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口 鲶 养 殖
第 二 章
鱼类养殖
第 二 章 大 口 鲶 养 殖
(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
概 述
大口鲶养殖、繁殖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
后期和九十年代初。是人们对长江鱼类资源开发利用的一
个极好实例。
大口鲶具有肉质细嫩、生长速度快、广温性、食性可
转变、抗病力强等特点。尤其是生长速度在目前所知的养
殖鱼类中,它是最快的。
大口鲶的养殖现主要是池塘养殖与网箱养殖。
第 一 节 生 物 学 特 性
一、形态特征
属鲶形目、鲶科。
土 鲶
部位 大口鲶 土鲶 备注
口裂 口裂大,末端达到或超过 口裂小,末端止于 苗种阶段
大小 眼中部的下方 眼前缘下部 不明显
胸鳍棘 无明显锯齿,仅有 2~3排 从 2cm左右起具 无论大小
前缘锯齿 颗粒状突起 明显锯齿 均可区别
尾形 上叶明显长于下叶 上下叶基本等长 4cm以上可区分
大口鲶与土鲶的区别
二、分布
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支流的大江大河中。大口鲶苗种阶段常
与土鲶混合杂居。
三、生活习性
适温范围 0~38℃,最适生长温度 18~32 ℃ 。
最适 PH7.0~8.4。
D.O低于 2mg/l时鱼出现浮头,低于 1mg/l窒息死亡。
营底栖生活,白天隐居,夜间四处觅食。喜集群,易捕捞,
两网起捕率达 90%左右。
三、食性
属凶猛肉食性鱼类。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经驯化可吃配合饲料。
四、生长
1~3龄生长最快。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当年鱼至年底体重可达
1.5~2.5kg,最大者可达 6kg。
六、繁殖
4龄性成熟,3~6月为产卵季节,繁殖最适水温 20~23 ℃,
在江河沙石底质的激流浅滩处产卵。卵沉性,黄色,具粘性,
每公斤亲鱼可产卵 1万粒左右。受精卵在 22~23 ℃ 水温下,约
36~40h孵化出苗。
刚孵出的仔鱼有一个很大的卵黄囊,侧卧于水底只能尾部
摆动,2~3天后可自主游动并觅食。
雌雄鉴别 生殖乳突
胸鳍
胸鳍棘后缘内侧锯齿
尾鳍叉

末端圆钝
椭圆
细弱
浅,仅为
尾鳍长 1/3

末端尖锐
较尖
粗大
深,达尾鳍
长 2/3以上。
第 二 节 人 工 繁 殖
一、亲鱼收集
1、收集时间
2、运输方法
二、亲鱼培育
1、培育池条件:面积 1~3亩为宜。
2、放养量,150~200kg/亩
3、投饵与管理
4、催熟
对长势较好、发育欠佳的鱼,
在繁殖前 1个月,可注射多巴
胺( RES),雌 2mg/kg,雄 2/3。
三、人工催产、孵化
1、催产剂及注射
以几种催产剂混合使用效果较好,多采取两针
注射,效应时间一般为 8~12h。
2、卵子有效受精时间
在水温 19~27 ℃ 条件下,大口鲶的卵从脱离滤泡
至产出能正常受精的时限仅为 30~45min。 比四大家
鱼的 1~2h要短得多。
3、人工采卵、授精
在繁殖季节可对雄鱼多次催情,以提高采精量
和受精率
淡水渔业,1999,3,李德林
4、孵化
以受精卵粘附在鱼巢上在环道中孵化、或粘附
在盘内在微流水中孵化效果较好。
第 三 节 苗 种 培 育
一、苗种培育的主要技术环节
1、培育池条件
水泥池几个 ~几十个 m2,进排水系统完备,有充气增氧设施。
2、合理的放养密度 初孵鱼苗 2500~3000尾 /m2
3cm鱼种 300~400尾 / m2
5~6cm鱼种 80~100尾 / m2 3、投饵
卵黄囊消失一半时,投蛋黄 ;
3~4日龄,投桡足类幼体 ;
一星期时,投枝角类 ;
3~4cm,投水蚯蚓 ;
5cm时,驯食,50%的水蚯蚓或鱼糜加 50%配合饲料。
4、控制水质
早晚虹吸排污两次;微流水,充气增氧。
5、分级
鱼种 3cm时开始分级,每周进行 1次,并调整放养密度,
到 50g以后不再分级。一般分 3次即可。
6、防病 1、小瓜虫病 2、白皮病
二、影响苗种成活率的主要因子
1、早春寒流降温
2、自相残食
3、病的发生。
第 四 节 成 鱼 养 殖
一、养殖方式
池塘养殖、网箱养殖
大口鲶池塘养殖高产技术总结,万松良,淡水渔业,1996,4。
罗非鱼池中套养革胡子鲶和大口鲶的效益比较试验,黄辨非
1、池塘养殖中的单养
2、池塘养殖中的套养
二、养殖技术
思 考 题
一、大口鲶与土鲶在外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
什么?
二、大口鲶苗种培育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