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编 ( 1949~1997)
概况
一、当代文学的
特征
1、流变性
2、开放性
3、整体性与局部性
二、分期及发展概况
(一)分期
1、三分法
第一种:
? ( 1)建国十七年 1949~1966
( 2)文革十年 1966~1976
( 3)新时期 1976~1997
第二种: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 1) 1949~1978
( 2) 1978~1989
( 3) 90年代
2、四分法 华中师大, 中国当代文学,
( 1) 1949~1956 开拓时期
( 2) 1957~1965 曲折发展期
( 3) 1966~1976 荒芜萧条期
( 4) 1976~1989 复兴繁荣期
3、两分法:洪子诚, 中国当代文学史,
? 上编 50~70年代的文学
? 下编 80年代以来的文学
(二)发展概况
? 第一阶段,1949~1978
? 奠基与开拓时期
? 尊群体而斥个性,重功利而轻审美,扬
理念而抑性情。
第二阶段 1978~1989
? 过渡与转换时期
? 观念解放和艺术革新
? 伤痕文学 — 反思 — 改革 — 寻根 — 先锋 —
新写实
第三阶段,90年代
? 多元共存 众声喧哗
三、文学与实绩与存在问题
(一)、实绩
1、题材与体裁的新开拓
2、主题与思想的新境界
3、人物形象的新典型
4、风格与形式的新发展
5、创作队伍的新面貌
6、受众广泛的新环境
7、民族文学的新生机
8、理论批判的新突破
(二)、问题
? 为什么没有出现大家巨制?
1、文学的外部生存环境
2、缺少独立的精神
3、缺少产生伟大作家的土壤
四、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1、古与今
2、东与西
3、灵与肉
4、此岸与彼岸
参考文献
? 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 洪子诚, 中国当代文学史,
思考题
? 简述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现
代文学的渊源关系。
第一章,1949~1978文学思潮
第一节:建国十七年的文学运动
一、关于历史系统的把握
? 文学主题 —— 表现工农兵,歌颂工农兵。
? 感情特征 —— 充满自豪感,主人公感。
? 艺术追求 —— 适应工农兵的审美趣味。
二、第一次文代会( 1949.7.2—
1949.7.19)
1、解放区与国统区两支文艺队伍大会师。
2、确立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
1949年毛泽东、周扬、茅盾、郭沫若
(左起)在第一次文代会上
三、关于电影, 武训传, 的批判
1,,武训传, 从摄制到展开讨论的过程
一部以清朝末年武训的生平事迹为内容的
传记影片,分为上下两集。
2、负面影响:
( 1)开了用政治解决文艺问题的先河。
( 2)束缚了文学的发展。
( 3)确立了文学从属于政治这一文学观念
的权威地位。
四、对, 红楼梦, 研究中主观唯心
论的批判 ( 1954年)
?, 红楼梦, 研究有两派,
? 早先着眼于影射的索隐派,
? 称为“旧红学派”,后来,
? 以胡适为代表的考证派,
? 称为“新红学派”。
1、俞平伯对, 红楼梦, 研究的贡献
( 1)打破了“五四”以前, 红楼梦, 研究
中“索隐派”的猜谜式的方法,把这部
伟大的古典现实主义小说还原为文学现
象加以探讨。
( 2)对, 红楼梦, 的作者、原稿、各种
版本和佚稿做了大量的考证和钩沉的工
作。
( 3)对, 红楼梦, 的美学价值、艺术成就,
特别是它的人物形象,做了具体深入的
阐述。
2、批判过程
俞平伯, 红楼梦简论,
李希凡、蓝翎, 关于 〈 红楼梦 〉 及其他,
五、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1、胡风及其文艺思想简介( 1902~1985)
我国现代著名文艺理论家、
诗人、翻译家。
高扬“主观战斗精神”
可以认为是胡风文艺思想
的精髓。
2、声势浩大的批判运动。
六、“双百”方针的提出和文艺界
的新气象
1、理论批评的大胆探索与争论。
何直(秦兆阳), 现实主义 — 广阔的道
路,
钟惦棐, 电影的锣鼓,
钱谷融, 论“文学是人学”,
2、文艺创作的活跃和作家心态的开放。
( 1)敢于正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大
胆干预生活。如:王蒙, 组织部新来的
年轻人, 。
( 2)打破表现人性、人情的禁区,加深了
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开掘。如:, 红豆, 。
3、学术上的自由讨论十分活跃。
七、文艺界的反右斗争
1、丧送了大批文艺工
作者的政治生命和艺
术青春。
2、忽视了艺术规律和
艺术民主,助长了教
条主义和形而上学。
3、削弱了现实主义原
则,助长了以政治取
代艺术性的倾向。
八、新民歌运动
1、如何评价新民歌?
( 1)自上而下地号召、组织,甚至是在强
制下人为地发展起来的。
( 2)新民歌运动是大跃进的产物,脱离了
民间歌谣的现实主义传统。
( 3)浪漫主义成了空洞的口号。
( 4)过分强调精神力量和人的主观能动作
用。
2、消极影响
( 1)现实主义的传统被逐渐抛弃,浪
漫主义被过分强调。
( 2)只能唱光明的赞歌,不能触及现
实生活中的矛盾。
( 3)只能表现集体感情,个人感情的
抒发被认为是自我表现。
九、文艺政策的调整
1、新侨会议,1961年 6月 1日 ~6月 28日,
中宣部和文化部在北京新侨饭店召开的
“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
议”。是纠正文艺工作中“左”的错误,
商定调整大计,具有指导全局意义的文
艺会议。
2、广州会议
1962年 3月,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在广州召开
了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即
“广州会议”。
3、大连会议
1962年 8月 2日 ~16日,中国作协在大连召开
了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即大连会议。
十、极“左”思潮的升级
第二节:“文革”十年的文艺思潮
1、“文艺黑线专政论”。
( 1)“黑八论”
( 2)指责文艺作品“黑”。
( 3)诬蔑文艺队伍“黑”。
2、“革命样板戏”
( 1)把阶级斗争绝对化、
扩大化。
( 2)把英雄人物偶像化。
3、“三突出”创作原则( P15)
4、“文革”时的文

( 1)阴谋文艺
( 2)不愿完全遵从政
治之命的文学
( 3)地下文学
参考文献
? 朱寨, 中国当代文学
思潮史,
? 解释:
? 双百方针、新侨会议、
广州会议、大连会议、
三突出原则、革命样
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