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用 2.1 信用的产生和 发展 2.2 信用的形式 2.3 利息和利息率 习题 预习: 什么是信用,它是如何产生的 信用及信用体系经历了哪些发展 信用有哪些形式 利息的含义和作用 利率的种类、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第二章信用 2.1 信用的产生和 发展 1.信用的含义 信用只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 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是价值运 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有三要素组成: § 债券、债务关系; § 时间的间隔; § 信用工具。 第二章信用 2.1 信用的产生和 发展 2.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实 物借贷是信用最早的标的物;货币产生 和发展以后,信用活动便逐步演进为借 实物换货币、借货币换货币的借贷活 动。 资本主义信用经历了高利贷资本和 借贷资本运动的发展阶段。 现代经济参与信用活动的主体包括 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企业、居民、 政府及其它所属机构、金融机构。 第二章信用 2.1 信用的产生和 发展 3.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信用体系是由相互协调的信用形 式、信用工具及其流通方式、信用机构 和信用管理体制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v 自然经济下的信用体系是简单的 信用体系 v 计划商品经济下的信用体系是不 完整的信用体系 v 市场经济下的信用体系是信用诸 要素的有机结合 第二章信用 1.商业信用 (1)含义: 非金融企业之间相互以赊销商品或预付货 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2)特点: v债权债务人都是企业从事生产和流通活 动的经营者,其债权债务关系是因商品交 易采取信用形式而产生的。 v商品资本的价值形态并未脱离产业资 本循环过程。 v商业信用的规模与产业资本动态是一致 的。 2.2 信用的形式 第二章信用 2.银行信用 (1)含义: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与 企业和个人之间发生的借贷活动。 (2)特点: v 广泛的接受性。 v 创造信用的功能。 v 较强的计划性。 (3)我国的银行信用 2.2 信用的形式 第二章信用 3.国家信用 (1)含义: 以财政为主体的信用,是政府同其他信用 主体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2)形式: v 国家信用收入 v 国家信用支出 (3)信用工具: v 中央政府债券 v 政府机构债券 v 地方政府债券 2.2 信用的形式 第二章信用 3.国家信用 (4)作用: v 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 v 满足经济建设对财政资金需要。 v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v 调控宏观经济运行。 v 国家信用支出会产生挤出效应。 (5)国家信用与银行的关系: v 联系 v 区别 (6)我国的国家信用 2.2 信用的形式 第二章信用 4.民间信用 (1)含义: 居民个人之间的借贷活动。 (2)形式: v 私人之间直接的货币借贷。 v 私人之间通过中介人进行的 间接的货币借贷。 v 以一定组织程序的货币“合 会”、“标会”、“搭会” 等进行的货币借贷。 v 以实物作为抵押的“典当” 形式的货币借贷。 2.2 信用的形式 第二章信用 4.民间信用 (3)特点: v 范围受居民个人经济实力和信用能力的限制。 v 数量有限,期限较短。 v 利率较高。 v 主体主要为自然人,借贷活动不规范,容易发生 违约纠纷。 (4)作用: v扩大了社会融资的范围。 v满足了居民的筹资需求。 v其盲目性和不规范性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v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信用形式产生“挤出”效 应 2.2 信用的形式 第二章信用 5.消费信用 (1)含义: 工商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是直接满足消费者生活消费需求的借贷活动。 (2)形式: v 赊销 v 分期付款 v 消费贷款 (3)作用: v 刺激生产,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级 换代 v 提高消费效用。 v 促进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分散风险,寻求新的 利润增长点。 v 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2.2 信用的形式 第二章信用 1.利息 (1)含义: 对贷出资金者来说,利息是他们让渡资金使用 权而应当获得的报酬;对借入资金者来说,利息是 他们取得资金使用权应当付出的代价。 (2)作用: v 优化资源配置 v 约束资金借入者的行为 v 积聚资金 v 市场信号显示和调节经济 (3)实质: v西方经济学对利息实质的认识 v马克思关于利息性质的理论 v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利息性质的 认识 2.3 利息和利息率 第二章信用 2.利率 (1)含义: 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 本金额的比率。 有三种表示方法: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两种计息方法: 单利法和复利法。 2.3 利息和利息率 第二章信用 2.利率 (2)种类: v 按期限划分: 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 v 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调整划分: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v 按利率形成机制的不同划分: 官定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 v 按利率是否对通货膨胀引起的货币 贬值风险进行补偿划分: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2.3 利息和利息率 第二章信用 2.利率 (3)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 v 平均利润水平 v 借贷资金供求状况 v 国家经济政策 v 物价水平 v 汇率水平 v 国际利率水平 (4)利率变动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 v利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 v利率的变动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v利率变动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v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2.3 利息和利息率 第二章信用 3.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改革 (1)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 v 计划经济下高度集中的利率管理体制 v 有计划商品经济下统分结合的利率管 理体制 v 市场经济下的利率多层次管理体制 (2)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v 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v 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方式影响市场 利率。 2.3 利息和利息率 本章复习题 F 高利贷与民间信用的区别。 F 如何认识企业之间的“三角债”? F 分析单一银行信用制的利弊。 F 在通货紧缩时期开展消费信用的意义。 F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下利息是按资分配的 形式? F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