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硝基化合物
15.1硝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命名硝基化合物是指分子中含有硝基(-NO2)的化合物,可以看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后得到的化合物,常用RNO2 或ArNO2表示。
1..分类
⑴ 根据烃基不同可分为:脂肪族硝基化合物R—NO2和芳香族硝基化合物ArNO2
⑵ 根据硝基的数目可分为:一硝基化合物和多硝基化合物。
⑶ 根据C原子不同可分为:可分为伯、仲、叔硝基化合物。
2.结构
通式:R—NO2 或 ArNO2
硝基是一个强吸电子基团,因此硝基化合物都有较高的偶极矩。通过键长的测定发现,硝基中的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之间的距离相同。根据杂化轨道理论,硝基中的氮原子是sp2杂化的,它以三个sp2杂化轨道与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形成三个共平面的σ键,未参于杂化的一对p电子所在的p轨道与每个氧原子的一个p轨道形成一个共轭π键体系。
CH3NO2:偶极矩为3.4D; 键长均为0.121nm
3.命名
卤代烃相似,通常硝基作为取代基。
CH3NO
硝基甲烷 2-硝基丙烷 对硝基苯甲酸
2,4,6-三硝基苯酚(苦味酸) 2,4,6-三硝基甲苯(T N T) 1,3,5-三硝基苯(T N B)
15. 2 制备
1.烃类直接硝化
①芳烃硝化
②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2.卤代烷硝基取代
15.3物理性质
1..硝基是一个强极性基,硝基化合物的偶极矩较大。
2..沸点比相应的卤代烃高。
3.多硝基化合物具有爆炸性。
4.液体硝基化合物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5.有毒。
6.比重大于1。
15.4化学性质
 15.4.1酸性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中,硝基的α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时,能产生互变异构现象。

硝基式 酸式
酸式含量较低,平衡主要偏向硝基式一方。加碱可使平衡向右移动,使全部转变为酸式的盐而溶解。例如:
 
15.4.2还原反应
硝基容易被还原,尤其是直接连在芳环上的硝基,还原产物随还原介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硝基苯在酸性条件下,可用铁等金属还原为芳香族伯胺。

用催化氢化的方法也可还原硝基化合物。

15.4.3硝基对苯环邻、对位基团的影响
 硝基苯中,硝基的邻位或对位上的某些取代基常显示出特殊的活性。
氯苯是稳定的化合物,普通条件下要使氯苯与氢氧化钠作用转变为苯酚很困难。但在氯原子的邻位或对位上有硝基时,卤素的活性增大,容易被羟基取代,硝基越多,卤素的活性越强。例如:


这是由于硝基的吸电子共轭效应使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特别是使硝基的邻位或对位碳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使氯原子容易被取代。
由于同样原因,硝基也使苯环上的羟基或羧基,特别是处于邻位或对位的羟基或羧基上的氢原子质子化倾向增强,即酸性增强。例如:
  
pKa 10.00 7.21 7.16 8.30
   
 pKa 4.17 2.21 3.40 3.49
(二) 胺
15.5胺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15.5.1分类
胺可看作氨的烃基衍生物
1.按烃基可分为 脂肪胺和芳香胺
2.根据NH3上H原子被取代的数目可分为
第一胺(伯)RNH2 一个H原子被取代
第二胺(仲)R2NH 二个H原子被取代
第三胺(叔)R3N 三个H原子被取代
3.根据氨基的数目可分为 一元胺、二元胺和多元胺
4.季铵类 季铵盐和季铵碱
15.5.2命名
注意:胺、氨、铵的意义
1.简单的胺可用它所含的烃基命名——以胺为母体
CH3NH2甲胺 ; Me2CHNH2 异丙胺; Me2NH 二甲胺
2.所连烃基不同的胺,把简单的写在前面
CH3NH CH2CH3 甲乙胺 或 N—甲基乙胺
3.多烃基胺、多元胺
 CH3NHCH3;  (CH3)3N; H2N CH2CH2NH2
二甲胺 三甲胺 乙二胺
 4.复杂的胺可看作烃基衍生物来命名,以烃基为母体
 5.季铵类
 季铵碱,Me4N+OH—  氢氧化四甲铵
  季铵盐, [Me3NEt]+Cl - 氯化三甲基乙基铵
 Me2N+H2I- 碘化二甲铵
15.5.3结构
1.问题的提出:N原子的电子构型,1S22S22P3,键角应是90°。
2.实验事实:氨和胺分子具有四面体棱锥形结构。
氨:键长/nm
键 角
N-H 0.1008
∠HNH 107.3°
甲胺:键长/nm
键 角
N-H 0.1011
N-C 0.1474
∠HNH 105.9°
∠HNC 112.9°
三甲胺:键长/nm
键 角
N-C 0.147
∠CNC 108°
 3.解释:
① N原子是不等性的sp3杂化。
② 四个杂化轨道,三杂化轨道用于成键,一个杂化轨道中含有孤对电子。
 4.特征:
① 形状为锥形
② 具有孤对电子是亲核试剂
③ 若N原子上连有三个不同基团,是手性分子,理论上应存在对映体。
④ 芳胺
5.芳胺和脂肪胺的结构比较
脂肪胺R—NH2
芳胺 Ar—NH2
—NH2
是吸电基
是供电基
反应中心
在N原子的孤对电子上
不在N原子而在苯环上
碱 性
较 大
较 小
15.6胺的制法
15.6.1氨(胺)的烃基化
 溴苯在液态氨中能与强碱作用,发生SN2亲核取代反应(一般是不反应的)。
15.6.2含N化合物的还原
1.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催化氢化 ··化学还原 ···选择还原
2.腈的还原 制备伯胺,并增加一个C原子。
3.酰胺的还原
 
15.6.3醛、酮氨化还原
15.6.4伯胺的特殊制备
1.Hofmann降解反应 此法是制备伯胺独特而又可靠的方法。
2.Grabriel 合成
15.7胺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1.物理性质
① 沸点:比相应的醇、酸低,并伯胺 〉仲胺 〉叔胺
正丙胺(伯)
甲乙胺(仲)
三甲胺(叔)
沸点(℃)
47.8
36.7
2.87
甲胺(31)
乙烷(30)
甲醇(32)
沸点(℃)
-7
-88
64
伯仲叔胺的沸点差异,主要决定于它们分子间是否能形成氢键,和形成氢键能力的大小。显然,叔胺没有N-H键,因此不能形成氢键,沸点较低。
② 水溶性:低级易溶于水,随烃基的增大,水溶解度降低。
而所有的三类胺都能与水形成氢键,因此能溶于水,但随着相对分子量的增加,其溶解迅速降低。
③ 气味:有氨的刺激性气味及腥臭味。
④ 毒性:芳胺的毒性很大
⑤ 状态:甲胺、二甲胺、三甲胺是气体,低级胺是液体。高级胺是固体。
⑥ 芳胺是高沸点液体或低熔点固体。
2.光谱性质
① 红外光谱
N-H键:在3500~3600cm-1有伸缩吸收峰。叔胺没有N-H键,所以在该区域没有吸收峰。C-N键:1350~1000 cm-1有伸缩吸收峰。
② 核磁共振谱胺的核磁共特征类似于醇和醚,氮的电负性比碳大,但比氧小,因此在胺分子中接近氮原子的氢的化学位移,比在醇和醚中接近氧原子的氢的化学位移小。
15.8胺的化学性质
15,8,1碱性
R-NH2,N原子有未共用的电子对,能接受质子,胺是路易斯碱,是亲核试剂。
1,脂肪胺
气  态:  Me3N 〉 Me2NH 〉 MeNH2 〉 NH3
水溶液中: Me2NH 〉 MeNH2 〉 Me3N 〉 NH3
胺的碱性:从电子效应考虑,烷基愈多碱性愈强。
从溶剂化考虑,烷基愈多碱性愈弱。
还有立体效应的影响。
在有机化学中,习惯上胺的碱性强度往往可用它的共轭酸RNH3+的强度来表示。显然,碱越强,它的共轭酸越弱,Ka越小,pKa越大。
2.芳胺〈 NH3〈 脂肪胺
3.芳胺
4.取代芳胺
15.8.2酸性
 伯胺和仲胺的氮原子上还有氢,能失去一个质子而显酸性。
若碱金属的烷基氨基化合物,其烷基是叔烷基或仲烷基,如N,N-二异丙氨基锂,氮原子的空间位阻大,它只能与质子作用但不能发生其他的亲核反应,这种能夺取活泼氢而又不起亲核反应的强碱性试剂,称为不亲核碱。这种试剂在有机合成上特别有用。
15.8.3烃基化
1,脂肪胺
 特点:a.产物是混合物给分离提纯带来了困难。
 b.卤代烃一般用伯卤代烃。
  c,控制条件:使用过量的氨,则主要制得伯胺;
d.使用过量的卤代烃,则主要得叔胺和季铵盐。
2.芳胺
3.环氧乙烷也可做烃基化试剂
15.8.4酰基化
 
 特点:⑴用于鉴定胺
 ⑵保护氨基
⑶ 降低苯环上氨基的活性。
15.8.5 磺酰化(Hinsberg)反应
15.8.6与HNO2反应
 1.脂肪胺
 2.芳胺
15.8.7氧化
  胺极易氧化,有两种氧化方式:
1.加氧
2.脱氢
具有β-H的氨氧化,加热时发生消除反应,产生烯烃。(称为科普消除反应)
15.8.8芳胺的特性
1.氧化
无色 黄色  红棕色
2.卤代
3.磺化作用
4,硝化作用
15.9季铵盐和季铵碱
15.9.1 季铵盐
 用途:⑴ 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⑵ 表面活性剂
 ⑶ 相转移催化剂有机合成中常遇到非均相有机反应,这类反应的速率很慢,效果差。近年来发现了能使水相中的反应;转入有机相的试剂,从而加快的反应速率,操作简便,收率高,用这种试剂的反应称为相转移催化。季铵盐可作为相转移催化剂。
目前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还有冠醚、聚乙二醇等。
15.9.2季铵碱
1.制备
2.性质 季铵碱加热分解。
3.β-H消去易难顺序:
—CH3 > RCH2—> R2CH—
4.影响β-H消去的难易因素:
 β-H的酸性季铵碱按E2消除历程进行的,由于N原子的诱导效应的影响,使得β-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酸性增加),容易受到碱性试剂进攻。
但β-碳上有苯基、乙烯基、羰基等吸电子基团时,消除反应不按Hofmann规则。
15.10腈*
腈可以看成氢氰酸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产物。低级腈是无色液体,高级腈是固体。纯净的腈无毒,但往往混有异腈而有毒。
腈水解生成羧酸,腈的名称便是根据水解生成的羧酸命名的。例如:

苯甲腈 苯甲酸
腈可用催化氢化或化学还原的方法还原为伯胺。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