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A
B
B
B-B
C
C 技术要求1.未注铸造圆角 R3;
2.铸件不得有疏松气孔和夹杂物
等缺陷,
审 核
支 架
湖南大学
材料
制 图
HT100
比例 1:1
第十一章 零件图
§ 11-3 零件图的尺寸注法
§ 11-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1
§ 11-3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基本要求,
(1)正确
(2)完整
(3)清晰
(4)合理
本章将着重介绍怎样把零件的尺寸标注得更切合实际,即 合理 的问题,
一,合理选择尺寸基准
尺寸基准是度量尺寸的基准。在生产实践中,常取零件的 主要
加工面、安装面、对称面、轴肩端面以及主要回转轴线 等作为
尺寸基准。
径向尺寸基准
轴向尺寸基准
φφφ
径向尺寸基准
轴向尺寸基准
每个零件在长、宽、高方向上都应有一个主要尺寸基准,该基准
一般用来确定主要尺寸。根据设计,加工测量上的要求,一般还
需辅助基准。主要基准和辅助基准之间应有直接联系的尺寸。
轴 套 类 零 件
该类零件通常以轴肩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 准,
而以回转体轴线作为另两个方向尺寸基准,
长度方向
尺寸基准 长度方向辅助尺寸基准
径向尺
寸基准
轮盘类零件
通常以主要回转面的轴心
线为径向尺寸基准,轴向尺
寸一般以装配时的结合面为
基准。
端盖立体图(非
机类作 p138)
端 盖
径向尺
寸基准
轴向尺
寸基准
径向尺
寸基准
叉 架 类 零 件
常以主要轴心线、对
称平面、安装平面或
较大的端面作为长、
宽、高三方向的尺寸
基准。
宽、高度方向
尺寸基准
长度方向
尺寸基准
箱 壳 类 零 件
蜗轮箱体立体图
箱壳类零件由于形体
比较复杂,尺寸数量
较多,通常运用形体
分析法来标注尺寸,
选用主要孔的轴心线
、零件的对称面或底
面、端面、结合面为
尺寸基准,注出孔间
的中心距或轴线与底
面的中心高。
蜗杆
蜗轮
A
A
A-AB-B
B B
CC
高度尺寸
基准
长度尺寸
基准
宽度尺寸
基准
长度方向
尺寸基准
高度方向
尺寸基准
二,尺寸的合理标注原则
( 1)结构上的主要尺寸必须直接标出
主要尺寸:影响零件质量、保证机器性能的尺寸
a ab dc b
d
( 2)避免出现封闭的尺寸链
a
b
L
90
a
b
c
封闭
的尺
寸链
90
e e
封闭
的尺
寸链
L
a
cb d
a
c
( 3)应考虑测量方便
50
36
φ1
0
1× 45o
M6
-6g
20
2× 1
(4)应尽量符合加工顺序
径向尺寸
基准
轴向尺寸
基准
50
36
2× 1 20
φ6
M6
-6g1× 45o
(5)有配合要求的锥孔和锥轴应标出相同的锥度
1:5
对于锥孔一般标出小端直径
对于锥轴一般标出大端直径
42
φ40 Φ30
1:5
(6) 对于铸件和锻件,当在同一方向上有多个加工面和毛胚面时
,其尺寸应分开标注,并用一个尺寸把它们联系起来。
毛基面
联系
尺寸
由于粗加工时毛基准一把只允许用一次,所以该毛基面与加
工面之间一般只标注一个联系尺寸。
零件图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
在零件图上,经常有光孔、螺孔和沉孔
4-φ4深 10
4-φ4深 10
4-φ4
10
4-φ4表示直径为 4,
均匀分布的 4个光孔
一般光孔
4-φ4H7深 10
孔深 12
4-φ4H7深 10
孔深 12
4-φ4H7
1210
直径为 4,均匀分布的 4个光孔
钻孔深为 12,钻孔后需精加工
至 φ4H7,深度为 10
精加工光孔
零件图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
3-M6表示公称直径为 6,
均匀分布的 3个螺孔,
通孔的螺孔
3-M6-7H
3-M6-7H3-M6-7H
零件图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
深 10是指螺孔的深度
不通螺孔
3-M6-7H深 10
3-M6-7H深 10 3-M6-7H
10
零件图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
需要注出钻孔深度时,
应明确标出孔深尺寸
不通螺孔
3-M6-7H深 10
孔深 12
孔深 12
3-M6-7H深 10 3-M6-7H
10 12
锥形沉孔
6-φ7
沉孔 φ13× 90o
6-φ7
沉孔 φ13× 90o
6-φ7
φ13
90o
零件图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
锥形沉孔的直径
和锥角均应标出
柱形沉孔
沉孔 φ12深 4.5
4-φ6.5
沉孔 φ12深 4.5
4-φ6.5
4-φ6.5
φ12 4.5
柱形沉孔的直径
和深度均应标出
锪平面沉孔
锪 平 φ20
4-φ9
4-φ9
Φ20锪 平
4-φ9
锪 平 φ20
锪 平的深度一般不
标出,锪 到不出现
毛坯面为止
长度方向
尺寸基准
高度方向
尺寸基准
78
65
3318
φ32
φ18H7
33
48 33
φ3
2
φ1
8H
7
10
45
10
25
4-φ9
沉孔 φ15
宽度方向
尺寸基准
3
38
58
1082
817
17
A A
A-A
B
B
B-B
C
技术要求
1.未注铸造圆角 R3
2.铸件不得有疏松气孔和夹
杂物等缺陷,
审 核
支 架
湖南大学
材料
制 图
HT100
比例 1:1
8
8
10
M5R5
2
C
§ 11.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上除了表达零件形状和标注尺寸外,还必须标注
和说明制造零件时应达到的 技术要求,其主要内容有,
(1)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符号 ;
(2) 零件上重要尺寸的公差及零件的形状和位置公差 ;
(3) 零件的特殊加工要求、检验和试验说明 ;
(4) 材料要求及热处理和表面修饰说明,
表 面 粗 糙 度
表面粗糙度,
零件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
它与零件的加工方法、材料性质、机床振动和其它因素有关,是评
价零件表面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表面粗糙度参数值越小,加工精度
越高,但加工费用也越高,
表 面 粗 糙 度
目前,评定零件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参数是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
x
L
a dxYLR ?? 0 )(
1
基准线 X
Y
L
?
?
?
n
i
ia YnR
1
1
表 面 粗 糙 度
书 P231表 11.2
100
(80)
(63)
50
(40)
32
(10.0)
(8.0)
6.3
(5.0)
(4.0)
3.2
(1.00)
0.80
(0.63)
0.050
(0.040)
(0.032)
Ra的数值 (单位为微米 )
注,括号内的数字为第二系列,优先选用第一系列
表 面 粗 糙 度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GB/T131-1993 ):
表面粗糙度符号及其意义
60O 60OH
2H
hHhd 4.1101 ???
h为字体高度
表 面 粗 糙 度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表面粗糙度符号及其意义
单独使用时,无意义 表明表面粗糙度
是由去除材料的
方法获得的
表明表面粗糙度是
由不去除材料的方
法获得的
表 面 粗 糙 度
表面粗糙度参数 Ra 值的标注
符号 意 义 符号 意 义
3.2
3.2
3.2
3.21.6
用任何方法获得
的表面,Ra的最
大允许值为
3.2μm
用去除材料方法
获得的表面,Ra
的最大允许值为
3.2 μm
用不去除材料方法
获得的表面,Ra的最
大允许值为 3.2 μm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
得的表面,Ra的最大
允许值为 3.2 μm,最
小允许值为 1.6 μm
表 面 粗 糙 度
3.2
3.2
3.2
3.2
3.2
30o
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表面粗糙度应标在可见轮廓线上、尺寸界线或其延长线上,
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表面
表 面 粗 糙 度
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同一张图样上,每一表面一般只标一次,并尽可能标注在具有
确定该 表面大小或位置尺寸的视图上
当零件的大部分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时,对其中使用
最多的一种代号,可以统一注在图样的右上角,并加注“其余

两字,其大小是图样上其它表面所注代号的 1.4倍,
表面粗糙度的一般选择原则,
(1)在满足零件的工作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较大的表面粗糙度 ;
(2).零件上的工作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应小于非工作表面的参数值 ;
(3)配合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应小于非配合表面的粗糙度参数 ;
(4)运动速度高,单位压力大的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值应小于运动速度低,单位压力
小的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值,
表 面 粗 糙 度
表 面 粗 糙 度
φ φ Mφ
C× 45O3.2
1.6
0.4
3.2 12.5
25
其余
3.2
φ36
按给定的表面粗糙度在图上进行标注
底面、顶面 3.2
3.2 3.2
3.2
Φ36孔的内表面 1.6
1.6
半径为 R26的叉口内表面为 6.3
其余
尺寸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
互换性,
在现代机械生产中,要求制造出来的同一批零
件,不经修配和辅助加工,任取一个就可以顺利装
到机器上去,并能满足机器性能的要求,零件的这
种性质,称为 互换性
尺寸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
公差的概念
(1)基本尺寸,设计时所给出的尺寸
(2)极限尺寸, 加工零件时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
其中较大的一个尺寸称为 最大极限尺寸
其中较小的一个尺寸称为 最小极限尺寸
φ3
0 φ30
基本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Φ2
9.9
77
Φ3
0.0
10
最大极限尺寸
尺寸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
(3)尺寸偏差 (偏差 ),极限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之代数差,
上偏差 =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孔的上偏差代号为 ES,轴的上偏差代号为 es
下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孔的下偏差代号为 EI,轴的上偏差代号为 ei
φ3
0
基本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Φ2
9.9
77
Φ3
0.0
10
最大极限尺寸
ES=30.010-30= +0.010
EI=29.977-30 = - 0.023
尺寸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
(4)尺寸公差 (公差 ),允许零件尺寸的最大变动量,
δ= 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
=上偏差-下偏差
φ3
0
基本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Φ2
9.9
77
Φ3
0.0
10
最大极限尺寸
ES=30.010-30= +0.010
EI=29.977-30 = - 0.023
δ= 30.010- 29.977 = +0.010- (-0.023) = 0.033
尺寸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
(5)公差带和公差带图,
公差带, 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其宽
度等于公差值,
φ3
0
基本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Φ2
9.9
77
Φ3
0.0
10
最大极限尺寸+0.010
- 0.023
φ3
0
0
公差带图
尺寸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
(6)标准公差和公差等级,
标准公差,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是基本尺寸的函数,
公差等级 (精度等级 ):确定尺寸精度的等级,
国家标准将公差等级分为 20级,
即 IT01,IT0, IT1~IT18.
其中 IT表示标准公差,数字表示公差等级代号,
从前到后等级依次降低
尺寸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
标准公差数值
IT01 IT0 IT1 IT2 IT3 IT12 IT13 IT14等级尺寸(mm)
大于 至 μm mm
0.3
6
3
3
6
10
18
0.4 0.122.51.510.6
0.5 0.8 1.2 0.250.140.102
1.2
1
0.8
0.60.4
0.5
0.630
18
10
2
0.36
0.300.18
0.220.152.51.5
3 0.430.270.18
0.21 0.33 0.5241 1.5 2.5
尺寸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
(7)基本偏差,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
一般是指 靠近公差带零线的那个偏差,国标规定分别对孔和轴规定了 28种不
同的基本偏差,
0
+


B
D E EF
F FG
G H
J
JS K M
N P R
S T U
V X
Y Z
ZA ZB
ZC
CDC
A
基本尺寸
由图中可以看出,孔的基本偏差,从
A~H为下偏差 EI,从 J~ZC为上偏差 ES
尺寸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
(7)基本偏差,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
一般是指 靠近公差带零线的那个偏差,国标规定分别对孔和轴规定了 28种不
同的基本偏差,
zc
0
基本偏差系列

b
d e
ef f fg
g h
J
JS
k m n
p r s
t u v x
y z za
zb
cd
c
a
-基本尺寸
+
由图中可以看出,轴的基本偏差,
从 a~h为上偏差 es,从 j~zc为下偏差 ei
尺寸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
(8)实际尺寸,零件制成后通过测量所得尺寸,
(9)孔和轴的公差带代号,由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代
号组成,要求用同一大小字号书写,
φ35h6
基本尺寸
轴的基本偏差代号
公差等级代号
轴的公差带代号
φ35H7
基本尺寸
孔的基本偏差代号
公差等级代号
孔的公差带代号
孔径
尺寸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
配合及其种类
配合是表示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孔径
轴径
间隙
过盈
最大间隙 =孔 max-轴 min 最小间隙 =孔 min -轴 max
最大过盈 =孔 min -轴 max 最小过盈 =孔 max -轴 min
尺寸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
配 合 的 种 类
间隙配合,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大于轴的最大极限尺寸,此时孔公差带在
轴公差带之上,

ma
x

mi
n

ma
x

mi
n
ES
0
+
-如
基本尺寸
EI es
ei
最大间隙 =ES- ei
最小间隙 =EI - es
尺寸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
配 合 的 种 类
过盈配合,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小于轴的最小极限尺寸,此时轴公差带在
孔公差带之上,

max

mi
n

ma
x

mi
n
0
+
-如
基本尺寸
EI
es
ei
ES
最大 过盈 = EI - es
最小 过盈 =ES - ei
尺寸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
配 合 的 种 类
过渡配合,孔和轴之间可能存在间隙,也有可能存在过盈 ;此
时孔、轴公差带互相交迭,

max

mi
n

ma
x

mi
n
0
+
-如
基本尺寸
EI
es
eiES 最大
过盈 =EI - es
最大间隙 = ES - ei
尺寸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
配 合 的 基 准 制
通常有两种基准制,即基孔制和基轴制
0
+

基本尺寸
基准孔
间隙配合 过渡配合 过渡配合 过盈配合
基孔制
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
公差带构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国标规定基准孔的下偏差
EI为零,代号为 H
尺寸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
配 合 的 基 准 制
过盈配合
0
+

基本尺寸
基准孔
间隙配合 过渡配合 过渡配合
基孔制
尺寸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
配合的基准制
基准轴 间隙配合 过渡配合 过盈配合
基轴制
0
+

基本尺寸
基轴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
公差带构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国标规定基准轴的上偏差
es为零,代号为 h
尺寸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
0
基准轴 间隙配合 过渡配合 过盈配合
基轴制
+

基本尺寸
优先采用基孔制
尺寸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
基孔制配合的标注
公差与配合在装配图上的标注方法
通用形式为, 基本尺寸 孔的基本偏差代号公差等级轴的基本偏差代号公差等级
采用基孔制时, 基本尺寸 基准孔的代号 H及公差等级轴的基本偏差代号公差等级
Φ40
n6H7
Φ30
n6H8
尺寸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
基轴制配合的标注
公差与配合在装配图上的标注方法
采用基轴制时, 基本尺寸 孔的基本偏差代号及公差等级基准轴的代号 h及公差等级
Φ12 h6F7 Φ12 h6J7
尺寸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
基轴制配合的标注
公差与配合在装配图上的标注方法
当标准件 (如滚动轴承、键等 )与其它零件的孔或轴配合时,只
需标注相配零件的公差带代号,
φ6
2J
7
Φ3
0r6
根据装配图中的配合代号,分别在零件图上注出尺寸和偏差值,
并指出基准制和配合名称,
Φ40
n6
Φ25
H8
Φ40
H7
Φ25
f8
Φ40
n6H7
Φ25
f8H8
φ3
0H
8
φ30
+0
.03
3
0
标注公差带代号
标注极限偏差值
标注公差带代号
及极限偏差值
公差与配合在零件图上的标注方法
Φ3
0H
8
+0.033 0
φ3
0f7
φ30
-0.
02
0
-0.
04
0
标注极限偏差值
标注公差带代号
及极限偏差值
标注公差带代号
公差与配合在零件图上的标注方法
φ3
0f7
-0.020 -0.041
78
65
3318
φ32
φ18H7
33
48 33
φ3
2
φ1
8H
7
10
45
10
25
4-φ9
沉孔 φ153
38
58
1082
817
17
A A
A-A
B
B
B-B
C
C 技术要求1.未注铸造圆角 R3
2.铸件不得有疏松气孔和夹杂物等缺
陷,
审 核
支 架
湖南大学
材料
制 图
HT100
比例 1:1
8
8
10
M5R5
2
12.5
6.3
6.3
12
.5
12
.5
12.5
1.6
12
.5 1
2.5
1.6
其余
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其注法
形状误差,加工后实际表面形状对理想表面形状的误差。
位置误差,零件的各表面之间,轴线之间或表面与轴线之
间的实际相对位置对理想相对位置的误差。
φ30
0

0.0
13
小轴的形状误差
0
φ30

0.0
13
轴套的位置误差
对零件的重要表面和轴线规定出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最
大允许值,即形状和位置公差 (简称形位公差 )
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特征符号
公差 特征 符号 是否需要基准 公差






直线度



平面度
圆度
圆柱度
线轮廓度
面轮廓度







是或否
是或否
特征 符号 是否需要基准










圆跳动
对称度
同轴度
同心度
倾斜度
垂直度
平行度
全跳动
是或否
是或否位置度







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框格标注法
形位公差的要求用矩形方框表示。矩形方框由 2格到 5格的小方
框组成。从左到右第一个小格应填写公差特征符号,第二个小
格应填写公差值,第三到第五个小格应填写基准符号,用一个
或多个字母表示基准要素或基准系统。框格中的字母和数字与
图样中的尺寸数字等高。
0.05 0.07 A A B CΦ0.1 M
形位公差符号 公差数值 基准代号
当被测要素是线或表面等轮廓要素时,箭头指向轮廓线或其
延长线,但应明显与尺寸线分开。
被 测 要 素 的 标 注
当被测要素是轴线、中心线、中心平面等中心要素
时,带箭头的指引线应对准尺寸线。
由于受图形的限制,需表示图中某个面的形位公差
要求时,可在面上画一小黑点,由黑点处引出参考
线,箭头可指在此参考线上。
被 测 要 素 的 标 注
基 准 要 素 的 标 注
基准符号由粗短横线、细实线和带小圆的大写字母组成。
5~10 ≈2b
A
基 准 要 素 的 标 注
当 基准要素是线或表面等轮廓要素时,基准符号的短横线
应靠近基准要素的轮廓线或轮廓面,也可靠近轮廓线的延长
线。
当基准要素是轴线、中心线、中心平面等中心要素时,基准
符号中的线应对准尺寸线。
由于受图形的限制,基准符号必须注在某个面上,可在面上
画一小黑点,由黑点处引出参考线,基准符号可置于此参考
线上。
形 位 公 差 在 图 样 上 的 标 注
φ14H
7
A
Φ14H7轴线的直线度允差不大于 Φ0.012
Φ14H7轴线对底面 A的平行度允差不大于 0.03
Φ14H7内圆柱面圆度允差不大于 0.03
下底面的平面度允差不大于 0.01
Φ0.012
A
0.03 A
0.01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