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空气的焓湿图、干燥机理、干燥曲线、干燥时间的计算;
难点:空气的焓湿图、干燥机理;
第八章 物料干燥
去湿,除去物料中的水分和或其它溶剂(统称为湿分)的过程。
去湿的方法,
机械去湿法:即通过过滤、压榨、抽吸和离心分离等方法除去湿分。
物理化学去湿法:用吸湿性物料如石灰、无水氯化钙等吸收水分。该法费用高,操作麻烦,只适用于小批量固体物料的去湿,或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水分。
热能去湿法:如蒸发、干燥等用加热的方法使水分或其它溶剂汽化,并将产生的蒸气排除,藉此来除去固体物料中湿分的操作,称为 固体的干燥 。
第一节 概述
干燥过程的分类
按操作压力:常压干燥、真空干燥
按操作方式:连续式、间歇式
按传热方式:传导干燥、对流干燥、辐射干燥和介电加热干燥,以及由其中两种或三种方式组成的联合干燥。
在工业上应用最普遍的是对流干燥。通常使用的干燥介质是空气,被除去的湿分是水分。空气既是载热体又是载湿体。
物料的干燥过程是属于传热和传质相结合的过程。
干燥过程进行的条件:被干燥物料表面所产生水汽(或其它蒸汽)的压力大于干燥介质中水汽(或其它蒸汽)的分压,
压差越大,干燥过程进行越快。所以干燥介质须及时将汽化的水汽带走,以保持一定的汽化水的推动力。
gg
vv
Mn
MnH
量湿空气中绝干空气的质湿空气中水气的质量
g
v
v
v
g
v
n
n
pP
p
p
p?

1 水蒸气分压 pv
空气中水蒸气分压愈大,水分含量就愈高,根据气体分压定律,则有
2 湿度 (humidity)H
又称为湿含量或绝对温度 (absolute humidity)。 它以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与绝对干空气的质量之比表示,使用符号H,其单位为,kg水气 /kg干空气 。
第二节 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一、湿空气的性质常温下,湿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则有
v
v
v
v
pP
p
pP
pH
622.0)(29
18
在饱和状态时,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 pv等于该空气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 ps,则有
s
s
s pP
pH
6 2 2.0
由于水的饱和蒸气压仅与温度有关,故湿空气的饱和湿度是温度和总压的函数,即
),( PtfH s?
3 相对湿度 φ
%100
s
v
p
p?
当 pv=0时,φ=0,表示湿空气不含水分,即为绝干空气。
当 pv=ps时,φ=1,表示湿空气为饱和空气。
在一定温度及总压下,湿空气的水汽分压 pv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 pS 之比的百分数,称为相对湿度 (relative
humidity),用符号 φ表示,即
相对湿度:可以说明湿空气偏离饱和空气的程度,能用于判定该湿空气能否作为干燥介质,φ值与越小,则吸湿能力越大。
s
s
pP
pH
622.0
湿度:是湿空气含水量的绝对值,不能用于分辨湿空气的吸湿能力。
在一定总压和温度下,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的关系
4 湿空气的比热 CH
vgH Hccc
式中 cH—— 湿空气的比热,kJ/(㎏ 绝干气 ·oC);
cg—— 绝干空气的比热,kJ/(㎏ 绝干气 ·oC);
cv—— 水气的比热,kJ/(㎏ 水气 ·oC)
Hc H 88.101.1
上式说明:湿空气的比热只是湿度的函数 。
在常压下,将湿空气中 1kg绝干空气及相应H kg 水汽的温度升高(或降低) 1oC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比热,又称为湿热,用符号 CH表示,单位是 kJ/(㎏ 绝干气 ·oC),即在常用的温度范围内,有
5 湿空气的焓 I
HH
HrtHccI vg
2490)88.101.1(
)( 00

湿空气中 1kg绝干空气的焓与相应水汽的焓之和,称为湿空气的焓,用符号 I表示,单位是 kJ/kg干空气。
注:空气的焓是根据干空气及液态水在 0 oC时焓为零作基准而计算的,
因此,对于温度为 t 及湿度为H的湿空气,其焓包括由 0o C的水变为 0o C
的水汽所需的潜热及湿空气由 0oC升温至 t oC所需的显热之和,即
I=Ig+IvH
式中 I —— 湿空气的焓,kJ/kg绝干气;
Ig —— 绝干空气的焓,kJ/kg绝干气;
Iv—— 水气的焓,kJ/kg水气。
6 湿空气的比容 vH
绝干气水气绝干气
kg
mmv
H
33?
P
t
H
P
tH
v H
5
5
10013.1
273
273
4.22)244.1772.0(
10013.1
273
273
4.22)
1829
1
(

在湿空气中,1kg绝干气体积和相应的 Hkg水气体积之和,
称为湿空气的比容,亦称湿容积 (humid volume),用符号 vH
表示,单位为,m3湿空气 /kg绝干气。
7 露点 td
d
d
d
ts
ts
ts pP
p
H
,
,
,
622.0
d
d
d
ts
ts
ts H
PH
p
,
,
,622.0
不饱和的空气在湿含量H不变的情况下冷却,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称为该湿空气的露点 (dew piont),用符号 td表示。
当空气从露点继续冷却时,其中部分水蒸汽便会以露珠的形式凝结出来。空气的总压一定,露点时的饱和水蒸汽压 ps,td
仅与空气的湿度 Hs,td有关,即 ps,td=f(Hs,td) 或 td= (Hs,td) 湿度越大,td 越大。
在露点时,空气的湿度为饱和湿度,φ=1。
8 干球温度 t和湿球温度 tw
tw
补充液,温度 tw
空气湿度 H
温度 t
干球温度 t,空气的温度湿球温度 tw:
不饱和空气的湿球温度 tw低于干球温度 t。
形成原理(如图所示):
对于某一定干球温度的湿空气,其相对湿度越低,湿球温度值越低。对于饱和湿空气而言,其湿球温度与干球温度相等。
在稳定状态时,空气向湿纱布表面的传热速率为,Q=αS( t-tw)
)(,HHrktt twstwHw
对空气 ~水蒸气系统而言,α/kH=1.09
气膜中水气向空气的传递速率为,N=kH( Hs,tw-H) S
在稳定状态下,穿热速率和传质速率之间的关系为,Q=Nrtw
湿球温度实际上是湿纱布中水分的温度,而并不代表空气的真实温度,由于此温度由湿空气的温度、湿度所决定,故称其为湿空气的湿球温度,所以它是表明湿空气状态或性质的一种参数。
强调:
9 绝热饱和温度 tas
空气
tas,Has,I2
空气
t,H,I1
补充水
tas

tas
绝热降温增湿过程及等焓过程在空气绝热增湿过程中,空气失去的是显热,而得到的是汽化水带来的潜热,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虽随过程的进行而变化,
但其焓值不变。
形成原理:
绝热增湿过程进行到空气被水汽所饱和,则空气的温度不再下降,
而等于循环水的温度,称此温度为该空气的绝热饱和温度,用符号 tas
表示,其对应的饱和湿度为 H as,此刻水的温度亦为 tas。
塔顶和塔底处湿空气的焓分别为:
0
02
0
01
)(
)(
rHtcHcI
HrtHccI
asasvasg
vg

由于H和H as值与 l相比皆为一很小的数值,故可视为 CH,
CHas不随湿度而变,即 CH=CHas 。 则有
)(
0
0 HH
c
rtt
as
H
as
湿空气在绝热增湿过程中为等焓过程,即,I1=I2
实验测定表明,对于在湍流状态下的空气-水蒸气系统而言,a/kH≈ CH,同时 r00≈ rtw,故在一定温度 t和湿度 H下,

asw tt?
强调:绝热饱和温度 tas与湿球温度 tw是两个完全不的概念。
但是两者都是湿空气状态 (t和 H)的函数。特别是对空气-水气系统,两者在数值上近似相等,对其他系统而言,不存在此关系。
对空气-水蒸气系统,干球温度、绝热饱和温度(或湿球温度)及露点之间的关系为:
对于不饱和湿空气,t>tas( 或 tw) >td
对于饱和的湿空气,t= tas( 或 tw) = td
在工程计算中,常用的是以湿空气的焓值 I为纵坐标,湿度
H为横坐标的焓湿图,即 I-H图。
图上共有五种线,图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温度 t和湿度 H 的湿空气状态。
等湿度线 (等 H线 ):
等焓线 (等 I线 ):
等温线 (等 t线 ):
等相对温度线(等 φ 线)
水蒸汽分压线:
二、湿空气的湿度图
1 等湿度线 (等 H线 )
2 等焓线 (等 I线 )
3 等温线 (等 t线 ) I=(1.88t+2490)H+1.01t
当空气的干球温度 t不变时,I与 H成直线关系,故在 I-H图中对应不同的 t,可作出许多等 t线。 各种不同温度的等温线,其斜率为 (1.88t+2492),故温度愈高,其斜率愈大。因此,这许多成直线的等 t线并不是互相平行的。
一组与纵轴平行的直线。在同一条等 H线上,湿空气的露点 td不变。
一组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在同一条等 I线上,湿空气的温度
t随湿度 H的增大而下降,但其焓值不变。
4 等相对温度线(等 φ线)
s
s
pP
pH
622.0
H
HPp
v 6 2 2.0
当湿空气的湿度 H 为一定值时,温度愈高,其相对湿度 φ值愈低,即其作为干燥介质时,吸收水汽的能力愈强,故湿空气进入干燥器之前必须经过预热器预热提高温度,目的除了提高湿空气的焓值使其作为载热体外,也是为了降低其相对湿度而作为载湿体。
5 水蒸汽分压线该线表示空气的湿度 H 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分压 pv之间关系曲线。当湿空气的总压 P 不变时,水蒸汽的分压 pv随湿度H而变化。水蒸汽分压标于右端纵轴上,其单位为 kN/m2。
A
E D
F
B
C
tw
td
φ=1
H
p
I干球温度 t,露点 t
d,湿球温度 tw( 或绝热饱和温度 tas) 都是由等 t线确定的。
根据湿空气任意两个独立的参数,就可以在 H-I图上确定该空气的状态点,然后查出空气的其他性质。
非独立的参数如,td~H,p~H,td~p,tw~I,tas~I等,它们均在同一等 H线或等 I线上。
湿焓图的说明与应用通常根据下述已知条件之一来确定湿空气的状态点,已知条件是:
0 H
A
φ=1t
tw
I
1
2
3
0 H
A
φ=1t
td
I
1
2
3
0 H
A φ=1
t
I φ
1
2
(1)湿空气的干球温度 t和湿球温度 tw;
(2)湿空气的干球温度 t和露点 td;
(3)湿空气的干球温度 t和相对湿度 φ。
例,已知湿空气的总压为 101.3kN/m2,湿度为 H=0.02 kg水 /kg
干空气,干球温度为 70o C。 试用 I-H图求解:
(a)水蒸汽分压 p; (b)相对湿度 φ; (c)热焓 I ; (d)露点 td ;
(e)湿球温度 tw ;
解 由已知条件,P = 101.3kN/m2,H=0.02 kg水 /kg干空气,
t=20o C,在 I-H图上定出湿空气的状态点A点。
pv=3kN/m2
φ=10%
I= 122kJ/kg干空气
td=24oC
tw=33o C
tB
tA
B
A tB
tA
B
A
φ=1
H
I
1 间壁式加热和冷却若空气的温度变化范围在露点以上,则空气中的含水量始终保持不变,且为不饱和状态,为等湿过程,过程线为垂直线。
三、湿空气的基本状态变化过程
2 间壁式冷却减湿
B
A
φ=1
H
I
HAHB
利用上述方法,如果将凝结出来的水分设法除去,
再将所得的饱和空气加热,
则不会恢复原来的状态,而空气的湿度小于原空气的湿度,即达到减湿的目的。
上述间壁式冷却过程当进行至露点,空气即达到饱和状态,
继续冷却时,水蒸气就在冷却壁面上凝结出来,而且温度不断降低,但空气始终在饱和状态。
3 不同状态空气的混合
21
2211
GG
HGHGH
n?

21
2211
GG
IGIGI
n?

若混合后的空气状态点落入超饱和区,例如图中 3-4
直线上的 d点,则混合物将分成气态的饱和空气和液态的水两部分,前者的状态点为过 d点的等温线与 φ=1线的交点 e。
φ=1
H
I I
1 In
I2
H1 Hn
H21
2
3
4
d
e
t
I
设有状态不同的空气 1和 2,对应的干空气的量为 G1和 G2,
对应的状态为( H1,I1),( H2,I2)。 两空气混合后,由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可求得
4 绝热冷却增湿过程
B
A
φ=1
H
I tA
tas
绝热饱和过程的进行,其结果一方面表现为空气的冷却,
另一方面表现为空气的增湿,
故称为绝热冷却增湿过程。
空气和水直接接触时,空气的状态变化可视为空气和液态水表面边界层内的饱和空气不断混合的过程。
若空气(以 A点表示)与温度为 tas的冷却水(其表面的饱和空气以 B点表示)相接触,由于水温保持 不变,B点的位置也固定不变,则空气的不断混合过程就表现为空气状态从 A
点不断向 B点移动。
第三节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湿物料的总质量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w
干燥过程的计算中应通过干燥器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计算出湿物料中水分蒸发、空气用量和所需热量,再依此选择适宜型号的鼓风机、设计或选择换热器等。
一、物料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1 湿基含水量 w
以湿物料为计算基准的物料中水分的质量分率或质量百分数。
不含水分的物料通常称为绝对干物料或称干料。以绝对干物料为基准的湿物料中含水量,称为干基含水量,亦即湿物料中水分质量与绝对干料的质量之比,单位为 kg水分 /kg绝干料。
量湿物料中绝对干料的质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X
两种含水量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X
Xw
1 w
wX
1
注:工业上常采用湿基含水量。
2 干基含水量 X,
新鲜空气 L,H1
干燥产品 G2,X2
废气 L,H2
湿物料 G1,X1
L—— 绝干空气的消耗量,kg绝干气 /s;
H1,H2—— 分别为湿空气进出干燥器时的湿度,kg水气 /kg绝干气;
X1,X2—— 分别为物料进出干燥器时的干基含水量,kg水气 /kg绝干料;
G1,G2—— 分别为物料进出干燥器时的流量,kg湿物料 /s;
G—— 绝干物料的流量,kg绝干料 /s。
通过物料衡算可确定将湿物料干燥到规定的含水量所蒸以的水分量、空气消耗量、干燥产品的流量。
二、物料衡算
1 水分蒸发量 w
)()( 2112
2211
XXGHHLw
GXLHGXLH

2 干空气消耗量 L
)()( 2112 XXGHHL
1212
21 )(
HH
w
HH
XXGL

对上图 所示的连续干燥器作水分的物料衡算,以 1s为基准。
令 l=L/W,称为比空气用量,其意义是从湿物料中气化 1kg
水分所需的干空气量。
12
1
HHw
Ll

如果新鲜空气进入干燥器前先通过预热器加热,由于加热前后空气的湿度不变,以 H0表示进入预热器时的空气湿度,
则有
0212
11
HHHHl
上式说明,比空气用量只与空气的最初和最终湿度有关,
而与干燥过程所经历的途径无关。
3 干燥产品的流量 G2
)1()1( 1122 wGwGG
2
11
2 1
)1(
w
wGG

式中 w1,w2—— 物料进出干燥器时的湿基含水量湿空气的消耗量为:
)1()1( 01 HLHLL
例:在一连续干燥器中,每小时处理湿物料 1000kg,经干燥后物料的含水量有 10%降至 2%( wb)。 以热空气为干燥介质,
初始湿度 H1=0.008kg水 /kg绝干气,离开干燥器时湿度为
H2=0.05 kg水 /kg绝干气,假设干燥过程中无物料损失,试求:
水分蒸发量、空气消耗量以及干燥产品量。
绝干料水绝干料水
kgkg
w
w
X
kgkg
w
w
X
/0 2 0 4.0
02.01
02.0
1
/1 1 1.0
1.01
1.0
1
2
2
2
1
1
1
进入干燥器的绝干物料为
G=G1( 1-w1) =1000( 1-0.1) =900kg绝干料 /h
解:( 1)水分蒸发量:将物料的湿基含水量换算为干基含水量,即水分蒸发量为
W=G( X1-X2) =900( 0.111-0.0204) =81.5kg水 /h
( 2)空气消耗量
hkgHH wL /1940008.005.0 5.81
12
绝干气
原湿空气的消耗量为:
L?=L( 1+H1) =1940( 1+0.008) =1960kg湿空气 /h
水绝干气 kgkgHHl /8.230 0 8.005.0 11
12

( 3)干燥产品量
hkgwGG
hkg
w
w
GG
/5.9 1 85.811 0 0 0
/4.9 1 8
02.01
1.01
1 0 0 0
1
1
12
2
1
12

单位空气消耗量(比空气用量)为:
Qp—— 预热器的传热速率,kw;
QD—— 向干燥器中补充热量的速率,kw;
QL—— 干燥器的热损失速率,kw
L
H0,t0,I0
L
H1,t1,I1
Qp QDG
2,X2,θ2,I?2
L
H2,t2,I
2
G1,X1,θ1,I?1
QL
预热器 干燥器通过干燥器的热量衡算可以确定物料干燥所消耗的热量或干燥器排出空气的状态 (H2,t2,I2 )。
三、热量衡算
1 预热器的热量衡算
)( 01
10
IILQ
LIQLI
p
p

2 干燥器的热量衡算
LD
LD
QIIGIILQ
QIGLIQIGLI

)()( 1212
2211
3 干燥系统消耗的总热量
L
Dp
QIIGIIL
QQQ

)()( 1202
若忽略预热器的热损失,以 1s为基准,则有湿物料的焓
mwsws cXccXccI )(

Lmvg
Lmmvgvg
LDp
QGcHHIttcL
QccGIHtcIHtcL
QIIGIILQQQ

)()()(
)()()(
)()(
1202202
1122000222
1202

假设:
( 1)新鲜空气中水蒸气的焓等于离开干燥器时废空气中水蒸气的焓,即,Iv0=Iv2。
( 2) 进出干燥器的湿物料比热相等,即,Cm1=Cm2=Cm。
由于
)( 02 HHLw 2002 tcrI vv
Lm
Lmvg
Dp
QGctwttL
QGctcrwttLc
QQQ

)()88.12 49 0()(01.1
)()()(
12202
122
0
002

由上式可以看出:向系统输入的热量用于:加热空气、加热物料、蒸发水分、热损失等四个方面。
4 干燥系统的热效率
%100 量向干燥系统输入的总热 蒸发水分所需的热量?
蒸发水分所需的热量为:
%100)88.12490( 2 Q tw?
定义,
若忽略湿物料中水分代入系统中的焓,则有
Qv=w(2490+1.88t2)-4.187θ1w
使离开干燥器的空气温度降低,湿度增加(注意吸湿性物料);
提高热空气进口温度(注意热敏性物料);
废气回收,利用其预热冷空气或冷物料;
注意干燥设备和管路的保温隔热,减少干燥系统的热损失。
提高热效率的措施例,某糖厂的回转干燥器的生产能力为 4030kg/h( 产品),湿糖含水量为
1.27%,于 310C进入干燥器,离开干燥器时的温度为 360C,含水量为
0.18%,此时糖的比热为 1.26kJ/kg绝干料?0C 。 干燥用空气的初始状况为:
干球温度 200C,湿球温度 170C,预热至 970C后进入干燥室。空气自干燥室排出时,干球温度为 400C,湿球温度为 320C,试求,( 1)蒸发的水分量;
( 2)新鲜空气用量;( 3)预热器蒸气用量,加热蒸气压为 200kPa( 绝压);( 4)干燥器的热损失,QD=0;( 5) 热效率。
t0=200C
tw0=170C
t1=970C
Qp QD=0G
2=4030kg/h
w2=0.18%
θ2=360C
t2=400C
tw2=320C
θ1=310C
w1=1.27%
QL
预热器 干燥器解:
绝干料水绝干料水
kgkg
w
w
X
kgkg
w
w
X
/0 0 1 8.0
%18.01
%18.0
1
/0 1 2 9.0
%27.11
%27.1
1
2
2
2
1
1
1
进入干燥器的绝干物料为
G=G2( 1-w2) =4030( 1-0.18%) =4022.7kg绝干料 /h
水分蒸发量为
W=G( X1-X2) =4022.7( 0.0129-0.0018) =44.6kg水 /h
( 1)水分蒸发量:将物料的湿基含水量换算为干基含水量,

( 2)新鲜空气用量:首先计算绝干空气消耗量。
hkgHH wL /4.2877011.00265.0 6.44
12
绝干气
绝干空气消耗量为:
新鲜空气消耗量为:
L?=L( 1+H0) =2877.4( 1+0.011) =2909kg新鲜空气 /h
由图查得:当 t0=200C,tw0=170C时,H0=0.011kg水 /kg绝干料;
当 t2=400C,tw2=320C时,H2=0.0265kg水 /kg绝干料。
查 H-I图,得
( 3)预热器中的蒸气用量查饱和蒸气压表得,200kPa( 绝压)的饱和水蒸气的潜热为
2204.6 kJ /kg,
Qp=L(I1-I0)=2877.4( 127-48) =2.27× 105kJ /h
故蒸气消耗量为,2.27× 105/2204.6=103kg/h
I0=48kJ/kg干空气;
I1= 127kJ/kg干空气;
I2= 110kJ/kg干空气
( 4)干燥器的热损失
hkJ
GctwttLQQQ
mDpL
/109.2
)3136(26.17.4 0 2 2)4088.12 4 9 0(6.44
)2040(4.2 8 7 701.101027.2
)()88.12 4 9 0()(01.1
4
5
12202

( 5)热效率
%4.50
1027.2
)4088.12 4 9 0(6.44
%100
)88.12 4 9 0(
5
2

Q
tw
若忽略湿物料中水分带入系统中的焓,则有在常压连续理想干燥器中,用通风机将空气送至预热器,经
1200C饱和蒸气加热后进入干燥器以干燥某种物料。已知空气状况为:进预热器前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 p0=1.175kPa,温度为 150C,进干燥器前的温度为 900C,出干燥器后的温度为
500C。 物料状况为:进干燥器前 X1=0.15kg水 /kg绝干料,出干燥器后 X2=0.01kg水 /kg绝干料。干燥器的生产能力为 250kg/h
( 按干燥产品计),预热器的总传热系数为 50w/m2·0C。 试求通风机的送风量和预热器的传热面积。
课外习题
aw
含水量水分活度:水蒸气分压 pv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 ps之比。
物料的水分活度与其含水量和温度有关。一定温度下水分活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称为吸着等温线。
水分活度不仅与物料的贮藏性有关,
而且决定了干燥进行的方向。
aw<φ时,吸附水分;
aw=φ时,达到平衡;
aw>φ时,解吸水分(干燥);
第四节 湿物料的性质及干燥机理一、湿物料的水分活度划分依据:物料所含水分能否用干燥方法除去。
物料中的水分与一定温度 t,相对湿度 φ的不饱和湿空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物料所含水分称为该空气条件 (t,φ)下物料的平衡水分 。
在干燥过程中能除去的水分只是物料中超出平衡水分的那一部分,称为 自由水分 。
平衡水分随物料的种类及空气的状态 (t,φ)不同而异。
平衡水分代表物料在一定空气状况下可以干燥的限度。
二、平衡水分 (equilibrium water)和自由水分 (free water)
划分依据:根据物料与水分结合力的状况
1 结合水分 包括物料细胞壁内的水分、物料内毛细管中的水分、及以结晶水的形态存在于固体物料之中的水分等。
特点:籍化学力或物理化学力与物料相结合的,由于结合力强,其蒸汽压低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致使干燥过程的传质推动力降低,故除去结合水分较困难。
三、结合水分 (bound water)与非结合水分 (unbound water)
2 非结合水分 包括机械地附着于固体表面的水分,如物料表面的吸附水分、较大孔隙中的水分等。
特点:物料中非结合水分与物料的结合力弱,其蒸汽压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相同,干燥过程中除去非结合水分较容易。
物料的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的划分只取决于物料本身的性质,而与干燥介质的状态无关;
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则还取决于干燥介质的状态。干燥介质状态改变时,平衡水分和自由水分的数值将随之改变。
强调:
物料的总水分、平衡水分、自由水分、结合水分、非结合水分之间的关系见图示。
总水分自由水分平衡水分非结合水分结合水分
x*
x0
x1
空气相对湿度 φ 100%
物料的含水量
0
在干燥过程中物料内外的温度不一致,温度梯度促使水分传递(称为热导湿),方向是从高温到低温。
1 湿度梯度的形成以上两种梯度导致的水分传递称为 内部扩散 。
湿物料表面水分的汽化,遂形成物料内部与表面的湿度差,
促使物料内部的水分向表面移动。
2 温度梯度的形成四,干燥机理造成该分压的原因是:
3 外部的传质推动力:
水分由物料内部扩散到表面后,便在 表面气化,可认为在表面附近存在一层气膜,在气膜内水蒸气分压等于物料中水分的蒸气压,水分在气相中的传质推动力为此蒸气压与气相主体中水蒸气分压之差。
对对流干燥,由于介质的不断流动,带走气化的水分;
对真空干燥而言,则是气化的水分被真空泵抽走。
水分的内部扩散和表面汽化是同时进行的,但在干燥过程的不同阶段其速率不同,从而控制干燥速率的机理也不相同。原因在于受到物料的结构、性质、湿度等条件和干燥介质的影响。
强化措施(对对流干燥而言),提高空气的温度,降低相对湿度,改善空气与物料的接触和流动情况,均有助于提高干燥速率。
在干燥过程中,当物料中水分表面汽化的速率小于内部扩散的速率时,称为 表面汽化控制 ;
当物料中水分表面汽化的速率大于内部扩散的速率,称为内部扩散控制 。
强化措施:从改善内部扩散着手,如:减少物料厚度、使物料堆积疏松、搅拌或翻动物料、采用微波干燥等。
干燥速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干燥面积上汽化的水分量 W。
恒定干燥条件: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流速及与物料的接触方式,在整个干燥过程中均保持恒定。
u=dw/Adτ
式中 u— 干燥速率,kg/m2·h ; W— 汽化水分量,kg
A— 干燥面积,m2 ; τ— 干燥所需时间,h
第五节 干燥速率和干燥时间一、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
dW=-GdX
u=dW/Adτ=-GdX/Adτ
式中 G — 湿物料中绝对干料的量,kg ;
X— 湿物料中干基的含水量,kg水 /kg干物料;
负号表示物料含水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u=dw/Adτ
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 (对对流干燥而言)
湿物料的性质与形状:包括物理结构、化学组成、形状大小、料层厚薄及水分结合方式。
物料的湿度:物料的水分活度与湿度有关,因而影响干燥速率。
物料的温度:温度与水分的蒸气压和扩散系数有关。
干燥介质的状态: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干燥速率越大。
干燥介质的流速:由边界层理论可知,流速越大,气膜越薄,干燥速率越大。
介质与物料的接触状况:主要是指介质的流动方向。流动方向垂直于物料表面时,干燥速率最快。
A B
C
D E
X
表面温度干燥时间 τ
A B C D
E
A
BC
D
E
X
U
1 干燥曲线:干燥过程中物料含水量 X与干燥时间 t,物料表面温度 θ的关系曲线。
2 干燥速率曲线:物料干燥速率 u与物料含水量 X的关系曲线。
二、干燥曲线与干燥速率曲线干燥过程分为 恒速干燥 和 降速干燥 两个阶段。
3 恒速干燥阶段:
如 BC段所示( AB段为物料预热段,此段所需时间很短,
一般并入 BC段考虑)。
除去的水分是非结合水;
属于表面汽化控制阶段;
物料表面的温度始终保持为空气的湿球温度;
干燥速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空气的性质,而与湿物料的性质关系很小。
此阶段特点:
在恒速干燥阶段中,空气传给物料的热量等于水分汽化所需的热量,即
dwrdQ tw?
在干燥过程中,传热速率为
)( wttAddQ
传质速率为:
)(,HHkAddw twsH
所以,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为
)()(,w
tw
twsH
tw
ttrHHkAdr dQAddwU
4 降速干燥阶段:如 CE段所示临界点,C点,该点的干燥速率 Uc等于等速阶段的干燥速率。
临界含水量,Xc越大,则会过早的转入降速干燥阶段,使在相同的干燥任务下所需的干燥时间加长。临界含水量与物料的性质、厚度、干燥速率有关。
第一降速阶段 ( CD段):物料内部水分扩散速率小于表面水分在湿球温度下的汽化速率,这时物料表面不能维持全面湿润而形成“干区”,导致干燥速率下降。
第二降速阶段 ( DE段):水分的汽化面逐渐向物料内部移动,
从而使热、质传递途径加长,阻力增大,造成干燥速率下降。
降速干燥阶段特点:
干燥速率主要决定于物料本身的结构、形状和大小等。而与空气的性质关系很小。
物料表面的温度不断上升,而最后接近于空气的温度。
dXAU Gd
c

积分边界条件为:开始时 τ=0,X=X1; 终了时 τ= τ1,X=Xc;
c
X
X
c
dX
AU
Gd
1
1
0
)( 11 c
c
XXAU G
1 恒速干燥阶段设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为 uc,根据干燥速率定义,有三、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时间的计算临界处的干燥速率 Uc可从干燥速率曲线查得,也可用下式进行估算:
)( w
tw
c ttrU
对流传热系数 a可用以下几种经验公式计算:
8.0)(0 2 0 4.0 L
式中 L?—— 湿空气的质量流速,kg/m2·h
37.0)(17.1 L
适用条件,L?=3900~19500 kg/m2·h( 0.9~4.6m/s)
( 1)空气的流动方向与物料表面平行时适用条件,L?=2450~29300 kg/m2·h( 0.6~8m/s),
空气的平均温度 t=45~1500C
( 2)空气垂直于物料表面流动例:将不溶于水 的固体晶体装在 0.5 × 0.5m的盘中干燥,物料层厚度为 25mm,盘的侧面和底面可假定为绝热的,干燥所需热量由流动方向与物料平行的热空气以对流方式传到物料表面,
空气流速为 6m/s,温度为 700C,湿度为 0.01kg水 /kg 绝干料,
试估算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和蒸发量。
干空气kgm
t
Hv H
/9 8 7.0
2 7 3
702 7 3
4.22)01.02 4 4.17 7 2.0(
2 7 3
2 7 3
4.22)2 4 4.17 7 2.0(
3

湿空气的密度为
3/023.1
987.0
01.011 mkg
v
H
H

解:由湿度图查得 H=0.01kg水 /kg 绝干料,t= 700C的空气
tw=300C
空气的湿比容为湿空气的质量流速
L?=uρ=6 1.023=6.14kg/m2·s或 22100kg/m2·h
kmwL 28.0 /612 9 9 00 2 0 4.0)(0 2 0 4.0?
当 tw=300C时,rtw=2424kJ/kg,则有
hmkg
tt
r
U w
tw
c

2/62.3
3 6 0 0)3070(
2 4 2 41 0 0 0
61
3 6 0 0)(
蒸发量为 Uc × A=3.62 ( 0.5 × 0.5) =0.91kg水 /h
对流传热系数
2 降速干燥阶段
cc XXXX UdXAGUdXAGd 22202
式中 U—— 降速阶段的瞬时干燥速率,kg/m2·s
X2 Xc X
1/U
F1 F
2 F
3
积分边界条件:降速开始时 τ=0,X=Xc;
终了时 τ= τ2,X=X2;
在降速干燥阶段,U是变量,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计算:
图解积分法:将 1/U对各相应的 X进行标绘,量出介于所得曲线与横轴两界限 X2-
Xc间的面积,其数值即为所求的积分值。
近似计算法
)( eX XXkddXAGU
式中 Xe—— 平衡含水量
kX—— 系数,直线 CE的斜率
ec
c
X XX
Uk

ec
e
c XX
XXUU

e
ec
c
ec
X
X
ec
ec
X
X
XX
XX
U
XX
A
G
XX
dX
U
XX
A
G
U
dX
A
G
d
cc

2
0
2
ln
)(
)(
)( 222?

连接临界点 C与平衡含水量 E的直线来代替降速阶段的干燥速率,该近似方法认为在降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与物料中的自由水分成正比,即
1 干燥器的分类
按操作压强分:常压干燥器、真空干燥器;
按供热方式分:对流干燥器、传导干燥器、辐射干燥器、介电加热干燥器;
按操作方式分:连续式、间歇式;
按介质和物料的相对运动方向分:并流、逆流、错流干燥器;
第六节 干燥设备
并流、逆流、错流干燥器的特点
并流:含水量高的物料与温度最高而湿度最低的介质相接触,在进口端的干燥推动力大,在出口端的推动力小。
适用情况:
( 1)干物料不耐高温而湿物料允许快速干燥;
在干燥第一阶段,物料温度始终维持在湿球温度,到第二阶段,物料温度才逐渐上升,但此时介质温度已下降,物料不致于过热。
( 2)物料的吸湿性小或最终水分要求不很低;
物料在出口处与温度最低、湿度最高(即相对湿度最大)的介质接触,其平衡水分高。
逆流:物料与干燥介质的运动方向相反,干燥推动力在干燥器中分布较均匀。
适用情况:
( 1)湿物料不宜快干而干物料能耐高温;
( 2)物料的吸湿性强或最终含水量要求低;
注:在逆流时,湿物料进入的温度不应低于干燥介质在此处的露点,否则湿度高的干燥介质中有一部分水蒸气会冷凝在湿物料上,从而增加干燥时间。
错流,高温介质与物料运动方向相垂直,如果物料表面都与湿度小、温度高的介质接触,可获得较高的推动力,但介质的用量和热量的消耗也较大。
适用情况:
( 1)物料在干燥的始、终都允许快速干燥和高温;
( 2)要求设备紧凑(过程速度大)而允许较多的介质和能耗。
优点:构造简单、制造容易、适应性强。
缺点:干燥不均匀,干燥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操作条件差。
适用于干燥粒状、片状和膏状物料,批量小、干燥程度要求高、不允许粉碎的脆性物料,以及随时需要改变风量、温度和湿度等干燥条件的情况。
2 厢式干燥器(盘式干燥器)
箱式干燥器车厢式干燥器湿物料进口干燥产品热空气废气带式干燥器是使用环带作为输送物料的干燥器。运输带通常用帆布、橡胶、金属丝网制成,以金属丝网居多。
带式干燥器
优点:对流传热系数和传热温度差大,干燥器的体积小,
干燥速率快,物料停留时间短,可在高温下干燥;热利用率高;设备紧凑,结构简单;可以完全自动控制。
缺点:气流在系统中压降较大;干燥管长;在干燥过程中存在摩擦,易将产品磨碎;分离器的负荷大。
适用于在潮湿状态下仍能在气体中自由流动的颗粒物料,
可利用高速的热气流使粉、粒状的物料悬浮于其中,在气力输送过程中进行干燥。
气流干燥器气流式干燥系统干燥管干物料旋风分离器蒸汽冷凝水冷空气热空气板式换热器废气风机
工作原理:散粒状物料由床侧加料器加入,热气流通过多孔分布板与物料层接触,气流速度保持在临界流化速度和带出速度之间,颗粒即能在床层内形成流化,颗粒在热气流中上下翻动与碰撞,与热气流进行传热和传质而达到干燥的目的。当床层膨胀到一定高度时,床层空隙率增大而使气流流速下降,颗粒又重新落下而不致被气流所带走。经干燥之后的颗粒由床侧出料管卸出,气流由顶部排出,并经旋风分离器回收其中夹带的粉尘。
优点:颗粒在干燥器内的停留时间可任意调节;气流速度小,
物料与设备的磨损较轻,压降小;传热面大,物料的最终含水量低;结构简单、紧凑。
缺点:因颗粒在床层中高度混合,则可引起物料的短路和返混,物料在干燥器内的停留时间不均匀。
沸腾床干燥器 ( 流化床干燥 )
流化床式干燥器多室式流化床干燥器原理及流程:
物料从窄截面处加入,被进口气体夹带并进行输送,
同时使物料沿器壁返回床层,从而使物料形成循环运动。物料循环频率与气速有关。物料在干燥器的扩大部分物料呈沸腾状态,在此被干燥。
喷动床干燥器喷动床干燥器干物料干物料废气风机旋风分离器喷动床干燥器湿物料
原理:用喷雾器将稀料液喷成细雾滴分散于热气流中,使水分迅速蒸发而达到干燥的目的。通常雾滴直径为 10~60um,每升溶液具有 100~600m2的蒸发面积。
喷雾器的类型:离心喷雾器、压力喷雾器、气流喷雾器。
优点:干燥时间短,适于热敏性物料;所得产品为空心颗粒,
溶解性好,质量高;操作稳定;能连续、自动化生产;由料液直接获得粉末产品,省去了蒸发、结晶、分离和粉碎操作。
缺点:体积传热系数低;设备体积庞大;操作弹性较小,
热利用律低、能耗大。
喷雾干燥器 ( spray dryer)
废气干物料旋风分离器蒸汽冷凝水冷空气热空气板式换热器离心式喷雾器 压力式喷雾器 气流式喷雾器
主要部件:
优点:处理量大,适应性强,生产能力大,操作控制方便,
干燥时间可藉调节转筒的转速来控制,产品质量均匀。
缺点:设备笨重,热利用率低,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
转筒:呈倾斜状,在旋转时,借助重力的作用使物料向低端输送。
抄板:将物料抄起后再洒下,增大干燥面积,提高干燥速率;
同时促进物料向前运动。
转筒干燥器 (回转式干燥器)
滚筒式干燥器
优点:动力消耗少,干燥时间和干燥强度易调节。
间接加热的连续干燥器,适用于溶液、悬浮液、胶体溶液等流动性物料的干燥。
滚筒式干燥器第八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