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解析延拓与黎曼面 §5.1 解析延拓 Γ函数 解析延拓:将解析函数定义域加以扩大 一、解析延拓的一个例子 幂级数: 2 1 ...zz++ + 在以 0z = 为圆心的单位圆内代表一个 解析函数,令为 1 ()fz ,即 2 1 0 1 ( ) 1 ... 1 k k fz z z z z ∞ = ==+++= ? ∑ (1)z < 在圆外,级数是发散的。 1 ()fz 在圆内一点 1 2 zi= 的泰勒展开: () 1 2 1 00 () ( ) 22 () ( ) !2 (1 ) 2 kk k k ii fz i fz z i k ∞∞ + == ? =?= ? ∑∑ 但这级数的收敛半径为: 1 1 (1 ) 5 2 lim 1 1 22 (1 ) 2 k R k i i R i →∞ + ? ==?= ? 故相应的收敛圆 跨出原来的收敛圆 之外,而级数 (1)在收敛圆 内 代表解析函数 ,于是称 为 在 内的解析延拓。 2 D 1 D 2 D )( 2 zf )( 2 zf )( 1 zf 2 D 对于 22 2 123 2 0 () () () 11 222 2 ( ) ... 1 ... (1 ) 1 (1 ) (1 ) 1 (1 ) (1 ) 2222 22 k k k iii ii zzz zz Fz iiii iii ∞ + = ?? ??? ?? ?? ==+++=+++ ???? ??? ?? ∑ 又 1 1 () 2 (1 ) 22 1 () 1 22 (1 ) 2 k k k k i z ii z q ii z i + + ? ?? ==< ?? ? 2 1 11 1 1 1 1 2 () 11 11() 222222 1 1 2 i Fz iiiiii qz zz i ? ?= = = = ?? ?????? ? ? 可见 1 ()fz 和 2 ()fz 这两个解析函数只是同一个解析函数 1 1 z? 在不同区域内的不同表达式而已 。两个表达式各有自己的范围 112 2 ((): , (): )fz Dfz D ,同时也有公共的有效范围 (两圆重叠部分 12 D ) 。 当然常常不能得到这样一个在函数的全部解析区域内都有 效的统一表达式,而是需要用解析延拓的方法推出分别在不同 区域中有效的表达式 。 二、解析延拓的概念 1. 概念: 若 1 ()fz 和 2 ()fz 分别在 12 ,DD 内解析,且在 与 重叠的区域 中有 12 () ()fz fz= ,则称 2 ()fz 为 1 ()fz 在 中的解析延拓, 为 2 ()f z 在 中的解析延拓。 定义:解析元素——区域与解析函数的组合 {} 11 ,()Dfz {} 22 ,()Dfz 2 D 1 D 2 D 1 D )( 1 zf 2. 应用: (1) 已知在某区域中有定义的解析函数,用解析延拓的方法扩大 其定义域和解析范围。 (2) 已知数学问题的解是某区域 D 内(除个别奇点外)的解析函 数,利用解析延拓的方法,可以从这个函数表达式推算出解 在 D 的其他子区域中的表达式。 三、解析延拓的幂级数方法 设给定解析元素 {} 11 ,()Dfz ,现采用幂级数方法将 1 ()fz 解析延拓。 1. 在 1 D 内任取一点 ,将 1 ()fz 在 的邻域展开成泰勒级数 () 11 21 0 () () ( ) ! k k k fb fz zb k ∞ = =? ∑ 设级数的收敛区域为 。如果 超出了 的范围。由于在 和 的重叠区域 12 () ()fz fz= ,所以 就是 在 中的解析延拓。 这样不断作下去,得到一系列的解析 {} ,() nn Dfz ( 2,3...)n= 。 一个解析元素 {} 11 ,()Dfz 的全部解析延拓的集合,称为 1 ()fz 所产生的完 全解析函数 F(z), F(z)的定义域是邻解析元素给出的定义域的总和。 11 22 () () () ... ... fz z D Fz f z z D ∈ ? ? =∈ ? ? ? 2 D 1 b 1 b 2 D 1 D 1 D 2 D )( 2 zf )( 1 zf 2 D 四、 Γ函数的解析延拓 (思考:解析延拓的方法) 1.实变函数中 Γ 函数的定义 1 0 () xt xtedt ∞ ?? Γ= ∫ (0)x> (1) 说明: (1) ()xΓ 是含参数(此处为 t)的定积分,是解析函数的一 种重要表达式,这种表达式特别适于求函数的渐近表 示,或作解析延拓; (2) (1)式右边的积分收敛条件是 0x > ,因此 (1)式只定义 了 0x > 的 Γ 函数。 对 进行分部积分,可得递推公式 递推公式本来是在 x>0 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通常又用它把 函 数向 x<0 的区域延拓。 设 (1,0)x∈? ,定义 1 () ( 1)xx x Γ=Γ+ (1)(0,1) (1)xx+∈ ?Γ+ 按 (1)式有定义 这样可以得到 ()xΓ (1,0)x∈? 又设 (2,1)x∈? ? ,定义 11 () ( 1) ( 2) (1) xx x xxx Γ=Γ+= Γ+ + (2)(0,1) (2)xx+∈ ?Γ+ 有定义 这样可以得到 ()xΓ (2,1)x∈? ? ………….. dttex xt ∫ ∞ ? =+Γ 0 )1( )1( 1 )()()1( +Γ=Γ?Γ=+Γ x x xxxx Γ 设 (, 1)xnn∈? ?+ ,定义 1 () ( ) (1).( 1) xxn xx x n Γ= Γ+ ++? 注: 1 () ( 1)xx x Γ=Γ+ 及 11 (1) 1 (0) (1) ( 1) (0) ... 01 Γ = ?Γ = Γ =∞?Γ? = Γ =∞ ? ? 凡 x=0 或负整数: ( x 不为负整数呢?) 2.复变函数中 Γ 函数的定义 1 0 () zt ztedt ∞ ?? Γ= ∫ (Re 0)zx=> Γ 函数的递推公式: (1) ()zzzΓ+=Γ ∞=Γ )(x 证明 : (1)1 00 (1) () zt zt ztedttde ∞∞ +? ? ? Γ+= =? ∫∫ 1 00 () () 0 zt t z z t te e dt z t e dt z z ∞∞ ?? ? ∞ =? + = = Γ ∫∫ () lim lim 0 z zt t tt t te e ? ? →∞ →∞ ?=? = 将 Γ 函数进行解析延拓 。 设 ,定义域 : Re z 解析元素 {}{} 11 1 ,() ,()Dfz D z=Γ 由递推公式 : 右边成立的条件 : )()( 1 zzf Γ= D z z z )1( )( +Γ =Γ 0,0)1Re( ≠>+ zz }0,1{Re: 2 ≠?>? zzD 和 的重叠区域 :就是 。在 中: 12 () ()fz fz= 2 ()fz? 是 1 ()fz 在 中的解析延拓 ? 解析元素 2 (1) , z D z Γ+ ?? ?? ?? 同理:解析元素 3 (2) , (1) z D zz ??Γ+ ?? + ?? 3 :{Re 2, 0, 1}Dzzz>? ≠ ≠? … 解析元素的全体构成一个完全的解析函数 F(z) 定义域:除 以外的全平面 五、Γ 函数常用公式:P64-65 1 D 2 D 12 D 1 D 1 D 2 D "2,1,0 ??=z ? §5.2 单值函数与黎曼面 前面:讨论单值复变函数;现在:多值复变函数 多值函数 ()Wfz= : 对于自变量 z 的每一个值,一般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函数 值 w 与之对应。 多值函数包括根式函数、对数函数、反三角函数 …… 关心的问题:自变量 z 与函数值 w 的对应关系,特别是当 z 连续 变化时这种对应关系可能的变化。 例:对于多值函数 f(z)的积分 ()fzdz ∫ ,必须确定 z 与 f(z)之间的这 种对应关系和这种关系的变化。否则积分无意义,至少不确定。 一、根式函数 1. 多值性:令 i ze ? ρ= , 0 arg 2 2zk k?π?π=+=+ 0,1,2...k = 无限多个辐角 (注意: ) 0 1 (2) 2 ik wz e ?π ρ + ?= = 0,1,2...k = 当 k=0,2,4…时, 0 2 0 i we ? ρ= 0 02?π≤< 当 k=1,3,5…时, 01 0 1 (2) 222 1 iii we e e ?? ?π ρρρ + ===? 1 24π ?π≤< 可见, Z 平面上的一个点: i ze ? ρ= ,对应着 W 平面的两个点: 01 ,ww ()wz? 是一个多值函数,且称 0 w 与 1 w 为 wz= 的两个单 值分支,每一个分支是一个单值函数。 ∞≠ ,0z 造成根式 wz= 多值的原因:z 的辐角的多值性 0 (2)k?? π=+ 考察 z 的连续变化:在复平面上可用一条曲线来描述 z 的变化 过程。 (1) z 从某一给定的 0 i ze ? ρ= 出发,对应的 w 从 出发,令 z 沿 逆时针方向环绕原点 (z=0)转一圈回到原处时,它的辐角由 变为 01 2?π?+= ,而 w 由 变为 ,即 w 从一个单值分支变到 另一个单值分支。继续令 z 沿逆时针方向绕 z=0 转一圈, z 再次 回到原处,它的辐角由 01 2?π?+= 变为 ,而 w 由 变为 。这样再转第三圈:辐角为 0 6?π+ ,而 w 由 变为 ,与第 一圈上的值完全相同 …… 0 w 0 ? 0 w 1 w 1 w 0 w π? 4 0 + 0 w 1 w ( 2)依然从 出发,但不绕原点 z=0转圈,则 z在环 绕过程中,其辐角开始增加,到达 A点后减少,到达 B后 又增加。 z回到原点时,辐角值又回到初值的 。 w始终在同一单值分支中变化,不会变化到另一分支 定义 ——支点: 对于每一个特定的多值函数,都存在一些特殊的点。当 z 环绕该点转一圈回到原处时, w(z)的值将由一个单值分支 变到另一个单值分支。这些特殊的点就称为多值函数的 支点。 显然: z=0是的一个支点。 0 ? ρ i ez = 0 ? ? 考察 点的情况: 令 1 t z = ,则 1 w t = ,当 t 绕 t=0 转一圈(相当于 z 绕 点转 一圈)时, w 的值不会还原,可见 z=∞ 是 wz= 的另一支 点。 ∞ ∞ 2. 将多个单值分支分开的方法: 在根式函数的两个支点之间作割缝,并规定: z 在连续变化的过程中不能跨越割缝。 (1) wz= 的割缝:支点为 z=0, ? 从 z=0 出发,沿 x 轴正 方向作一割缝至 z=∞ 。此时, z 无论在平面上怎样变化都不可能 绕 z=0 或 转一圈,则辐角的变化范围在 之内 w 的值必在一个单值分支之内。 (2) 割缝的上下岸: z 的辐角值的规定 割缝上岸 z 的辐角值为 ,割缝下岸 z 的辐角值为 。 辐角变化范围: ,对应 这一单值分支 ? π2∞=z ∞=z 0 0 =? π? 2 ' 0 = π? 20 0 <≤ 2 0 0 ? ρ i ew = 割缝上岸 z 的辐角值为 ,割缝下岸 z 的辐角值为 。 辐角变化范围: ,对应 这一单值分支。 3.求支点的方法及单值分支的方法:见例题: P67-69 4. wz= 的黎曼面——形象化地描述多值函数 z 值的变化 函数 z 的值在 z 绕 z=0 转第二圈时,与 z 转第一圈时不同,设想: z 的第一圈和第二圈分别在“不同的”复数平面上运行,即在 z 平面分为两叶平面组成。为了把多值函数的多个分支作为整体来 研究,两叶平面作以下粘合:第一页的下岸与第二页的上岸 粘合在一起,第二页的下岸与第一页的上岸 粘合在一起。这样, z 的第三圈同于第一圈, z 的第四圈同于第二圈。由两叶组成的 z 平面就称为 wz= 的黎曼面。 π? 2 1 = π? 2 ' 1 = π?π 42 0 <≤ 2 1 1 ? ρ i ew = π? 2= 0=? 二、对数函数 表达式: lnwz= 令 0 (2)iki ze e ?π? ρρ + == , 0 02?π≤< , 0, 1, 2...k = ±± 0 ln ( 2 )wuiv i kρ? π?=+= + + 可见,其多值性来源于辐角的多值性: 对应于每一 z 值,有无穷多个 w 值,这些不同的 w 值只是虚部不同,相差 的整数倍。 π2 当 z 环绕 z=0 或 转一周时, Argz 改变 , Lnz 改变 2i π ,故 z=0, 是对数函数的支点。 从 z=0 沿正实轴作一割线至 z=∞ ,并规定: 22(1)kArgzkππ≤<+ , 则得 w=Lnz 的第 k 分支。 例: P70-71 对数函数 w=Lnz 的黎曼面:由无穷多个 z 平面重叠而成。 π2 ∞ ∞ 三、多值函数的积分 设 f(z)为多值函数,它的两个支点 a, b 均为实数 (令 a<b, b 也可为 ) 用残数定理计算积分: () b a Ifxdx= ∫ 需做的事: 1. f(z)是多值, I 是多值的,为了得到确定的单值分支,需要连接支 点 a, b 作割线,然后再规定某一点 的辐角,从而得到 f(z)的一个 单值分支。 2.为运用留数定理,还必须采用适当的积分回路。 例题: P71.[例 7] ∞ 0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