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需用药品和仪器
三,实验内容(现象、解释、结论)
1.熟悉醇、酚的性质上的异同;
2.学会鉴别醇、酚的方法。
3.加深对醛、酮的主要化学性
质的认识。
4.掌握醛、酮的鉴定方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用仪器和药品
1,仪器
试管 试管架 酒精灯
2,药品
试样,无水乙醇 正丁醇 仲丁醇 叔丁醇
苯酚 间苯二酚 对苯二酚
正丁醛 苯甲醛 丙酮 苯乙酮 甲醛 乙醛
试剂,苯 浓盐酸 氢氧化钠 碳酸氢钠 无水氯化锌
三氯化铁 碘化钾 饱和溴水 金属钠 酚酞
2,4-二硝基苯肼 95%乙醇 浓硫酸 氨水
亚硫酸氢钠 硝酸银 硫酸铜 酒石酸钠 碘
上一页
返回 标题
下一页
药品较多,使用时认清标签
注意安全 !!!!
上一页
返回标题
下一页
( 一 ), 醇的性质
1,醇钠的生成和水解
1)在两支干燥试管中分别加入 1ml无水乙醇和 1ml正丁醇,再分别加入
一粒绿豆大小的金属钠,观察发生的现象,比较反应速率有何不同。等到气
体平稳放出时,将试管口靠近灯焰,可听到爆呜声。放出什么气体?
现象,
解释,
结论,
均有气体产生,钠粒在醇液中浮动,且在无水乙醇中的反应速率较正丁醇中的
反应剧烈。产生的气体(氢气)能燃烧,火焰明亮,且可听到爆鸣声,反应体系逐
渐变稠 。
2C2H5OH + 2Na == 2C2H5ONa + H2
2C4H9OH + 2Na == 2C2H5ONa + H2
2H2 + O2( 点燃 ) == 2H2O
醇与钠作用时, 醇羟基中的氢原子被活泼金属钠取代 。 生成醇钠, 并放出氢气
,靠近火焰燃烧, 故有爆呜声 。
醇与钠的反应不如水那样剧烈,而且随着烷基的增大,醇的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各类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活泼顺序为,CH3OH > 伯醇 > 仲醇 > 叔醇。
返回标题
上一

下一

2)反应继续进行,溶液逐渐变稠,可稍 加热试管,使反应加快,
然后静置冷却,醇钠从溶液中析出。如反应停止后溶液中仍有残余的
金属钠,应用镊子将钠取出,并投入无水乙醇中销毁,切记不得随便
丢弃。
把制得的醇钠溶于 5ml水,加入 2滴酚酞指示剂,观察现象,加以
解释。
现象,
解释,
结论,
加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
醇钠易水解,水解产物有 NaOH,溶液呈碱性,故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R-ONa + H2O R-OH + NaOH
上述反应是可逆的
醇钠极易水解,故在使用时必须隔绝水汽的侵入。
一是使反应加快,
二是蒸去乙醇



2.与卢卡斯( Lucas) 试剂反应
在三支干燥试管中分别加入 1ml正丁醇、仲丁醇和叔丁醇,再分别加
入 1ml卢卡斯试剂,振摇,最好放在 26— 27℃ 水浴中温热数分钟,静止,观
察发生的变化,记下混合液变混浊和出现分层所需时间。
现象,
解释,
结论,
叔丁醇溶液立即浑浊;仲丁醇溶液放置片刻浑浊;正丁醇溶液澄清无变化 。
醇分子中的羟基氧原子具有较大的电负性, 因此碳氧键是极性共价键, 容易
断裂, 使得羟基易被其他基团取代 。 醇分子中的羟基被卤原子取代, 生成卤代烃
,这是制备卤代烃的重要方法 。 R— OH与 HX反应时, 碳氧键断裂而发生羟基被卤素
取代的亲核取代反应, 醇的活泼顺序与醇和钠反应的活泼顺序相反,
R3— C— OH > R2— CH— OH > R— CH2— OH
一般情况下氢碘酸及氢溴酸能比较顺利地与醇反应,而盐酸,除叔醇、烯丙
醇及苯甲醇外,其它伯醇与仲醇则需使用无水氯化锌催化剂。利用伯、仲、叔三
类醇与盐酸作用的快慢,可以区别三类醇。所用试剂为无水氯化锌和浓盐酸配成
,称为卢卡斯( Lucas) 试剂。低级醇可以溶解于这个溶液中,而生成的氯代烃则
不溶解,使溶液混浊,从出现混浊的快慢,观察反应进行的速度,用来区分三类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活性次序为,
苯甲醇 /烯丙醇 > 叔醇 > 仲醇 > 伯醇 < 甲醇
利用卢卡斯试剂反应,可用来区别低级 (6C及以下 )的伯醇,仲醇和叔醇。由于
所生成卤代烷不溶于水,故溶液分层。
返回标题






(二)、酚的性质
1.酚的溶解性和弱酸性
将少量苯酚晶体放在试管中,加 3ml水,振荡试管后观察是否溶解
。用玻璃棒蘸一滴溶液,以广泛 PH试纸检验酸碱性。加热试管可见苯酚
晶体全部溶解。将溶液分装两支试管,冷却后两试管均出现混浊。向其
中一支试管加入几滴 5% NaOH 溶液,观察现象。再加入 10%盐酸,又
有何变化?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5% NaHCO3溶液,观察混浊是否溶解?
现象,
解释,
结论,
微溶,溶液浑浊 PH=5-6,呈弱酸性 溶液变澄清 再次变混浊 无变化
苯酚在水中有一定溶解性,但在热水中溶解度大些。故加入水后有部分溶解,而溶
液则呈混浊状,加热可使苯酚全部溶解,冷却后又有析出,溶液再次变混浊。
苯酚呈弱酸性,可使 PH试纸变微红。由于苯酚具弱酸性,故其能与 NaOH和 Na2CO3反
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酚钠
Na2CO3 + H2O NaOH + NaHCO3
C6H5— OH + NaOH C6H5— O Na + H2O
但加入盐酸后,苯酚重又游离析出,溶液再次由清变混浊。
C6H5— O Na + HCl C6H5— O H + NaCl
苯酚不与 NaHCO3作用,也不溶于 NaHCO3溶液中,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
苯酚呈弱酸性,具有一定的溶解性。能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
酚钠,但不与碳酸氢钠溶液作用 。
返回标题



上 一

2.与 FeCl3溶液作用
在 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0.5ml 1%苯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溶液,再
各加入 1— 2滴 1%三氯化铁水溶液,观察和记录各试管中显示的颜色。
现象,
解释,
结论,
( 1) 在装有苯酚晶体的试管中, 溶液呈兰紫色 。
( 2) 在装有间苯二酚晶体的试管中, 溶液呈蓝紫色 。
( 3)在装有对苯二酚晶体的试管中,暗绿色结晶。
酚与三氯化铁的颜色反应比较复杂,主要生成络合物,
6ArOH + FeCl3 6H+ + 3Cl- + [Fe(OAr)6]3-
呈现颜色
酚与 FeCl3 的特殊显色反应,可用来检验酚和烯醇式结
构的存在。 返回标题



3.与溴的作用
将 5滴苯酚稀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逐滴加入饱和溴水,有白色沉淀生
成。继续滴加饱和溴水至白色沉淀变为黄色沉淀,再将试管内混合物煮沸
1— 2分钟,以除去过量的溴,静置冷却,沉淀又析出。滴加几滴 1%碘化钾
溶液和 1毫升苯,用力振荡试管,沉淀溶于苯中,析出的碘使苯层呈紫色。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之。
解释,
结论,
苯酚与溴水作用,立即生成 2,4,6— 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2,4
,6— 三溴苯酚被过量的溴水氧化,生成黄色的 2,4,4,6— 四溴环
已二烯酮,后者被氢碘酸还原为 2,4,6— 三溴苯酚,同时释出碘,
碘又溶于苯,而使苯层呈紫色。(反应式见实验教材 )
酚很容易进行卤化反应。苯酚与溴的反应迅速、灵敏,且可定量完成,
故可用作苯酚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返回标题



( 三 ) 醛和酮的性质
1,与饱和 NaHSO3溶液加成
取 4支干燥试管,各加入 2ml新配制的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然后分别滴
加 8— 10滴正丁醛、苯甲醛、丙酮、苯乙酮,用力振荡,使混合均匀,将试
管置于冰水浴中冷却,观察有无沉淀析出。记录沉淀析出所需时间。
现象,
解释,
结论,
正丁醛苯甲醛丙酮均为有白色结晶析出,析出先后顺序 <或多少 >为,
丙酮 >正丁醛 > 苯甲醛;
苯乙酮无结晶析出。
加成亚硫酸氢钠的反应产品,α— 羟基磺酸钠易溶于水,但不溶于饱和
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故成沉淀析出,可用来鉴定醛、甲基酮或一般环酮。
醛、脂肪族甲基酮( CH3COR) 及碳原子数少于八的环酮可以与亚硫酸氢
钠饱和溶液( 40%)发生加成反应。亚硫酸氢钠的加成反应很容易进行,生
成的产品又易分解成原来的醛或酮,因此可用来分离、提纯这些化合物。
为什么要把试管
置于冰水浴中?



返回标题



2.与 2,4-二硝基苯肼作用
取 4支干燥试管,各加入 2ml 2,4-二硝基苯肼试剂,然后分别滴加 2— 3
滴正丁醛、苯甲醛、丙酮、苯乙酮,用力振荡,使混合均匀,观察有无
沉淀析出。如无,静置数分钟后观察;再无,可微热 30秒后再振荡,冷
却后再观察。
现象,
解释,
结论,
正丁醛生成浅黄色沉淀;苯甲醛生成红黄色沉淀;丙酮生成黄色沉淀;
苯乙酮生成橙红色沉淀。
醛或酮与苯肼,尤其是与 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的产品为结晶
固体。因为该反应生成的固体( 2,4-二硝基苯腙)易于分离提纯,其具
有固定的熔点,可通过测产物的熔点来鉴别不同的醛、酮。
特别提示,
注意 2,4-二硝基苯肼的使用,
其毒性较大,在通风橱内取用。
注意安全!
非共轭链生成黄色沉淀,共轭链生成橙色至红色沉淀,共轭链越长,
颜色越深。



返回标题



3,α — 氢原子的反应 —— 碘仿反应
取 5支试管,各加入 1ml碘 — 碘化钾溶液,并分别加入 5滴 40%乙醛水溶液
、丙酮、乙醇、正丁醇、苯乙酮。然后再一边滴加 10%氢氧化钠溶液,一
边振荡试管,直到碘的颜色接近消失,反应液呈微黄色为止。观察有无黄
色沉淀。如无沉淀,可在 60℃ 水浴中温热 2— 3分钟,冷却后观察。比较各
试管所得结果。
现象,
解释,
结论,
乙醛, 丙酮, 乙醇, 苯乙酮均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
正丁醇无现象
CH3— COH( R) + NaOX( NaOH+I2) CHX3 + NaO— COH( R) + NaOH
CH3— COH + NaOH + I2 + KI CHI3 + NaO— COH
CH3— CO— CH3 + NaOH+I2 + KI CHI3 + NaO— COCH3
C6H5— COCH3 + NaOH+I2 + KI CHI3 + NaO— COC6H5
CH3— CH2— OH + NaOX CH3COH CHI3 + NaO— COH
CH3CH2CH2CH2OH 不反应
结构式为 CH3— COH( R) 的醛或酮与次卤酸或卤素的碱溶液作用时,甲基上
的三个 α — 氢原子都被取代。该反应可用来检验乙醛、甲基酮、乙醇以及含有
CH3— CH( R) — OH结构的仲醇。如鉴别甲醇与乙醇,正丙醇与异丙醇,碘仿反
应是很方便的方法。



返回标题



4,与弱氧化剂反应
(1) 银镜反应
在洁净的试管中, 加入 4ml 2% 硝酸银溶液和 2滴 5% 氢氧化钠溶液,
然后一边滴加 2% 氨水, 一边振摇试管, 直到生成的棕色氧化银沉淀刚好
溶解为止, 此即为托伦 ( Tollens) 试剂 。
将此溶液平均分置 4支干净试管中,分别加入 3— 4滴甲醛、乙醛、丙
酮、苯甲醛,振荡均匀,静置后观察。如无变化,可在 40— 50℃ 水浴中温
热,有银镜生成,表明是醛类化合物。
现象,
解释,
结论,
甲醛、乙醛、苯甲醛均有银镜生成,甲醛的反应速度最快,乙醛次之,苯甲醛
不是很明显,丙酮无现象。
托伦试剂(硝酸银的氨溶液),它与醛反应时,醛氧化成酸,在碱性介质
中成羧酸盐,银离子还原成银,
R— CHO + 2Ag( NH3) 2OH 2Ag + RCOONa + 2NH3 + H2O
当试管很干净, 还原出来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 因此称为银镜反应

醛的羟基上有一个氢原子,酮没有,使得醛的还原性比酮的还原性强。
醛易被银氨液溶液氧化,而酮不能。可用托伦试剂区别醛和酮。
试管一定要洗干净哈!!否
则看不到银镜哟!!



返回标题



( 2)与费林试剂反应
将费林溶液 I和费林溶液 II各 4ml加入到大试管中,混合均匀,然后平
均分装到 4支小试管中,分别在 4支小试管中加入 10滴甲醛、乙醛、丙酮和
苯甲醛。振荡混匀,置于沸水浴中,加热 3— 5分钟,注意观察颜色变化及
有无红色沉淀析出。
现象,
解释,
结论,
甲醛有铜镜生成;乙醛有砖红色沉淀生成;丙酮无变化;苯甲醛溶液由深兰色
变淡。
费林溶液是硫酸铜溶液和酒石酸钾碱溶液的混合物, 氧化剂是二价铜离子 。 醛
与费林溶液反应, 醛被氧化为羧酸盐, 而二价铜被还原为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
R— CHO + 2Cu2+ + NaOH + H2O Cu2O + RCOONa + 4H+
当试管很干净,还原出来的铜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铜镜,因此称为铜镜反应。
醛易被费林溶液氧化,但费林溶液与芳醛反应,需要较大浓度和较长时间( 30
分钟)加热,故可认为费林溶液只与脂肪醛反应,可用来区别脂肪醛和芳香醛。酮
不能与费林溶液,也不与托伦试剂反应。故可用费林溶液区别醛和酮,区别脂肪醛
和芳香醛。
费林溶液 I和 II,用时再等
量混合



返回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