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和西方学者的争论,重点掌握传导的时滞效应。
2.理解两大政策的一般作用与功能差异,能说明的政策搭配的必要性与组合方式,重点掌握我国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客观要求。
教学重点
1,货币政策的内涵
2,货币政策主要目标和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3,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4,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5,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主要环节
6,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一、什么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现代通常意义的货币政策是就其狭义而言,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二、货币政策目标一般有:
(一 )稳定物价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使一般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急剧的波动。
(二 )充分就业 是指失业率降到社会可以接受的水平。
(三 )经济增长 是各国政府追求的最终目标。
(四 )国际收支平衡 有利于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开放经济部门占总体经济比重较大的国家更是如此。
三、货币政策诸目标的关系一致性、
相互独立性及冲突性。
(一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这是因为二者之间通常存在着一种此高彼低的替代关系。
(二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物价稳定是经济增长的前提,经济增长是物价稳定的物质基础,
二者既统一,又有矛盾。
(三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是由于二者并存的条件事实上不存在。
(四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是因为随经济增长会增加进口,从而出现贸易逆差,恶化国际收支。
各目标之间的矛盾主要观点:
西方货币政策目标理论较有代表性的有新古典综合派理论、货币主义理论与弗莱堡学派理论。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是由,双重目标,
修正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节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一、中介指标的作用与基本要求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选取的基本要求有三: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与经济体制相适应性。
中介指标的选定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原因:
二、可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包括:
(一 )利率作中介指标,就是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
监控市场利率水平。
(二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就是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货币供给量增长水平,以使货币供给增长与经济增长要求相适应。
(三 )超额准备金作为中介指标,就是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商业银行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水平。
(四 )基础货币作为中介指标,就是中央银行直接调节基础货币量。
西方学者关于中介指标选择的争论集中在利率与货币供应量这两个金融变量上。
三、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有:
(一 )货币供应量,一般包括流通中现金和社会公众、
单位在银行的存款。
(二 )信用总量,包括银行信用量、合作信用量、国家信用量、股份信用量、企业间商业信用量、银行间同业拆借信用量、民间信用量等,是上述信用量的总和。
(三 )同业拆借利率是指各银行和金融机构间的临时资金融通的利率。
(四 )银行备付金及其比率:备付金西方称之为超额储备,银行备付金率是银行 (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 )
的存款备付金与当期存款总额的比率。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二、一般性政策工具也称为,三大法宝,
(一 )法定存款准备率 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二 )再贴现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三 )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性行为。
三、选择性政策工具是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一系列措施。
(一 )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二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抑制过度的投机。
(三 )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贷款方面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投机。
(四 )优惠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所采取的鼓励性措施。
(五 )预缴进口保证金:是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
四、其他政策工具主要有两大类
(一 )直接信用控制是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
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二 )间接信用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来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为的做法。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逐步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
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环节的顺序
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
西方学者关于传导机制的理论主要分为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二、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
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主要指后者。
第五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一般作用体现在政策的,松,与,紧,
上。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的功能差异
(一 )传导过程差异: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具有多层次的特点,
财政政策的传导过程具有直接性。
(二 )政策调整时滞差异:货币政策调整时滞比较短,财政政策调整时滞长。
(三 )政策调节的侧重点差异:一般地讲,货币政策侧重于对总量的调节,而财政政策侧重于结构的调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运用的必要性是由财政和银行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及两大政策时总需求的不同调节功能决定的。
二,财货政策实践,
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一般有四种组合,"一松一紧 "主要解决结构问题;使用 "
双松 "或 "双紧 "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
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
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三、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
以调节货币流通、货币供应和信用规模为中心内容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是总体上和全方位的,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2、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重。
4、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各目标之间的矛盾主要在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二者之间通常存在着一种此高彼低的替代关系。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物价稳定是经济增长的前提,经济增长是稳定物价的物质基础,二者既有统一又有矛盾性。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主要是由于随着经济增长,就业人数和收入水平提高,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出现贸易逆差,
要消除逆差,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减慢。
中介指标的选定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原因:
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最终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既设计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也与中介指标的选择有关,因为传导过程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因而需要设置中介指标以了解政策的贯彻是否得力,对传导机制的不同观点,往往构成不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的理论基础。因为中介指标既是传导环节,又是传导因素,所以,不同的传导机制理论所选用的中介指标也不同。在这方面,市场经济为背景的理论有两种思想:一种是选用利率作中介指标;另一种主张选用货币供应量作中介指标。
利率、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优点与不足
1、作为中介指标,利率的优点有:可控性强 ;可测性强;货币当局能够通过影响投资和消费支出,从而调节总供求。
但是,利率作为中介指标也有不理想之处,因为作为内生的经济变量,
利率的变动是顺循环的,利率作为内生变量和作为政策变量很难区分。
造成中央银行很难判断自己的政策操作是否已达到预期目标。
2、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就是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货币供应量增长水平,以使货币供给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选取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优点在于:该项指标与经济发展状况联系密切;
这一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比较接近;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作为内生变量是顺循环的,而作为政策变量是逆循环的,中央银行比较容易判断其政策效果。
但是,货币供应量本身的范围或统计口经比较复杂,难以清晰界定;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随着当代金融创新的活跃更为困难。
分析法定存款准备率的政策效果。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其政策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存款准备率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法定存款准备率政策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定存款准备率是通过决定或改变货币乘数来改变货币供给。既使准备金调整的幅度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2、中央银行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没有法定准备金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难以发挥作用。
3、既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4、既使存款准备率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存款准备率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由于准备率调整的效果较猛烈,其调整对整个社会和公众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不宜作为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日常性工具。
2、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实现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再贴现政策的内容及局限性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主要着眼于短期)
2、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主要着眼于长期)
再贴现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图;
2、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
3、与法定准备率比较而言,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效果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
公开市场业务有名显的优越性:
1、主动性强 2、灵活性高
3、调空效果和缓,震动小 4、影响范围广
公开市场业务要能有效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
2、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需是全国性的,证券种类要齐全且达到一定规模。
3、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一般有哪几种组合方式?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须注意哪些问题?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主要有四种方式,
究竟使用哪一种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判断。
概括的说,一松一紧,主要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
,双松双紧,主要解决总量问题。 具体的使用方法有须注意的问题:
1、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2、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
4、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具体有:
1、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
2、在总量失衡的情况下,微量调整,一般单独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3、在总量失衡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一般同时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手段,,双松,或,双紧,;
4、在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调并存的情况下,政府一般采用先调总量,后调结构的办法,即在放松或紧缩总量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使经济在稳定中恢复平衡。
复习提要
关键词: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时滞
思考题:
1.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哪几个? 中央银行在同一时间实行同一种货币政策能否同时达到这些最终目标? 为什么?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认识 。
3.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拿几种? 它们分别是怎样调控货币供给量的? 其各自优缺点分别有哪些?
5.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些?
问题与思考
央行影响贴现贷款规模的唯一方式是调贴现率 。 试评述
如果央行不去管理贴现窗口以限制借款,并且,如果贴现率低于贷款利几个百分点,你预计货币供应会有什么变化
由于有了存款保险公司,银行发生恐慌的可能性已经消除,因而贴现也就不再需要了 。
试讨论 。
依据灵活性,可逆转性,有效性和实施快慢程度点标准,比较说明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
失业是一件坏事,政府应该尽一切努力来消灭它 。
你同意吗? 解释 。
央行用什么程序来控制三个月期国库券利率? 为什么对这种利率的控制蕴含着央行将失去对货币供应的控制 。
当经济进入萧条时,自由储备目标或利率目标两者都将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降低 。 解释该说法 。
筹措投资的成本只与利率有关,因此货币政策能够影响投资支出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它对利率的影响。试评述相关链接
当前金融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重大课题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效果的挑战
货币政策规则理论的发展与演化 一个文献综述
货币政策举足轻重
货币政策新方向:反通货膨胀目标制及其理论依据
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述评
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
基层行如何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
金融浪潮
经济学家提醒申奥成功后要防止通货膨胀和高消费相关链接
扩张性货币政策选择理由及操作建议(上)
扩张性货币政策选择理由及操作建议(下)
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历史发展与理论演进
启动市场从何入手 ----近期财政 -货币政策评析与建议
商业银行
稳健货币政策与中国金融发展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影响县级人行实施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及建议
俞海琴貨銀講題:通貨膨脹論
1.理解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和西方学者的争论,重点掌握传导的时滞效应。
2.理解两大政策的一般作用与功能差异,能说明的政策搭配的必要性与组合方式,重点掌握我国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客观要求。
教学重点
1,货币政策的内涵
2,货币政策主要目标和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3,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4,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5,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主要环节
6,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一、什么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现代通常意义的货币政策是就其狭义而言,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二、货币政策目标一般有:
(一 )稳定物价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使一般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急剧的波动。
(二 )充分就业 是指失业率降到社会可以接受的水平。
(三 )经济增长 是各国政府追求的最终目标。
(四 )国际收支平衡 有利于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开放经济部门占总体经济比重较大的国家更是如此。
三、货币政策诸目标的关系一致性、
相互独立性及冲突性。
(一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这是因为二者之间通常存在着一种此高彼低的替代关系。
(二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物价稳定是经济增长的前提,经济增长是物价稳定的物质基础,
二者既统一,又有矛盾。
(三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是由于二者并存的条件事实上不存在。
(四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是因为随经济增长会增加进口,从而出现贸易逆差,恶化国际收支。
各目标之间的矛盾主要观点:
西方货币政策目标理论较有代表性的有新古典综合派理论、货币主义理论与弗莱堡学派理论。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是由,双重目标,
修正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节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一、中介指标的作用与基本要求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选取的基本要求有三: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与经济体制相适应性。
中介指标的选定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原因:
二、可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包括:
(一 )利率作中介指标,就是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
监控市场利率水平。
(二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就是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货币供给量增长水平,以使货币供给增长与经济增长要求相适应。
(三 )超额准备金作为中介指标,就是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商业银行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水平。
(四 )基础货币作为中介指标,就是中央银行直接调节基础货币量。
西方学者关于中介指标选择的争论集中在利率与货币供应量这两个金融变量上。
三、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有:
(一 )货币供应量,一般包括流通中现金和社会公众、
单位在银行的存款。
(二 )信用总量,包括银行信用量、合作信用量、国家信用量、股份信用量、企业间商业信用量、银行间同业拆借信用量、民间信用量等,是上述信用量的总和。
(三 )同业拆借利率是指各银行和金融机构间的临时资金融通的利率。
(四 )银行备付金及其比率:备付金西方称之为超额储备,银行备付金率是银行 (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 )
的存款备付金与当期存款总额的比率。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二、一般性政策工具也称为,三大法宝,
(一 )法定存款准备率 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二 )再贴现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三 )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性行为。
三、选择性政策工具是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一系列措施。
(一 )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二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抑制过度的投机。
(三 )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贷款方面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投机。
(四 )优惠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所采取的鼓励性措施。
(五 )预缴进口保证金:是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
四、其他政策工具主要有两大类
(一 )直接信用控制是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
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二 )间接信用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来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为的做法。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逐步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
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环节的顺序
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
西方学者关于传导机制的理论主要分为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二、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
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主要指后者。
第五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一般作用体现在政策的,松,与,紧,
上。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的功能差异
(一 )传导过程差异: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具有多层次的特点,
财政政策的传导过程具有直接性。
(二 )政策调整时滞差异:货币政策调整时滞比较短,财政政策调整时滞长。
(三 )政策调节的侧重点差异:一般地讲,货币政策侧重于对总量的调节,而财政政策侧重于结构的调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运用的必要性是由财政和银行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及两大政策时总需求的不同调节功能决定的。
二,财货政策实践,
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一般有四种组合,"一松一紧 "主要解决结构问题;使用 "
双松 "或 "双紧 "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
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
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三、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
以调节货币流通、货币供应和信用规模为中心内容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是总体上和全方位的,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2、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重。
4、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各目标之间的矛盾主要在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二者之间通常存在着一种此高彼低的替代关系。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物价稳定是经济增长的前提,经济增长是稳定物价的物质基础,二者既有统一又有矛盾性。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主要是由于随着经济增长,就业人数和收入水平提高,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出现贸易逆差,
要消除逆差,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减慢。
中介指标的选定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原因:
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最终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既设计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也与中介指标的选择有关,因为传导过程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因而需要设置中介指标以了解政策的贯彻是否得力,对传导机制的不同观点,往往构成不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的理论基础。因为中介指标既是传导环节,又是传导因素,所以,不同的传导机制理论所选用的中介指标也不同。在这方面,市场经济为背景的理论有两种思想:一种是选用利率作中介指标;另一种主张选用货币供应量作中介指标。
利率、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优点与不足
1、作为中介指标,利率的优点有:可控性强 ;可测性强;货币当局能够通过影响投资和消费支出,从而调节总供求。
但是,利率作为中介指标也有不理想之处,因为作为内生的经济变量,
利率的变动是顺循环的,利率作为内生变量和作为政策变量很难区分。
造成中央银行很难判断自己的政策操作是否已达到预期目标。
2、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就是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货币供应量增长水平,以使货币供给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选取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优点在于:该项指标与经济发展状况联系密切;
这一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比较接近;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作为内生变量是顺循环的,而作为政策变量是逆循环的,中央银行比较容易判断其政策效果。
但是,货币供应量本身的范围或统计口经比较复杂,难以清晰界定;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随着当代金融创新的活跃更为困难。
分析法定存款准备率的政策效果。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其政策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存款准备率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法定存款准备率政策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定存款准备率是通过决定或改变货币乘数来改变货币供给。既使准备金调整的幅度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2、中央银行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没有法定准备金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难以发挥作用。
3、既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4、既使存款准备率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存款准备率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由于准备率调整的效果较猛烈,其调整对整个社会和公众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不宜作为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日常性工具。
2、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实现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再贴现政策的内容及局限性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主要着眼于短期)
2、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主要着眼于长期)
再贴现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图;
2、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
3、与法定准备率比较而言,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效果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
公开市场业务有名显的优越性:
1、主动性强 2、灵活性高
3、调空效果和缓,震动小 4、影响范围广
公开市场业务要能有效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
2、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需是全国性的,证券种类要齐全且达到一定规模。
3、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一般有哪几种组合方式?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须注意哪些问题?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主要有四种方式,
究竟使用哪一种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判断。
概括的说,一松一紧,主要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
,双松双紧,主要解决总量问题。 具体的使用方法有须注意的问题:
1、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2、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
4、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具体有:
1、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
2、在总量失衡的情况下,微量调整,一般单独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3、在总量失衡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一般同时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手段,,双松,或,双紧,;
4、在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调并存的情况下,政府一般采用先调总量,后调结构的办法,即在放松或紧缩总量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使经济在稳定中恢复平衡。
复习提要
关键词: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时滞
思考题:
1.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哪几个? 中央银行在同一时间实行同一种货币政策能否同时达到这些最终目标? 为什么?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认识 。
3.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拿几种? 它们分别是怎样调控货币供给量的? 其各自优缺点分别有哪些?
5.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些?
问题与思考
央行影响贴现贷款规模的唯一方式是调贴现率 。 试评述
如果央行不去管理贴现窗口以限制借款,并且,如果贴现率低于贷款利几个百分点,你预计货币供应会有什么变化
由于有了存款保险公司,银行发生恐慌的可能性已经消除,因而贴现也就不再需要了 。
试讨论 。
依据灵活性,可逆转性,有效性和实施快慢程度点标准,比较说明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
失业是一件坏事,政府应该尽一切努力来消灭它 。
你同意吗? 解释 。
央行用什么程序来控制三个月期国库券利率? 为什么对这种利率的控制蕴含着央行将失去对货币供应的控制 。
当经济进入萧条时,自由储备目标或利率目标两者都将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降低 。 解释该说法 。
筹措投资的成本只与利率有关,因此货币政策能够影响投资支出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它对利率的影响。试评述相关链接
当前金融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重大课题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效果的挑战
货币政策规则理论的发展与演化 一个文献综述
货币政策举足轻重
货币政策新方向:反通货膨胀目标制及其理论依据
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述评
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
基层行如何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
金融浪潮
经济学家提醒申奥成功后要防止通货膨胀和高消费相关链接
扩张性货币政策选择理由及操作建议(上)
扩张性货币政策选择理由及操作建议(下)
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历史发展与理论演进
启动市场从何入手 ----近期财政 -货币政策评析与建议
商业银行
稳健货币政策与中国金融发展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影响县级人行实施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及建议
俞海琴貨銀講題:通貨膨脹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