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线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
第一节 支路电流法
第二节 网孔电流法
第三节 节点电压法
第一节 支路电流法
前一章介绍了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星、三角连接的等
效变换两种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这几种 方法都是利用等效
变换,逐步化简电路进行分析计算的方法。这些方法适用于具有
一定结构形式而且比较简单的电路。如要对较复杂的电路进行全
面的一般性的探讨,还需寻求一些系统化的方法 ——即不改变电
路结构,先选择电路变量(电流或电压),再根据 KCL,KVL建立
起电路变量的方程,从而求解变量的方法。支路电流法就是系统
化方法中的最基本的一种。
支路电流法是以每个支路的电流为求解的未知量,以基尔霍
夫一、二定理即 KCL,KVL 为依据,列方程求解电路的一种分析
方法。
为了便于讨论,先来复习几个名词。
( 1)支路, 电路中流过同一电流的一个分支称为一条支路。
( 2)节点, 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称为节点。
(3) 回路, 由若干支路组成的闭合路径,其中每个节点只经过一次,
这条闭合路径称为回路。
(4) 网孔, 网孔是回路的一种。将电路画在平面上,在回路内部不
另含有支路的回路称为网孔。
下面我们以 图 3.1所示的电路为例来说明支路电流法的应用。支路电流法以每个支
路的电流为求解的未知量。 如 图 3.1 所示的电路,从图中可看到电路共有六条支
路,a,b,c,d四个节点。不论电路如何连接,在电路的每一个节点基尔霍夫电
流定律和电路的每一个回路中 基尔霍夫 电压定律总是成立的。
对于含有六条支路的电路,我们来寻找一
种系统的解题方法。首先我们假设每条支路的
参考电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并分别用 i1~
i6来表示,然后分别对节点 a,b,c,d 列写
KCL方程如下,
a,-I1+I2+I3 =0 b,-I2+I4+I6=0
c,-I3-I6+I5=0 d,-I5-I4+I1=0
-I1+I2+I3-I2+I4+I6-I3-I6+I5=0 <=>
-I5-I4+I1=0
-I2+I4+I6-I3-I6+I5 -I5-I4+I1=0 <=>
-I1+I2+I3 =0
i1
i2 i3
i4 i5
i6
图 3.1支路电流法举例
观察以上四个表达式,可看出其中的
任一个方程都可由其它三个方程得出。
说明这四个方程中只有三个方程是独
立的。对于更多节点的电路,情况也
一样。一般来讲,具有 n个节点的电
路,只能列出( n-1)个独立的 KCL方
程。
以上三个回路方程中,没有哪个方程能从另外
两个方程中推出,所以都是独立的回路方程。
如果再用其它回路列方程,我们可以验证他
们都不是独立方程。
如果从外面绕一大圈,
有 i1 + 3i3 + 5i5 = 10
而 ( 1) +( 2) -( 3)有
I1 + 3i3 + 5i5 = 10
如,
3i3 + 5i5 - 4i4 - 2i2 = 0
而 ( 2) -( 3)等于此式
i1
i2 i3
i4
i6
下面我们再来研究电路中的回路,对图 3.1
的电路,它的回路是很多的,因为只要 若干支
路组成的闭合路径,其中每个节点只经过一次,
这条闭合路径称为回路。那是不是我们必须
把所有的回路中电压方程都列出来,才能求
出电路中所要求的参量呢?下面我们就来研
究这个问题。对应于图中标出的三个回路,
应用 KVL,可以列出回路电压 方程如下,
回路 L1,i1 +2i2 +4i4 =10 ( 1)
回路 L2,-2i2+3i3 - 6i6 =8 ( 2)
回路 L3,-4i4 + 5i5 +6i6 =-8 ( 3)
L3
L1 L2
i5
-
+
?对于独立回路应如何选择, 原则上也是任意的 。 一般,
在每选一个回路时, 只要使这回路中至少具有一条新
支路在其它已选定的回路中未曾出现过, 那末这个回
路就一定是独立的 。 通常, 平面电路中的一个网孔就
是一个独立回路, 网孔数就是独立回路数, 所以可选
取所有的网孔列出一组独立的 KVL方程 。
可以证明,具有 n个节点,b条支路的电路具有 b-(n-1)个独立
的回路电压方程,与这些方程相对应的回路称为独立回路。
?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具有 n个节点,b条支路的电路,独立的 KCL
方程:( n-1)个,独立的 KVL方程,b-(n-1)个。
? 综上所述,对于具有 n个节点,b条支路的电路,根据 KCL能列出
( n-1)个独立方程,根据 KVL能列出 b-(n-1)个独立方程,两种独
立方程的数目之和正好与所选待求变量的数目相同,联立求解即可
得到 b条支路的电流。
对我们研究的例题, 有 6条支路, 4个节点, 所以可列出 4-1=3个独
立的节点电流方程;列出 6-( 4-1) =3个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 而
这两组方程的数目正好等于电路的支路数 。
? 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如果对于一个电路,假设如图 3.1所示,
电路中所有的元件的取值都是已知的,只有电路中各条支路的电流
是未知的被求量,那么以支路电流为未知数列出的 KCL方程和 KVL方
程数正好等于支路数,而这些方程又都是关于支路电流的方程,所
以联立求解就可求出各支路电流。
?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总结出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电路的一
般步骤如下,
( 1) 在电路图中选定各支路( b个)电流的参考方向,
设出各支路电流。
( 2) 对独立节点列出 (n-1)个 KCL方程。
( 3) 取网孔列写 KVL方程,设定各网孔绕行方向,列出
b-(n-1)个 KVL方程。
( 4) 联立求解上述 b个独立方程,便得出待求的各支路
电流。
例 1,求图示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各元件的功率。
解 以支路电流 I1,I2,I3为变量,应用 KCL,KVL列出等式
I1
I3 I2
(1)对于两节点 a,b,可列出一个独立的
节点电流方程。
a,-I1 + I3 + I2 = 0
(2) 列写网孔独立回路电压
方程:
10I1 + 5 I3= 30+10
15I2 -5 I3=35-30
(3)联立求解各支路电流得:
a
b
I1 = 3A I2 = 1A I3 = 2A
Us1 Us2
Us3
I1,I2,I3 均为正 值,表明它的实际方向
与所选参考方向相同,三个电压源全部是从正
极输出电流,所以全部输出功率。
Us1输出的功率为
Us1I1=10× 3=30W
Us2输出的功率为
Us2I2=35× 1=35W
Us3 输出的功率为
Us3I2=30× 2=60W
各电阻吸收的功率为 I× I× R
P =10× 3× 3+5× 2× 2+15× 1× 1=125w
功率平衡,表明计算正确。
I1 I2
a
b
Us1 Us2
Us3
I3
I1 = 3A,I2 = 1A, I3 = 2A
从前面分析可知,如果电路有 b条支路,用支路电流法至
少需要求解 b元一次方程组,在支路数较多时,计算量是很大
的。如能减少变量的数目,就能减少方程的个数,从这个目
的出发,还需探讨能减少方程个数的其它的系统分析方法。
我们下面所讲的网孔电流法就是其中之一,它是采用网孔电
流为电路的变量来列写方程,这种方法适合于回路数少,支
路数多的电路。
第二节 网孔电流法
设想在每个网孔中,都有一个电流沿网孔边界环流,其参考
方向如图所示,这样一个在网孔内环行的假想电流,叫做
网孔电流。如下图所示。
i1 = Ia i2=Ia - Ib
i3=Ib i4=Ia - Ic
i5=Ic i6=Ic - Ib
其中 Ia,Ib,Ic为假想的网孔电流如
图所示
所以,列电路方程的时,我们可以用支路电流来列,也可以用网孔电流
来列,这实际上是一个变量代换过程,区别就在于用上面的网孔电流来
替代支路电流结果不同,支路电流列出是六个未知数的方程,而网孔电
流列出的是三个未知数的方程。那也就是说,借助网孔这个假想的电流
来可以简化运算。这就是我们讲解网孔电流法的目的所在。下面用具体
的例子来推出网孔电流法的计算方法
可由网孔电流求得任一条支路电流 。
各网孔电流与各支路电流之间的关
系为:
i1 i2 i3
i4 i
5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到,电路中可由网孔电流求得任一条支路电流。
所以,用支路电流表示的运算都可以用网孔电流来替代,即以网孔电
流为桥梁进行简化计算是可行的
i6
i1 = Ia
i2=Ia - Ib
i3=Ib
i4=Ia - Ic
i5=Ic
i6=Ic - Ib
节点 1,- i1 + i2 + i3=0
用 网孔电流表示, - Ia +(Ia - Ib) + Ib=0
网孔电流法的电路方程特点:
首先在三个网孔中列写回路电压
方程如下:
us6+IaR6-us5+ (Ia-Ic)R5+(Ia-Ib)R4=0
(Ib-Ia)R4+ (Ib-Ic)R2 + us2-us1+IbR1=0
(Ia-Ic)R5 + R3Ic + (Ic-Ib)R2 +us5-us2=0
3、解网孔电流;
4、求其它响应。
Ib Ic
Ia
方程数 = 网孔数;
(R 4+R 5+R 6) Ia-R4 Ib-R5Ic=us5-us6
自电阻 互电阻 互电阻 回路电压源电压升代数和
-R4 Ia + (R 4+R 1+R 2) Ib-R2Ic=us1-us2
-R5 Ia -R2 Ib + (R 5+R 3+R 2) Ic=us2-us5
例 1、图示电路利用网孔 电流法求电流 i。
I2 I3
I1
(1) 选择网孔电流,参考方
向取顺时针方向 ;
(2) 列写网孔电流方程:
I1 I2 I3 =20 -10 -8 -40
I1 I2 I3 =+24-10 -4 -20
I1 I2 I3 =+20-8 -4 20
i = I3= -0.956A
(3) 解网孔电流得:
I3=-0.956A
(4) 求响应 i
步骤:
2,列写网孔电流方程:
1,选择网孔电流及参考方向,一般
取顺时针方向 ;
例 2,求图示电路中
各支路电流。
I1 I2
I3
ia ib
(1) 选择网孔电流,参考
方向取顺时针方向 ;
(2) 列写网孔电流方程:
15ia - 5 ib = 40
- 5ia +20 ib = 5
(3) 解网孔电流
ia = 3A ib = 1A
(4) 求各支路电流
I1 =ia = 3A
I2 = ib = 1A
I3 = ia - ib = 2A
检验,可选择外网孔,列写 KVL方程, 10ia+ 15 ib – 35-10=0
3.6 节 点 电 压 法
节点电压法是以电路的节点电压为未知量来分析电路的一
种方法。
在电路的 n个节点中,任选一个为参考点,把其余 (n-1)个
各节点对参考点的电压叫做该节点的节点电压。 电路中所有
支路电压都可以用节点电压来表示。
对节点 1,2 KCL 列出节点电流方程,
?
?
?
?????
?????
0
0
32432
31431
ss
ss
IIIII
IIIII
设以节点 3为参考点,则节点 1,2的节点电压分别为 U1,U2。
将支路电流用节点电压表示为
24142141544
23132131233
222
111
)(
)(
UGUGUUGUGI
UGUGUUGUGI
UGI
UGI
?????
?????
?
?
代入两个节点电流方程中,经移项整理后得
?
?
?
???????
??????
322432143
312431431
)()(
)()(
ss
ss
IIUGGGUGG
IIUUGUGGG
( 3,22)
将式( 3.22)写成
?
?
?
?
??
222121
11212111
UGUG
IUGUG s
(3.23)
这就是当电路具有三个节点时电路的节点方程的一般形式。
式( 2.23)中的左边 G11=(G1+G2+G3),G22=(G2+G3+G4) 分别是节点
1、节点 2 相连接的各支路电导之和,称为各节点的自电导,自
电导总是正的。 G12=G21=-(G3+G4)是连接在节点 1与节点 2之间的各
公共支路的电导之和的负值,称为两相邻节点的互电导,互电导
总是负的。式( 2.23)右边 Is11=(Is1+Is3),Is22=(Is2-Is3)分别是
流入节点 1和节点 2的各电流源电流的代数和,称为节点电源电流,
流入节点的取正号,流出的取负号。
对具有 n个节点的电路,其节点方程的规范形式为
)1)(1(1)1)(1(22)1(11)1(
221)1(2222121
111)1(1212111
???????
??
??
???????
???????
???????
nnsnnnnn
snn
snn
IUUGUG
IUGUGUG
IUGUGUG

当电路中含有电压源支路时,这时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 1) 尽可能取电压源支路的负极性端作为参考点。
( 2) 把电压源中的电流作为变量列入节点方程,并将其
电压与两端节点电压的关系作为补充方程一并求解。
对于只有一个独立节点的电路,
4321
332211
4321
3
3
2
2
1
1
10 1111
GGGG
UGUGUG
RRRR
R
U
R
U
R
U
U sss
sss
???
??
?
???
??
?
写成一般形式
?
??
k
skk
G
UGU )(
10
式 (2.25)称为弥尔曼定理。
(3.25)
R
1


U
s1
R
2


U
s2
R
3


U
s3
0
1
( a )
I
s1
G
1
I
s2
G
2
I
s3 G
3
0
1
( b )
R
4
G
4
图 3.22 弥尔曼定理举例
例 2.10 试用节点电压法求图 3.23所示电路中的各支路电
流。
图 3.23
7)
3
1
2
1
(
2
1
3
2
1
)
2
1
1
1
(
21
21
????
???
UU
UU
解之得
VUVU 12,6 21 ??
解 取节点 O为参考节点,节点 1,2的节点电压为 U1,U2,按
式( 3.24)得
取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 2.23所示。 根
据支路电流与节点电压的关系,有
A
U
I
A
UU
I
A
U
I
4
3
12
3
3
2
126
2
6
1
6
1
2
3
21
2
1
1
???
??
?
?
?
?
???
例 3.11 应用弥尔曼定理求图 3.24所示电路中各支路电流。
解 本电路只有一个独立节点,设其电压为 U1,由式 (3.25)得
20 ??
0
10 V
I
1
10 ?? I
3
5 ??
20 V




1
I
2
图 3.23 例 3.10图
设各支路电流 I1,I2,I3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求得各支
路电流为
VU 3.14
10
1
20
1
5
1
10
10
5
20
1 ?
??
?
?
A
U
I
A
U
I
A
U
I
43.0
10
3.1410
10
10
72.0
20
3.14
20
14.1
5
3.1420
5
20
1
3
1
2
1
1
??
?
?
?
?
???
?
?
?
?
?
举例,
1、图示电路求电流 i。
2
40
2
1
10
1)
2
1
10
1
10
1( ?????
CBA ??? ?
A?
B? C?
4
20
8
1)
8
1
4
1
10
1(
10
1 ??????
CBA ???
2
40)
8
1
8
1
2
1(
8
1
2
1 ???????
CBA ???
( 1 ) 选择参考节点,标
出其余节点电位变量 ;
( 2) 列写节点电位方程:
205.01.07.0 ??? CBA ???
51 2 5.04 7 5.01.0 ???? CBA ???
2075.0125.05.0 ????? CBA ???
?C=-4.21416V 所求电流,i=-0.527A
整理方程为
解节点电位:
2,求图示电路中电流。
25.06.0 ?? BA ??
I1
I3
I2
?
A? B?
C?
选择参考节点,标出
其余节点电位变量 ;
列写节点电位方程:
17.02.25.0 ???? CBA ???
27.07.0 ???? CB ??
解得节点电位,VA 864.3??
VB 615.0?? VC 2 4 2.2???
所求电流:
I1 = 0.3864A
I2 = 0.615A
I3 = 1.4285A
检验,可选择参考节点,列写 KCL方程, -I1+2-I2+4-5=0
练习,求图示电路中各支路电流。
2
706.1)
2
1
4
1
10
1( ???? ?
I1
I2
I3
?
?
)
2
1
4
1
10
1
(
2
70
6.1
??
?
??
V588.43? 若电路只有一个独立节点,其节点电位
方程为:
选择参考节点,
列写方程:
?
??
k
sk
G
I?I1 =-4.05A
I2 = 10.765A ( 弥尔曼定理 )I3 = -13.471A
* 理想电压源的处
理方法 1,利用等效变换,使得理想电压源有串联电阻,利
用电源等效变换,使之变换为实际电流源模型 。
方法 2,不进行电源变换时,可选合适的参考节点使理想
电压源成为一个已知节点电位,列写其余节点电位方程。
方法 3,设理想电压源中的电流,将此电流暂当作电
流源电流列写方程,并利用理想电压源与相应节点电位关
系补充方程。
I
205.01.07.0 ??? CBA ???
20?B?
206 2 5.05.0 ???? ICA ??
4?? CB ??
VC 16??
VB 20??
VA 7300??
I2 I3
I4 I5
I6
A
B
例:求图示电路各支路电流。 I1
1
10
3
1
2
1)
3
1
2
11( ?????
DBA ???
C
1、选节点 C为参考节点
6)4
1
2
1(
2
1 I
BA ????? ??
6)5
1
3
1(
3
1 I
DA ???? ??
8?? DB ??
利用理想电压源与节点
电位关系补充方程:
2、选节点 D为参考节点,则
1
10
4
1
2
1)
3
1
2
11( ?????
CBA ???
8?B?
1
10)
3
1
2
11(
4
1 ???????
DBA ???
* 受控源的处理
基本步骤:
1) 先将受控源暂当独立电源列方
程;
2) 将控制量用节点电位表示;
3) 整理、化简方程,并求解。
注意:若需进行等效变换,切记:
控制支路保留。
1021)211( ???? CBA ???举例 1:
?
A? B? C?
3
12
3
1)
3
1
3
11( ??????
CBA ???
2
2)
3
1
2
1
2
1(
3
1
2
1 U
CBA ?????? ???
BAU ?? ??
整理、化简方程:
2023 ??? CBA ???
1253 ???? CBA ???
0849 ???? CBA ???解得:
VV BA 45.253.31 ?? ??
举例 2,用节点法求电压 U。
10?A?
?
A?
B? C?
选参考节点,列方程:
63
1)
3
1
2
11( U
CBA ?????? ???
0)31211(3121 ?????? CBA ???
(检查方程正确与否)
CBU ?? ??
整理、化简方程:
607 ?? CB ??
30112 ??? CB ??
解得:
VVV CBA 4.42.910 ??? ???
VU CB 8.4??? ??
A C
D
B
I
E
练习, 图示电路,求 u和 i。
1??A?
选节点 E为参考节点
232 ???? CBA ???
IuCB ???? 2??
IDA ??? ?? 3
iDC 4?? ??
ABu ?? ??
ADi ?? ??
联立方程,可解得,VVVV CCBA 3131791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