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 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
第二节 区域 发展战略的制定
第三节 战 略 抉 择
第四节 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
第一节 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
泛指带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谋划,战略研究对推
动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一,战略的概念
二、战略研究的特征 全局性;长远性;综合性; 层次性。
三、区域发展战略
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
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
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四、区域发展战略研
究着重解决的问题
(一)战略目标(二)战略重点(三)战略方针(四)
战略布局(五)战略措施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
一, 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战略思想的集中反映, 一般表示战略期限内
的发展方向和希望达到的最佳程度 。 区域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一种长期的目标和
总方向, 因此应相对稳定, 不能朝令夕改, 使人们无所适从 。 战略目标按期限
可分短期, 中期, 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又称近期目标, 一般 5年左右;中期目
标, 一般以 10年为期;远期目标, 或叫长期目标, 通常在 20年以上 。
总体目标
经济目标 社会目标 建设目标
































































二 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是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任务,它是关系到区域全局性的
战略目标能否达到的重大的或薄弱的部门或项目。
战略重点通常在如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竞争中的优势领域。
二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建设。
三是区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四是经济转折时期的关键问题或扭转区域局面的关键因素。
*战略重点具有阶段性,这是规划工作需要注意的。
* 战略重点 可以不只一个。
三, 战略方针
战略方针是指实现战略目标的总的策略,总的原则,是规范地区发
展行动的指南。战略方针要服务于战略目标,须要简明、扼要,使人们
容易掌握要领。因此,它既不能过于琐碎,全是细徽末节,又不能过于
空泛,流于形式。战略方针切忌公式化、一般化。战略方针越具体,对
指导战略的实施越有利
四, 战略措施
战略措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步骤和途径,是实施战略的手段。制订战略
措施,就是把比较抽象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进一步具体化的过程。区
域发展战略措施通常包括实施战略的相应的组织机构、资源分配、资金
政策、劳动政策、产业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的控制、激励、协调等手段。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关心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各种措施,如
社会福利、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措施和协调地区关系、促进平衡发展的
措施,常常成为战略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且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第三节 战 略 抉 择
一、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
二, 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
三、提出战略构想
一, 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
( 一 ) 区域的地位
区域地位是指某区域在区域系统中或同层次区域中的排序、重要性、
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它通常反映在排序的前后或高低,所起作用的大小,
影响的地域范围及影响的强度等方面。区域地位与区域的规模、地理位置、
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评估区域的地位,目的在于明确区域在地域分工中所处的位置,在社
会经济发展中能起的作用和适宜扮演的角色。
评估区域地位时, 明确规划区域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 对于确定区域
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 经济结构和近期的战略重点,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二 ) 区域优势与劣势
确定区域的优势和劣势,通常需要作两种比较,
一是区内比较。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种内在因素,各种资源、各种条件,
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以明确哪种因素、哪一种资源、哪一个条件对区域发
展的作用最大,是优势所在。
二是区际比较。区域与区域之间进行比较,最容易表现出强势、弱势甚至
是劣势出来。
( 三 ) 区域容量
在自然资源中土地资源是最根本的物质基础, 因此在区域容量研究中又集
中在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方面 。 因而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也成了
衡量, 评价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指标之一 。
土地人口承载力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资源, 在一定的投资水平下持续利
用时的食物生产能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一定营养水平的人口数量 。 它主要是由两
个方面决定的, 一是土地生产潜力, 一是营养水平和人口数量 。 土地生产潜
力 是指目前或者将来某一时期在合理有效的管理基础上, 在能够保证土地可持
续利用的前提下, 土地可以生产出人类生活所必须的食物, 纤维等物质的能力 。
它是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基础 。 研究时经常是使用各种初始生产力模型进行
计算 。 营养水平 是指相应时期人类活动所必须消费的能量 ( 主要指蛋白质和淀
粉 ) 和物质 ( 主要指纤维 ) 的数量 。 人口数量 通常用人口密度指标来表示 。
二, 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
( 一 ) 总体环境
( 二 ) 产业环境
( 三 ) 企业或公司环境
总体环境的分析评价,可以从高到低、从大到小分层次进行,
1.审时度势,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总趋势。
2.了解全国的经济发展形势,自觉接受全国或高层次区域发展战略的约束。
3.了解周边地区的情况,分析区域与周围地区的关系。
产业环境分析的项目很多, 包括,
1.产业结构分析,探讨影响产业发展的各种动力,以及影响这些动力的决
定性因素。
2.生产状况分析,如生产类型、原材料来源、生产成本、生产的附加价值、
规模经济利益等。
3.产品状况分析,如产品类型、替代品等。
4.产品市场状况分析,如产业的成熟度、销售对象、销售范围、进出口状
况等。
5.产品生产环境,相关联的产业发展及相关技术研究、开发状况等。
企业环境或公司环境分析,一般只在极小地域范围编制规划时才予以研究。
它与产业环境似乎相当接近,但也有些不同。其中最大的差别在于,产业环
境基本上是从同一行业的全体的角度去分析,而企业或公司环境更多的是单
一企业或公司的角度去考虑。某一单独的企业或公司对区域产业或许有可能
发挥影响力,尤其是具有垄断性的公司,但个别的企业或公司毕竟只是产业
中的一小部分,产业通常是由很多不同的公司和企业组成的。
三, 提出战略构想
提出战略构想方案, 简单的说, 就是将对区内发展条件和区外发展环境
的分析研究的结果, 综合思考出一条适合区域未来要走的路 。 这是战略抉择过
程中最困难, 最关键的环节, 也是最富有意义的结果 。
一般来说, 提出战略构想的基本原则是, 要对区域发展的机会和障碍,
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作综合分析研究 。 综合分析时常常是两两组合, 在组合
分析比较结果中挑选出较合适的方案出来
II
I
IV
III
(区 域 )
( 环 境 )
优势
劣势
障碍 机会
从区域发展特性组合图中可以看到,特性组合可能出现四种情况:第一种
( 1)可能是环境中出现了机会,而区域恰好有这种优势;第二种( Ⅱ )可能
是环境中存在一些障碍,但区域在这方面仍有强势;第三种( Ⅲ )可能是环境
中存在有机会,但区域在这方面并不具备优势;第四种( Ⅳ )可能是环境有障
碍,而区域在这方面也处于劣势之中。
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区域要在第一种可能的方面去努力,并且依第一种情
况制订战略,提出决策;在第二种可能方面,区域将面临不少竞争和不利的因
素,制订战略的重点在于如何排除障碍,如何应付危机。在第三种可能方面,
区域必须把握一些发展的机会,或者其他周围地区的实力也不强,故应努力去
争取,否则会把一个大好时机错过。在第四种方面,区域不应去发展,不应依
这种情况提出发展的努力,避之仍唯恐不及。
第四节 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
一, 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一)自主发展战略
(二)高速度增长战略
(三)变通经济发展战略
(四)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五)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六)出口替代发展战略
(七)信息化发展战略 二, 空间发展战略模式 (一)平衡发展战略
(二)不平衡发展战略
(三)梯度推移战略
( 1)梯度 —— 是一种广义的非均衡。地球表层的差异导致其间物质和能量分
布的不均衡,从而引起物质流动、能量传输和信息扩散这一常见现象。所以,
梯度的客观存在是产生宏观运动及其过程的基础,反过来,这种宏观运动及其
又会导致原始的平衡 —— 非平衡格局。
(2) 类型,自然梯度;经济梯度;社会梯度;技术梯度 。
(三)梯度推移战略
1、梯度及其主要类型
2、梯度理论
梯度理论 是定性、定量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空间不平衡分布规律的一种理论。
梯度理论认为,非均衡系统中存在的梯度,形成了促使系统不断进行物质、能
量和信息交换与传输的梯度力,它是促进区域经济运行发展的一种动力。这种
力的方向和强度,决定着经济运行的方向和速度。因此,要提高区域经济发展
的速度,就必须提高梯度力,促使区域远离平衡,使各个地区和各个部门之间
都有不平衡的发展,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3、经济发展的梯度推移
( 1)推移的动力。经济梯度推移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产业的创新活动。
( 2)推移的方式 —— 有序推移。根据梯度推移的动力,新产品或新产业的发展
是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的。
( 3)推移的途径。梯度推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镇系统逐步转移的。
4、对梯度推移战略的批评和相关新理论的出现
( 1)反梯度理论
( 2)多种推移并存论
( 3)主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