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二元经济发展理论
--工业化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刘易斯模型
第三节 拉尼斯 --费模型( Rauis-fai model)
第四节 乔根森模型
第五节 托达罗模型( Todaro Model)
第一节 引言
? 这一讲是发展经济学理论的中心, 二元结构的发
现要归功于阿瑟 ·刘易斯 。 1954年发表文章, 劳
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 开创了二元经济结
构的先河 。 它使人们很快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欠发
达国家最显著的特点:二元经济部门一是庞大的
维持生存部门, 占主要地位, 特点是以普遍的隐
蔽失业和高人口增长率;二是狭义的资本主义部
门, 但增长很快 。
?对于早期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有两个基
本假定:一个是劳动力剩余, 一个是不
变的制度工资 。
?这个理论以后有重要的新的发展 。 即拉
尼斯 —— 费景汉模型 ( 又叫古典模型 ) 。
后来乔根森又从新古典的角度来说明二
元问题, 做出了新古典的模型还有托达
多为解决失业问题在二元模型下讨论这
上问题 。
返回
第二节 刘易斯 模型
?一, 劳动力无限供给和二元经济部门的基
本假定
?二, 二元经济中劳动力的再配置过程
?三, 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
返回
刘易斯
? 刘易斯( W,Arthur
Lewis)威廉 ·阿瑟 ·刘
易斯 (1915-1991)
? 生于美国。获诺贝尔
奖年度,1979年 。
? 父母均系安提瓜
( Antigua)移民 。
? Great Britain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inceton,NJ,USA 返回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和二元经济部门的基
本假定
? 1、经济是由两个部门构成。
? 2、资本主义部门利用的是再生性的资本。
? 3、在传统部门劳动力的供给弹性是无限
的,因为在大部分欠发达国家里有大量
的可供应的非熟练劳动力 (农民、临时
工、妇女、小商贩、门客,仆人)
? 第三假设的含意
?① 劳动力工资是由非市场的习俗、
习惯支付的,等于平均产品而非边
际产品。
?②相对于资源、资本来说,部门人
口存量太大了,边际效率等于零。
?③ 只有资本主义部门提供略高于生存
工资的劳动力报酬的话,就能得到源
源不断的劳动力供给。
?④由于生产技术的差别资本主义部门
的平均产品要高于维持生存的水平。
?⑤假定储蓄的主要来源是利润,工人
的储蓄可以忽略不计。
?⑥一个是追求生计维持,一个是追求
利润最大化。
返回
二、二元经济中劳动力的再配置过程
图示:
w/
工人
报酬
利润
劳动力需求曲线
O LLo
SS0
SS1
W
dd1dd0
资本部
门 — W生产部
门 —
?资本家把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 将有一个
向上增加的趋势, 利润在扩大, 劳动力在
吸纳, 但工资却没有增加 。 资本, 利润在
增加, 劳动力也不断从生计部门转移到资
本主义部门, 这是并行的两条过程 。
?资本主义早期, 储蓄增长高于国民收入的
增长, 而绝大部分是由利润转化来的, 利
润相对国民收入是不断增长的 。 为什么?
因为早期面临劳动力剩余, 类似于现在发
展中国家 。 在一个相对不变的工资水平下,
不断扩大规模和使用无尽的劳动力 。
返回
三、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
? 一开始劳动力剩余, 然后是劳动力剩余被吸干,
充分就业 。 到此经济增长的第一个阶段完成, 即
古典阶段, 下一步进入新古典阶段 。
? 在劳动力尚未吸完的时候, 古典阶段的到来提前,
原因是资本主义部门规模不断增加, 可能使贸易
不利于前者, 两部门的交换比率不利于资本主义
部门, 生计部门价格上升, 前者的工资就要上升,
利润下降, 工资的上升, 古典阶段就结束 。
返回
第三节 拉尼斯 --费模型
( Rauis-fai model)
?一、模型的基本框架
?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两部门的平
衡增长
?三、人口增长与临界最小努力
?四、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
?五、评价
返回
一、模型的基本框架
?ss线为二元经济中劳动力的供给曲线
?a.反映工业部门生产函数
? p点为劳动力转移到一定程度,劳动力工资 p
就呈现上升趋势,标志着古典时代的结束,
向现代阶段的转入,所以叫转折点。
? d为劳动力的需求曲线是递减的。 d曲线的位
置决定于这些企业(行业)的创新和技术偏
向有关。
图示:
O
P
d
S
S
P/
b.反映农业部门生产状况 。
? OA表示农业劳动力的数量
( 这里隐含该国总产量劳动力总数 )
? OM表示农业总产量, 沿箭头方向而增大 。
? OA,OM图所概括的是农业决产量函数的关系,
循总量递减的规律随劳动力的增加, 总产量
也在增加 。 但其增加的幅度 ( 边际 ) 是递减
的, 达到一定的程度, 再增加劳动力由边际
产出为零, 所以变为水平线反过来画
O/
? 这曲线到达 c点,总产量 OM达到最高,
不再增长,则 ON的劳动力数,就是达到
农业总产量最大的劳动力人数。如再增
加农业劳动力 NA,由于这些影响劳动力
NA其边际产出的所以这部分劳动力 NA为
多余的劳动力。全部劳动力投入生产,
其产出为 NQ,则每一劳动力的平均产出
就是农业生产的平均产出,
?而这个平均产品量就是农业的不变制度工
资 —— 农业不变的消费水平,在剩余劳动
力完全转移之前(即只要存在剩余劳动)
这个制度工资是不会变的。在农业产出曲
线上 R点,所表示出来的其劳动力数量 PN
他们的边际产品大于 O,但小于制度工资
即 O< NP< SW(边际产品)。这部分劳力
为伪装失业者(似乎就业而没有达到真正
的农业应有收入水平)拉尼斯认为这是一
个经济现象,其取决于工资水平。
图示:
q
A
M
N
R
W/ P
c.反映的是农业部门
?OV:边际产品
?OQ农业劳动力曲线表示的是农业总产出是
递减的,
?OQ表示的是农业总劳力,
?DQ包含的农业劳力是农业过剩劳动, 而 P
是农业伪装失业者 。
?农业剩余概念:农业剩余等于农业部门
总产量减去农业部门总消费量, 这一余
额即为农业剩余, 农业剩余的要领总是
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联系在一起的 。
?平均农业剩余:撤出的农业劳动力的人
均农业剩余
如果 QP,NP劳动力转移出农业, 则农
业剩余就等于他们的原来的制度工资总量 。
平均农业剩余就等于他们的不变的制度工
资 SW。 如果进一步转移 PP,则这一部分人
的转移起农业产出的变化 ( 其边际产品大
于 OD于制度工资 ), 但其产出量小于平均
产出, 所以其转移引出的平均农业剩余小
于制度工资,
?但伪装失业者的转移引起的农业总产的
减少会使农业劳动者的以总产量平均的
制度工资低于原来的制度工资,即水平
从原来的劳动力 Σ 变为现在的 O' S'。
而这里研究农业剩余的意义就在于农业
剩余实际是农业能够贡献给工业的工资
基金。所以,农业剩余的多少,表示农
业所能提供的转移出去工业部门的劳动
力的消费产品的能力。
所以, 农村将劳动力的转移保持在 DQ范
围内则农业总产不影响, 则农业剩余等于这些
人原来消费的制度工资, 以工业支付的工资购
买, 他们制度工资水平的生活消费品, 但这种
转移如果越过 D点, 成为伪装失业者的转移,
则工业就业提供他们消费的购买力, 但农业不
能提供满足其制度工资消费的农业剩余的农产
品, 即消费品的供不足于求, 则农产消费总价
上升, 所以反映出农业劳力转移到一定程度出
现的工业工资水平的上升,
即 ( a) 中 ss曲线的 P'点, 工资水平上翘, 所
以拉尼斯把这个农业劳动力转移临界点 ( 或叫
转折点 ) D' ( a), C(b),D(c)叫做短缺点,
达到这一水平则出现农产品短缺, 但如继续转
移, 达到 (b)的 R点, 则伪装劳动力全部转移,
则农产品将由于短缺而价格上升直到直到 R'点,
则农业劳力工资就不再决定于不变的制度工资,
而决定于市场因素, 所以 R点成为农业生产的劳
动力工资的商业化点 。
图示:
C R
OPDQ
V
Sw
返回
二,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两部门的
平衡增长
?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生产是曲线向
上延伸。
? 农业劳动生产率上升,必要求工业发展要
维持一定的水平,才能保证随农业生产率
的发展,而不影响工业就业的需要。
?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对其他特别是工业有一
系列的影响,使得工业劳力借给曲线发生
变化。
返回
三、人口增长与临界最小努力
?前面考虑的是人口不变情况下, 劳动力的
转移, 但人口增长, 剩余劳动力也在增长,
上述原则就要做出修改, 工业化速度必须
大于人口增长速度 。 ( 劳动力转移要快于
人口增长 ) 农业人口比重不断减少 。
临界最小努力 。
?临界最小努力是指达到某个现代化目标必
须达到的最低限度的值 。
返回
四、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
?必须要给资本家以持续 —— 收益刺激,
使它具有资本联系的动力 。 资本的使
用和效用则是一个重要问题, 拉尼
斯 —— 费模型较之刘易斯模型更关心
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 并有表述 。
对资本积累, 他认为农业部门的增长
主要靠传播一种技术, 而不是靠资本积累,
技术是广义的包括耕作方法, 品种, 新的
要素投入等 。 工业部门则应注重资本的积
累, 又强调在引进, 创新的时候要结合本
国的要素条件 。 即要素的丰余, 短缺的情
况 。 原则是尽可能节约本国稀缺要素, 尽
可能使用本国丰余要素 。
返回
五、评价
? 一是跟刘易斯一样, 把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看作是农业
部门的收入水平决定的, 认为只要存在剩余劳力, 工资
将是固定不变的, 但事实是工业, 农业都存在公开隐蔽
失业, 但城市工资水平依然上升, 这一点他大致刻划出
欠发达国家的状况 。
? 二是刘和费的模型都忽略了服务部门对劳动力的吸收的
重大作用, 那时讨论的工业化是非常狭义的 。
? 三是他们都假定城市部门不存在失业,如果考虑到城市
部门越来越严重的失业问题,那么,被他们强调的劳动
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工业化模式就需要重新评价。
返回
第四节 乔根森模型
?一、基本假定
?二、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
?三、农业剩余与工业扩张(要点)
返回
一、基本假定
?工业代表现代部门
?农业代表传统部门
?不使用资本土地是固定的, 农业产出是
唯一由劳动力决定的 。
?工业部门土地不作为要素投入, 工业产
业只是资本和劳动的函数 。
?农业和工业都存在技术进步, 而且技术
进步都是中性的 。 返回
二、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
?假定:机会只有农业, 全部劳动力都在
农业部门, 总人口等于总劳动力 。
?产品由农业的生产函数决定, 农业部门
完全竞争也不是固定的 。
?人口增长率由这样一个式子决定:
?Σ,代表一个社会在现有制度和医学水
平上所能达到的生理最大的人口增长,
它是一个常数 。
?s:死亡 r:系数不清 y:人均产生
?rg:一定人均产出下会带来多人的出生

? ???? )(m i n ?rg
P
P?
1、人口增长率低于生理最大值
?乔称此为低水平均衡陷阱 。 在这种情
况下, 这个社会没有农业剩余, 不可
能出现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
的转移 。 因为新增的产品都被新增人
口全部消费了 。 人口的增长和产出的
增长保持相同的比例, 每个人都必须
从事农业劳动 。
?边际产出 =0的劳动力不存在
?暗含的假定是边际产出 =维持生计水

?如果人口增长低于生理最大值时,就
处于低水平均衡陷阱里。
2、人口增长率达到生理最大值时
?人均产出增长值大于 0时, 人均产出不断
增加而人的消费达到最大值, 这意味着
农业剩余人口不断增加 。
?存在农业剩余, 劳动力可以转移, 农业
剩余是工业部门产生和扩张的充分条件 。
?暗含:农业剩余出现 → 有了储蓄, 人的
消费开始是农业产品, 临界点到达后,
人们就产生对工业品的需求, 对农产品
的需求收入弹性 =0,转向对制成品的需
求, 为制成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
?技术进步是农业剩余的条件
返回
三、农业剩余与工业扩张(要点)
?1、工业劳动力的增长
?2、资本积累和产出增长
?3、工资水平
返回
1、工业劳动力的增长
工业人口在农业出现剩余时,工
业人口的增加快于人口增长率,但随
时间推移会放慢,并渐与农业人口比
例趋于稳定。
返回
2、资本积累和产出增长
?① 只要存在一个正数, 而且上升的农业
剩余就会继续下去, 因为投资是在不断
增长 。
?② 不存在为达到持续经济增长所需的临
界最小投资量 。
返回
3、工资水平
?工资增长率取决于技术进步率和劳动
收入分配的增长率 。
?注:新古典的特点是工业化可以不以
牺牲农业为代价。
返回
第五节 托达罗模型
( Todaro Model)
?一、人口流动的微观模型
?二、城市失业的动态均衡模型
?三、政策含义
返回复习参考题
一、人口流动的微观模型
?γ 城市部门的制造力, N等于总就业人
数, S城市部门总的劳动力人数, π 是
概率, S-N失业
?γ =λ — P 人数, γ n就业人数
?λ 产出增长率, P城市部门劳动生产率
的增长率
NS
RN
?
??
?人口迁移的决策是在一个时点上, 即
在某一时刻迁移的量有多大 。
?V(O)代表迁移者在预期的城乡收入差
距的净的贴现率 。 O表示现代; Yu(t)t
表示 st时刻, 城市早期收入是多少 。
Yr(t)t时刻乡村收入是多少; P( t)
表示是一定时期里面的就业概率 。 e-rt
贴现因子 。
? 是积分形式, dt是 dt时代; C
( O) 表示搬迁费用 。
?P(t)是一个时期内的概率, 即 Po-Pt
之间的概率 。
? P( t) =P(t-1)+〔 1sP( t-1) 〕 π ( t)
? ? 0t n
)()]()()([0 oCdetYrtYutPt nV trto ???? ??
返回
二、城市失业的动态均衡模型
? 城市劳动力来源于本身及乡村迁移, 城市劳
动力供应增长率等于城市自然增长率加上在
一个时间单位上的就业概率 。 再乘以城乡人
口的迁移量 ( 这个量是城市的收入减去乡村
的收入 ) 。
-供应人数
-就业量、需求
)(
)(
)(
tS
tN
tE ?
? 供大于求, 就导致就业概率下降, 就预示就业
贴现率下降 。 预期小, 人员返回乡村, 城市劳
动力供给减少, 差额缩小, 就业概率在这里相
当于一个价格, 在非均衡状态下, 往往是数量
在起作用, 以数量指标来调节均衡, 当然除了
价格以外, 这有许多非价格因素在起作用 。
? 城市发展越快,失业率越高,其中暗念的一个
现象是城市的规模小于农村,在发展中国家尤
其如此。
返回
三、政策含义
? 1,依靠工业部门单纯扩张不能解决当今发
展国家严重的失业问题 。 就业增长率会出现
下降, 资本积累会提高生产率, 即使工业部
门扩张与劳动力就业同步的话也解决不了失
业, 因为就业概率是与就业创造力成正比的 。
就业部门越多, 就业概率越大, 预期的差距
也越大, 人口会不断涌入城市 。
?2,要消除一切扩大城乡实际收入差距
的政策, 政府, 工会等决定了城乡差距,
是人为的, 供求方面原因更少一点, 价
格没有起到调节供求平衡的作用 。
?3,消除城乡差距的另一条途径是大力
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农村工业, 提高收
入, 这是与二元经济理论相联的城市不
断吸收农村转移劳动力相反的思路 。
返回
复习思考题
1、概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2、简述刘易斯模型的主要内容。
3、什么是工业化?工业化的模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