仅是信息的依附体而不是信息本身;
而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依附体为信息的使用者识别;
2009-8-5 6
二、信息的特性综合书中叙述,可以归结为:
1,真实性真实性是指信息应该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与特征,而普通消息则仅仅反映了事物的表层状况,这是两者之间的根本差别;
2,模糊性即信息往往具有边缘属性,原因在于信息表示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物质结果;
模糊性 在没有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处理之前,
不能主观地对信息加以界定,
2009-8-5 7
3,有效性有效性是针对信息处理系统的运行效率而言,即信息仅相对某一特定事物而言;
面对当代社会呈指数状况增长的信息,不能一味兼收并蓄,而应在处理的基础上有所取舍,以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转效率;
4,时效性时效性是指 信息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变化速度的快慢,当社会发生剧烈变化时其时效性相当强,当社会稳定变化时则试销性减弱;
2009-8-5 8
信息的基本特性均围绕其客观性质而言;
上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
例如:只有经过处理的信息才具备真实性
(注意:与真假的“真”概念不同),不
“真实”的信息叫做“原始信息”;
对于模糊性而言,要求尽量提高原始信息的清晰度与精确度;
为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转效率,必须在搜集时对信息有所取舍;当社会环境发生剧烈变革时注意信息的时效;
2009-8-5 9
具备上述特性的信息是一种系统资源;
既然作为系统资源,就同时具备了资源的某些共性;
参见书中 P342所述内容;
2009-8-5 10
三、管理信息所谓系统管理信息是指对于系统控制来说必须和重要的基本信息;
根据信息的客观属性,管理(控制)过程存在则必然同时产生系统信息;
从某种意义上分析,针对系统运行变化过程的控制就是根据系统运行变化过程中所反映的信息进行控制;
这就是信息化社会的真正含义;
2009-8-5 11
以企业管理为例论述管理信息按信息源分为两类:
1,外源信息外源信息反映了系统(企业)经营环境的特征与变化,应将其视为系统的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源;
系统要掌握的不是单一信息,而是一个信息体系,就企业管理而言,必须掌握的外源信息可以概括为:
2009-8-5 12
法律与政策;
社会文化;
社会经济状况;
社会消费与供求关系;
有关国际交流与惯例;
科技现状与发展;
人文、历史;
地理环境;
竞争状况社会变革趋势;
社会经济十大类基本信息
2009-8-5 13
注意:
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者,对上述信息应该进行经常性的处理;
管理者的工作并不仅仅是针对经济信息;
由此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企业管理信息的边缘模糊性;
2009-8-5 14
2,内源信息内源信息是指系统运转过程的特征与变化的反映,一般按分系统运转过程分类,其载体多为系统运转过程的反馈形式,如:各种文件,指令,报表,统计,原始记录以及所有的记录性资料;
可以认为,内源信息是系统运转信息的数据形式的反馈(注意,数据,一词的含义);
按照 ISO9000的要求:,任何行为都必须留下痕迹,,可以进一步理解内源信息的性质;
2009-8-5 15
这就是所谓的“痕迹”学说;
按照系统工程的定义,所谓信息处理就是根据系统运行信息进行系统控制;
对信息概念的加深理解不断地揭示了所谓信息化的基本含义;
也就同时极为市揭示了所谓“管理信息”
的基本含义;
外源与内源信息的作用在于全面反映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的特征与变化;
2009-8-5 16
显见,信息的所谓“反映”
学说对于系统控制是相当重要的!
如果从物质流与信息流的角度出发,可以认为系统变化的基本形式就是该两类变化形式的综合;
这就是管理信息作用的总体理解;
现代企业管理学说是建立在所谓“信息 —
—系统 ——控制”的模式之上的!
信息系统在其中是关键环节;
有关内容请参见 P348——352叙述;
2009-8-5 17
第二节,信息管理分系统作用:系统信息管理;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目的:
成为系统运行控制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分系统;
实际上前述有关管理信息的叙述与全面阐述了信息管理分系统的作用、目的与意义;
1,信息管理分系统的职能;
注意领会“职能”含义:
2009-8-5 18
① 为系统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② 为控制系统运行提供标准;
③ 掌握系统内、外部环境变化;
④ 系统运行过程的信息(“痕迹”)反馈;
信息时代的系统控制是依据信息进行;
回忆前述系统与系统工程概念;
2,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为实现上述职能,信息管理分系统必须具备如下功能(即所谓“具体职能”):
2009-8-5 19
① 信息搜集与信息反馈外源信息是信息搜集的重点;
信息搜集的基本方法:
第一手资料:
凡通过收集者亲自动手搜集的信息资料称为第一手资料,常见于市场调查,服务对象调查,直接拥护的意见反馈以及格各种走访和问卷调查结果;
特点:真实性强,有效性、时效性较为理想,易于为系统控制工作直接采用,但其缺点是费时、费事、费钱且可靠性不太理想;
2009-8-5 20
第二手资料:
凡通过各种公开手段发表的信息资料称为第二手资料,例如:新闻报道,公报,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均为第二手资料;
这类资料来源广泛,涉及面广,时效性好,
可靠,全面,但有效性较差,不能直接运用于系统控制;
一般经常性的信息积累采用第一手资料,
针对性的信息搜集采用第二手资料;
2009-8-5 21
② 信息整理初步评价,归类,筛选和进行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初步准备工作,即编码和输入等;
③ 信息分析信息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直到原始信息所含的对系统控制有直接影响的实质性内容显露为止;
信息分析以人工为主,信息分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信息处理者的素质综合,计算机只能起辅助作用;
2009-8-5 22
④ 信息传递形成所谓信息(或数据)链,完善系统信息的传输通道,形成网络;
现代系统控制以数据总线为数据传递的高级阶段;
数据总线信息传递可以实现互为余度与资源共享;
2009-8-5 23
3,系统信息管理的要求与原则
① 高素质的信息处理人员群体;
具备专门知识与能力和较高素质的信息处理人员,可以从普通原始信息中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价值,可以进行深层次的加工;
② 不能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对待信息管理;
大量信息在未经处理以前,往往难于揭示其所包含的深层次价值,主观臆想会导致遗漏或忽视某些重大信息的价值,从而误导决策;
2009-8-5 24
③ 对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信息管理应做到:
完整、详尽、准确、可靠和高效;
④ 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与科学的方法与手段相结合,经常性的信息累积与针对性的信息相结合;
下面结合事例对信息处理系统的原则与要求进行进一步阐述;
2009-8-5 25
信息处理实际例:
韩国总统访问中国建交中、韩经济交往发展韩国人投资习惯投资地点与中国最近处韩国人的具体要求决策具体实施计划投资
2009-8-5 26
上述实际事例充分说明:
信息管理系统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
先进的信息处理工具的运用仅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手段;
强调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
高素质信息处理人员群体;
经常性的信息累积与针对性的信息搜集相结合;
2009-8-5 27
第三节,ERP系统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高级阶段;
1,ERP的定义:
Enterprises Resources Plan
企业资源计划(整合);
资源 ——企业的“人、财、物”三要素:
资源的整合意味着什么?
形成科学的、有效的企业资金流、物质流和信息流控制系统;
2009-8-5 28
实质:
为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以信息处理系统为中枢的现代经营管理控制系统,形成与市场环境相适应的企业生产经营构架;
将管理者的观念、智能、经验与系统控制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创建具备整体性、动态性与开放性的特性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控制系统;
理解关键:
ERP是一种科学的观念与思维方式;
2009-8-5 29
2,ERP的意义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化;
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企业的人、财、
物从整体上进行控制;
即所谓 迅速、准确、高效、方便和灵活的
“三流”控制;
亦称计算机网络化控制;
发展趋势 ——“无纸化办公”;
2009-8-5 30
3,具体功能:
指令与信息的搜集、传递、存储,查询,
和分析;
注意:从数据角度出发,“查询”与“传递”包含着主动与被动两种不同的含义;
ERP就是 通过对信息流的控制实行(企业)
系统的整体控制;
或称之为:
计算机企业信息处理系统;
2009-8-5 31
强调 ERP系统理解关键:
将人的科学观念与思维方式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形成系统的科学控制体系;
先进的计算机处理信息系统仅作为工具;
人的思维与观念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注意:
ERP中的,P”即体现了人的因素;
系统“三流”的统一控制;
由此不难得出:
2009-8-5 32
4,实施 ERP的前提
① 科学和健全的系统管理体系与模式;
② 精通计算机与系统业务,特别是管理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③ 系统人机分工的充分论证与理论基础;
④ 硬件与软件建设;
硬件:终端和网络形成局域网信息流;
软件:数据库与辅助控制软件;
⑤ 全员相关知识培训;
2009-8-5 33
其中的关键:
科学的现代管理;
复合型人才群体;
5,ERP的基本职能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基础之上的;
变“面向职能管理”为“面向程序”管理;
具体结果;
观念的转变与科学方法的有机集合;
6,通常意义上的 ERP基本结构:
2009-8-5 34
计算机信息处理中心信息分系统 决策分系统技术保障分系统 生产业务分系统后勤保障分系统财务与经济核算生产经营指挥系统
2009-8-5 35
① 生产经营指挥系统注意其信息链为双向;
即形成指挥信息与反馈信息通道;
具体工作内容:
可以从现代管理的具体职能出发理解与设计;
关键在于实施指挥职能需要那些信息与信息处理功能?
2009-8-5 36
所需信息:
I,外源信息:
宏观经济发展状况( GDP等数据);
市场现状,变化趋势;
近年来特定区域范围内需求量的变化(一般五年以上样本);
以汽车销售服务企业为例:汽车销售市场总规模;乘用车市场销售总规模;乘用车市场结构:平均单车售价;市场参数同期的绝对变化与相对变化等;
2009-8-5 37
竞争对手状况;
例如:
其他厂商与品牌业务情况等;
II,内源信息:
生产业务数据流的建立与处理;
例如:
本企业业务分期相对状况与绝对状况;
各部门的业务汇总;
问题与矛盾情况;
2009-8-5 38
发布信息,生产经营指令,咨询,
质询等 ;
关键 ——通过“痕迹”了解系统运行状况 ;
生产经营指挥系统是为企业高层管理服务的分系统 ;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 ——当一个总经理打开
ERP系统时就可以知道:
现在我应该做些什么?
这里可以体现出:变“面向职能管理”为
“面向程序” 管理;
2009-8-5 39
② 信息分系统;
对所有的内源与外源信息,第一手与第二手资料,经常性的信息累积与针对性的信息搜集等工作的结果实施整理、分析与传递后输入计算机中心;
此处的分析仅为通常的一般性分析;
注意其通道是双向的;
双向信息通道意味着接受指令;
例如:针对性的信息搜集指令
2009-8-5 40
原始数据处理方法:
注意:传递与供查询的数据必须包括处理过的数据和原始数据;
例如:市场状况的变化规律一般取五年的资料进行分析;
可采用曲线拟合方式,线性规划或因果图等方法;
同时绘制曲线与数字形式的结果;
此时可见经常性的信息积累的作用;
2009-8-5 41
如果对内源信息分类,则可分为:
指令信息:
由生产经营指挥系统发出;
但必须经过信息中心;
执行结果反馈;
需进行决策的问题;
意见与建议;
2009-8-5 42
关于传递的基本概念:
对于信息分系统而言,其作用应该是一个情报数据处理中心;
负责情报数据的搜集,整理与传递;
对于特定数据如何处理,各种信息如何传递和向何处传递等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取决于信息情报分系统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2009-8-5 43
显见:
所谓信息分系统是一个情报中心;
负责搜集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内、
外源信息;
同时负责信息的传递;
信息分系统的内部应该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数据库;
2009-8-5 44
强调:
数据库应包含某些特定程序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而不仅仅是对原始数据的堆积;
有关具体的数据处理方法请参照,质量管理,部分;
显见,作为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包括:
统计学,特定专业与管理学的知识;
当然还有计算机技术;
2009-8-5 45
③ 决策分系统该系统的基本职能包括:
风险期望值与风险价值的确定;
投资计划;
生产经营执行计划体系的确定;
弹性计划的选择与滚动计划的修订;
计划执行情况的反馈;
该系统具有智囊团性质;
2009-8-5 46
因此,该系统最大的信息流应为:
外界环境变化信息;
宏观经济形势与微观经济变化;
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质量效益型与数量规模型);
市场供求关系的绝对与相对变化(市场规模、强度与结构数据);
本企业销售业绩分类统计(数量、质量与效益);
2009-8-5 47
有关后勤管理分系统;
技术管理分系统;
生产业务管理分系统;
财务经济管理分系统;
不一一赘述;
有的系统(例如财务与经济核算分系统)
具有管家同意管理软件;
关键是必须形成有机的系统网络;
2009-8-5 48
总体而言,ERP系统是计算机管理的高级阶段;
ERP结果是:在企业管理科学模式与现代经营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完善的、符合企业实情与市场规律的、以信息流为主的企业控制系统,对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流、物质流与信息流进行计算机化的
“面向程序”的适时控制;
Key Words:科学模式与现代经营机制基础 信息流为主的控制系统 面向程序适时控制;
2009-8-5 49
ERP具体体现现代系统控制全时空三原则:
即:整体性、动态性和开放性;
在 ERP实施的同时形成高素质企业精英人才群体:
ERP的全过程必须同时是高素质人才群体的发现与培养的过程,此举是 ERP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指标,决定着在国际化经济竞争中企业的持续生存与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