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北京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分析 2003-05-30  (北京市统计信息网) 技术进步是经济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市正处于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键时期。2002年8月,北京市政府批转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市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若干意见》提出:构筑北京工业新的产业群体,需要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企业技术开发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技术进步方式之一。作为我市工业企业中坚力量和科技活动主体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从2000年以来,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规模已连续三年处在同一平台上。如何评价我市大中型工业科技发展状况以及如何加快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结束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徘徊不前的局面,是新形势下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科技活动主要特点   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规模从1998年的14.9亿元大幅攀升到2000年的43.3亿元后,连续三年处在同一平台上。2002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呈现以下特点:    1、电子通信、交通运输和医药制造业等行业具备相对优势,成为经费支出主体   2002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共有8个行业(大类)科技经费支出超亿元,比2001年增加一个。但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两个行业科技经费支出有所回落,分别由2001年的13709.3万元和11164.4万元下降到2002年的9522.3万元和9924.2万元。在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等行业进行相对较高的科技投入,为发展首都现代制造业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技术基础。   我市科技经费支出相对集中的行业与上海类似。上海近年来大力发展轿车制造业,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科技投入较高,2002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28.0亿元,名列第二,与位居第一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33.1亿元)形成并驾齐驱的局面。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支出按行业分见表一。   表一 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行业科技经费支出情况 行业 2002年 2001年   金额 (万元) 比重 (%) 金额 (万元) 比重 (%)  全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406882.1 100 415632.9 100  八大类合计 341234.5 83.9 344419.1 82.9  1.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229763.6 56.5 245815.7 59.1  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3326.2 5.7 19146.8 4.6  3.医药制造业 20144.1 5.0 17211.5 4.1  4.饮料制造业 17802.2 4.4 9041.5 2.2  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6413.2 4.0 24798.2 6.0  6.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13093.1 3.2 8930.1 2.1  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0454.6 2.6 9049.0 2.2  8.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0237.6 2.5 10426.3 2.5    2、中关村科技园区内企业技术创新活跃   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氛围突出,区内企业创新能力较强。以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信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97家中关村科技园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跃,科技经费支出达268397.2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占全市的66.0%;区内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3.7%,其中有45家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强度超过5%,占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强度5%以上企业数的46.4%。   3、科技活动经费用于新产品开发比重上升,科技开发水平进一步提高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用于新产品开发比重有所上升。2002年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达190209.4万元,比上年增长4.7%,占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的46.8%,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新产品开发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增长点,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6397192.3万元,占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30.1%,比上年增长5.1个百分点。   企业在新产品和新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投入,使技术开发水平提高,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科技经费支出的比重上升。2002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达283522.5万元,比上年增长35.3%,占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的69.7%,比上年增长19.3个百分点。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区R&D经费支出209705.5万元,占其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86.5%,比上年增长56.2%。   4、“产学研”规模壮大   我市拥有众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大中型工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之间“产学研”横向联合加强,科技资源整合效率提高。从科技经费外部支出看,我市2002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外部支出为9271.5万元,比上年增长42.4%。从限额以上项目合作形式看,大中型工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开展的项目为178个,比上年增长11.3%;项目经费支出22539.7万元,比上年增长19.4%。   5、专利申请量明显增长   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000件,为100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90件,比上年增长1.7倍,企业R&D活动效果开始凸现。2002年申请专利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为63家,比上年增加11家。   二、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在技术开发上存在“两少一小”,具体表现在:   1、开展科技活动单位数少   2002年全市拥有大中型工业企业565家,比上年减少56家。全市开展科技活动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为234家,占全部企业单位数的41.4%,虽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但仍然不及全部企业的一半,有相当数量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由于思想上不重视或缺乏资金或无合适项目等种种原因未开展科技活动。   2、企业内部科技机构少   2002年企业内部科技机构仅有131家,比上年减少24家,平均每4家大中型工业企业才拥有一家企业办科技机构。表明企业办科技机构不稳定,有些企业办科技机构由于无稳定经费来源或没有经常性项目等因素未发挥应有作用。   3、科技经费投入强度小   从大中型工业企业投入强度看,2002年科技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91%,比上年增长0.05个百分点。按照国际通行标准,目前仅处于“可以维持”阶段,离5%左右“具有竞争力”的时期相距甚远。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5个科技经费投入相对密集的行业看,仅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科技投入强度达6.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次之,科技投入强度均为3.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名列第三,为1.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仅有1.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相对较小的科技投入表明其自主开发能力较低。在发展我市现代汽车制造业方面,除注重技术引进外,也应采取有力措施逐步提升其技术开发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大中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看,2002年大中型工业实现利润总额9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将为企业扩大技术创新投入成为可能。   三、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建议   1、提高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没有创新能力,企业就难以适应市场变化,最终将会被市场无情淘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技术水平的竞争,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的主要方式。技术创新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措施,是调整优化行业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要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来抓,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作为促使企业发展的关键措施。   2、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必须落到实处   我市大多数大中型工业企业已经具备开展技术创新的实力和条件,应该将企业的技术创新机构、技术创新经费等相关的技术创新指标纳入企业考核体系,监督、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今后三年内争取企业办科技机构超过200家,科技机构数占大中型工业企业家数的1/3以上,其中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办科技机构数应占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数的2/3以上。对技术开发费达到一定数额的企业给予奖励,给予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高新技术,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加大技术开发减免税的额度,允许和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3、加强“产学研”联合,完善技术中介服务体系   为充分利用我市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优势,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拓宽技术合作领域,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如企业可以在项目开发上与科研院所、高校进行合作或“产学研”联合办企业技术机构等。进一步加强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和健全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人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成果推广机构在内的技术中介服务体系。加强重大技术供需信息库以及科技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各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加速科技成果的转让提供良好服务。   4、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加入WTO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技术引进和购买专利的成本将越来越大,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要求也越来越强,加大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尤显重要。技术创新是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应加大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对企业的投入,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使企业技术开发经费筹集渠道更为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