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区域产业规划
第一节 第一产业规划
一、区域农业规划
( 一 ) 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 主要是光照 ( 太阳辐射, 热
量 ), 土地和水分 。
2.农业的技术经济条件分析
1.农业自然条件分析
( 1)农业劳动力条件。
( 2)农业技术装备。
( 3)农业生产技术。
( 4)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
3.农业原有基础分析
( 1) 分析农业发展规模, 水平与发展速度, 生产总投入和产出;
( 2)分析农业生产结构、总体布局态势与土地综合利用状况;
( 3)分析研究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商品性生产与自给性生产、集中种植与
分散种植等关系及其历史演变规律,为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提供依据;
( 4)分析农业生产条件变化与农业资源开发程度变化;
( 5)分析区域农业收入分配和消费状况。
以上三方面影响农业发展条件因素, 在制定农业发展布局中缺一不可, 相
互影响并产生复杂的反馈关系 。 因此, 在制定区域农业规划布局时, 应充分了
解各种生产条件及其相互作用, 并保持一定数量比例关系, 才能制定出合理布
局方案 。
( 二 ) 农业区域专业化与综合发展
—— 农业区域专业化是以区域自然条件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
不平衡性为依据而实施的。
—— 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经验证明,农业生产从自给自足到商品性生产,由小而
全到专业化,由分散到集中,由, 千篇一律, 到地域分工,这是农业布局必然
趋势。但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程度取决于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
—— 区域专业化与综合发展,也就是各个区域应明确发展的重点,以一种或两
种农业部门,一种或两种作物作为发展经营重点,但要兼顾一切可以发展的其
它农业部门。只有在农业生产力水平达到现代化程度,市场经济充分发挥作用
条件下,农业发展与布局才能达到专业化、区域化生产的目标。
(三)农业生产基地规划
—— 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业生产集中区规划布局是在充分研究区域各种农作物
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产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并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划分出各
种农业部门的适宜区和适生地,集中种植形成商品性生产力主的农业生产地
区。
—— 农业专业化生产基地,按农业各部门的分类,有种植业专业化生产基地
(包括粮食和经济作物)、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渔业生产基地
等,其用地选择和布局生产要求均不相同。
一般来说林业基地选择性较弱, 其适应性较强, 但不同树种分布也有一定
地带性 。 在这里林业生产基地一般指用材林和经济林 ( 包括果木林 ) 两种生产
基地 。
用材林基地必须选择林地面积大, 用材蓄积量大, 原木生产多, 发展潜力
大;主林区连片分布, 交通运输条件好, 靠近主村消费区的地区, 森林是一种
可更新的资源, 只要合理采伐即时更新, 可以达到永续利用的要求 。 因此, 苗
圃地, 中幼林抚育, 森林保护以及木材综合利用等问题在规划建设用材林生产
基地时必须认真考虑, 并进行同步建设 。
对于经济林基地选择与用材林有所不同, 一般是在未成林前进行基地选择
。 因此, 必须着重了解掌握作为生产基地必备的自然条件和产品销路以及运输
,加工等条件 。
( 1) 林业生产基地布局
草原是畜牧业的基础, 发展畜牧业, 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草原规划 。 而作
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对草原的放牧场, 割草场以及放牧场的营地等, 必须进行
选择划分, 以保证牲畜有足够的饲草, 饲料及饮用水源 。 在牧区, 首先要选择
草场生产力高, 载畜量大的地区作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
主要选择粮, 油料等生产集中区作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做到农牧结合相互促进,
在大城市郊区, 虽没有大面积饲草, 饲料生产用地, 但由于市食品, 轻工业以
及餐饮业较发达, 其下脚料较多, 同时交通方便, 靠近消费中心, 也可选建乳
肉类畜禽业生产基地 。 畜牧业生产基地的规模取决于需要与可能两方面, 在牧
区主要取决于草场栽畜量;在农区取决于饲料生产量;在大城市郊区取决于畜
禽消费量和饲草, 饲料供应保证程度 。
( 2) 畜牧业生产基地布局
渔业是水生动植物的捕捞, 养殖为主的生产部门, 必须在一定水域中才
能进行生产 。 水域的大小, 性质和分布特点对渔区生产发展起极大的制约作
用 。 从事海洋捕捞和养殖业必须建立可供渔轮停泊的港口保鲜, 加工, 贮藏
基地 。 因此选择渔港和在陆域上建立为渔业服务的加工厂, 渔船修造, 渔需
物资供应以及仓库, 冷库, 渔业管理机构等, 它们共同组成渔业生产基地 。
所以, 渔业基地一般都设在大型渔港地区, 选择渔港作为渔业生产基地应具
备以下条件,① 渔港位置要接近渔场, 便于渔船的出入; ② 具有适宜的水深
和面积能够停泊相应数量的渔轮, 并具有避风浪条件; ③ 具有一定面积陆域
和建设码头条件, 便于渔货起卸, 冷冻, 储藏, 运输和加工; ④ 具有一定渔
需品供应和渔船设备修理能力; ⑤ 应有医疗卫生, 气象警报站等必要的公共
安全设施 。
( 3) 渔业生产基地布局
二, 区域采矿业规划
—— 采矿业在区域规划布局状况受到区域矿产资源的储量、质量、开采条件
以及区内外市场等因素影响,必须进行开发利用评价。
—— 矿石的市场需求及需求量大小是决定能否开采关键指标。矿产品只是一
种原材料,不能直接投入人们生活消费领域,而且大部分矿产品有用成分含
量低,不适宜陆路长途运输,因此规划区内外的需求量和合理运输半径就成
为采矿业的生产布局和开采规模的依据。
—— 采矿业规划布局应在全面评价矿产资源基础上,确定有无开采价值以及
经济效益大小。贯彻择优开发,保证重点的原则,来安排各矿区的开发顺序,
规模和发展速度。以满足规划区内外的经济发展需要。
此外,作为采矿业的规划布局来说,加强区域地质勘探规划也是采矿业规划
布局的重要内容,应给予足够重视。
第二节 第二产业规划
一, 原材料工业 ( 初步加工业 )
( 一 ) 以矿产品为原料的初步加工业
包括有冶金工业, 化学原料工业 ( 基本化工, 有机化工 ) 和建筑材料工业等 。
这类工业, 在规划布局中属原料指向和能源指向性工业, 往往与采掘业或能
源工业相结合共同组成生产基地 。 由于原料失重性大, 其失重部分的综合利用的
可能也较大, 在一定的经济, 技术条件下可广泛地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 同时, 对
区域环境污染也较严重, 必须加以控制与治理 。
钢铁工业 是原材料工业中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民经济工业化中重要支柱工
业 。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铁矿石, 炼焦煤, 动力煤和多种辅助原材料, 虽然现
代大型钢铁工业所需原燃料单耗有所降低, 但总需用量大 。
这类企业布局首先要考虑资源和能源条件 。 对于需要用多种资源和能源的原
材料工业来说, 其布局在原料资源产地, 还是在能源产地则随着生产技术的发
展而在不断地变化 。
在区域规划布局应采取一定的环境保护措施, 以减少这类工业布局对周围环
境的危害 。 例如采取消烟除尘, 废水处理,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开展综合利用,
以及在布局上采取远离城市与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 进行绿化隔离等措施 。
在具体的规划布局中, 一般将这类工业与采掘业及加工制造业共同布置在一
起, 组成从矿山开采 —— 初步加工 —— 制成品生产的联合企业, 并构成区域工
业生产综合体, 形成区域经济的主导部门, 也可以以采掘业为依托就地进行初
步加工并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形成区域原材料工业基地, 更可以按区域内条件特
别是在大型港口地区结合港口建设和与港口有关的工业共同组成临港工业区 。
钢铁工业的规划布局
( 二 ) 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初步加工业
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初步加工, 在区域规划布局中受农业原料的供给制约
性较大, 这不仅是因为农副产品加工的原料失重性大, 而且多数农副产品如有
机质生物原料不耐储存, 有的储存过长, 往往会造成原料变质, 甚至腐烂, 加
之有些农副产品原料为轻泡物质, 体积大而重量轻不适宜长途运输, 这些决定
了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 一般应布置在原料产地 ( 农副产品集中产区 ),
特别是一些初步加工, 原料失重大, 生产技术要求不高, 建厂较易的初步加工
业, 如籽棉加工, 原毛整洗, 原麻脱胶, 生物制药以及制糖等 。 这些工业在加
工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副产品和下脚废料, 可就地进行再加工或直接作为饲料,
肥料, 利于工农结合, 相互支援, 消除农村单纯为城市工业提供原料的不合理
分工状况 。
总之,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区域第二产业规划布局时,一般应按照初步加
工分散布点,精加工相对集中布局的原则进行,即初步加工应接近农副产品集
中产区,而精加工则应集中布置在主要消费区 —— 城市。
二, 加工制造 ( 组装 ) 工业
加工制造 ( 组装 ) 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制造各种机械设备,
提供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部门, 是国民经济工业化过程中主要组成
部分 。 其行业众多, 产品庞杂, 生产结构复杂, 各行业部门之间在
性质类型, 生产规模, 工业用地以及发展要求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别 。
但在区域规划过程中, 加工制造工业的布局仍有共同特点和布局要
求 。
( 一 ) 加工制造业生产特点和布局要求
1,一般的加工制造业具有相似的生产工艺流程,其基本生产过程是:准备
毛坯 —— 零部件加工 —— 部件组装 —— 设备总成 —— 检验测试。
在区域规划布局时:首先可以使某一类型的企业摆脱地方原料的局限。可根
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进行布局;其次,使另一类型企业的布局与原料基地的
关系更加紧密,使生产与原料在空间上得到最优结合;再次,扩大了区域间
的地域分工,使各区域的优势发挥得更加充分。
2,加工制造工业是技术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工业部门,其发展与布局往往受
技术熟练程度和生产经验的制约较大,特别是一些深加工和精细组装部门质
量,精度要求比较高。
3,加工制造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产生噪声振动的干扰和排放废水对环境
产生一定危害。因此在区域规划布局时,对较大噪声、振动干扰的企业,除
在设备的技术上降低其影响处理外,对声源地区应采取绿化隔离措施,对废
水、污水处理要求达标后排放。
( 二 ) 影响加工制造工业布局的因素
1.原料供应状况;
2.市场需求;
3.专业化协作;
4.技术基础。
( 三 ) 主要加工制造业布局趋势
1.工业装备制造。
机床与工具制造企业
重型机械制造
宜布置在大工业中心和有工业基础的城市区域,以满
足全国和地区需要。
其产品比较重、体积大,耗金属材料多,市场供应对
象比较集中,在生产过程中废金属量多,企业本身必
须有较大机械加工和热加工能力,这类企业一般以布
置在冶金企业附近为宜。 电力设备和电器制造业
轻工业机械制造
仪器、仪表制造业
其服务面非常广,除为电力工业提供设备外,还为工、
农、交及人民生活提供各种电器设备及电工器材,这
类工业一般宜布置在配叁协作条件好、有一定基础的
大、中城市区域。
产品种类比较少,供应对象较单一,技术要求也不高,
因此宜布置在各类机械产品消费地区。
为一种性质极为精密产品,技术条件要求高,所需数
量虽较少但品种规格多,对材料要求严格,一般宣布
置在环境条件较好、科技较发达城市区域。
农业设备制造主要是拖拉机, 收割机和其它各种农机具 。 其特点是具有明显地
区性和季节性, 其生产不但要满足各地区土壤, 气候, 耕作制度等自然, 经济
条件上不同的要求, 也要求有足够数量满足不同季节农业生产的需求 。 因此,
农业设备制造业布置, 必须充分考虑各区域自然条件和农事作业差异, 因地制
宜进行布局 。
包括机车制造、汽车制造、船舶制造以及飞机制造业等。机车制造一般应布
置在铁路枢纽地区;汽车制造业应布置在技术条件、协作条件好的大工业城
市区域,并形成汽车工业基地;船舶制造业布局应考虑在航运条件好,可建
立大型港口码头的大型港口城市。
2.农业设备制造业
3.运输机械制造
三, 高新技术产业
( 一 ) 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因素
1.经济社会因素;
2.科学技术因素;
3.生产、生活环境条件。
总之,在区域产业规划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
科技发展水平以及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在不同区域应作具体分析。
( 二 ) 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形式 —— 高技术区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 带动性大和布局要求很高的产业, 其合理的
布局形式是建立高技术园区 ( 高新技术区 ) 。 高技术产业区的类型可以有两类,
1,以高技术产业区的形成条件, 成果特色和组织形式为主的类型, 可分为
五种类型,
新技术工业园区
高技术园区
科学研究园区
科学工业园区
高技术产品装配园区
这种类型的高技术密集区的核心是集聚效应 。 集聚效应具
有 二 种 类 型, 孵 化 器, 主 办 和 作 用 模 式 ( ro1e
modeling), 外部条件包括基础设施, 研究与开发, 风
险资本和社会支持 。 利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的高技
术园区属于这种类型 。
这种类型的高这种类型的同区以自主创新的高技术成果,
经产品化和市场化形成基本技术公司, 然后逐渐衍生出大
大小小的高技术子公司, 逐渐自发地发展为高技术园区,
美国的硅谷, 128公路, 明尼苏达城, 洛杉矶和英国西伦
敦等属于这种类型 。 技术密集区的核心是集聚效应 。 集聚
效应具有二种类型:孵化器, 主办和作用模式 ( ro1e
modeling), 外部条件包括基础设施, 研究与开发, 风
险资本和社会支持 。 利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的高技
术园区属于这种类型 。
该类型高技术密集区是规划的结果, 它们依靠连接政府或
公司主持的研究活动, 很少出现高技术的公司 。 英格兰的
西伯克郡 ( West Berkshire), 美国的华盛顿特区和加
拿大多伦多的西瑞丹同区 ( Sheridan) 属于这种类型
这种类型的园区以进口高技术成果为主, 依靠政府, 地方
的资本, 劳动力的投入, 将高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 并占
据较大分额的世界市场 。
这种类型的高技术密集区位于高技术的底层, 由于工作人
员众多和公共刺激, 许多分厂被建立 。 装配型高技术密集
区几乎不能成为有效自我维持的高技术区 。 中苏格兰, 新
汉普群和蒙特利尔的布罗蒙特 ( Bromont) 区等属于这
种类型 。
2,以功能性布局形式来划分的, 可以分为三类,
科技工业园区
技 术 城
高新技术加工区
它是一种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综合体, 是科研成果商品
化的区域, 其功能表现为以研究开发为主, 包括产品试制和开发
生产, 而不具有大批量制造, 销售, 管理或其他实业性功能 。 园
内主要从事高技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 它是一种加强大学和
科研单位与工业生产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空间形式 。
最早来源于日本,是一种具有研究开发、产品生产和生活居住三
种功能组成的新型的产业城镇。这种技术城与科技工业园区最大
的不同是,技术城追求一种理想城市环境,把高技术产业、优美
的大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融合为一体,以日本的筑波科学城为代
表。在日本技术城规划建设按大区散布型、工农并存型和人才培
养型三种类型原则进行。
高新技术加工区是世界出口加工区(又称自由贸易区、自由关税
区即保税区、工业投资区、边境工业区等)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
密集型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新型加工区。工区以刺激经济发展;另
一方面,在发达国家在发展高新技术时,本国的研究开发能力有
限、技术工人不足,并发现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可将廉价
劳动力经培训后,即可把高新技术生产转移到出口加工区,而高
技术产品轻、薄、小以及运费成本低,也为高新技术产业向出口
加工区转移创造了条件。因此高新技术加工区在发展中国家有一
定发展。
( 三 ) 高技术区的区位选择
1.智力密集程度
这里所说的智力是一种资源, 它不仅包括个人的才智, 更主要的是指智
力资源的组织形式, 即是否具有一些有组织的具备相当科学知识与专业
技能的人才所构成的研究机构或开发部门, 如大学, 研究所等 。 也就是
说, 是否具备高水平的研究和开发能力 。
2.开发性技术条件
首先, 是作为开发基础的区域技术开发能力;
其次, 是区域开发技术能力;
第三, 要具有多种方向的中试功能;
第四, 是拥有能够吸纳高技术的大工业基础 。
3.信息资源条件
对于信息资源条件的评价一般包括几个方面的因素:信息资源的数量、
覆盖面积、传递速度、相互关联程度、获得的方便程度等。
高技术产业除了一般的产业发展要求的基础设施条件外, 特别强调基础设施的
质量 。 比如, 交通运输方面, 高技术产业不像传统产业那样消耗大量的原材料,
对于运输的要求是快速, 方便, 尤以航空或高速公路为理想的运输方式 。 通讯
条件的好坏对于高技术产业至关重要, 特别是大通量, 网络化的通讯媒体更是
必不可少的;能源方面, 它要求洁净, 可靠的能源供应, 供水方面对于水质的
要求也比传统产业苛刻得多 。
4.基础设施条件
5.生产和生活环境
高技术产业对于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这是由其生产特性所决定的。这类产业
的布局一般选择在环境质量好的地区,这样可以降低为维持日常生产环境所需
的费用,保证产品质量。
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的就业岗位对于人员的索质要求很高,在此工作人员中
科学家、设计师、熟练技术工人占绝大多数,他们一方面要求良好的工作环境,
另一方面也追求良好的生活质量。在他们生活的社区里,希望能有充足的社区
设施,美好的居家环境,而且要求具有一种激励创新的氛围。
四、高技术园区空间布局特征
1.高技术区的空间构成
就高技术区本身来说, 它在空间上一般由以下五个方面构成:工业, 研究与开
发, 高等教育, 居住以及城市服务 。
2.高技术区的规模
一个高技术区的规模不宜太大,太大了容易带来管理上的不便,造成运营总成
本的上升。过小的规模会牺牲一些作为一个完整的社区所应该具备的功能,造
成基础 ·设施投资的不经济,高技术企业之间也会丧失合作的机会。一般认为,
高技术产业区的规模不宜大于 10km2,一般以 3~ 5 km2左右为宜。
3.高技术区的用地比例
高技术区与一般的城市工业区不同,一般的城市工业区往往以工业企业用地为
主,辅以必要的服务设施和绿化用地等。高技术区除去生产企业用地外,研究
与开发以及教育用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的甚至超过生产企业用地。出于对
良好环境质量的要求,区内一般还有大面积的绿化用地,此外一定规模的居住
用地也常常见于各高技术产业区内。
4,高技术产业区的布局特点
首先, 高技术产业区的组成, 以
教育, 研究与开发, 生产企业三
者为其核心, 它们构成产业区的
生产功能, 其是产业区得以生存
和发展的动力所在, 也是产业区
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所在, 也
是产业区作为一种社区形式日常
生活最突出的功能 。 因此, 在规
划中应该在位置, 规模, 对外联
系, 环境等各方面首先满足生产
功能的需要 。 它们往往在产业区
中占据最主要的位置, 形成产业
区整体布局的核心, 以利于高技
术企业的正常运转 ( 图 10-4) 。
其次,高技术产业区还要满足服务功能的需求。这些功能包括行政管理、社会
服务(金融、信息、科技贸易、房地产等)、市政配套等方面。由于它们是为
生产职能服务的,其布局的第一原则是方便、高效。
高技术产业区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生活功能,包括了居住、商业等方面,它们
作为一种为生产和管理服务的基础职能,处于产业区布局的附属位置,它们的
位置选择应该尽量避免与其它两种功能的冲突,而且自身应该相对集中,以便
于组织生活,配置各种设施。
大量的绿化、四通八达的市政服务设施将这三者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了城
市中的这一特殊的社区 —— 高技术产业区。
所以,高技术区的布局往往自企业用地、研究与开发用地、教育用地等开始,
并且以此为中心,配套安排通讯设施、金融与保险机构、科技贸易中心、行政
管理中心、住宅以及商业服务业等。强调较高的绿化水平,是高技术区规划建
设的另一大特点,往往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集中布置成片的
绿地,形成一定的景点;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类用地的边角地带,以及道路、
市政设施主廊以及庭院进行绿化,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
第四节 第三产业规划
第三产业涉及的行业庞杂,门类多样,其规
划布局要求也不尽相同,在具体进行规划布局时
应分门类行业分别对待。这里着重对作为闲暇产
业的旅游业规划布局问题进行介绍。
一、旅游业规划
( 一 ) 影响旅游业规划布局的主要因素 —— 旅游者
( 三 ) 旅游交通运输业规划
( 四 ) 旅游食宿旅馆业规划
( 五 ) 旅游商品供应规划
( 一 ) 影响旅游业规划布局的主要因素 —— 旅游者
1.旅游客源产生的动力
2.旅游者的数量
3.旅游者对旅游对象的偏爱
4.旅游市场预测
1,旅游客源产生的动力
旅游客源产生是由内动力, 外动力和中间条件三部分构成 。
一般旅游者动机可归纳为四类,
第一类 精神动机 有欢乐、欣赏知识、见闻等要求
第二类 健康动机 有治疗、保健、运动等需求
第三类 心情动机 有信仰、交流(为蜜月)、思乡(探亲)等心情
第四类 其它动机 有购物、考察、会议等目的
( 1)内动力 —— 旅游者动机
不同的旅游动机往往构成旅游活动的行为层次,
第一层次 观光旅游:能陶冶情操、增加知识,给予美的享受。
第二层次 参与娱乐旅游:在野外进行各种娱乐、健身活动,如游泳、划船、钓
鱼、打猎以及参与民族风情活动等。
第三层次 专业旅游:如休疗养、会议考察、宗教朝拜等。
旅游对象主要是指景观 。 各地区的自然景观是千差万别的, 各地的人文
景观和民族文化也是因地而异 。 这种差别和差异与人们日常生活区内的
景观, 环境往往形成一种梯度差, 其变化越大, 差异越突出, 其梯度差
也越大, 对人们旅游的吸引力也越强 。 所以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总
向往到视野开阔, 环境清新, 风景优美的自然界中去游玩, 而长期居住
在风景区的居民, 往往又向往城市的繁华, 看看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一片繁忙的景象感到精神振奋 。
(2)外动力 —— 旅游对象的空间相互作用
( 3)中间条件
距离(时间距离)、费用和旅途条件,旅游者出游是有条件的,最重要的是时
间距离、费用高低和旅途舒适(疲劳)状况。
当出游的时间距离与闲暇时间一致,出游费用与可自由支出开支一致(或略有
余),出游疲劳(舒适)程度与身体健康状况可以承受时,人们就可能作出旅
游的决策,如有某一方面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则出游的可能性很小。
受旅游对象吸引半径和半径区域内人门密度有关 。 旅游对象的吸引半径与其
旅游资源价值和旅游条件有关 。 不同旅游资源价值和开发条件, 可定为不同级
别 。 一般有:国家级, 省级, 市县级, 各级分别满足不同范围内游人的需要 。
国家知名度大, 吸引网内外旅游者, 其吸引范围往往是跨国, 省级则满足国内
省区人民旅游需要, 而市县级仅能满足当地居民休息, 娱乐的需要 。 这种不同
级别, 不同服务目的, 规定了服务半径的大小 。 同时, 在一定旅游对象开发基
础上, 其吸引半径按距离和开发时间而衰减, 制约着旅游者的数量 。
在一定吸引半径内, 人口密度越大而产生旅游者的数量越多, 相反则较少 。
2.旅游者的数量
3,旅游者对旅游对象的偏爱
( 1)年龄 。一般人的个性随年龄和生活经历而不断发生变化。少年儿童天真
活泼,对新生事物充满热情,特别对各种游乐设施倍感兴趣;中青年精力充沛,
感情奔放,新鲜感强,喜动,爱联想,特别对自然景观有特殊爱好;老年人沉
着老练,生活经历丰富,但体力不足,喜回忆,爱清静,对人文景观有一定偏
爱。
( 2)职业。 社会职业多种多样,其对旅游产业的兴趣和偏爱各不相同。学生、
教师喜欢爬山涉水,猎奇访古,工人喜欢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农民则喜欢人
文景观,特别是城市景观独有偏爱。
( 3)文化素质 。旅游者的文化素质,反映出不同教育水平,受高等教育者,
往往知识面广,对旅游的目的性强,对旅游质量要求高;中等文化素质,产生
旅游兴趣往往受大众媒介的宣传影响,去哪里,游什么要求并不高,只要有新
鲜感就能满足;而文化素质不高的旅游者,往往是跟着游,要求不高,换一个
环境领略到新环境即可。
旅游市场预测是旅游业规划的主要依据, 一般对旅游业规划有直接影响
市场预测包括有,
( 1) 市场容量及分布构成预测
4.旅游市场预测
( 2) 居民收入状况及消费构成预测
( 3) 旅游者消费需求变化预测
( 4) 旅游市场竞争性情况预测
( 5) 与旅游市场有关的行业生产情况预测
旅游市场预测的具体方法有多种多样, 但主要常用的有三种,
其主要特点是借助过去已有的情况和资料进行,预测的结果只是发展趋势。一
般在预测时间系列中许多影响客源产生的因素不能用量化指标来表示,而且在
调查研究中也不易取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估算。
第一种:逻辑判断推理预测(定性预测)
第二种:市场调查推算预测法
这种方法是向市场直接作实际调查,取得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计算。这种方
法简单易行,不仅可作出定性描述,还可作定量预测。例如年平均增长数或年
平均增长率预测法,回归方程预测法(包括直线回归方程,指数回归方程和多
元回归方程)、进程曲线预测法等。
第三种:数学模型法
根据影响旅游市场变化因素状况建立数学模型,其预测结果对旅游业发展规划
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只要具备需要的数字资料就可以建立数字模型,并求解出
具体的参数。
( 三 ) 旅游交通运输业规划
1.旅游者流量及不同运输形式 ;
2.不断提高运输线路和工具的运载能力 ;
3.安全、方便和舒适方面。
( 四 ) 旅游食宿旅馆业规划
旅游资源在旅游市场中地位主要表现在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的大小,即是热线、
温线或冷线。一个热线旅游点,当然可建设相适应旅馆,而对冷线来说则不能
效仿热线规模来建,但冷线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其它设施建设和改造也可成热线。
因此,在规划中的冷线要留有充分余地。
旅馆吸引力人小反映在客流量上,建造规模(床位)必须与客流量相适应。床
位数量决定于接待总人数,逗留天数,床位利用率三个指标。其计算为
规划床位数量=规划游客总量 × 平均逗留大数 ∕365天 × 床位利用率
一般来说在旅游区域内规划建设旅游旅馆必须进行充分调查研究,
1.评价规划建设旅馆附近旅游资源在旅游市场中的地位
旅游者经济水平的高低, 可支配的货币多少是决定他们对旅馆等级, 膳食供应
和服务水平要求的重要因素 。 经济水平高, 可支配支出多的旅游者, 往往要求
提供高水平的宿食服务条件, 而一般散客往往需要普通标准宿食和服务水平 。
这种客源结构调查分析往往决定了规划旅游旅馆规模, 等级标准和相应的服务
设施水平 。
2.客源结构分析
3.旅游旅馆的地址选择
旅游旅馆必须建立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 首先是为了旅游者的方便, 保证在较短
时间内能迅速到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地点和火车站, 飞机场 。, 其次, 要注意到
与市政规划结合起来考虑适当地点, 这样就能与城市规划的现代化建设相协调,
又可凭借市政规划解决旅馆的水, 电, 通信以及副食品供应等 。 再次, 旅馆建
筑要与当地景观相协调 。 由于旅游旅馆的规模, 特色和外型的不同, 对选址就
有不同要求, 在规划布局中应慎重考虑, 应与旅游资源综合成为一个和谐的整
体 。
( 五 ) 旅游商品供应规划
旅游商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需购置的商品 。 包括各种纪念品, 欣赏
品, 礼品和旅游中所需生活性用品等 。
旅游者购置旅游商品上要出于旅游纪念, 馈赠亲友或出于偏爱等需要 。 一般
旅游者到一处旅游, 都需要置一点值得纪念, 帮助愉快回忆和具有当地特色的
商品, 因此, 旅游商品供应就必须针对这种需求, 联系产地, 合理设点进行计
划生产 。 否则旅游商品不对路往往造成滞销 。 同时, 旅游商品要有联系性, 即
其商品生产造型, 式样, 图案设计以及销售商品特点都必须与当地旅游资源和
当地特色紧密联系起来, 这样才能增添旅游商品的纪念意义而大受欢迎 。
旅游商店布点, 以便利旅游者购置为原则 。 一般布置在车站, 码头, 旅馆以
及旅游的出入的中心地带, 这些地区往往是布置大型综合性旅游商店最佳地点
。 同时, 考虑旅游者经常处在流动中, 根据客流情况, 在客流集中点, 休闲点
布设流动供应点, 往往也能取得较好的商业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