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五章 感觉与知觉 感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 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认识的第一步,但却是一
切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它们同属于认识过程的
感性阶段,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二: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一)感觉的种类
通常我们把感觉分为两大类:外部
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
感觉)和内部感觉(动觉、平衡觉和 内
脏感觉)
(二)知觉的种类
1: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
觉和运动知觉。
2:社会知觉 主要包括对个人的知觉、人际
知觉和自我知觉。
3:错觉 指不正确的知觉或被歪曲了的
知觉。
( 1)视错觉 (如视错觉图形,在西德哥
本哈根对于四十名心理学家 的观察力试验)
( 2)时间错觉 (欢乐嫌夜短,寂寞恨更
长,度日如年,一日三秋,光 阴似箭、日月
如梭)
( 3)运动错觉 (真动与似动现象,如电
影的拍摄与放映)
( 4)自我错觉 (自我评价失当,疑心,
嫉妒心理等)
第二节 感觉的一般规律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指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
阈限是指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通常分
两种类型,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够察觉出最小
刺激强度的能力)与绝对感觉阈限(刚
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二
者成反比关系(如视力测试等)。
差别感受性(指能够区别出同种刺
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与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产生差异感觉的最小变异量),
二者也成反比关系。
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一)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1:感觉的适应
指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视觉的暗适应 ---
-感受性提高,明适应 ----感受性降低)“入芝兰之
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2:感觉的对比
指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
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一般分为两种:同时对比
(两种刺激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和继时对比
(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种感受器)。
(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指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其它感受
器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的现象。不同感觉
相互作用的般规律是:微弱的刺激能提高
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激则使
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降低 。
三:感受性和练习
感受性通过练习可以提高,专门从事
某一种特殊职业者由于长期使用某种感觉
器官,相应的感觉就发展起来。
感受因练习而提高的事实说明:健全
的感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第三节 知觉的特性和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
一: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相对性
即知觉不是孤立地反映某一事物,而
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来进行反映的。
1: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第一:同一知觉对象处于不同的背景
上,对象和背景的关系
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知觉的变化。
第二:知觉的对象和背景的相互转换,
造成知觉的相对变化。
(三)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
础上被进行理解,并用词标志出来 。
(四)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
范围内发生变化,但是被感知的对象
仍保持相对不变。(如人的影像、物
体距离的远近、知觉的恒常性与绘画
是矛盾的,如粉笔和煤的感知)
二: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
1:知识经验
知识经验影响着对象知觉的内容和
速度。
2:定势
也叫心向,指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
行感知或思维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3:需要和情绪
需要的事物易构成知觉的对象,并
常有夸大的倾向。一个人的情绪和价值
观等都会影响人对当前对象的知觉。
第四节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直观教具的制作和使用
制作教具时应注意下列感知规律,
( 1)感知对于刺激强度的依从性;
( 2)对比规律;
( 3)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相关规律;
使用教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1)根据教学需要使用教具;
( 2)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
( 3)应当把直观和言语结合起来。
二:师生间的第一印象及对待
影响第一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好多,但主要
有两方面,
一是直接获知的信息;
二是间接获知信息的影响(凯利的实验)
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1:观察和观察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
比较持久的知觉。
2:观察力的培养 ( 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
务 (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 3)对学生进
行观察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