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学生人际关系指导
第一节 中学生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 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条 件与途径
第三节 中学生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第九章 中学生人际关系指导
学习要点
?为什么要研究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怎样
进行研究?
?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
哪几种?怎样克服它?
第一节 中学生人际关系概述
?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和心理成分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直接
的心理关系。
? 人际关系包含三种基本的心理成分,即认
知、情感和行为。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需要认知上的统一,也需要
情感上的融洽和行动上的协调一致。
第一节 中学生人际关系概述
? 二、研究人际关系的意义
第一,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学校群体的存
第二,人际关系对活动效率有重要影响。
第三,人际关系影响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中学生人际关系概述
? 三、人际关系的测量
使用社会测量法的一般程序是:
( 1)确定问卷题目。
( 2)由群体成员如实填写问题调查表,指出自己选择的喜
欢或不喜欢的对象,选择人员可限定也可以不限定,但
一般选择三次就能相当精确地确定被试在群体中的地位
及其与他人的关系。
( 3)根据选择结果作出人际关系矩阵表及相应的人际关系
图(见 表 9- 1,图 9- 1)。
第一节 中学生人际关系概述
? 表 9- 1人际关系矩阵表
?表示互相选择 +表示肯定选择 -表示否定选择
被选择者
选择者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赵 ? ?
钱 ? ?
孙 ? ?
李 +
周 + ?
吴 ? + -
郑 + + + -
王 +
第一节 中学生人际关系概述
? 图 9- 1人际关系图
钱
孙
周
吴
李
赵
郑
王
表示选择方向 表示肯定的选择 表示否定的选择
第一节 中学生人际关系概述
? 从矩阵表和人际关系图可以看出下面几个
问题:
? ( 1)谁是群体中最受欢迎的人(本例中为钱)
和受孤立者(本例中为王);
? ( 2)哪些人是心理相容的非正式群体(本例中
的赵、钱、孙组成一 个有凝聚力的小群体);
? ( 3)哪些人之间互不关心(本例中的周和李、
吴和李)。
第二节 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条件与途径
? 人际关系反映了人和人之间相互吸引的程度,心理上的
距离越近,说明彼此之间越吸引,即人际关系越密切。
? 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
(一)空间上的接近性
(二)彼此间的相似性
相似性在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个人方面的相似性;
二是,社会方面的相似性。
第二节 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条件与途径
? (三)彼此间的互补性
互补是指人的表面的差异可以由彼此内在的需要
或期待来弥补的现象。
? (四)交往的频率和水平
一般说来,交往频率越高,越易形成共同的感受
和经验,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 (五)个性特点
表 9- 2个性特点受到喜欢的程度
值得高度喜欢的
既有积极作用
又有消极作用的
最不值得喜欢的
真 诚 固 执 作风不正
诚 实 循规蹈矩 不友好
理 解 大 胆 敌 意
忠 诚 谨 慎 多嘴多舌
真 实 追求尽善 自 私
信得过 易激动 眼光短浅
理 智 文 静 粗 鲁
可 靠 好冲动 自高自大
有思想 好 斗 贪 婪
体 贴 腼 腆 不真诚
可信赖 猜不透 不友善
热 情 好动感情 信不过
友 善 害 羞 恶 毒
友 好 天 真 讨厌的
快 乐 闲不住 虚 假
不自私 空想家 不老实
幽 默 追求享受 冷 酷
负责任 反 叛 邪 恶
开 朗 孤 独 装 假
信任别人 依赖性 说 谎
表 9- 3人缘型的个性特质
次序 个 性 特 质 人数 %
1 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对人一视同仁、富于同情心 39 100
2 热心班集体活动、对工作负责任 37 94,9
3 持重、耐心、忠厚老实 37 94,9
4 热情、开朗、喜欢交往、待人真诚 36 92,3
5 聪颖、爱独立思考、成绩优良且乐于助人 35 89,7
6 重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治,并且有谦逊品质 35 89,7
7 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20 51,3
8 有审美的眼光和幽默感(但不尖酸刻薄) 15 38,5
9 文雅端庄、仪表美 5 12,8
表 9- 4嫌弃型的个性特质
次序 个 性 特 质 人数 %
1
以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有极强的嫉妒心,缺乏
同情心
55 100
2 对班集体的工作缺乏责任感,或置身于集体之外 55 100
3 虚伪、固执、爱吹毛求疵 50 90.9
4 不尊重他人,操纵欲和支配欲强 45 81.8
5 对人淡漠、孤僻、不合群 45 81.8
6 有敌对、猜疑和报复的性格 43 79.2
7 行为古怪,喜怒无常,粗暴、神经质 39 70.9
8 狂妄自大, 自命不凡 38 69.1
9 学习成绩好,但不肯帮助他人,甚至藐视 他人 35 63.6
10 自我期望很高,小气,对人际关系过分敏感 30 54.5
11 势利眼,巴结领导 30 54.5
12 学习不努力,无组织、无纪律,不求上进 24 43.6
13 兴趣贫乏 18 32.7
14 生活放荡 8 14.5
第二节 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条件与途径
? 二、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
(一)积极发展同学间的人际交往
? 1、引导学生认识人际交往的意义
首先,人际交往具有信息沟通的作用。
其次,人际交往具有行为协调的作用。
最后,人际交往还具有心理保健的作用。
第二节 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条件与途径
? 2、提高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品位
( 1)要把崇高的目标作为调节人际交往的价值原
则。
( 2)要发展学生的高层次交往。
( 3)要帮助学生分清真正的友谊与“哥们义气”
的界限。
第二节 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条件与途径
? (二)正确运用交往手段
1
言语交往就是利用语言符号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互通
言语交往的心理过程既有言语信息的发送,又有言语信
息的接受,即包含着说和听两个方面。
( 1)言语信息的发送
( 2)言语信息的接受
第二节 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条件与途径
? 2
非言语交往是指人们凭借动作、表情、声调变化等手段
所进行的信息传递过程。非言语交往具有多通道性和可
靠性的特点,往往能起到言语交往起不到的作用。
? ( 1
? ( 2
? ( 3
? ( 4)个体空间与人际距离
第三节 中学生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 一、羞怯心理及其克服
(一)羞怯心理的类型
羞怯心理是指在交往过程中,羞怯的情绪体验到达了一
定的程度,以致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了
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 1、气质性羞怯心理
? 2、认识性羞怯心理
? 3、挫折性羞怯心理
第三节 中学生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 (二 )羞怯心理的克服
?第一,要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第二,要让学生树立信心。
?第三,要让学生鼓起勇气。
?第四,要让学生掌握交往的技巧。
第三节 中学生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 二、自卑心理及其消除
? (一)自卑心理及其表现
按照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看法,自卑心理是人在幼年时期由于
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体验。现在一般指自己过低评价自己
的一种心理。
自卑心理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不愿与群体的其他成员进行社会交往。
有自卑感的人总觉得自己在相貌、智力和才干等方面无法与他人相
比;不仅自己瞧不起自己,更怕与人交往时遭到人家的拒绝和耻笑,
使自己当众出丑。因此,一遇抛头露面之事,他们便退避三舍。
第三节 中学生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 (二)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第一,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缺陷。
?第二,遭受挫折。
?第三,过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第三节 中学生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 (三)自卑心理的消除
?第一,要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
?第二,要让学生悦纳自己。
?第三,要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
示。
第三节 中学生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 三、嫉妒心理及其矫正
(一)嫉妒心理及其特征
嫉妒心理是指对比自己优越的人心怀憎恨的一种
不良心理状态。
?
一是,潜隐性与行为性并存。
二是,等同性与变化性并存。
第三节 中学生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 (二)嫉妒心理的矫正
? 第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超越自
我。
? 第二,教育学生学会羡慕别人。
? 第三,教育学生要有宽阔的胸怀。
第一节 中学生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 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条 件与途径
第三节 中学生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第九章 中学生人际关系指导
学习要点
?为什么要研究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怎样
进行研究?
?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
哪几种?怎样克服它?
第一节 中学生人际关系概述
?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和心理成分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直接
的心理关系。
? 人际关系包含三种基本的心理成分,即认
知、情感和行为。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需要认知上的统一,也需要
情感上的融洽和行动上的协调一致。
第一节 中学生人际关系概述
? 二、研究人际关系的意义
第一,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学校群体的存
第二,人际关系对活动效率有重要影响。
第三,人际关系影响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中学生人际关系概述
? 三、人际关系的测量
使用社会测量法的一般程序是:
( 1)确定问卷题目。
( 2)由群体成员如实填写问题调查表,指出自己选择的喜
欢或不喜欢的对象,选择人员可限定也可以不限定,但
一般选择三次就能相当精确地确定被试在群体中的地位
及其与他人的关系。
( 3)根据选择结果作出人际关系矩阵表及相应的人际关系
图(见 表 9- 1,图 9- 1)。
第一节 中学生人际关系概述
? 表 9- 1人际关系矩阵表
?表示互相选择 +表示肯定选择 -表示否定选择
被选择者
选择者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赵 ? ?
钱 ? ?
孙 ? ?
李 +
周 + ?
吴 ? + -
郑 + + + -
王 +
第一节 中学生人际关系概述
? 图 9- 1人际关系图
钱
孙
周
吴
李
赵
郑
王
表示选择方向 表示肯定的选择 表示否定的选择
第一节 中学生人际关系概述
? 从矩阵表和人际关系图可以看出下面几个
问题:
? ( 1)谁是群体中最受欢迎的人(本例中为钱)
和受孤立者(本例中为王);
? ( 2)哪些人是心理相容的非正式群体(本例中
的赵、钱、孙组成一 个有凝聚力的小群体);
? ( 3)哪些人之间互不关心(本例中的周和李、
吴和李)。
第二节 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条件与途径
? 人际关系反映了人和人之间相互吸引的程度,心理上的
距离越近,说明彼此之间越吸引,即人际关系越密切。
? 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
(一)空间上的接近性
(二)彼此间的相似性
相似性在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个人方面的相似性;
二是,社会方面的相似性。
第二节 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条件与途径
? (三)彼此间的互补性
互补是指人的表面的差异可以由彼此内在的需要
或期待来弥补的现象。
? (四)交往的频率和水平
一般说来,交往频率越高,越易形成共同的感受
和经验,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 (五)个性特点
表 9- 2个性特点受到喜欢的程度
值得高度喜欢的
既有积极作用
又有消极作用的
最不值得喜欢的
真 诚 固 执 作风不正
诚 实 循规蹈矩 不友好
理 解 大 胆 敌 意
忠 诚 谨 慎 多嘴多舌
真 实 追求尽善 自 私
信得过 易激动 眼光短浅
理 智 文 静 粗 鲁
可 靠 好冲动 自高自大
有思想 好 斗 贪 婪
体 贴 腼 腆 不真诚
可信赖 猜不透 不友善
热 情 好动感情 信不过
友 善 害 羞 恶 毒
友 好 天 真 讨厌的
快 乐 闲不住 虚 假
不自私 空想家 不老实
幽 默 追求享受 冷 酷
负责任 反 叛 邪 恶
开 朗 孤 独 装 假
信任别人 依赖性 说 谎
表 9- 3人缘型的个性特质
次序 个 性 特 质 人数 %
1 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对人一视同仁、富于同情心 39 100
2 热心班集体活动、对工作负责任 37 94,9
3 持重、耐心、忠厚老实 37 94,9
4 热情、开朗、喜欢交往、待人真诚 36 92,3
5 聪颖、爱独立思考、成绩优良且乐于助人 35 89,7
6 重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治,并且有谦逊品质 35 89,7
7 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20 51,3
8 有审美的眼光和幽默感(但不尖酸刻薄) 15 38,5
9 文雅端庄、仪表美 5 12,8
表 9- 4嫌弃型的个性特质
次序 个 性 特 质 人数 %
1
以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有极强的嫉妒心,缺乏
同情心
55 100
2 对班集体的工作缺乏责任感,或置身于集体之外 55 100
3 虚伪、固执、爱吹毛求疵 50 90.9
4 不尊重他人,操纵欲和支配欲强 45 81.8
5 对人淡漠、孤僻、不合群 45 81.8
6 有敌对、猜疑和报复的性格 43 79.2
7 行为古怪,喜怒无常,粗暴、神经质 39 70.9
8 狂妄自大, 自命不凡 38 69.1
9 学习成绩好,但不肯帮助他人,甚至藐视 他人 35 63.6
10 自我期望很高,小气,对人际关系过分敏感 30 54.5
11 势利眼,巴结领导 30 54.5
12 学习不努力,无组织、无纪律,不求上进 24 43.6
13 兴趣贫乏 18 32.7
14 生活放荡 8 14.5
第二节 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条件与途径
? 二、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
(一)积极发展同学间的人际交往
? 1、引导学生认识人际交往的意义
首先,人际交往具有信息沟通的作用。
其次,人际交往具有行为协调的作用。
最后,人际交往还具有心理保健的作用。
第二节 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条件与途径
? 2、提高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品位
( 1)要把崇高的目标作为调节人际交往的价值原
则。
( 2)要发展学生的高层次交往。
( 3)要帮助学生分清真正的友谊与“哥们义气”
的界限。
第二节 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条件与途径
? (二)正确运用交往手段
1
言语交往就是利用语言符号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互通
言语交往的心理过程既有言语信息的发送,又有言语信
息的接受,即包含着说和听两个方面。
( 1)言语信息的发送
( 2)言语信息的接受
第二节 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条件与途径
? 2
非言语交往是指人们凭借动作、表情、声调变化等手段
所进行的信息传递过程。非言语交往具有多通道性和可
靠性的特点,往往能起到言语交往起不到的作用。
? ( 1
? ( 2
? ( 3
? ( 4)个体空间与人际距离
第三节 中学生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 一、羞怯心理及其克服
(一)羞怯心理的类型
羞怯心理是指在交往过程中,羞怯的情绪体验到达了一
定的程度,以致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了
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 1、气质性羞怯心理
? 2、认识性羞怯心理
? 3、挫折性羞怯心理
第三节 中学生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 (二 )羞怯心理的克服
?第一,要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第二,要让学生树立信心。
?第三,要让学生鼓起勇气。
?第四,要让学生掌握交往的技巧。
第三节 中学生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 二、自卑心理及其消除
? (一)自卑心理及其表现
按照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看法,自卑心理是人在幼年时期由于
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体验。现在一般指自己过低评价自己
的一种心理。
自卑心理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不愿与群体的其他成员进行社会交往。
有自卑感的人总觉得自己在相貌、智力和才干等方面无法与他人相
比;不仅自己瞧不起自己,更怕与人交往时遭到人家的拒绝和耻笑,
使自己当众出丑。因此,一遇抛头露面之事,他们便退避三舍。
第三节 中学生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 (二)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第一,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缺陷。
?第二,遭受挫折。
?第三,过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第三节 中学生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 (三)自卑心理的消除
?第一,要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
?第二,要让学生悦纳自己。
?第三,要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
示。
第三节 中学生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 三、嫉妒心理及其矫正
(一)嫉妒心理及其特征
嫉妒心理是指对比自己优越的人心怀憎恨的一种
不良心理状态。
?
一是,潜隐性与行为性并存。
二是,等同性与变化性并存。
第三节 中学生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 (二)嫉妒心理的矫正
? 第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超越自
我。
? 第二,教育学生学会羡慕别人。
? 第三,教育学生要有宽阔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