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黄鳝养殖
(Monoptetus albus)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黄鳝属鱼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
左右鳃孔在头部腹面连成一, V”字形的裂缝,故属
合鳃目。
二、生活习性
底栖生活的鱼类。喜集群穴居。夏出冬蛰,冬季
栖息处干涸时,能潜入土深 30~ 40厘米处越冬达数月
之久。白天静卧洞内,晚间外出活动,夜间常守候在
洞口捕食。气温、水温较高时,白天也出洞呼吸与捕
食。摄食方式为噬食及吞食,食物不经咀嚼就咽下,
食物大时,咬住食物后用旋转身体的方式来咬断食物,
捕食后即缩回洞内。喜食活食,耐饥饿。对光和味的
刺激不大敏感。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三、繁殖习性
黄鳝全长在 20cm以上,2龄时开始性成熟。刚成
熟的个体全部是雌性,进行一次生殖活动后,卵巢退
化,被逐渐发育起来的精巢所代替。
黄鳝也由雌性变为雄性, 中间过度阶段称为雌雄
同体, 这种性别转换现象被称为性逆转, 在动物中少
见 。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黄鳝的繁殖与苗种培育
一、亲鱼的选择
1、亲鳝的来源
购买;人工培育
2、雌雄鉴别、选择与搭配
50~100克,雌雄比例,3~4,1
3、亲鳝的培育
投喂动物性饵料,坚持“四定”投饵,保
持水质清洁。
雌雄亲鳝的鉴别
部位 繁殖季节雌鳝 繁殖季节雄鳝
头部 细小,无隆起 较大,隆起明显
体背斑纹 青褐色,无斑纹 豹皮状色素斑点
腹部状态 膨胀微透明 无明显膨胀
腹部斑纹 呈淡橘黄色,有一
紫红色横条纹
血状斑纹
二、催产
1、催产季节与催产激素
5月 ~6月上旬; 7月 ~8月上旬
DOM10mg/l,LRH-A7~10ug/kg,
HCG800~1000IU/kg,PGmg/kg。
2、催产方法
注射、口服。
第二节 黄鳝的繁殖与苗种培育
三、产卵与受精
多采用自然受精。
第二节 黄鳝的繁殖与苗种培育
鳝苗保护池结构
四、孵化
1、人工孵化; 2、自然孵化
五、苗种培育
1、培育方式:网箱、池塘。
2、主要措施:培肥水质,水面上要种植水葫芦;
5~8厘米后,要分池。并开始投喂切碎的鱼肉、
蚯蚓等。 8~10厘米后,可将动物性饵料与配
合饲料混合投喂。
第二节 黄鳝的繁殖与苗种培育
第三节 黄鳝养殖技术
一、黄鳝养殖的主要模式
水泥池养鳝、网箱养鳝、鳝蚓合养、稻
田养鳝等。
二、黄鳝的放养
1、时间,5~7月
2、规格与密度,35克 /尾以上; 1~2公斤 /M2。
3,鳝种消毒
布箱养黄鳝
网箱养鳝
稻田养鳝
防
逃
设
施
室内加温养殖
水泥池养鳝
夏季遮荫
三、黄鳝的饲养
1、饵料的种类
2、投喂时间及投喂量
四、日常管理
1、水质与水温的管理
2、水草的管理
3、分级饲养
第三节 黄鳝养殖技术
第四节 黄鳝的疾病防治
一、黄鳝发病的原因
1、引种、投放把关不严;
2、养殖环境不良或恶化;
3、操作不慎或黄鳝互相残杀;
4、喂养不当引起发病;
二、常见疾病的种类及防治
出血病、赤皮病、肠炎病、烂尾病、赤斑
病、打印病、棘头虫病、毛细线虫病、发烧
病等。
第四节 黄鳝的疾病防治
1.出血病
病状病鱼体有呈点状,块状或弥散状充
血,腹部、喉部较明显,有时口中流血,鳃
腐烂。
流行从早春至 10月底均可发生,此病流
行广,发展快,死亡率高。
防治方法,
1)每半月用生石灰对池水进行消毒;
2)用每毫升 0.25IU的金霉素浸洗鳝体;
第四节 黄鳝的疾病防治
2、赤皮病
病状病鱼因外伤感染部分出血、发
炎、皮肤脱落,尤其腹部和体侧症状明
显。 流行春末夏初常见此病流行。
第四节 黄鳝的疾病防治
防治方法,
1)放养前用 5~20g/m3的漂白粉溶液,浸洗
黄鳝约 30min;
2)用 0.4‰ 的食盐水和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
3)用 10%盐水洗擦患部,或用 2.5%食盐水
药浴 15~20min。
第四节 黄鳝的疾病防治
病状病鱼头部发黑,腹部出现红斑,肛门
红肿,其颜色由淡红 — 充血 — 紫红,肠道发炎
充血,进而发紫溃烂而死亡。流行此病多发生
于 4~7月,传染性强,发展快,病程短,死亡率
高。
3、肠炎病
3、肠炎病
防治方法
1)发病季节每半月用漂白粉消毒 1次;
2)用黄胺胍或大蒜拌饵投喂,用量为每 50kg
黄鳝 5g药,第 2~6天减半;
3)呋喃西林 20g/100kg鱼,连喂 3d。
4、烂尾病
病原,
由产气单胞菌中的一种细菌引起。
病鳝头伸出水面,反应迟钝,活动无力。
尾部发炎充血,继尔肌肉坏死腐烂,以致尾
柄及尾部肌肉烂掉,尾椎骨外露,喪失活动
能力而死亡。
防治方法,
1)防止机械损伤;
2)鱼种消毒要彻底;
3)发病期间用 2~5mg/l环丙沙星浸泡;
4)鳝池用 0.1~0.2mg/l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全池
泼洒,连续 3天。
4、烂尾病
5.打印病
病原:点状气单胞菌中的一种。
病状病鱼背部和两侧 (多在肛门附近 )出
现小红斑,继而扩大呈园形、椭园形的溃疡
深凹,边缘充血发红,形状似打了一个深深
的红色印记,严重时露出骨骼和内脏,使病
鱼无力钻入洞穴栖息,最后死亡。
第四节 黄鳝的疾病防治
5.打印病
防治方法
1) 全池泼洒浓度为 1g/m3的漂白粉 ;
2) 口服磺胺噻唑 2.5g/50kg体重,连续 6d,首
次加倍 ;
3) 取 1~2只蟾蜍,剥去皮,系上绳子,在水
里拖几遍,1~2d内可治愈。也可在池内养几
只蟾蜍,其分泌物有杀菌预防打印病的功效。
6.疖疮病
病因由细菌感染所致的皮肤病。病状病
鱼表皮及肌肉组织发炎,继而脓肿,溃烂。
常有伴头尾渗血。病鱼常在水中支撑物上躺
着,似瘫痪状。
防治方法,
1)全池泼洒漂白粉 1g/m3;
2)全池泼洒呋喃唑酮 0.25mg/L,连用 3d;
3)口服 2.5g磺胺噻唑 /50kg鱼,首次加倍,连
续 6d。
第四节 黄鳝的疾病防治
7.赤斑病
病因由细菌感染所致。
病状病鱼腹部和体侧有红斑,肠道发
炎,充血,肠萎缩,眼球向外突出。
流行此病多发于 4~6月。
第四节 黄鳝的疾病防治
7.赤斑病
防治方法,
1)放鱼时操作小心,避免鱼体受伤;
2)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水消毒杀
死病原菌;
3)用 2.5%食盐水浸洗病鱼 15~30min。
8、毛细线虫病
病原,
毛细线虫。寄生在肠的后端,破坏肠道
组织,引起肠道溃烂,严重时引起黄鳝死亡。
防治方法,
100公斤黄鳝投喂 0.2~0.3克左旋咪唑或甲
苯咪唑,连续 3天一个疗程。
第四节 黄鳝的疾病防治
病因,
水温过高,或黄鳝密度过大、或水质恶化
时,鳝体表粘液分泌,在水中发酵,并释放
出高的热能,进而使黄鳝粘液大量分泌,引
起鱼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养殖密度适中,运输密度不宜过大;运输
过程中避免水质恶化,可使用青霉素,用量
20IU/ml。
9.发烧病
第五节 黄鳝的暂养与运输
一、黄鳝的暂养
1、暂养的意义
2、暂养的方法
二、黄鳝的运输
1、运输的工具
2、如何提高运输中的成活率 end
思 考 题
1、黄鳝规模化养殖的主要难点有哪些?并进行
分析。
2、如何进行黄鳝的网箱养殖?应掌握哪些关键
技术?
3、黄鳝常见的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黄鳝养殖
(Monoptetus albus)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黄鳝属鱼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
左右鳃孔在头部腹面连成一, V”字形的裂缝,故属
合鳃目。
二、生活习性
底栖生活的鱼类。喜集群穴居。夏出冬蛰,冬季
栖息处干涸时,能潜入土深 30~ 40厘米处越冬达数月
之久。白天静卧洞内,晚间外出活动,夜间常守候在
洞口捕食。气温、水温较高时,白天也出洞呼吸与捕
食。摄食方式为噬食及吞食,食物不经咀嚼就咽下,
食物大时,咬住食物后用旋转身体的方式来咬断食物,
捕食后即缩回洞内。喜食活食,耐饥饿。对光和味的
刺激不大敏感。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三、繁殖习性
黄鳝全长在 20cm以上,2龄时开始性成熟。刚成
熟的个体全部是雌性,进行一次生殖活动后,卵巢退
化,被逐渐发育起来的精巢所代替。
黄鳝也由雌性变为雄性, 中间过度阶段称为雌雄
同体, 这种性别转换现象被称为性逆转, 在动物中少
见 。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黄鳝的繁殖与苗种培育
一、亲鱼的选择
1、亲鳝的来源
购买;人工培育
2、雌雄鉴别、选择与搭配
50~100克,雌雄比例,3~4,1
3、亲鳝的培育
投喂动物性饵料,坚持“四定”投饵,保
持水质清洁。
雌雄亲鳝的鉴别
部位 繁殖季节雌鳝 繁殖季节雄鳝
头部 细小,无隆起 较大,隆起明显
体背斑纹 青褐色,无斑纹 豹皮状色素斑点
腹部状态 膨胀微透明 无明显膨胀
腹部斑纹 呈淡橘黄色,有一
紫红色横条纹
血状斑纹
二、催产
1、催产季节与催产激素
5月 ~6月上旬; 7月 ~8月上旬
DOM10mg/l,LRH-A7~10ug/kg,
HCG800~1000IU/kg,PGmg/kg。
2、催产方法
注射、口服。
第二节 黄鳝的繁殖与苗种培育
三、产卵与受精
多采用自然受精。
第二节 黄鳝的繁殖与苗种培育
鳝苗保护池结构
四、孵化
1、人工孵化; 2、自然孵化
五、苗种培育
1、培育方式:网箱、池塘。
2、主要措施:培肥水质,水面上要种植水葫芦;
5~8厘米后,要分池。并开始投喂切碎的鱼肉、
蚯蚓等。 8~10厘米后,可将动物性饵料与配
合饲料混合投喂。
第二节 黄鳝的繁殖与苗种培育
第三节 黄鳝养殖技术
一、黄鳝养殖的主要模式
水泥池养鳝、网箱养鳝、鳝蚓合养、稻
田养鳝等。
二、黄鳝的放养
1、时间,5~7月
2、规格与密度,35克 /尾以上; 1~2公斤 /M2。
3,鳝种消毒
布箱养黄鳝
网箱养鳝
稻田养鳝
防
逃
设
施
室内加温养殖
水泥池养鳝
夏季遮荫
三、黄鳝的饲养
1、饵料的种类
2、投喂时间及投喂量
四、日常管理
1、水质与水温的管理
2、水草的管理
3、分级饲养
第三节 黄鳝养殖技术
第四节 黄鳝的疾病防治
一、黄鳝发病的原因
1、引种、投放把关不严;
2、养殖环境不良或恶化;
3、操作不慎或黄鳝互相残杀;
4、喂养不当引起发病;
二、常见疾病的种类及防治
出血病、赤皮病、肠炎病、烂尾病、赤斑
病、打印病、棘头虫病、毛细线虫病、发烧
病等。
第四节 黄鳝的疾病防治
1.出血病
病状病鱼体有呈点状,块状或弥散状充
血,腹部、喉部较明显,有时口中流血,鳃
腐烂。
流行从早春至 10月底均可发生,此病流
行广,发展快,死亡率高。
防治方法,
1)每半月用生石灰对池水进行消毒;
2)用每毫升 0.25IU的金霉素浸洗鳝体;
第四节 黄鳝的疾病防治
2、赤皮病
病状病鱼因外伤感染部分出血、发
炎、皮肤脱落,尤其腹部和体侧症状明
显。 流行春末夏初常见此病流行。
第四节 黄鳝的疾病防治
防治方法,
1)放养前用 5~20g/m3的漂白粉溶液,浸洗
黄鳝约 30min;
2)用 0.4‰ 的食盐水和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
3)用 10%盐水洗擦患部,或用 2.5%食盐水
药浴 15~20min。
第四节 黄鳝的疾病防治
病状病鱼头部发黑,腹部出现红斑,肛门
红肿,其颜色由淡红 — 充血 — 紫红,肠道发炎
充血,进而发紫溃烂而死亡。流行此病多发生
于 4~7月,传染性强,发展快,病程短,死亡率
高。
3、肠炎病
3、肠炎病
防治方法
1)发病季节每半月用漂白粉消毒 1次;
2)用黄胺胍或大蒜拌饵投喂,用量为每 50kg
黄鳝 5g药,第 2~6天减半;
3)呋喃西林 20g/100kg鱼,连喂 3d。
4、烂尾病
病原,
由产气单胞菌中的一种细菌引起。
病鳝头伸出水面,反应迟钝,活动无力。
尾部发炎充血,继尔肌肉坏死腐烂,以致尾
柄及尾部肌肉烂掉,尾椎骨外露,喪失活动
能力而死亡。
防治方法,
1)防止机械损伤;
2)鱼种消毒要彻底;
3)发病期间用 2~5mg/l环丙沙星浸泡;
4)鳝池用 0.1~0.2mg/l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全池
泼洒,连续 3天。
4、烂尾病
5.打印病
病原:点状气单胞菌中的一种。
病状病鱼背部和两侧 (多在肛门附近 )出
现小红斑,继而扩大呈园形、椭园形的溃疡
深凹,边缘充血发红,形状似打了一个深深
的红色印记,严重时露出骨骼和内脏,使病
鱼无力钻入洞穴栖息,最后死亡。
第四节 黄鳝的疾病防治
5.打印病
防治方法
1) 全池泼洒浓度为 1g/m3的漂白粉 ;
2) 口服磺胺噻唑 2.5g/50kg体重,连续 6d,首
次加倍 ;
3) 取 1~2只蟾蜍,剥去皮,系上绳子,在水
里拖几遍,1~2d内可治愈。也可在池内养几
只蟾蜍,其分泌物有杀菌预防打印病的功效。
6.疖疮病
病因由细菌感染所致的皮肤病。病状病
鱼表皮及肌肉组织发炎,继而脓肿,溃烂。
常有伴头尾渗血。病鱼常在水中支撑物上躺
着,似瘫痪状。
防治方法,
1)全池泼洒漂白粉 1g/m3;
2)全池泼洒呋喃唑酮 0.25mg/L,连用 3d;
3)口服 2.5g磺胺噻唑 /50kg鱼,首次加倍,连
续 6d。
第四节 黄鳝的疾病防治
7.赤斑病
病因由细菌感染所致。
病状病鱼腹部和体侧有红斑,肠道发
炎,充血,肠萎缩,眼球向外突出。
流行此病多发于 4~6月。
第四节 黄鳝的疾病防治
7.赤斑病
防治方法,
1)放鱼时操作小心,避免鱼体受伤;
2)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水消毒杀
死病原菌;
3)用 2.5%食盐水浸洗病鱼 15~30min。
8、毛细线虫病
病原,
毛细线虫。寄生在肠的后端,破坏肠道
组织,引起肠道溃烂,严重时引起黄鳝死亡。
防治方法,
100公斤黄鳝投喂 0.2~0.3克左旋咪唑或甲
苯咪唑,连续 3天一个疗程。
第四节 黄鳝的疾病防治
病因,
水温过高,或黄鳝密度过大、或水质恶化
时,鳝体表粘液分泌,在水中发酵,并释放
出高的热能,进而使黄鳝粘液大量分泌,引
起鱼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养殖密度适中,运输密度不宜过大;运输
过程中避免水质恶化,可使用青霉素,用量
20IU/ml。
9.发烧病
第五节 黄鳝的暂养与运输
一、黄鳝的暂养
1、暂养的意义
2、暂养的方法
二、黄鳝的运输
1、运输的工具
2、如何提高运输中的成活率 end
思 考 题
1、黄鳝规模化养殖的主要难点有哪些?并进行
分析。
2、如何进行黄鳝的网箱养殖?应掌握哪些关键
技术?
3、黄鳝常见的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