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技术基础》课程一体化建设 材料汇编 苟娟琼、陈景艳等 1、汇报材料 《电子商务技术基础》课程一体化建设成果推荐书 《电子商务技术基础》课程一体化建设总结报告 2、原件 《电子商务技术基础》教材 3、附件 学生自主学习记录和课程学习总结 论文“浅谈电子商务技术基础课程的设计思想” 论文“自主学习教学法及其在线导示系统” 自主学习教学导示系统功能说明书 学生成果精选_用户说明书 电子商务技术基础讲课光盘 4、电子文档汇编(光盘) 电子商务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自主学习教学导示系统(软件) 学生成果精选_系统演示 《电子商务技术基础》课程一体化建设 材料汇编 成员:苟娟琼、陈景艳 常丹、吕希艳、刘世峰、陈学东、王馨迪、秦萩莉 2004-6-19 《电子商务技术基础》课程一体化建设总结报告 课程一体化建设概况 电子商务技术基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我校于2001年承担了“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并“电子商务专业系列教材”的建设工作,本人在陈景艳教授的带领下,承担了其核心书目——《电子商务技术基础》教材的编写,同时担负着该门课程在专业建设、教学方法研究等方面的任务。 从任务承担之初,结合北京市教改项目——“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平台”的研究工作,成立了由陈景艳教授带队组成的8人课程建设小组,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3人,本研究小组就大学教育改革、课程定位、教材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设计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调研和讨论,其中也包括了不少的争论。 电子商务专业的开设时间并不长,教材体系建设和教学实践经验都在逐步探索之中。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迅速,其所涉及的技术也比以往任何应用要广泛得多,它们一起构成了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技术基础。在传统本科教学中,一门课程通常仅讲述一项或一类技术,至今很少有这样的技术课程,能够涵盖一类应用中的所有技术,现有的相关书籍,要么是各类基础技术简化版的组合,要么是某项技术的专著,因此该门课程目标和特征成为最受争议的问题。 在分析电子商务及相关专业高等教育及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强调技术“理论性、变动性、系统性、应用性”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思想和教材建设的主导思想(详见附录“浅谈《电子商务技术基础》课程的设计思想”),并顺利完成教材的编写。该教材从初稿阶段就以讲义形式试用于网络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经管学院信息管理专业,在不断试用总结的基础上,其正式教材也多次应用于这两个专业。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我们精心设计了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在多次应用中,该教材发挥了其应有的学科地位,体现了高等教育理论性与变动性的价值,体现了技术概论课程系统性的特征,体现技术应用类课程技术与应用融为一体的特征,基本实现了课程建设之初的目标。 《电子商务技术基础》涉及众多电子商务应用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教材和课堂教学主要侧重技术理论、技术应用特征的分析和比较、技术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而对于众多的技术实现方法并无时间讲述和进行实践指导,需要将更多的技术留在课下由学生自学完成,这就给该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如何激励与约束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如何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针对信息技术应用类课程的教学特征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分析了高校学生该类课程自主学习规律,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以培养学生“具有快速学习、学以致用的终生学习能力,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实践指导思想,并在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自主学习”四步教学法。(详见附录“自主学习教学法及其在线导示系统”的研究)。在具体实践中,除了课堂引导之外,依据自主学习教学法制作相关技术的实验指导书,研制“自主学习在线教学导示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这个高校教育改革最困难的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得到了学生的认同。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自主学习并不等同于自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和借助学生自学及团队协作能力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在完成课程基本知识传授的前提下,更强调培养学生的一种心态和能力——主动地寻找和确立自己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学习和钻研技术,更多地依靠自学和团队协商完成学习目标。这既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需要,也是学生成才的根本保证。 二、重点问题研究 大学教育改革的再认识 电子商务成为近年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热门话题,为了满足对人才的广泛需求,职业培训、短期课程培训、技术认证培训、各类高等学校系统教育等多种途径各有分工和特点。同时,近年高等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广泛看展,作为高等教育教材,研究小组首先要解决的是重新认识和理解高等教育的特点以及未来改革的需求。 根据各为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有关资料的查找,在多次研讨之后,针对该领域教学特点,我们有如下结论: (1)高等教育以其时间长、理论性和系统性强等特点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如果与其它的职业教育或者技术厂商的认证课程相比,其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人才的后发效应”,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职业生涯中,能够适应更多变的社会需求。高校学生不仅需要学了就用,还需要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需要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近年,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强调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其中包括:“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适应多变的职业领域;具备崭新的知识结构,掌握科学工作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多面手。”就技术应用类学生而言,知识增长之快,已经使拥挤的课程表里难以添加更多新的课程,而实践中每一次遇到的场景和问题都有其独特的一面,知识的作用只有一部分,他们更需要在学习和工作中,勇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发现和弥补自己的不足,具有快速学习、学以致用的终生学习能力,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3)高等教育中的技术课程,其目标不仅仅局限在对具体技术的使用上,而是要通过一门技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类技术的思想、方法,甚至于一些由此衍生或与之类似的技术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技术与社会环境中,灵活选用各类技术,并具有一定的创造新产品、新方法的能力。所有这些,要求学生必须理解技术背后的理论基础了解技术与应用发展变化的动因与规律;对于一切技术的产生、应用和变化,回答一个“为什么?”;对于新技术的出现,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快速的学习应用能力。 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的明确 电子商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总体上可以分为管理和技术两大系列,教学也应围绕这两条主线的深入和结合而展开。对学生而言,如果能够在学习之初就能从总体上把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电子商务概论通常从管理角度论述,技术只是作为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的需要而论述,对于技术的理论及其发展,以及技术自身的定位并不多做论述。然而,在学习之初建立系统的、发展的技术观念,将使学生在技术学习的课程选择和发展方向上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具体课程的学习也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这门课程应定位于技术先导课和技术概论课。 从这个意义上讲,至今很少有这样的课程,市场上也没有类似的书籍。现有的相关书籍,要么是各类基础技术简化版的组合,要么是某项技术的专著,很少从学科建设,从本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考虑。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电子商务系统框架,了解电子商务领域的主要技术,理解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历史、主要特征、应用方法、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电子商务系统构建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电子商务系统技术多、体系复杂的特点,本课程学习目标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定位在“为什么”三个字上:电子商务需要哪些技术,为什么需要这些技术,技术为什么是这样的,技术为什么会发展,技术应该怎样发展;实践上主要突出如何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培养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为今后的学习从技术和思想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具体的技术实现方法,则需要通过技术要点的讲解和分析,培养学生主动、快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这一点,不仅需要在教材中提供必要的指导,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不仅是高等教育的优势,也是技术应用类学生从业的基本技能之一,充分体现出高等教育潜在的价值。 教材内容体系的明确与编写 在明确课程基本特点和目标之后,有关众多技术的取舍、难易程度的把握、教材的主体框架等问题使得教材的编写屡受挫折,经过本研究小组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有效解决了课程复杂性问题,提出了较为科学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强调了技术“理论性、变动性、系统性、应用性”相结合的技术概论课的设计思想和教材建设的主导思想,其主要思想为: 强调技术的理论性。本课程的基调在于技术背后的理论原理,讲述的是“技术基础”,而不是“基础技术”。基础技术是讲具体的技术,而技术基础在内容上更多的是回答“为什么”,而将“是什么”等具体的实现方法留给后继专业课程。 强调技术的变动性。各章当中充分注意与传统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以及各类技术之间进行比较,以分析、解决问题为主线,意在说明电子商务各技术发展的原因、解决的问题、技术的局限性、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力求反映最新技术动态。 强调技术的系统性。在总体上建立系统框架,利用系统框架总领各章内容,说明各类技术在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各章内以电子商务技术发展历史为主线,说明技术产生的前因后果,重点在于技术的发展历史、思想理论基础、技术实现特征、未来趋势等。 强调技术的实用性。计算机网络与软件技术无疑是电子商务的强大驱动力,同时电子商务经济的蓬勃发展又推动并形成了新一代的电子商务应用技术。无论是全书的整体框架,或是各章节的具体内容,都是从实际的应用需求和商业问题的分析开始的,在技术理论讲解的同时,贯穿了问题求解过程。 作为电子商务的技术先导课程,教材在分析电子商务应用与电子商务技术辩证发展的规律基础之上,剖析了电子商务系统框架与电子商务系统体系结构的演变规律以及基本特征,由此建立了学习电子商务技术的基本框架和主要思路。课程以应用系统三层体系结构的实现为主线,讲述电子商务系统表达层、逻辑层、数据层的技术基础;以电子商务系统框架为基础,讲述完成电子商务信息传递和电子商务环境建设所必需的技术要素,以及Web信息资源管理等相关技术及发展。以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技术分析作为结束,即可以了解目前业界的一些具体实现方法,也可以系统地对所学内容做一个总结。 基于这一思想,教材共分七章,具体内容参看教材原件。 第1章 导论:从技术视角对电子商务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建立和学习电子商务系统的基本架构。 第2章 商务表达层技术基础:围绕电子商务信息表达的实现过程,讲解了电子商务信息分享的基础架构,分析了两类信息组织方式:静态页面和动态页面的实现机制及主要的技术特征。 第3章 商务逻辑层技术基础:以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与实现为线索,分析了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方法的主要特征,各类开发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实现特点,以及应用服务器技术的发展与特征。 第4章 数据层技术基础:重点分析了电子商务时代信息需求和数据管理技术的特征,并从数据平台建设和数据访问接口技术两个方面,介绍了相关领域的技术基础、技术特征以及发展现状。 第5章 商务信息传递技术基础:介绍了作为商务信息传递基础的网络,特别是Internet发展历史、技术特征和应用特征,以及Internet协议、宽带网等技术的发展动态。 第6章 相关技术及发展:涉及到电子商务系统中的众多特色技术,包括电子商务运行环境中的网络支付、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物流技术,以及Web信息资源与信息查询技术、Web上的多媒体技术等。 第7章 电子商务技术解决方案及分析:从厂商的解决方案出发,分析了SCM、CRM在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地位、技术原理和技术方案,整体解决方案产生的技术背景、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目前各类厂商对解决方案的认识、设计思路和技术特征。 此外,该教材也注重了复习思考题的设计,共包括四类,可提供不同时间和目的的练习,教师可根据课时情况选用,也供学生自学和自查使用。 基本复习题:主要用于复习,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章节中的重点内容,一般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也可用于教师在课堂内考查学生预习、复习或自学的效果; 资料查找题:主要要求学生通过上网等手段查找资料完成习题,目的在于将书中所涉及的理论与现实实践联系起来,比如数据库理论知识在数据库产品中是如何实现的,各厂商的发展战略,要求学生能够用理论给予解释; 动手实践题:虽然技术实现不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但通过简单而典型的练习,有助于加深理解和对比分析,所以各章也配有少量需要动手实践的习题,比如网页工具的练习、重要软件的安装、使用等;此外,通过各章练习题的衔接配合,使学生对某一领域或行业电子商务的实践活动,从思想、作用、实践现状到规划、以及动手模拟提供一个完整的分析、实践过程; 思考题:这一类题通常很难找到标准答案,主要是对于一些比较宏观的技术发展思想,如“网络就是计算机”,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已经学到的理论去解释和分析,进一步理解技术本质和发展规律。各位教师可以根据特长不断增加该类思考题,并组织学生讨论。 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的设计 电子商务技术基础是一门技术概论课程,涉及较多的技术内容,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其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是一个难点,我们主要通过课堂理论讲授与上机实验相结合,并在具体内容和方法上有所侧重解决这一难题。 教师在课堂上对电子商务系统的所涉及的众多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讲授当中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通过一些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多分析“为什么”,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勇于和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回答“为什么”远比回答“是什么”困难的多,因此,虽然该课程名称是“基础”,却包含了许多技术思想的起源、发展和本质特征,内容非常广泛。为了尽可能地满足教学目标,建立比较系统的内容体系,以及能够更多地回答一些为什么,教材在内容的数量和深度方面高于本科生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再做筛选。根据我们的反复研讨和教学实践总结,为了支持教学目标的需要,更好地适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主要设计思路是: 第1章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的整体框架,了解电子商务系统体系结构发展演变的特征和原因,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各类技术的需求和各类技术的地位与作用,由此明确后续章节的主要目标。 后续章节中,每章第一节阐明该层(部分)技术的作用、地位、发展历史、电子商务带来的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该部分技术实现的主要要素。并不是每章均包括这些内容,根据该部分技术特征自行选择。 后续章节的其余部分,或者根据实现要素,或者根据技术特征,将本部分的技术再细分为二、三节,从技术原理、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动力、发展趋势、技术特征等角度讲解,技术实现的具体方法可以简化。 对各章节发展动态部分的内容,只对基本原理、所解决的问题、特点和作用作简单介绍,意在抛砖引玉,激发和鼓励学生研究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有选择地增减内容。 解决方案部分目标有二:一是系统地对前面所学内容的一个总结;二是让学生建立新的系统建设观念,即如何利用已有的商业软件和解决方案快速建设自己的系统,特别是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中的已有成果和实践经验。 根据学生特点,可以在适当章节注意与传统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如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需求、技术应用、技术特征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该课程的直接受用对象是电子商务类的本科生,但从内容组织上讲,该教材适合电子商务类、信息管理类、计算机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技术课程需要。对本科生而言,虽然是技术先导课,但也不宜开设太早,在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上学期比较好,让学生有一些基本的技术积累。对于非电子商务类本科生,可以开设的更晚一些,在学习完管理信息系统或软件工程等课程之后学习,效果会更好。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该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在已有的技术学习基础之上,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系统地总结。 如果期望该课程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和启发,需要经常性组织学生讨论和分析。在教学中应当不断地提问,问题可以是教材中的某个小标题,或者课后的复习思考题。问题的回答可以由教师完成,但要充分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讨论和回答,要求既要能够一语概括,也要能够旁征博引、语能成文。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该课程基本讲授学时为48学时,可增减到64或32学时,根据学生相关专业特征,以及先修课程、后继课程的安排内容,选修不同的章节内容,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前提下,可增加不同方面的讲授课时,也可增加上机实践课时。对于不同目标的学生,偏管理类的学生可以在每章的第一节和各节的第一部分多用些时间,而技术类特别是技术类的研究生,可以在各章节的后部分及技术动态部分多用一些时间。下表可做具体参考之用(本科生48学时,研究生32学时)。 本科生 研究生   偏管理 偏技术 偏管理 偏技术  第1章 8 6 6 4  第2章 8 8 4 4  第3章 6 8 6 4  第4章 6 6 4 6  第5章 6 6 2 4  第6章 6 6 4 6  第7章 6 6 6 4   上机实验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主要有三:其一,是对一些重点技术实现方法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方法;其二,培养学生协作完成解决方案的能力,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一项较为真实的解决方案的分析和设计;其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一些技术指导性练习,帮助学生比较深入地掌握一两项技术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多的选择余地,教师主要借助教学辅助系统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因此,实验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1类实验针对每章学习重点,安排若干个技术练习题,目标在于基本掌握重点技术的实现方法;每个同学独立完成个章的技术练习题。 第2类实验要求分小组完成“XXX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分析、设计和DEMO系统的制作;实验目标主要在于帮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设计过程,并注意培养学生将技术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因此,将涉及到大量的网上资料查找,进行各种方案的比选;解决方案的制作过程将根据每章的学习任务,进行具体环节的制作;与实际解决方案有所不同的是,在每期的报告中,要求附加一份研制报告,主要包括思考问题的过程,解决方案的比选,讨论及确认;“解决方案”报告每期评阅后,将组织课内时间讨论。 第3类实验:该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要求学生掌握一门开发技术;教学辅助系统将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学生通过教学辅助系统的帮助,以及网上资料和其他参考资料,完成一门技术的深入学习;学习成果主要通过实现方案系统中的某一个子功能体现;每个同学的学习成果将独立考核。 自主学习规律及自主学习“四步教学法”的研究 传统教学通常以教师为主,其特点在于:教导性的教学和被动的学习,教师作为“专家”控制教学过程,学生所学内容往往是教师认为他们所应该学习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将注意力放在考试目标,而非真正有用的东西(有些并不易于考核),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因此,这里所要解决的是两方面问题:一是如何“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和发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二是如何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效果。为此,我们分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律,参阅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教学方法,总结形成了自主学习四步教学法。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当前学生学习的很大动力来自从业的压力,希望能够“学以致用”,因此,让学生尽早地了解所学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他们提供一个能摸得着、学得来的“参照物”——各类实际应用系统,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此外,较多地接触实际应用系统,对于扩大学生视野、增加实践能力、强化课程联系都大有益处。 就具体技术方法的学习和实践而言,许多学生的第一感觉是无从下手,他们需要一个能够快速体现劳动成果,树立学习自信心的过程。目前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普遍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其方法通常是提出一项明确的任务,比如做一个界面,然后介绍完成这个任务需要经历的过程和所需要的技术,整个的操作过程以及所用到的技术通常是明确的。其目标在于通过这个过程,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具体技术的应用,通过“照猫画虎”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技术的特征。这种方法对于技术的入门学习,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技术课程入门之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应用的方向是非常多的,每个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也是有所不同的,充分诱导和发挥学生的特长发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寻找兴趣点,在提供自学方法和自学资料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两类问题,一是学习的目标问题,二是遇到困难时的求助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技术的学习主要是技术点的掌握,练习是一种“技术驱动型的应用”,学生兴趣不高,而实际应用中又常常难以“学尽其用”。对于这类问题,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应用驱动型技术学习”,就是说在一个比较综合的应用中,通过应用问题的求解过程,寻找学习点以及学习方法。对于困难求助问题,这正是教学和自学的差别,需要考虑的就是更多地借助学生互助的力量,进一步培养学生互助和协作的能力。 在这一面,近年来IS领域的教育者正在研究如何将在医学、法律等教学领域广泛使用的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方法应用于相关课程的教学中,PBL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构造一些开放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构造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5-7)中进行学习和问题求解,要求小组内学生协调、讨论、分工、管理整个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是“告知(inform)”,而是“训练(coach)”和帮助学生思考和求解。Ellis等人的工作小组建议:PBL方法适用于IS和计算机领域,PBL方法应该能够提供学生“一生”的学习技能以适应IS从业的需要。 结合以上分析,自主学习四步教学法主要内容概括为:“一听、二看、三仿、四活”。 一听:充分发挥课堂作用,以理论讲解、技术分析、作业要点点评、方案讨论和比较为主,这里需要充分体现高校教学中理论基础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教师的主要角色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充当一个教练,以实际应用为背景,以学生自学实践为基础,训练和帮助学生思考和讨论,理解技术方法的理论基础、实际应用中的方案取舍、学习方法的改进。 二看:重点是看技术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通过实际系统的演示和讲解,使学生尽早、尽多地了解实际应用,从感性上了解技术的作用和特点。看的内容中,可以提供多种技术的比较,对于一些重要的技术点,提供一些讲解和分析,目的在于让学生看出兴趣、看出门道。与以往教学中的例题演示不同,该方法中将技术要点放在一些真正的系统中,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完整的环境。 三仿:这是该教学中的重点环节,是学生动手的第一步,目的在于提高实践的效果,主要是通过模仿掌握基本技术要点,实现与演示系统类似的简化版本。在应用中,主要借鉴“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通过“一步一动”式——将具体任务的实现细化为多个操作简单、学生可分步完成的步骤,完成技术环节的掌握。 四活:灵活运用、综合应用、终生学习的技能培养。这主要包括两方面技能的培养,一是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对于问题求解中的问题,培养学生探寻新的技术,并能够尽快的学习和应用所需的知识。与之对应,需要为学生提供两类技术指导,一类以具体技术为主,分析技术的应用特征、帮助学生演练和掌握技巧的应用;另一类针对系统实现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是以实际应用为背景构造的开放问题,为学生提供技术综合应用的分析,也要求学生能不断提出新的方案,并通过系统的帮助,快速学习、灵活运用所需要的技能。 自主学习导示系统的研制 自主学习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以学生为主,许多工作需要学生课下完成,教师面对面的单个辅导机会非常有限,这就提出一个教学过程控制问题:即如何激励和约束学生的自学过程,如何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来自教师,也可以来自同学。此外,这种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从业的模拟环境,包括一些实际应用系统的演示与分析、一些开放问题的提出与讨论,以及提供各类实验指导资料。为此,我们研究了相关资料,查阅了大量的教学网站,设计并开发了“自主学习在线教学导示系统”。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将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机整合与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技能和收集、检索、分析与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主要特性包括:开放性、自主性、协作性、问题性、亲历性,充分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体现出现代教育的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在线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特性决定了网上的“教”与“学”角色的变化。对于互联网上的“教”来说,主要是设计、提供灵活的学习环境。这种灵活性允许学习者在自己的学习中扮演一种很积极的角色。网络设计应是积极的,它能使学习者愿意动手而不只是看。网络既为学习者提供一种体验空间,同时也提供一个接近专家和案例的通道,这些案例可提供有效的经验。 基于以上分析和自主学习四步法,我们开发并试用为此而设计的“自主学习在线教学导示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学生在线使用演示系统和技术资料;帮助教师完成在线的自主学习过程的监督与激励。具体功能参看附件:《自主学习在线教学导示系统功能说明书》。 三、成果特点及应用情况 《电子商务技术基础》课程一体化建设教学成果主要包括该课程的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辅助手段的建设以及教学改革实践,其主要特点概括为: (1)强调技术“理论性、变动性、系统性、应用性”相结合的技术概论课的设计思想和教材建设的主导思想,体现了该课程作为高校教材的“理论性”和“变动性”,作为技术概论课的“系统性”,作为应用技术课程的“技术与应用融为一体”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该课程的建设思想,推动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 (2)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是目前教学改革研究的主要内容,针对信息技术应用类课程的教学特征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高校学生该类课程自主学习规律,提出了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四步教学法,反映了高校学生该类课程自主学习规律,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3)为了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效果,加强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激励和约束,“自主学习在线教学导示系统”是本课第一次设计与实现的新的教学法的一种尝试,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系统演示、技术演示、在线实验、技术研究指导资料,提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有效地提高了自主学习效果,提供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激励和约束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4)提供了《电子商务技术基础》教材、电子教案、授课光盘、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工具相配合的一体化课程建设方案。 一体化建设的材料原件主要包括:教材、讲课光盘、实验指导书(部分)、教学导示系统软件及功能说明书;附件包括:“浅谈《电子商务技术基础》课程的设计思想”和“自主学习教学法及其在线导示系统”的研究两篇论文,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记录和课程学习总结。 该一体化建设成果应用情况包括: 2002年教材的讲义及课件和授课光盘试用于北京交大网络学院电子商务专业(60人); 2003年教材的讲义及课件和授课光盘试用于北京交大经管学院信管专业2001级(60人),以及北京交大网络学院电子商务专业(100人); 2003年教材正式出版物、教学方法及课件和授课光盘用于北京交大网络学院电子商务专业(200人); 2004年教材正式出版物及课件和授课光盘用于北京交大经管学院信管专业2002级(60人),以及北京交大网络学院(200人); 2004年自主学习教学法和在线教学导示系统试用于北京交大经管学院信管专业2002级(62人); 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汇报和课程学习总结中可以看到,学生普遍反映(参看附件中学生的总结):(1)基本建立了电子商务技术框架,知道了“自己不知道”,明确了后续的学习内容和目标;(2)在课程学习和实践中,了解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动态,自主地完成了一门技术的学习,并完成一个原型系统的设计,这些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3)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到了一种应用技术类课程学习的“思想”和“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大有帮助。 从学生的总结可以看出,课程一体化建设在以上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目前,该课程的教材、课件及授课光盘、教学法以及教学导示系统都在试用中,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相信它在该类教学试验中具有普遍应用价值,希望进一步与同行教师交流,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成果总结及有待研究的问题 经过三年的建设,《电子商务技术基础》课程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已经得到明确,教材已出版并反复试用,完成精品立项项目的要求,其内容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肯定,达到了课程教学和专业建设的目标,在技术概论类教材建设指导思想和体系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各有侧重并相铺相承,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在实践得到验证,其核心的“自主学习四步教学法”思想已基本成熟,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主学习教学导示系统”已初步完成开发并初步试用于实践,基本满足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需要。 综上所述,该课程已初步完成了包括教材、教案、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方法、教学辅助系统等一体化课程建设任务,并在应用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反映了大学教育的基本特征,符合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特此申请教学成果。 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学生传统学习思想的转变: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转变学习态度,从应试教育向能力教育转化不是一两门课程可以解决的问题,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任务; (2)自主学习教学导示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开发工作未能按预期时间完成,该教学导示系统未能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作用,但同时也反映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许多同学提出:能够将优秀作品在线讲解,能够提供了老师沟通的渠道,能够将一些经验教训保留下来与同学和下届同学分享,这些也正是该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但其中的综合示例及技术演示示例需要加强和深化; (3)现有课程建设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普遍选课较多(一学期近40或40多学分),而该门课程的学时较少(32学时),学生的课下实践时间短,直接影响了自主学习的效果; (4)注意该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和信息管理专业的定位应有所区分:该课程同时在两个专业开设,专业的不同,使得其专业定位,特别是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组织方法应有所不同。我们认为,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概论课,应以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主;信息管理专业可以在专业学习阶段进行,除了建立电子商务技术体系之外,重点突出与传统信息技术应用的区别、技术发展的特点,此外实践中需要强化各种技术的对比,以及以开放问题为基础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方法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