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统计
—— 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2
? 定量研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需
要两方面的基础知识:
? 理论
? 现代经济学 —— 第一节
? 方法
? 投入产出分析技术 —— 第二节
?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技术 —— 第三节
3
资源环境统计的
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 第一节 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学透视
? 第二节 投入产出分析
? 第三节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
4
第一节
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学透视
? 回答三个问题
? 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一、资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 经济增长是否会因为不可再生资源的限制而产
生极限
? 二、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制约
? 经济增长是否必然会导致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
恶化
? 三、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5
一、资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
经济学分析
? 分析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关键在于分析
资源投入量和污染排放量为何会过, 度, 。
? 经济学对于这一问题主要有两种认识
? 认为资源环境问题来自于利用自然资源、排放废弃
物过程中的负外部效应 —— 外部效应理论
? 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交易费用过高。对应不同观念也
就有不同的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方案 —— 交易费用
理论
6
一、资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
经济学分析
? 1,外部效应理论
? 2,交易费用理论
? 3,比较和总结
7
1,外部效应理论
? 外部效应,某个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对
其他经济活动主体的福利造成了影响,
但此种影响却不包括在其自身效用函数
中,不构成其决策的考虑因素。
8
正外部效应与负外部效应
? 正外部效应是指某个主体的活动对其他
主体产生了其未曾预期的福利增进,负
外部效应则指对其他主体福利的损害。
? 自然 资源利用、废弃物排放过程中普遍
存在着的是负外部效应。
9
原因
? 资源、环境系统为人类提供的货物和服
务,有很大一部分具有
? 公共物品性
? 非市场性
? 跨时空性
10
公共物品性
?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点是供给具有不可分
性,其提供者无法阻止未付费的消费者
对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所以对公共物品
的消费实际上是免费的,公共物品的提
供者难以从中获得收益。
11
非市场性
? 意味着资源环境系统所提供的某些物品
或服务没有与其价值相应的价格,其价
值难以货币化。
? 结果,一方面使经济主体易于忽略资源
环境系统在此方面的价值,同时也会造
成对该物品或服务的价值的低估。
12
跨时空性
? 指当前、本地对资源环境的利用或破坏
将对后代和其他区域产生负的影响。
? 由于后代和其他区域利益代表时常缺位,
导致缺乏激励机制迫使当前、本地的决
策者在决策中考虑对后代和其他区域的
损害。
13
后果
? 外部效应的存在会导致社会成本和私人
成本的分离。
? 个体福利的最大化将不能保证社会福利
的最大化,经济均衡点将偏离帕累托最
优。 (见下页图)
14
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分离对生
产最优规模的影响
15
外部效应理论对资源环境问题
产生原因的解释
? 当外部效应为负时,社会成本高于私人
成本,此时经济活动的水平将超过社会
福利最大化的均衡点。
? 而在自然资源利用、废弃物排放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负外部效应,相应地,对资
源的利用和废弃物的排放水平也必将超
过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均衡点,这就是资
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在。
16
外部效应理论提供的解决方案
? 根据外部效应理论,当存在外部效应时,由于
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的分离,市场机制将不能
保证私人在追求个人福利最大化的过程中同时
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 因此,,看不见的手, 失灵,需要, 看得见的
手,,即政府干预来发挥作用,
? 即,通过设定污染税等工具使外部效应内部化,
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
17
2,交易费用理论
? 各种问题总是集中在如何避免一方的行
为对另一方的损害上。
? 1959年初,科斯通过音波频率混乱的问
题提出:此类问题的本质不在于如何避
免 A对 B的损害,而在于确定是 A有权损害
B,还是 B有权损害 A,A与 B是互相损害
的关系,而不是施害者和受害者的关系。
18
交易费用理论对资源环境问题
产生原因的解释
? 问题的症结是产权界定不清。
? 如果产权界定清晰,当工厂有权排放污染时,
居民就必须和工厂谈判支付一定的减少排污的
费用,如果费用过高,则居民将选择搬走;反
之,如果居民对空气有产权,则工厂支付居民
一定的费用来补偿居民因污染而产生的损失,
如果费用过高,则工厂也将选择搬走。无论何
种情况,私人成本都将与社会成本一致,不会
出现排污过量的情况。
19
原因解释
? 产权界定需要费用,此种费用属于外生
交易费用;而产权界定不清所导致的社
会福利损失则属于内生交易费用。
? 两难选择:提高界定产权的费用则内生
交易费用下降,而减少界定产权的费用
则内生交易费用上升。所以,两者的权
衡将决定产权界定的清晰程度。
20
原因解释
? 有些物品界定产权的费用远低于不界定产权的
内生交易费用,此类物品一般都具有明晰的产
权;
? 反之,有些物品或服务界定产权的费用很高,
甚至高于不界定产权的内生交易费用,那么此
类物品或服务一般都具有 不清晰的 产权。
? —— 资源环境系统的情况正是如此
? 因此,界定产权以及维护产权的外生交易费用
过高才是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
21
交易费用提供的解决方案
? 制度改进,降低界定以及维护产权的外
生交易费用。
22
3,比较和总结
? 外部效应理论具有相当的启发性,它所
提出的政策建议对于某些具体问题而言
也确实有效。
? 但以外部效应的存在论证市场失灵,并
进而认为政府干预是解决一切资源环境
问题的万全之计,则是不正确的。
23
? 首先,外部效应往往相当复杂,政府很难一一
考虑周全,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的政策将无法
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达于一致。
? 其次,即使是非市场的物品与服务,其价值也
未必不能通过市场体现,非市场的服务实际上
也在进行着市场交易,只不过采取了依附于其
他物品和服务的间接交易形式。
24
? 交易费用理论较外部效应理论更为深刻,
其所指出的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方向也
是正确的。
? 但如何降低界定产权的外生交易费用,
这是一个相当模糊的观念,对政策缺乏
明确的指导性。
? 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根据外部效应理论
所采取的措施有时具有更理想的效果。
25
? 无论是外部效应还是交易费用理论,它
们都假设经济主体对其行为的每一个影
响都完全清楚,对资源环境系统的每一
项功能都完全清楚。
? 遗憾的是,事实常常并非如此。所以,
从目前对资源环境与经济间关系的认知
程度看,无论依据哪一种理论,都难以
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26
二、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制约
? 资源稀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马尔萨斯
? 李嘉图
? 刘易斯
? 增长的极限
? 资源丰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荷兰病,
27
马尔萨斯
? 人口论
? 马尔萨斯认为人类的基本需求是永恒不
变的。在此基础上,他根据其所处时代
人口变化的规律将人口指数化外推,认
为固定的土地资源最终将无法满足人类
的生存需要。
? 结论:资源稀缺将使经济增长停滞。
28
李嘉图
?,李嘉图陷阱,
? 研究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
? 劳动力的需求由资本存量决定,两者具
有固定的比例;劳动力的供给则由劳动
者数量决定,在短期内将基本保持不变,
没有弹性。
29
李嘉图陷阱
? 当增加新的投资时,对劳动力的需求上升而供
给不变,所以工资率将上升。当工资率上升到
生存水平以上,人口开始增长,劳动力供给相
应增加,工资率重新下降。所以,从长期来看,
劳动力供给具有无限弹性,工资率将维持在生
存水平上。这意味着在长期上工资成本比例保
持不变,生产部门的利润率不会下降。这样,
以利润再进行投资的激励将维持,经济可以持
续增长。
30
李嘉图陷阱
? 在另一方面,劳动力的生存依赖于食品,这是无可替
代的,而食品必须由农业部门利用土地进行生产。由
于土地资源禀赋的制约,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边际报
酬递减的规律,所以,为满足日益增长人口的食品需
求,农业所使用的土地也必然由最优等土地向次等土
地扩展。由于次等土地的耕作成本要高于优等土地,
食品生产的边际成本也将不断上升,相应地食品价格
也会提高。这样,为维持劳动力的生存水平,就必须
提高他们的名义工资,则工资成本所占比例上升,企
业的利润率下降。这样的过程不断发展,食品价格最
终将达到使利润率极低以致无法进行投资的水平,经
济增长将在此时停滞。
31
刘易斯
? 二元经济模型
? 根据工资率的决定方式将生产部门分为以农业
为代表的传统部门和以工业为代表的现代部门,
认为经济现代化的机制是通过现代部门吸纳传
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来实现的。
? 在二元经济模型中,同样存在着类似李嘉图陷
阱的问题,有可能使得经济增长过程在达到转
折点之前出现停滞。
32
增长的极限
? 1972年出版
? 利用计算机建立了一个大型模型来模拟
世界经济的走向,并得出结论:如果按
当时的趋势发展下去,到 21世纪中叶,
环境的极限可能引起世界经济体系的崩
溃。
33
? 明显的悲观主义色彩
? 有效的警世作用
34
”荷兰病
? 资源丰富也可能成为经济增长陷阱,尤
其是某种资源出口的快速增长,有可能
对经济增长造成较大危害。
? 20世纪 70年代,荷兰曾发生过因发现丰
富天然气储量而导致经济停滞的情况,
因此一般将此类现象称为, 荷兰病, 。
35
? 资源稀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是主要矛盾
所在,更具有一般性,对中国而言尤其
如此。
? 对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多是
建立在资源稀缺基础之上的。
36
三、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 经济增长过程
中环境质量存在先恶化后改善的现象
37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38
倒 U型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解释
?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技术进步
? 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39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在经济增长的初始阶段,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单
位产品的污染排放系数很低;
? 进入工业化阶段以后,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上升,
而工业尤其是基础工业的污染排放系数远高于农业,
此时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开始上升;
? 当工业化阶段基本完成,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也开始
转移,由基础工业变为高科技工业和服务业,尤其是
当服务业占有经济产出 50%以上比重时,由于高科技
工业和服务业的污染排放系数都比较低,环境库兹涅
兹曲线开始下降。这样,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
40
技术进步
? 直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强度;
? 有可能为生产过程提供更清洁的能源,
由此减少污染排放;
? 通过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以及各种中
间投入的需求量,可以间接地降低污染
排放量。
41
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
重视程度
? 从人类需求的不同层次看,在经济发展之初,
人们迫切需要的是直接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直
接满足物质需求的消费水平,对环境的重视程
度有限,有可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实现人均
收入增长的经济目标;
? 随着物质需求满足程度的提高,随着单一经济
增长所累积的环境问题的加深,人们越来越重
视环境的质量,体现出进一步的需求,这种需
求反过来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激发了
直接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经济活动。
42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的普遍性 与
差异性
? 普遍性:来自各个国家环境污染程度变
化规律的观察
? 差异性:对 不同国家、地区或城市的经
济结构、技术水平和对环境的保护治理
方式,该曲线可以有不同的转折点,可
以有不同的弧度 。
43
资源环境统计的
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 第一节 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学透视
? 第二节 投入产出分析
? 第三节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
44
第二节 投入产出分析
?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科学奖
获得者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在
20世纪 3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
方法。
?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
? 二、常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
45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
? 1,投入产出表的设计
? 2,投入产出模型中的系数
? 3,投入产出模型
? 4,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定
46
1,投入产出表的设计
? 投入产出表是一张行列交织的棋盘式平
衡表,其描述对象是一个相对独立经济
系统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投入产出关
系。
? 基本设计原则:
? 行的方向表示经济系统各组成部门的产出及
其使用
? 在列的方向表示各部门生产活动的投入及其
来源
47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表示
48
产出
? 根据产品使用方向之不同,可将产品分为两大
类:
? 中间产品,指在当期生产过程中被消耗掉的产
品,是为生产最终产品所消耗的产品。
? 最终产品,指离开当期生产过程进入最终需求
领域满足消费、投资以及出口需要的产品,体
现了一时期经济活动的目的和最终的成果。
49
投入
? 在投入方向,根据投入品价值转移方式的差别
分为
? 中间投入,其价值在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次
性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上,原有实物形态消失,
各种原材料、能源等都属于中间投入;
? 最初投入,其价值根据生产中的消耗而逐步转
移,其实物形态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不变,所以
最初投入主要指固定资产以及劳动力的投入,
此外利润与税收也列在最初投入中。
50
四个象限
? 产出分为两类,投入也分为两类,其相
互交叉就构成了投入产出表的四个象限。
51
第 Ⅰ 象限
? 假定经济系统可以分为 n个部门,则第 Ⅰ 象限
为一个 n× n的矩阵,反映货物和服务在部门间
的流量。
? 第 Ⅰ 象限中,元素 Xij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它
表示当期第 j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第 i部门产品
的消耗量,即在 j部门生产过程中有 Xij数量的 i
部门产品作为中间投入被 j部门所消耗;另一方
面它表示当期 i部门产品分配给 j部门使用的数
量。
52
第 Ⅱ 象限
? 第 Ⅱ 象限是第 Ⅰ 象限在行方向上的延伸,
Yi表示 i部门产品用作最终产品的数量。
? 最终产品一般又可以分为消费、资本形
成和出口,其中前两项还可以进一步细
分。
?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合计即为总产品。
53
第 Ⅲ 象限
? 第 Ⅲ 象限为第 Ⅰ 象限在列方向上的延伸,
Nj表示 j部门的最初投入。最初投入一般
分为: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
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最初投入与中间
投入合计即为总投入。
54
第 Ⅳ 象限
? 第 Ⅳ 象限在理论上反映收入再分配的情
况,但由于这一过程难以纳入最初投入
与最终产品所构成的矩阵框架,所以一
般为空项。
55
平衡关系
? 在总产出与总投入之间具有平衡关系,不仅一
个经济总体的总投入等于其总产出,而且在单
个部门层次上总投入也等于其总产出。
? 但是,尽管第 Ⅱ 象限和第 Ⅲ 象限在总计上具有
平衡关系,即最终产品总量等于最初投入价值
总量,却不能在单个部门层次建立这样的平衡
关系,即 i部门的最初投入一般不等于 i部门的
最终产品。
56
投入产出表分类
? 根据编表计量单位不同分为
? 实物表,以实物计量单位来反映各种产品的数
量,其缺点在于无法列向求和;
? 价值表,计量单位为货币,可以求和但各元素
的价值数额易受价格因素影响;
? 混合表,一部分项目用货币单位计量,一部分
用实物单位计量,混合表在分析经济环境相互
影响关系中有广泛的应用。
57
投入产出表分类
? 根据编表的不同层次分类
? 企业、部门、地区、国家乃至世界,只
要其经济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就可以
独立编制投入产出表。此外,还可以编
制地区间的投入产出表。
58
进口的处理
? 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仅在最终产品
与总产品之间增加进口列,而进口产品
的使用去向则不予反映。
? 会导致在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各个使
用方向中所包含的进口产品比例未知。
对于进口比例很大的国家或地区,此种
处理方法对投入产出分析将产生显著的
影响。
59
固定资产形成的处理
? 最终产品象限的固定资产形成列仅反映
各部门产品用做固定资产的数量,而不
反映各部门实际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数
量。
60
从普通 I-O表到资源环境 I-O表
? 常用的改进方法:
? 在第 Ⅲ 象限下方增加资源投入、污染排
放行或矩阵,反映在当期生产过程中各
类资源的投入量和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
? 或者在第 Ⅰ 象限用资源部门或污染部门
行来反映资源投入、污染排放量。
61
2,投入产出模型中的系数
? 直接消耗系数
? 完全消耗系数
? 完全需要系数
62
直接消耗系数 j
ij
ij X
X
a ?
其中,
ijX
为第 j 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第 i 部门产品的消耗量,
jX
为第 j 部门总产出。
ija
的含义是第 j 部门生产单位产品对第 i 部门产品的消耗量,它反映两个部门之间的直
接依存关系。 n × n 个
ija
构成的矩阵称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一般记为 A 。
63
ija
虽然与
ijX
是一一对应的,但
ija
并没有双重意义,它只反映由生产技术特征决定的
投入结构,仅在列的方向可以加总;
直接消耗系数虽由宏观数据得到,但具有微观技术定额的含义,在投入产出模型中被假
定为不变常数,作为系统内不变参数处理。
64
完全消耗系数
? 完全消耗系数反映部门间的完全依存关
系,它不仅包含直接消耗,还包含间接
消耗,即通过其他产品对第 i部门产品的
消耗;对间接消耗,可以进一步分为一
次间接消耗、二次间接消耗等。
ijb
65
完全消耗系数
ijb
的含义,
为生产 j 部门单位最终产品,对第 i 部门中间产品的完全消耗量,
换言之,i 部门必须为整个经济系统提供
ijb
数量的中间产品,
j 部门的 1 单位最终产品才有可能生产出来。
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B
? ? IAI
AAAB
???
???????
? 1
32
66
完全需要系数
完 全 需要 系数矩阵 L,
? ? 1????? AIIBL
完全需要系数矩阵与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差别仅在于
一个对角线上元素为 1 的单位矩阵,
iil
的含义, 为提供 i 部门单位最终产品,
i 部门 总共需要生产的产品数量
( 包括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本身)。
67
? 完全需要系数矩阵反映了最终产品与为
获得最终产品而需要的总产品之间的比
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实际上就是经济
学中的乘数,所以完全需要系数矩阵又
被称为乘数矩阵。
68
3,投入产出模型
? 行模型
? 列模型
69
行模型
? ? YAIX 1???
70
行模型的意义
? 体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思想:
? 外生的消费、投资、净出口等最终需求,通过
由生产体系之技术经济结构所决定的错综复杂
的中间生产过程(由乘数矩阵反映)而决定总
产出。
? 在外生变量 Y和内生变量 X之间,由直接消耗系
数矩阵得到的 乘数矩阵起着关键的连接作用。
? 行模型反映了最终需求(即最终产品)拉动总
产出的经济机制,所以又称为需求拉动模型。
71
? 需求拉动模型的分析框架非常适合于分析经济
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 由于资源投入和污染排放的规模和总产出规模
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利用基本的需求拉动
模型确定总产出以后,只需将各部门总产出乘
以各部门的直接资源投入或污染排放系数,就
可以获得最终需求变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量,
而且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般均衡的意义,是完全
的度量。
72
列模型
jj
n
i
ij XNX ???
? 1
73
? 列模型(供给驱动模型)。
? 相比行模型而言,列模型的应用范围较
小。
74
4,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定
? 同质性假定
? 比例性假定
75
同质性假定
? 假定属于同一部门的各种产品的生产消
耗结构和使用方向结构均具有一致性,
即有相同的直接消耗系数和相同的直接
分配系数( Xij/Xi)。
? 只有在同质性假定的基础上,才能假设
直接消耗系数具有稳定性,投入产出分
析才能超越单纯的流量数据记录而成为
一种经济模型。
76
? 根据同质性假定,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
必须是纯部门,而不是通常的管理部门
或者产业部门。
77
比例性假定
? 基本含义是产品投入与产出成正比例关系,产
出增加一个比例,则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
投入也增加相同的比例。即,直接消耗系数为
固定参数。由于产出与投入在比例性假定下所
具有的线性关系,所以比例性假定实际就是线
性假定。
? 经济内涵:投入系数(包括直接消耗系数、各
种最初投入系数)与产出规模无关;各种投入
品不能互相替代。
78
资源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对比例
性假定的部分改进
?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资源环境稀缺程
度的加剧,资源投入系数和污染排放系
数一般都有显著的下降趋势。
? 所以,在就较长时期中经济增长对资源
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时,必须在资源
环境部分改进 比例性 假定,资源投入系
数和污染排放系数不再是固定参数,而
应视为是总产出的函数。
79
二、常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
? 1,完全影响分析
? 2,需求拉动分析
? 3,结构分解分析
80
1,完全影响分析
? 研究对象:部门间的完全经济联系。
? 可用以计算完全资源消耗系数和完全污
染排放系数。
? 例:完全用水系数
81
定义 直接用水系数
jf
,
j
j
j
W
f
X
?
式中:
jf
为第 j 部门直接用水系数,
jW
为第 j 部门用水量,
jX
为第 j 部门总产出。
计算所有部门(假设为 n 个)的直 接用水系数,
可以得到直接用水系数向量 f (一个 1 × n 的行向量)。
直接用水系数表示各部门在生产一单位产品过程中
所投入的自然形态的水资源量。
82
类似 于 完全消耗系数的推导,
得到 完全用水系数
f
,
? ? 1??? AIff
经济意义:一个部门的完全用水系数等于
该部门增产一单位产品,
整个经济体系总用水量的增加量;
换言之,只有增加这么多的用水量供给,
这一单位产品才 能生 产出来。
相比直接用水系数,完全用水系数可以更准确地度量
各生产部门扩大生产对水资源产生的需求和压力。
83
直接用水系数与完全用水系数
的差别
? 直接用水系数着眼于一个部门的生产过
程,具有明显的技术定额和生产投入的
含义,构成产品的成本;
? 完全用水系数则着眼于整个经济体系,
其所包含的用水不局限于本部门直接用
水,还包括为生产本部门产品所需要的
中间投入而在各生产部门发生的用水,
具有明显的需求拉动含义
84
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
的联系
? 直接用水系数是完全用水系数的基础,;
? 两者具有如下的平衡等式:
? ∑直接用水系数 × 总产出 = ∑完全用水系
数 × 最终产品 = 总用水量,
? 完全用水系数的计算中并没有重复计算
的部分。
85
2,需求拉动分析
? 需求拉动分析是以投入产出的行模型,
即需求拉动模型为基础,分析最终需求
变化对总产出以及最初投入等因素之影
响的一类分析技术。
? 利用需求拉动分析,可以研究最终需求
总量与结构变化对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数量的影响。
86
需求拉动分析 的基础模型,
? ? YAIX ???? ? 1
△ X 和△ Y 分别表示总产出和最终需求的变化量。
87
最终需求变化对资源消耗或污染排放数量的影响 表示为,
? ? YAIuU ???? ? 1
式中 u 可以代表各种资源的直接消耗系数,
污染的直接排放系数;
U? 相应表示因最终需求变化所导致的
各种资源消耗量以及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
利用 该 式 可以研究一个部门最终需求变化一定数量的影响,
也可以研究多个部门最终需求同时发生变化的影响。
88
总量与结构变化分析的主要思路
? 最终需求总量通过 最终需求构成系数决
定各类最终需求的数量,各类最终需求
的数量通过各类最终需求部门组成系数
决定各部门最终需求数量。
89
? ? TC S YAIuU 1????
? ?
? ?
T
jjj
jijij
n
ij
YFssS
FCccC
??
??
?
?
,
,
1m
m
式中,
ijC
表示第 j 类最终需求中对第 i 部门产品的需求量,
jF
表示第 j 类最终需求(消费、投资、出口)的总量,
TY 表示各类最终需求合计。
所以,
S
代表 最终需求构成系数,
反映各类最终需求占最终需求总量的比例;
C
代表 最终需求部门组成系数,
反映用于消费、投资和出口的产品中来自各个部门的比例。
利用 该 式,可以计算最终需求总量发生变化的影响,
最终需求构成和最终需求部门组成等结构性因素 发生变化的影响 。
90
? 当应用需求拉动分析研究经济发展对资
源需求量的影响时,建议使用与生产规
模相关的可变资源直接消耗系数。
91
3,结构分解分析
?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简
称 SDA模型
? 研究目标:将一定时期内经济系统某种
生产结果的变化分解到经济系统内各个
相关影响因素上。
? 基本原则:将其他因素固定在基期,乘
以某个因素的变化值即为该因素对目标
变量的净影响。
92
特点
? 属于比较静态分析,需要两张具有可比
性的投入产出表;
? 对已经发生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
? 根据受影响者已经发生的变化来估计由
各个影响因素所引发的变化。
93
结构分解示意:二因素分解
LYX ?
X 为总产出列向量,
L 等于 ? ? 1?? AI,代表技术因素,
Y 为最终需求列向量。
已知 这三个因素的变化分别为,
01 XXX ???
01 LLL ???
01 YYY ???
(上标 1 表示报告期,0 表示基期)
要将总产出的变化分解到技术因素的变化和最终需求的变化上去,
以 得到技术因素变化对总产出的影响和最终需求变化对总产出的影响,
则分解公式如下,
YLYLLYX ???????? 00
其中,0LY? 为 技术因素变化对总产出的净影响,
YL ?0 为 最终需求变化对总产出的净影响,
YL ?? 为两个因素的交叉影响。
94
? 结构分解分析在分析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变化
的原因方面有广泛地应用。
? 一般是将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的变化分解到三
个因素上,即
? 直接资源消耗系数(或直接污染排放系数)的变化,
? 其他技术因素的变化
? 最终需求的变化
? 进而还可以对最终需求作进一步的分解,以分
别确定最终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影响。
95
? 在进行不同时期的比较分析时,结构分
解分析必须使用可比价投入产出表,以
避免价格因素的干扰。
96
资源环境统计的
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 第一节 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学透视
? 第二节 投入产出分析
? 第三节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
97
第三节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
? 根据资源环境系统对人类的影响而将其
价值予以货币化估计。
? 一、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思想
? 二、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技术
98
一、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思想
? 1,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
? 2,资源环境价值的分类
? 3,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程序
99
1.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
? 价值是一个依附于人类需求而产生的概
念,对资源环境价值的评估因此必须以
其对人类需求的影响为依据。
? 理论上,人类需求的满足程度可以用社
会福利来度量。这样,对资源环境进行
价值评估的问题就转化为如何测度资源
环境对社会福利之影响的问题。
100
替代率
? 社会福利水平取决于人类所享受的各种
市场、非市场货物与服务的数量与质量。
? 偏好的可替代性
? 替代率
? 基准商品:货币
? 价格
101
? 以货币或某种有明确货币价格的物品作
为基准商品,当资源环境的数量或质量
发生变化时,只需要确定此时基准商品
需要多大规模的变化能使社会福利保持
不变,就可以根据基准商品的变化规模
来决定资源环境(无论数量还是质量)
变化的价值量,从而给出资源环境变化
所带来的货币价值。
102
WTP与 WAC
? 支付意愿 ( WTP,willingness to pay),
指人类为得到资源环境系统所提供的货
物与服务而愿意支付的最大货币量;
? 接受补偿意愿 ( WAC,willingness to
accept compensation),指人类愿意放
弃享受资源环境系统的改进而需要得到
的最小货币量。
103
理论要点
? 依据社会福利变化来计量价值;
? 根据可替代性的原则,以替代率将难以
计量的资源环境价值与一般等价物货币
联系在一起。
104
2,资源环境价值的分类
? 分类目的:
? 全面、深刻地认识资源环境系统的价值,以
免在进行价值评估时有所遗漏;
? 根据价值的具体类别提出和应用具体的价值
评估技术。
105
分类标准
? 资源环境本身的类别
? 资源环境系统变化的影响对象
? 影响所籍以产生的经济路径
? 价值与使用的关系
106
资源环境价值的分类体系
(以影响对象为分类标准)
影 响 类 别 构 成 内 容
对人类的直接影响 人类健康
污染所造成的疾病或死亡
气味、能见度、视觉上的美感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对经济产品的影响
农业生产力
林地
商业性渔场
其他影响
生态系统的娱乐功能(捕鱼、打猎等)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对非生命系统的影响 原材料、土壤,生产成本
天气、气候
107
影响所籍以产生的经济路径
? 资源环境价值变化影响社会福利,主要有四条
路径:
? 商品价格的变动
? 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
? 非市场性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的变动
? 风险变化
? 前两条路径体现在市场体系之内,而后两条路
径则发生于市场范围之外。
? 资源环境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同时通过这四条
路径影响社会福利。
108
价值与使用的关系
? 按照价值与使用的关系,资源环境的价
值可以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
? 使用价值,是指通过对资源环境的使用
而产生的价值;
? 非使用价值是指不依赖于对资源环境的
使用而存在的价值,具有部分非使用价
值是资源环境系统价值属性的重要特点
之一 。
109
3,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程序
? 资源环境的价值取决于三组函数关系。
? 第一组函数关系:因变量是资源环境数量质量水平,
自变量是人类的干预活动,该组函数关系用以估计
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 第二组函数关系:因变量是资源环境的用途,反映
为人类利用资源环境的水平,自变量为资源环境数
量质量水平和利用资源环境的投入,这组函数关系
反映人类对资源环境系统的依赖程度;
? 第三组函数关系:因变量是资源环境系统的货币价
值,自变量为资源环境的用途,反映环境用途的经
济价值。
110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程序
? 一般性的资源环境价值评估,可以分为两个阶
段:
? 第一阶段,主要研究资源环境数量质量水平的变化
将对人类福利产生哪些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
? 第二阶段,选择具体方法将对人类福利的影响货币
化。
? 对于评价政策、项目或工程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还需要研究人类干预将导致资源环境数量质量
水平在哪些方面产生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
111
二、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技术
? 1,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技术概说
? 2,主要资源价值评估技术
? 3,环境价值评估技术
112
1,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技术概说
? 分类:
? 资源价值评估技术
? 环境价值评估技术
113
2,主要资源价值评估技术
? 从理论上讲,资源物品的价值评估并不复杂:资源物
品一般具有实物形态和价格,有实物形态就易于测度
实物量,将实物量乘以价格即可得到资源物品的价值。
? 但从实际操作看,对资源进行价值评估仍存在以下问
题:
? 实际价格往往并非市场均衡价格;
? 资源价值评估的对象通常是存量,能在长时期内提供
产品,带来收益,所以其价值也具有跨时期的特点;
? 资源物品往往同时具有一些环境属性。
114
主要资源价值评估技术
? ( 1)影子价格
? ( 2)生产函数法
? ( 3)贴现公式
115
( 1)影子价格
? 在实际价格存在扭曲的情况下,影子价
格( Shadow price)常用以测度资源的
实际价格。
? 影子价格是线性规划中的概念。
116
经济含义
? 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某种资源供应增
加所导致的最大总收入的增加量,或者
说,它是, 约束条件稍微放宽一些时目
标的改善程度, 。
? 影子价格既然表示仅由某种资源增加所
产生的收益,那么这部分收益当然应完
全归功于该种资源,也即是该资源的合
理价格。
117
应用
? 求解线性规划的对偶规划
? 由于经济联系的复杂性,人们难以用线
性规划对之进行全面描述,而即使提出
了规划方程也很难获得足够的数据支持,
这种情况又使得影子价格的应用受到很
大限制。
118
( 2)生产函数法
? 生产函数是描述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
关系,以产出为因变量,投入为自变量
的一类函数。以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
计量经济学方法对生产函数中的参数进
行估计,就可以得到产出对各类投入的
偏导数。
? 与影子价格的思想一致,这些偏导数即
可认为是各种投入的合理价格。
119
( 3)贴现公式
? 贴现公式主要解决如何将不同时期的货
币价值汇总到当前的问题。
120
将待评估资源在各时期的货币价值(即资源在各时期的收益)
记为 M
0
,M
1
,?? M
T
,
则资源环境要素的总价值可以表示为,
? ? ? ? ? ? ? ?
?
? ?
?
?
?????
?
?
?
?
T
t
t
t
TT
M
MMMM
0
1100
11
1
1
1
1
1
????
式中,T 为资源的
使用寿命,
?
为贴现率。
贴现率又称折现率,它产生于货币的时间价值,
是将未来货币折算为当期货币价值时所采用的比率。
如果某种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则贴现公式可写为,
?
mp
M
M ?
式中,
mM
为各时期平均收益。
121
3,环境价值评估技术
? 根据估价方法分类:
? 市场估价类
? 替代市场估价类
? 模拟估价类
? 依据观察的对象分类
? 客观评价类
? 主观评价类
122
价值评估技术 估 价 方 法 观 察 对 象
1,生产力变化法 市场估价 客观评价
2,疾病成本法 市场估价 客观评价
3,人力资本法 市场估价 客观评价
4,置换成本法 市场估价 客观评价
5,预防性支出方法 市场估价 主观评价
6,旅行费用法 替代市场估价 主观评价
7,资产价值法 替代市场估价 主观评价
8,工资差额法 替代市场估价 主观评价
9,投标博弈法 模拟估价 主观评价
10,权变排列法 模拟估价 主观评价
123
市场估价法
? 生产力变化法主要根据由于环境变化所
导致的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来评估
环境变化的价值;
? 疾病成本法主要依据因疾病造成的收入
损失和医疗费用来评估环境变化对人类
健康的影响;
124
市场估价法
? 人力资本法则利用收入的损失来评价因
污染引起的过早死亡的成本;
? 置换成本法采用由于环境恶化而损坏的
生产性物质资产的重新购置费用来评估
消除环境恶化所产生的效益;
? 预防性支出方法则是根据人类为避免环
境恶化危害自身而支出的各种费用来估
计环境恶化的最小损失。
125
替代市场估价法
? 旅行费用法是用旅行费用作为替代物来
衡量旅游景点等娱乐物品的价值;
126
替代市场估价法
? 资产价值法认为,房屋等主要资产的市
场价格要受到周围诸多变量,其中包括
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样,当其它变
量情况都相似、只有环境因素不同时,
房屋价格的差异就可以作为对环境因素
价值的度量;
127
替代市场估价法
? 工资差额法的原理类似于资产价值法,
它用各种具有不同致病或致死风险的工
作之间的工资差异,来评估疾病与死亡
风险增加时的损失。
128
模拟估价法
? 投标博弈法是根据调查对象对估价物品
所作出的货币评价来确定物品的价值;
? 权变排列法则依据调查对象对环境的不
同数量质量水平的偏好来推测环境服务
的价值。
129
环境价值评估技术
? ( 1)生产力变化法
? ( 2)旅行费用法
? ( 3)投标博弈法
130
( 1)生产力变化法
? 将环境系统当作生产要素看待,认为环
境系统的变化将通过生产率和生产成本
最终影响净收益发生变化,这样,就可
以用净收益的变化为依据来评估作为生
产要素的环境系统的变化价值。
131
? 假设生产过程中只有一种投入品构成成本,一
种产品作为产出。当环境系统未发生变化时,
投入品数量为 X,价格为 PX,所以成本为 XPX;
生产率为 T(产品产量 /投入品数量),产品价
格为 PQ,则收益为 XTPQ;净收益为 X( TPQ -
PX)。
? 当环境系统发生变化,生产率的变化为△ T,
投入品数量的变化为△ X,此时的净收益为
( X+△ X) [( T+△ T) PQ -PX],
132
? 环境系统发生变化与未发生变化时的净
收益的差额 E为:
? E = ( X△ T +△ X T+△ X△ T) PQ - △ X
PX
? E即为用生产力变化法得到的环境系统变
化的货币价值。其中,等式右端第一项
表示总收益的变化,第二项表示成本的
变化,两者相减即为净收益的变化。
133
应用
? 凡是能对生产活动产生影响的环境的变化,都
可以使用生产力变化法。
? 注意的问题:
? 价格是否为竞争中形成的均衡价格,是否能代表产
品的真正价值,价格本身是否会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 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多个地区的多个生产过程
? 生产率和成本的变动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需要
尽可能剔除非环境因素的作用
? 对生产率、成本的影响可能存在滞后
134
( 2)旅行费用法
? 基本思想:利用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价值作为
对旅游景点价值的估计。
? 基本方法:构造一条支付意愿曲线。该曲线的
横轴为参观率,即一定时期内到旅游景点参观
的人数与总人口数的比例,纵轴为旅行费用,
曲线上的点表示当旅行费用为一定数额时的参
观率,当旅行费用高到一定程度时,参观率将
为 0。这一支付意愿曲线下方的面积就是所谓
的消费者剩余,也就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价
值。
135
具体步骤
? 第一步是划分出发地区保证区内旅行费用较
接近而区间旅行费用差别较大;
? 第二步为数据采集,了解每一位旅客的出发
地,搜集每一地区的人口、旅行费用以及有
关社会经济资料;
? 第三步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各个地区参
观率和旅行费用以及有关社会经济指标,并
以参观率为因变量,旅行费用以及有关社会
经济指标为自变量,根据横截面资料建立回
归方程:
136
具体步骤
? 第四步根据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推出每个地区旅
行费用和参观率的关系,方法是将每一个样本
点的社会经济指标值代入回归方程作为常数处
理,这样就得到各个地区的旅行费用和参观率
的关系;
? 第五步将参观率和旅行费用交换位置,得到所
要构造的支付意愿曲线(一个地区有一条);
? 第六步对参观率求积分,得到每一地区支付意
愿曲线下方的面积,即该地区消费者愿意支付
的总价值。将各个地区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价
值求和,即可以得到旅游景点的货币价值。
137
应用
? 旅游景点以及娱乐物品或服务价值的评
估
138
( 3)投标博弈法
? 一种模拟估价技术。一般分为单次投标
博弈和重复投标博弈。
139
单次投标博弈
? 调查者向调查对象描述估价对象的情况,
然后要求调查对象给出愿意为这一估价
对象所支付的最大价格,或者为失去这
一估价对象所愿接受的最小补偿数额。
据此可以建立支付意愿函数或补偿意愿
函数来进行估价。
140
重复投标博弈
? 调查对象无需给出确定的支付或补偿数
额,而是由调查者不断提出数额,询问
其是否愿意支付或接受补偿,直到得到
最大支付意愿和最小补偿意愿为止。
141
应用
? 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 调查对象的数量和分布是否具有代表性,
? 提供的信息是否过少或有误导性,
? 调查者给出的初始价格(在重复投标博
弈中)是否偏高或偏低,
? 调查对象是否说出其真实想法,等等。
142
参考文献
? Roger Perman,Yue Ma等著,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第二
版 ),中译本,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
? Tom Tietenberg著,严旭阳等译,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
五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 张帆著,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 速水佑次郎著,李周译,发展经济学 —— 从贫困到富裕,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 A,Myrick Freeman Ⅲ 著,曾贤刚译,环境与资源价值评估 —
— 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 J,A,迪克逊等著,何雪炀等译,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143
参考文献
? 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 —— 产
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 出版社,1994
? 杨小凯、张永生著,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北京: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 茅于轼,择优分配原理 —— 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北京:商
务印书馆,1998
? 张五常,经济解释,香港苹果日报连载,2002
? 钟契夫、陈锡康、刘起运、靳向兰、顾海兵、黎诣远编著,投 入产出分析(修订本),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
? 陈锡康,国际投入产出技术发展情况简介,中国投入产出理论
与实践,许宪春、刘起运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 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2
? 定量研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需
要两方面的基础知识:
? 理论
? 现代经济学 —— 第一节
? 方法
? 投入产出分析技术 —— 第二节
?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技术 —— 第三节
3
资源环境统计的
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 第一节 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学透视
? 第二节 投入产出分析
? 第三节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
4
第一节
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学透视
? 回答三个问题
? 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一、资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 经济增长是否会因为不可再生资源的限制而产
生极限
? 二、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制约
? 经济增长是否必然会导致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
恶化
? 三、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5
一、资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
经济学分析
? 分析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关键在于分析
资源投入量和污染排放量为何会过, 度, 。
? 经济学对于这一问题主要有两种认识
? 认为资源环境问题来自于利用自然资源、排放废弃
物过程中的负外部效应 —— 外部效应理论
? 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交易费用过高。对应不同观念也
就有不同的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方案 —— 交易费用
理论
6
一、资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
经济学分析
? 1,外部效应理论
? 2,交易费用理论
? 3,比较和总结
7
1,外部效应理论
? 外部效应,某个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对
其他经济活动主体的福利造成了影响,
但此种影响却不包括在其自身效用函数
中,不构成其决策的考虑因素。
8
正外部效应与负外部效应
? 正外部效应是指某个主体的活动对其他
主体产生了其未曾预期的福利增进,负
外部效应则指对其他主体福利的损害。
? 自然 资源利用、废弃物排放过程中普遍
存在着的是负外部效应。
9
原因
? 资源、环境系统为人类提供的货物和服
务,有很大一部分具有
? 公共物品性
? 非市场性
? 跨时空性
10
公共物品性
?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点是供给具有不可分
性,其提供者无法阻止未付费的消费者
对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所以对公共物品
的消费实际上是免费的,公共物品的提
供者难以从中获得收益。
11
非市场性
? 意味着资源环境系统所提供的某些物品
或服务没有与其价值相应的价格,其价
值难以货币化。
? 结果,一方面使经济主体易于忽略资源
环境系统在此方面的价值,同时也会造
成对该物品或服务的价值的低估。
12
跨时空性
? 指当前、本地对资源环境的利用或破坏
将对后代和其他区域产生负的影响。
? 由于后代和其他区域利益代表时常缺位,
导致缺乏激励机制迫使当前、本地的决
策者在决策中考虑对后代和其他区域的
损害。
13
后果
? 外部效应的存在会导致社会成本和私人
成本的分离。
? 个体福利的最大化将不能保证社会福利
的最大化,经济均衡点将偏离帕累托最
优。 (见下页图)
14
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分离对生
产最优规模的影响
15
外部效应理论对资源环境问题
产生原因的解释
? 当外部效应为负时,社会成本高于私人
成本,此时经济活动的水平将超过社会
福利最大化的均衡点。
? 而在自然资源利用、废弃物排放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负外部效应,相应地,对资
源的利用和废弃物的排放水平也必将超
过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均衡点,这就是资
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在。
16
外部效应理论提供的解决方案
? 根据外部效应理论,当存在外部效应时,由于
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的分离,市场机制将不能
保证私人在追求个人福利最大化的过程中同时
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 因此,,看不见的手, 失灵,需要, 看得见的
手,,即政府干预来发挥作用,
? 即,通过设定污染税等工具使外部效应内部化,
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
17
2,交易费用理论
? 各种问题总是集中在如何避免一方的行
为对另一方的损害上。
? 1959年初,科斯通过音波频率混乱的问
题提出:此类问题的本质不在于如何避
免 A对 B的损害,而在于确定是 A有权损害
B,还是 B有权损害 A,A与 B是互相损害
的关系,而不是施害者和受害者的关系。
18
交易费用理论对资源环境问题
产生原因的解释
? 问题的症结是产权界定不清。
? 如果产权界定清晰,当工厂有权排放污染时,
居民就必须和工厂谈判支付一定的减少排污的
费用,如果费用过高,则居民将选择搬走;反
之,如果居民对空气有产权,则工厂支付居民
一定的费用来补偿居民因污染而产生的损失,
如果费用过高,则工厂也将选择搬走。无论何
种情况,私人成本都将与社会成本一致,不会
出现排污过量的情况。
19
原因解释
? 产权界定需要费用,此种费用属于外生
交易费用;而产权界定不清所导致的社
会福利损失则属于内生交易费用。
? 两难选择:提高界定产权的费用则内生
交易费用下降,而减少界定产权的费用
则内生交易费用上升。所以,两者的权
衡将决定产权界定的清晰程度。
20
原因解释
? 有些物品界定产权的费用远低于不界定产权的
内生交易费用,此类物品一般都具有明晰的产
权;
? 反之,有些物品或服务界定产权的费用很高,
甚至高于不界定产权的内生交易费用,那么此
类物品或服务一般都具有 不清晰的 产权。
? —— 资源环境系统的情况正是如此
? 因此,界定产权以及维护产权的外生交易费用
过高才是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
21
交易费用提供的解决方案
? 制度改进,降低界定以及维护产权的外
生交易费用。
22
3,比较和总结
? 外部效应理论具有相当的启发性,它所
提出的政策建议对于某些具体问题而言
也确实有效。
? 但以外部效应的存在论证市场失灵,并
进而认为政府干预是解决一切资源环境
问题的万全之计,则是不正确的。
23
? 首先,外部效应往往相当复杂,政府很难一一
考虑周全,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的政策将无法
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达于一致。
? 其次,即使是非市场的物品与服务,其价值也
未必不能通过市场体现,非市场的服务实际上
也在进行着市场交易,只不过采取了依附于其
他物品和服务的间接交易形式。
24
? 交易费用理论较外部效应理论更为深刻,
其所指出的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方向也
是正确的。
? 但如何降低界定产权的外生交易费用,
这是一个相当模糊的观念,对政策缺乏
明确的指导性。
? 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根据外部效应理论
所采取的措施有时具有更理想的效果。
25
? 无论是外部效应还是交易费用理论,它
们都假设经济主体对其行为的每一个影
响都完全清楚,对资源环境系统的每一
项功能都完全清楚。
? 遗憾的是,事实常常并非如此。所以,
从目前对资源环境与经济间关系的认知
程度看,无论依据哪一种理论,都难以
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26
二、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制约
? 资源稀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马尔萨斯
? 李嘉图
? 刘易斯
? 增长的极限
? 资源丰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荷兰病,
27
马尔萨斯
? 人口论
? 马尔萨斯认为人类的基本需求是永恒不
变的。在此基础上,他根据其所处时代
人口变化的规律将人口指数化外推,认
为固定的土地资源最终将无法满足人类
的生存需要。
? 结论:资源稀缺将使经济增长停滞。
28
李嘉图
?,李嘉图陷阱,
? 研究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
? 劳动力的需求由资本存量决定,两者具
有固定的比例;劳动力的供给则由劳动
者数量决定,在短期内将基本保持不变,
没有弹性。
29
李嘉图陷阱
? 当增加新的投资时,对劳动力的需求上升而供
给不变,所以工资率将上升。当工资率上升到
生存水平以上,人口开始增长,劳动力供给相
应增加,工资率重新下降。所以,从长期来看,
劳动力供给具有无限弹性,工资率将维持在生
存水平上。这意味着在长期上工资成本比例保
持不变,生产部门的利润率不会下降。这样,
以利润再进行投资的激励将维持,经济可以持
续增长。
30
李嘉图陷阱
? 在另一方面,劳动力的生存依赖于食品,这是无可替
代的,而食品必须由农业部门利用土地进行生产。由
于土地资源禀赋的制约,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边际报
酬递减的规律,所以,为满足日益增长人口的食品需
求,农业所使用的土地也必然由最优等土地向次等土
地扩展。由于次等土地的耕作成本要高于优等土地,
食品生产的边际成本也将不断上升,相应地食品价格
也会提高。这样,为维持劳动力的生存水平,就必须
提高他们的名义工资,则工资成本所占比例上升,企
业的利润率下降。这样的过程不断发展,食品价格最
终将达到使利润率极低以致无法进行投资的水平,经
济增长将在此时停滞。
31
刘易斯
? 二元经济模型
? 根据工资率的决定方式将生产部门分为以农业
为代表的传统部门和以工业为代表的现代部门,
认为经济现代化的机制是通过现代部门吸纳传
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来实现的。
? 在二元经济模型中,同样存在着类似李嘉图陷
阱的问题,有可能使得经济增长过程在达到转
折点之前出现停滞。
32
增长的极限
? 1972年出版
? 利用计算机建立了一个大型模型来模拟
世界经济的走向,并得出结论:如果按
当时的趋势发展下去,到 21世纪中叶,
环境的极限可能引起世界经济体系的崩
溃。
33
? 明显的悲观主义色彩
? 有效的警世作用
34
”荷兰病
? 资源丰富也可能成为经济增长陷阱,尤
其是某种资源出口的快速增长,有可能
对经济增长造成较大危害。
? 20世纪 70年代,荷兰曾发生过因发现丰
富天然气储量而导致经济停滞的情况,
因此一般将此类现象称为, 荷兰病, 。
35
? 资源稀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是主要矛盾
所在,更具有一般性,对中国而言尤其
如此。
? 对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多是
建立在资源稀缺基础之上的。
36
三、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 经济增长过程
中环境质量存在先恶化后改善的现象
37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38
倒 U型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解释
?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技术进步
? 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39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在经济增长的初始阶段,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单
位产品的污染排放系数很低;
? 进入工业化阶段以后,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上升,
而工业尤其是基础工业的污染排放系数远高于农业,
此时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开始上升;
? 当工业化阶段基本完成,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也开始
转移,由基础工业变为高科技工业和服务业,尤其是
当服务业占有经济产出 50%以上比重时,由于高科技
工业和服务业的污染排放系数都比较低,环境库兹涅
兹曲线开始下降。这样,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
40
技术进步
? 直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强度;
? 有可能为生产过程提供更清洁的能源,
由此减少污染排放;
? 通过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以及各种中
间投入的需求量,可以间接地降低污染
排放量。
41
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
重视程度
? 从人类需求的不同层次看,在经济发展之初,
人们迫切需要的是直接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直
接满足物质需求的消费水平,对环境的重视程
度有限,有可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实现人均
收入增长的经济目标;
? 随着物质需求满足程度的提高,随着单一经济
增长所累积的环境问题的加深,人们越来越重
视环境的质量,体现出进一步的需求,这种需
求反过来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激发了
直接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经济活动。
42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的普遍性 与
差异性
? 普遍性:来自各个国家环境污染程度变
化规律的观察
? 差异性:对 不同国家、地区或城市的经
济结构、技术水平和对环境的保护治理
方式,该曲线可以有不同的转折点,可
以有不同的弧度 。
43
资源环境统计的
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 第一节 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学透视
? 第二节 投入产出分析
? 第三节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
44
第二节 投入产出分析
?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科学奖
获得者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在
20世纪 3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
方法。
?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
? 二、常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
45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
? 1,投入产出表的设计
? 2,投入产出模型中的系数
? 3,投入产出模型
? 4,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定
46
1,投入产出表的设计
? 投入产出表是一张行列交织的棋盘式平
衡表,其描述对象是一个相对独立经济
系统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投入产出关
系。
? 基本设计原则:
? 行的方向表示经济系统各组成部门的产出及
其使用
? 在列的方向表示各部门生产活动的投入及其
来源
47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表示
48
产出
? 根据产品使用方向之不同,可将产品分为两大
类:
? 中间产品,指在当期生产过程中被消耗掉的产
品,是为生产最终产品所消耗的产品。
? 最终产品,指离开当期生产过程进入最终需求
领域满足消费、投资以及出口需要的产品,体
现了一时期经济活动的目的和最终的成果。
49
投入
? 在投入方向,根据投入品价值转移方式的差别
分为
? 中间投入,其价值在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次
性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上,原有实物形态消失,
各种原材料、能源等都属于中间投入;
? 最初投入,其价值根据生产中的消耗而逐步转
移,其实物形态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不变,所以
最初投入主要指固定资产以及劳动力的投入,
此外利润与税收也列在最初投入中。
50
四个象限
? 产出分为两类,投入也分为两类,其相
互交叉就构成了投入产出表的四个象限。
51
第 Ⅰ 象限
? 假定经济系统可以分为 n个部门,则第 Ⅰ 象限
为一个 n× n的矩阵,反映货物和服务在部门间
的流量。
? 第 Ⅰ 象限中,元素 Xij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它
表示当期第 j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第 i部门产品
的消耗量,即在 j部门生产过程中有 Xij数量的 i
部门产品作为中间投入被 j部门所消耗;另一方
面它表示当期 i部门产品分配给 j部门使用的数
量。
52
第 Ⅱ 象限
? 第 Ⅱ 象限是第 Ⅰ 象限在行方向上的延伸,
Yi表示 i部门产品用作最终产品的数量。
? 最终产品一般又可以分为消费、资本形
成和出口,其中前两项还可以进一步细
分。
?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合计即为总产品。
53
第 Ⅲ 象限
? 第 Ⅲ 象限为第 Ⅰ 象限在列方向上的延伸,
Nj表示 j部门的最初投入。最初投入一般
分为: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
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最初投入与中间
投入合计即为总投入。
54
第 Ⅳ 象限
? 第 Ⅳ 象限在理论上反映收入再分配的情
况,但由于这一过程难以纳入最初投入
与最终产品所构成的矩阵框架,所以一
般为空项。
55
平衡关系
? 在总产出与总投入之间具有平衡关系,不仅一
个经济总体的总投入等于其总产出,而且在单
个部门层次上总投入也等于其总产出。
? 但是,尽管第 Ⅱ 象限和第 Ⅲ 象限在总计上具有
平衡关系,即最终产品总量等于最初投入价值
总量,却不能在单个部门层次建立这样的平衡
关系,即 i部门的最初投入一般不等于 i部门的
最终产品。
56
投入产出表分类
? 根据编表计量单位不同分为
? 实物表,以实物计量单位来反映各种产品的数
量,其缺点在于无法列向求和;
? 价值表,计量单位为货币,可以求和但各元素
的价值数额易受价格因素影响;
? 混合表,一部分项目用货币单位计量,一部分
用实物单位计量,混合表在分析经济环境相互
影响关系中有广泛的应用。
57
投入产出表分类
? 根据编表的不同层次分类
? 企业、部门、地区、国家乃至世界,只
要其经济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就可以
独立编制投入产出表。此外,还可以编
制地区间的投入产出表。
58
进口的处理
? 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仅在最终产品
与总产品之间增加进口列,而进口产品
的使用去向则不予反映。
? 会导致在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各个使
用方向中所包含的进口产品比例未知。
对于进口比例很大的国家或地区,此种
处理方法对投入产出分析将产生显著的
影响。
59
固定资产形成的处理
? 最终产品象限的固定资产形成列仅反映
各部门产品用做固定资产的数量,而不
反映各部门实际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数
量。
60
从普通 I-O表到资源环境 I-O表
? 常用的改进方法:
? 在第 Ⅲ 象限下方增加资源投入、污染排
放行或矩阵,反映在当期生产过程中各
类资源的投入量和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
? 或者在第 Ⅰ 象限用资源部门或污染部门
行来反映资源投入、污染排放量。
61
2,投入产出模型中的系数
? 直接消耗系数
? 完全消耗系数
? 完全需要系数
62
直接消耗系数 j
ij
ij X
X
a ?
其中,
ijX
为第 j 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第 i 部门产品的消耗量,
jX
为第 j 部门总产出。
ija
的含义是第 j 部门生产单位产品对第 i 部门产品的消耗量,它反映两个部门之间的直
接依存关系。 n × n 个
ija
构成的矩阵称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一般记为 A 。
63
ija
虽然与
ijX
是一一对应的,但
ija
并没有双重意义,它只反映由生产技术特征决定的
投入结构,仅在列的方向可以加总;
直接消耗系数虽由宏观数据得到,但具有微观技术定额的含义,在投入产出模型中被假
定为不变常数,作为系统内不变参数处理。
64
完全消耗系数
? 完全消耗系数反映部门间的完全依存关
系,它不仅包含直接消耗,还包含间接
消耗,即通过其他产品对第 i部门产品的
消耗;对间接消耗,可以进一步分为一
次间接消耗、二次间接消耗等。
ijb
65
完全消耗系数
ijb
的含义,
为生产 j 部门单位最终产品,对第 i 部门中间产品的完全消耗量,
换言之,i 部门必须为整个经济系统提供
ijb
数量的中间产品,
j 部门的 1 单位最终产品才有可能生产出来。
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B
? ? IAI
AAAB
???
???????
? 1
32
66
完全需要系数
完 全 需要 系数矩阵 L,
? ? 1????? AIIBL
完全需要系数矩阵与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差别仅在于
一个对角线上元素为 1 的单位矩阵,
iil
的含义, 为提供 i 部门单位最终产品,
i 部门 总共需要生产的产品数量
( 包括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本身)。
67
? 完全需要系数矩阵反映了最终产品与为
获得最终产品而需要的总产品之间的比
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实际上就是经济
学中的乘数,所以完全需要系数矩阵又
被称为乘数矩阵。
68
3,投入产出模型
? 行模型
? 列模型
69
行模型
? ? YAIX 1???
70
行模型的意义
? 体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思想:
? 外生的消费、投资、净出口等最终需求,通过
由生产体系之技术经济结构所决定的错综复杂
的中间生产过程(由乘数矩阵反映)而决定总
产出。
? 在外生变量 Y和内生变量 X之间,由直接消耗系
数矩阵得到的 乘数矩阵起着关键的连接作用。
? 行模型反映了最终需求(即最终产品)拉动总
产出的经济机制,所以又称为需求拉动模型。
71
? 需求拉动模型的分析框架非常适合于分析经济
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 由于资源投入和污染排放的规模和总产出规模
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利用基本的需求拉动
模型确定总产出以后,只需将各部门总产出乘
以各部门的直接资源投入或污染排放系数,就
可以获得最终需求变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量,
而且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般均衡的意义,是完全
的度量。
72
列模型
jj
n
i
ij XNX ???
? 1
73
? 列模型(供给驱动模型)。
? 相比行模型而言,列模型的应用范围较
小。
74
4,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定
? 同质性假定
? 比例性假定
75
同质性假定
? 假定属于同一部门的各种产品的生产消
耗结构和使用方向结构均具有一致性,
即有相同的直接消耗系数和相同的直接
分配系数( Xij/Xi)。
? 只有在同质性假定的基础上,才能假设
直接消耗系数具有稳定性,投入产出分
析才能超越单纯的流量数据记录而成为
一种经济模型。
76
? 根据同质性假定,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
必须是纯部门,而不是通常的管理部门
或者产业部门。
77
比例性假定
? 基本含义是产品投入与产出成正比例关系,产
出增加一个比例,则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
投入也增加相同的比例。即,直接消耗系数为
固定参数。由于产出与投入在比例性假定下所
具有的线性关系,所以比例性假定实际就是线
性假定。
? 经济内涵:投入系数(包括直接消耗系数、各
种最初投入系数)与产出规模无关;各种投入
品不能互相替代。
78
资源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对比例
性假定的部分改进
?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资源环境稀缺程
度的加剧,资源投入系数和污染排放系
数一般都有显著的下降趋势。
? 所以,在就较长时期中经济增长对资源
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时,必须在资源
环境部分改进 比例性 假定,资源投入系
数和污染排放系数不再是固定参数,而
应视为是总产出的函数。
79
二、常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
? 1,完全影响分析
? 2,需求拉动分析
? 3,结构分解分析
80
1,完全影响分析
? 研究对象:部门间的完全经济联系。
? 可用以计算完全资源消耗系数和完全污
染排放系数。
? 例:完全用水系数
81
定义 直接用水系数
jf
,
j
j
j
W
f
X
?
式中:
jf
为第 j 部门直接用水系数,
jW
为第 j 部门用水量,
jX
为第 j 部门总产出。
计算所有部门(假设为 n 个)的直 接用水系数,
可以得到直接用水系数向量 f (一个 1 × n 的行向量)。
直接用水系数表示各部门在生产一单位产品过程中
所投入的自然形态的水资源量。
82
类似 于 完全消耗系数的推导,
得到 完全用水系数
f
,
? ? 1??? AIff
经济意义:一个部门的完全用水系数等于
该部门增产一单位产品,
整个经济体系总用水量的增加量;
换言之,只有增加这么多的用水量供给,
这一单位产品才 能生 产出来。
相比直接用水系数,完全用水系数可以更准确地度量
各生产部门扩大生产对水资源产生的需求和压力。
83
直接用水系数与完全用水系数
的差别
? 直接用水系数着眼于一个部门的生产过
程,具有明显的技术定额和生产投入的
含义,构成产品的成本;
? 完全用水系数则着眼于整个经济体系,
其所包含的用水不局限于本部门直接用
水,还包括为生产本部门产品所需要的
中间投入而在各生产部门发生的用水,
具有明显的需求拉动含义
84
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
的联系
? 直接用水系数是完全用水系数的基础,;
? 两者具有如下的平衡等式:
? ∑直接用水系数 × 总产出 = ∑完全用水系
数 × 最终产品 = 总用水量,
? 完全用水系数的计算中并没有重复计算
的部分。
85
2,需求拉动分析
? 需求拉动分析是以投入产出的行模型,
即需求拉动模型为基础,分析最终需求
变化对总产出以及最初投入等因素之影
响的一类分析技术。
? 利用需求拉动分析,可以研究最终需求
总量与结构变化对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数量的影响。
86
需求拉动分析 的基础模型,
? ? YAIX ???? ? 1
△ X 和△ Y 分别表示总产出和最终需求的变化量。
87
最终需求变化对资源消耗或污染排放数量的影响 表示为,
? ? YAIuU ???? ? 1
式中 u 可以代表各种资源的直接消耗系数,
污染的直接排放系数;
U? 相应表示因最终需求变化所导致的
各种资源消耗量以及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
利用 该 式 可以研究一个部门最终需求变化一定数量的影响,
也可以研究多个部门最终需求同时发生变化的影响。
88
总量与结构变化分析的主要思路
? 最终需求总量通过 最终需求构成系数决
定各类最终需求的数量,各类最终需求
的数量通过各类最终需求部门组成系数
决定各部门最终需求数量。
89
? ? TC S YAIuU 1????
? ?
? ?
T
jjj
jijij
n
ij
YFssS
FCccC
??
??
?
?
,
,
1m
m
式中,
ijC
表示第 j 类最终需求中对第 i 部门产品的需求量,
jF
表示第 j 类最终需求(消费、投资、出口)的总量,
TY 表示各类最终需求合计。
所以,
S
代表 最终需求构成系数,
反映各类最终需求占最终需求总量的比例;
C
代表 最终需求部门组成系数,
反映用于消费、投资和出口的产品中来自各个部门的比例。
利用 该 式,可以计算最终需求总量发生变化的影响,
最终需求构成和最终需求部门组成等结构性因素 发生变化的影响 。
90
? 当应用需求拉动分析研究经济发展对资
源需求量的影响时,建议使用与生产规
模相关的可变资源直接消耗系数。
91
3,结构分解分析
?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简
称 SDA模型
? 研究目标:将一定时期内经济系统某种
生产结果的变化分解到经济系统内各个
相关影响因素上。
? 基本原则:将其他因素固定在基期,乘
以某个因素的变化值即为该因素对目标
变量的净影响。
92
特点
? 属于比较静态分析,需要两张具有可比
性的投入产出表;
? 对已经发生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
? 根据受影响者已经发生的变化来估计由
各个影响因素所引发的变化。
93
结构分解示意:二因素分解
LYX ?
X 为总产出列向量,
L 等于 ? ? 1?? AI,代表技术因素,
Y 为最终需求列向量。
已知 这三个因素的变化分别为,
01 XXX ???
01 LLL ???
01 YYY ???
(上标 1 表示报告期,0 表示基期)
要将总产出的变化分解到技术因素的变化和最终需求的变化上去,
以 得到技术因素变化对总产出的影响和最终需求变化对总产出的影响,
则分解公式如下,
YLYLLYX ???????? 00
其中,0LY? 为 技术因素变化对总产出的净影响,
YL ?0 为 最终需求变化对总产出的净影响,
YL ?? 为两个因素的交叉影响。
94
? 结构分解分析在分析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变化
的原因方面有广泛地应用。
? 一般是将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的变化分解到三
个因素上,即
? 直接资源消耗系数(或直接污染排放系数)的变化,
? 其他技术因素的变化
? 最终需求的变化
? 进而还可以对最终需求作进一步的分解,以分
别确定最终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影响。
95
? 在进行不同时期的比较分析时,结构分
解分析必须使用可比价投入产出表,以
避免价格因素的干扰。
96
资源环境统计的
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 第一节 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学透视
? 第二节 投入产出分析
? 第三节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
97
第三节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
? 根据资源环境系统对人类的影响而将其
价值予以货币化估计。
? 一、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思想
? 二、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技术
98
一、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思想
? 1,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
? 2,资源环境价值的分类
? 3,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程序
99
1.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
? 价值是一个依附于人类需求而产生的概
念,对资源环境价值的评估因此必须以
其对人类需求的影响为依据。
? 理论上,人类需求的满足程度可以用社
会福利来度量。这样,对资源环境进行
价值评估的问题就转化为如何测度资源
环境对社会福利之影响的问题。
100
替代率
? 社会福利水平取决于人类所享受的各种
市场、非市场货物与服务的数量与质量。
? 偏好的可替代性
? 替代率
? 基准商品:货币
? 价格
101
? 以货币或某种有明确货币价格的物品作
为基准商品,当资源环境的数量或质量
发生变化时,只需要确定此时基准商品
需要多大规模的变化能使社会福利保持
不变,就可以根据基准商品的变化规模
来决定资源环境(无论数量还是质量)
变化的价值量,从而给出资源环境变化
所带来的货币价值。
102
WTP与 WAC
? 支付意愿 ( WTP,willingness to pay),
指人类为得到资源环境系统所提供的货
物与服务而愿意支付的最大货币量;
? 接受补偿意愿 ( WAC,willingness to
accept compensation),指人类愿意放
弃享受资源环境系统的改进而需要得到
的最小货币量。
103
理论要点
? 依据社会福利变化来计量价值;
? 根据可替代性的原则,以替代率将难以
计量的资源环境价值与一般等价物货币
联系在一起。
104
2,资源环境价值的分类
? 分类目的:
? 全面、深刻地认识资源环境系统的价值,以
免在进行价值评估时有所遗漏;
? 根据价值的具体类别提出和应用具体的价值
评估技术。
105
分类标准
? 资源环境本身的类别
? 资源环境系统变化的影响对象
? 影响所籍以产生的经济路径
? 价值与使用的关系
106
资源环境价值的分类体系
(以影响对象为分类标准)
影 响 类 别 构 成 内 容
对人类的直接影响 人类健康
污染所造成的疾病或死亡
气味、能见度、视觉上的美感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对经济产品的影响
农业生产力
林地
商业性渔场
其他影响
生态系统的娱乐功能(捕鱼、打猎等)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对非生命系统的影响 原材料、土壤,生产成本
天气、气候
107
影响所籍以产生的经济路径
? 资源环境价值变化影响社会福利,主要有四条
路径:
? 商品价格的变动
? 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
? 非市场性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的变动
? 风险变化
? 前两条路径体现在市场体系之内,而后两条路
径则发生于市场范围之外。
? 资源环境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同时通过这四条
路径影响社会福利。
108
价值与使用的关系
? 按照价值与使用的关系,资源环境的价
值可以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
? 使用价值,是指通过对资源环境的使用
而产生的价值;
? 非使用价值是指不依赖于对资源环境的
使用而存在的价值,具有部分非使用价
值是资源环境系统价值属性的重要特点
之一 。
109
3,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程序
? 资源环境的价值取决于三组函数关系。
? 第一组函数关系:因变量是资源环境数量质量水平,
自变量是人类的干预活动,该组函数关系用以估计
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 第二组函数关系:因变量是资源环境的用途,反映
为人类利用资源环境的水平,自变量为资源环境数
量质量水平和利用资源环境的投入,这组函数关系
反映人类对资源环境系统的依赖程度;
? 第三组函数关系:因变量是资源环境系统的货币价
值,自变量为资源环境的用途,反映环境用途的经
济价值。
110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程序
? 一般性的资源环境价值评估,可以分为两个阶
段:
? 第一阶段,主要研究资源环境数量质量水平的变化
将对人类福利产生哪些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
? 第二阶段,选择具体方法将对人类福利的影响货币
化。
? 对于评价政策、项目或工程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还需要研究人类干预将导致资源环境数量质量
水平在哪些方面产生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
111
二、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技术
? 1,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技术概说
? 2,主要资源价值评估技术
? 3,环境价值评估技术
112
1,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技术概说
? 分类:
? 资源价值评估技术
? 环境价值评估技术
113
2,主要资源价值评估技术
? 从理论上讲,资源物品的价值评估并不复杂:资源物
品一般具有实物形态和价格,有实物形态就易于测度
实物量,将实物量乘以价格即可得到资源物品的价值。
? 但从实际操作看,对资源进行价值评估仍存在以下问
题:
? 实际价格往往并非市场均衡价格;
? 资源价值评估的对象通常是存量,能在长时期内提供
产品,带来收益,所以其价值也具有跨时期的特点;
? 资源物品往往同时具有一些环境属性。
114
主要资源价值评估技术
? ( 1)影子价格
? ( 2)生产函数法
? ( 3)贴现公式
115
( 1)影子价格
? 在实际价格存在扭曲的情况下,影子价
格( Shadow price)常用以测度资源的
实际价格。
? 影子价格是线性规划中的概念。
116
经济含义
? 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某种资源供应增
加所导致的最大总收入的增加量,或者
说,它是, 约束条件稍微放宽一些时目
标的改善程度, 。
? 影子价格既然表示仅由某种资源增加所
产生的收益,那么这部分收益当然应完
全归功于该种资源,也即是该资源的合
理价格。
117
应用
? 求解线性规划的对偶规划
? 由于经济联系的复杂性,人们难以用线
性规划对之进行全面描述,而即使提出
了规划方程也很难获得足够的数据支持,
这种情况又使得影子价格的应用受到很
大限制。
118
( 2)生产函数法
? 生产函数是描述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
关系,以产出为因变量,投入为自变量
的一类函数。以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
计量经济学方法对生产函数中的参数进
行估计,就可以得到产出对各类投入的
偏导数。
? 与影子价格的思想一致,这些偏导数即
可认为是各种投入的合理价格。
119
( 3)贴现公式
? 贴现公式主要解决如何将不同时期的货
币价值汇总到当前的问题。
120
将待评估资源在各时期的货币价值(即资源在各时期的收益)
记为 M
0
,M
1
,?? M
T
,
则资源环境要素的总价值可以表示为,
? ? ? ? ? ? ? ?
?
? ?
?
?
?????
?
?
?
?
T
t
t
t
TT
M
MMMM
0
1100
11
1
1
1
1
1
????
式中,T 为资源的
使用寿命,
?
为贴现率。
贴现率又称折现率,它产生于货币的时间价值,
是将未来货币折算为当期货币价值时所采用的比率。
如果某种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则贴现公式可写为,
?
mp
M
M ?
式中,
mM
为各时期平均收益。
121
3,环境价值评估技术
? 根据估价方法分类:
? 市场估价类
? 替代市场估价类
? 模拟估价类
? 依据观察的对象分类
? 客观评价类
? 主观评价类
122
价值评估技术 估 价 方 法 观 察 对 象
1,生产力变化法 市场估价 客观评价
2,疾病成本法 市场估价 客观评价
3,人力资本法 市场估价 客观评价
4,置换成本法 市场估价 客观评价
5,预防性支出方法 市场估价 主观评价
6,旅行费用法 替代市场估价 主观评价
7,资产价值法 替代市场估价 主观评价
8,工资差额法 替代市场估价 主观评价
9,投标博弈法 模拟估价 主观评价
10,权变排列法 模拟估价 主观评价
123
市场估价法
? 生产力变化法主要根据由于环境变化所
导致的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来评估
环境变化的价值;
? 疾病成本法主要依据因疾病造成的收入
损失和医疗费用来评估环境变化对人类
健康的影响;
124
市场估价法
? 人力资本法则利用收入的损失来评价因
污染引起的过早死亡的成本;
? 置换成本法采用由于环境恶化而损坏的
生产性物质资产的重新购置费用来评估
消除环境恶化所产生的效益;
? 预防性支出方法则是根据人类为避免环
境恶化危害自身而支出的各种费用来估
计环境恶化的最小损失。
125
替代市场估价法
? 旅行费用法是用旅行费用作为替代物来
衡量旅游景点等娱乐物品的价值;
126
替代市场估价法
? 资产价值法认为,房屋等主要资产的市
场价格要受到周围诸多变量,其中包括
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样,当其它变
量情况都相似、只有环境因素不同时,
房屋价格的差异就可以作为对环境因素
价值的度量;
127
替代市场估价法
? 工资差额法的原理类似于资产价值法,
它用各种具有不同致病或致死风险的工
作之间的工资差异,来评估疾病与死亡
风险增加时的损失。
128
模拟估价法
? 投标博弈法是根据调查对象对估价物品
所作出的货币评价来确定物品的价值;
? 权变排列法则依据调查对象对环境的不
同数量质量水平的偏好来推测环境服务
的价值。
129
环境价值评估技术
? ( 1)生产力变化法
? ( 2)旅行费用法
? ( 3)投标博弈法
130
( 1)生产力变化法
? 将环境系统当作生产要素看待,认为环
境系统的变化将通过生产率和生产成本
最终影响净收益发生变化,这样,就可
以用净收益的变化为依据来评估作为生
产要素的环境系统的变化价值。
131
? 假设生产过程中只有一种投入品构成成本,一
种产品作为产出。当环境系统未发生变化时,
投入品数量为 X,价格为 PX,所以成本为 XPX;
生产率为 T(产品产量 /投入品数量),产品价
格为 PQ,则收益为 XTPQ;净收益为 X( TPQ -
PX)。
? 当环境系统发生变化,生产率的变化为△ T,
投入品数量的变化为△ X,此时的净收益为
( X+△ X) [( T+△ T) PQ -PX],
132
? 环境系统发生变化与未发生变化时的净
收益的差额 E为:
? E = ( X△ T +△ X T+△ X△ T) PQ - △ X
PX
? E即为用生产力变化法得到的环境系统变
化的货币价值。其中,等式右端第一项
表示总收益的变化,第二项表示成本的
变化,两者相减即为净收益的变化。
133
应用
? 凡是能对生产活动产生影响的环境的变化,都
可以使用生产力变化法。
? 注意的问题:
? 价格是否为竞争中形成的均衡价格,是否能代表产
品的真正价值,价格本身是否会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 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多个地区的多个生产过程
? 生产率和成本的变动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需要
尽可能剔除非环境因素的作用
? 对生产率、成本的影响可能存在滞后
134
( 2)旅行费用法
? 基本思想:利用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价值作为
对旅游景点价值的估计。
? 基本方法:构造一条支付意愿曲线。该曲线的
横轴为参观率,即一定时期内到旅游景点参观
的人数与总人口数的比例,纵轴为旅行费用,
曲线上的点表示当旅行费用为一定数额时的参
观率,当旅行费用高到一定程度时,参观率将
为 0。这一支付意愿曲线下方的面积就是所谓
的消费者剩余,也就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价
值。
135
具体步骤
? 第一步是划分出发地区保证区内旅行费用较
接近而区间旅行费用差别较大;
? 第二步为数据采集,了解每一位旅客的出发
地,搜集每一地区的人口、旅行费用以及有
关社会经济资料;
? 第三步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各个地区参
观率和旅行费用以及有关社会经济指标,并
以参观率为因变量,旅行费用以及有关社会
经济指标为自变量,根据横截面资料建立回
归方程:
136
具体步骤
? 第四步根据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推出每个地区旅
行费用和参观率的关系,方法是将每一个样本
点的社会经济指标值代入回归方程作为常数处
理,这样就得到各个地区的旅行费用和参观率
的关系;
? 第五步将参观率和旅行费用交换位置,得到所
要构造的支付意愿曲线(一个地区有一条);
? 第六步对参观率求积分,得到每一地区支付意
愿曲线下方的面积,即该地区消费者愿意支付
的总价值。将各个地区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价
值求和,即可以得到旅游景点的货币价值。
137
应用
? 旅游景点以及娱乐物品或服务价值的评
估
138
( 3)投标博弈法
? 一种模拟估价技术。一般分为单次投标
博弈和重复投标博弈。
139
单次投标博弈
? 调查者向调查对象描述估价对象的情况,
然后要求调查对象给出愿意为这一估价
对象所支付的最大价格,或者为失去这
一估价对象所愿接受的最小补偿数额。
据此可以建立支付意愿函数或补偿意愿
函数来进行估价。
140
重复投标博弈
? 调查对象无需给出确定的支付或补偿数
额,而是由调查者不断提出数额,询问
其是否愿意支付或接受补偿,直到得到
最大支付意愿和最小补偿意愿为止。
141
应用
? 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 调查对象的数量和分布是否具有代表性,
? 提供的信息是否过少或有误导性,
? 调查者给出的初始价格(在重复投标博
弈中)是否偏高或偏低,
? 调查对象是否说出其真实想法,等等。
142
参考文献
? Roger Perman,Yue Ma等著,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第二
版 ),中译本,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
? Tom Tietenberg著,严旭阳等译,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
五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 张帆著,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 速水佑次郎著,李周译,发展经济学 —— 从贫困到富裕,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 A,Myrick Freeman Ⅲ 著,曾贤刚译,环境与资源价值评估 —
— 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 J,A,迪克逊等著,何雪炀等译,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143
参考文献
? 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 —— 产
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 出版社,1994
? 杨小凯、张永生著,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北京: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 茅于轼,择优分配原理 —— 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北京:商
务印书馆,1998
? 张五常,经济解释,香港苹果日报连载,2002
? 钟契夫、陈锡康、刘起运、靳向兰、顾海兵、黎诣远编著,投 入产出分析(修订本),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
? 陈锡康,国际投入产出技术发展情况简介,中国投入产出理论
与实践,许宪春、刘起运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