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
2.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货币的本质;
3.理解货币的职能;
4.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5.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货币的形式、本质、职能
2,货币制度的内容
3,货币制度的演变本章结构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第二节 货币的形态与职能
第二节 货币制度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一、货币的起源
二、货币的概念
三、货币的本质
四、货币的层次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一、货币的起源
–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 货币的产生经过了以下四个形式发展
偶然的价值形式
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的价值形式
固定的价值形式马克思货币起源推理:
商品的内在矛盾 推动着交换发展 交换过程中的矛盾 导致价值形式有独立化的必要 一般等价物的出现 发展到完整形式 货币产生二、货币的概念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一般等价物( Universal equivalent),
从商品界分离出来专门充当其他商品统一的价值表现材料的特殊商品,
◎ 一般等价物是交换发展的结果,
◎ 一般等价物只有固定在某一商品上时才转化为货币,
三、货币的本质
西方的货币金属说
西方的货币名目说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四、货币的层次
M0,流通在中央银行以外现金。
M1,包括可作为交易媒介的通货及银行支票存款。
M2,包括 M1及银行系统与其他金融机构吸收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与形态
一、传统的五大职能说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储藏手段
世界货币
(一 )价值尺度职能有何特点与作用?
用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 特点,只需要观念或想象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 作用,为各种商品和劳务定价,
货币单位,以货币表示的价值计量单位,
价格,以货币单位表示的价值,即价值的货币表现,
△ 价格的内在决定因素是价值,而外在的决定因素为供求,
市场上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 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价格指数与货币购买力成反比,
(二 )流通手段职能有何特点与作用?
▲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
▲ 特点,① 必须使用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货币需求,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取决于 3个要素,价格 (P),
待出售的商品数量 (Q),货币流通速度 (V).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M=PQ/V;在信用货币制度下,PQ≡MV
②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交换中转瞬即逝。
人们注意的是货币的购买力,只要有购买力,符号票券 也能作货币。纸币、信用货币因此而产生。
▲ 作用:两重性:
△ 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的扩大;
△ 将交换过程分离为买卖两个环节,出现买卖脱节、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
(三 )流通手段职能有何特点与作用?
▲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
▲ 特点,① 必须使用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货币需求,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取决于 3个要素,价格 (P),
待出售的商品数量 (Q),货币流通速度 (V).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M=PQ/V;在信用货币制度下,PQ≡MV
②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交换中转瞬即逝。
人们注意的是货币的购买力,只要有购买力,符号票券 也能作货币。纸币、信用货币因此而产生。
▲ 作用:两重性:
△ 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的扩大;
△ 将交换过程分离为买卖两个环节,出现买卖脱节、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
(四 )如何看待贮藏手段职能的发展与作用?
▲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时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原因,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货币等于贮藏社会财富;
货币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可随时购买商品。
目的,贮藏财富;为购买或支付作准备;为投资积累资本;为预防不测之需或其他目的。
▲ 发展,形态变化:实物货币 → 金属货币 → 信用货币方式变化:个人窖藏 → 请人代管 → 存入银行用途变化:单纯致富 → 积累资本,提高消费
▲ 作用:金属货币制度下可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
信用货币制度下形成部分储蓄,影响即期购买力 。
(五 )如何看待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与作用?
▲ 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单方面支付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 特点:没有商品(劳务)与之作相向运动,是在信用交易中补足交换过程的独立环节。
▲ 发展:扩展到商品流通以外的各个领域:纯粹的货币借贷、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工资和其他劳务收支等。
→ 使货币收支在时间上、数量上不一致;
→ 改变了一定时期的货币流通量。
▲ 作用 ·积极的,支付抵消,节约流通费用;通过非现金结算,
加速资金周转;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消极的,使买卖环节进一步脱节,加大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出现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的可能性。
二、现代货币的三大功能
交易媒介 ( medium of exchange)
计算单位 (unit of account)
价值储藏 (store of value)
三、货币的形态
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
代用货币
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
*复合货币:是指其价值由多种货币的汇率加权确定的一种国际间债务支付和储备资产手段。特别提款权;欧元。
(一) 铸币 (coins):
由国家准许铸造的合乎规定重量和成色并具有一定形状的金属货币,
◎ 世界最早的金属铸币是中国春秋初期约公元前 800年的布币,刀币,铜贝,
◎ 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不足值铸币的过程。
(二) 银行券 (bank notes):
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
◎ 银行券的作用,
◎ 银行券最早出现于 12世纪,经历了由完全兑现
→ 不完全兑现 → 完全不兑现的发展历程,
◎ 银行券的发行经历了一个由分散发行到由中央银行集中统一发行的过程,
(三) 纸制货币 (paper money):
流通中用纸制作的货币符号,
◎ 纸制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 纸制货币的历史发展,
◎ 纸币流通规律,纸币发行量决定于流通中所必须的货币金属量,
单位纸币代表 流通中所必须的货币金属量的货币金属量 = 流通中的纸币总量
(四)信用货币 (credit money):
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主要以银行券,汇票,支票、存款货币等形式存在,
◎ 信用货币以信用活动为基础,直接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中,
◎ 信用货币的特点,货币本体几乎没有价值 ;是作为代表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是凭发行人的信用流通,
◎ 信用货币的意义,便利了商品交换 ;节约了流通费用 ;克服了币材供应与交换发展的矛盾,并成为利用银行创造购买力以推动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使货币与信用融为一体,促进了金融范畴的形成与发展,
● 现金 (cash),亦称通货 (currency):
指由政府授权发行的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是一国的法偿货币,
● 存款货币 (deposit money):
在存款货币银行帐户上可使用支票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活期存款,
● 电子货币 (electronic currency):
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
1993-2002年中国货币形式结构图
5864.7
34879.8
7288.6
46923.5
60750.5
8802
76094.9
90995.3
11204.2
104498.5
119897.9
14652.7
134610.3
158301.9
17287
185007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现金 存款货币第三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概述
–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
–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二、货币制度变迁
– (一)货币制度变迁内容
– (二)我国的货币制度第三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概述
货币制度的概念:
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
铸币铸造权分散,造成流通领域混乱
铸币的材料以贱金属为主
铸币的质量不断下降,重量减轻,成色下降。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确定本位货币金属(币材)
确定货币单位
确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确定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
规定金准备制度和外汇准备制度
(一)主辅币
( standard money),
即本位币,是一个国家 (地区 )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也是法定的价格标准,主币为无限法偿货币,
● (fractional currency):
本位币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份,辅币为有限法偿货币,
(二)法偿货币 (legal money):
国家在法律上赋予强制流通的货币。
◎ 法偿货币的支付能力分为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
有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某种货币只有有限的支付能力,若一次性支付时超出规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收;无限法偿是指当用它来支付或偿还债务时,不得拒收,
二、货币制度变迁货币制度变迁图示
货币本位制度金属本位纸币本位银本位金银复本位金本位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
(一)货币制度变迁内容
银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与格雷欣法则
金本位制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1、银本位制
自 15世纪末,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白银生产技术及产量大增,盛行于 16- 19世纪。
我国于公元前 119年,西汉武帝时期开始铸造银币,由国家法律确认为一种货币制度则在
1910年《币制则例》正式确定我国实行银本位制。并于 1934年 11月放弃。
2、金银复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
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
银本位制的主要缺陷是价值不稳定。中世纪黄金白银比价为 1/10- 1/13.29;到
19世纪中下降到 1/15.41,1898年下跌到 1/35.30。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Gresham’ s law
,劣币驱逐良币,是发生在复本位制下的一种现象 。
金币和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均可自由铸造,融化及自由输出人国境,二者的交换比例是以国家法律形式统一规定的 。
假设,当金银法定比例 1,15时,若银价跌落,比例为
1,16。 这时,把金币融化为金块,在市场上按市价换成白银,再把白银铸成银币,再按法定比例换成金币,
就可得到 1份银的利润 。 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是金币越来越少,而银币充斥市场,这种现象称为,劣币驱逐良币,,又叫,格雷欣法则,。
3、金币本位制
三个特征:
– 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
– 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
– 黄金在各国间自由输出入
稳定的货币制度阶段:
– 金币本位制国家,货币数量适当,币值稳定。
– 铸币平价下的汇率也相对稳定。
4、纸币本位制
实行纸币本位制的原因:
– 金属货币制度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
– 纸币制度具有天然的优势
纸币制度的内容:
– 纸币发行权由国家垄断
– 纸币具有国内无限法偿性,但不能兑现
– 广泛实行非现金结算
(二)我国的货币制度
我国法定货币是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流通货币
– 1994年 1月 1日起,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自 1996年 12月起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外汇。
人民币的发行实行高度集中统一,货币发行权.集中于中国人民银行
我国建立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主要用于平衡国际收支,
同时对人民币的发行起保证作用。
背景资料,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 1948年 12月 1日,当日发行人民币。由于多年战争,通货膨胀严重,银元回归流通,
广东则流通港币,国家通过外汇管理,黄金白银管理,
至 1951年,除了台湾、香港、澳门、和西藏外,人民币成了全国统一的、独立自主的稳定的货币。
1955年进行了人民币改革。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单位面值过小;纸张质量不一易伪造损坏;票面文字只有汉文;改革内容,1955年 3月 1日发行新的人民币,以 1:
10000的比率无限制、无差别收兑旧人民币,同时建立辅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 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主要有,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安排汇率制度 ;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 国际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 → 布雷顿森林体系 → 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区域性货币制度
(regional monetary system):
由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 (地区 )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 (货币当局 )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的制度,
◎ 区域性货币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 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较低阶段 → 较高阶段的演进,
◎ 区域性货币制度一般与多国经济的相对一致性和货币联盟体制相对应,
如何看待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崩溃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 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
△ 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双挂钩,的安排 ;实行固定汇率制 ;IMF为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困难事先作出安排,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货币措施,
△ 布雷顿森林体系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 该体系的安排中隐含着诸多的缺陷导致了其最终走向崩溃,
如何看待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 了解现行的 牙买加体系内容及其利弊?
△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国际储备多元化 ;汇率安排多样化 ;多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 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为国际经济活动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 ;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灵活性和自主性 ;为各国调节国际收支提供了灵活性,
△ 牙买加体系的缺陷,国际上缺乏统一而稳定的货币标准 ;
加大了汇率风险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存在着局限性,
讨论 1,纸币是否具有储藏职能?
黄金具有储藏职能,那储藏的是什么?
纸币是不是货币?
纸币是否有条件的发挥了储藏职能,但它储藏的是什么?
关键词:购买力、财富、
财富的代表讨论 2,如何看待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积极作用:
流通费用;资金周转;
资金的集中
消极影响:
1、使买卖在时间、地点上进一步脱节,钱物分离使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增加;
2、形成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债务链条;
3、可能出现财政超分配与信用膨胀的现象。
讨论 3:人民币的可兑换性
现状分析
利弊分析
可兑换的条件:外汇储备充足;外汇市场体系发育相当完善;有关外汇交易的法规比较健全;
国内外外汇价格关系基本理顺;对外汇交易操作方面积累了一定检验总结
货币的定义可以有:本质定义、职能定义、法律定义、
计量层次定义等。
马克思认为货币的产生经历了:简单一般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固定的货币价值形式阶段;
货币职能主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
金属货币所执行的价值储藏手段有着“蓄水池”的作用。
货币的形态不断变化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
货币制度的构成内容有:规定货币材料;
规定货币单位;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规定准备金制度。
货币制度变迁: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
金本位制、信用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下的“格雷欣法则”。
复习提要
关键词:
– 货币、价值尺度、蓄水池功能、货币制度、本位币、铸币平价、格雷欣法则
思考题:
– 分析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的货币的利弊?
– 简述货币的基本职能?
– 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为什么说金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案例与思考
案例,一个经济社会,三个生产者,三种商品,苹果,
香蕉,巧克力 ( 电影 ),物物交换时如何交易,引入货币会有什么效应 。
为什么经济学家把恶性通货膨胀时期的货币描绘为人们手中迅速传递到热土豆?
在古希腊为什么黄金比酒更能当作货币来使用?
如果可能,你是否愿意放弃现金采用支票簿以至于采用电子资金转帐系统?为什么?
相关链接
Financeol_com金融论文在线 -
IMF --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货币史
金融在线-论文题目
中国货币网
中华货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