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运动训练专业田径运动导论 第一节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本科的必修和选修《田径》教材课程目标和任务的比较 一、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本科的必修和选修《田径》教材课程目标差异: 首先让学生回答“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本科的必修《田径》教材课程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 表1-1-1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本科的必修和选修《田径》教材课程目标差异: 普通高等体育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 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选修《田径》 《田径》教材的课程教学目标: 和运动训练专业《田径运动》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中等学校体育教师必备的田径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具有普通高等学校、 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中等学校、体育运动学校和业余体校中从事业 具备从事中等学校田径运动教学工作的基本能 余训练的教师必备的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 力。 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能胜任普通高等学校、 中等学校、体育运动学校和业余体校的田径运 动训练与教学工作外,而且具有组织竞赛、管 理工作和进行体育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的竞技 体育教育专门人才。 二、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本科的必修和选修《田径》教材课程具体任务的不同: 表1-1-2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本科的必修和选修《田径》教材课程具体任务的不同: 普通高等体育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 普通高等体育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和运 《田径》教材课程教学的具体任务: 动训练专业《田径运动》课程教学的具体任务: 1、使学生认识田径运动在中等学校体育 1、使学生具有普通高等学校、中等学校、 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 体育运动学校和业余体校中从事业余训练的教师 想教育,使学生树立为当好一名中学体育教师 必备的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 而努力学好田径课程的思想和态度。 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 2、使学生认识田径运动既是一种竞技项 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目,又是一种健身的手段,掌握田径运动的基 2、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训练的知识、训练 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及体质的方 方法、组织、管理等能力。 法。 3、了解和初步掌握田径运动新知识和发展 3、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独立思考和分析 趋势。 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中学 4、使学生具有进行体育科学研究的初步能 体育课中田径运动教学、指导田径运动锻炼、 力。 组织基层田径运动竞赛及田径运动场、器材管 5、学生达到二级运动员和二级裁判员标准。 理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本科的必修和选修《田径》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差异: (一)、“九五”期间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田径》教材(孙庆杰主编2001.07.)的内容: 1、教材结构:改变了以往以田径竞技项目为主线的结构,200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分为:理论篇、实践篇和拓展教材。 2、在理论篇第一章田径运动的概述中着重阐述了田径运动的两个概念,健身与竞技的两个属性和田径运动的功能。 3、将以往田径教材中的田径教学改变为“中学田径运动教学”。突出了中学田径运动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成绩考核,田径运动的教学阶段和教学方法,田径运动教学中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田径运动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田径运动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预防。 4、将95年版《田径》教材中的田径锻炼删除。增加了“田径健身运动的理论与方法”,本章突出阐述了如下内容:田径健身运动的分类与内容,田径健身运动的生理学基础及对人体的健身作用,田径健身运动的锻炼方法,田径健身运动的指导与评价和田径健身运动的锻炼注意事项。 5、删除了以往《田径》教材中的田径运动员选材,田径运动的研究方法。 6、把以前教材中培养学生社会工作能力的田径运动竞赛组织工作与田径运动竞赛裁判法合并,整合为新教材的第五章的田径运动竞赛。 7、将以往田径教材中的田径训练改变为“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本章突出阐述了如下内容: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概述,中学课余田径队的组成,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原则,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内容,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方法和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计划。本章为拓展内容。 8、在实践篇中,打破了竞技统治田径教材的局面,根据培养目标和田径课程的需要,实践课内容分为必修和拓展内容两部分。 9、在必修章节中,选择的是青少年学生喜欢的,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培养各种能力的短距离跑、接力跑、中长距离跑、中学障碍跑、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掷实心球和掷垒球内容。 10、把青少年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身体锻炼的必要的内容选为拓展教材。 11、不管在必修,还是在和拓展实践课内容中,都强调了中等学校、课余和健身的功能。 (二)、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选修《田径》课程和运动训练专业《田径运动》课程教学内容的变革: 1、国内课程改革的情况: 1994年原国家教委制定并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为此,在原国家教委体卫艺司直接领导下,全国20多所体育院校经过几年的联合攻关研究,“面向21世纪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综合研究”课题已于2000年结题。至2001年7月与之相配套的主干课程、一般必修课程和主要选修课程的教材都已出版,并已投入使用。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级中学体育的教科书也已改为《体育与健康》教材。这些教材有鲜明的层次和时代感,紧扣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了体育的健身功能。随着教育形势的飞速发展和“十五”计划的实施,“运动训练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院系中迅速增加,从原来的10几所学院扩大到现在的35所,其中普通综合大学体育学院有21所。在校学生从1000多人飞速的增加到10000多名。不仅如此,仍然保持增长势头。多年来,一直没有适应体育教育专业选修和运动训练专业的核心课程《田径运动》教材,很多院校选用“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田径》教材;几所原国家体委管辖的体育学院大体上选择培训高级教练员的教材。这些被选用的教材的培养目标与内容不能适应21世纪需求的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内容的要求。在该专业学习的学生和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急需该专业的《田径运动》教材。另外,我们正处在21世纪和“十五”计划的开始,中国将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进程将大大加快,未来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结构方面,还是在质量、规格方面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教育只有纳入到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去,积极进行改革,才会有生命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要以研究竞技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21世纪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为出发点,才能建立起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竞技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因此,如何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根据21世纪社会的需要建立起体育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编写出版符合培养21世纪社会要求的《田径运动》教材,这些是中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2、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选修课程和运动训练专业《田径运动》课程(刘建国主编2002.11.)的基本内容: (1)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在每章的开始都加了本章导学。 (2)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每章都增加了本章内容或该项目的发展与现状。 (3)增加了“田径运动员的选材”,“业余田径运动训练”,“大型田径运动会竞赛”和“田径运动的科学研究”等章的内容。 (4)在第三章业余田径运动训练中突出了业余田径运动训练体系与结构,田径运动训练原理,田径运动的基础训练和田径教练员与业余田径运动训练的管理内容。 (5)在第五章田径运动竞赛的裁判工作中增加了第四节的裁判疑难问题的方法。 (6)在第六章田径运动场地中增加了第四节的塑胶田径场地基本知识介绍。 (7)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各技术项目章节中增加了每章的技术分析和业余训练。 3、体育教育专业本科选修《田径》课程和运动训练专业《田径运动》课程的特点 (1)解决了多年来,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和运动训练专业一直没有适应该专业要求的核心课程《田径运动》教材的问题, (2)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运动训练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的培养目标。 (3)紧密结合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中等学校、体育运动学校和业余体校中业余训练的体育教学、田径运动训练的实际,把握培养方向,使学生成为系统掌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胜任运动训练课程的教学、田径运动训练、竞赛与管理工作,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的竞技体育教育人才。 (4)突出了田径运动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新知识与发展趋势,并对学生进行田径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5)不仅使学生学到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而且从每章导学使学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精神直至创新能力。 (6)教材突出了业余和实用的特点, (7)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实际,适宜从事田径运动教学、训练、科研 的教师与学生使用。 第二节 田径运动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一、田径运动的释义与功能: (一)、田径运动的释义: (学生已经学习两必修田径课,因此让学生回答田径运动的定义,然后教师总结。) 1、田径运动的释义 田径运动是人类从走、跑、跳跃和投掷自然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健身和竞技的身体运动和竞技项目;也就是说田径运动包括田径健身运动和田径竞技运动。 田径运动是以发展人类的基本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为目的,人类以自身的走、跑、跳跃和投掷这些劳动生产的基本技能和身体活动发展起来的健身手段、方法或运动方式。 田径运动又是以“更快、更高、更远”为目标,以当代科学技术和专业基础理论为基础,不断挑战人类运动能力的极限,是人类体育运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走、跑、跳跃和投掷等基础运动能力的升华和典型表现。 2、田径运动释义容易被人混淆的原因: 田径在国际上和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最多和影响最深的它是一种竞技运动项目。世界竞技运动的权威机构,国际田径竞技组织机构——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将田径竞技的范围解释为:“田赛和径赛、公路赛跑、竞走和越野赛跑。”由此可见,国际上的“田径”,实际上指的是“田径竞技”。 很多国家的“田径”都是指从人们走、跑、跳、投等生活技能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竞技运动项目。因此,我国有的田径教材将田径运动解释为:“田径运动的内容包括男女竞走、跑、跳跃、投掷等40多个单项以及由跑、跳、投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和远度计量成绩的跳跃和投掷项目叫‘田赛’。‘径赛’和‘田赛’总称为田径运动”。 我国田径运动这个词是从英文 Track and field Sport翻译和演变而来的。英国人把在运动场跑道上进行的赛跑和在运动场中间进行的跳跃、投掷比赛称之为 Track and field sport。 Track的中文意思为“小路”(径),Field的中文意思为“田地”。 19世纪末,欧美体育传入中国时,我们将Track and field Sport翻译为“田径赛”,以后演变为“田径运动”。 虽然我国的“田径运动”是由外国的“田径竞技”翻译和演变而来的,但是,目前我国的“田径运动”与外国的“田径竞技”在含义上已有所不同。按照中国人对田径运动约定俗成的概念,不仅竞技的走、跑、跳跃和投掷是田径运动,而非竞技用于健身的走、跑、跳跃和投掷也是田径运动。 3、田径运动的两种属性 田径运动具有两种属性,即竞技属性和健身属性。两种属性的田径运动,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都是人体走、跑、跳跃和投掷的运动形式;对人的身心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等。但是,它们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表1-1-3)。只有认识和区别两种不同属性的田径运动,并按照各自的原理、原则和有法去运行,才能促使田径运动健康发展,才能使我们更好的发挥田径运动的功能和作用。 表1-1-3两种属性田径运动的区别 健身属性 竞技属性 ①面向广大群众,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 ①面向运动员,以提高运动成绩,参加比赛 增强体质为目的; 获取优胜为目的; ②掌握基本技术,追求锻炼身体的最佳效果; ②追求最佳化的技术和优异的运动成绩; ③有专门的健身原理、原则和方法; ③有专门的训练原理、原则和方法; ④根据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确定不同内 ④有专门的比赛项目、形式和方法; 容、形式和方法; ⑤要服从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和教育的要求; ⑤有严格的竞赛规则要求; ⑥对运动场地、器材的规格没有严格的要求, ⑥要保证安全和讲究卫生。 (二)、田径运动的功能: 1、健身功能 田径运动是一项易于在群众中开展且健身价值较高的运动项目。经常系统地参加田径运动锻炼,能提高人体走、跑、跳跃和投掷等基本活动技能的水平;能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发展;能全面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由于田径运动多在户外进行,使人体更多地受到日光、空气等良然条件的锻炼,能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由此可见,田径运动是一项健身功能很强的运动项目,是人们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推迟衰老、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因此,田径运动不仅是我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教材的主要内容。 2、竞技功能 竞技体育是社会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年在国内和国际举行的田径运动竞赛很多。在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上,田径项目奖牌数最多,影响最大,故有“得田径者得天下”之说。田径竞技运动的功能在于推动田径运动的普及,加强国内和国际间交往,提高国家威望,振奋民族精神;对观众来说,则起到消遣、娱乐和教育的作用等。另外,著名田径运动员所产生的明星效应,对提高田径运动的商业价值,激活田径竞赛表演市场,促进田径竞技运动按产业化方式运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基础功能 田径运动的基础功能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当进入发达社会以后,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已从原始社会时依靠走、跑、跳跃和投掷获取生活资料和延续生命中解脱出来,但是人类永远不会摆脱依靠走、跑、跳跃和投掷等基本活动技能去提高人类的生活、生存和生命的质量;其次,很多运动项目都离不开走、跑、跳跃和投掷等动作,田径运动成为很多运动项目的基础;第三,由于田径运动能有效和全面地发展人的各种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水平越高,对于各项运动的技术发展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也越能起积极和决定性作用。因此,很多竞技项目都把田径运动作为体能训练的重要手段,使田径运动成为提高各种竞技项目运动水平的基础。 4、教育功能 由于参加田径运动练习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还要遵循一定的练习方法、要求和规则,接力跑项目还需集体协同作战,因此,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心理品质。另外,在从事田径运动教学、锻炼、训练和竞赛过程中还能产生很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心理品质的因素。因此,田径运动就成为进行精神文明教育的一种有力手段。通过田径运动教学、锻炼、训练和竞赛,能对学生和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教育,并能培养竞争意识和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二、田径运动的特点 (一)田径运动包括人体基本运动的主要技能 走、跑、跳、投是人类生活和劳动的重要技能,是田径运动项目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通过田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人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而这些自然动作和技能的培养对学习掌握田径运动各项技术也是十分有利的。 (二)是奥运会金牌最多的项目 田径运动项目广泛、众多,共有50多个单项,在奥运会比赛中被称为金牌大户。近些年女子田径项目还在增加,有赶上男子田径运动项目数量的趋势。 (三)是各项竞技运动的基础 首先,从历史上看,田径运动的历史最长,田径运动的发展为其它运动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很多运动项目都离开不开跑、跳、投等动作的基本训练,都需要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而田径运动能有效和全面地发展人的各种身体素质,因此,很多竞技项目都把田径运动作为身体训练的重要手段,使田径运动成为提高各项目运动水平的基础。 (四)田径运动属于室外运动 各种体育运动项目中,有的属于室内运动项目,有的属于室外运动项目,尽管田径运动也有室内田径比赛,但是田径运动多是户外活动,因此可以使人体更多的受到日光、空气等自然条件的锻炼,从而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五)项目要求个体形态、素质差异较大 田径运动为了出现好成绩,所要求的形态,主要素质和技术,在各专项之间区别较大。例如:中长跑运动员要求体重轻、吸氧及缺氧耐受能力强;跨栏运动员要求个子高、腿部力量强、动作灵敏协调等等。这在其它运动项目中是少见的,所以一定要精心做好选材工作。 (六)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发挥顽强的斗志 短跑和田赛各项目,在转瞬之间完成动作,所以在平时训练中,需要在心理上、精神上高度集中的条件下练习技术;径赛项目的中长跑及马拉松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要培养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力,才能成为优秀的运动员。 三、田径运动项目分类 田径运动项目的分类书上有,学生自学。 第三节 田径运动的发展与现状 一、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与现状 (一)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 在古希腊的山岩上曾刻着:“你想强壮吗?跑步吧!你想健美吗?跑步吧!你想聪明吗?跑步吧!”这样的格言。说明古希腊人对跑步运动的实践和认识。公元前776年,在希腊奥林匹亚村举行了第一届古代奥林匹亚运动会,只有短跑比赛(距离为一个斯塔地,约192.27m)。以后每隔4年召开一次,逐渐增加了长跑(距离约4.6km)、跳远、掷铁饼、掷标枪等项目,这是最早的有组织的田径运动竞赛。 公元394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被罗马皇帝狄奥西多废止,田径运动竞赛被中断。19世纪初,田径运动竞赛又重新在英国兴起。1850年以后,业余田径竞赛在英国大学相继展开,并且逐步设立了正式的田径竞赛项目。1896年,经过法国社会活动家皮埃尔·德·顾拜旦倡议,恢复和召开了以田径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仅限男子参加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届奥运会的田径比赛是现代田径运动开始的标志。进入20世纪,田径运动在世界一些国家内部和国际间广泛的开展起来。1912年,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成立,并做出了设立田径竞赛项目世界纪录的决定。1928年,首次将女子5个项目列为第9届奥运会田径比赛项目。 到目前为止,世界田径水平不断提高,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奥运会已举办了27届,田径运动竞赛项目由第一届男子11项(无女子项目)发展到第27届的男子24项,女子22项。其他国际间和世界性的田径运动竞赛也层出不穷,使田径运动得到了空前发展。这期间田径运动大体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1、自然发展阶段 1896年~1920年,现代田径运动竞赛组织形式刚刚形成。各项田径运动技术接近人体自然动作结构,如:短跑的踏步式跑法、蹲踞式跳远、跨越式和剪式跳高,原地和上步投掷等等。 2、寻求合理动作阶段 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成立之后,各国有了些交往,1920年以后自然科学理论逐渐运用到了田径运动之中,各项田径运动技术逐渐趋于合理。如:短跑的摆动式跑法,俯卧式跳高制动性起跳的理论,背向滑步推铅球和旋转式掷铁饼技术出现等等。 3、挖掘人体潜力阶段 60年代后,开始出现如何挖掘人的潜力的趋向,除了中长跑的小步幅高频率,“跑动式”跨栏,背越式跳高,走步式跳远等技术进一步演进外,各运动项目更加重了专项素质训练的比例,更强调关键技术的效果,及注视了田径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训练和专项训练。 4、全面利用现代科技阶段 70年代以后,随着塑胶田径跑道和人造海棉包的广泛使用以及人工合成玻璃纤维撑竿世界撑竿跳高记录的承认,使田径各项运动水平普遍提高。在重大田径比赛的裁判工作中电动计时器、激光测距仪和计算机联网的应用提高了裁判工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促进了田径运动的推广和开展。近年来田径运动训练中强调的运动员科学选材、心理训练以及高负荷训练和比赛后运动员的恢复手段等都与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紧密结合。 (二)世界田径运动的现状 1、各项田径运动水平表现出地区、人种特点 目前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早已打破了苏联、美国和民主德国统治的格局,随着参加奥运会田径比赛成员国的增加和各项田径运动水平接近人体运动极限,各项田径运动的最高水平表现出地区和种族特点,例如:美国黑人运动员几乎包揽了所有短跑的世界纪录。古巴、巴西和美国黑人在跳跃项目上有突出表现,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墨西哥运动员几乎包揽了近年来奥运会的中长跑冠军等等。 2、比赛次数增多,准备期缩短,比赛期延长 由于室内田径馆的广泛建成,冬春季节组织多种室内田径比赛。90年代后将四年一届的世界杯田径赛和世界田径锦标赛改为每两年一届,“国际田联(LAAF)”在原有15场大奖赛的基础上又增加了9场,称为“黄金联赛”。每年有10场国际田联特许的比赛以及近百场各洲田联批准的比赛。运动员比赛机会大大增加。优秀运动员一年参加比赛多达30次左右,要求能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竞技状态,连续不断地参加比赛。形成了优秀运动员在全年训练中每个大周期的训练时间缩短,比赛期延长的多周期安排。 3、高科技成果广泛引入田径运动 撑竿跳高使用玻璃纤维撑竿促进了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塑胶跑道不但使径赛项目成绩得到了提高,而且使田赛项目多数受益。光滑、轻薄、紧身的比赛服装既便于动作完成又减少了空气阻力。电脑编排、激光测距、电动计时和微机联网等应用于田径裁判工作中,使田径比赛更加合理,判定成绩准确。还有许多科技成果运用于科学训练,如利用电脑控制训练的负荷;利用各种仪器测试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和身体素质水平;利用高速摄影分析技术动作,为改进运动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运动生理学、生物化学、心理学、运动医学等学科的成果为田径运动员的科学选材,训练过程调控、医务监督和训练恢复等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使训练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了田径训练水平。 4、特别重视科学选材 跨入21世纪已进入信息时代,国际田联各组织间广泛交流,在运动技术和训练方法方面的认同,使不同国家之间已无秘密可言。而对运动员运动能力来自遗传方面的影响越来越被专家所重视。目前的科学水平已达到了对运动员科学选材的要求,而且要创造高水平的运动成绩需要早选材早定向。 5、重视专项训练、突出负荷强度 体育科研人员和教练员逐渐认识到结合专项特点加强训练的重要性,设计与选用专门力量练习手段时要求动作结构、肌肉用力方式、动作路线、动作幅度、动作速度等方面尽可能与专项技术一致或相似,使力量素质的发展与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省时省力,训练效果又好。 训练强度已经成为安排训练负荷的灵魂,准备期仍安排一定比例的较大强度训练,训练针对性强,能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在较大强度下改进技术。在竞赛期,以参加多种比赛来提高专项训练强度,积累比赛经验。如今,重视专项训练,突出负荷强度,已成为优秀运动员训练的一大特点。 6、更加重视心理训练 现代田径运动竞赛,运动员消耗巨大的身体能量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尤其在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大赛中,心理因素往往对比赛的胜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高水平运动队都配有专门的心理专家,开展心理诊断、选材、咨询和进行各种心理训练。要选择那些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特征符合专项需要的运动员,通过多种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发展运动员的心理潜力,训练运动员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使运动员在困难的条件下,具有稳定、积极、适宜的心理状态,进入最佳竞技状态,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 7、负荷后的恢复成为田径训练的重要内容 在田径运动训练中,恢复不仅是为了防止运动员的过度疲劳和伤病现象,更重要的是提高训练质量。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靠科学地安排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另一方面要靠各种有效的恢复措施。如:合理搭配膳食和补剂、肌肉按摩和牵拉、蒸气浴、娱乐活动等。目前,世界竞技体育发达的国家,设有专门的田径运动训练恢复中心。 8、田径运动向职业化和为健身服务的方向发展 现代田径运动发展是以经济为依托的。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原为“业余”的田径运动也早已走向职业化。优秀田径运动员可以通过广告费、出场费、奖金和各种津贴来获取相当丰富的报酬,甚至成为百万富翁。田径运动的职业化是刺激田径运动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田径运动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集健身、娱乐于一体的适合各种年龄层次需要的大众田径运动竞赛正在世界各国蓬勃兴起。各种健身走、健身跑已成为人们锻炼身体的主要方式。旨在提高人们身体活动能力、增强体质和保健康复的田径运动处方已成为人们健身与康复指导的重要内容。 9、反兴奋剂力度逐渐加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田径运动竞赛的商业化,在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和名利的驱动下,一些运动员、教练员为取胜和提高运动成绩铤而走险,借助服用违禁药物提高运动成绩。国际田联始终站在反兴奋剂第一线,从1992年开始将服用违禁药物运动员的停赛处罚期限从2年增加到4年。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田联主要是在比赛中对运动员进行兴奋剂抽查。90年代后,国际田联采取了赛外飞行检查这一更加有效的措施,即在不事先通知的情况下,检查人员突然到运动员所在地进行检查。而且飞行检查的次数逐年增多,尽最大可能制止兴奋剂的泛滥。 二、中国田径运动的发展与现状 (一)中国田径运动的发展 中国田径运动历史约100余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19世纪末—1949年,是中国田径运动的引入,初步开展和停滞不前阶段。 19世纪末,以田径、球类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欧美体育,由基督教的传教和办学活动经过青年会和教会学校传入我国。1890年在上海圣约翰书院举行了第一次以田径为主要项目的运动会。进入20世纪,各类学校开设的体育课中普遍采用田径运动项目作为教材,不同规模校际之间的田径运动比赛也不断增多。1910年10月18日~22日在南京举行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解放前,旧中国共举办了7届全国运动会。参加了第10届(1人)、第11届(23人)和第14届(3人)奥运会的田径项目比赛,还参加过10届远东运动会。可是,由于经济落后,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旧中国的各项体育运动得不到很好发展,田径运动水平很低。 2、1949—1965年,是中国田径运动迅速普及和提高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田径运动在大、中、小学校迅速普及与开展起来,全国各地普遍建立了青少年业余体校田径班,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田径代表队,全国性田径竞赛制度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1957年,我国运动员郑凤荣以1.77m的成绩打破美国运动员麦克(丹尼尔保持的女子跳高世界纪录。1958年,旧中国的田径纪录全部被刷新。到1965年,有35人达到当时第19届奥运会的报名标准,有17人在11项成绩列入当年世界前10名。 3、1966—1976年,是中国田径运动受“文化大革命”影响,运动水平显著下降阶段。 1966年开始的十年动乱,使刚刚起飞的中国田径运动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基本上停止了正常的训练和竞赛活动,不少田径场也遭到极大破坏。在这期间,除了倪志钦在1970年以2.29m的成绩刷新了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外,其它各项田径成绩都一度处于停滞不前或下降状态。1975年举行的第3届全国运动会上,在男、女35个田径项目比赛中,竟有25个项目的成绩不如1965年第2届全国运动会的成绩。 4、1977—2001年,是中国田径运动改革开放,恢复发展和走向世界阶段。 1976年以后,由于拨乱反正和以后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田径运动重新恢复和发展,田径运动水平迅速提高。1979年第4届全运会田径赛中打破了18项全国纪录,38项比赛中有34项成绩都超过了1975年第3届的水平。8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运动员,如:邹振先、申毛毛、刘玉煌和郑达真等。朱建华于1983~1984年先后以2.37m、2.38m和2.39m的成绩三次创造男子跳高世界纪录。由于训练和竞赛制度的恢复和健全,促进田径运动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田径运动员不仅在第10届、第11届和第12届亚洲运动会上保持金牌数第一。而且在90年代初又创造了一批世界纪录。如:曲云霞于1993年以3:50.46s的成绩创造女子1500m跑的世界纪录,王军霞于1993年以8:06.41s和29:31.78s的成绩创造女子3000m和10000m跑的世界纪录。在奥运会上和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也都取得了一些奖牌:陈跃玲在25届、王军霞在26届、王丽萍在27届获得女子10km竞走、10000m跑和20km竞走的奥运会金牌,黄志红在25届、王军霞在26届分别获得女子铅球和5000m跑的银牌,朱建华在23届、李梅素在24届、曲云霞和李春秀在25届分别获得男子跳高、女子铅球、1500m跑和10km竞走的奥运会铜牌。黄志红、曲云霞、王军霞在第4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得女子铅球、1500m跑、3000m跑和10000m跑金牌。 (二)中国田径运动的现状 第26届奥运会之后,在世界田径赛场上中国田径健儿的表现平平。除了27届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取得了一枚宝贵的金牌以外,在奥运会的田径比赛中和世界田径锦标赛、冠军赛和大奖赛中,中国还没有一人取得单项前6名的成绩。 尽管业内人士说:这很正常,基本反映出我国田径运动员现有的真实水平。但是也确实存在一些影响田径运动水平提高的因素。 1、与国际接轨中出现的不适应。1992年以后,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为了与国际上大学体育运动接轨,我国高校加强了田径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许多中学生和省市体校田径运动员被破格选入大学。由于我国大学里还没有全面实行学分制,入大学的训练目标不够远大,有些学校的训练条件较差和学校业余教练员积极性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影响了进入高校的人才的田径运动水平提高。而体工队田径队又由于后备人才减少也影响了训练水平的提高。 2、中学时期“拔苗助长”影响了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田径运动训练需要较强的系统性,田径运动员最佳成绩出现的年龄不像体操、跳水和游泳等项目那样早,一般来说要在20岁以后。可是我国中学田径竞赛层次较多,而中学生大多又是在基础训练阶段并不牢固的情况下就进行早期专门训练,过早突出专项强度,这严重影响了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进一步成长。特别是兴奋剂引入中国之后,一些人在还没有理解国际奥委会反兴奋剂的宗旨的时候,在基层运动会检测经费和条件有困难的情况下,为了利益的驱使,投机取巧,对一大批青少年运动员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障碍。 但是上述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随着各高校的训练条件在迅速改善,大学生田径运动竞赛水平也逐年提高,在北京召开的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中国大学生运动健儿在田径比赛中共获8枚金牌。这也是我国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我们希望借助高校整体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随着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有全国各阶层人士的大力支持,中国田径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创出新水平。 第四节 田径专修田径运动课程的教学进度 表1-1-4 运动训练系田径选修课时分配(2001级) 内容 学期  理 论 技术 理论 分析 各项 训练 理论 教学与训练 方法、手段 实践 总计 220  第 五 学 期 田径运动导学 4    64   田径运动员选材 4       短跑  2 2 10    跳远  2 2 10    铅球  2 2 10    标枪  2 2 10   第 六 学 期 跨栏  2 2 10 76   跳高  2 2 10    铁饼  2 2 10    三级跳远  2 2 8    中长跑  2 2 2    接力跑  2 2 4    田径业余训练 4       田径科研方法 4      第 七 学 期 论文开题 2    36   竞走  2 2 6    撑竿跳高  2 2 8    链球  2 2 8   第 八 学 期 科研数据采集与处理 10    44   竞赛裁判实践    8    全能训练   4 22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时数分配 各项教学应包括以下内容:该项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教学顺序,教学方法及利用该项如何健身手段等。 一年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口令和队列实践;二年级学生田径教学课安排准备活动实践;三年级学生田径专项课安排专项训练实践。 (五)全能训练实践课(118学时) 第7~8学期进行田径全能训练,男子以十项,女子以七项为主。了解全能训练的基本知识,体验全能训练的过程,初步掌握全能训练方法,具备业余田径全能训练能力,达到全能二级运动员标准。 三、学习田径运动课程的基本要求 田径运动课程是保证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学有专长并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较强适应性的课程,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较多。为了使学生学好田径运动课程,提出下列基本要求: (一)应明确学习田径运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和态度。要根据教学安排,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全面地学好全部教学内容。学好田径运动课程,使自己成为一名学有专长的、合格的田径代表队教练和教师。 (二)课程的理论部分是从事学校课余田径运动训练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应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生动活泼地学好这部分内容。应认真上课,做好笔记。讨论课应做好发言准备,课外主动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按时完成作业。牢固地掌握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 (三)上实践课时应做到勤学苦练,勤于思考,努力使自己的技术动作规范化,并做到课内外结合,提高自己的运动技术水平(有条件的学生,课外应参加田径代表队或田径运动队的训练)。 (四)经常总结学习和训练的经验与教训,改进学习和训练的方法,注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学好田径运动课程。 (五)根据田径运动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按时参加课程考核。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内容包括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理论考核通过笔试或口试进行,技术考核有技评和达标两种。 四、成绩考核 田径课的考核分考查和考试两种。暂定为一、三、五、七学期为考查,二、四、六、八学期为考试。各校也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相应安排。考核的形式有阶段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及平时考核。考核主要内容;技评:达标、身体素质、专项素质测验,课堂提问、课外作业,课堂实习,校内、外裁判等。 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理论成绩、技术评定成绩和运动成绩四部分组成。由于每学期内容不同、学时不等,四部分比例不尽相同。 考查成绩由教师根据平时学习表现,平时课堂提问,实习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技术动作掌握情况给学生评定成绩。 平时成绩考核方法与考查相同,其成绩占考试总成绩20%。 理论考试在期末采用笔试或口试。命题应注意科学性,要坚持质量标准和覆盖全部教学内容。要逐步建立田径课程理论考试的试题库,实行标准化考试。理论考试成绩原则上占考试总成绩的40%。 技术评定(第1~4学期)应在运动成绩达到一定标准上进行,技术成绩占考试总成绩30%。 专项成绩原则上以二级运动员标准的为良好标准,第二、四学期占考试总成绩10%。每六学期专项成绩占总成绩40%,应以田径两项达二级运动员标准为良好。每项成绩各占总成绩20%。第八学期为全能考试(男子十项、女子七项),以达田径全能三级运动员标准为及格(60分),达全能二级运动员标准为优秀(90分)。占考试总成绩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