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张珍
第一章 导论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 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和,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环境学中所讲的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
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问题,狭义的环境问题 指环境的结构与状
况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不利于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
二、环境教育的产生
1、环境问题发展的三个阶段
(1)“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 (早期生态环境问题 )
时间:人类出现到 200多年前的产业革命
特征:土地破坏为主
(2)“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 (近代城市环境问题 )
时间:产业革命到 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层
空洞。
特征:工业化促使城市化与城市问题。
(3)“第三次浪潮”的环境问题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
主要包括: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2、几大环境公害事件
( 1)马斯河谷事件
( 2)多诺拉烟雾事件
( 3)伦敦烟雾事件
( 4)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 5)水俁病事件
( 6)富山事件
( 7)四日事件(哮喘事件)
( 8)米糠油事件
( 9)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
( 10)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
3、环境教育
概念,环境教育是着眼于人类同其周围自然的和人工
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使人们正确的理解人口、污染、
资源分配与资源枯竭、自然保护、技术、城市与地方
的开发规划等各种因素与整个人类环境究竟具有什么
关系的一种教育。
注,( 1)环境教育应当是经常性的;
( 2)它是面形全体社会成员的终生教育;
( 3)它的首要目标是证明环境整体措施有效性。
( 4)环境教育应当成为一种面形环境问题的、
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新型教育。
环境教育主要内容:
培养公众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理解环境同人
类的关系,进而使公众广泛的认识到,为了
确保我们的生存并提高生活的质量,必须认
识环境的重要性并采取负责的行动。
环境教育的目的,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帮
助社会群体和个人形成对整个环境及其相关
问题的正确看法,获得与环境有关的基本知
识及对环境的一系列的价值观念,并使他们
参与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行动,向每个人
提供参与这些行动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介绍目前国内外的环境教育状况;
2、阐述环境教育的教学原则和学习原则;
3、环境教育中的师资培训策略;
4、中小学和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环境教育;
5、非正规环境教育;
6、关于环境教育理论和研究的展望;
7,21实际环境教育的发展与前景;
8、环境教育评价。
第二章 环境教育的发展概述
第一节 环境教育的由来
第二节 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
第四节 我国环境教育体系
1,18,19世纪早期的思想家、学者和教育学
家为环境教育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1948年,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巴黎会议)首次使用了“环境教育”一词;
3,1949年,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成
立;
4,1965年,英国首次使用环境教育一词;
5,1970年,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会
议在美国内华达州召开,对环境教育下了定义;
第一节 环境教育的由来
6,1972年,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斯
德哥尔摩举行,与会代表一致强调了环
境教育的必要性;
7,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颁布了国际环境教育计划。
第二节 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
国际环境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本世纪 50年代~ 70年代)
特征:环境教育规模不大,但有关环境
危机的讨论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
2、第二阶段 (本世纪 70年代~ 90年代)
特征:各国纷纷加强环境教育阶段。
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
境规划署确立了国际环境教育项目。
国际环境教育项目
它主要是帮助政府和国际、国家和地区的
机构将环境教育纳入正规或非正规的教育系统
中,其目的为:
1、提高人们对环境中经济、社会、文化和生
态等各方面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的认识;
2、获得为理解、保护和改善环境所需要的知
识、价值观、态度、责任感和技能;
3、发展个人的、群体的、社会的新的行为模
式以及道德责任,以保护和改善环境。
3、第三阶段 ( 1992年~今)
特点:全球性的环境教育活动时期,以加
强环境无害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价值观
念和行动。
代表事件,1995年 6月,在希腊雅典召开
的“环境教育重新定向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
要”的地区间研讨会。
第三节 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
我国环境教育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3年~ 1983年
是我国环境教育的起步阶段,以国家计划委员会
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973年 8月)为标
志,我国开展了环境保护的科普教育工作。
2、第二阶段,1983年~ 1992年
1983年底,我国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
议,确立了环境保护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明确了
公众教育在环保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它标志着我国的
环境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的环境教育已经初具规
模。
3、第三阶段,1992年~今
标志,1992年 11月,国家环保局和原国
家教委联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
议。这次会议还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
的指导方针。
第四节 我国的环境教育体系
环境教育
中小学、幼儿
园环境教育
专业环境教育
社会环境教育
在职环境教育
幼儿、小学生中学生、教师环
境教育
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硕
士生、博士生、非环境专业、
各专业层次、职业环境教育
工人、农民、城镇居民、企业
领导、事业单位干部、党政干
部环境教育及社会环境教育教
师培训
第一章 导论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 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和,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环境学中所讲的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
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问题,狭义的环境问题 指环境的结构与状
况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不利于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
二、环境教育的产生
1、环境问题发展的三个阶段
(1)“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 (早期生态环境问题 )
时间:人类出现到 200多年前的产业革命
特征:土地破坏为主
(2)“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 (近代城市环境问题 )
时间:产业革命到 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层
空洞。
特征:工业化促使城市化与城市问题。
(3)“第三次浪潮”的环境问题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
主要包括: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2、几大环境公害事件
( 1)马斯河谷事件
( 2)多诺拉烟雾事件
( 3)伦敦烟雾事件
( 4)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 5)水俁病事件
( 6)富山事件
( 7)四日事件(哮喘事件)
( 8)米糠油事件
( 9)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
( 10)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
3、环境教育
概念,环境教育是着眼于人类同其周围自然的和人工
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使人们正确的理解人口、污染、
资源分配与资源枯竭、自然保护、技术、城市与地方
的开发规划等各种因素与整个人类环境究竟具有什么
关系的一种教育。
注,( 1)环境教育应当是经常性的;
( 2)它是面形全体社会成员的终生教育;
( 3)它的首要目标是证明环境整体措施有效性。
( 4)环境教育应当成为一种面形环境问题的、
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新型教育。
环境教育主要内容:
培养公众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理解环境同人
类的关系,进而使公众广泛的认识到,为了
确保我们的生存并提高生活的质量,必须认
识环境的重要性并采取负责的行动。
环境教育的目的,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帮
助社会群体和个人形成对整个环境及其相关
问题的正确看法,获得与环境有关的基本知
识及对环境的一系列的价值观念,并使他们
参与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行动,向每个人
提供参与这些行动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介绍目前国内外的环境教育状况;
2、阐述环境教育的教学原则和学习原则;
3、环境教育中的师资培训策略;
4、中小学和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环境教育;
5、非正规环境教育;
6、关于环境教育理论和研究的展望;
7,21实际环境教育的发展与前景;
8、环境教育评价。
第二章 环境教育的发展概述
第一节 环境教育的由来
第二节 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
第四节 我国环境教育体系
1,18,19世纪早期的思想家、学者和教育学
家为环境教育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1948年,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巴黎会议)首次使用了“环境教育”一词;
3,1949年,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成
立;
4,1965年,英国首次使用环境教育一词;
5,1970年,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会
议在美国内华达州召开,对环境教育下了定义;
第一节 环境教育的由来
6,1972年,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斯
德哥尔摩举行,与会代表一致强调了环
境教育的必要性;
7,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颁布了国际环境教育计划。
第二节 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
国际环境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本世纪 50年代~ 70年代)
特征:环境教育规模不大,但有关环境
危机的讨论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
2、第二阶段 (本世纪 70年代~ 90年代)
特征:各国纷纷加强环境教育阶段。
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
境规划署确立了国际环境教育项目。
国际环境教育项目
它主要是帮助政府和国际、国家和地区的
机构将环境教育纳入正规或非正规的教育系统
中,其目的为:
1、提高人们对环境中经济、社会、文化和生
态等各方面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的认识;
2、获得为理解、保护和改善环境所需要的知
识、价值观、态度、责任感和技能;
3、发展个人的、群体的、社会的新的行为模
式以及道德责任,以保护和改善环境。
3、第三阶段 ( 1992年~今)
特点:全球性的环境教育活动时期,以加
强环境无害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价值观
念和行动。
代表事件,1995年 6月,在希腊雅典召开
的“环境教育重新定向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
要”的地区间研讨会。
第三节 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
我国环境教育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3年~ 1983年
是我国环境教育的起步阶段,以国家计划委员会
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973年 8月)为标
志,我国开展了环境保护的科普教育工作。
2、第二阶段,1983年~ 1992年
1983年底,我国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
议,确立了环境保护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明确了
公众教育在环保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它标志着我国的
环境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的环境教育已经初具规
模。
3、第三阶段,1992年~今
标志,1992年 11月,国家环保局和原国
家教委联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
议。这次会议还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
的指导方针。
第四节 我国的环境教育体系
环境教育
中小学、幼儿
园环境教育
专业环境教育
社会环境教育
在职环境教育
幼儿、小学生中学生、教师环
境教育
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硕
士生、博士生、非环境专业、
各专业层次、职业环境教育
工人、农民、城镇居民、企业
领导、事业单位干部、党政干
部环境教育及社会环境教育教
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