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配合
7.1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
济管理(需求管理)的两大重要的经济
政策,它们之间的组合是否得当,直接
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7.1.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 财政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 银行信贷收支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社会总供求的影

( 1)财政收支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A、财政收支过程也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减过程
? 财政的收入过程,一方面表现为财政在中央银
行存款的增加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的减
少;另一方面货币由商业银行帐户流向中央银
行帐户,商业银行放款能力削弱,货币供给量
多倍的减少。
B、财政收支执行的结果对货币供给
量的影响
? 收支平衡对货币供给量没有影响,只是
影响货币供给结构;
? 财政盈余表明财政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净
额增加,基础货币由社会流向中央银行,
货币供给量收缩;
? 财政赤字对扩张货币供给量的效应。
C、财政资金的动用及效果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 财政应拨而为拨的款项对货币供给形成
很大的压力,
– 应由财政拨足的基本建设项目支出,财政未
及时拨足
– 应由财政拨足的国企流动资金财政未及时拨
付,造成企业靠银行贷款经营
– 财政未拨付亏损企业职工的工资
– 国企到期债券未能还本付息
( 2)银行信贷收支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 信贷收支状况对财政收支的影响:企业存款的
增加意味着企业资金充裕,负债率低,有利于
增加政策收入而减少支出;居民储蓄存款的增
加可以增加利息税
? 银行贷款或投资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应航信贷
投放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财政收支
(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社会
总供求的影响
A、财政政策对社会总供求的影响
? 财政支出(消费和投资支出)对总供求
的影响
? 政府转移支付对社会总供求的影响
? 税率调整对社会总供求的影响
? 财政政策的, 挤出效应,
B、货币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
? 货币政策通过很多途径可以影响社会总
供求。
? 货币政策的有限性:流动性陷阱
7.1.2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异同
( 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相同点
? 都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工具,都
侧重与调节总供给;
? 政策操作主体都是国家政府的管理部门,
政策目标的取向是一致的;
? 政策的着力点都是社会货币资金
( 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同点
A、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
? 货币政策注重于社会总供求的总量调节;
? 财政政策注重于社会总供求的结构调节。
B、作用领域和范围不同
? 财政政策主要是对流通中的货币进行再
分配,尤其是对国民收入的部分货币的
再分配;
? 货币政策作用与货币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不仅调节存量货币而且也调节增量货币
C、调控主体、层次、方式不同
? 财政政策的调控主体是各级政府,货币
政策的调控主体是中央银行
? 财政政策的调控层次分宏观层(国家预
算和税率)、中观层(投资性支出和转
移支出,调整地区经济结构、收入结
构)、微观层(财政补贴、对个人或企
业的转移支付);货币政策的调控权主
要集中在央行
接上页
? 财政政策依据法律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
配,具有强制性和行政性,体现公平合
理原则;货币政策在发挥作用时,采用
有偿办法,体现经济效率原则
D、发挥作用的时滞不同
? 财政政策相对货币政策而言,其政策的
内部时滞较长,而外部时滞较短。
7.1.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
合形式及选择
( 1)双紧组合和双松组合
? 双紧适用于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
? 双松适用于经济陷于严重的萧条
? 这两种组合容易对经济产生剧烈的影响
( 2)松财政、紧货币组合
? 优点:紧货币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为
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松
财政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调整和优化
经济结构
? 缺点:可能产生挤出效应
( 3)紧财政、松货币
? 优点:有利于鼓励和增加企业和私人投
资,提高资本的边际效率和整个社会资
金的利用效率。
? 缺陷:松紧力度的难度较难把握;紧财
政较难;松货币容易引起通胀
( 4)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配合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A、不能否认政策操作的独立性
? 否认独立性,一味强调配合可能会形成
相互干扰而导致操作失误或延误时机。
B、注意调调控时机上的配合
? 注意货币政策和才财政政策的切入时机
C、应注意互通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 建立定期磋商制度,保证政策一致性
D、两者的配合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两者需要经常不断地相互支持
E、应防止信贷资金财政化和
财政资金信用化
F、理顺国债的发行和还本付息机制
? 发债是否必要
? 发债规模要控制
? 应增强国债的流动性(增加不同期限的国债品
种)、选择性(国债利率市场化)
? 债务收入运用要合理
? 发债时机和对象要考虑社会货币富裕状况
H、财政赤字要合理控制、以
减少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压力
J、理顺央行利率、银行存贷款
利率和国债利率之间的关系
7.2 货币政策与国际收支政策的配合
7.2.1 国际收支与社会总需求
(1)国际收支对
国内货币流通的影响
A、贸易收支和货币流通
? 出口增加,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
? 进口增加,国内货币供给量减少
B、资本收支与货币流通
? 资本流入:以外汇形式流入,国内货币
供给量增加,以实物流入对货币供给量
由间接影响,主要体现为配套资金的增
加。
C、国际储备与货币流通
? 国际储备增加,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
? 国际储备减少,国内货币供给量减少
( 2)国际收支对社会总供求均衡
A、贸易收支的影响
? 出口是扩大国内社会总需求的一个因素
? 进口是扩大国内商品总供给的一个因素
B、资本收支的影响
? 资本流入,国内投资需求增加
? 资本流出,国内投资需求减少
C、国际收支差额的影响
? 顺差会扩大国内货币供给量,引起国内
总需求增加;
? 逆差会减少货币供给量,引起国内总需
求减少。
( 4)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调节
A、国际收支政策调节的分类
? 支出增减型调节政策
? 支出转换型调节政策
a) 支出增减型政策
? 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来改
变对国外商品、服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
从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
? 主要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b)支出转换型的政策
? 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的水平,而
是通过改变其方向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
的目的。
? 主要政策包括:汇率政策、关税政策、
补贴和直接管制
c)融资政策
? 通过官方储备的变动和国际信贷来调节
国际收支的政策。
B、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的搭
配:以国际收支逆差为例
a) 支出增减型
? 紧缩财政,减少货币供给量
? 结果:在纠正国际收支的同时,可能导
致经济增长减缓,失业率增加
b)支出增减型与融资型搭配
? 采取力度较小的紧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
同时减少官方储备或借用国际信贷
? 结果:在纠正国际收支逆差时,失业和
社会动荡较轻,但官方储备流失或外债
加重
c)支出增减型和支出转换型
? 轻度紧缩货币和财政,同时本币贬值
? 结果:在纠正国际收支失衡的同时,失
业和社会动荡程度较轻,但可能引起外
汇市场的动荡和未来的通货膨胀。
7.2.2 内外均衡的矛盾与协调
? 内部平衡: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
? 外部平衡:国际收支平衡
( 1)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的矛盾
性与一致性
? 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一致
的:稳定币值、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国
际收支平衡。
? 货币政策着重于内部平衡、外汇政策着
重于外部平衡
? 外汇政策内容主要是汇率制度选择、汇
率政策、经常项目管制等,属于支出转
换政策;而货币政策属于支出增减政策。
( 2)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的矛
盾及协调
A、米德冲突
,在某些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增减
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追求内、
外部平衡,将导致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
之间出现冲突。,
*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的矛盾关系
内部经济状况 外部状况
一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国际收支逆差
二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国际收支顺差
三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顺差
四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逆差
B、丁伯根法则
,要实现 n个经济目标,必须具备 n种政
策工具,而且这些政策工具必须进行适
当搭配,一种政策工具只能用来实现一
种目标,无法同时实现两个目标。,
( 3)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内部平衡和
外部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只要
适当搭配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有
可能同时实现内外平衡。,
--蒙代尔
A、货币政策对内外平衡的影响
支出增加 国际收支恶化
扩张 货币供给 利率
货币政策 增加 下降 资本外流 国际收支恶化
支出减少 国际收支改善
紧缩 货币供给 利率
货币政策 减少 上升 资本流入 国际收支改善
B、财政政策对内外平衡的影响
支出增加 贸易收支恶化
扩张 国际收支可能
财政政策 利率上升 资本项目改善 改善,也可能恶化
支出减少 贸易收支改善
紧缩 国际收支可能
财政政策 利率下降 资本项目恶化 改善,也可能恶化
C、内外部平衡的政策搭配:财政
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 4)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A,外部平衡曲线,BP曲线
? 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
国际收支差额
=经常项目差额+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 0
(出口-进口)=(资本流出-资本流入)
=净资本流出
(出口-进口)-资本净流出= 0
接上页
? 国际收支失衡,
(出口-进口)-净资本流出 >0,顺差
(出口-进口)-净资本流入 <0,逆差
X - M X - M
X - M = F
F Y
r r
B P
G (顺差)
F (逆差)
F Y
国际收支平衡曲线 BP 的推导
B、内部平衡,IS-LM曲线
r
L M
r
E E
IS
Y
E Y
C、内部与外部同时均衡
L M
r
B P
r
E
I S
Y
F
D、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
与财政政策
a) 浮动汇率:财政政策基本无效
? 扩张财政 ( IS0移
动到 IS1), 导致
国际收支顺差, 外
汇市场上外汇供过
于求, 导致本币升
值, 外币贬值, 汇
率上升 ( 间接标价
法 ), 又导致出口
减少进口增加, 致
使 IS1最终回到 IS0
r
L M
F
E
I S
0
I S
1
Y
b) 浮动汇率:货币政策非常有效
? 货币扩张,
LM0移动到
LM1,国际收支
逆差,本币贬
值,外币升值,
进口减少,出
口增加,IS0曲
线向右移动到
IS1
r
L M 0 L M 1
B P
A
E I S 1
F
I S 0
Y
E、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a)固定汇率:财政政策非常有效
? 财政扩张,IS0
移动到 IS1,导致
国际收支顺差,
本币本币面临升
值压力,为了维
持固定汇率,央
行在外汇市场抛
售本币,导致本
币供给量增加,
LM0移动至 LM1,
r
L M 0 L M 1
F B P
A
E
I S 1
I S 0
Y
b) 固定汇率:货币政策无效
? 扩张货币,LM0
移到 LM1,导致
国际收支逆差,
本币有贬值压力,
央行为了维持汇
率不变,在外汇
市场上购入本币,
导致本国货币供
给量减少,LM1
曲线移回到 LM0
r
L M 0 L M 1
B P
E
F I S
0
Y
7.2.3 中国的内外均衡政策
( 1)外汇管制的分类
? 严格外汇管制:对贸易、非贸易的外汇收支及
资本项目的往来均加以严格限制。
? 部分外汇管制:对, 非居民, 的经常项目的外
汇收支不加限制,但对, 居民, 的经常项目及
资本项目的外汇收支加以限制 。
? 自由兑换:对外汇不加管制
( 2)我国新外汇管理体制的特征
,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
改革,实现了经常项目的有条件兑换,
1996年实现了可经常项目的可自由兑换,
特点,
? 1994年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人民币对外
国货币的汇率由国内外汇市场的供求决定
? 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取消外汇留存和上缴:
企业出口所得外汇必须卖给作为中央银行指定
的商业银行;企业需要外汇时,持有效凭证到
银行用人民币按当日汇价购买外汇;
接上页
? 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1994.1央行公布人民币
市场汇价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以此为依据,
在规定汇价浮动范围内,自行制定外汇买入和
卖出价,并挂牌对外交易;
? 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 3)我国内外平衡的矛盾
A,1994- 1996年
? 经济内部出现通货膨胀,1994年通胀率
高达 21.7%;与此同时国际收支出现大量
盈余,外汇储备增加,加剧通胀压力。
? 在这种情况下,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效果
不佳。
B,1997年以来
? 一方面国内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下跌,
失业和下岗人员增加;另一方面出口受
阻,外资流入减少,外汇储备减少。
? 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效果
亦不甚理想。
( 4)中国保持内外部平衡的
政策选择
A、增强政策实施的效果
a) 货币控制由直接控制转向间接控制
? 直接控制可能造成内外均衡脱节,最后
形成货币失控。
b) 货币政策工具以间接调控工具为主
? 对内均衡控制应该以利率和货币供给量
为主,对外均衡应以汇率和货币供给量
为主。
c) 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调节资本流动
? 灵活运用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可以缓冲投
机性资本大规模流动对外汇市场的冲击,
相对减轻汇率波动及央行干预汇市的压
力,保证外汇储备的相对稳定。
d)深化汇率制度改革
? 完善汇率生成机制,增强汇率的灵活性
f) 改进现行强制性结售汇制度
? 实行意愿结汇制,缓解中央银行压力。
g) 强化外资流入管理,保持合理外债规模
? 根据产业政策和经济增长的要求,对外
资流入的总量和结构进行控制
? 外资净流入增长率应该与经济增长率想
适应
? 严格控制资本项目下的外资流入,防止
投机资本对外汇市场的冲击。
B、强化各种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
制度环境:经常项目自由兑换,资本
项目仍然实行。
a) 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搭配
? 汇率变动幅度既定的情况下,如果维持内部平
衡所需要增加的货币供给量小于维持外部平衡
所需要减少的货币供给量,则货币政策目标应
为内部平衡,外汇政策应定为外部平衡;
? 相反,则货币政策目标应为外部平衡,外汇政
策目标则为内部平衡。
b)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
? 取决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自对国际
收支的影响程度。
*针对 1994-1996年的情况
支出减少 贸易收支改善
紧缩 国际收支可能
财政政策 利率下降 资本项目恶化 改善,也可能恶化
支出减少 国际收支改善
紧缩 货币供给 利率
货币政策 减少 上升 资本流入 国际收支改善
* 针对 1997年以后的情况
支出增加 贸易收支恶化
扩张 国际收支可能
财政政策 利率上升 资本项目改善 改善,也可能恶化
支出增加 国际收支恶化
扩张 货币供给 利率
货币政策 增加 下降 资本外流 国际收支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