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 肿瘤 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
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
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
物。因常形成局部肿块而得名。
? 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失去分化
成熟的能力,
? 具有相对的自主性生长;与机体不协调,
有害无益。
? 恶性肿瘤还具有明显的侵袭破坏能力及转
移特性,
?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节 肿瘤的特性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
(一)、肿瘤的大体形态
1、形状:
2、体积:肿瘤的大小与肿瘤的性质、
生长时间, 生长速度及 部位等有关。
3、颜色:与来源、含血量等有关。
如血管瘤、脂肪瘤、黑色素瘤等。
4、硬度:与来源、间质含量有关。
5、数目:肿瘤通常为一个(单发),
有时为多个(多发)。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1、实质:肿瘤细胞的总称,是肿瘤的主
要成分。
2、间质:一般由结缔组织和血管形成,
可有淋巴管。间质成分不具特异性,对
肿瘤实质起支持和营养作用。
二、肿瘤的异型性:
肿瘤组织在 细胞形态 和 组织结构
上, 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
程度的差异 。 区别异型性的大小是
诊断肿瘤, 确定其良恶性的主要组
织学依据 。
(一)肿瘤 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瘤组织在空间排列方式上
(极向、器官样结构及其与间质的
关系等方面)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
的差异。
(二)肿瘤 细胞的异型性,
1、瘤细胞的多形性
2、瘤细胞核的多形性:核大,核
浆比例增大(正常 1,4~ 6,恶性 1:
1),畸形怪状,核深染,核膜厚,
核仁大、数目增多,有病理性核分
裂像。
三、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
?糖代谢:肿瘤细胞无论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
均以糖酵解增强为特点。
?蛋白质代谢:肿瘤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代谢与
分解均增强,合成代谢>分解代谢。
?核酸代谢:肿瘤细胞核酸合成代谢增强 → 细
胞内 RNA,DNA含量增加。
?酶系统改变:参与核苷酸,DNA,RNA和蛋
白质合成的酶活性增强,参与其分解过程的
酶活性降低。
四、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肿瘤的生长,
1、肿瘤的 生长速度,
①倍增时间:
②生长分数: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增殖阶段
( S期 +G2期)的细胞的比例。
③ 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
肿瘤生长速度决定于生长分数和瘤生成
与丢失之比,而与倍增时间关系不大。
抗癌药针对处于增殖期的细胞,高生长
分数瘤对化疗敏感。
④肿瘤的演进:指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
得越来越富于侵袭性(生长加快、浸润和转
移)的现象。与异质化有关。
⑤ 肿瘤的异质化:
是指由一个克隆来源的瘤细胞在生长过程
中形成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
对抗癌药的敏感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的亚克隆的
过程。原因:单克隆性肿瘤的生长过程中,附
加的基因突变作用于不同的瘤细胞,使得瘤细
胞的亚克隆获得不同的特性。致肿瘤生长过程
中能保留那些适应存活、生长、浸润与转移的
亚克隆。
⑥ 肿瘤血管生成:
指实体性肿瘤在机体内诱导形成
新生血管的现象。受血管生成因子和
抗血管生成因子调控。
2、肿瘤的 生长方式,
①膨胀性生长:
发生在器官或组织内的大多数良性肿瘤
所表现的生长方式。
②侵袭性生长:
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③外生性生长:
发生在体表、体腔或管道器官表面的肿
瘤常向表面生长。良性、恶性肿瘤都可呈外
生性生长。
(二)肿瘤的扩散:
1、直接蔓延:
恶性肿瘤细胞沿组织间隙、淋巴
管、血管的外周间隙,神经束衣浸
润,破坏邻近正常器官和组织,并
继续生长。
2、转移:
?淋巴道转移:是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
?血道转移:是肉瘤最常见的转移途径。
?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官。
五、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分级,
恶性肿瘤的分级主要是根据其分化程度
的高低来确定恶性程度的级别。一般分为三
级,
◇ Ⅰ 级 (高分化 ):属低度恶性,
◇ Ⅱ 级 (中分化 ):属中度恶性,
◇ Ⅲ 级 (低分化 ):属高度恶性。
?这种分级对于决定治疗方案和判定预后有
一定意义。
?分期,
较为常用的是 TNM分期 。
T,Tumor,表示肿瘤,
N,Lymph Node,表示淋巴结转移
的情况。
M,Metastasis,表示有无远隔血道转
移。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一,局部影响,
1.压迫和阻塞作用
2.侵袭
3.出血和感染
4.疼痛
二,全身影响,
1.恶病质
2.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3.副肿瘤综合征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差,异型性大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 浸润性或外生性
继发改变 很少发生坏死出血 常发生坏死出血
复发 很少复发 常复发
转移 无 有
对机体的影响 较小 较大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一、肿瘤的命名,
(一 ) 良性肿瘤的命名:
? 部位 +组织来源 +瘤
(二 )恶性肿瘤:
? 癌:部位 +组织来源 +癌
? 肉瘤:部位 +组织来源 +肉瘤
(三 )其它命名方式:
? 母细胞瘤:多数为恶性肿瘤。
? 在肿瘤前 +恶性:如恶性畸胎瘤。
? 以, 瘤, 字结尾的恶性肿瘤:如黑色素
瘤。
? 以, 人名, 或, 病, 命名的恶性肿瘤:
如霍奇金淋巴瘤、白血 病。
二、肿瘤的分类:
以形态学为基础,据组织来源将肿瘤分
为五类。
三、癌与肉瘤的区别
癌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较常见,多见于中、老年人 较少见,多见于青少年
大体特点 质较硬,灰白色,较干燥 质脆软,灰红色,湿润
组织学特点 癌细胞呈实性条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 瘤细胞弥漫分布,实质分界不清楚
网状纤维染色 癌细胞间无网状纤维 肉瘤细胞间有网状纤维
转移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第六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一、癌前病变 (precancerous lesion):
指某些具有癌变潜能的良性病变长期治疗不
愈, 可能癌变 。 常见的癌前病变有子宫颈糜烂,
粘膜白斑, 纤维囊性乳腺病, 家族性大肠腺瘤病,
大肠腺瘤 (特别是绒毛状腺瘤 ),膀胱, 外阴的乳
头状瘤, 慢性萎缩性胃炎, 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
乙型, 丙型病毒性肝炎, 坏死后性肝硬化, 皮肤
慢性溃疡等 。
二、非典型增生 (atypical hyperplasia):
指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增生的细胞大
小不等,形态不一,核大深染,核浆比例
增大,核分裂像增多 (一般不见病理性核分
裂 ),细胞排列紊乱,具有异型性。异型增
生又可分为轻度 (Ⅰ 级 )、中度 (Ⅱ 级 )和重度
(Ⅲ 级 ),重度异型增生接近原位癌。
三、原位癌 (carcinoma in situ):
指癌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但尚未突破
基底膜。是最早期的非侵袭性癌。常见
的有子宫颈原位癌、乳腺的导管原位癌
和小叶原位癌等。
第七节 常见肿瘤举例
一、上皮组织肿瘤:
(一 )良性上皮组织肿瘤:
1、乳头状瘤( papilloma), 由被覆上皮
发生,并向表面呈乳头状生长的良性肿
瘤。
?好发部位,皮肤及粘膜表面。
?肉眼特点, 肿瘤呈外生性生长,
乳头状或细指状向表面突起。
?镜下特点, 乳头的分支和数目不
等,其中心为纤维血管轴,表面被
覆分化良好的瘤细胞。
2、腺瘤 (adenoma),
由腺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甲状腺、乳腺、卵巢、
涎腺、胃肠道粘膜等。
常见类型有①息肉状腺瘤;
②纤维腺瘤;
③多形性腺瘤;
④囊腺瘤。
(二 ) 恶性上皮组织肿瘤
1, 鳞状细胞癌 (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鳞状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 皮肤,
食管, 阴茎, 子宫等常发生, 有时非鳞
状上皮被覆的部位也可发生, 如支气管,
肾盂, 膀胱等 。
鳞癌可分为高分化, 中分化, 低分
化三级 。
2、基底细胞癌( basal cell carcinoma)
由皮肤及其附件的基底细胞发生
的恶性肿瘤。
好发于中老年人面部。
肿瘤常形成溃疡,浸润破坏周围
组织,但很少发生转移。
镜下肿瘤细胞形成团块、条索或
腺样结构。肿瘤细胞与基底细胞相
似。
3,移行细胞癌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发生于膀胱和肾盂等的移
行上皮细胞, 常呈多发性乳状
状外观, 乳状纤细而质脆 。
4、腺癌 (adenocarcinoma):
由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多见于胃肠道、子宫内膜、乳腺、
甲状腺和胰腺等处。分为①管状
腺癌;② 实性癌;③粘液癌;
二、间叶组织肿瘤
(一 )良性间叶组织肿瘤:
1,纤维瘤( fibroma):
由纤维组织发生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皮下、
筋膜、肌间。外观结节状,有包膜,质
韧。切面灰白色,可见编织状条纹。镜
下为分化良好的纤维母细胞及胶原纤 维
排列成束状,交织一起形成肿瘤实质。
间质是血管及少量纤维组织。
2、脂肪瘤( lipoma),由脂肪组织
发生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躯干、四
肢皮下。外观分叶状或结节状,包
膜完整、质软浅黄色、油腻呈脂肪
样。镜下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肿
瘤实质,周围可见纤维包膜。
3、平滑肌瘤( leiomyoma):
由平滑肌发生的良性肿瘤。好发
于子宫和胃肠道。可单发,亦可多发,
结节状,边界清楚,灰红色,可见编
织状条纹。镜下由成熟的平滑肌细胞
构成。
4、血管瘤( hemangioma):
由血管发生的良性肿瘤。常见于面
部、颈部、唇、舌等。鲜红色或暗红
色斑块,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
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静
脉血管瘤。
(二 )恶性间叶组织肿瘤:
1、纤维肉瘤( fibrosarcoma)
由纤维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 好发于
四肢和躯干的深部组织。外观结节状或
不规则形,粉红色、质软、鱼肉状,可
有假包膜。镜下由异型性明显的纤维母
细胞样的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
2,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alignant fibro
histiocytoma )
由中胚层间充质细胞向纤维母细胞和组
织细胞分化中形成的恶性肿瘤。 好发于四
肢、腹膜后躯干等的深部软组织。外观肿
瘤边界不清,切面灰白及灰黄色,鱼肉状。
镜下主要由肿瘤性纤维母们细胞及组织细
胞构成,伴有单核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等。
细胞异型性明显。
3,脂肪肉瘤( liposarcoma):
是较常见的由原始间叶组织发生的向脂肪分
化的恶性肿瘤。 好发于大腿、腹膜后的深部组
织。外观结节状或分叶状,可有假包膜。镜下
由不同分化阶段的脂肪母细胞构成,脂肪母细
胞呈小圆形、梭形,也可形成巨细胞,胞浆内
可见脂肪空泡。粘液、血管网是肿瘤的间质。
脂肪肉瘤分为分化良好型、粘液型、圆形细胞
型、多形性和去分化型五种组织学类型。
5,平滑肌肉瘤( leiomyosarcoma)
由平滑肌发生的恶性肿瘤。 好
发于子宫及胃肠道。外观 结节状,
可有假包膜,灰红色,鱼肉状。
镜下分化差者异型性显著。
6、血管肉瘤 (hemanhiosarcoma):
多见于中老年人,高度恶性。好发于头
颈部、四肢和躯干的皮肤。外观呈紫红色结
节状,边界不清,常伴坏死、出血或溃疡。
镜下由不同程度异型性的肿瘤性内皮细胞和
由其围成的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相互吻
合的血管腔组成。
4,横纹肌肉瘤( rhabdomyosarcoma):
由原始间叶组织发生的向横纹肌分化的恶
性肿瘤。恶性度高。 好发于头颈区,泌尿生
殖道、后腹膜及四肢等处。发生于头、颈、
泌尿生殖道的横纹肌肉瘤呈葡萄状,故有葡
萄状肉瘤之称。发生于四肢和腹膜后的肿瘤
则呈边界不清的结节。镜下由不同分化阶段
的横纹肌母细胞构成,分化较好的横纹肌母
细胞的胞浆内可见纵纹和横纹。横纹肌肉瘤
分为胚胎性、葡萄簇型、梭形细胞和多形性
几类。
7,骨肉瘤( osteosarcoma)
由骨母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青少年多见。
好发四肢长骨的干骺端。肿瘤呈侵袭性生长,
破坏干骺端皮质及骨髓腔,并可侵犯周围的
软组织,还可穿过骺板侵犯骨骺,肿瘤内可
见放射状的新生骨,在骨干处形成三角形新
生骨( Codman三角)。镜下肿瘤细胞可呈梭
形、三角形、多边形,异型性明显,并形成
肿瘤性骨样组织和骨质,散在瘤细胞之间。
四、其它肿瘤:
1、畸胎瘤 (teratoma):
由多潜能的生殖细胞发生的肿瘤,由两个或三
个胚层的组织构成。 好发于卵巢、睾丸。肿瘤可为
囊性或实性,囊内可见大量油脂、毛发、骨和软骨。
镜下 肿瘤实质内可见皮肤、皮脂腺、毛囊、汗腺
(外胚层 ),呼吸上皮、胃肠道上皮 (内胚层 )、骨、软
骨,平滑肌 (中胚层 )、脑组织 (神经外胚层 )。分
为良性 (成熟型 )、恶性 (未成熟型,常有未成熟的神
经组织 )。
2、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视网膜核层原始
干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婴幼儿。外
观呈扁平或结节状,灰白色,也可多灶性或
弥漫性增生,常侵入玻璃体腔,破坏眼球侵
入眶内。常死于颅内或全身转移。
3、黑痣和黑色素瘤:
?黑痣 (pigmented nevus)
是皮肤黑色素细胞的良性增生性病
变。根据痣细胞的所在部位,分为皮内
痣 (痣细胞团位于真皮内 )、交界痣 (痣细
胞团位于真皮和表皮交界处 )、和混合
痣 (即有皮内痣;又有交界痣病变 ),后
两者较易恶变为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 (melanoma):
是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
多发生于头颈部、足底部、外阴及肛门周
围。可以开始即为恶性,也可以由 黑痣恶
变而来。黑痣色素加深、体积增大、生长
加快、溃疡、出血等常是恶变的征象。
三、淋巴造血组织肿瘤
(一 )白血病 (leukemia):
骨骼造血干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肿瘤细胞侵袭
和取代正常骨骼组织,并大量侵入外周血液,可随
血流广泛侵袭和破坏肝、脾、淋巴结等。分为急性
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
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四种基本类
型。
(二 )淋巴瘤 (lymphoma):
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一组恶性肿瘤。
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型。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 肿瘤的病因,
(一 )外环境致癌因素:
1,化学致癌因素:
?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这类物质中以
3,4-苯丙芘为代表, 具有致癌性强, 存
在广泛等特点, 与肺癌及胃癌关系密
切 。
?亚硝胺类化合物,这类物质这类物质具有
较强的致癌作用,致癌谱广,与肝癌、胃癌、
食管癌有关。亚硝胺在胃内由亚硝胺盐和二
级胺合成,可通过胎盘影响子代。
? 黄曲霉毒素,致癌性最强,比亚硝胺大
70余倍,主要与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黄
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及谷
物中,具有化学性稳定的特点,煮熟后仍有
活性。
2、物理致癌因素:
① 电离辐射:
包括 x线,γ 射线和粒子辐射 等均能
诱发染色体断裂、移位、基因突变而增加
肿瘤发病率。
②紫外线:
作用于 DNA,引起嘧啶二聚体形成,
长期过度照射与皮肤鳞癌、基底细胞癌、
黑色素瘤有关
③ 热辐射:
我国北方人的, 炕癌, 等 。
④ 长期吸入石棉纤维粉尘, 可引起肺癌等 。
3、生物致癌因素:
? 病毒,
人乳头状瘤病毒,EB病毒、乙型肝炎和丙型肝
炎病毒等与人类肿瘤有关。
?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与胃的低度恶
性 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有关。
? 寄生虫:
如日本血吸虫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关。
(二 )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
?遗传因素
?免疫因素
?种族因素
?性别和年龄
?激素因素
二、肿瘤的发病机制
(一 )正常细胞的转化与恶变
?原癌基因的激活
?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
(二 )肿瘤的形成与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