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幻灯
( 蔬菜病害 2 )
第五节 茄科蔬菜 病毒病
Tomato/Pepper Viral Diseases
病毒病是茄科蔬菜上普遍发生的一类重要病害, 种类多,
危害大, 防治困难 。 有的年份或有的地块几乎绝收 。
二,症状 (Symptoms):
1.番茄花叶病, 苗期至大田期均可发生。 常见的症状类型有:花叶型、
条斑型和蕨叶型 3种,其中以条斑病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蕨叶病。
( 1) 花叶型,
轻型花叶,叶片平展、大小正常,植株不矮化,只是在较嫩的叶片上出
现深绿与浅绿相间的斑驳,使叶片呈花叶状,对产量影响不大;
重花叶,叶片不平展,凹凸不平,扭曲畸形,叶片变小,嫩叶上花叶症
状明显,植株矮化,座果果小质劣,多呈花脸状,对产量影响较大。
( 2)条斑型, 主要侵染茎、叶柄和果实。
茎部发病,茎杆上、中部初生暗绿色下陷的短条纹,后变为
深褐色下陷的油浸状坏死斑,逐渐蔓延扩大;植株主茎上的黑
色枯斑由上向下蔓延至 20~30cm时,病株即可整株枯萎死亡。
果实发病,果面散布不规则形褐色下陷的油浸状坏死斑,病
果畸形。
叶片发病,叶脉坏死或散布黑褐色油浸状坏死斑,后顺叶柄
蔓延至茎杆,在茎杆上形成条状病斑。
( 3)蕨叶型,
病株上部新叶细长呈线状,生长缓慢,叶肉组织严重退化,甚至完全退
化,仅剩下主脉;病株一般明显矮化,中、下部叶片向上卷起。发病早时
,植株不能正常结果。
2辣椒病毒病,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引起花叶、黄化、坏死、
矮化、畸形等症状。
① 花叶型 田间常见的花叶型分为轻型花叶和重型花叶。轻型花叶病叶初期
为明脉和轻微褪绿,后呈现浓淡绿色相间的斑驳,病株无明显畸形和矮化;
重型花叶除表现褪绿斑驳外,叶面多凹凸不平,叶片皱缩畸形,或形成线
状叶,植株生长缓慢,果形变小,严重矮化,枝叶丛生。重病果果面有深
绿、浅绿相间的花斑和疱状突起。
② 坏死型, 叶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沿叶柄、果柄扩展
到侧枝、主茎及生长点,出现系统坏死条斑,维管束变
褐,造成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嫩枝、生长点甚至
整株枯死。叶片上产生近圆形坏死斑。
三,病原物( Pathogens)
1 病原种类:我国报道的茄科病毒主要有 6种:
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黄瓜花叶病毒 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
马铃薯 X病毒 Potato virus X( PVX)
马铃薯 Y病毒 Potato virus Y( PVY)
烟草蚀纹病毒 Tobacco etch virus( TEV)
苜蓿花叶病毒 Alfalfa mosaic virus( AMV)
番茄,北方以 TMV为主, 南方以 CMV为主;春番茄上以 TMV危害为主,
秋番茄上以 CMV为主;春秋番茄上均存在有 TMV和 CMV的复合侵
染 。
辣椒,CMV为主, 其次为 TMV。
2 病原形态
CMV 呈二十面体的球形
TMV-粒体为直杆状
3 病原生物学,
TMV 致死温度 92~96℃, 稀释限点 10~4~10~7,体外保毒
期 2个月以上, 干燥病组织内病毒粒体可存活数十年仍具致
病力 。
TMV在番茄上的症状类型划分为不同的株系 。 国外报道 TMV
有 11个株系, 国内先后报道有 6个株系:即轻花叶株系, 重
花叶株系, 条斑株系, 环斑株系, 黄色花叶株系和蚀纹株系 。
TMV寄主范围非常广泛, 人工接种可侵染十字花科, 苋科,
茄科, 菊科, 豆科等 36科 350多种植物 。
TMV主要靠汁液机械摩擦进行传播 。
CMV:
钝化温度 50-60℃, 稀释限点 10-2-10-4,体外保毒期 3-4d,不
耐干燥 。
CMV有明显的株系分化现象, 但各地划分结果不一致 。 北京报
道有 4个株系:轻花叶株系, 重花叶株系, 黄化花叶株系
和坏死株系 。 两地均认为重花叶株系为 CMV中的优势株系 。
CMV寄主范围极其广泛, 自然寄主有十字花科, 葫芦科, 豆科,
菊科, 茄科等 67科 470多种植物 。 可侵染 39科 117种植物 。
CMV在自然界中主要靠蚜虫传播, 传毒蚜虫有 75种左右, 其中
以 桃蚜, 箩卜蚜, 棉蚜和甘蓝蚜 为主 。
三,病害循环
( Diseases Cycle )
TMV CMV
病原越冬场所 病株残体、烟叶烟末 越冬寄主
混有病残体的种子、肥料
田间其他带病寄主
传播方式 汁液摩擦 蚜虫
四 流行因素( Epidemiology)
茄科蔬菜病毒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 栽培
管理措施, 品种抗病性等多种因素有关 。
1 气象条件:
病害的发生发展受气温影响, 一般平均气温达 20℃, 病害
开始发生, 25℃ 时进入发病盛期 。
高温低湿有利于蚜虫的迁飞和传毒, 也有利于病毒的增殖
和症状表现, 因此病毒病发生严重 。
2 栽培管理条件:
番茄,病健植株的相互摩擦而增加传毒的机会, 发病严重 。
CMV由蚜虫传播, 特别是桃蚜, 田间杂草多, 病重 。
春番茄定植期早的发病轻, 定植晚的发病重 。
土壤中缺少钙, 钾等元素, 花叶病发生严重 。
土壤排水不良, 瘠薄, 追肥不及时, 番茄花叶病的发生较重 。
辣椒,基本同番茄 。 此外, 栽植密度过稀, 如遇高温, 地表
干燥, 影响植株根系发育降低辣椒的抗病能力 。
3 品种抗病性,
番茄品种对 TMV和 CMV都存在明显抗病性差异 。
强丰, 丽春, 中蔬 4号, 中蔬 5号, 佳红, 早丰, 佳粉 10号, 毛
粉 802等对 TMV和 CMV 具有较好的抗病性和耐病性 。
辣椒品种中:中椒 2号, 洛椒 4号, 苏椒 4号, 苏椒 5号等比较抗
病, 一般辣椒比甜椒抗病 。
五 防治方法 (Control)
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
1,选用抗 ( 耐 ) 病品种
番茄,强丰, 丽春, 中蔬 4号, 中蔬 5号, 佳红, 早丰, 佳粉
10号, 毛粉 802等, 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
辣椒,中椒 2号, 洛椒 4号, 苏椒 4号, 苏椒 5号等
2,种子处理 用 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种 20~30min,然后清水
冲洗干净, 催芽播种, 可去除附着在种子表面的 TMV。
3.农业措施
轮作,秋冬深翻,避免与茄科蔬菜尤其是番茄连作;
培育壮苗,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定植后适当蹲苗,促进根系发育;
苗期、缓苗后和座果初期,喷增产灵或喷 NS-83增抗剂,促使植株健壮生
长提高抗病力。
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实施根外追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花叶病在发病初期用 1%过磷酸钙或 1%硝酸钾作根外追肥,可减轻发病;
座果期,避免缺水缺肥;
田间卫生,避免人为传播,农事操作时,要注意剔除病苗,及时用肥
皂水或 10%磷酸三钠溶液消毒,以免在分苗定植、整枝打杈时传播病毒;
4,早期防蚜治蚜
银膜避蚜,高温干旱年份要注意防蚜避蚜工作。用银灰膜
全畦或畦梗覆盖,或用银灰膜做成 8~10cm的银灰条拉在大棚
架上,利用银灰膜反光驱避蚜虫,以减少蚜传 CMV。从苗床
期开始,尤其是在蚜虫迁飞盛期,及时喷药治蚜,以减少
CMV的初侵染和再侵染。防治蕨叶病应抓好苗期灭蚜和避蚜
工作。
保护地黄板诱蚜:黄板 +粘着剂
清除田边、地坎杂草,减少虫源。邻作蔬菜也要及时喷药
灭蚜。
5.弱病毒的利用 近年来,国内外在番茄病毒病的生
物防治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如,弱毒株系 N14、
CMV卫星 RNA S51,S52,S514等。
6.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 2%宁南霉素,20%毒病毒
,1.5%植病灵,20%病毒 A,病毒 K、抗毒剂 1号等
,每隔 10d喷 1次,连续喷 3次。另外,喷施 0.1%硫酸
锌也可以减轻发病。
7,转基因植物的利用,外壳蛋白基因、运动蛋白基
因、干扰素基因
第六节 茄科作物疫病
Tomato /Pepper Phytophthora Blight
主要包括番茄晚疫病和辣椒疫病 。 为生产上的重要病
害, 发病后扩展迅速, 流行性强, 损失极大 。
二,症状 (Symptoms):
1,番茄晚疫病:
主要危害叶片、茎和果实,以叶片和青果受害最重。
叶片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或灰绿色水浸状不规则病
斑,边缘不明显,扩大后病斑变为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长白
霉。病斑扩展至全叶,使叶片腐烂。干燥时病部干枯,呈青白色,脆而易
破。
茎及叶柄发病,初呈水浸状斑点,病斑呈暗褐色或黑褐色腐败状,很快
绕茎及叶柄一周呈软腐状缢缩或凹陷。潮湿时表面生有稀疏霉层,引起病
部以上枝叶萎蔫。
果实发病,主要危害青果,病斑呈不规则形的灰绿色水浸状硬斑块,后
变成暗褐色至棕褐色云纹状,边缘明显,病果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长少
量白霉,迅速腐烂。
2,辣椒疫病:
辣椒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被侵染,茎、叶和果实都能发病。
苗期发病,首先在茎基部形成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迅速褐腐缢缩而猝倒。
有时茎基部呈黑褐色,幼苗枯萎死亡。
果实发病,多从蒂部开始,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明显,扩大后可遍
及整个果实,潮湿时表面产生稀疏的白霉,即病菌的孢子囊和孢子囊梗。
茎和枝发病,病部初呈水渍状暗绿色,后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褐色或黑
色条斑,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
三,病原物( Pathogens)
1 病原学名
晚疫病病原为致病疫霉 Phytophthorainfestans,
辣椒疫病为辣椒疫霉 Phytophthoracapsici,
均 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 。
2 病原形态
番茄晚疫病孢囊梗和孢子囊 辣椒疫病孢子囊
3 病原生物学,
晚疫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 10~25℃, 最适为 20~23℃ 。
孢子囊形成温度最适 18~22℃ 。 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的温
度 6~15℃, 最适温度为 10~13℃ 。 相对湿度达 97%以上时易产
生孢子囊, 孢子囊及游动孢子都需要在水滴或水膜中才能萌
发 。 病菌可危害番茄和马铃薯等多种茄科植物 。
辣椒疫病:病菌生长发育温度 10~37℃, 最适温度 28~32℃ 。
也要求较高湿度 。 人工接种病菌还可侵染茄子, 番茄等作物 。
病菌生活史
三,病害循环
( Diseases Cycle )
1,番茄晚疫病
越冬,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马铃薯块茎中越冬,或在冬季棚室
栽培的番茄上危害,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
传播,孢子囊借气流或雨水传播,
侵入,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
再侵染,侵染后发病迅速,3~ 4d后病部长出菌丝和孢子囊,
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多次再侵染,引起病害流行。
2,辣椒疫病:
越冬,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或残留在地上的病
残体内越冬,是典型的土壤习居菌。土壤中或病残体中的卵孢子是
主要的初侵染源。
传播,卵孢子萌发可直接萌发并侵染寄主植物的根系或地下部分,
也可产生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经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到植物地上
茎、叶及果实上引起发病。田间发病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
侵入,病菌可直接侵入或伤口侵入,有伤口存在则更有利于侵入。
再侵染,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气流和雨水不断扩展,再次侵染
频繁发生,病害发展十分迅速。病害潜育期一般为 2-3d,因此,在
条件具备时,可在短期内使全田毁灭。
四 流行因素( Epidemiology)
1,晚疫病:
晚疫病发生轻重与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关系密切 。
( 1) 气候因素 低温高湿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 。 在番茄的
生育期内, 温度条件容易满足, 病害能否流行与相对湿度密切
相关 。 在相对湿度 95%~100%且有水滴或水膜条件下, 病害易流
行 。 因此, 降雨的早晚, 雨日多少, 雨量大小及持续时间长短
是决定病害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 。
( 2) 栽培管理,田间地势低洼, 排灌不良, 过度密植, 行间郁蔽,
导致田间湿度大, 易诱发此病 。 凡与马铃薯连作或邻茬地块易
发病 。 土壤瘠薄, 追肥不及时, 偏施氮肥造成植株徒长, 或肥
力不足, 植株长势衰弱, 会降低寄主抗病力, 均利于发病 。
( 3) 番茄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 。
2辣椒疫病
病害 发生与温湿度, 栽培管理和品种抗性关系密切 。
( 1) 气候因素:适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 疫病一般在
降雨后 3~7d病情便突发性上升 。 一般雨季, 或大雨后天气突然转睛,
气温急速上升, 或灌水量大, 次数多, 病害易流行 。
( 2) 栽培管理:田间大水漫灌, 或浇水次数多, 病害迅速蔓延,
枯死率高 。 因此, 在干旱地区或干旱条件下灌水是重要的传病途径 。
连茬或连套种植, 以及根茬过多, 地势低洼积水, 过于密植, 施肥
未经腐熟或施氮肥过多等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 棚室内湿度
过大, 叶面结露或叶缘吐水, 光照不足或长时间阴雨, 有利于病菌
的扩展与侵染 。
( 3) 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甜椒系列品种不抗病, 辣椒系列品种
比较抗病或耐病 。
五 防治方法 (Control)
防治策略:应采用加强栽培管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技
术措施 。
1.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 氮, 磷, 钾配合使用, 避免植株徒
长, 提高寄主抗病性 。 及时整枝打杈和绑架, 适当摘除底部
老叶, 病叶,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 保护地注意放风 。 大雨后
及时排除积水, 严禁浇大水 。
辣椒与大蒜套种对疫病防病效果显著 。 推广高垅双行栽培;
以防高湿条件的出现 。 合理密植, 每 667m2定植 3300~3500株,
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降低田间湿度 。 发现中心病株及时
拔除 。
2.实行轮作 重病田与非茄科作物实行 2~3年以上轮作 。
3.选用抗病品种
番茄,渝红 2号, 中蔬 4号, 中蔬 5号, 佳红, 中杂 4号, 荷兰
5号, 6号等番茄品种对晚疫病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性, 可因地制
宜地选种 。
辣椒,杂种一代 9188,9119,94101,都椒 1号, 沈椒 3号, 苏
椒 2号, 甜杂 1号, 西杂 7号, 牛角椒, 湘研 5号等品种或品系对
疫病有较好抗性 。
4.药剂防治
( 1) 晚疫病,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摘除、深埋或烧毁,并立即进
行全田喷雾保护。
保护地采用烟雾法和粉尘法防病,傍晚关闭大棚或温室,施用 45%百
菌清烟剂,或每 hm2喷撒 5%百菌清粉尘剂,隔 7-10d1次。
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施下列百得富,72.2%普力克,40%疫霜灵、
25%甲霜灵,58%雷多米尔 -锰锌,72%克露,40%甲霜铜,64%杀毒矾
等,注意保护植株中下部叶片和果实,隔 7~10d喷 1次,连续 4~5次。
( 2) 辣椒疫病:
种子处理,用 1%福尔马林液浸种 30min,药液以浸没种子
5~10cm为宜,捞出洗净后催芽播种。或 1%硫酸铜浸种 10min消毒。
发病初期可喷施(或灌施) 58%雷多米尔 -锰锌,72.2%普力克、
40%乙磷铝,75%达克宁,64%杀毒矾等,间隔 7~10d,交替用药
3~4次,施药后 6h内遇降雨应重新喷施。
棚室内用 45%百菌清烟剂或疫霉净烟剂。此外雨季来临前,畦
面可喷撒 96%硫酸铜粉,每亩用 3kg,然后浇水,防效显著。
第七节 十字花科软腐病
Crucifers Soft Rot
又称烂疙瘩, 全国各地
都有发生 。 为白菜和甘蓝
包心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 。
个别年份可造成大白菜减
产 50% 以上, 甚至绝收 。
而且在运输, 销售, 贮藏
过程中, 均可发生腐烂,
损失极大 。
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外,
还可危害马铃薯, 番茄,
莴苣, 黄瓜, 胡萝卜, 芹
菜等蔬菜 。
二,症状 (Symptoms):
症状因寄主植物、器官、环境条件的不同略有差异。其共
同特点是:发生部位从伤口处开始,初期呈浸润状半透明,以
后病部扩展成明显的水渍状,表皮下陷,有污白色细菌溢脓。
内部组织除维管束外全部腐烂,呈黏滑软腐状,并发出恶臭。
白菜和甘蓝多在包心后开始表现症状。初期植株外围叶片
萎蔫,早晚尚能恢复,随着病情加重,萎蔫不再恢复。露出叶
球,重病植株结球小,叶柄基部和根茎处心髓组织完全腐烂,
充满灰黄色黏稠物,臭气四溢。病株易踢即倒。有的从外叶边
缘或心叶顶端向下扩展,或从叶片虫伤处向四周蔓延,最后造
成整个菜头腐烂。
腐烂病叶在晴暖干燥环境下失水变成透明薄纸状。
白菜软腐危害状
② 坏死型, 叶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沿叶柄、果柄扩展
到侧枝、主茎及生长点,出现系统坏死条斑,维管束变
褐,造成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嫩枝、生长点甚至
整株枯死。叶片上产生近圆形坏死斑。
三,病原物( Pathogens)
1 病原
胡萝卜欧氏杆菌胡萝卜致病变种
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ra
属薄壁菌门欧文氏菌属 。
2 病原形态
3 病原生物学,
病菌生长温度范围 9~40℃, 最适温度 25~30℃ ;对氧气要
求不严格, 在缺氧情况下亦能生长发育;
病菌生长要求高湿度, 不耐干旱和日晒, 在室内干燥 2min
或在培养基上曝晒 10min即会死亡;致死温度为 50℃, 10min。
寄主范围广泛 。
三,病害循环
( Disease Cycle )
越冬,病菌主要在带病采种株和病残组织中越冬。田间发病的
植株,春天栽于田间的带病采种株,土壤、粪肥以及贮窖周
围的病残体上均带有大量病菌,为重要的初侵染来源。
传播,春季病菌经雨水、灌溉水、施肥和昆虫(如黄条跳甲、
甘蓝蝇、花条蝽象、菜粉蝶等)等传播;
侵入:主要 从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寄主。此外土壤中残留的病
菌还可从幼芽和整个生育期的根毛区侵入,通过维管束向地
上部运转;或潜伏在维管束中,成为生长后期和贮藏期腐烂
的主要菌源。
再侵染,由于病菌寄主范围广,经潜伏侵染后,从春到秋在田
间辗转危害,引起生育期和贮藏期发病。
致病机制:
病菌侵入寄主后,迅速繁殖并分泌果胶酶使寄主组织细
胞中胶层分解,细胞分离,组织崩溃,病菌借高渗透压从这
些分离的细胞中吸收养分,导致细胞死亡腐烂形成软腐症状。
后期再次侵入的腐败细菌分解蛋白胨,产生吲哚类的物
质,散发出腐败的臭味。
四 流行因素( Epidemiology)
此病的发生与寄主的伤口和愈伤能力, 品种, 气候以及栽培管
理关系密切 。
1 伤口种类和愈伤能力, 植株生育后期的伤口种类, 有自然裂口, 虫伤,
病伤和机械伤 4种 。 引起软腐病发病率最高的是自然裂口, 其次为
虫伤 。 自然裂口多发生在久旱降雨之后, 病菌从裂口侵入后发展迅
速, 损失最大;但通常则以虫伤侵入为主 。
寄主愈伤能力强, 速度快, 则发病轻, 反之发病严重 。 白菜不
同生育期的愈伤能力不同, 一般苗期较强, 而莲座期减弱 。 此即软
腐病多在包心期后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 此外, 不同品种的愈伤能
力也有差异, 直立型, 青帮型品种的愈伤能力较强 。
2 虫害,
昆虫对软腐病的发生呈正相关:昆虫危害造成伤口, 提供病
菌侵入通道;昆虫携带大量细菌, 直接起到传播作用 。
很多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昆虫体内, 外均可携带软腐病菌,
其中以麻蝇, 花蝇传菌能力最强, 并可远距离传播, 危害性极
大 。 黄条跳甲, 菜青虫, 小菜蛾, 甜菜夜蛾等均可加重病情 。
3 气候条件, 以雨水和温度影响最大 。 白菜包心后久旱遇雨往
往发病重, 多雨使叶片基部处于浸水和缺氧状态伤口不易愈合,
且利于病菌繁殖和传播蔓延所致 。 长期降雨或伤口浸渍雨水中,
缺少 O2,又冲洗掉伤口上的伤愈素, 故发病重 。
4 栽培管理条件,
高垄栽培发病轻;而平畦发病重 。
与大麦, 小麦, 豆类等轮作发病轻, 前茬为茄科和葫芦科
蔬菜等发病重 。
播种期早, 生育期前提, 包心早, 感病期提早, 会加重发
病, 尤其雨水多而早的年份影响更明显 。
5 品种抗病性,
白菜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疏心直筒品种由于外叶直立
,垄间郁蔽差,通风良好,故比外叶下垂贴地的球形、牛心
形品种发病轻;青帮型品种抗病性优于白帮型品种;一般抗
病毒病和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软腐病。 如丰抗 70、豫白菜 1
号、小杂 56等
五 防治方法 (Control)
应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 防治害虫, 利用抗病品种为主, 结
合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
1.种植抗病品种 品种间对病毒病和软腐病的抗性较为一致, 各
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
2.改善栽培管理
与麦类、豆类、韭菜或葱类作物轮作可减轻危害;
精细翻耕整地,促进病残体腐解;
采用高垄栽培,播前覆盖地膜,可减少病菌侵染;
秋白菜适当晚播,使包心期避开传病昆虫的高峰期;
施足基肥,肥料充分腐熟,及时追肥,促进菜苗健壮;
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
发现病株立即拔出深埋,且病穴应撒石灰消毒,防止病害蔓延。
3.治虫防病
早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可用 50%辛硫磷等灌根。从幼苗期加
强防治黄条跳甲、菜青虫、小菜蛾、甘蓝蝇等害虫,可用 2.5%溴
氰菊酯,21%增效氰 ·马,40%乐果等喷雾。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喷药应注意近地表的叶柄及
茎基部。药剂有,72%农用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14%
络氨铜、农抗 751,20%喹菌酮等。间隔 10-15d,连续 2~3
次,还可兼治黑腐病等。
5 安全储藏
适时收获 ---去除老叶 ---凉晒 2-3天 ---入窖储藏 ---通风 —
检查,剔除病株。
第八节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 无公害蔬菜的概念
1 无公害蔬菜: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禁用农药,蔬菜中的农药残留、
重金属、硝酸盐等各种污染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
定的范围内,人们食用后不足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蔬菜。
按照无公害技术进行生产,经过专门机构监测认定,使用
无公害产品标志的蔬菜,称为无公害蔬菜。
一 无公害蔬菜的概念
2 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的区别
绿色食品并非指, 绿颜色, 的食品,而是特指无污染的安全、
优质、营养类食品。 分为 A级(限用农药)和 AA级(不用农药)
两类。
绿色食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
2,农作物种植, 畜禽饲养, 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
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符合绿色食
品特定的包装, 装潢和标签规定 。
3 无公害蔬菜与有机蔬菜的区别
第一,有机食品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
药、化肥、激素、转基因等人工合成物质,而其他优
质食品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
第二,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要比其他食品难得多,管
理要求要比其他食品严格得多。有机食品在生产中,
必须发展替代常规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的技术和方法,
建立严格的生产、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
第三,与其他食品相比,有机食品在整个生产、加工和
消费过程中更强调环境的安全性,突出人类、自然和
社会的持续和协调发展。
4,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意义
----有利于消费者身心健康
----有利于蔬菜出口和外销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树立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
5,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体系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环境优化选择技术
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技术体系 无公害蔬菜施肥技术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无公害蔬菜收获、加工、包装、贮运技术
无公害蔬菜质量监测技术
二 无公害蔬菜的要求
? 外观要求
? 内在品质要求
1 无公害蔬菜的感官要求
根菜类,不带茎叶,不带泥沙、杂物,无腐烂、变质现象。
茎菜类,无泥沙,无杂物,马铃薯不变青且无发芽,无腐烂、
变质现象。
叶菜类,无枯黄叶、无泥沙、无杂物,去菜根。茼蒿、菠
菜、苋菜可带不大于 1.5厘米长的根须。无腐烂变质现象。
无公害蔬菜的感官要求
花菜类,无泥沙、无杂物、无根,但可保留不多于 5片
个叶把。无腐烂变质现象 。
果菜类,无泥沙、无杂物。无腐烂变质现象。 其它类
无泥沙、无杂物。无腐烂变质现象。
2 内在品质要求 ---有害物质限量指标
检测项目 限量指标
总砷(以 As计) ≤0.5 mg/kg
铅(以 Pb 计) ≤0.2 mg/kg (薯类 ≤0.4)
铜(以 Cu 计) ≤10 mg/kg
汞(以 Hg计) ≤0.01 mg/kg
氟(以 F计) ≤1.0 mg/kg
硒(以 Se计) ≤0.1 mg/kg
锌(以 Zn计) ≤20 mg/kg
铬(以 Cr计) ≤0.5 mg/kg
镉(以 Cd计) ≤ 0.05 mg/kg
稀土(以稀土氧化物总量计) ≤0.7 mg/kg (马铃薯 ≤0.5)
亚硝酸盐(以 NaNo2计),≤4 mg/kg
2 内在品质要求 ---农药限量指标
呋喃丹 mg/kg 不得检出 GB14877
噻嗪酮(优得乐) mg/kg ≤0.3 GB14970
西维因(甲萘威) mg/kg ≤2.0 GB/T5009.21
粉锈宁(三唑酮) mg/kg ≤0.2 GB/T14973
灭幼脲 mg/kg ≤ 3 GB/T16340
二氯苯醚菊酯 mg/kg ≤1.0 GB14879
溴氰菊酯 mg/kg 叶菜类 ≤ 0.5,果菜类 ≤ 0.2 GB/T14929.4
氰戊菊酯 mg/kg 叶菜类 ≤ 0.5,果菜类 ≤ 0.2,
块根类 ≤ 0.05 GB/T14929.4
地亚农 mg/kg ≤0.5 GB/T14929.1
抗蚜威 mg/kg ≤1 GB14877
百菌清 mg/kg ≤1.0 GB14878
多菌灵 mg/kg ≤0.5 GB/T5009.38
表 蔬菜中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及其试验方法
表 无公害蔬菜中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及其试验方法
项 目 指 标 试 验 方 法
林丹 mg/kg 不得检出 GB/T5009.19
滴滴涕 mg/kg 不得检出 GB/T5009.19
甲拌磷 mg/kg 不得检出 GB/T5009.20
氧乐果 mg/kg 不得检出 GB/T5009.20
水胺硫磷 mg/kg 不得检出 GB/T5009.20
马拉硫磷 mg/kg 不得检出 GB/T5009.20
对硫磷 mg/kg 不得检出 GB/T5009.20
甲胺磷 mg/kg 不得检出 GB14876
杀螟硫磷 mg/kg ≤0.5 GB/T5009.20
倍硫磷 mg/kg ≤0.05 GB/T5009.20
敌敌畏 mg/kg ≤0.2 GB/T5009.20
乐果 mg/kg ≤1.0 GB/T5009.20
敌百虫 mg/kg ≤0.1 GB/T5009.20
亚胺硫磷 mg/kg ≤0.5 GB/T16335
辛硫磷 mg/kg ≤0.05 GB14875
乙酰甲胺磷 mg/kg ≤0.2 GB14876
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
1 选用抗病良种:
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高产、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优
良品种,少施药或不施药,这是防病增产,提高经济效益
的最有效方法。
四 如何进行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
2 栽培管理措施是无公害蔬菜病虫害
防治的基础
一 是实行轮作倒茬,如瓜类的轮作不仅可明显减轻病虫害
而且有良好的增产效果;棚室蔬菜种植两年后,在夏季
种一季大葱、大蒜也有很好的防病效果。
二是清洁田园,彻底消除病株残体、病果和杂草,集中销
毁深埋,切断传播途径。
三是合理灌水,采取地膜覆盖,膜下灌水,降低大棚湿度。
四 是实行配方施肥,增施腐熟好的有机肥,配合施用磷肥,
控制氮肥的施用量,生长后期可使用硝态氮抑制剂双氰胺
,防止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和污染。
五 是合理放风:并 在棚室通风口设置细纱网,防止白粉虱、
蚜虫等害虫的入侵。
六 是合理密植,起垄栽培等措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七 是推广无土栽培和净沙栽培,减少土传病虫害侵染。
八 是嫁接栽培,利用黑籽南瓜嫁接黄瓜、西葫芦,能有效
防治枯萎病、灰霉病,提高抗病性和丰产性。
3 生态防治措施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关键
主要通过调节棚内温湿度, 改善光照条件, 调节空气等生态
措施, 促进蔬菜健康生长, 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
一是, 五改一增加,, 即改有滴膜为无滴膜;改棚内露地为地
膜全覆盖种植;改平畦栽培为高垅栽培;改明水灌溉为膜下
暗灌;改大棚中部通风为棚脊高处通风;增加棚前沿防水沟,
集棚膜水于沟内排除渗入地下, 减少棚内水分蒸发 。
二是在冬季大棚的灌水上, 掌握, 三不浇三浇三控, 技术, 即
阴天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浇;明水不浇暗水浇;苗期
控制浇水;连续阴天控制浇水;低温控制浇水 。
三是在防治病虫害上,能用烟雾剂和粉尘剂防治
的不用喷雾防治,减少棚内湿度。
四是常擦拭棚膜,保持棚膜的良好透光,增加光
照,提高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五是在防冻害上,通过加厚墙体、双膜覆盖,采
用压膜线压膜减少洞孔,加大棚体,挖防寒沟等
措施,提高棚室的保温效果,能使相对湿度降到
80%以下,可提高棚温 3- 4℃,从而有效地减轻
蔬菜的冻害和生理病害。
4,物理防治措施
( 1)晒种、温汤浸种 播种或浸种催芽前,将种子晒 2- 3天,
可利用阳光杀灭附在种子上的病菌;茄、瓜、果类的种子用
55℃ 温水浸种 10- 15分钟,均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用 10
%的盐水浸种 10分钟,可将混入云豆、豆角种子里的菌核病
残体及病菌漂出和杀灭,然后用清水冲洗种子,播种,可防
菌核病,用此法也可防治种线虫病。
( 2)利用太阳能高温消毒、灭病灭虫 菜农常用方法是高温闷
棚或烤棚,夏季休闲期间,将大棚覆盖后密闭,选晴天闷晒
增温,可达 60- 70℃,高温闷棚 5- 7天就可杀灭土壤中的多
种病虫害。
( 3)诱杀技术,利用白粉虱、蚜虫的趋黄性,
在棚内设置黄油板、黄水盆等诱杀害虫。
( 4)喷洒无毒保护剂和保健剂 蔬菜叶面喷洒巴
母兰 400- 500倍液,可使叶面形成高分子无毒
脂膜,起到预防污染的作用。叶面喷施植物健
生素,可增强植株抗病虫害的能力,且无腐蚀、
无污染,安全方便。
5,合理的化学防治
( 1)严禁在蔬菜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如呋喃丹,3911,1605、甲基 1605,1059、
甲基异柳磷、久效磷、磷胺、甲胺磷、氧化乐果、
磷化锌、磷化铝、杀虫脒、氟乙酰胺、六六六、
DDT、有机汞制剂等,都禁止在蔬菜上使用。
( 2)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如敌百虫、辛硫
磷、马拉硫磷、多菌磷、托布津等。
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使用标准,控制用药次
数、用药浓度和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
特别注意在蔬菜安全采收时期禁止使用农药。
禁止施用的农药 !!!
? 蔬菜生产过程中禁止施用以下农药:
甲胺磷、甲拌磷( 3911),治冥磷(苏化 203、
硫特普)、久效磷(纽瓦克)、磷胺(大灭虫)、
对硫磷( 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 1605)、甲
基异硫磷、水胺硫磷、氧乐果,甲基硫环磷、杀
扑磷(速扑杀)、蝇毒磷、乙基硫环磷,苯线磷
(力满库、克线磷),呋喃丹 (克百威、大扶
农),铁灭克 (涕灭威)、万灵(灭多威),以
上药剂及其复配制剂。
推荐农药品种名单 --- 杀虫,杀螨剂
1、生物制剂和天然物质:
苏云金杆菌,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银纹夜蛾
多角体病毒,小菜蛾颗粒病毒,棉铃虫核多角体病
毒,苦参碱,印楝素,烟碱、鱼藤酮,苦皮藤素,
阿维菌素,多杀霉素,白僵苗,除虫菊素。
2.合成制剂:
(1)菊酯类,溴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
氰戊菊酯,甲氰菊酯,氯丙菊酯。
(2)氨基甲酸酯类,硫双威,丁硫克百威,抗蚜威,异丙威,
速灭威。
(3)有机磷类,辛硫磷,毒死蜱,敌百虫,敌敌畏,马拉硫磷
,乙酰甲胺磷,乐果,三唑磷,杀螟硫磷,倍硫磷,丙硫磷,
二嗪磷,亚胺硫磷。
(4)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尿,氟喧脲,氟铃脲,氟虫脲,除
虫脲,噻嗪酮,抑食肼,虫酰肼。
(5)专用杀螨剂,哒螨灵,四螨嗪,唑螨酯,三唑锡,炔螨特
,噻螨酮,苯丁锡,单甲咪,双甲咪。
(6)其他,杀虫单,杀虫双,杀螟丹,阿维菌素,啶虫咪,吡
虫脒,灭蝇胺,氟虫腈,丁醚尿。
推荐农药品种名单 ---杀菌剂
1、无机杀菌剂,碱式硫酸铜,王铜,氢氧化铜,
氧化亚铜,石硫合剂。
2、生物制剂,井岗霉素,农抗 120,菇类蛋白多糖,
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宁南霉素,木霉素,农用链
霉素。
3、合成杀菌剂:
代森锌,代森锰锌,福美双,乙磷铝,多菌灵,甲基硫菌
灵,噻菌灵,百菌清,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已唑醇,
腈菌唑,乙霉威,硫菌灵,腐霉利,异菌脲,双霉威,烯酰
吗啉锰锌,霜脲氰锰锌,邻烯内基苯酚,嘧霉胺,氟吗啉,
盐酸吗啉胍,恶霉灵,噻菌铜,咪鲜胺,咪鲜胺锰盐,抑霉
唑,氨基寡糖素,甲霜灵锰锌,亚胺唑,春王铜,恶唑烷酮
锰锌,脂肪酸铜,腈嘧菌脂。
蔬菜中农药残留限量指标
1.不得检出的农药:
林丹,六六六,滴滴涕,甲拌磷, 水胺硫磷, 马拉硫磷, 对硫磷,
氧乐果,甲胺磷,呋喃丹
2.限制使用的农药:
杀螟硫磷 mg/kg ≤0.5 倍硫磷 mg/kg ≤0.05 敌敌畏 mg/kg ≤0.2
乐果 mg/kg ≤1.0 辛硫磷 mg/kg ≤0.05 百菌清 mg/kg ≤1.0
多菌灵 mg/kg ≤0.5 抗蚜威 mg/kg ≤1 噻嗪酮 mg/kg ≤0.3
乙酰甲胺磷 mg/kg ≤0.2 二氯苯醚菊酯 mg/kg ≤1.0
西维因 mg/kg ≤2.0 粉锈宁 mg/kg ≤0.2 灭幼脲 mg/kg ≤3
敌百虫, mg/kg ≤0.1 亚胺硫磷 mg/kg ≤0.5
溴氰菊酯, mg/kg 叶菜类 ≤ 0.5,果菜类 ≤ 0.2
氰戊菊酯, mg/kg 叶菜类 ≤ 0.5,果菜类 ≤ 0.2,块根类 ≤ 0.05
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验方法
A1 农药速测卡法(酶试纸法)
取蔬菜可食部分 3-5g,剪碎于杯中。用纯净
水浸没菜样,盖好盖子,摇晃 20次左右,制得
样品溶液。取速测卡,将样液滴置在速测卡酶
试纸上,静置 5-10min,将速测卡对折,用手捏
紧,3min后打开速测卡,白色酶试纸片变蓝色
为正常反应;不变蓝或显浅蓝色说明有过量有
机磷农药残留。同时做空白对照。
A2 农药残留毒性快速测定法
采用农药残留毒性快速测试仪测定, 酶抑制
率, 。如果, 酶抑制率, 数值小于 35,则样品判
为合格;如果, 酶抑制率, 数值大于 35,则需按
本标准表 3所列的有关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
测定。
无公害蔬菜关系
到千家万户!
( 蔬菜病害 2 )
第五节 茄科蔬菜 病毒病
Tomato/Pepper Viral Diseases
病毒病是茄科蔬菜上普遍发生的一类重要病害, 种类多,
危害大, 防治困难 。 有的年份或有的地块几乎绝收 。
二,症状 (Symptoms):
1.番茄花叶病, 苗期至大田期均可发生。 常见的症状类型有:花叶型、
条斑型和蕨叶型 3种,其中以条斑病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蕨叶病。
( 1) 花叶型,
轻型花叶,叶片平展、大小正常,植株不矮化,只是在较嫩的叶片上出
现深绿与浅绿相间的斑驳,使叶片呈花叶状,对产量影响不大;
重花叶,叶片不平展,凹凸不平,扭曲畸形,叶片变小,嫩叶上花叶症
状明显,植株矮化,座果果小质劣,多呈花脸状,对产量影响较大。
( 2)条斑型, 主要侵染茎、叶柄和果实。
茎部发病,茎杆上、中部初生暗绿色下陷的短条纹,后变为
深褐色下陷的油浸状坏死斑,逐渐蔓延扩大;植株主茎上的黑
色枯斑由上向下蔓延至 20~30cm时,病株即可整株枯萎死亡。
果实发病,果面散布不规则形褐色下陷的油浸状坏死斑,病
果畸形。
叶片发病,叶脉坏死或散布黑褐色油浸状坏死斑,后顺叶柄
蔓延至茎杆,在茎杆上形成条状病斑。
( 3)蕨叶型,
病株上部新叶细长呈线状,生长缓慢,叶肉组织严重退化,甚至完全退
化,仅剩下主脉;病株一般明显矮化,中、下部叶片向上卷起。发病早时
,植株不能正常结果。
2辣椒病毒病,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引起花叶、黄化、坏死、
矮化、畸形等症状。
① 花叶型 田间常见的花叶型分为轻型花叶和重型花叶。轻型花叶病叶初期
为明脉和轻微褪绿,后呈现浓淡绿色相间的斑驳,病株无明显畸形和矮化;
重型花叶除表现褪绿斑驳外,叶面多凹凸不平,叶片皱缩畸形,或形成线
状叶,植株生长缓慢,果形变小,严重矮化,枝叶丛生。重病果果面有深
绿、浅绿相间的花斑和疱状突起。
② 坏死型, 叶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沿叶柄、果柄扩展
到侧枝、主茎及生长点,出现系统坏死条斑,维管束变
褐,造成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嫩枝、生长点甚至
整株枯死。叶片上产生近圆形坏死斑。
三,病原物( Pathogens)
1 病原种类:我国报道的茄科病毒主要有 6种:
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黄瓜花叶病毒 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
马铃薯 X病毒 Potato virus X( PVX)
马铃薯 Y病毒 Potato virus Y( PVY)
烟草蚀纹病毒 Tobacco etch virus( TEV)
苜蓿花叶病毒 Alfalfa mosaic virus( AMV)
番茄,北方以 TMV为主, 南方以 CMV为主;春番茄上以 TMV危害为主,
秋番茄上以 CMV为主;春秋番茄上均存在有 TMV和 CMV的复合侵
染 。
辣椒,CMV为主, 其次为 TMV。
2 病原形态
CMV 呈二十面体的球形
TMV-粒体为直杆状
3 病原生物学,
TMV 致死温度 92~96℃, 稀释限点 10~4~10~7,体外保毒
期 2个月以上, 干燥病组织内病毒粒体可存活数十年仍具致
病力 。
TMV在番茄上的症状类型划分为不同的株系 。 国外报道 TMV
有 11个株系, 国内先后报道有 6个株系:即轻花叶株系, 重
花叶株系, 条斑株系, 环斑株系, 黄色花叶株系和蚀纹株系 。
TMV寄主范围非常广泛, 人工接种可侵染十字花科, 苋科,
茄科, 菊科, 豆科等 36科 350多种植物 。
TMV主要靠汁液机械摩擦进行传播 。
CMV:
钝化温度 50-60℃, 稀释限点 10-2-10-4,体外保毒期 3-4d,不
耐干燥 。
CMV有明显的株系分化现象, 但各地划分结果不一致 。 北京报
道有 4个株系:轻花叶株系, 重花叶株系, 黄化花叶株系
和坏死株系 。 两地均认为重花叶株系为 CMV中的优势株系 。
CMV寄主范围极其广泛, 自然寄主有十字花科, 葫芦科, 豆科,
菊科, 茄科等 67科 470多种植物 。 可侵染 39科 117种植物 。
CMV在自然界中主要靠蚜虫传播, 传毒蚜虫有 75种左右, 其中
以 桃蚜, 箩卜蚜, 棉蚜和甘蓝蚜 为主 。
三,病害循环
( Diseases Cycle )
TMV CMV
病原越冬场所 病株残体、烟叶烟末 越冬寄主
混有病残体的种子、肥料
田间其他带病寄主
传播方式 汁液摩擦 蚜虫
四 流行因素( Epidemiology)
茄科蔬菜病毒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 栽培
管理措施, 品种抗病性等多种因素有关 。
1 气象条件:
病害的发生发展受气温影响, 一般平均气温达 20℃, 病害
开始发生, 25℃ 时进入发病盛期 。
高温低湿有利于蚜虫的迁飞和传毒, 也有利于病毒的增殖
和症状表现, 因此病毒病发生严重 。
2 栽培管理条件:
番茄,病健植株的相互摩擦而增加传毒的机会, 发病严重 。
CMV由蚜虫传播, 特别是桃蚜, 田间杂草多, 病重 。
春番茄定植期早的发病轻, 定植晚的发病重 。
土壤中缺少钙, 钾等元素, 花叶病发生严重 。
土壤排水不良, 瘠薄, 追肥不及时, 番茄花叶病的发生较重 。
辣椒,基本同番茄 。 此外, 栽植密度过稀, 如遇高温, 地表
干燥, 影响植株根系发育降低辣椒的抗病能力 。
3 品种抗病性,
番茄品种对 TMV和 CMV都存在明显抗病性差异 。
强丰, 丽春, 中蔬 4号, 中蔬 5号, 佳红, 早丰, 佳粉 10号, 毛
粉 802等对 TMV和 CMV 具有较好的抗病性和耐病性 。
辣椒品种中:中椒 2号, 洛椒 4号, 苏椒 4号, 苏椒 5号等比较抗
病, 一般辣椒比甜椒抗病 。
五 防治方法 (Control)
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
1,选用抗 ( 耐 ) 病品种
番茄,强丰, 丽春, 中蔬 4号, 中蔬 5号, 佳红, 早丰, 佳粉
10号, 毛粉 802等, 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
辣椒,中椒 2号, 洛椒 4号, 苏椒 4号, 苏椒 5号等
2,种子处理 用 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种 20~30min,然后清水
冲洗干净, 催芽播种, 可去除附着在种子表面的 TMV。
3.农业措施
轮作,秋冬深翻,避免与茄科蔬菜尤其是番茄连作;
培育壮苗,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定植后适当蹲苗,促进根系发育;
苗期、缓苗后和座果初期,喷增产灵或喷 NS-83增抗剂,促使植株健壮生
长提高抗病力。
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实施根外追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花叶病在发病初期用 1%过磷酸钙或 1%硝酸钾作根外追肥,可减轻发病;
座果期,避免缺水缺肥;
田间卫生,避免人为传播,农事操作时,要注意剔除病苗,及时用肥
皂水或 10%磷酸三钠溶液消毒,以免在分苗定植、整枝打杈时传播病毒;
4,早期防蚜治蚜
银膜避蚜,高温干旱年份要注意防蚜避蚜工作。用银灰膜
全畦或畦梗覆盖,或用银灰膜做成 8~10cm的银灰条拉在大棚
架上,利用银灰膜反光驱避蚜虫,以减少蚜传 CMV。从苗床
期开始,尤其是在蚜虫迁飞盛期,及时喷药治蚜,以减少
CMV的初侵染和再侵染。防治蕨叶病应抓好苗期灭蚜和避蚜
工作。
保护地黄板诱蚜:黄板 +粘着剂
清除田边、地坎杂草,减少虫源。邻作蔬菜也要及时喷药
灭蚜。
5.弱病毒的利用 近年来,国内外在番茄病毒病的生
物防治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如,弱毒株系 N14、
CMV卫星 RNA S51,S52,S514等。
6.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 2%宁南霉素,20%毒病毒
,1.5%植病灵,20%病毒 A,病毒 K、抗毒剂 1号等
,每隔 10d喷 1次,连续喷 3次。另外,喷施 0.1%硫酸
锌也可以减轻发病。
7,转基因植物的利用,外壳蛋白基因、运动蛋白基
因、干扰素基因
第六节 茄科作物疫病
Tomato /Pepper Phytophthora Blight
主要包括番茄晚疫病和辣椒疫病 。 为生产上的重要病
害, 发病后扩展迅速, 流行性强, 损失极大 。
二,症状 (Symptoms):
1,番茄晚疫病:
主要危害叶片、茎和果实,以叶片和青果受害最重。
叶片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或灰绿色水浸状不规则病
斑,边缘不明显,扩大后病斑变为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长白
霉。病斑扩展至全叶,使叶片腐烂。干燥时病部干枯,呈青白色,脆而易
破。
茎及叶柄发病,初呈水浸状斑点,病斑呈暗褐色或黑褐色腐败状,很快
绕茎及叶柄一周呈软腐状缢缩或凹陷。潮湿时表面生有稀疏霉层,引起病
部以上枝叶萎蔫。
果实发病,主要危害青果,病斑呈不规则形的灰绿色水浸状硬斑块,后
变成暗褐色至棕褐色云纹状,边缘明显,病果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长少
量白霉,迅速腐烂。
2,辣椒疫病:
辣椒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被侵染,茎、叶和果实都能发病。
苗期发病,首先在茎基部形成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迅速褐腐缢缩而猝倒。
有时茎基部呈黑褐色,幼苗枯萎死亡。
果实发病,多从蒂部开始,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明显,扩大后可遍
及整个果实,潮湿时表面产生稀疏的白霉,即病菌的孢子囊和孢子囊梗。
茎和枝发病,病部初呈水渍状暗绿色,后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褐色或黑
色条斑,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
三,病原物( Pathogens)
1 病原学名
晚疫病病原为致病疫霉 Phytophthorainfestans,
辣椒疫病为辣椒疫霉 Phytophthoracapsici,
均 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 。
2 病原形态
番茄晚疫病孢囊梗和孢子囊 辣椒疫病孢子囊
3 病原生物学,
晚疫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 10~25℃, 最适为 20~23℃ 。
孢子囊形成温度最适 18~22℃ 。 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的温
度 6~15℃, 最适温度为 10~13℃ 。 相对湿度达 97%以上时易产
生孢子囊, 孢子囊及游动孢子都需要在水滴或水膜中才能萌
发 。 病菌可危害番茄和马铃薯等多种茄科植物 。
辣椒疫病:病菌生长发育温度 10~37℃, 最适温度 28~32℃ 。
也要求较高湿度 。 人工接种病菌还可侵染茄子, 番茄等作物 。
病菌生活史
三,病害循环
( Diseases Cycle )
1,番茄晚疫病
越冬,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马铃薯块茎中越冬,或在冬季棚室
栽培的番茄上危害,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
传播,孢子囊借气流或雨水传播,
侵入,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
再侵染,侵染后发病迅速,3~ 4d后病部长出菌丝和孢子囊,
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多次再侵染,引起病害流行。
2,辣椒疫病:
越冬,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或残留在地上的病
残体内越冬,是典型的土壤习居菌。土壤中或病残体中的卵孢子是
主要的初侵染源。
传播,卵孢子萌发可直接萌发并侵染寄主植物的根系或地下部分,
也可产生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经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到植物地上
茎、叶及果实上引起发病。田间发病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
侵入,病菌可直接侵入或伤口侵入,有伤口存在则更有利于侵入。
再侵染,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气流和雨水不断扩展,再次侵染
频繁发生,病害发展十分迅速。病害潜育期一般为 2-3d,因此,在
条件具备时,可在短期内使全田毁灭。
四 流行因素( Epidemiology)
1,晚疫病:
晚疫病发生轻重与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关系密切 。
( 1) 气候因素 低温高湿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 。 在番茄的
生育期内, 温度条件容易满足, 病害能否流行与相对湿度密切
相关 。 在相对湿度 95%~100%且有水滴或水膜条件下, 病害易流
行 。 因此, 降雨的早晚, 雨日多少, 雨量大小及持续时间长短
是决定病害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 。
( 2) 栽培管理,田间地势低洼, 排灌不良, 过度密植, 行间郁蔽,
导致田间湿度大, 易诱发此病 。 凡与马铃薯连作或邻茬地块易
发病 。 土壤瘠薄, 追肥不及时, 偏施氮肥造成植株徒长, 或肥
力不足, 植株长势衰弱, 会降低寄主抗病力, 均利于发病 。
( 3) 番茄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 。
2辣椒疫病
病害 发生与温湿度, 栽培管理和品种抗性关系密切 。
( 1) 气候因素:适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 疫病一般在
降雨后 3~7d病情便突发性上升 。 一般雨季, 或大雨后天气突然转睛,
气温急速上升, 或灌水量大, 次数多, 病害易流行 。
( 2) 栽培管理:田间大水漫灌, 或浇水次数多, 病害迅速蔓延,
枯死率高 。 因此, 在干旱地区或干旱条件下灌水是重要的传病途径 。
连茬或连套种植, 以及根茬过多, 地势低洼积水, 过于密植, 施肥
未经腐熟或施氮肥过多等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 棚室内湿度
过大, 叶面结露或叶缘吐水, 光照不足或长时间阴雨, 有利于病菌
的扩展与侵染 。
( 3) 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甜椒系列品种不抗病, 辣椒系列品种
比较抗病或耐病 。
五 防治方法 (Control)
防治策略:应采用加强栽培管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技
术措施 。
1.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 氮, 磷, 钾配合使用, 避免植株徒
长, 提高寄主抗病性 。 及时整枝打杈和绑架, 适当摘除底部
老叶, 病叶,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 保护地注意放风 。 大雨后
及时排除积水, 严禁浇大水 。
辣椒与大蒜套种对疫病防病效果显著 。 推广高垅双行栽培;
以防高湿条件的出现 。 合理密植, 每 667m2定植 3300~3500株,
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降低田间湿度 。 发现中心病株及时
拔除 。
2.实行轮作 重病田与非茄科作物实行 2~3年以上轮作 。
3.选用抗病品种
番茄,渝红 2号, 中蔬 4号, 中蔬 5号, 佳红, 中杂 4号, 荷兰
5号, 6号等番茄品种对晚疫病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性, 可因地制
宜地选种 。
辣椒,杂种一代 9188,9119,94101,都椒 1号, 沈椒 3号, 苏
椒 2号, 甜杂 1号, 西杂 7号, 牛角椒, 湘研 5号等品种或品系对
疫病有较好抗性 。
4.药剂防治
( 1) 晚疫病,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摘除、深埋或烧毁,并立即进
行全田喷雾保护。
保护地采用烟雾法和粉尘法防病,傍晚关闭大棚或温室,施用 45%百
菌清烟剂,或每 hm2喷撒 5%百菌清粉尘剂,隔 7-10d1次。
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施下列百得富,72.2%普力克,40%疫霜灵、
25%甲霜灵,58%雷多米尔 -锰锌,72%克露,40%甲霜铜,64%杀毒矾
等,注意保护植株中下部叶片和果实,隔 7~10d喷 1次,连续 4~5次。
( 2) 辣椒疫病:
种子处理,用 1%福尔马林液浸种 30min,药液以浸没种子
5~10cm为宜,捞出洗净后催芽播种。或 1%硫酸铜浸种 10min消毒。
发病初期可喷施(或灌施) 58%雷多米尔 -锰锌,72.2%普力克、
40%乙磷铝,75%达克宁,64%杀毒矾等,间隔 7~10d,交替用药
3~4次,施药后 6h内遇降雨应重新喷施。
棚室内用 45%百菌清烟剂或疫霉净烟剂。此外雨季来临前,畦
面可喷撒 96%硫酸铜粉,每亩用 3kg,然后浇水,防效显著。
第七节 十字花科软腐病
Crucifers Soft Rot
又称烂疙瘩, 全国各地
都有发生 。 为白菜和甘蓝
包心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 。
个别年份可造成大白菜减
产 50% 以上, 甚至绝收 。
而且在运输, 销售, 贮藏
过程中, 均可发生腐烂,
损失极大 。
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外,
还可危害马铃薯, 番茄,
莴苣, 黄瓜, 胡萝卜, 芹
菜等蔬菜 。
二,症状 (Symptoms):
症状因寄主植物、器官、环境条件的不同略有差异。其共
同特点是:发生部位从伤口处开始,初期呈浸润状半透明,以
后病部扩展成明显的水渍状,表皮下陷,有污白色细菌溢脓。
内部组织除维管束外全部腐烂,呈黏滑软腐状,并发出恶臭。
白菜和甘蓝多在包心后开始表现症状。初期植株外围叶片
萎蔫,早晚尚能恢复,随着病情加重,萎蔫不再恢复。露出叶
球,重病植株结球小,叶柄基部和根茎处心髓组织完全腐烂,
充满灰黄色黏稠物,臭气四溢。病株易踢即倒。有的从外叶边
缘或心叶顶端向下扩展,或从叶片虫伤处向四周蔓延,最后造
成整个菜头腐烂。
腐烂病叶在晴暖干燥环境下失水变成透明薄纸状。
白菜软腐危害状
② 坏死型, 叶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沿叶柄、果柄扩展
到侧枝、主茎及生长点,出现系统坏死条斑,维管束变
褐,造成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嫩枝、生长点甚至
整株枯死。叶片上产生近圆形坏死斑。
三,病原物( Pathogens)
1 病原
胡萝卜欧氏杆菌胡萝卜致病变种
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ra
属薄壁菌门欧文氏菌属 。
2 病原形态
3 病原生物学,
病菌生长温度范围 9~40℃, 最适温度 25~30℃ ;对氧气要
求不严格, 在缺氧情况下亦能生长发育;
病菌生长要求高湿度, 不耐干旱和日晒, 在室内干燥 2min
或在培养基上曝晒 10min即会死亡;致死温度为 50℃, 10min。
寄主范围广泛 。
三,病害循环
( Disease Cycle )
越冬,病菌主要在带病采种株和病残组织中越冬。田间发病的
植株,春天栽于田间的带病采种株,土壤、粪肥以及贮窖周
围的病残体上均带有大量病菌,为重要的初侵染来源。
传播,春季病菌经雨水、灌溉水、施肥和昆虫(如黄条跳甲、
甘蓝蝇、花条蝽象、菜粉蝶等)等传播;
侵入:主要 从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寄主。此外土壤中残留的病
菌还可从幼芽和整个生育期的根毛区侵入,通过维管束向地
上部运转;或潜伏在维管束中,成为生长后期和贮藏期腐烂
的主要菌源。
再侵染,由于病菌寄主范围广,经潜伏侵染后,从春到秋在田
间辗转危害,引起生育期和贮藏期发病。
致病机制:
病菌侵入寄主后,迅速繁殖并分泌果胶酶使寄主组织细
胞中胶层分解,细胞分离,组织崩溃,病菌借高渗透压从这
些分离的细胞中吸收养分,导致细胞死亡腐烂形成软腐症状。
后期再次侵入的腐败细菌分解蛋白胨,产生吲哚类的物
质,散发出腐败的臭味。
四 流行因素( Epidemiology)
此病的发生与寄主的伤口和愈伤能力, 品种, 气候以及栽培管
理关系密切 。
1 伤口种类和愈伤能力, 植株生育后期的伤口种类, 有自然裂口, 虫伤,
病伤和机械伤 4种 。 引起软腐病发病率最高的是自然裂口, 其次为
虫伤 。 自然裂口多发生在久旱降雨之后, 病菌从裂口侵入后发展迅
速, 损失最大;但通常则以虫伤侵入为主 。
寄主愈伤能力强, 速度快, 则发病轻, 反之发病严重 。 白菜不
同生育期的愈伤能力不同, 一般苗期较强, 而莲座期减弱 。 此即软
腐病多在包心期后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 此外, 不同品种的愈伤能
力也有差异, 直立型, 青帮型品种的愈伤能力较强 。
2 虫害,
昆虫对软腐病的发生呈正相关:昆虫危害造成伤口, 提供病
菌侵入通道;昆虫携带大量细菌, 直接起到传播作用 。
很多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昆虫体内, 外均可携带软腐病菌,
其中以麻蝇, 花蝇传菌能力最强, 并可远距离传播, 危害性极
大 。 黄条跳甲, 菜青虫, 小菜蛾, 甜菜夜蛾等均可加重病情 。
3 气候条件, 以雨水和温度影响最大 。 白菜包心后久旱遇雨往
往发病重, 多雨使叶片基部处于浸水和缺氧状态伤口不易愈合,
且利于病菌繁殖和传播蔓延所致 。 长期降雨或伤口浸渍雨水中,
缺少 O2,又冲洗掉伤口上的伤愈素, 故发病重 。
4 栽培管理条件,
高垄栽培发病轻;而平畦发病重 。
与大麦, 小麦, 豆类等轮作发病轻, 前茬为茄科和葫芦科
蔬菜等发病重 。
播种期早, 生育期前提, 包心早, 感病期提早, 会加重发
病, 尤其雨水多而早的年份影响更明显 。
5 品种抗病性,
白菜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疏心直筒品种由于外叶直立
,垄间郁蔽差,通风良好,故比外叶下垂贴地的球形、牛心
形品种发病轻;青帮型品种抗病性优于白帮型品种;一般抗
病毒病和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软腐病。 如丰抗 70、豫白菜 1
号、小杂 56等
五 防治方法 (Control)
应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 防治害虫, 利用抗病品种为主, 结
合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
1.种植抗病品种 品种间对病毒病和软腐病的抗性较为一致, 各
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
2.改善栽培管理
与麦类、豆类、韭菜或葱类作物轮作可减轻危害;
精细翻耕整地,促进病残体腐解;
采用高垄栽培,播前覆盖地膜,可减少病菌侵染;
秋白菜适当晚播,使包心期避开传病昆虫的高峰期;
施足基肥,肥料充分腐熟,及时追肥,促进菜苗健壮;
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
发现病株立即拔出深埋,且病穴应撒石灰消毒,防止病害蔓延。
3.治虫防病
早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可用 50%辛硫磷等灌根。从幼苗期加
强防治黄条跳甲、菜青虫、小菜蛾、甘蓝蝇等害虫,可用 2.5%溴
氰菊酯,21%增效氰 ·马,40%乐果等喷雾。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喷药应注意近地表的叶柄及
茎基部。药剂有,72%农用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14%
络氨铜、农抗 751,20%喹菌酮等。间隔 10-15d,连续 2~3
次,还可兼治黑腐病等。
5 安全储藏
适时收获 ---去除老叶 ---凉晒 2-3天 ---入窖储藏 ---通风 —
检查,剔除病株。
第八节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 无公害蔬菜的概念
1 无公害蔬菜: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禁用农药,蔬菜中的农药残留、
重金属、硝酸盐等各种污染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
定的范围内,人们食用后不足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蔬菜。
按照无公害技术进行生产,经过专门机构监测认定,使用
无公害产品标志的蔬菜,称为无公害蔬菜。
一 无公害蔬菜的概念
2 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的区别
绿色食品并非指, 绿颜色, 的食品,而是特指无污染的安全、
优质、营养类食品。 分为 A级(限用农药)和 AA级(不用农药)
两类。
绿色食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
2,农作物种植, 畜禽饲养, 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
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符合绿色食
品特定的包装, 装潢和标签规定 。
3 无公害蔬菜与有机蔬菜的区别
第一,有机食品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
药、化肥、激素、转基因等人工合成物质,而其他优
质食品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
第二,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要比其他食品难得多,管
理要求要比其他食品严格得多。有机食品在生产中,
必须发展替代常规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的技术和方法,
建立严格的生产、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
第三,与其他食品相比,有机食品在整个生产、加工和
消费过程中更强调环境的安全性,突出人类、自然和
社会的持续和协调发展。
4,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意义
----有利于消费者身心健康
----有利于蔬菜出口和外销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树立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
5,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体系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环境优化选择技术
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技术体系 无公害蔬菜施肥技术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无公害蔬菜收获、加工、包装、贮运技术
无公害蔬菜质量监测技术
二 无公害蔬菜的要求
? 外观要求
? 内在品质要求
1 无公害蔬菜的感官要求
根菜类,不带茎叶,不带泥沙、杂物,无腐烂、变质现象。
茎菜类,无泥沙,无杂物,马铃薯不变青且无发芽,无腐烂、
变质现象。
叶菜类,无枯黄叶、无泥沙、无杂物,去菜根。茼蒿、菠
菜、苋菜可带不大于 1.5厘米长的根须。无腐烂变质现象。
无公害蔬菜的感官要求
花菜类,无泥沙、无杂物、无根,但可保留不多于 5片
个叶把。无腐烂变质现象 。
果菜类,无泥沙、无杂物。无腐烂变质现象。 其它类
无泥沙、无杂物。无腐烂变质现象。
2 内在品质要求 ---有害物质限量指标
检测项目 限量指标
总砷(以 As计) ≤0.5 mg/kg
铅(以 Pb 计) ≤0.2 mg/kg (薯类 ≤0.4)
铜(以 Cu 计) ≤10 mg/kg
汞(以 Hg计) ≤0.01 mg/kg
氟(以 F计) ≤1.0 mg/kg
硒(以 Se计) ≤0.1 mg/kg
锌(以 Zn计) ≤20 mg/kg
铬(以 Cr计) ≤0.5 mg/kg
镉(以 Cd计) ≤ 0.05 mg/kg
稀土(以稀土氧化物总量计) ≤0.7 mg/kg (马铃薯 ≤0.5)
亚硝酸盐(以 NaNo2计),≤4 mg/kg
2 内在品质要求 ---农药限量指标
呋喃丹 mg/kg 不得检出 GB14877
噻嗪酮(优得乐) mg/kg ≤0.3 GB14970
西维因(甲萘威) mg/kg ≤2.0 GB/T5009.21
粉锈宁(三唑酮) mg/kg ≤0.2 GB/T14973
灭幼脲 mg/kg ≤ 3 GB/T16340
二氯苯醚菊酯 mg/kg ≤1.0 GB14879
溴氰菊酯 mg/kg 叶菜类 ≤ 0.5,果菜类 ≤ 0.2 GB/T14929.4
氰戊菊酯 mg/kg 叶菜类 ≤ 0.5,果菜类 ≤ 0.2,
块根类 ≤ 0.05 GB/T14929.4
地亚农 mg/kg ≤0.5 GB/T14929.1
抗蚜威 mg/kg ≤1 GB14877
百菌清 mg/kg ≤1.0 GB14878
多菌灵 mg/kg ≤0.5 GB/T5009.38
表 蔬菜中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及其试验方法
表 无公害蔬菜中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及其试验方法
项 目 指 标 试 验 方 法
林丹 mg/kg 不得检出 GB/T5009.19
滴滴涕 mg/kg 不得检出 GB/T5009.19
甲拌磷 mg/kg 不得检出 GB/T5009.20
氧乐果 mg/kg 不得检出 GB/T5009.20
水胺硫磷 mg/kg 不得检出 GB/T5009.20
马拉硫磷 mg/kg 不得检出 GB/T5009.20
对硫磷 mg/kg 不得检出 GB/T5009.20
甲胺磷 mg/kg 不得检出 GB14876
杀螟硫磷 mg/kg ≤0.5 GB/T5009.20
倍硫磷 mg/kg ≤0.05 GB/T5009.20
敌敌畏 mg/kg ≤0.2 GB/T5009.20
乐果 mg/kg ≤1.0 GB/T5009.20
敌百虫 mg/kg ≤0.1 GB/T5009.20
亚胺硫磷 mg/kg ≤0.5 GB/T16335
辛硫磷 mg/kg ≤0.05 GB14875
乙酰甲胺磷 mg/kg ≤0.2 GB14876
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
1 选用抗病良种:
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高产、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优
良品种,少施药或不施药,这是防病增产,提高经济效益
的最有效方法。
四 如何进行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
2 栽培管理措施是无公害蔬菜病虫害
防治的基础
一 是实行轮作倒茬,如瓜类的轮作不仅可明显减轻病虫害
而且有良好的增产效果;棚室蔬菜种植两年后,在夏季
种一季大葱、大蒜也有很好的防病效果。
二是清洁田园,彻底消除病株残体、病果和杂草,集中销
毁深埋,切断传播途径。
三是合理灌水,采取地膜覆盖,膜下灌水,降低大棚湿度。
四 是实行配方施肥,增施腐熟好的有机肥,配合施用磷肥,
控制氮肥的施用量,生长后期可使用硝态氮抑制剂双氰胺
,防止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和污染。
五 是合理放风:并 在棚室通风口设置细纱网,防止白粉虱、
蚜虫等害虫的入侵。
六 是合理密植,起垄栽培等措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七 是推广无土栽培和净沙栽培,减少土传病虫害侵染。
八 是嫁接栽培,利用黑籽南瓜嫁接黄瓜、西葫芦,能有效
防治枯萎病、灰霉病,提高抗病性和丰产性。
3 生态防治措施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关键
主要通过调节棚内温湿度, 改善光照条件, 调节空气等生态
措施, 促进蔬菜健康生长, 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
一是, 五改一增加,, 即改有滴膜为无滴膜;改棚内露地为地
膜全覆盖种植;改平畦栽培为高垅栽培;改明水灌溉为膜下
暗灌;改大棚中部通风为棚脊高处通风;增加棚前沿防水沟,
集棚膜水于沟内排除渗入地下, 减少棚内水分蒸发 。
二是在冬季大棚的灌水上, 掌握, 三不浇三浇三控, 技术, 即
阴天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浇;明水不浇暗水浇;苗期
控制浇水;连续阴天控制浇水;低温控制浇水 。
三是在防治病虫害上,能用烟雾剂和粉尘剂防治
的不用喷雾防治,减少棚内湿度。
四是常擦拭棚膜,保持棚膜的良好透光,增加光
照,提高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五是在防冻害上,通过加厚墙体、双膜覆盖,采
用压膜线压膜减少洞孔,加大棚体,挖防寒沟等
措施,提高棚室的保温效果,能使相对湿度降到
80%以下,可提高棚温 3- 4℃,从而有效地减轻
蔬菜的冻害和生理病害。
4,物理防治措施
( 1)晒种、温汤浸种 播种或浸种催芽前,将种子晒 2- 3天,
可利用阳光杀灭附在种子上的病菌;茄、瓜、果类的种子用
55℃ 温水浸种 10- 15分钟,均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用 10
%的盐水浸种 10分钟,可将混入云豆、豆角种子里的菌核病
残体及病菌漂出和杀灭,然后用清水冲洗种子,播种,可防
菌核病,用此法也可防治种线虫病。
( 2)利用太阳能高温消毒、灭病灭虫 菜农常用方法是高温闷
棚或烤棚,夏季休闲期间,将大棚覆盖后密闭,选晴天闷晒
增温,可达 60- 70℃,高温闷棚 5- 7天就可杀灭土壤中的多
种病虫害。
( 3)诱杀技术,利用白粉虱、蚜虫的趋黄性,
在棚内设置黄油板、黄水盆等诱杀害虫。
( 4)喷洒无毒保护剂和保健剂 蔬菜叶面喷洒巴
母兰 400- 500倍液,可使叶面形成高分子无毒
脂膜,起到预防污染的作用。叶面喷施植物健
生素,可增强植株抗病虫害的能力,且无腐蚀、
无污染,安全方便。
5,合理的化学防治
( 1)严禁在蔬菜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如呋喃丹,3911,1605、甲基 1605,1059、
甲基异柳磷、久效磷、磷胺、甲胺磷、氧化乐果、
磷化锌、磷化铝、杀虫脒、氟乙酰胺、六六六、
DDT、有机汞制剂等,都禁止在蔬菜上使用。
( 2)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如敌百虫、辛硫
磷、马拉硫磷、多菌磷、托布津等。
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使用标准,控制用药次
数、用药浓度和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
特别注意在蔬菜安全采收时期禁止使用农药。
禁止施用的农药 !!!
? 蔬菜生产过程中禁止施用以下农药:
甲胺磷、甲拌磷( 3911),治冥磷(苏化 203、
硫特普)、久效磷(纽瓦克)、磷胺(大灭虫)、
对硫磷( 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 1605)、甲
基异硫磷、水胺硫磷、氧乐果,甲基硫环磷、杀
扑磷(速扑杀)、蝇毒磷、乙基硫环磷,苯线磷
(力满库、克线磷),呋喃丹 (克百威、大扶
农),铁灭克 (涕灭威)、万灵(灭多威),以
上药剂及其复配制剂。
推荐农药品种名单 --- 杀虫,杀螨剂
1、生物制剂和天然物质:
苏云金杆菌,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银纹夜蛾
多角体病毒,小菜蛾颗粒病毒,棉铃虫核多角体病
毒,苦参碱,印楝素,烟碱、鱼藤酮,苦皮藤素,
阿维菌素,多杀霉素,白僵苗,除虫菊素。
2.合成制剂:
(1)菊酯类,溴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
氰戊菊酯,甲氰菊酯,氯丙菊酯。
(2)氨基甲酸酯类,硫双威,丁硫克百威,抗蚜威,异丙威,
速灭威。
(3)有机磷类,辛硫磷,毒死蜱,敌百虫,敌敌畏,马拉硫磷
,乙酰甲胺磷,乐果,三唑磷,杀螟硫磷,倍硫磷,丙硫磷,
二嗪磷,亚胺硫磷。
(4)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尿,氟喧脲,氟铃脲,氟虫脲,除
虫脲,噻嗪酮,抑食肼,虫酰肼。
(5)专用杀螨剂,哒螨灵,四螨嗪,唑螨酯,三唑锡,炔螨特
,噻螨酮,苯丁锡,单甲咪,双甲咪。
(6)其他,杀虫单,杀虫双,杀螟丹,阿维菌素,啶虫咪,吡
虫脒,灭蝇胺,氟虫腈,丁醚尿。
推荐农药品种名单 ---杀菌剂
1、无机杀菌剂,碱式硫酸铜,王铜,氢氧化铜,
氧化亚铜,石硫合剂。
2、生物制剂,井岗霉素,农抗 120,菇类蛋白多糖,
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宁南霉素,木霉素,农用链
霉素。
3、合成杀菌剂:
代森锌,代森锰锌,福美双,乙磷铝,多菌灵,甲基硫菌
灵,噻菌灵,百菌清,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已唑醇,
腈菌唑,乙霉威,硫菌灵,腐霉利,异菌脲,双霉威,烯酰
吗啉锰锌,霜脲氰锰锌,邻烯内基苯酚,嘧霉胺,氟吗啉,
盐酸吗啉胍,恶霉灵,噻菌铜,咪鲜胺,咪鲜胺锰盐,抑霉
唑,氨基寡糖素,甲霜灵锰锌,亚胺唑,春王铜,恶唑烷酮
锰锌,脂肪酸铜,腈嘧菌脂。
蔬菜中农药残留限量指标
1.不得检出的农药:
林丹,六六六,滴滴涕,甲拌磷, 水胺硫磷, 马拉硫磷, 对硫磷,
氧乐果,甲胺磷,呋喃丹
2.限制使用的农药:
杀螟硫磷 mg/kg ≤0.5 倍硫磷 mg/kg ≤0.05 敌敌畏 mg/kg ≤0.2
乐果 mg/kg ≤1.0 辛硫磷 mg/kg ≤0.05 百菌清 mg/kg ≤1.0
多菌灵 mg/kg ≤0.5 抗蚜威 mg/kg ≤1 噻嗪酮 mg/kg ≤0.3
乙酰甲胺磷 mg/kg ≤0.2 二氯苯醚菊酯 mg/kg ≤1.0
西维因 mg/kg ≤2.0 粉锈宁 mg/kg ≤0.2 灭幼脲 mg/kg ≤3
敌百虫, mg/kg ≤0.1 亚胺硫磷 mg/kg ≤0.5
溴氰菊酯, mg/kg 叶菜类 ≤ 0.5,果菜类 ≤ 0.2
氰戊菊酯, mg/kg 叶菜类 ≤ 0.5,果菜类 ≤ 0.2,块根类 ≤ 0.05
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验方法
A1 农药速测卡法(酶试纸法)
取蔬菜可食部分 3-5g,剪碎于杯中。用纯净
水浸没菜样,盖好盖子,摇晃 20次左右,制得
样品溶液。取速测卡,将样液滴置在速测卡酶
试纸上,静置 5-10min,将速测卡对折,用手捏
紧,3min后打开速测卡,白色酶试纸片变蓝色
为正常反应;不变蓝或显浅蓝色说明有过量有
机磷农药残留。同时做空白对照。
A2 农药残留毒性快速测定法
采用农药残留毒性快速测试仪测定, 酶抑制
率, 。如果, 酶抑制率, 数值小于 35,则样品判
为合格;如果, 酶抑制率, 数值大于 35,则需按
本标准表 3所列的有关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
测定。
无公害蔬菜关系
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