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统计
—— 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统计分析
2
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统计分析
? 确认和分析环境污染、环境保护与经济
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路和统计方法。
3
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统计分析
? 第一节 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
? —— 定量表述和分析环境影响
? 第二节 环境保护活动的产业关联分析
? —— 从产业角度确定环境保护活动的规模,分析其
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
? 第三节 废弃物 /污染物排放的结构分解分析
? —— 分析各要素变化对排放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程度
4
第一节 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
? 一、确定环境影响的方法
? 二、环境问题影响的估价方法
5
一、确定环境影响的方法
? 环境影响:指对于环境要素的过度利用
及其所引发的各种问题。
? 环境影响产生的逻辑顺序:
? 人类对环境的利用
? 污染物排放
? 环境要素数量和质量变化
? 对人类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6
确定环境影响的步骤
? 通过实物传播模型估计出污染物排放与
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 运用剂量 -反应函数法建立污染物浓度与
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
? 运用估价技术对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进
行估计。
7
环境问题影响确定流程图
8
剂量 -反应函数
? 确定周围环境污染物浓度与所导致的环境影响
后果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
? 该函数把污染物浓度看作是, 剂量, 即原因,
把产生的环境影响看作是, 反应, 即后果,用
以测度曝露在污染物下与产生的影响之间的关
系。
? 目的:通过在因果之间建立数学关系,确定一
定数量的污染物是否会对生产、资本、生态和
人类健康等产生影响以及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9
剂量 -反应函数的形式
? 线性的、非线性的
? 有阈值、无阈值
? 等等
10
示例
? Ostro
? 1994年
? 雅加达
? 悬浮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1
dH i =b i × PO P i × dA
其中, dH i 是第 i 类健康影响在人群中风险的变化量 ;
b i 是第 i 类健康影响的剂量 - 反应系数,
即第 i 类健康影响的剂量 - 反应曲线的斜率;
PO P i 是有第 i 类健康影响风险的人口数,
例如有获得某种疾病可能性的人口数;
dA 是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变化量。
12
二、环境问题影响的估价方法
? 两类方法:
? 1,利用市场的估价方法
? 2,基于主观判断的估价方法
13
1,利用市场的估价方法
? 市场价格定价法
? 内涵定价法
? 旅行费用法
14
市场价格定价法
? 用于那些能与市场上的某种商品直接联
系起来的环境影响的估价。
? 相关产品的市场价格
? 维持成本
? 规避成本
15
内涵定价法
? 基本思想:商品的市场价值来源于它的
一系列可以分别确认的特性,通过分析
可以得到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就
可以得出每一个因素所对应的价值。
? 内涵定价法就是通过把环境影响的因素
从其他的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分离出来,
以确定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影响。
16
案例
? 1989年
? d’Arge和 Shogren
? 爱荷华州阿考伯基湖区的水质
? 阿考伯基湖由东、西两个湖组成,东阿考伯基
湖的水质受到污染,西阿考伯基湖的水质未受
到污染,除此之外两湖其他自然特征都非常相
似。
? d’Arge和 Shogren利用两湖沿岸房屋的价格差
异对两湖的价值差异进行了评估。
17
旅行费用法
? 适用于估计自然风景等所遭受的环境污
染影响。
? 通过游客为了去风景点、野外所付出的
实际支出(现金和时间)以及其他社会
经济资料来估算自然风景的货币价值,
比较污染前后所估价值的差异就是环境
污染影响的价值。
18
2,基于主观判断的估价方法
?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
?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条件定价法
19
条件定价法
? 向被调查者提供一个与所研究污染相关
的假设场景,让被调查者说出愿意为这
些货物和服务承担的支出,即所谓支付
意愿;或者让被调查者说出给予多少补
偿他们才愿意失去这些货物和服务,即
所谓接受补偿意愿。
? 支付意愿和接受补偿意愿即为那些环境
要素也即是环境影响的最低价值。
20
条件定价法结果偏差的原因
? 曲解和拒绝支付
? 设计影响
? 表述和信息影响
? 次序影响
? 结构影响
? 顺从偏差
21
案例:北京居民为改善大气环
境质量之支付意愿
? 设计抽样方案
? 设计调查问卷
? 居民环境意识
? 居民对改善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
? 被调查者的社会经济情况
? 实施调查
? 结果分析
22
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统计分析
? 第一节 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
? 第二节 环境保护活动的产业关联分析
? 第三节 废弃物 /污染物排放的结构分解
分析
23
第二节
环境保护活动的产业关联分析
? 环境保护活动已经成为经济系统中的一
类重要产业。
? 将环境保护活动作为一类具有特定目的
的产业活动,分析其对经济系统的影响
程度。
? 分析工具 —— 环保投入产出表
24
第二节
环境保护活动的产业关联分析
? 一、环保产业的定义
? 二、环保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框架和关联
关系
? 三、环保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分析
25
一、环保产业的定义
? 环境产业,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各种
经济活动的集合。
? 环保产业的范围;
? 环保活动发生的方式;
? 环保关联产业。
26
环保产业的范围
? 环保产业的范围:广义和狭义
? 广义的环保产业包括与污染物防治、资
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有关的全部产业活动;
? 狭义的环保产业则一般不包括资源管理
活动,甚至可以仅仅定义为污染物防治
活动。
27
环保活动发生的方式
? 外部环保活动
? 由专门的经济单位完成
? 主要生产活动或次要生产活动
? 可以识别投入和产出
? 内部环保活动
? 辅助生产活动
? 不能单独识别投入和产出
28
环保关联产业
? 其产出本身不体现对环境的直接保护,
但却唯一地(或主要)用于那些直接环
境保护活动
? 清洁产品和清洁技术的生产:本身不是
为环保而生产、但却在客观上具有保护
环境之功效
29
二、环保投入产出表的
基本框架和关联关系
? 编制环保投入产出表,就是要按照环境
保护这一主题,以一般投入产出表为基
础,对传统的产业分类予以改造,把与
环境保护有关的流量从一般的经济流量
中分离出来,独立列示环保产业。
? 目的:专门核算环保产业规模、反映环
保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
30
环境保护投入产出表
1,国内产业生产
2,最终消
费
3,资本形成
环保服务 环保产业
外部
环保
内部
环保
环保
关联
产业
清
洁
产
品
其
他
生
产
个
人
消
费
公
共
消
费
外部
环保
内部
环保
其
他
产
业
4,
净
出
口
5,
使
用
总
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产品使用
环保服务 1 0 0 3 5 533 88 50 0 679
外部环保 2 0 0 1 4 219 88 50 0 362
外部化的内部环保 3 0 0 2 1 314 317
环保关联产品 4 39 48 0 8 5 14 1 115
清洁产品 5 0 1 2 0 10 20 1 0 0 11 1 46
其他产品 6 120 130 70 18 1 5 7 8 1 6 3 4 374 2 10 725 - 10 4 6 5 1
固定资本消耗 7 13 48 10 10 182 - 13 - 48 - 2 0 2
净增加值
生产税净额 8 20 3 5 2 336
劳动 报酬 9 130 87 19 6 701
营业盈余 10 40 0 6 5 1 3 1 1
产业总产出 11 362 317 115 46 4 6 5 1
其中:环保服务 12 362 317 0 0 0
环保关联产 品 13 0 0 115 0 0
清洁产品 14 0 0 0 46 0
其他产品 15 0 0 0 0 4 6 5 1
31
产出表
? 产出表各行按环保产品和其他产品列示,
其中包括环保服务、环保关联产品、清
洁产品以及其他产品,
? 环保服务由外部环保服务和外部化的内
部环保服务组成。
? 从行向上,可以显示环保产品的总量及
其使用方向。
32
投入表
? 投入表各列按环保产业和其他产业列示。
? 与环保产品对应,国内产业生产要区分环保服
务产业、环保关联产业、清洁产品产业和其他
产业。
? 最终消费按照环保产品消费和非环保产品消费
而显示。
? 资本形成按照环保产业和其他产业分别显示 。
33
三、
环保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分析
? 环保投入产出表继承了一般投入产出表
的功能,可以系统表现环境保护活动与
其他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联,并可进
一步反映环保活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
响。
34
? 通过计算各种系数,可以把这些关联抽
象化。
? 环保产品的分配系数;
? 环保活动中的消耗系数;
? 各部门对环保部门的分配系数;
? 部门对环保部门的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
35
? 以各系数为依据,结合环境控制目标,
可进一步建立有关的环保分析模型。
36
? 通过对环保活动之产品去向和投入来源
的详细描述,可以为核算当期环保支出、
当期实际环境成本创造条件,提供基础
数据。
37
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统计分析
? 第一节 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
? 第二节 环境保护活动的产业关联分析
? 第三节 废弃物 /污染物排放的结构分解
分析
38
第三节
废弃物 /污染物排放的结构分解分析
? 一、结构分解分析模型
? 二、工业排放总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三、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多部门影响因
素分析
39
一、结构分解分析模型
?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简称 SDA
模型
? 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的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 功能:对研究目标的变化(同一地区不同时间)
或者差异(同一时间不同地区)进行因素分解,
计算各个影响因素变动或差异对研究目标变化
的贡献值和贡献率。
? 与资源、环境投入产出表相结合,研究经济总
量与结构变动对资源利用、污染排放的影响
40
应用
? 1992,199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
? 研究各种经济技术因素对排放量的影响
程度,确认
? 哪些因素的变化有消极的影响(使排放量增
加)
? 哪些因素的变化有积极的影响(使排放量得
以削减)
41
? 1,影响因素的选择
? 2,分解公式的推导
? 3,多部门废弃物 /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分
解公式
42
1,影响因素的选择
? 排放量直接取决于两个因素:
? 生产规模 —— 总产出
? 最终需求总量:反映经济规模( GDP)
? 最终需求构成:反映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占 GDP的比例
? 最终需求支出结构:反映为满足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的需
要购买哪些货物和服务
? 中间投入结构:由生产技术状况决定
? 单位生产规模排放量 —— 排放系数:反映废弃物 /污
染物排放强度,取决于部门技术特征和治理水平
43
? 排放强度变化和生产技术变化主要反映
技术因素的改变;
? 最终需求支出结构变化和最终需求构成
变化主要反映经济结构的变动;
? 经济规模变化说明经济总量的变动。
44
2,分解公式的推导
排放量由排放系数和总产出决定,用公式表示,
EXV ?
V 为生产活动废弃物 / 污染物排放总量列向量,
iv
表示 当期生产活动所排放的第 i 类 废弃物 / 污染物的数量。
E 表示排放系数矩阵,
ije
表示 第 j 部门生产单位总产出所排放的第 i 类 废弃物 / 污染物的数量。
X 为总产出列向量 。
45
总产出按投入产出行模型 为,
? ? LYYAIX ??? ? 1
式中 I 为对角线上元素为 1,其余元素为 0 的单位矩阵,
A 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 ? 1?? AI 为 L eont i ef 逆矩阵,即 完全需要系数矩阵,
它 由中间投入结构决定,所 代表生产技术状况;
Y 为最终需求列向量 ;
iY
表示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中所使用的 第 i 部门产品的数量。
46
两组公式结合得到,
E L YV ?
将 1992 到 19 97 年间各类废弃物 / 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记为 V?,
)()()(
)()(
)(
929297929797
929292979292979297929797
92929297979297979297
9292929797979297
YLEYLEYLE
YLEYLEYLLEYLE
YLEYLEYLEE
YLEYLEVVV
??????
??????
????
?????
47
将 Y 进一步展开,有,
M D FY ?
F 是最终需求总量,为一个总数;
D 为 最终需求构成系数列向量,反映最终需求构成。
最终需求分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类,所以 D 为 3 × 1 的列向量,
其中元素
id
表示 第 i 类最终需求占需求总量的比例;
M 为 最终需求支出系数矩阵,反映最终需求支出结构,
每一类最终需求都有一组支出系数,所以 M 为 n × 3 的矩阵,
其中元素
ijm
表 示 第 j 类最终需求中购买第 i 部门产品的比例 。
所以 Y? 可表示为,
9292929797979297 LDMFDMYYY ?????
即
)()()( 929297929797 FDMFDMFDMY ???????
48
最终的分解公式,
)()(
)( )()(
9292929297929292
9797929297929797
FDMLEFDMLE
FDMLEYLEYLEV
????
???????
式 右端共有五个构成项,
分别对应五个 因素变化对排放量变化的影响。
判断哪一项对应于哪一个因素,
只需要看在该项中 ? 符号位于哪个变量之前 。
再根据各变量与影响因素的对应关系,
即可以得到计算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每个影响因素单独变化所导致的排放量变化的公式,
也即影响因素变化贡献值的计算公式 。
49
影响因素变化贡献值的计算公式
影响因 素 贡献值计算公式
排放强度变化
9797)( YLE?
生产技术变化
9792 )( YLE ?
最终需求支出结构变化
97979292 )( FDMLE ?
最终需求构成变化
97929292 )( FDMLE ?
经济规模变化
)(92929292 FDMLE ?
50
? 所有因素变化贡献值计算公式的计算结
果都是一个 m× 1的列向量。
? 向量的第 i行数值表示在其他影响因素不
变的情况下,由于该影响因素的变化所
导致的第 i类废弃物 /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
51
3,多部门废弃物 /污染物
排放量变化的分解公式
? 多部门分解与生产系统排放总量分解
? 相同之处
? 原理相同
? 公式形式一致
? 不同之处
? 废弃物 /污染物的数量
? 排放系数矩阵的形式和涵义
? 贡献值计算结果的形式和涵义
52
废弃物 /污染物的数量
? 生产系统排放总量的分解可以针对多种
废弃物 /污染物同时进行
? 多部门排放量分解一般按废弃物 /污染物
种类分别进行
53
排放系数矩阵的形式和涵义
? 多部门分解所使用的排放系数矩阵是一
个 n× n阶对角阵
? 对角线上元素为第 j部门对某类废弃物 /污
染物的排放系数
54
贡献值计算结果的形式和涵义不同
? 多部门分解的所有因素变化贡献值计算
公式的计算结果都是一个 n× 1的列向量
? 向量的第 i行数值表示在其他影响因素不
变的情况下,由于该影响因素的变化所
导致的第 i部门某种废弃物 /污染物排放量
的变化。
55
二、工业排放总量变化
的影响因素分析
? SDA模型
? 1992,1997年投入产出表
? 工业行业废弃物 /污染物排放数据
56
1997年与 1992年相比工业三废
排放量变化的原因分析
影响因素 废水排放 废气排放 固体废弃物排放
贡献值(万吨) - 4 8 3 5 2 0 4, 4 1 - 1 6 1 7 2 5, 5 8 - 5 1 6 5, 7 1
排放强度变化
贡献率( % ) - 2 1 3, 2 0 - 1 8 4, 1 0 - 2 0 3, 7 8
贡献值(万吨) 6 2 2 3 5 5, 9 3 2 9 0 2 5, 1 1 1 0 9 6, 5 1
技术变化
贡献率( % ) 2 7, 4 4 3 3, 0 4 4 3, 2 5
贡献值(万吨) - 1 1 5 4 0, 8 7 2 2 7 8 5, 3 6 1 9 1, 2 3 最终需求支出
结构变化 贡献率( % ) - 0, 5 1 2 5, 9 4 7, 5 4
贡献值(万吨) - 2 2 1 6 6 4, 7 1 - 1 8 1 9 5, 3 6 - 5 8 0, 6 8 最终需求构成
变化 贡献率( % ) - 9, 7 7 - 2 0, 7 1 - 2 2, 9 1
贡献值(万吨) 4 1 7 5 9 6 1, 0 3 1 6 1 7 5 3, 4 2 4 6 6 7, 6 6 最终需求总量
变化 贡献率( % ) 1 8 4, 1 3 1 8 4, 1 3 1 8 4, 1 3
变化量(万吨) - 2 7 0 0 9 3, 0 0 3 3 6 4 3, 0 0 2 0 9, 0 0
总变化
变化率( % ) - 1 1, 9 1 3 8, 3 0 8, 2 4
57
? 相比于 1992年,1997年中国工业的废水
排放有所减少,但废气排放和固体废弃
物排放有所增加,尤其是废气排放量的
增加幅度相当大。
58
影响排放量变化的积极因素和
消极因素
? 对排放量变化起积极作用的因素是:排
放强度变化、最终需要构成变化,尤其
排放强度的变化对排放量的影响十分显
著。
? 对排放量变化起消极作用的因素是:技
术变化,最终需求支出结构变化和总量
变化,其中最终需求总量变化的影响最
为显著。
59
影响力
? 对废弃物排放量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是
排放强度和经济规模
? 排放强度的影响大于经济规模
60
各因素的影响方向
? 对三类废弃物,各个因素影响的方向基
本相同,幅度也相差不大,说明各项因
素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一致性
61
1997年与 1992年相比工业主要
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原因分析
影响因素
排放强度变化 技术变化
最终需求支出
结构变化
最终需求构成变化 最终需求总量变化
总变化
废弃物 / 污
染物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变化量
(万吨)
变化率
( % )
汞 - 0, 0 0 5 0 - 2 3 2, 5 8 0, 0 0 0 4 1 8, 5 0 0, 0 0 0 4 1 9, 7 8 - 0, 0 0 0 7 - 3 2, 1 9 0, 0 0 4 0 1 8 4, 1 3 - 0, 0 0 0 9 - 4 2, 3 6
镉 - 0, 0 1 3 5 - 9 9, 3 9 - 0, 0 0 3 0 - 2 2, 3 5 0, 0 0 8 0 5 8, 5 2 - 0, 0 0 6 9 - 5 1, 0 7 0, 0 2 5 0 1 8 4, 1 3 0, 0 0 9 5 6 9, 8 4
六价铬 - 0, 0 7 7 0 - 2 0 6, 6 8 0, 0 0 9 7 2 6, 0 6 - 0, 0 0 6 0 - 1 6, 2 2 0, 0 1 0 7 2 8, 8 3 0, 0 6 8 6 1 8 4, 1 3 0, 0 0 6 0 1 6, 1 3
铅 - 0, 0 1 2 4 - 1 2, 8 5 - 0, 0 0 4 1 - 4, 2 7 0, 0 4 1 8 4 3, 3 0 - 0, 0 4 2 4 - 4 3, 8 8 0, 1 7 7 8 1 8 4, 1 3 0, 1 6 0 7 1 6 6, 4 3
砷 - 0, 1 1 5 5 - 1 3 4, 5 8 0, 0 3 2 2 3 7, 5 1 0, 0 1 0 9 1 2, 6 6 - 0, 0 2 4 0 - 2 7, 9 2 0, 1 5 8 1 1 8 4, 1 3 0, 0 6 1 6 7 1, 8 0
挥发酚 - 0, 9 1 9 3 - 1 4 5, 7 9 0, 1 2 8 5 2 0, 3 7 - 0, 1 4 1 4 - 2 2, 4 3 - 0, 0 1 5 4 - 2, 4 4 1, 1 6 1 0 1 8 4, 1 3 0, 2 1 3 4 3 3, 8 4
氰化物 - 0, 7 8 5 6 - 2 2 7, 0 6 0, 0 5 0 3 1 4, 5 5 0, 0 9 4 8 2 7, 4 0 - 0, 1 1 6 3 - 3 3, 6 1 0, 6 3 7 1 1 8 4, 1 3 - 0, 1 1 9 7 - 3 4, 5 9
石油类 - 1 2, 7 9 5 6 - 2 0 7, 9 2 1, 1 1 9 0 1 8, 1 8 1, 3 9 8 6 2 2, 7 3 - 1, 7 3 4 1 - 2 8, 1 8 1 1, 3 3 1 4 1 8 4, 1 3 - 0, 6 8 0 7 - 1 1, 0 6
COD - 1 2 1 5, 4 2 0 4 - 1 7 3, 0 3 2 1 8, 1 9 2 3 3 1, 0 6 - 3 3 3, 1 2 7 1 - 4 7, 4 2 1 7 0, 0 3 8 1 2 4, 2 1 1 2 9 3, 3 9 3 4 1 8 4, 1 3 1 3 3, 0 7 6 2 1 8, 9 4
悬浮物 - 1 8 1 5, 2 1 4 8 - 2 0 4, 4 1 3 0 4, 9 8 8 9 3 4, 3 4 - 1 9 6, 3 3 76 - 2 2, 1 1 2 2, 4 7 8 1 2, 5 3 1 6 3 5, 1 1 6 2 1 8 4, 1 3 - 4 8, 9 6 9 1 - 5, 5 1
硫化物 - 1 3, 4 2 3 1 - 2 3 7, 7 2 2, 3 1 1 5 4 0, 9 4 - 2, 9 3 2 7 - 5 1, 9 4 1, 4 3 8 7 2 5, 4 8 1 0, 3 9 7 1 1 8 4, 1 3 - 2, 2 0 8 5 - 3 9, 1 1
二氧化硫 - 2 8 9 9, 0 0 1 9 - 2 2 3, 4 9 6 1 0, 0 2 9 4 4 7, 0 3 2 5 8, 4 3 1 1 1 9, 9 2 - 2 0 9, 6 8 7 7 - 1 6, 1 7 2 3 8 8, 4 2 4 0 1 8 4, 1 3 1 4 8, 1 9 4 8 1 1, 4 2
烟尘 - 2 0 8 0, 1 2 5 7 - 2 4 5, 6 1 4 2 7, 5 4 4 3 5 0, 4 8 1 5 5, 1 6 6 8 1 8, 3 2 - 1 2 7, 5 6 2 7 - 1 5, 0 6 1 5 5 9, 4 2 5 3 1 8 4, 1 3 - 6 5, 5 5 2 0 - 7, 7 4
粉尘 - 9 5 1, 0 4 5 0 - 1 6 8, 3 4 1 6 1, 9 2 4 9 2 8, 6 6 9 0, 4 3 7 6 1 6, 0 1 - 2 6, 3 2 6 2 - 4, 6 6 1 0 4 0, 2 2 8 1 1 8 4, 1 3 3 1 5, 2 1 9 3 5 5, 8 0
62
? 相比于 1992年,1997年中国工业各行业
在汞、氰化物、石油类、悬浮物、硫化
物和烟尘的排放量上有所减少。汞、氰
化物和硫化物的减少比例较大;其余的
污染物排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
其是镉、铅、砷和粉尘。
63
? 排放强度的变化引起了所有污染物排放
量的减少,而且减少率普遍较高
? 技术变化导致了绝大部分污染物排放量
的增加,不过影响幅度并不大
? 最终需求支出结构的变化使大部分污染
物的排放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 最终需求构成的变化则使大部分污染物
的排放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64
三、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
多部门影响因素分析
? SDA模型
? 1992,1997年投入产出表
? 各工业行业二氧化硫和固体废弃物排放
数据
65
1997年与 1992年相比各工业部门
二氧化硫排放量变化的原因分析
影响因素
排放强度变化 技术变化
最终需求支出
结构变化
最终需求构成变化 最终需求总量变化
总变化
工业部门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变化量
(万吨)
变化率
( % )
矿业 - 3 5 0, 4 4 - 2 7, 0 2 7 5, 8 9 5, 8 5 - 1 3, 6 7 - 1, 0 5 - 3 0, 0 2 - 2, 3 1 2 3 2, 3 5 1 7, 9 1 - 8 5, 9 0 - 6, 6 2
食品烟草及饮料制
造业
- 1 4 5, 03 - 1 1, 1 8 1 3, 1 8 1, 0 2 9, 8 8 0, 7 6 8, 3 6 0, 6 4 1 0 4, 6 1 8, 0 6 - 8, 9 9 - 0, 6 9
纺织业 - 6 8, 1 8 - 5, 2 6 2, 8 2 0, 2 2 - 6 3, 9 9 - 4, 9 3 4 4, 5 6 3, 4 4 7 6, 5 9 5, 9 0 - 8, 2 0 - 0, 6 3
皮革毛皮及其制品
业
- 5, 3 7 - 0, 4 1 1, 0 1 0, 0 8 - 2, 8 1 - 0, 2 2 4, 0 8 0, 3 1 3, 5 6 0, 2 7 0, 4 7 0, 0 4
造纸及纸制品业 - 3 5, 7 7 - 2, 7 6 9, 6 1 0, 7 4 - 3 5, 6 6 - 2, 7 5 1 6, 1 6 1, 2 5 5 4, 1 4 4, 1 7 8, 4 8 0, 6 5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 3 4, 8 5 - 2, 6 9 9, 9 2 0, 7 7 - 3, 2 2 - 0, 2 5 - 2, 6 7 - 0, 2 1 3 2, 2 2 2, 4 8 1, 4 0 0, 1 1
化学工业 - 3 1 2, 1 1 - 2 4, 0 6 6 8, 4 5 5, 2 8 4, 9 5 0, 3 8 - 3 1, 1 1 - 2, 4 0 2 6 7, 5 0 2 0, 6 2 - 2, 3 3 - 0, 1 8
建材及其他非金属
矿物制造业
- 3 1 2, 9 8 - 2 4, 1 3 6 1, 9 1 4, 7 7 - 0, 4 3 - 0, 0 3 1 9, 0 8 1.4 7 2 3 4, 6 1 1 8, 0 9 2, 1 9 0, 1 7
金属冶炼及压延工
业
- 1 4 1, 9 5 - 1 0, 9 4 - 7 8, 9 5 - 6, 0 9 1 1 2, 5 8 8, 6 8 - 8 2, 9 1 - 6, 3 9 2 3 1, 7 3 1 7, 8 6 4 0, 5 1 3, 1 2
金属制品业 - 1 4, 0 4 - 1, 0 8 2, 9 1 0, 2 2 - 0, 7 1 - 0, 0 6 1, 0 5 0, 0 8 9, 2 2 0, 7 1 - 1, 5 8 - 0, 1 2
机械电气电子设备
制造业
- 1 0 1, 8 1 - 7, 8 5 1 1, 7 5 0, 9 1 2 2, 9 1 1, 7 7 - 2 6, 0 0 - 2, 0 0 8 1, 6 6 6, 3 0 - 1 1, 5 0 - 0, 8 9
电力蒸汽热水生产
和供应业
- 1 3 7 6, 4 6 - 1 0 6, 1 1 4 3 1, 5 2 3 3, 2 7 2 2 8, 6 0 1 7, 6 2 - 1 3 0, 2 7 - 1 0, 0 4 1 0 6 0, 2 4 8 1, 7 4 2 1 3, 6 4 1 6, 4 7
合计 - 2 8 9 9, 0 0 - 2 2 3, 4 9 6 1 0, 0 3 4 7, 0 3 2 5 8, 4 3 1 9, 9 2 - 2 0 9, 6 9 - 1 6, 1 7 2 3 8 8, 4 2 1 8 4, 1 3 1 4 8, 1 9 1 1, 4 2
66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变化
? 从 1992年到 1997年,整个工业二氧化硫
的排放量增加了 11.42%( 148.19万吨)
67
各影响因素的贡献
? 排放强度,-223.49%( -2899.0万吨)
? 技术,47.03%( 610.03万吨)
? 最终需求支出结构,19.92%( 258.43万
吨)
? 最终需求构成,-16.17%( -209.69万吨)
? 最终需求总量,184.13%( 2388.42万
吨)。
68
部门排放变化
? 二氧化硫排放量有所减少的工业部门 ——
? 矿业,食品烟草及饮料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工业,
金属制品业,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
? 减少最多的是矿业
? 减少最少的是金属制品业
? 其余部门二氧化硫排放量有所增加
? 增加最多的是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
? 增加最少的是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
69
主要影响因素
? 排放系数的变动
70
按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进行部门分类
? 矿业与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技术和最终
需求总量的变化使得二氧化硫排放量增
加,其余三个因素都导致排放量减少;
? 纺织业、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造纸及
纸制品业、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造
业和金属制品业,排放系数和最终需求
支出结构变化使排放量减少,其余因素
则导致排放增加;
71
按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进行部门分类
? 化学工业、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和
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排放系数
和最终需求构成变化使排放量减少,其
余因素则导致排放增加;
? 对食品烟草及饮料制造业而言,除排放
系数为积极影响因素外,其余因素的变
动均不利于二氧化硫减排;
72
按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进行部门分类
? 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最终需求支出结
构和总量变化为消极影响因素,其余为
积极影响因素。
73
1997年与 1992年相比各工业部门固体
废弃物排放量变化的原因分析
影响因素
排放强度变化 技术变化
最终需求支出
结构变化
最终需求构成变化 最终需求总量变化
总变化
工业部门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变化量
(万吨)
变化率
( % )
矿业 - 2 1 8 7, 7 7 - 8 6, 3 0 7 7 1, 6 0 3 0, 4 4 - 1 3 8, 9 8 - 5, 4 8 - 3 0 5, 2 2 - 1 2, 0 4 2 3 6 2, 3 7 9 3, 1 9 5 0 2, 0 0 1 9, 8 0
食品烟草及饮料制
造 业
- 2 5 8, 4 7 - 1 0, 2 0 2 2, 0 4 0, 8 7 1 6, 5 2 0, 6 5 1 3, 9 8 0, 5 5 1 7 4, 9 2 6, 9 0 - 3 1, 0 0 - 1, 2 2
纺织业 - 6 1, 7 0 - 2, 4 3 2, 1 0 0, 0 8 - 4 7, 6 9 - 1, 8 8 3 3, 2 1 1, 3 1 5 7, 0 8 2, 2 5 - 1 7, 0 0 - 0, 6 7
皮革毛皮及其制品
业
- 9, 0 7 - 0, 3 6 1, 5 7 0, 0 6 - 4, 3 7 - 0, 1 7 6, 3 5 0, 2 5 5, 5 2 0, 2 2 0, 0 0 0, 0 0
造纸及纸制品业 - 5 7, 6 9 - 2, 2 8 1 2, 7 4 0,50 - 4 7, 3 0 - 1, 8 7 2 1, 4 4 0, 8 5 7 1, 8 1 2, 8 3 1, 0 0 0, 0 4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 1 6 4, 3 6 - 6, 4 8 4 2, 5 3 1, 6 8 - 1 3, 8 1 - 0, 5 4 - 1 1, 4 5 - 0, 4 5 1 3 8, 1 0 5, 4 5 - 9, 0 0 - 0, 3 6
化学工业 - 5 2 6, 1 1 - 2 0, 7 5 1 0 3, 6 6 4, 0 9 7, 4 9 0, 3 0 - 4 7, 1 2 - 1, 8 6 4 0 5, 0 8 1 5, 9 8 - 5 7, 0 0 - 2, 2 5
建材及其他非金属
矿物制造业
- 2 3 5, 4 6 - 9, 2 9 4 6, 6 5 1, 8 4 - 0, 3 2 - 0, 0 1 1 4, 3 7 0, 5 7 1 7 6, 7 6 6, 9 7 2, 0 0 0, 0 8
金属冶炼及压延工
业
- 3 0 4, 1 3 - 1 2, 0 0 - 1 7 3, 1 3 - 6, 8 3 2 4 6, 9 1 9, 7 4 - 1 8 1, 8 3 - 7, 1 7 5 0 8, 2 0 2 0, 0 5 9 6, 0 0 3, 7 9
金属制品业 - 1 7, 4 3 - 0, 6 9 4, 0 7 0, 1 6 - 1, 0 0 - 0, 0 4 1, 4 7 0, 0 6 1 2, 8 9 0, 5 1 0, 0 0 0, 0 0
机械电气电子设备
制造业
- 2 1 5, 3 5 - 8, 5 0 2 4, 3 7 0, 9 6 4 7, 5 2 1, 8 7 - 5 3, 9 3 - 2, 1 3 1 6 9, 4 0 6, 6 8 - 2 8, 0 0 - 1, 1 0
电力蒸汽热水生产
和供应业
- 1 1 2 8, 1 5 - 4 4, 5 0 2 3 8, 3 1 9, 4 0 1 2 6, 2 5 4, 9 8 - 7 1, 9 4 - 2, 8 4 5 8 5, 5 3 2 3, 1 0 - 2 5 0, 0 0 - 9, 8 6
合计 - 5 1 6 5, 7 1 - 2 0 3, 7 8 1 0 9 6, 5 1 4 3, 2 5 1 9 1, 2 3 7, 5 4 - 5 8 0, 6 8 - 2 2, 9 1 4 6 6 7, 6 6 1 8 4, 1 3 2 0 9, 0 0 8, 2 4
74
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变化
? 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和金属制品业的排
放量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 矿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建材及其他非
金属矿物制造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
等四个部门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有所增
加
? 其余各部门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都有减少
75
主要影响因素
? 排放系数变动
? 排放系数变动使所有部门的固体废弃物排放
量减少
? 最终需求总量变动
? 最终需求总量变动使所有部门的固体废弃物
排放量增加
76
参考文献
? United Nations,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2003,final draft,2003。
? Adam Rose and Stephen Casler,Input-output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A Critical Appraisal,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Vol.8,No1,1996,pp33-61。
? Xiannuan Lin and Caren R,Polenste,Input-output Anatomy
of China’s Energy Use Changes in the 1980’s,
Vol.7,No1,1995,pp67-84。
? J·A·迪克逊等,,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中译本,北京:中
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 高敏雪,,环境保护宏观核算理论方法研究,,博士论文,2002.5.
77
参考文献
? 杨开忠等,,关于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在我国环境领域应用的
可行性探讨,,地球科学进展,2002.6。
? 陈锡康,国际投入产出技术发展情况简介,中国投入产出理论 与实践,许宪春、刘起运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 中国环境年鉴 1997,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 中国环境年鉴 1992,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 国家统计局,中国投入产出表 199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9年版
? 国家统计局,中国投入产出表 199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6年版
—— 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统计分析
2
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统计分析
? 确认和分析环境污染、环境保护与经济
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路和统计方法。
3
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统计分析
? 第一节 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
? —— 定量表述和分析环境影响
? 第二节 环境保护活动的产业关联分析
? —— 从产业角度确定环境保护活动的规模,分析其
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
? 第三节 废弃物 /污染物排放的结构分解分析
? —— 分析各要素变化对排放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程度
4
第一节 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
? 一、确定环境影响的方法
? 二、环境问题影响的估价方法
5
一、确定环境影响的方法
? 环境影响:指对于环境要素的过度利用
及其所引发的各种问题。
? 环境影响产生的逻辑顺序:
? 人类对环境的利用
? 污染物排放
? 环境要素数量和质量变化
? 对人类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6
确定环境影响的步骤
? 通过实物传播模型估计出污染物排放与
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 运用剂量 -反应函数法建立污染物浓度与
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
? 运用估价技术对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进
行估计。
7
环境问题影响确定流程图
8
剂量 -反应函数
? 确定周围环境污染物浓度与所导致的环境影响
后果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
? 该函数把污染物浓度看作是, 剂量, 即原因,
把产生的环境影响看作是, 反应, 即后果,用
以测度曝露在污染物下与产生的影响之间的关
系。
? 目的:通过在因果之间建立数学关系,确定一
定数量的污染物是否会对生产、资本、生态和
人类健康等产生影响以及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9
剂量 -反应函数的形式
? 线性的、非线性的
? 有阈值、无阈值
? 等等
10
示例
? Ostro
? 1994年
? 雅加达
? 悬浮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1
dH i =b i × PO P i × dA
其中, dH i 是第 i 类健康影响在人群中风险的变化量 ;
b i 是第 i 类健康影响的剂量 - 反应系数,
即第 i 类健康影响的剂量 - 反应曲线的斜率;
PO P i 是有第 i 类健康影响风险的人口数,
例如有获得某种疾病可能性的人口数;
dA 是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变化量。
12
二、环境问题影响的估价方法
? 两类方法:
? 1,利用市场的估价方法
? 2,基于主观判断的估价方法
13
1,利用市场的估价方法
? 市场价格定价法
? 内涵定价法
? 旅行费用法
14
市场价格定价法
? 用于那些能与市场上的某种商品直接联
系起来的环境影响的估价。
? 相关产品的市场价格
? 维持成本
? 规避成本
15
内涵定价法
? 基本思想:商品的市场价值来源于它的
一系列可以分别确认的特性,通过分析
可以得到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就
可以得出每一个因素所对应的价值。
? 内涵定价法就是通过把环境影响的因素
从其他的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分离出来,
以确定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影响。
16
案例
? 1989年
? d’Arge和 Shogren
? 爱荷华州阿考伯基湖区的水质
? 阿考伯基湖由东、西两个湖组成,东阿考伯基
湖的水质受到污染,西阿考伯基湖的水质未受
到污染,除此之外两湖其他自然特征都非常相
似。
? d’Arge和 Shogren利用两湖沿岸房屋的价格差
异对两湖的价值差异进行了评估。
17
旅行费用法
? 适用于估计自然风景等所遭受的环境污
染影响。
? 通过游客为了去风景点、野外所付出的
实际支出(现金和时间)以及其他社会
经济资料来估算自然风景的货币价值,
比较污染前后所估价值的差异就是环境
污染影响的价值。
18
2,基于主观判断的估价方法
?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
?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条件定价法
19
条件定价法
? 向被调查者提供一个与所研究污染相关
的假设场景,让被调查者说出愿意为这
些货物和服务承担的支出,即所谓支付
意愿;或者让被调查者说出给予多少补
偿他们才愿意失去这些货物和服务,即
所谓接受补偿意愿。
? 支付意愿和接受补偿意愿即为那些环境
要素也即是环境影响的最低价值。
20
条件定价法结果偏差的原因
? 曲解和拒绝支付
? 设计影响
? 表述和信息影响
? 次序影响
? 结构影响
? 顺从偏差
21
案例:北京居民为改善大气环
境质量之支付意愿
? 设计抽样方案
? 设计调查问卷
? 居民环境意识
? 居民对改善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
? 被调查者的社会经济情况
? 实施调查
? 结果分析
22
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统计分析
? 第一节 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
? 第二节 环境保护活动的产业关联分析
? 第三节 废弃物 /污染物排放的结构分解
分析
23
第二节
环境保护活动的产业关联分析
? 环境保护活动已经成为经济系统中的一
类重要产业。
? 将环境保护活动作为一类具有特定目的
的产业活动,分析其对经济系统的影响
程度。
? 分析工具 —— 环保投入产出表
24
第二节
环境保护活动的产业关联分析
? 一、环保产业的定义
? 二、环保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框架和关联
关系
? 三、环保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分析
25
一、环保产业的定义
? 环境产业,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各种
经济活动的集合。
? 环保产业的范围;
? 环保活动发生的方式;
? 环保关联产业。
26
环保产业的范围
? 环保产业的范围:广义和狭义
? 广义的环保产业包括与污染物防治、资
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有关的全部产业活动;
? 狭义的环保产业则一般不包括资源管理
活动,甚至可以仅仅定义为污染物防治
活动。
27
环保活动发生的方式
? 外部环保活动
? 由专门的经济单位完成
? 主要生产活动或次要生产活动
? 可以识别投入和产出
? 内部环保活动
? 辅助生产活动
? 不能单独识别投入和产出
28
环保关联产业
? 其产出本身不体现对环境的直接保护,
但却唯一地(或主要)用于那些直接环
境保护活动
? 清洁产品和清洁技术的生产:本身不是
为环保而生产、但却在客观上具有保护
环境之功效
29
二、环保投入产出表的
基本框架和关联关系
? 编制环保投入产出表,就是要按照环境
保护这一主题,以一般投入产出表为基
础,对传统的产业分类予以改造,把与
环境保护有关的流量从一般的经济流量
中分离出来,独立列示环保产业。
? 目的:专门核算环保产业规模、反映环
保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
30
环境保护投入产出表
1,国内产业生产
2,最终消
费
3,资本形成
环保服务 环保产业
外部
环保
内部
环保
环保
关联
产业
清
洁
产
品
其
他
生
产
个
人
消
费
公
共
消
费
外部
环保
内部
环保
其
他
产
业
4,
净
出
口
5,
使
用
总
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产品使用
环保服务 1 0 0 3 5 533 88 50 0 679
外部环保 2 0 0 1 4 219 88 50 0 362
外部化的内部环保 3 0 0 2 1 314 317
环保关联产品 4 39 48 0 8 5 14 1 115
清洁产品 5 0 1 2 0 10 20 1 0 0 11 1 46
其他产品 6 120 130 70 18 1 5 7 8 1 6 3 4 374 2 10 725 - 10 4 6 5 1
固定资本消耗 7 13 48 10 10 182 - 13 - 48 - 2 0 2
净增加值
生产税净额 8 20 3 5 2 336
劳动 报酬 9 130 87 19 6 701
营业盈余 10 40 0 6 5 1 3 1 1
产业总产出 11 362 317 115 46 4 6 5 1
其中:环保服务 12 362 317 0 0 0
环保关联产 品 13 0 0 115 0 0
清洁产品 14 0 0 0 46 0
其他产品 15 0 0 0 0 4 6 5 1
31
产出表
? 产出表各行按环保产品和其他产品列示,
其中包括环保服务、环保关联产品、清
洁产品以及其他产品,
? 环保服务由外部环保服务和外部化的内
部环保服务组成。
? 从行向上,可以显示环保产品的总量及
其使用方向。
32
投入表
? 投入表各列按环保产业和其他产业列示。
? 与环保产品对应,国内产业生产要区分环保服
务产业、环保关联产业、清洁产品产业和其他
产业。
? 最终消费按照环保产品消费和非环保产品消费
而显示。
? 资本形成按照环保产业和其他产业分别显示 。
33
三、
环保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分析
? 环保投入产出表继承了一般投入产出表
的功能,可以系统表现环境保护活动与
其他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联,并可进
一步反映环保活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
响。
34
? 通过计算各种系数,可以把这些关联抽
象化。
? 环保产品的分配系数;
? 环保活动中的消耗系数;
? 各部门对环保部门的分配系数;
? 部门对环保部门的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
35
? 以各系数为依据,结合环境控制目标,
可进一步建立有关的环保分析模型。
36
? 通过对环保活动之产品去向和投入来源
的详细描述,可以为核算当期环保支出、
当期实际环境成本创造条件,提供基础
数据。
37
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统计分析
? 第一节 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
? 第二节 环境保护活动的产业关联分析
? 第三节 废弃物 /污染物排放的结构分解
分析
38
第三节
废弃物 /污染物排放的结构分解分析
? 一、结构分解分析模型
? 二、工业排放总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三、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多部门影响因
素分析
39
一、结构分解分析模型
?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简称 SDA
模型
? 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的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 功能:对研究目标的变化(同一地区不同时间)
或者差异(同一时间不同地区)进行因素分解,
计算各个影响因素变动或差异对研究目标变化
的贡献值和贡献率。
? 与资源、环境投入产出表相结合,研究经济总
量与结构变动对资源利用、污染排放的影响
40
应用
? 1992,199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
? 研究各种经济技术因素对排放量的影响
程度,确认
? 哪些因素的变化有消极的影响(使排放量增
加)
? 哪些因素的变化有积极的影响(使排放量得
以削减)
41
? 1,影响因素的选择
? 2,分解公式的推导
? 3,多部门废弃物 /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分
解公式
42
1,影响因素的选择
? 排放量直接取决于两个因素:
? 生产规模 —— 总产出
? 最终需求总量:反映经济规模( GDP)
? 最终需求构成:反映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占 GDP的比例
? 最终需求支出结构:反映为满足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的需
要购买哪些货物和服务
? 中间投入结构:由生产技术状况决定
? 单位生产规模排放量 —— 排放系数:反映废弃物 /污
染物排放强度,取决于部门技术特征和治理水平
43
? 排放强度变化和生产技术变化主要反映
技术因素的改变;
? 最终需求支出结构变化和最终需求构成
变化主要反映经济结构的变动;
? 经济规模变化说明经济总量的变动。
44
2,分解公式的推导
排放量由排放系数和总产出决定,用公式表示,
EXV ?
V 为生产活动废弃物 / 污染物排放总量列向量,
iv
表示 当期生产活动所排放的第 i 类 废弃物 / 污染物的数量。
E 表示排放系数矩阵,
ije
表示 第 j 部门生产单位总产出所排放的第 i 类 废弃物 / 污染物的数量。
X 为总产出列向量 。
45
总产出按投入产出行模型 为,
? ? LYYAIX ??? ? 1
式中 I 为对角线上元素为 1,其余元素为 0 的单位矩阵,
A 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 ? 1?? AI 为 L eont i ef 逆矩阵,即 完全需要系数矩阵,
它 由中间投入结构决定,所 代表生产技术状况;
Y 为最终需求列向量 ;
iY
表示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中所使用的 第 i 部门产品的数量。
46
两组公式结合得到,
E L YV ?
将 1992 到 19 97 年间各类废弃物 / 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记为 V?,
)()()(
)()(
)(
929297929797
929292979292979297929797
92929297979297979297
9292929797979297
YLEYLEYLE
YLEYLEYLLEYLE
YLEYLEYLEE
YLEYLEVVV
??????
??????
????
?????
47
将 Y 进一步展开,有,
M D FY ?
F 是最终需求总量,为一个总数;
D 为 最终需求构成系数列向量,反映最终需求构成。
最终需求分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类,所以 D 为 3 × 1 的列向量,
其中元素
id
表示 第 i 类最终需求占需求总量的比例;
M 为 最终需求支出系数矩阵,反映最终需求支出结构,
每一类最终需求都有一组支出系数,所以 M 为 n × 3 的矩阵,
其中元素
ijm
表 示 第 j 类最终需求中购买第 i 部门产品的比例 。
所以 Y? 可表示为,
9292929797979297 LDMFDMYYY ?????
即
)()()( 929297929797 FDMFDMFDMY ???????
48
最终的分解公式,
)()(
)( )()(
9292929297929292
9797929297929797
FDMLEFDMLE
FDMLEYLEYLEV
????
???????
式 右端共有五个构成项,
分别对应五个 因素变化对排放量变化的影响。
判断哪一项对应于哪一个因素,
只需要看在该项中 ? 符号位于哪个变量之前 。
再根据各变量与影响因素的对应关系,
即可以得到计算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每个影响因素单独变化所导致的排放量变化的公式,
也即影响因素变化贡献值的计算公式 。
49
影响因素变化贡献值的计算公式
影响因 素 贡献值计算公式
排放强度变化
9797)( YLE?
生产技术变化
9792 )( YLE ?
最终需求支出结构变化
97979292 )( FDMLE ?
最终需求构成变化
97929292 )( FDMLE ?
经济规模变化
)(92929292 FDMLE ?
50
? 所有因素变化贡献值计算公式的计算结
果都是一个 m× 1的列向量。
? 向量的第 i行数值表示在其他影响因素不
变的情况下,由于该影响因素的变化所
导致的第 i类废弃物 /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
51
3,多部门废弃物 /污染物
排放量变化的分解公式
? 多部门分解与生产系统排放总量分解
? 相同之处
? 原理相同
? 公式形式一致
? 不同之处
? 废弃物 /污染物的数量
? 排放系数矩阵的形式和涵义
? 贡献值计算结果的形式和涵义
52
废弃物 /污染物的数量
? 生产系统排放总量的分解可以针对多种
废弃物 /污染物同时进行
? 多部门排放量分解一般按废弃物 /污染物
种类分别进行
53
排放系数矩阵的形式和涵义
? 多部门分解所使用的排放系数矩阵是一
个 n× n阶对角阵
? 对角线上元素为第 j部门对某类废弃物 /污
染物的排放系数
54
贡献值计算结果的形式和涵义不同
? 多部门分解的所有因素变化贡献值计算
公式的计算结果都是一个 n× 1的列向量
? 向量的第 i行数值表示在其他影响因素不
变的情况下,由于该影响因素的变化所
导致的第 i部门某种废弃物 /污染物排放量
的变化。
55
二、工业排放总量变化
的影响因素分析
? SDA模型
? 1992,1997年投入产出表
? 工业行业废弃物 /污染物排放数据
56
1997年与 1992年相比工业三废
排放量变化的原因分析
影响因素 废水排放 废气排放 固体废弃物排放
贡献值(万吨) - 4 8 3 5 2 0 4, 4 1 - 1 6 1 7 2 5, 5 8 - 5 1 6 5, 7 1
排放强度变化
贡献率( % ) - 2 1 3, 2 0 - 1 8 4, 1 0 - 2 0 3, 7 8
贡献值(万吨) 6 2 2 3 5 5, 9 3 2 9 0 2 5, 1 1 1 0 9 6, 5 1
技术变化
贡献率( % ) 2 7, 4 4 3 3, 0 4 4 3, 2 5
贡献值(万吨) - 1 1 5 4 0, 8 7 2 2 7 8 5, 3 6 1 9 1, 2 3 最终需求支出
结构变化 贡献率( % ) - 0, 5 1 2 5, 9 4 7, 5 4
贡献值(万吨) - 2 2 1 6 6 4, 7 1 - 1 8 1 9 5, 3 6 - 5 8 0, 6 8 最终需求构成
变化 贡献率( % ) - 9, 7 7 - 2 0, 7 1 - 2 2, 9 1
贡献值(万吨) 4 1 7 5 9 6 1, 0 3 1 6 1 7 5 3, 4 2 4 6 6 7, 6 6 最终需求总量
变化 贡献率( % ) 1 8 4, 1 3 1 8 4, 1 3 1 8 4, 1 3
变化量(万吨) - 2 7 0 0 9 3, 0 0 3 3 6 4 3, 0 0 2 0 9, 0 0
总变化
变化率( % ) - 1 1, 9 1 3 8, 3 0 8, 2 4
57
? 相比于 1992年,1997年中国工业的废水
排放有所减少,但废气排放和固体废弃
物排放有所增加,尤其是废气排放量的
增加幅度相当大。
58
影响排放量变化的积极因素和
消极因素
? 对排放量变化起积极作用的因素是:排
放强度变化、最终需要构成变化,尤其
排放强度的变化对排放量的影响十分显
著。
? 对排放量变化起消极作用的因素是:技
术变化,最终需求支出结构变化和总量
变化,其中最终需求总量变化的影响最
为显著。
59
影响力
? 对废弃物排放量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是
排放强度和经济规模
? 排放强度的影响大于经济规模
60
各因素的影响方向
? 对三类废弃物,各个因素影响的方向基
本相同,幅度也相差不大,说明各项因
素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一致性
61
1997年与 1992年相比工业主要
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原因分析
影响因素
排放强度变化 技术变化
最终需求支出
结构变化
最终需求构成变化 最终需求总量变化
总变化
废弃物 / 污
染物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变化量
(万吨)
变化率
( % )
汞 - 0, 0 0 5 0 - 2 3 2, 5 8 0, 0 0 0 4 1 8, 5 0 0, 0 0 0 4 1 9, 7 8 - 0, 0 0 0 7 - 3 2, 1 9 0, 0 0 4 0 1 8 4, 1 3 - 0, 0 0 0 9 - 4 2, 3 6
镉 - 0, 0 1 3 5 - 9 9, 3 9 - 0, 0 0 3 0 - 2 2, 3 5 0, 0 0 8 0 5 8, 5 2 - 0, 0 0 6 9 - 5 1, 0 7 0, 0 2 5 0 1 8 4, 1 3 0, 0 0 9 5 6 9, 8 4
六价铬 - 0, 0 7 7 0 - 2 0 6, 6 8 0, 0 0 9 7 2 6, 0 6 - 0, 0 0 6 0 - 1 6, 2 2 0, 0 1 0 7 2 8, 8 3 0, 0 6 8 6 1 8 4, 1 3 0, 0 0 6 0 1 6, 1 3
铅 - 0, 0 1 2 4 - 1 2, 8 5 - 0, 0 0 4 1 - 4, 2 7 0, 0 4 1 8 4 3, 3 0 - 0, 0 4 2 4 - 4 3, 8 8 0, 1 7 7 8 1 8 4, 1 3 0, 1 6 0 7 1 6 6, 4 3
砷 - 0, 1 1 5 5 - 1 3 4, 5 8 0, 0 3 2 2 3 7, 5 1 0, 0 1 0 9 1 2, 6 6 - 0, 0 2 4 0 - 2 7, 9 2 0, 1 5 8 1 1 8 4, 1 3 0, 0 6 1 6 7 1, 8 0
挥发酚 - 0, 9 1 9 3 - 1 4 5, 7 9 0, 1 2 8 5 2 0, 3 7 - 0, 1 4 1 4 - 2 2, 4 3 - 0, 0 1 5 4 - 2, 4 4 1, 1 6 1 0 1 8 4, 1 3 0, 2 1 3 4 3 3, 8 4
氰化物 - 0, 7 8 5 6 - 2 2 7, 0 6 0, 0 5 0 3 1 4, 5 5 0, 0 9 4 8 2 7, 4 0 - 0, 1 1 6 3 - 3 3, 6 1 0, 6 3 7 1 1 8 4, 1 3 - 0, 1 1 9 7 - 3 4, 5 9
石油类 - 1 2, 7 9 5 6 - 2 0 7, 9 2 1, 1 1 9 0 1 8, 1 8 1, 3 9 8 6 2 2, 7 3 - 1, 7 3 4 1 - 2 8, 1 8 1 1, 3 3 1 4 1 8 4, 1 3 - 0, 6 8 0 7 - 1 1, 0 6
COD - 1 2 1 5, 4 2 0 4 - 1 7 3, 0 3 2 1 8, 1 9 2 3 3 1, 0 6 - 3 3 3, 1 2 7 1 - 4 7, 4 2 1 7 0, 0 3 8 1 2 4, 2 1 1 2 9 3, 3 9 3 4 1 8 4, 1 3 1 3 3, 0 7 6 2 1 8, 9 4
悬浮物 - 1 8 1 5, 2 1 4 8 - 2 0 4, 4 1 3 0 4, 9 8 8 9 3 4, 3 4 - 1 9 6, 3 3 76 - 2 2, 1 1 2 2, 4 7 8 1 2, 5 3 1 6 3 5, 1 1 6 2 1 8 4, 1 3 - 4 8, 9 6 9 1 - 5, 5 1
硫化物 - 1 3, 4 2 3 1 - 2 3 7, 7 2 2, 3 1 1 5 4 0, 9 4 - 2, 9 3 2 7 - 5 1, 9 4 1, 4 3 8 7 2 5, 4 8 1 0, 3 9 7 1 1 8 4, 1 3 - 2, 2 0 8 5 - 3 9, 1 1
二氧化硫 - 2 8 9 9, 0 0 1 9 - 2 2 3, 4 9 6 1 0, 0 2 9 4 4 7, 0 3 2 5 8, 4 3 1 1 1 9, 9 2 - 2 0 9, 6 8 7 7 - 1 6, 1 7 2 3 8 8, 4 2 4 0 1 8 4, 1 3 1 4 8, 1 9 4 8 1 1, 4 2
烟尘 - 2 0 8 0, 1 2 5 7 - 2 4 5, 6 1 4 2 7, 5 4 4 3 5 0, 4 8 1 5 5, 1 6 6 8 1 8, 3 2 - 1 2 7, 5 6 2 7 - 1 5, 0 6 1 5 5 9, 4 2 5 3 1 8 4, 1 3 - 6 5, 5 5 2 0 - 7, 7 4
粉尘 - 9 5 1, 0 4 5 0 - 1 6 8, 3 4 1 6 1, 9 2 4 9 2 8, 6 6 9 0, 4 3 7 6 1 6, 0 1 - 2 6, 3 2 6 2 - 4, 6 6 1 0 4 0, 2 2 8 1 1 8 4, 1 3 3 1 5, 2 1 9 3 5 5, 8 0
62
? 相比于 1992年,1997年中国工业各行业
在汞、氰化物、石油类、悬浮物、硫化
物和烟尘的排放量上有所减少。汞、氰
化物和硫化物的减少比例较大;其余的
污染物排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
其是镉、铅、砷和粉尘。
63
? 排放强度的变化引起了所有污染物排放
量的减少,而且减少率普遍较高
? 技术变化导致了绝大部分污染物排放量
的增加,不过影响幅度并不大
? 最终需求支出结构的变化使大部分污染
物的排放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 最终需求构成的变化则使大部分污染物
的排放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64
三、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
多部门影响因素分析
? SDA模型
? 1992,1997年投入产出表
? 各工业行业二氧化硫和固体废弃物排放
数据
65
1997年与 1992年相比各工业部门
二氧化硫排放量变化的原因分析
影响因素
排放强度变化 技术变化
最终需求支出
结构变化
最终需求构成变化 最终需求总量变化
总变化
工业部门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变化量
(万吨)
变化率
( % )
矿业 - 3 5 0, 4 4 - 2 7, 0 2 7 5, 8 9 5, 8 5 - 1 3, 6 7 - 1, 0 5 - 3 0, 0 2 - 2, 3 1 2 3 2, 3 5 1 7, 9 1 - 8 5, 9 0 - 6, 6 2
食品烟草及饮料制
造业
- 1 4 5, 03 - 1 1, 1 8 1 3, 1 8 1, 0 2 9, 8 8 0, 7 6 8, 3 6 0, 6 4 1 0 4, 6 1 8, 0 6 - 8, 9 9 - 0, 6 9
纺织业 - 6 8, 1 8 - 5, 2 6 2, 8 2 0, 2 2 - 6 3, 9 9 - 4, 9 3 4 4, 5 6 3, 4 4 7 6, 5 9 5, 9 0 - 8, 2 0 - 0, 6 3
皮革毛皮及其制品
业
- 5, 3 7 - 0, 4 1 1, 0 1 0, 0 8 - 2, 8 1 - 0, 2 2 4, 0 8 0, 3 1 3, 5 6 0, 2 7 0, 4 7 0, 0 4
造纸及纸制品业 - 3 5, 7 7 - 2, 7 6 9, 6 1 0, 7 4 - 3 5, 6 6 - 2, 7 5 1 6, 1 6 1, 2 5 5 4, 1 4 4, 1 7 8, 4 8 0, 6 5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 3 4, 8 5 - 2, 6 9 9, 9 2 0, 7 7 - 3, 2 2 - 0, 2 5 - 2, 6 7 - 0, 2 1 3 2, 2 2 2, 4 8 1, 4 0 0, 1 1
化学工业 - 3 1 2, 1 1 - 2 4, 0 6 6 8, 4 5 5, 2 8 4, 9 5 0, 3 8 - 3 1, 1 1 - 2, 4 0 2 6 7, 5 0 2 0, 6 2 - 2, 3 3 - 0, 1 8
建材及其他非金属
矿物制造业
- 3 1 2, 9 8 - 2 4, 1 3 6 1, 9 1 4, 7 7 - 0, 4 3 - 0, 0 3 1 9, 0 8 1.4 7 2 3 4, 6 1 1 8, 0 9 2, 1 9 0, 1 7
金属冶炼及压延工
业
- 1 4 1, 9 5 - 1 0, 9 4 - 7 8, 9 5 - 6, 0 9 1 1 2, 5 8 8, 6 8 - 8 2, 9 1 - 6, 3 9 2 3 1, 7 3 1 7, 8 6 4 0, 5 1 3, 1 2
金属制品业 - 1 4, 0 4 - 1, 0 8 2, 9 1 0, 2 2 - 0, 7 1 - 0, 0 6 1, 0 5 0, 0 8 9, 2 2 0, 7 1 - 1, 5 8 - 0, 1 2
机械电气电子设备
制造业
- 1 0 1, 8 1 - 7, 8 5 1 1, 7 5 0, 9 1 2 2, 9 1 1, 7 7 - 2 6, 0 0 - 2, 0 0 8 1, 6 6 6, 3 0 - 1 1, 5 0 - 0, 8 9
电力蒸汽热水生产
和供应业
- 1 3 7 6, 4 6 - 1 0 6, 1 1 4 3 1, 5 2 3 3, 2 7 2 2 8, 6 0 1 7, 6 2 - 1 3 0, 2 7 - 1 0, 0 4 1 0 6 0, 2 4 8 1, 7 4 2 1 3, 6 4 1 6, 4 7
合计 - 2 8 9 9, 0 0 - 2 2 3, 4 9 6 1 0, 0 3 4 7, 0 3 2 5 8, 4 3 1 9, 9 2 - 2 0 9, 6 9 - 1 6, 1 7 2 3 8 8, 4 2 1 8 4, 1 3 1 4 8, 1 9 1 1, 4 2
66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变化
? 从 1992年到 1997年,整个工业二氧化硫
的排放量增加了 11.42%( 148.19万吨)
67
各影响因素的贡献
? 排放强度,-223.49%( -2899.0万吨)
? 技术,47.03%( 610.03万吨)
? 最终需求支出结构,19.92%( 258.43万
吨)
? 最终需求构成,-16.17%( -209.69万吨)
? 最终需求总量,184.13%( 2388.42万
吨)。
68
部门排放变化
? 二氧化硫排放量有所减少的工业部门 ——
? 矿业,食品烟草及饮料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工业,
金属制品业,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
? 减少最多的是矿业
? 减少最少的是金属制品业
? 其余部门二氧化硫排放量有所增加
? 增加最多的是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
? 增加最少的是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
69
主要影响因素
? 排放系数的变动
70
按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进行部门分类
? 矿业与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技术和最终
需求总量的变化使得二氧化硫排放量增
加,其余三个因素都导致排放量减少;
? 纺织业、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造纸及
纸制品业、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造
业和金属制品业,排放系数和最终需求
支出结构变化使排放量减少,其余因素
则导致排放增加;
71
按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进行部门分类
? 化学工业、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和
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排放系数
和最终需求构成变化使排放量减少,其
余因素则导致排放增加;
? 对食品烟草及饮料制造业而言,除排放
系数为积极影响因素外,其余因素的变
动均不利于二氧化硫减排;
72
按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进行部门分类
? 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最终需求支出结
构和总量变化为消极影响因素,其余为
积极影响因素。
73
1997年与 1992年相比各工业部门固体
废弃物排放量变化的原因分析
影响因素
排放强度变化 技术变化
最终需求支出
结构变化
最终需求构成变化 最终需求总量变化
总变化
工业部门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贡献值
(万吨)
贡献率
( % )
变化量
(万吨)
变化率
( % )
矿业 - 2 1 8 7, 7 7 - 8 6, 3 0 7 7 1, 6 0 3 0, 4 4 - 1 3 8, 9 8 - 5, 4 8 - 3 0 5, 2 2 - 1 2, 0 4 2 3 6 2, 3 7 9 3, 1 9 5 0 2, 0 0 1 9, 8 0
食品烟草及饮料制
造 业
- 2 5 8, 4 7 - 1 0, 2 0 2 2, 0 4 0, 8 7 1 6, 5 2 0, 6 5 1 3, 9 8 0, 5 5 1 7 4, 9 2 6, 9 0 - 3 1, 0 0 - 1, 2 2
纺织业 - 6 1, 7 0 - 2, 4 3 2, 1 0 0, 0 8 - 4 7, 6 9 - 1, 8 8 3 3, 2 1 1, 3 1 5 7, 0 8 2, 2 5 - 1 7, 0 0 - 0, 6 7
皮革毛皮及其制品
业
- 9, 0 7 - 0, 3 6 1, 5 7 0, 0 6 - 4, 3 7 - 0, 1 7 6, 3 5 0, 2 5 5, 5 2 0, 2 2 0, 0 0 0, 0 0
造纸及纸制品业 - 5 7, 6 9 - 2, 2 8 1 2, 7 4 0,50 - 4 7, 3 0 - 1, 8 7 2 1, 4 4 0, 8 5 7 1, 8 1 2, 8 3 1, 0 0 0, 0 4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 1 6 4, 3 6 - 6, 4 8 4 2, 5 3 1, 6 8 - 1 3, 8 1 - 0, 5 4 - 1 1, 4 5 - 0, 4 5 1 3 8, 1 0 5, 4 5 - 9, 0 0 - 0, 3 6
化学工业 - 5 2 6, 1 1 - 2 0, 7 5 1 0 3, 6 6 4, 0 9 7, 4 9 0, 3 0 - 4 7, 1 2 - 1, 8 6 4 0 5, 0 8 1 5, 9 8 - 5 7, 0 0 - 2, 2 5
建材及其他非金属
矿物制造业
- 2 3 5, 4 6 - 9, 2 9 4 6, 6 5 1, 8 4 - 0, 3 2 - 0, 0 1 1 4, 3 7 0, 5 7 1 7 6, 7 6 6, 9 7 2, 0 0 0, 0 8
金属冶炼及压延工
业
- 3 0 4, 1 3 - 1 2, 0 0 - 1 7 3, 1 3 - 6, 8 3 2 4 6, 9 1 9, 7 4 - 1 8 1, 8 3 - 7, 1 7 5 0 8, 2 0 2 0, 0 5 9 6, 0 0 3, 7 9
金属制品业 - 1 7, 4 3 - 0, 6 9 4, 0 7 0, 1 6 - 1, 0 0 - 0, 0 4 1, 4 7 0, 0 6 1 2, 8 9 0, 5 1 0, 0 0 0, 0 0
机械电气电子设备
制造业
- 2 1 5, 3 5 - 8, 5 0 2 4, 3 7 0, 9 6 4 7, 5 2 1, 8 7 - 5 3, 9 3 - 2, 1 3 1 6 9, 4 0 6, 6 8 - 2 8, 0 0 - 1, 1 0
电力蒸汽热水生产
和供应业
- 1 1 2 8, 1 5 - 4 4, 5 0 2 3 8, 3 1 9, 4 0 1 2 6, 2 5 4, 9 8 - 7 1, 9 4 - 2, 8 4 5 8 5, 5 3 2 3, 1 0 - 2 5 0, 0 0 - 9, 8 6
合计 - 5 1 6 5, 7 1 - 2 0 3, 7 8 1 0 9 6, 5 1 4 3, 2 5 1 9 1, 2 3 7, 5 4 - 5 8 0, 6 8 - 2 2, 9 1 4 6 6 7, 6 6 1 8 4, 1 3 2 0 9, 0 0 8, 2 4
74
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变化
? 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和金属制品业的排
放量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 矿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建材及其他非
金属矿物制造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
等四个部门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有所增
加
? 其余各部门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都有减少
75
主要影响因素
? 排放系数变动
? 排放系数变动使所有部门的固体废弃物排放
量减少
? 最终需求总量变动
? 最终需求总量变动使所有部门的固体废弃物
排放量增加
76
参考文献
? United Nations,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2003,final draft,2003。
? Adam Rose and Stephen Casler,Input-output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A Critical Appraisal,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Vol.8,No1,1996,pp33-61。
? Xiannuan Lin and Caren R,Polenste,Input-output Anatomy
of China’s Energy Use Changes in the 1980’s,
Vol.7,No1,1995,pp67-84。
? J·A·迪克逊等,,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中译本,北京:中
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 高敏雪,,环境保护宏观核算理论方法研究,,博士论文,2002.5.
77
参考文献
? 杨开忠等,,关于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在我国环境领域应用的
可行性探讨,,地球科学进展,2002.6。
? 陈锡康,国际投入产出技术发展情况简介,中国投入产出理论 与实践,许宪春、刘起运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 中国环境年鉴 1997,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 中国环境年鉴 1992,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 国家统计局,中国投入产出表 199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9年版
? 国家统计局,中国投入产出表 199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