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 ?
课程编号:ZW-ZJ1-3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时数:96??????? 学分数:6
编写执笔人:陈仕益? ??审定人:赖先刚?? 编写日期:2005-4-10
?
说??????? 明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古代汉语基础知识,能够借助工具书较为顺利地阅读中等及其以上难度的文言作品,为学生更好地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基本教材和学习参考书:
1、基本教材。本课程选用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编著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为基本教材。
2、学习参考书。本课程向学生推荐以下学习参考书:?(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2)杨五铭《文字学》,(3)唐作藩《汉语音韵学常识》, (4)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 (5)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修订本),(6)郭在贻《训诂学》。
四、课时安排:本课程在第二学年上下两期开设,每周3学时,总计96学时。
五、教学内容:本课程由文选、常识和词义分析举例三部分内容组成。文选以先秦为主,常识包括文字、音韵、词汇、语法、古注等,词义分析举例即教材同题目包含的六个单元。除词义分析举例安排自学以外,其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数之比约各为二分之一。
六、教改原则:?
1、文选和常识相互结合,并穿插教学。注意有意识地用所学知识指导文选的学习,以文选教学印证和消化相关知识。
2、课堂教学和课后自学相互结合。为了引导学生多读并解决教学内容多和教学时数少的矛盾,要安排学生课后自学一部分教材内容(如文化常识、词义分析举例及未讲的部分文选等),并加强自学过程的监控和自学结果的检查记载。
3、讲解的典范性和练习的有效性相互结合。注重通过多样化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在学生练习之前要作好示范,练习之中要热情、耐心地诱导,练习之后要有精当的点评和成绩记载。
4、教学内容的充实性和课堂气氛的活跃性相互结合。古代汉语的内容理性程度高,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疲劳感。要适当利用所学常识和文选中承载的各种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
5、阅读和习作相互结合。可在上期配合教学指导学生撰写一篇文言短文,下期配合教学指导学生试写一首律诗,以激发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多重感受和收获。
6、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相互结合。除注重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外,每期布置三次课后作业,并使这些作业的难度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程度的阅读和思考才能独立完成,教师全批全改作业以后要作出认真的记载和讲评。
教?? 学?? 内?? 容
一、绪论(2课时)
1、古代汉语的两种书面语言(文言文与古白话),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
2、古代汉语课的目的、要求。
3、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
4、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参考书简介。
二、工具书及其使用(6课时)
(一)、常识
1、常用工具书:《说文解字》、《经籍纂诂》、《佩文韵府》、《十三经索引》、?????? 《中国人名大词典》、《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四库全书总目》。
2、怎样查词典、辞书:怎样查检字音和字义、怎样查检词语和典故。
(二)、文选: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
三、文字部分(10课时)
(一)、常识
1、汉字的演变:了解商、周、秦、汉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和甲、金、篆、隶等各体文字的特点。
2、汉字的结构:汉字的性质、“四体二用”、关于汉字形体结构的其他观点。
3、汉字形义之间的各种关系:假借字、古今字、繁简字、异体字。
(二)、文选:鞌之战、子产论尹何为邑。
(三)、作业:安排第一次课后作业。
四、词汇部分(8课时)
(一)、常识
1、古今词义的异同: eq \o\ac(○,1)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 eq \o\ac(○,2)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eq \o\ac(○,3)3、古今词义同中有异:词义范围的差异、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2、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eq \o\ac(○,1)1、词的本义:分析字形,探求本义。 eq \o\ac(○,2)2、词的引申义:A、引申义与本义的远近——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B、词义引申的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二)、文选:晏婴论季世、句践灭吴。
(三)、作业:安排第二次课后作业。
五、语法部分(30课时)
(一)、常识
1、词类的活用
(1)、使动用法:A、动词的使动用法,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C、名词的使动用法。
(2)、 意动用法: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名词的意动用法。
(3)、名词用如动词。
(4)、名词作状语。
(5)、词类活用的条件:A、两个名词连用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B、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C、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助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D、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E、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活用为动词,F、名词后面有介词结构作补语时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G、名词用“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2、古代汉语的词序
主要掌握三种宾语前置现象:A、疑问代词作宾语必须前置,B、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经常前置,C、宾语用代词复指均可前置。
3、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名词作谓语是上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特点。
4、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1)、意念上的被动句。
(2)、有结构特点的被动句式:“于”字式、“见”字式、“为”字式、“被”字式。
5、副词: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表敬副词。
6、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或”和“莫”、“者”和“所”。
7、介词和连词
(1)、介词:于(於、乎)、以、为。
(2)、连词:与、而、则(然则)、虽(虽然)、然(然而)、之。
8、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1)、语气词
A、句尾语气词: a、也, b、矣,c、乎、与(欤)、邪(耶),d、哉, e、句尾语气词的连用。
B、 句首和句中语气词:a、夫,b、惟(维、唯),c、其,d、也。
(2)、词头、词尾:a、有,b、其,? c、言、于、薄,? d、然、如、尔、若。
(二)、文选:范雎说秦王、燕昭王求士、《张中丞传》后叙。
(三)、作业:安排第三次课后作业。
六、古书的注解、标点和翻译(20课时)
(一)、常识
1、古书的注解
(1)、古书注解的历史。
(2)、古书注解的体例和用语。
(3)、对待古注应有的态度。
2、古书标点的原则:(1)、字句必须能讲通,(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3)、必须符合古代汉语语法和音韵。
3、古书今译的要求:(1)、准确理解原文,并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翻译出来;(2)、为了忠实于原文,能对译时应尽量对译;(3)、遇到不能对译的地方,要妥善处理;(4)、在准确表达原意的基础上,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二)、文选:子路从而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兼爱、秋水、天论、历山之农者侵畔。
(三)、作业:安排第四次和第五次课后作业。
七、音韵部分(20课时)
(一)、常识
1、中古音简说:(1)、中古音的韵,(2)、中古音三十六字母,(3)、中古音的平、上、去、入四个调类。
2、上古音简说:(1)、上古音的韵,(2)、上古音的声,(3)、上古音的调。
3、古书的读音问题:古代诗歌韵文的读音问题,假借字的读音问题,破读问题,古书中特殊词语的读音问题。
4、诗律(近体诗的格律问题):(1)、句数,(2)、押韵,(3)、平仄,(4)、对仗,(5)、近体诗的句法。
(二)、文选:关雎、静女、采薇、十月之交、噫嘻、东门行、蜀道难、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旅夜书怀、登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江雪、峨眉山月歌。
??? (三)、作业:安排第六次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