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投资效益评价与分析 北京统计信息网 2002-09-30 固定资产投资具有调节供给和需求的双重功能,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投资结构直接影响到产业结构,投资效益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益,进而对整体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九五”以来,我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增强了全市的经济实力,促进了社会事业的进步。但同时,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在一些指标上呈现下降趋势,与全国和其他地区相比还有差距。本文就我市“七五”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市投资效益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对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途径和对策提出建议。   一、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概念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是指固定资产投资所取得的有效成果与所消耗或占用的投资额之间的比率,也就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所得与所费、产出与投入的比例关系。这里所说的投入,从实物形态看,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投入;从价值形态看,则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资金消耗、投入。而所说的产出,可以是形成的建设成果,如竣工投产的项目、生产能力或者工程效益等;也可以是产出的最终成果,如产品产量、利润、增加值等。投资既然是为了获取效益,就要关心如何用最少的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以取得更多的有用成果。   二、对我市投资效益的评价   (一)建设效益   建设效益是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效益。从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建设周期、项目建成投资率、未完工程占用率等方面来量度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效益,可以看出除未完工程占用率以外,近年来我市建设效益与前些年相比有较大改观,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呈现“先下后上”的格局,近年来处于较高水平,但仍低于全国   固定资产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和使用效益,因此,交付使用率的高低是衡量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好坏的最直接的指标之一。北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七五”时期为72.3%;“八五”时期为61.7%,与“七五”时期相比,下降了10.6个百分点;到“九五”时期,上升为80.3%,分别比“七五”和“八五”上升了8和18.6个百分点,2001年达83.4%,近年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处于较高水平。   与全国相比,北京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七五”时期全国为84%,北京为72.3%,低于全国11.7个百分点;“八五”时期,全国下降为73.1%,北京也下降为61.7%;到了“九五”时期,全国上升到了81.5%,北京也上升到了“七五”以来最好水平,达80.3%,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 表1 “七五”以来北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 年份 七五 时期 八五 时期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九五 时期 2001年  投资完成额(亿元) 724.1 2264.7 876.9 961.2 1155.6 1170.6 1297.4 5461.7 1530.5  新增固定资产(亿元) 523.5 1396.6 639.1 682.4 810.9 1041.7 1211.1 4385.2 1275.9  交付使用率(%) 72.3 61.7 72.9 71.0 70.2 89.0 93.3 80.3 83.4  ?   2.在扩大内需政策影响下,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周期先降后升   建设周期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反映建设阶段全部建设项目所需要的平均建设时间,是从建设速度方面反映投资宏观效益的重要综合指标。“七五”以来由于国家逐步对重点项目按工期组织施工建设,同时在建设领域推行投资包干责任制和招投标等制度,对缩短建设项目的建设工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建设项目逐年增加,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建设周期反而缩短,1998年与“七五”初期相比,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缩短了2.27年。这表明我们在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建设速度、缩短建设工期方面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1998年以后受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影响,我市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等方面重大工程的投资力度,由于其规模普遍较大,建设周期有延长的趋势。? ????表2 “七五”以来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 年份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建设周期 (年) 6.16 4.94 4.32 4.86 5.39 6.05 5.63 4.76  年份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建设周期 (年) 4.09 4.58 4.68 4.56 3.89 4.47 4.72 4.98       我市基本项目建设周期趋势与全国相比,1998年以前趋势比较一致,1998年以后明显上升。    3、项目建成投产率基本保持稳定并略有上升,但仍低于全国水平   项目建成投产率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全国或某一部门、地区全部投产项目占全部施工项目的百分比。“七五”时期全市基本建设项目建成投产率为29.7%;“八五”时期为28.7%;“九五”时期上升到33.9%,比“八五”时期增加了5.2个百分点。   与全国比较,北京与全国一样稳步上升。全国基本建设项目建成投产率的平均水平由“七五”时期的53.9%,稳步上升到“九五”时期的56.2%,上升了2.3个百分点;而同期北京的项目建成投产率由“七五”时期的29.7%,上升到“九五”时期的33.9%,也呈上升趋势,但比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低22.3个百分点,也分别低于天津、上海23.4和4.2个百分点。?          表3 北京基本建设项目建成投产率与全国比较? 时期 七五 时期 八五 时期 九五 时期  全国 53.9 55.8 56.2  北京 29.7 28.7 33.9  上海 34.2 34.4 38.1  天津 47.6 50.6 57.3      4、未完工程占用率持续上升,且波动较大   未完工程是指已经开工但尚未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的工程。未完工程占用率是指未完工程已经完成的投资与全年全社会实际完成投资额的比率,它是从资金占用的角度反映投资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在为下一年度保持一定数量的未完工程条件下,未完工程率愈低,说明建设阶段占用的资金愈少,建设速度愈快,投资效益愈好。北京基本建设项目的未完工程占用率,“七五”时期平均为134%;“八五”时期上升到136%;“九五”以来达到140%,比“八五”时期上升了4个百分点;2001年为152%,为改革开放以来基本建设项目建设资金周转较慢的时期。? 表4 “七五”以来北京基建项目未完工程占用率? 年份 七五 时期 八五 时期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九五 时期 2001年  未完工程占用率 (%) 134 136 145 145 135 148 128 140 152       与全国相比,北京由于受大型投资项目的影响较大,导致未完工程占用率普遍高于全国且波动起伏较大,最高的年份达到173%,最低的年份只有106%,相差近67个百分点。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未完工程占用率的变化相对来说比较平稳,均在100%-120%之间徘徊。    (二)运行效益   运行效益是项目建成后运行的效益,这里主要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来比较。北京的投资效果系数波动幅度较大,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是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值,它反映了每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所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当然,由于新增国内生产总值并不完全是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因此该指标只能近似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宏观经济效果的变化趋势,但对主要以投资为主拉动经济增长的时期来说,其趋势基本能够反映投资效果变化。          表5 “七五”以来各时期的投资效果系数? 时期 七五 时期 八五 时期 九五 时期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亿元) 243.6 894.1 1083.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724.1 2358.7 5461.7  投资效果系数 0.34 0.38 0.20  注:图三、表5投资效果系数未考虑时滞问题。   “七五”以来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年度间波动起伏较大,高的年份达0.51,低的年份仅0.14,相差0.37。从总体上来看,仍然呈现先升后降的特点,特别是“九五”时期只有0.20,分别比“七五”和“八五”时期低了0.14和0.18。“九五”时期北京投资效果系数降低,反映了我市GDP增加所需成本呈上升趋势。   “九五”时期我市当年投资效果系数虽较前些年低了一半多,但自1998年开始,时滞一年(即用次年GDP增量计算)和时滞二年(即用第三年GDP增量计算)的投资效果系数开始高于当年的投资效果系数,?2000年和2001年当年投资效果系数有所恢复,也说明近年来投资效益正在好转,同时投资对经济影响时滞有所加长。? ???????  表6 “九五”以来各年北京投资效果系数? 年份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当年 0.25 0.20 0.17 0.14 0.23 0.24  时滞一年 0.22 0.21 0.14 0.26 0.28 ?  时滞二年 0.23 0.17 0.26 0.31 ? ?  ?   与全国和部分经济发达省市相比,我市“九五”期间投资效果系数略低于全国水平,与部分兄弟省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纵观“七五”以来投资效果系数的变化趋势,北京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七五”比全国低0.13,“八五”比全国低0.24,“九五”时期比全国低0.02,差距缩小,但绝对值较低。与部分经济发达省市相比,北京的投资效果系数还不高。      表7 北京投资效果系数与全国比较? 时期 七五 时期 八五 时期 九五 时期  全国 0.47 0.63 0.22  北京 0.34 0.38 0.20  ? 表8 “九五”时期北京投资效果系数与部分省市比较? 地区 投资效果系数 地区 投资效果系数  北京 0.20 湖北 0.32  天津 0.27 湖南 0.36  上海 0.22 四川 0.27  江苏 0.29 山东 0.36  福建 0.36 广东 0.31       从“七五”以来北京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变化趋势以及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1)北京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指标年度间波动起伏较大,稳定性有待提高;(2)与全国部分经济发达省市和周边省市相比,北京仍有一定的差距;(3)“九五”时期,北京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与全国一样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十五”期间如何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应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   三、投资增长速度对投资效益的影响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划分并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可将投资增长类型划分为四类:投资增长速度低于5%为低速增长;投资增长速度在5%-20%为中速增长;投资增长速度在20-35%为高速增长;投资增长速度高于35%为投资超高速增长。   “七五”以来16年间,1989年、1996年、1999年三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14.4%、4.2%和1.3%,属于低速增长,这三年反映建设效益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平均达80.2%,但反映运行效益的投资效果系数平均仅为0.2,是四种投资增长类型中最低的。1986年、1988年、1991年、1997年、2000年、2001年五年的全社会投资增速分别为13%、19.7%、7.1%、9.6%、10.8%和18%,属于中速增长,建设效益和运行效益均优于投资规模低速增长时期的指标值,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平均为81.6%,投资效果系数平均为0.25。1987年、1990年、1995年、1998年四年的全社会投资增速分别为28.2%、28.4%、29.7%和20.2%,属于高速增长,投资效果系数与中速增长时期相当,为0.26,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2.6%,比中速增长时期低了19个百分点。1992年至1994年三年投资增速分别为38.5%、54.3%和58.1%,属于超高速增长,投资效果系数是四种模式中最高的,平均为0.37,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是四种模式中最低的,仅为58.7%。从以上四种投资增长模式对投资效益的影响分析中可知,从建设效益、运行效益两方面考虑,投资规模的增长速度在中速增长(5%-20%)时投资的建设和运行效益均能保持较高的水平。   四、对提高投资效益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改善投资机制,同时提高优惠政策的可操作性。   (1)在投资主体方面,要使政府和企业两类投资主体的责、权、利相统一,提高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投资积极性。一是要合理划分政府和企业的投资范围,政府投资应具有导向性,集中于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在非政府投资领域鼓励竞争,让企业通过市场竞争提高投资效益;二是要政企分开,在符合相关政策的前提下,使企业投资主体得以自主决策,自主经营,享有相应的收益权,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   (2)在决策制度方面,要强调科学决策,确保投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投资项目有助于国民经济发展,以提高投资效益。一是使决策程序更加科学、完备,在加强现行可行性研究科学性的同时尽快建立针对涉及国计民生或规模、影响较大的投资项目的社会评价制度和后评价制度。特别是在投资项目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立项、决策、设计、实施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投资活动进行系统的总结,判断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二是强化决策责任,将决策成败与决策者的奖惩相结合;三是完善服务环节,建立相应的专业投资咨询服务机构和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3)在监督制度方面,要对投资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规范投资者行为,以提高投资效益。从对象上看,应包括包括对投资主体、项目法人、建设单位、有关工程咨询、设计、监理等单位的监督;从内容上看,包括项目决策监督、项目建设监督、项目运营监督等。   (4)在要素配置制度方面,要注意投资要素稀缺性,考虑机会成本,充分发挥人、财、物等投资要素的合理配置,发挥最优效益。一是努力以最小的成本筹集投资要素,资金来源要多元化,结构合理,按项目的不同性质选择适合其特点的投融资方式;二是在筹建、建设、运行等投资全过程中的要素合理配置,在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达到低成本、高效益。   (5)在投资模式选择方面,要考虑特定经济发展时期特点,在避免出现“瓶颈”的前提下,对特定行业或部门有所倾斜。针对我市的投资粗放型特征还很明显,能耗高、外延化倾向明显、技改和技术设备投入偏低的情况,要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提高投资中的技术含量,调整投资结构,以在适度的投资规模下,最大限度的提高投资效益,实现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2、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尤其是软环境。要进一步健全法制环境,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保持投资与相关政策的连续性,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做好投资环境的优化配套工作,特别要着力于社会政策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配套。   3、集中力量发展优势行业,保持技术相对先进。应抓住当前社会稳定、经济平稳发展的有利时机,把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趋向,积极跟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在保持原有优势的情况下,发展北京新的一批拳头产品和优势行业,如电子与信息产品、生物制品、机电产品、精细化工等高技术高附加值工业以及具有北京特色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环保产业。在建设新项目的同时,对既有优势项目要加大技术设备投资,加快研发转化为产品的步伐,保持优势产品的相对先进性。要增强技术改造在投资中所占的份额,加快设备更新的速度,使经济的增长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   4、避免项目趋同,发挥地区优势。从全国的情况看,还不同程度存在着经济结构趋同、重复建设的现象。对北京而言,应发挥各区县的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资源优势,建设适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的项目,这样既集中了力量,扩大了规模,又避免了因重复建设所导致的低效投资及各区县与邻为壑,争相无序引资带来的投资资源的浪费和税收流失。   5、利用投资调整经济产业结构,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存量调整,即调整现行的经济结构。对于那些产品方向不确定、质量不过关、经济效益差的企业,要通过资产的联合、兼并、破产、出售等手段,使之转化成为达到一定经济规模、经济效益好的企业集团。从而使存量资产在不同产业之间流动,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在不同行业间的重组。二是增量调整,优化增量资产结构。通过新增投资,支持和扩大某些产业的发展,从而达到改变产业现状、协调产业关系的目的。“九五”期间我市加大了对上游产业的投资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一做法还应延续。在当前条件下,要针对我市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入量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单一和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不足的现状,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提高这些部门的投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