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7.1.1分类
17.1.2命名
1.音译法 以口字傍为杂环标志。
2.系统命名法
 
 3.取代杂环的命名
 ① 杂环的编号从杂原子起依次1,2,3 ……(或:α,β,γ……)。
 ② 如环上不止一个杂原子时,则从O、S、N的顺序依次编号。
 ③ 有两个相同杂原子的,应从连有H原子或取代基的开始编号。
④ 编号时注意杂原子或取代基的位次之和最小。
17.2 五元杂环化合物 —— 吡咯、呋喃、噻吩
17.2.1结构
1.经典结构
2.分子结构
据现代物理方法证明:
① 呋喃、吡咯、噻吩是一个平面结构。
② 环上的C原子和杂原子都是以SP2杂化轨道成键的。
③ 五个没有杂化的P轨道垂直于环平面,形成闭合共轭体系。
④ 属于富电子芳环。
⑤ 环形π电子分布于杂环平面的上、下两方。
⑥ 共轭能
苯
噻吩
吡咯
呋喃
共轭能kJ/mol
152
125.5
90.4
71.1
3.芳香性
① 符合休克尔规则,π电子数为6。
② 芳香性比较(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
苯>噻吩> 吡咯>呋喃
③ 解释
环的稳定性:苯 >  噻吩 >  吡咯 > 呋喃
17.2.2呋喃、噻吩、吡咯的制备
帕尔-诺尔合成法:用1,4-二酮合成。
17.2.3化学性质
1.亲电取代反应
① 卤代
② 硝化
 
 乙酰硝酸酯是较为温和的砂化剂,用时临时制备。
③ 磺化
噻吩在室温下可直接磺化,生成溶于水的α-噻吩磺酸。这个反应常用来除去粗苯中的噻吩。吡咯和呋喃对酸敏感,吡咯在酸性条件下易聚合;呋喃遇酸要开环,故需与吡啶三氧化硫为磺化剂。
④ 乙酰化
 ⑤ 亲电取代反应小结
 a.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
  吡咯 > 呋喃 > 噻吩 >> 苯
溴化相对速度,3*1018 6*1011 5*1011 1
五元杂环
溴化(25℃)
三氟乙酰化(75℃)
乙酰化(75℃)
甲醛化(75℃)
呋 喃
1
1
1
-
吡 咯
4.6×106
3.8×105
-
-
噻 吩
8.3×10-3
7.1×10-3
8.4×10-2
9.7×10-2
 B.亲电基团一般进入杂原子的邻位
静态时,α-位上的电子云密度较其它位大。
2.加成反应
 
呋喃加成反应的较容易。
3.特征反应
① 呋喃的双烯特征
② 吡咯的弱酸性和弱碱性弱酸性 吡咯N原子上的H原子都有微弱的酸性
 酸性比较,  苯酚 > 吡咯 > 乙醇
 Ka,1.3*10-10 10-15 10-18
弱碱性
苯胺 > 吡咯
Kb 3.8*10-10 2.5*10-14
4.鉴别反应
① 呋喃使盐酸浸过的松木片显绿色。
② 噻吩和吲哚醌在硫酸作用下发生兰色反应。
噻吩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与松木片能呈现兰色反应。
③ 浸盐酸的松木片遇吡咯蒸气显红色。
17.2.4糠醛(α—呋喃甲醛)
1.制备
 
2.化性催化加氢
② 氧化
顺丁烯二酸酐
③ 歧化
④ 安息香缩合
 
⑤ 合成四氢呋喃作为溶剂
  3.糠醛遇苯胺醋酸盐溶液显深红色。4.用途:①糠醛是良好的溶剂;
②广泛用于油漆及树脂工业;
③合成苯酚糠醛塑料。
17.2.5噻唑和咪唑
1.噻唑:是稳定的环,在空气中不会自动氧化。
青霉素G中四元环内酰胺很不稳定,对酸、碱都很敏感,特别容易被酸水解。口服后在胃中水解,β内酰胺的四元环打开而失效,现口服青霉素就是将其中-CH2C6H5换为
2.咪唑
碱性比噻唑强。
可与强酸生成稳定的盐。
② 有微弱的酸性。
③ 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④ 互变异构现象
17.2.6吲哚
1.结构
靛蓝为蓝色固体,熔点391℃,不溶于水,是我国古代使用得很广泛的一种蓝色染料。医药上可用作清热解毒剂,治疗腮腺炎。由于靛蓝不溶于水,因此染色时应先用保险粉(Na2S2O4)将它还原为靛白,靛白能溶于碱溶液,对纤维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以附着于织物上。将浸过靛白溶液的织物,取出晾干,靛白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成靛蓝,并牢固地附着在织物纤维上。靛蓝现已由苯胺为原料合成。
2.性质 与吡咯相似弱碱性也有松木片反应呈红色。
在空气中颜色变深,渐渐变成树脂状。
亲电取代反应(β位)
β位的电子云密度较α位大,故进β位 吡咯亲电取代是进入α位。
17.3 六元杂环化合物
17.3.1吡啶
1.吡啶的来源和制取吡啶存在于煤焦油、页岩油、骨焦油中。吡啶的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例维生素PP、维生素B6。辅酶Ⅰ及辅酶Ⅱ也含有吡啶环。
工业上从煤焦油提取吡啶和甲基吡啶。
工业上大量的合成:
重要的实验室合成法:(汉茨施Hantzsch合成法)
2.结构
吡啶的键合情况和苯相似。它们的碳原子和氮原子都认为是sp2杂化的,吡啶环中五个碳原子和一个氮原子各供一个p电子,它们的p轨道与环的平面垂直,互相重叠而成闭合共轭体系。
3.性质
① 碱性及其成盐  
  吡啶 > 吡咯
三甲胺 > 吡啶 > 苯胺
PKb 4.2 8.8 9.4
苯胺分子中的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的电子对和苯环产生p-π,使N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减小,而吡啶分子中N原子上的未共用的电子对,不参与环上的共轭体系,所以吡啶的碱性比苯胺强。由于吡啶分子中氮原子的未共用的电子对处于sp2杂化轨道上,而脂肪胺分子中氮原子的未共用的电子对处于sp3杂化轨道上。sp2杂化轨道s成份大于sp3杂化轨道s成份,离核近,电子更靠近核,不容易与质子结合,所以吡啶的碱性比脂肪胺弱。
② 亲电取代  ·比苯难
 ··进入吡啶环的β位
 ···H+介质对亲电取代不利
 ③亲核取代 ·比苯容易 ··进入α位
 ④ 氧化 吡啶环对氧化剂稳定
⑤ 还原 较苯容易
吡啶和吡咯性质比较:
pH
亲电取代
亲核取代
氧化
遇 酸
吡咯
中性
易(α)
难
易
不稳定易聚合成树脂
吡啶
弱碱
难(β)
易(α)
难
17.3.2嘧啶
1.结构
2.性质无色结晶,熔点22℃,易溶于水。
碱性比吡啶弱得多。
亲电取代反应比吡啶困难。
亲核取代反应比吡啶容易。
17.4喹啉
1.结构
2.制备——Skraup合成法
3.化性
① 碱性比吡啶稍弱,可与酸成盐(pKa=9.1)
② 亲电取代
③ 亲核取代
 
 ④ 还原
 
 ⑤ 氧化
17.5嘌呤及其衍生物
尿酸
黄嘌呤
咖啡碱、茶碱和可可碱
腺嘌呤、鸟嘌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