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授 课 计 划
审签 编号02
授课时间及单元
授课专业及班级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 1
基本课题:实验一 细菌总论实验(一)
教学目标:1. 练习显微镜油镜的使用。(重点、难点)
2. 观察并辨认细菌玻片标本。(重点)
3. 初步掌握细菌涂片、革兰染色及结果判断。(重点)
4. 了解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时间(分)
复习旧课:1. 说出显微镜的构造 4
2. 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特殊结构有哪些?
实验一 细菌总论实验(一)
一、实验室规则介绍 教师强调防感染。 10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内容
1.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保护 10
边提问、边示教,同时强调
注意事项。
2. 悬滴法观察细菌动力 教师示教,学生观察。 10
3. 革兰染色法 教师通过示教详细介绍, 30
学生操作时教师加强巡视。
4. 细菌形态观察 1. 教师强调观察要点。 30
2. 要求学生边观察边画图。
小结 4
1. 抽查几名学生,辨认镜下形态。
2. 小结实验情况。
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实验报告。
预习: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课后分析
实验一 细菌总论实验(一)
一、实验室规则
二、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显微镜油镜并会保护。
2.认识细菌的鞭毛运动和布朗运动。
3.学会革兰氏染色,明确其临床意义。
4.观察细菌镜下形态及结构,并将结果绘出。
三、实验内容
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保护
(1)采光:自然光线—平面反光镜、灯光—凹面反光镜
(2)对光:标本玻片置于载物台上,移置接物镜下,先用低倍镜对好光,然后转换油镜头,放大光圈和升高聚光器。
(3)油镜的使用:标本上滴一滴香柏油,然后眼睛从侧面观察,慢慢酱油镜头下降至镜油内。以左眼注视目镜视野内,先用粗调节器调节至有模糊物象时,然后用细调节器调至物象清晰。
(4)油镜的保护法:使用完毕后,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将镜头上的镜油擦干净,再用擦镜纸将残存的二甲苯擦干净。
2.悬滴法观察细菌动力
(1)取凹玻片1块,于凹窝四周涂抹少许凡士林。
(2)在盖玻片中央取1环变形杆菌或葡萄球菌肉汤培养物。
(3)将凹玻片反转,使凹窝对准盖玻片中央并盖于其上,然后反转玻片。
(4)先用低倍镜找到标本,再换高倍镜观察。
(5)结果:变形杆菌—鞭毛运动、葡萄球菌—布朗运动
3.革兰氏染色法
(1)细菌涂片制作:涂片—干燥—固定
(2)染色:结晶紫(1分)—碘液(1分)—95%乙醇(半分)—稀释复红(半分)
(3)结果:G+菌—紫色 G-菌—红色
4.细菌形态观察
(1)基本形态
1)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脑膜炎耐瑟菌
2)杆菌: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炭疽芽孢杆菌
3)弧菌:霍乱弧菌
(2)特殊结构
1)荚膜:肺炎链球菌
2)鞭毛:伤寒沙门菌
3)芽胞:破伤风芽孢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