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七 章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平衡增长理论与
不平衡增长理论
第三节 地区发展战略
第一节 引言
? 二元结构中如何将有限资本资源分配到各部门,
采取什么样的分配形式, 属于经济发展战略问
题 。 提出平衡增长理论, 投资于各个部门谋求
经济全面增长, ( 对一切经济活动来说, 供给
创造需求 )
? 但为何欠发达国家筹集不到平衡增长的所需资
金。对少量的资金如何分配,这就是所谓, 不
平衡经济增长, 理论;在不同区域间分配,这
就涉及到, 增长极, 理论等等。
返回
第二节 平衡增长理论与不平
衡增长理论
? 一、平衡增长战略
? 二、不平衡增长理论
? 三、重工业优先发展及其论争
返回
一、平衡增长战略
? 所谓平衡增长战略, 即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
门之间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工业或国民经济各
部门按同一比例或不同比例全面增长, 以此
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
?, 完善的平衡增长, 理论 。
– 1,极端的平衡增长
– 2,温和的平衡增长
– 3,完善的平衡增长
返回
1、极端的平衡增长
? 罗森斯坦 —— 罗丹为代表
? 理由:各部门外在经济相同, 资本不可
分性导致市场有风险, 须一揽子解决 。
? 资本足够大 → 面临市场风险 → 平衡增长
( 可利用各个部门互补性 )
返回
2、温和的平衡增长
? 纳克斯 。 理论背景:贫困的恶性循环 。 认为欠
发达国家最主要问题是国内市场狭小, 所以全
面投资以创造更大的市场容量, 从而引诱更大
的投资 。 发展初期各部门应该同时扩大, 既实
现内部经济, 又实现外部经济 。
? 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不一样,投资必须与收入
需求弹性相适应,根据两弹性原则确定最优投
资比例。
返回
3、完善的平衡增长
? 内斯特里顿提出, 一方面接受了两个经济学家
的观点, 扩大投资量来克服供给方面的不可分
性和需求方面的互补性, 取得工业农业消费工
的平衡, 在一定时期有些部门优先发展, 优先
部门的需求弹性和价格弹性较高 。
? 平衡增长是目标,但是从总量上达到平衡增长,
过程都存在许多不平衡的增长。这是个动态的
理论。
评论:
? ① 计划只能由政府取代市场机制, 但政府能否担
此重任?
? ② 假如不存在市场激励, 从封闭的经济角度来考
虑, 考虑的是国内市场 。 国内市场能否支撑起工
业化重任 。 因此这有大国小国, 国内国外贸易问
题 。 新加坡采用出口导向战略, 经济自由化, 证
明利用国际市场的出口导向战略的成功 。
? ③ 假定为平衡增长所需的资本来源是没有问题的,
但实际上, 资金如何筹集, 前工业化国家最短缺
的要素就是资金 。
返回
二、不平衡增长理论
? 赫尔曼
? 1958年, 经济发展战略, 针对平衡战略提出不平
衡发展战略 。
? 失业问题 → 有效需求不足 → 政府干预有效需求不
足 → 企业设备能力闲置
? 赫尔曼认为, 应选择对经济贡献最大的项目投资,
因此, 增长是个决策问题 。 所以关键在于缺乏不
断做出正确决策的政治机制 。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 平衡增长是一种理想, 善良的愿望, 但, 通往
地狱的路上, 铺了善良的愿望 。,
? 假想在一个最坏的可能下, 谋求最好的结果,
对策指向是最好的结果, 而把愿望直接变为行
为, 往往是失败的 。
? 不平衡增长是一种对抗性的发展, 因而是好的 。
平衡发展把目标当成过程, 因此是现实中是很
难行的通 。 平衡只能是结果而不能是手段或过
程, 过程始终是非平衡的 。
返回
三、重工业优先发展及其论争
苏联为此曾有两派:
? 一派是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超工业化派 ;
? 一派是布哈林的协调发展派
争论焦点是:二元经济下
? 1,工业化积累如何取得
? 2,工业化的市场如何解决
? 3,经济增长用何种机制来解决
? 争论从 24年开始到 27年,但超工业派理论被采
用,代表人物则被清洗。
? 28年,斯大林仍然采取了他们的理论。
? 29年的五年计划即以此为依据。规定净投资额
提高到占国民经济收入的 35%,其中 3/4投资于
重工业。
? 28年 — 37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由 31%上升
到 63%,轻工业由 68%降到 36%。而资本品总投
资增长率是 13%,农民消费只有 0.8%的增长,
问题遗留下来是消费品的严重萎缩。
返回
第三节 地区发展战略
? 一、佩鲁的 "发展极 "理论
? 二、缪尔达尔, 地理上的二元经济
结构 "理论
返回复习参考题
一,佩鲁的 "发展极 "理论
? 也叫增长极, 或叫成长点, development
poles要说明, 在发展中, 在一定地理区域上
集中的企业, 产业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作
用极为重大 。 增长从来不是在同一国家所有
地区的同样速率同时增长, 往往是在某些地
区率先发展起来, 带动其他地区, 整个经济
发展表现为地区间的不平衡增长, 这是一个
常态 。
– 第一类空间:计划内容的空间 。
– 第二类空间:势力范围的空间 。
– 第三类空间:同质整体的空间 。
?, 发展极,, 就是由主导部门和有创新
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聚集,
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经济活动中心, 它具
有多种功能 。 如生产中心, 贸易中心,
金融, 信息, 服务, 决策中心等 。
返回
二、缪尔达尔 "地理上的二元经济
结构 "理论
?, 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 1957年,提出一个
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即前面讲的极化效应)。
想说明地理区域上的经济的不平衡性,在这里
的二元是指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性而形成的两
元(极),形成是因为累积性的循环效应。
图示:
A地区 B地区
WA
D1
D0
S0
WsWA
S1 S0
S1
D0
D=需求 S=供给
? 假定, A地区因某种外部原因, A地区
经济增长突然加快, 需求突然增加,
劳动力增加 。 B地区向 A地区转移, 注
意这里一个基本假定是 A,B地区劳动
力的资源是同质的 。 以上是新古典的
观点, 缪尔达尔认为这种假定是不符
合现实的, 迁移会发生, ( A,B工资
差额大于迁移费 ) 。
? 但转移的往往是熟练劳动力, 即有技术
的, 人力资本投资多的对象, 他们才能
支付迁移费, 技术人才的转移使 A地区
的增长速度加快, 需求会进一步增长,
劳力供给还会增加, 工资会进一步上升 。
B地区劳力减少了, 导致供给曲线下移
需求下降, 劳动力进一步迁移 。
? 这就是累积性循环效应, 地区二元经济出现, A地区被
他称为, 受惠地区,, B地区为, 落后地区,, B对 A
的转移, 叫, 回波效应, ( 也叫回浪效应 ), 往往是
累积性的, 加大地区性的差异 。 但回波效应不是无限
的, 受惠地区也可能因各种原因是其趋于饱和 。 所以
一个地区, 国家, 不可能永远发达, 扩散效应于是出
现 。
? 所以优先鼓励某些地区先发展, 使总体的经济增长加
快, 但这不能太过分, 在一定阶段之后, 政府应采取
新政策结束二元性, 不能等扩散效应自然而然产生 。
返回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平衡与不平衡两种发展战
略的对立关系。
2、中国区域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简述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利与弊。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平衡增长理论与
不平衡增长理论
第三节 地区发展战略
第一节 引言
? 二元结构中如何将有限资本资源分配到各部门,
采取什么样的分配形式, 属于经济发展战略问
题 。 提出平衡增长理论, 投资于各个部门谋求
经济全面增长, ( 对一切经济活动来说, 供给
创造需求 )
? 但为何欠发达国家筹集不到平衡增长的所需资
金。对少量的资金如何分配,这就是所谓, 不
平衡经济增长, 理论;在不同区域间分配,这
就涉及到, 增长极, 理论等等。
返回
第二节 平衡增长理论与不平
衡增长理论
? 一、平衡增长战略
? 二、不平衡增长理论
? 三、重工业优先发展及其论争
返回
一、平衡增长战略
? 所谓平衡增长战略, 即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
门之间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工业或国民经济各
部门按同一比例或不同比例全面增长, 以此
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
?, 完善的平衡增长, 理论 。
– 1,极端的平衡增长
– 2,温和的平衡增长
– 3,完善的平衡增长
返回
1、极端的平衡增长
? 罗森斯坦 —— 罗丹为代表
? 理由:各部门外在经济相同, 资本不可
分性导致市场有风险, 须一揽子解决 。
? 资本足够大 → 面临市场风险 → 平衡增长
( 可利用各个部门互补性 )
返回
2、温和的平衡增长
? 纳克斯 。 理论背景:贫困的恶性循环 。 认为欠
发达国家最主要问题是国内市场狭小, 所以全
面投资以创造更大的市场容量, 从而引诱更大
的投资 。 发展初期各部门应该同时扩大, 既实
现内部经济, 又实现外部经济 。
? 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不一样,投资必须与收入
需求弹性相适应,根据两弹性原则确定最优投
资比例。
返回
3、完善的平衡增长
? 内斯特里顿提出, 一方面接受了两个经济学家
的观点, 扩大投资量来克服供给方面的不可分
性和需求方面的互补性, 取得工业农业消费工
的平衡, 在一定时期有些部门优先发展, 优先
部门的需求弹性和价格弹性较高 。
? 平衡增长是目标,但是从总量上达到平衡增长,
过程都存在许多不平衡的增长。这是个动态的
理论。
评论:
? ① 计划只能由政府取代市场机制, 但政府能否担
此重任?
? ② 假如不存在市场激励, 从封闭的经济角度来考
虑, 考虑的是国内市场 。 国内市场能否支撑起工
业化重任 。 因此这有大国小国, 国内国外贸易问
题 。 新加坡采用出口导向战略, 经济自由化, 证
明利用国际市场的出口导向战略的成功 。
? ③ 假定为平衡增长所需的资本来源是没有问题的,
但实际上, 资金如何筹集, 前工业化国家最短缺
的要素就是资金 。
返回
二、不平衡增长理论
? 赫尔曼
? 1958年, 经济发展战略, 针对平衡战略提出不平
衡发展战略 。
? 失业问题 → 有效需求不足 → 政府干预有效需求不
足 → 企业设备能力闲置
? 赫尔曼认为, 应选择对经济贡献最大的项目投资,
因此, 增长是个决策问题 。 所以关键在于缺乏不
断做出正确决策的政治机制 。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 平衡增长是一种理想, 善良的愿望, 但, 通往
地狱的路上, 铺了善良的愿望 。,
? 假想在一个最坏的可能下, 谋求最好的结果,
对策指向是最好的结果, 而把愿望直接变为行
为, 往往是失败的 。
? 不平衡增长是一种对抗性的发展, 因而是好的 。
平衡发展把目标当成过程, 因此是现实中是很
难行的通 。 平衡只能是结果而不能是手段或过
程, 过程始终是非平衡的 。
返回
三、重工业优先发展及其论争
苏联为此曾有两派:
? 一派是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超工业化派 ;
? 一派是布哈林的协调发展派
争论焦点是:二元经济下
? 1,工业化积累如何取得
? 2,工业化的市场如何解决
? 3,经济增长用何种机制来解决
? 争论从 24年开始到 27年,但超工业派理论被采
用,代表人物则被清洗。
? 28年,斯大林仍然采取了他们的理论。
? 29年的五年计划即以此为依据。规定净投资额
提高到占国民经济收入的 35%,其中 3/4投资于
重工业。
? 28年 — 37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由 31%上升
到 63%,轻工业由 68%降到 36%。而资本品总投
资增长率是 13%,农民消费只有 0.8%的增长,
问题遗留下来是消费品的严重萎缩。
返回
第三节 地区发展战略
? 一、佩鲁的 "发展极 "理论
? 二、缪尔达尔, 地理上的二元经济
结构 "理论
返回复习参考题
一,佩鲁的 "发展极 "理论
? 也叫增长极, 或叫成长点, development
poles要说明, 在发展中, 在一定地理区域上
集中的企业, 产业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作
用极为重大 。 增长从来不是在同一国家所有
地区的同样速率同时增长, 往往是在某些地
区率先发展起来, 带动其他地区, 整个经济
发展表现为地区间的不平衡增长, 这是一个
常态 。
– 第一类空间:计划内容的空间 。
– 第二类空间:势力范围的空间 。
– 第三类空间:同质整体的空间 。
?, 发展极,, 就是由主导部门和有创新
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聚集,
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经济活动中心, 它具
有多种功能 。 如生产中心, 贸易中心,
金融, 信息, 服务, 决策中心等 。
返回
二、缪尔达尔 "地理上的二元经济
结构 "理论
?, 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 1957年,提出一个
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即前面讲的极化效应)。
想说明地理区域上的经济的不平衡性,在这里
的二元是指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性而形成的两
元(极),形成是因为累积性的循环效应。
图示:
A地区 B地区
WA
D1
D0
S0
WsWA
S1 S0
S1
D0
D=需求 S=供给
? 假定, A地区因某种外部原因, A地区
经济增长突然加快, 需求突然增加,
劳动力增加 。 B地区向 A地区转移, 注
意这里一个基本假定是 A,B地区劳动
力的资源是同质的 。 以上是新古典的
观点, 缪尔达尔认为这种假定是不符
合现实的, 迁移会发生, ( A,B工资
差额大于迁移费 ) 。
? 但转移的往往是熟练劳动力, 即有技术
的, 人力资本投资多的对象, 他们才能
支付迁移费, 技术人才的转移使 A地区
的增长速度加快, 需求会进一步增长,
劳力供给还会增加, 工资会进一步上升 。
B地区劳力减少了, 导致供给曲线下移
需求下降, 劳动力进一步迁移 。
? 这就是累积性循环效应, 地区二元经济出现, A地区被
他称为, 受惠地区,, B地区为, 落后地区,, B对 A
的转移, 叫, 回波效应, ( 也叫回浪效应 ), 往往是
累积性的, 加大地区性的差异 。 但回波效应不是无限
的, 受惠地区也可能因各种原因是其趋于饱和 。 所以
一个地区, 国家, 不可能永远发达, 扩散效应于是出
现 。
? 所以优先鼓励某些地区先发展, 使总体的经济增长加
快, 但这不能太过分, 在一定阶段之后, 政府应采取
新政策结束二元性, 不能等扩散效应自然而然产生 。
返回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平衡与不平衡两种发展战
略的对立关系。
2、中国区域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简述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