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五章 控 制
课程内容精讲
控制目标与类型
制定控制标准
衡量实际工作
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
2
1,控制的含义,
– 是监视组织各方面的活动, 保证组织计划和实际
运行状况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 。
– 计划和控制密不可分, 计划越是明确, 全面和完
整, 控制的效果越好;
– 控制工作越是科学, 有效, 计划越容易得到实施 。
狭义的控制: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
针对出现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 。
– 广义的控制:还包括在必要时修改计划标准, 以
使计划更适合于实际情况 。
3
2,管理控制的目标和特点,
– 在现代管理活动中, 管理控制的目标主要有两个,
1) 限制偏差的累积,
? 一般来说, 工作中出现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 但小的偏差
失误在较长时间里会积累放大并最终对计划的正常实施
造成威胁 。 因此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应当能够及时地获
取偏差信息, 及时采取有效矫正措施 。
2) 适应环境的变化,
? 制定出目标到目标实现前,总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在
这段时间,组织内部的条件和外部环境可能会发生一些
变化。需要构建有效的控制系统,帮助管理人员预测和
把握内外环境的变化,并对由此带来的机会和威胁作出
正确、有力的反应。
4
3,管理控制的特点,
1)目的性,
? 管理控制无论是着眼于纠正执行中的偏差还是适
应环境的变化,都是紧紧围绕组织目标的;
2)整体性,
– 包括两层意思,
? 一是从控制的主体看,完成计划和实现目标是组
织全体成员的职责,
? 二是从控制的对象看,管理控制覆盖组织活动的
各个方面;
5
3)动态性,
? 组织不是静态的,决定了控制标准
和方法不可能固定不变,应动态,
以提高适应性及灵活性;
4)人性,
? 管理控制本质上是由人来执行而且
主要是对人的行为的控制。
6
输入 转换过程 输出
前馈控制
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
现场控制
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反馈控制
纠正已经出现的问题
4,管理控制的基本类型,
根据控制信息获取的方式与时点不同将管理控制划分为
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7
1) 前馈控制 ( 预先控制 ),
? 在工作正式开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
进行预测和估计并采取防范措施, ( 如规章
制度的制定 ) 。
– 优点,
? ① 可防患于未然;
? ② 针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件进行控制, 不
针对具体人员, 易于被员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
– 缺点,
? ① 需要及时和准确信息;
? ② 要求管理人员能充分了解前馈控制因素与
计划工作的影响关系 。
8
2) 现场控制 ( 同步或同期控制 ),
– 工作进行中所实施的控制 ( 如管理者亲临现场 ), 主
要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 ① 监督,
? 按预定标准检查工作;
? ② 指导,
? 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自己经验指导下属
改进工作, 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矫正偏差的措施 。
– 优点,
? 有指导职能, 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
自我控制能力;
– 缺点,
? ① 受管理者时间, 精力, 业务水平的制约;
? ② 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较窄;
? ③ 容易在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对立情绪 。
–
9
3)反馈控制(事后控制),
– 在工作结束或行为发生之后进行的控制(不合格产
品进行修理),注意力集中于工作或行为结果上,
纠正今后活动。是实际管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控制类
型。
– 优点,
? ①在周期性重复活动中,可以避免下次活动发生
类似问题
? ②消除偏差对后续活动过程的影响
? ③可以提供员工奖惩的依据。
– 最大弊端,
? 实施矫正措施前,偏差、损失已产生。
10
5,管理控制的过程与要素
? 管理控制的三步骤,
– 1)制定控制目标,建立控制标准,
? 是控制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是检查和衡
量实际工作的依据和尺度;
– 2)衡量实际工作,获取偏差信息,
? 偏差信息是实际工作情况或结果与控制标
准要求偏离的信息。
? 了解和掌握偏差信息,是控制工作的重要
环节;信息是控制的前提和基础。
– 3)分析偏差原因,采取矫正措施,
? 控制措施、对策、办法的提出必须建立在
对偏差原因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
11
? 控制工作的三项基本要素,
? 控制标准,
? 偏差信息,
? 矫正措施
12
9采取矫正措施
6工作
继续
进行
3衡量实
际工作 5是否
有偏
差
7分析
差异
原因
2建立工
作标准 10修改
标准
8因素
是否
可控
1计划目
标任务
4实际
结果
与标
准比
较
无
有
不可控
可
控
13
6,控制标准的实质和要求,
1)标准是一种作为规范而建立起来的测量标尺或尺度。控
制标准是控制目标的表现形式,是测定实际工作绩效的基
础。
– 制定控制标准是控制工作的起点。(计划工作)
2)有效控制标准基本特征(或要求),
? 1)简明性;
? 2)适用性;
? 3)一致性;
? 4)可行性;
? 5)可操作性;
? 6)相对稳定性;
? 7)前瞻性。
14
? 1) 确定控制对象,
– 通常选择对实现组织目标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因素进行重点
控制, 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 ① 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 ② 资源投入
? ③ 活动过程 。
2) 选择关键控制点, 考虑,
? ① 会影响整个工作运行过程的重要操作与事项
? ② 能在重大损失出现之前显示出差异的事项
? ③ 若干能反映组织主要绩效水平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均
衡的控制点, 关键控制点的数量应足够 。
确定控制对象 选择关键控制点 制定控制标准
7,制定控制标准的过程和方法,
15
? 3) 制定控制标准,
– 最为简单的情况是, 将计划过程中形成的可
考核的目标直接作为控制的标准 。 但现实中
更多的是需要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将某一计
划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控制标准 。
– 控制标准分定量和定性两类,
– 定量标准便于度量和比较,
– 主要分为
? 实物标准,
? 价值标准,
? 时间标准;
– 定性标准是难以确定的 。
16
① 统计计算法 ( 统计标准 ) 。
? 根据企业的历史数字记录或是对比同类企业的水平, 运用
统计学方法确定企业经营各方面工作的标准 。
? 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预期结果 。 数据可能来自本企业和其
他企业 。
? 用历史性统计资料作为某项工作确定标准具有简便易行的
好处, 但是据此制定的工作标准可能低于同行业的卓越水
平, 甚至是平均水平;
? 因此在根据历史性统计数据制定未来工作标准时, 应考虑
到行业的平均水平, 并研究竞争企业的经验 。
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
统计计算法 经验估计法 工程法
17
② 经验估计法(经验标准)根据经验来建立
标准。
? 要注意利用各方面的管理人员的知识和经
验,科学综合大家的判断,制定出一个相
对先进合理的标准。
③工程方法(工程标准),
? 工程标准是通过对工作情况进行客观的分
析,并以准确的技术参数和实测的数据为
基础来制定的。
18
8,衡量实际工作成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确定适宜的衡量方式
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
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19
1) 确定适宜的衡量方式,
① 衡量的项目,
? 是衡量工作中最重要方面 。 实际衡量应该围绕构
成好绩效的重要特征来进行, 不能够偏向那些易
衡量的项目 。
② 衡量的方法,
? Ⅰ )个人的亲自观察; Ⅱ )利用报表和报告
? Ⅲ )抽样调查; Ⅳ )召开会议 。
– 在衡量实际工作成绩时必须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③ 衡量的频度,
– 即衡量实绩的次数或频率, 适宜的频度取决于被控制
活动的性质, 控制活动的要求 。
④ 衡量的主体,
? 谁来衡量?
20
2) 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
– 对信息的要求,
① 信息的及时性,
? Ⅰ )信息收集要求及时;
? Ⅱ )信息的加工, 检索和传递工作需要及时;
② 信息的可靠性,
? 可靠性首先来源于准确, 包括收集, 传递等环节;
③ 信息适用性,
? 提供尽量精炼又满足控制要求的全部信息, 信息不足和信
息过多同样有害 。
3) 通过衡量成绩, 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找出是否有标准本身的问题。
21
9,鉴定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应注意的问题,
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确定矫正措施实施的对象
选择适当的矫正措施
坚持有效控制的原则
22
9.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并非所有偏差都可能影响企业的最终成果 。
?首先判断偏差的严重程度;
?其次探讨导致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9.2,确定矫正偏差措施的实施对象,
–可能是,
?组织的活动,
?衡量的标准,
?或是指导活动的计划。
–原因,
?1)原先计划和标准制定得不科学;
?2)环境发生预料不到的变化,原来被认为正
确的计划不再适应新形势需要。
23
9.3,选择适当矫正措施,
管理控制中的控制或矫正措施包括, 纠偏, 和
,调适, 两类 。
? 第一, 对于因工作的失误造成的问题,
? 控制工作主要是, 纠偏,, 即加强管理, 监
督, 确保工作与目标的接近或吻合;
? 第二, 若计划目标不切合实际,
? 控制工作主要是按实际情况修改计划目标;
? 第三, 若组织的运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 致使计划失去客观的依据, 控制措施是启动
备用计划或重新制定新计划 。
24
1) 保持矫正方案双重优化,判断矫正方案的合适性
需要考虑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矫正工作的经济性 ;二
是管理控制工作必须在满足经济性要求的前提下, 通
过对各种可行矫正方案比较分析, 选择投入最少, 成
本最小, 解决偏差效果最好的方案,
2) 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追踪决策 ",在制
定和选择追踪决策方案时, 需要充分考虑组织伴随着
初始决策的实施已经消耗的资源和这种消耗对客观环
境造成的影响以及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问题 。
3) 应急性矫正行动与永久性矫正行动并重
4) 注意消除组织成员对纠偏措施的疑虑:要充分考虑
和处理组织成员对拟采取矫正措施的各种态度, 特别
是消除执行者的疑虑, 避免发, 方案实施时出现人为
障碍 。
25
9.4,坚持有效控制的原则
1) 控制应该同计划与组织相适应
2) 控制应当突出重点, 强调例外
3) 控制应具有灵活性, 及时性和经济性的特
点
4) 控制过程应避免出现目标扭曲问题
5) 控制工作应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
能力
26
– 突出重点, 强调例外,
? 控制要突出重点, 管理者不可能面面俱到,
要找出和确定最能反映或体现成果的关键
因素加以控制 。
? 控制也应强调例外, 管理者将控制重点着
重于例外情况, 可集中有限精力解决问题 。
? 例外并不能仅靠偏差数值大小来确定, 要
考虑客观实际情况 。 必须与控制关键问题
的原则结合起来, 注意关键问题上的例外 。
27
– 具有灵活性, 及时性, 经济性,
① 灵活性,
? 控制系统能适应主客观的变化, 持续地发挥作用,
与计划一同变动;
② 及时性,
? 信息收集和传递必须及时, 才能及时控制, 否则
不能起积极作用, 反而会带来消极影响 。
③ 坚持适度性, 以便提高经济性,
? 从经济性角度考虑, 控制系统不是越复杂越好,
控制力度也不是越大越好 。
?
28
– 避免目标扭曲,
? 在实际工作中,有关人员对手段的关注可
能超过对实现组织目标的关注,或者忘记
了手段性措施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
以致出现为遵守规定或完成预算而不顾实
际控制效果的刻板、僵硬、扭曲。
29
– 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 员工进行自我控制是提高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
优点,
? ① 有助于发挥员工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
性;
? ② 可以减轻管理人员负担, 减少企业控制费
用的支出;
? ③ 有助于提高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
– 但鼓励和引导员工进行自我控制, 并不意味对员
工可以放任自流 。
– 员工的工作目标必须服从于组织的整体目标, 并
有助于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 。
30
二、主要概念
? 1, 控制,
– 根据既定的目标与各种标准, 监督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发现
偏差, 找出原因, 采取措施, 进行纠正, 并根据已变化的情
况对原有的设想, 打算进行调整, 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
? 2, 反馈控制,
– 用系统过去的情况来指导现在和将来的控制方式, 它利用受
控系统的输出信息来防止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继续发
展或今后再度发生 。
? 3, 前馈控制,
– 又可称为指导将来的控制, 即不断利用最新的信息进行预测,
并把预测的结果同所期望的结果进行比较, 再根据比较的结
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投入及实施活动, 以达到预期的结
果 。
31
三、知识点小结
– 1) 企业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数量是决定经营成果的
重要因素, 因此, 必须使企业员工的活动符合计划
和预期的结果的要求 。 为此, 必须建立员工的工作
规范, 以便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控制 。
– 2) 良好的控制来源于关键控制点的选择, 选择关
键控制点的能力也就成为判断管理人员水平的一个
标准 。
32
– 3) 管理控制首先是对人的控制 。
– 4) 组织活动的成果应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对象 。
– 5) 在纠偏过程中, 需要纠正的不仅可能是企业
的实际活动, 也可能是指导这些活动的计划或
事先确定的衡量这些活动的标准 。
– 6) 职工进行自我控制是提高控制有效性的根本
途径 。
– 7) 最佳的控制是防止问题的发生 。
第五章 控 制
课程内容精讲
控制目标与类型
制定控制标准
衡量实际工作
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
2
1,控制的含义,
– 是监视组织各方面的活动, 保证组织计划和实际
运行状况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 。
– 计划和控制密不可分, 计划越是明确, 全面和完
整, 控制的效果越好;
– 控制工作越是科学, 有效, 计划越容易得到实施 。
狭义的控制: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
针对出现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 。
– 广义的控制:还包括在必要时修改计划标准, 以
使计划更适合于实际情况 。
3
2,管理控制的目标和特点,
– 在现代管理活动中, 管理控制的目标主要有两个,
1) 限制偏差的累积,
? 一般来说, 工作中出现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 但小的偏差
失误在较长时间里会积累放大并最终对计划的正常实施
造成威胁 。 因此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应当能够及时地获
取偏差信息, 及时采取有效矫正措施 。
2) 适应环境的变化,
? 制定出目标到目标实现前,总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在
这段时间,组织内部的条件和外部环境可能会发生一些
变化。需要构建有效的控制系统,帮助管理人员预测和
把握内外环境的变化,并对由此带来的机会和威胁作出
正确、有力的反应。
4
3,管理控制的特点,
1)目的性,
? 管理控制无论是着眼于纠正执行中的偏差还是适
应环境的变化,都是紧紧围绕组织目标的;
2)整体性,
– 包括两层意思,
? 一是从控制的主体看,完成计划和实现目标是组
织全体成员的职责,
? 二是从控制的对象看,管理控制覆盖组织活动的
各个方面;
5
3)动态性,
? 组织不是静态的,决定了控制标准
和方法不可能固定不变,应动态,
以提高适应性及灵活性;
4)人性,
? 管理控制本质上是由人来执行而且
主要是对人的行为的控制。
6
输入 转换过程 输出
前馈控制
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
现场控制
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反馈控制
纠正已经出现的问题
4,管理控制的基本类型,
根据控制信息获取的方式与时点不同将管理控制划分为
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7
1) 前馈控制 ( 预先控制 ),
? 在工作正式开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
进行预测和估计并采取防范措施, ( 如规章
制度的制定 ) 。
– 优点,
? ① 可防患于未然;
? ② 针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件进行控制, 不
针对具体人员, 易于被员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
– 缺点,
? ① 需要及时和准确信息;
? ② 要求管理人员能充分了解前馈控制因素与
计划工作的影响关系 。
8
2) 现场控制 ( 同步或同期控制 ),
– 工作进行中所实施的控制 ( 如管理者亲临现场 ), 主
要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 ① 监督,
? 按预定标准检查工作;
? ② 指导,
? 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自己经验指导下属
改进工作, 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矫正偏差的措施 。
– 优点,
? 有指导职能, 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
自我控制能力;
– 缺点,
? ① 受管理者时间, 精力, 业务水平的制约;
? ② 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较窄;
? ③ 容易在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对立情绪 。
–
9
3)反馈控制(事后控制),
– 在工作结束或行为发生之后进行的控制(不合格产
品进行修理),注意力集中于工作或行为结果上,
纠正今后活动。是实际管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控制类
型。
– 优点,
? ①在周期性重复活动中,可以避免下次活动发生
类似问题
? ②消除偏差对后续活动过程的影响
? ③可以提供员工奖惩的依据。
– 最大弊端,
? 实施矫正措施前,偏差、损失已产生。
10
5,管理控制的过程与要素
? 管理控制的三步骤,
– 1)制定控制目标,建立控制标准,
? 是控制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是检查和衡
量实际工作的依据和尺度;
– 2)衡量实际工作,获取偏差信息,
? 偏差信息是实际工作情况或结果与控制标
准要求偏离的信息。
? 了解和掌握偏差信息,是控制工作的重要
环节;信息是控制的前提和基础。
– 3)分析偏差原因,采取矫正措施,
? 控制措施、对策、办法的提出必须建立在
对偏差原因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
11
? 控制工作的三项基本要素,
? 控制标准,
? 偏差信息,
? 矫正措施
12
9采取矫正措施
6工作
继续
进行
3衡量实
际工作 5是否
有偏
差
7分析
差异
原因
2建立工
作标准 10修改
标准
8因素
是否
可控
1计划目
标任务
4实际
结果
与标
准比
较
无
有
不可控
可
控
13
6,控制标准的实质和要求,
1)标准是一种作为规范而建立起来的测量标尺或尺度。控
制标准是控制目标的表现形式,是测定实际工作绩效的基
础。
– 制定控制标准是控制工作的起点。(计划工作)
2)有效控制标准基本特征(或要求),
? 1)简明性;
? 2)适用性;
? 3)一致性;
? 4)可行性;
? 5)可操作性;
? 6)相对稳定性;
? 7)前瞻性。
14
? 1) 确定控制对象,
– 通常选择对实现组织目标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因素进行重点
控制, 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 ① 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 ② 资源投入
? ③ 活动过程 。
2) 选择关键控制点, 考虑,
? ① 会影响整个工作运行过程的重要操作与事项
? ② 能在重大损失出现之前显示出差异的事项
? ③ 若干能反映组织主要绩效水平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均
衡的控制点, 关键控制点的数量应足够 。
确定控制对象 选择关键控制点 制定控制标准
7,制定控制标准的过程和方法,
15
? 3) 制定控制标准,
– 最为简单的情况是, 将计划过程中形成的可
考核的目标直接作为控制的标准 。 但现实中
更多的是需要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将某一计
划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控制标准 。
– 控制标准分定量和定性两类,
– 定量标准便于度量和比较,
– 主要分为
? 实物标准,
? 价值标准,
? 时间标准;
– 定性标准是难以确定的 。
16
① 统计计算法 ( 统计标准 ) 。
? 根据企业的历史数字记录或是对比同类企业的水平, 运用
统计学方法确定企业经营各方面工作的标准 。
? 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预期结果 。 数据可能来自本企业和其
他企业 。
? 用历史性统计资料作为某项工作确定标准具有简便易行的
好处, 但是据此制定的工作标准可能低于同行业的卓越水
平, 甚至是平均水平;
? 因此在根据历史性统计数据制定未来工作标准时, 应考虑
到行业的平均水平, 并研究竞争企业的经验 。
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
统计计算法 经验估计法 工程法
17
② 经验估计法(经验标准)根据经验来建立
标准。
? 要注意利用各方面的管理人员的知识和经
验,科学综合大家的判断,制定出一个相
对先进合理的标准。
③工程方法(工程标准),
? 工程标准是通过对工作情况进行客观的分
析,并以准确的技术参数和实测的数据为
基础来制定的。
18
8,衡量实际工作成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确定适宜的衡量方式
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
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19
1) 确定适宜的衡量方式,
① 衡量的项目,
? 是衡量工作中最重要方面 。 实际衡量应该围绕构
成好绩效的重要特征来进行, 不能够偏向那些易
衡量的项目 。
② 衡量的方法,
? Ⅰ )个人的亲自观察; Ⅱ )利用报表和报告
? Ⅲ )抽样调查; Ⅳ )召开会议 。
– 在衡量实际工作成绩时必须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③ 衡量的频度,
– 即衡量实绩的次数或频率, 适宜的频度取决于被控制
活动的性质, 控制活动的要求 。
④ 衡量的主体,
? 谁来衡量?
20
2) 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
– 对信息的要求,
① 信息的及时性,
? Ⅰ )信息收集要求及时;
? Ⅱ )信息的加工, 检索和传递工作需要及时;
② 信息的可靠性,
? 可靠性首先来源于准确, 包括收集, 传递等环节;
③ 信息适用性,
? 提供尽量精炼又满足控制要求的全部信息, 信息不足和信
息过多同样有害 。
3) 通过衡量成绩, 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找出是否有标准本身的问题。
21
9,鉴定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应注意的问题,
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确定矫正措施实施的对象
选择适当的矫正措施
坚持有效控制的原则
22
9.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并非所有偏差都可能影响企业的最终成果 。
?首先判断偏差的严重程度;
?其次探讨导致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9.2,确定矫正偏差措施的实施对象,
–可能是,
?组织的活动,
?衡量的标准,
?或是指导活动的计划。
–原因,
?1)原先计划和标准制定得不科学;
?2)环境发生预料不到的变化,原来被认为正
确的计划不再适应新形势需要。
23
9.3,选择适当矫正措施,
管理控制中的控制或矫正措施包括, 纠偏, 和
,调适, 两类 。
? 第一, 对于因工作的失误造成的问题,
? 控制工作主要是, 纠偏,, 即加强管理, 监
督, 确保工作与目标的接近或吻合;
? 第二, 若计划目标不切合实际,
? 控制工作主要是按实际情况修改计划目标;
? 第三, 若组织的运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 致使计划失去客观的依据, 控制措施是启动
备用计划或重新制定新计划 。
24
1) 保持矫正方案双重优化,判断矫正方案的合适性
需要考虑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矫正工作的经济性 ;二
是管理控制工作必须在满足经济性要求的前提下, 通
过对各种可行矫正方案比较分析, 选择投入最少, 成
本最小, 解决偏差效果最好的方案,
2) 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追踪决策 ",在制
定和选择追踪决策方案时, 需要充分考虑组织伴随着
初始决策的实施已经消耗的资源和这种消耗对客观环
境造成的影响以及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问题 。
3) 应急性矫正行动与永久性矫正行动并重
4) 注意消除组织成员对纠偏措施的疑虑:要充分考虑
和处理组织成员对拟采取矫正措施的各种态度, 特别
是消除执行者的疑虑, 避免发, 方案实施时出现人为
障碍 。
25
9.4,坚持有效控制的原则
1) 控制应该同计划与组织相适应
2) 控制应当突出重点, 强调例外
3) 控制应具有灵活性, 及时性和经济性的特
点
4) 控制过程应避免出现目标扭曲问题
5) 控制工作应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
能力
26
– 突出重点, 强调例外,
? 控制要突出重点, 管理者不可能面面俱到,
要找出和确定最能反映或体现成果的关键
因素加以控制 。
? 控制也应强调例外, 管理者将控制重点着
重于例外情况, 可集中有限精力解决问题 。
? 例外并不能仅靠偏差数值大小来确定, 要
考虑客观实际情况 。 必须与控制关键问题
的原则结合起来, 注意关键问题上的例外 。
27
– 具有灵活性, 及时性, 经济性,
① 灵活性,
? 控制系统能适应主客观的变化, 持续地发挥作用,
与计划一同变动;
② 及时性,
? 信息收集和传递必须及时, 才能及时控制, 否则
不能起积极作用, 反而会带来消极影响 。
③ 坚持适度性, 以便提高经济性,
? 从经济性角度考虑, 控制系统不是越复杂越好,
控制力度也不是越大越好 。
?
28
– 避免目标扭曲,
? 在实际工作中,有关人员对手段的关注可
能超过对实现组织目标的关注,或者忘记
了手段性措施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
以致出现为遵守规定或完成预算而不顾实
际控制效果的刻板、僵硬、扭曲。
29
– 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 员工进行自我控制是提高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
优点,
? ① 有助于发挥员工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
性;
? ② 可以减轻管理人员负担, 减少企业控制费
用的支出;
? ③ 有助于提高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
– 但鼓励和引导员工进行自我控制, 并不意味对员
工可以放任自流 。
– 员工的工作目标必须服从于组织的整体目标, 并
有助于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 。
30
二、主要概念
? 1, 控制,
– 根据既定的目标与各种标准, 监督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发现
偏差, 找出原因, 采取措施, 进行纠正, 并根据已变化的情
况对原有的设想, 打算进行调整, 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
? 2, 反馈控制,
– 用系统过去的情况来指导现在和将来的控制方式, 它利用受
控系统的输出信息来防止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继续发
展或今后再度发生 。
? 3, 前馈控制,
– 又可称为指导将来的控制, 即不断利用最新的信息进行预测,
并把预测的结果同所期望的结果进行比较, 再根据比较的结
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投入及实施活动, 以达到预期的结
果 。
31
三、知识点小结
– 1) 企业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数量是决定经营成果的
重要因素, 因此, 必须使企业员工的活动符合计划
和预期的结果的要求 。 为此, 必须建立员工的工作
规范, 以便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控制 。
– 2) 良好的控制来源于关键控制点的选择, 选择关
键控制点的能力也就成为判断管理人员水平的一个
标准 。
32
– 3) 管理控制首先是对人的控制 。
– 4) 组织活动的成果应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对象 。
– 5) 在纠偏过程中, 需要纠正的不仅可能是企业
的实际活动, 也可能是指导这些活动的计划或
事先确定的衡量这些活动的标准 。
– 6) 职工进行自我控制是提高控制有效性的根本
途径 。
– 7) 最佳的控制是防止问题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