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Introduction
? 分析化学的发展和仪器分析的产生
? 仪器分析的历史发展概况
? 仪器分析的分类
? 前景展望
分析化学 — 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状态和结
构的科学,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两大部分。
? 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
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
类分析方法。测定时需使用化学试剂、
天平和一些玻璃器皿。
分析化学 — 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
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测
定时,常常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
? 仪器分析的产生为分析化学带来革命性
的变化,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
向 。
2010-5-21












酸碱滴定
配位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
沉淀滴定
电化学分析
光化学分析
色谱分析
波谱分析
重量分析
滴定分析
电导、电位、电解、库仑
极谱、伏安
发射、吸收,荧光、光度
气相、液相、离子、超临
界、薄层、毛细管电泳
红外、核磁、质谱
二、分析化学研究的两个方面
分析化学 分析方法
分析对象
举例 1:
——矿石和水分析的发展使分析化学从容量分析过渡到光谱分析
举例 2:
——原子能科学的发展带动了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发展
举例 3:
—— 复杂物质分析的需求使仪器分析向智能化发展(二恶英分析)
分析化学的发展和仪器分析的产生
? 什么是仪器分析?
一般的说,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
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
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
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
化学结构等信息的 一类 方法。
这些方法一般都有独立的方法原理及
理论基础。
仪器分析的产生
? 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必然:生命科学、
材料科学。
? 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数学、物理学、
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微加工技术。
仪器分析的特征
1.与化学分析的关系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别不是绝对的,仪器分析是
在化学分析基础上的发展。
不少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涉及到有关化学分析的基本
理论;
不少仪器分析方法,还必须与试样处理、分离及掩蔽等
化学分析手段相结合,才能完成分析的全过程。
仪器分析有时还需要采用化学富集的方法提高灵敏度;
有些仪器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分析法,由于涉及大量
的有机试剂和配合物化学等理论,所以在不少书籍中,把
它列入化学分析。
2.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应该指出,仪器分析本身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而是多种 仪器方法的组合 。可是这些仪器方法在化学
学科中极其重要。它们已不单纯地应用于分析的目的,
而是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和解决各种化学理论和实际问
题。因此,将它们称为,化学分析中的仪器方法,更
为确切。
仪器分析的特征
3.化学及生物研究的重要工具
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需要对多肽、
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
对生物药物分析,对超微量生物活性物
质,如单个细胞内神经传递物质的分析
以及对生物活体进行分析。
仪器分析的特征
仪器分析的特点 (与化学分析比较)
? 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 如样品用量由化
学分析的 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 ?g,?L级,甚
至更低。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
? 选择性好 。 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
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生
干扰。
?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
? 相对误差较大。 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量和高含
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几。多数
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 5%,不适用于常量
和高含量成分分析。
? 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
仪器分析的历史发展概况
? 仪器分析的三次巨大变革
? 分析天平的发明
? 溶液理论的建立(四大平衡的建立)
? 这是第一次革命
第二次巨大变革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科学技术
? 物理学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为仪器分析奠定了
基础
核磁共振( NMR),B loch F, PurcellE M。
极谱,Heyrovsky J。
气相色谱,Martin A T P, Synge R L M
第三次变革
? 计算机的发明
尤其微型计算的发展,给仪器分析带来
全新的革命。
扫描隧道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1986年
与分析仪器发明相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 1901 Rontgen et al 首次发现 X射线存在
? 1907 Michelson et al 首次制造精密光谱仪器
? 1922 Aston et al 发明质谱测定同位素
? 1923 Pregl et al 发明有机物微量分析
? 1930 Raman et al 发现拉曼效应
? 1944 Rabi et al 用共振方法记录原子核磁性
? 1948 Tiselius et al 用电泳法发现血浆蛋白性质
? 1952 Bloch et al 发展核磁共振精细测量法
? 1952 Martin et al 发明分配色谱
? 1959 Heyrovsky et al 发明极谱法
? 1981 Siegbahn et al 发明高分辨电子光谱法
? 1981 Bloembergen et al 发展激光光谱学
? 1991 Ernst et al 对高分辨核磁共振方法发展
仪器分析的分类
1.光分析法
光谱法和非光谱法
非光谱法是指那些不以光的波长为
征的寻号,仅通过测量电磁幅射的某
些基本性质(反射,折射,干射,衍
射,偏振等)。
光谱法则是以光的吸收,发射和拉曼
散射等作用而建立的光谱方法。这类
方法比较多,是主要的光分析方法 。
2,电分析化学方法
以电讯号作为计量关系的一类方法,
主要有五大类,
电导,电位,电解,库仑及伏安。
3,色谱法
是一类分离分析方法,主要有气相色
谱和液相色谱。
4,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① 质谱,② 热分析,③ 放射分析
仪器分析方法及其运用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辐射的发射 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X荧光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分
子磷光光谱法、化学发光法、电子
能谱、
辐射的吸收 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法、红外光谱法,X射线吸收光
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电子自旋
共振波谱法、
辐射的散射 拉曼光谱法、比浊法、散射浊度法
辐射的折射 折射法、干涉法
辐射的衍射 X射线衍射法、电子衍射法
辐射的转动 旋光色散法、偏振法、圆二向色性

仪器分析方法及其运用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电分
析化
学方

电位 电位法、计时电位法
电荷 库仑法
电流 安培法、极谱法
电阻 电导法
其它
仪器
分析
方法
质-荷比 质谱法
反应速率 动力学法
热性质 差热分析法、差示扫描量
热法、热重量法、测温滴
定法
放射活性 同位素稀释法
信 号
发生器
换能器
信 号
处理器




输入信号
输出信号
信 号
记录仪
分析仪器的基本组件
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一、精密度
( precision)
分析数据的精
密度 是指用同样的方
法所测得的数据间相
互一致性的程度。它
是表征随机误差大小
的一个量。
1n
)x(x
n
1i
2
i
s
xs/dr
?
??
?
?
?
?
二、灵敏度 ( sensitivity)
仪器或方法的灵敏度是指它
区别具有微小差异浓度分析物
能力的度量。
1 校正曲线的斜率
2 测量设备的重现性或精密度
三、检出限 ( detection limit)
指能以适当的置信概率
被检出的组分的最小量或最
小浓度。它是由最小检出信
号值导出的。
四、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
(linear range)
指从定量测定的最
低浓度扩展到校正曲线
偏离线性浓度的范围。
五、选择性( selectivity)
指该方法不受试样基体
中所含其它类物质干扰的
程度。
仪器分析方法的校正
定量分析基础:
S=f (c)
f (c)为线性函数时
S= K1c
f (c)为非线性函数时
S=A+K2B
常用的校正方法
?工作曲线法
?标准加入法
?内标法
工作曲线法
S= K1C时的工作曲线 S= A+ K2B时的工作曲线
S
C B
S
标准加入法
标准加入法校正曲线
Sx= K1Cx
ST=K1(Cx+Cs)
内标法
内标法校正曲线
三、怎样学习和研究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三要素:
科学 技术
生产
理论 技术
对象(问题)
1、生产发展提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问题的解决有待于理论与技术的提高
3、一项新技术的产生总是以理论作为基础
因此,学习阶段打好理论基础十分重要,了解仪器的结构与性能有助
于我们加深对理论问题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发展新的理论。
仪器原理 仪器结构 (仪器应用)
举例,
色素分离需要 经典色谱产生 塔板理论发展
气相色谱产生 速率理论发展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方法的建立
? 问题的确立
? 采集和准备试样
? 分析过程
? 收集数据和数据转换
? 数据统计处理
? 问题的解决
发展中的仪器分析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仪器分析带来了新
的发展。信息科学主要是信息的采集和
处理。
?计算机与分析仪器的结合,出现了分析
仪器的智能化,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
它使许多以往难以完成的任务,如实验
室的自动化,图谱的快速检索,复杂的
数学统计可轻而易举得于完成。信息的
采集和变换主要依赖于各类的传感器。
这又带动仪器分析中传感器的发展,出
现了光导纤维的化学传感器和各种生物
传感器。
发展中的仪器分析
? 联用分析技术已成为当前仪器分析的重要发
展方向。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分离
方法(如色谱法)和检测方法(红外光谱法、
质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等)的结合,汇集了各自的优点,弥补了各
自的不足,可以更好地完成试样的分析任务。
气相色谱 — 质谱法( GC— MS) ;气相色谱 —
质谱法 — 质谱法( GC— MS— MS) ;气相色
谱 — 原子发射光谱法( GC— AED) ;液相色
谱 — 质谱法( HPLC— MS)。
前景展望
单细胞释放的实时监测
芯片上实验室 (Labs-on-a-chip)
STM
金表面
蛋白质
分析化学的目标
? 更高的灵敏度、更低的检测限、更小的绝对样品量、
实现微损或无损分析
? 更高的分辨率、更好的选择性、更小的基体干扰
? 更高的准确度、更好的精密度
? 更快的分析速度,实现原位、活体、实时分析
? 仪器的自动化、智能化、微型化
? 更多的信息,更完善的多元素同时检测能力及价态和
形态分析
? 更宽的应用范围,如遥测,极端或特殊环境中的分析
? 更高、更快、更强
阅读文献
? 二十一世纪的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
? 分析化学新进展,科学出版社
? 环境分析化学发展趋向 大学化学 2002年 01期
? 从 2001年匹兹堡会议看分析化学和分析仪器发展的几
个重要动向 现代科学仪器 2001年 03期
? 绿色分析化学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1年 11期
? 过程分析化学的新进展 分析化学 2001年 04期
? 分析化学取样理论研究进展 分析化学 2000年 04期
? 分析化学教学的发展 大学化学 2000年 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