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噬菌体 (bacteriophage or phage),
是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的
病毒。
特点,
( 1) 个体微小、可通过细菌滤器
( 2) 无细胞结构
( 3) 专性细胞内寄生
( 4) 分布广泛
( 5) 裂解细菌:细菌死亡
不裂解细菌:细菌变异
形态与结构
形态,
蝌蚪形
微球形
丝形
结构,
头部,外壳、核心
尾部, 尾领、尾髓,
尾鞘、尾板,
尾刺、尾丝
化学组成 核酸,头部核心,
DNA或 RNA
作用: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蛋白质,头部外壳和尾部
作用:保护核酸
构成外壳和尾部
培养,须用活的易感的细菌培养
(严格寄生性、高度特异性)
抗原性
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抑制感染
抵抗力
比繁殖体强(热、低温、冰冻等)
对紫外线 ( UV) 和 X射线敏感
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
溶菌周期
概念,是从噬菌体吸附至细菌上,到细菌
溶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的过程
过程,三个阶段
( 1) 吸附与穿入,
特异性,核酸穿入
( 2) 生物合成,
早期转录(子代核酸)
晚期转录(结构蛋白,酶类)
( 3) 成熟与释放,
噬菌体吸附宿主菌模式图
a吸附与宿主菌 b尾板扩张,尾鞘收缩 c 核酸注入菌体
毒性噬菌体
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
生子代噬菌体,最终将裂解细菌的
噬菌体。
溶原状态
定义,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不
裂解细菌,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
体上,随其一起复制,能传给子代
细菌 。
温和噬菌体,
前噬菌体,
溶原性细菌,
特性:能正常分裂
产生免疫
性状可发生改变 (如白喉棒状杆菌)
溶原状态可被终止
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周期
溶菌性周期
毒性噬菌体:溶菌性周期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噬菌体 (bacteriophage or phage),
是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的
病毒。
特点,
( 1) 个体微小、可通过细菌滤器
( 2) 无细胞结构
( 3) 专性细胞内寄生
( 4) 分布广泛
( 5) 裂解细菌:细菌死亡
不裂解细菌:细菌变异
形态与结构
形态,
蝌蚪形
微球形
丝形
结构,
头部,外壳、核心
尾部, 尾领、尾髓,
尾鞘、尾板,
尾刺、尾丝
化学组成 核酸,头部核心,
DNA或 RNA
作用: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蛋白质,头部外壳和尾部
作用:保护核酸
构成外壳和尾部
培养,须用活的易感的细菌培养
(严格寄生性、高度特异性)
抗原性
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抑制感染
抵抗力
比繁殖体强(热、低温、冰冻等)
对紫外线 ( UV) 和 X射线敏感
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
溶菌周期
概念,是从噬菌体吸附至细菌上,到细菌
溶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的过程
过程,三个阶段
( 1) 吸附与穿入,
特异性,核酸穿入
( 2) 生物合成,
早期转录(子代核酸)
晚期转录(结构蛋白,酶类)
( 3) 成熟与释放,
噬菌体吸附宿主菌模式图
a吸附与宿主菌 b尾板扩张,尾鞘收缩 c 核酸注入菌体
毒性噬菌体
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
生子代噬菌体,最终将裂解细菌的
噬菌体。
溶原状态
定义,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不
裂解细菌,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
体上,随其一起复制,能传给子代
细菌 。
温和噬菌体,
前噬菌体,
溶原性细菌,
特性:能正常分裂
产生免疫
性状可发生改变 (如白喉棒状杆菌)
溶原状态可被终止
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周期
溶菌性周期
毒性噬菌体:溶菌性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