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
? 内容要点:本章简要描述了我国出版业的产生与发
展的历史,并对构成我国出版系统的各种类型的出
版机构的类型、性质、作用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
系统的介绍,还探讨了我国出版业的宏观管理问题。
?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出版业形成与
发展的历史进程,把握各个历史时期我国出版业发
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熟悉我国现代出版系
统的构成情况,掌握各类出版机构的性质及其在出
版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了解我国出版业宏观管理
的内容与机制。
第一节 我国出版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手工抄写出版时期出版业的形成与发展
【 从西汉末年到隋大业年间(公元 605~618)雕版印刷出现 】
? 出版业的起源
1.出版业起源于何时,目前学术界认识不一,其主要
观点有四种。
( 1)书籍的出现即意味着出版活动的产生,因为编辑
活动是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出版起源应从孔子编
“六艺”算起。
( 2)出版起源要以雕版印刷的出现为标志,因为只
有到此时才真正有了“版”的概念。
( 3)机械化印刷的出现才能实现大量复制、公之于
众的要求,所以出版起源要以此为标志。
( 4)出版起源应以图书贸易活动的出现为标志。
2.关于图书贸易活动出现的两则史料
( 1)关于槐市的记载。
,三辅黄图, 载:公元四年,王莽扩建太学,“仓之
北为槐市,列槐树数百行为队,无墙屋。诸生朔望会此
市,各持其郡出物及经书传记、笙罄乐器,相予买卖,
雍容揖让,或议论槐下。”
( 2)关于书肆的记载。
杨雄, 法言 · 吾子, 载:“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
肆也。”
? 造纸术的发明为出版业的早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
物质条件
? 此时期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二、手工印刷出版时期出版业的成就与特点
【 从雕版印刷出现的公元 6世纪初到 19世纪中叶机械化印刷厂
在我国建立 】
?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我国雕版印刷术的起源不迟于隋大业年间(公元
605~618年)。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1.开创了照一个版本原样复制的图书生产技术;
2.大大地加快了图书的生产速度,促进了中国文化的
发展与普及;
3.促进了世界出版业的发展。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北宋庆历年间(公元 1041-1048年),毕昇发明了活字
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1.开创了用活字拼排制版的思路,为近现代铅字排印技
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缩短了印版制作时间,提高了出版物的生产效率;
3.使世界出版业逐步进入了机械印刷的新发展时期
? 此时期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图书的生产以制版印刷为主,与手工抄写时期相比,
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2.出现了专门的出版机构,包括官方出版机构、私人
出版机构及商业出版机构;
3.图书流通有了较大发展,流通已开始与生产分离,
流通的范围非常广泛,并出现了版权贸易。
三、机械印刷出版时期出版业发展的几个阶
段及其特征
? 西方印刷术的传入与译书机构的设立 。
△ 最早将西方印刷术传入中国的是英国伦敦布道会的
传教士马礼逊。
△ 1815年雕刻印行的,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是我国
最早出现的中文期刊(月刊)。
△ 1819年印成第一部铅活字中文书籍, 新旧约圣
经, 。
在西方印刷术传入的初始阶段,我国出版业呈现出
以下明显特征:
1.出版机构以外国教会与传教士来华创办的各种传
教布道兼译书的机构为主体;
2.已开始普遍采用西方印刷术生产出版物;
3.出版物生产形式发生了改变,除图书之外,还出
现了期刊、报纸;
4.出版内容以传播宗教及西方的学术文化科技知识
为主。
? 近代民族出版业的兴起
此期著名的出版机构主要有:
1897年由夏瑞芳等四人合资创办的商务印书馆,
1912年由陆费逵创办的中华书局。
我国政府对此类出版机构的评价是:
“此类出版机构为整理、出版中国古籍,介绍西方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科学技术做出了贡献,对我国早期
的民主革命和文化启蒙运动,也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
并且在为读者服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民族出版业的初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民族出版业取代教会的译书机构逐步在中国出版业
中取得主导地位。据资料统计,民国初期,仅商务印书馆
和中华书局两家的经营额,就占全国书业总营业额的半数
以上。
2.此时的出版机构大多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方式
运作,讲求经济效益。
3.出版内容以教科书、古籍工具书及西方科技学术图
书为主。
? 传播新文化的进步出版业的发展
传播新文化的进步出版业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早期党
组织开展的出版发行活动,二是进步文化人士的出版活动,
三是新华书店的出版发行活动。
此时期进步出版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出版宗旨都是宣传革命真理,普及新文化;
2.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竭诚为读者服务;
3.内部管理民主化,且非常重视经济核算;
4.在搞好经营的同时,巧妙地、不屈不挠的同反动势
力作斗争。
? 新中国出版业的建立和发展
新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
( 1)集中统一阶段( 1949~1951年)
( 2)专业分工阶段( 1951~1954年)
( 3)对私营出版业的改造阶段( 1954~1956年)
( 4)加强自身基本建设阶段( 1956~1965年)
( 5)“文化大革命”阶段( 1966~1978年)
( 6)改革与大发展时期(自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建国以来我国图书出版发行情况表
(据历年, 中国出版年鉴, 资料统计)
年份 出书种数 新出书数
总印数
(亿册、张)
总印张
(亿印张)
发行册数
(亿册)
销售码洋
(亿元)
1950 12153 7049 2.75 5.91 2.00 0.45
1959 41905 29047 20.92 54.47 20.81 4.26
1961 13529 8310 10.16 29.24 11.92 2.80
1965 20143 12352 21.71 56.16 18.58 4.26
1967 2925 2231 32.32 70.48 29.28 3.65
1979 17212 14007 40.72 170.74 37.86 12.61
1990 80224 55254 56.36 232.05 60.00 76.70
1999 141831 83095 73.16 391.21 73.29 355.03
2000 143376 84235 62.74 376.21 70.24 376.86
2001 154523 91416 63.10 406.08 69.25 408.49
2002 170962 100693 68.70 456.45 70.27 434.93
2003 190761 106085 67.50 466.90 67.96 461.64
新中国出版事业的特征:
1.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出版力量,拥有书刊出版权的单位
都是国家审批的事业单位,书刊定点印刷厂中国有企
业占大多数,流通机构中拥有一级批发权的单位全是
国有书店,图书零售中新华书店销货店的零售额占市
场零售总额的 80%以上。
2.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经营原则,这一原则不仅体现在政
府制订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之中,而是具体体现在各类
行业规范及每个书业单位的具体实践中,不懈地与唯
利是图的行为作斗争,成为我国出版业大多数经营者
的自觉行为。
3.以集中统一为主的管理模式,几十年来,出版体制虽
然也经过数次集中与分散的变革,但大多数时间仍然
以统一集中管理为主,这固然有利于政府督促企业实
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但也很容易引起出版
资源不合理配置,不利于出版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
发展。
4.以教材及教辅读物为主的产品结构,教材及教辅读物
的销售量占我国出版物市场销售总量的 60%以上,此
种产品结构特征,形成了众多的出版发行单位对教材
与教辅读物的依赖性,有碍于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四、电子出版时期的到来及其发展趋势
? 计算机普遍应用于出版物生产制作领域
? 电子出版物成为重要的出版产品
? 网络出版活动有了初步发展
目前国际出版业有两个发展重点,将成为我
国电子出版发展的两个重点方面,一是按需印刷
的应用,二是电子书的生产。
第二节 我国出版系统的构成
出版系统是狭义的出版系统,是指与出版活
动相关的机构所构成的出版组织体系。
一、宏观管理机构
出版业的宏观管理机构,是负责对全国或地
区的出版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包括指导、规范、
协调、监督出版活动和出版单位等的机构。
? 主管全国新闻出版业的国务院行政部门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 负责管理各省(市、区)新闻出版事业的机构是各省
(市、区)的新闻出版局。
? 省辖区(地区)、县中,约有半数成立了本地的新闻
出版局(科)。
? 除此之外,各类行业协会,也具有对出版业进行宏观
协调的功能。
二、编辑出版机构
编辑出版机构,是出版物的出版单位,在出版系
统中处于极为重要的中心地位。我国的编辑出版机构
包括出版社、期刊社、报社三大基本类型。
? 出版社的类型
可按出书范围、出版物形式、行政隶属关 系等标
准划分。
? 出版社的性质
关于出版社性质问题,目前出版界基本一致的看法
是:出版社属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单位。未来的发展
趋势是,作为从事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出版机构,除了保
留少数作为事业单位外,大多数都要转变为企业。
? 出版社的内部结构
我国出版社职能机构按规模大小,采用社、部处、
科室三级建制或者是社、处室与社、科室两级建制。
出版社一般都是在社长领导下设立四大部门:编辑
部、出版部、发行部、行政管理部。
期刊社、报社在内部结构上与出版社的主要区别有
两点:一是期刊社与报社一般都设有广告部;二是报社
都设有负责新闻采访的记者部。
三、印刷制作机构
印刷制作机构,是负责将编辑出版机构所形
成的精神产品物化成出版产品的生产制作企业。
我国的印刷制作机构分为印刷厂和复录厂两类。
四、出版物发行机构 (见下页图示)
? 对外书刊发行机构
? 对内发行机构
我国的图书发行机构
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1981年,国家科委,以进口为主)
对外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1978年,文化部,以出口为主)
发行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 1981年,新闻出版总署,以技术设备进出口为主)
机构 其他类型的出版外贸机构
管理店
新华书店系统 发货店
国有发行机构 外文书店 销货店
古旧书店
对内 集、个体书店
发行 非国有发行机构 供销社售书点
机构 股份制图书发行公司
外资、中外合资发行机构
发行部(批发部)
出版社自办发行机构 邮购部
门市部(读者服务部)
五、其他与出版业发展有关的机构
? 出版教育机构
? 出版科研机构
? 出版物资供应机构
第三节 我国出版社的宏观调控与管理
一、出版业业管理的概念、层次及意义
? 出版业管理的概念
所谓出版业管理,是指与出版发行活动有关的
管理机构及其人员,依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
规,对构成出版发行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规划、组
织、指挥、监督和调节,以实现出版业持续健康发
展目标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了管理活动的五个基
本要素,即:管理主体、管理依据、管理对象、管
理目标、管理职能。
? 出版业管理的层次
( 1)出版业的宏观管理。这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
对全国出版业的各个组成部分统一进行的、
系统而全面的管理。
( 2)出版业的中观管理 。 这是指出版系统内的各
种行业组织对构成出版活动的各个子系统所
进行的分类协调与管理。
( 3)出版业的微观管理。这是指对各类出版发行
企业所进行的管理。
? 加强出版业管理的必要性
1、出版发行企业管理之所以必要,也就是这种共
同劳动的性质所规定的。
2、加强出版业管理,还是出版系统内部各企业之
间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
3、加强出版业管理,更是在我国社会经济转轨时
期更好发挥出版活动社会功能的迫切需要。
二、出版业管理的宏观目标与基本内容
? 现阶段,出版业的宏观管理有两大基本目标。
第一,保证出版活动根本目的的顺利实现。
第二,促进出版业本身的健康发展。
? 出版业宏观管理的重要内容
1.产业发展导向 2.市场培育管理
( 1)规划导向 ( 1)市场体系的建立
( 2)政策导向 ( 2)市场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 3)资源导向 ( 3)市场的日常监管
3.运行机制的设计与改善
4.行业的服务与协调
三、我国出版业的宏观调控机制
所谓出版业的宏观调控机制,是指与出版业
宏观调控有关的各种要素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
用的机理与方式。
? 宏观管理体制
各国出版业的宏观管理可大体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来负责全国出版业
的管理;
二是政府不设立专门机构,出版业宏观管理
任务完全由各种行业组织承担;
三是由执政党的有关机构和政府专门机构共同
对出版业实施宏观调控;
四是政府专门机构与出版业行业协会共同担负
宏观调控任务。
我国出版业的宏观管理体制,则属于上述四种
模式中的第三类。
? 宏观管理手段
各国出版发行业的宏观调控,通常采用以下
三个手段进行: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
我国出版业宏观管理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行政手
段,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目前还只是处于从属地
位。
近年来,在我国出版业管理中也开始运用法
律手段。但目前,我国在运用法律手段调控出版
业运行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 1)法规不健全。
( 2)法律手段的调控范围不够宽。
( 3)执法力度不够。
本章思考与练习
? 你认为我国的出版活动起源于何时?其理由是什么?
? 概述纸的发明及其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 手工抄写出版时期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 概述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 概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 手工印刷出版时期我国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机械印刷出版时期我国出版业发展可大体划分为哪几个
阶段?各阶段的发展有何特点?
? 什么是电子出版?与传统出版相比,它有哪些主要的特
点?
? 概述我国出版业宏观管理机构的类型。
? 概述我国出版物编辑出版机构的基本情况。
? 我国有哪些主要的书刊对外发行机构?它们各自的主营
业务是什么?
? 概述新华书店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