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讲稿
经济系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第十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 一、总需求函数的含义
?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 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影响
总需
求的
各种
因素
影响
总供
给的
各种
因素
总需求
总供给
宏观经济均衡
货币与
通货膨
胀
失业
与充
分就
业
经济
增长
与经
济周
期
宏
观
经
济
政
策
与
管
理
一、总需求函数的含义
? 总需求 [Aggregate Demand]
—— 某一时期一个经济社会所计划或所需要商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总
和。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即:
AD= C+ i+ G+ (X- M)
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 价格、收入
和其他经济变量 在既定条件下,家户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
支出的变量。
? 总需求函数 [Aggregate Demand Function ]
—— 表示实际国民收入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 价格水平变化如何导致总支出水平变化?
1,利率效应
2,实际余额效应
3,税负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s=- 1000+0.5y i=2500- 240r
i=s 0.5y + 240r = 3500
M/P=1000/P L= 0.5y - 260r
m=L 0.5y - 260r = 1000/P
0.5y + 240r = 3500
0.5y- 260r =1000/P
y= 3640 + 960/P
从 IS-LM模型导出总需求曲线:
P
AD
D 2
yy 20
?
D 1?
y 1
P 1
P 2
r
LM 1 (P 1 )
IS
E 2
yy 20
LM 2 (P 2 )
?
E 1
?
y 1
r 1
r 2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 反方向变动
P??实际 L ?
?r??i??AD?
P??实际 L ?
?r??i??AD?M
0 y
P AD
M
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 除物价水平外,一切影响实际国民收入总需求量的因素发生
变动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 导致总需求曲线位置移动的具体因素很多,其中政府支出和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主要考虑的因素,或者说,我们主要考虑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位置的影响。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P
AD 1
yy 10 y 0
P 0
AD 0
E 1
?
E 0
?
r
L M( P 0 )
IS 0
E 1
yy 10
IS 1
?
E 0
?
y 0
r 0
r 1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一、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 总供给 [Aggregate supply]
—— 某一时期一个经济社会中各企业所愿意生产的商品与劳务
的价值的总和。
? 总供给函数 [Aggregate supply Curve]
—— 表示实际国民收入总供给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 宏观生产函数或总生产函数
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生产函数,表示总产出与总投入之间
的关系。
y=f(N,K)
y— 总产出;
N— 社会就业量; K— 社会资本存量。
假定 K在短期内为定量(常数):
y=f(N,)
(又称短期总生产函数 —— 即在资本量和技术状况不变的
条件下,社会总产出量与劳动投入量之间的关系。)
K
宏观生产函数的两个特征:
?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
而增加;
?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
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
y
y= f(N,)
N0
?
N 0
y 0
K
N ?
y ?
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产量:
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产量
—— 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一个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
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 长期生产函数
* * *(,)
,N
y F N K
y
K
??
?
?
各 期 充 分 就 业 时 的 产 量, 各 期 充 分 就 业 量
,各 期 的 资 本 存 量
二、劳动市场
劳动的需求
? 实际工资率 [Real Wage Rate]
? 货币工资率 [Money Wage Rate]
? 劳动的需求 —— 表示劳动的需求量与实际工资率之间的关系。
实际工资率 = ?100货币工资率 物价指数
例:实际工资率 = ?100=7.5元8.4元112
厂商对劳动需求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劳动的边际产品等于实际工资。
y
f ( N,K 0 )
N0
y 0
利润
利润最大化的就业量
工资总
额 WN
劳动需求曲线:
ddWNNP??? ????
W
P
N0 N 0 N 1
N d
??
??
?? 0
W
P
??
??
?? 1
W
P
劳动需求函数:
NN W
P
??
????dd=
N
W
P
W
P
d
,实 际 工 资
与 成 反 方 向 变 动
劳动的供给函数
? 劳动的供给 —— 表示劳动的供给量与实际工资率之间的
关系。
N0 N 0 N 1
W
P
N s
??
??
?? 1
W
P
??
??
?? 0
W
P
W
P
SS
S
NN
W
N
P
??
? ??
??
劳 动 给 数
是 的 增 函 数
供 函,
1,在有伸缩性的工
资和价格下,实
际工资立即调整
到劳动供求相等
的水平。
2,此时,产量始终
等于潜在产量。
( ) ( )dsWWNNPP?
劳动市场的均衡
第三节 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
? 由于涉及不变生产要素、人口、技术水平变化等因素,宏观
经济学的长期所意味着的时间要长于微观经济学的长期。有
的西方学者称之为超长期。
? 宏观经济学的短期主要涉及货币工资( W)和价格水平( P)
的调整所需要的时间长短。有的西方学者称之为“中期”或”
中间时期”。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 按照货币工资( W)和价格水平( P)进行调整所需要的
时间长短,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
1,古典总供给曲线
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3,常规总供给曲线
? 古典学派工资决定理论
有伸缩性的工资理论 [Flexible Wage Theory]
—— 实际工资率与一般商品的价格一样完全由劳动市场的供求决定,
并调节着劳动的供求。
在此假设前提下,市场自发均衡时只可能存在自愿失业或自然失业,
即达到充分就业状态,所以,经济中的产量始终等于潜在产量。
长期总供给曲线
从长期看,价格和工资
都是有伸缩性的,经济中
的产量始终等于潜在产量。
或者说,在长期,资源
已经充分利用。无论价格
水平如何变动,总供给都
不会增加。
y0 y f
P
L A S
短期总供给曲线
古典模型:
假定价格和工资都是有
伸缩性的,经济中的产量
始终等于潜在产量。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短期
总供给曲线的极端状态。
y0 y f
P
AS
古典总供给曲线
的政策含义,
增加需求的
政策并不能改
变产量,而只
能造成物价上
涨,甚至通货
膨胀。
第五节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 凯恩斯认为:货币工资具有“刚性”,即由于种种原因,货
币工资不会轻易变动。
? 在“刚性”货币工资的假设下,当产量增加时,价格和货币
工资均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被认为是
一条水平线。
P0E0为水平的意思:
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
经济社会能按照既定
的价格提供任何数量
的产量或国民收入。
当达到充分就业( yf)
后,社会已经没有多
余的生产能力。从而,
不可能生产出更多的
产品,增加产量的需
求不但不会增加产量,
反而会引起价格的上
升。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 萧条状态,即非
充分就业均衡或
失业均衡。
? 只要国民收入或
产量处在小于充
分就业的水平,
国家就可以使用
增加需求的政策
来达到充分就业
状态。
AD2
0 y
P
yf
AD1
y1
P0
第六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 在通常或常规的情况下,短期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
0 y
P
yf
A
A
B B
C
C
AA:古典
总供给
BB:凯恩
斯总供给
CC:常规
总供给
E
( a) 劳动市场
( b) 生产函数
( w/p)
(w/p)0
Nd
Ns
Nf
y
yf
y
Nf NNu
yu
Nu
失业
(w/p)1
( c) 总供给曲线
yyf
Pf
P
AS
yu
Pu
N
借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
究中心卢锋:, 中级宏观
经济学, 讲义第二讲, 总
供给、总需求与产出决定
概论, 图 2-13。
? 能代表实际情况的常规总供给曲线是非线性的 。
0 y
P
yf
A
A
B B
C
C
E
位于 E点左
方的 CE,离
E越远,曲线
的斜率越低,
而处于 E点右
方的 EC,离
E越远,曲线
的斜率越高。
严重的萧条状态,
CC斜率平缓。
CC斜率日益
陡峭
① 极端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资源远未充分利用。
价格水平不变,总供
给可以增加。
②基本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现 被认为是短期总供
给曲线的一般情况。
资源尚未于充分利用。
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
方向变动。
③古典总供给曲线,现被
认为是 长期总供给曲
线。资源已经充分利
用。无论价格水平如
何变动,总供给都不
会增加。
0 y
P As
③
①
②
总供给曲线的三种情况
yf
第七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一、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二、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
三、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一、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E0:表示宏
观经济管理
的短期目标,
即充分就业
和价格稳定。
二、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
在小于充分就
业的水平时,
越是偏离充分
就业,价格下
降的比例要小
于就业量下降
的比例。大于
充分就业水平
时,经济处于
过热的状态。
价格上升的压
力越来越大。
常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的移动
在总供给曲线比较平坦的部分,有弹性,斜率低。经济存在
着过剩的生产能力,总需求移动,产量变化幅度大,价格
变化幅度小。
在总供给曲线的陡峭的部分,弹性小,经济接近其生产能力,
总需求的移动,产量变化小,价格变动大。
三、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E1点表示滞胀的
状态,即失业和
通胀并存。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企业生产设备投资增加,造成生产能力增加。总供给曲线右
移。
1)如果经济初始运行在 AD’处。该处 As陡峭,AD无弹性。
则总供给的增加,导致均衡价格显著下降。
2)如果经济初始运行在 AD处。该处 As平坦,则总供给曲线
移动的效果不大。因为此时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新追加
生产能力的作用不大。
第八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
?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含有四个方程:
i(r)+ g = s(y - t)+ t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 ? ?12M L y L rP ??
劳动市场均衡条件,? ? ? ?; WWf N h N
PP??
f和 h为劳动的需求和供给函数
短期总量生产函数:
? ?,y y N K?
总需求
函数
总供给
函数
经济系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第十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 一、总需求函数的含义
?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 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影响
总需
求的
各种
因素
影响
总供
给的
各种
因素
总需求
总供给
宏观经济均衡
货币与
通货膨
胀
失业
与充
分就
业
经济
增长
与经
济周
期
宏
观
经
济
政
策
与
管
理
一、总需求函数的含义
? 总需求 [Aggregate Demand]
—— 某一时期一个经济社会所计划或所需要商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总
和。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即:
AD= C+ i+ G+ (X- M)
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 价格、收入
和其他经济变量 在既定条件下,家户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
支出的变量。
? 总需求函数 [Aggregate Demand Function ]
—— 表示实际国民收入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 价格水平变化如何导致总支出水平变化?
1,利率效应
2,实际余额效应
3,税负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s=- 1000+0.5y i=2500- 240r
i=s 0.5y + 240r = 3500
M/P=1000/P L= 0.5y - 260r
m=L 0.5y - 260r = 1000/P
0.5y + 240r = 3500
0.5y- 260r =1000/P
y= 3640 + 960/P
从 IS-LM模型导出总需求曲线:
P
AD
D 2
yy 20
?
D 1?
y 1
P 1
P 2
r
LM 1 (P 1 )
IS
E 2
yy 20
LM 2 (P 2 )
?
E 1
?
y 1
r 1
r 2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 反方向变动
P??实际 L ?
?r??i??AD?
P??实际 L ?
?r??i??AD?M
0 y
P AD
M
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 除物价水平外,一切影响实际国民收入总需求量的因素发生
变动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 导致总需求曲线位置移动的具体因素很多,其中政府支出和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主要考虑的因素,或者说,我们主要考虑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位置的影响。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P
AD 1
yy 10 y 0
P 0
AD 0
E 1
?
E 0
?
r
L M( P 0 )
IS 0
E 1
yy 10
IS 1
?
E 0
?
y 0
r 0
r 1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一、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 总供给 [Aggregate supply]
—— 某一时期一个经济社会中各企业所愿意生产的商品与劳务
的价值的总和。
? 总供给函数 [Aggregate supply Curve]
—— 表示实际国民收入总供给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 宏观生产函数或总生产函数
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生产函数,表示总产出与总投入之间
的关系。
y=f(N,K)
y— 总产出;
N— 社会就业量; K— 社会资本存量。
假定 K在短期内为定量(常数):
y=f(N,)
(又称短期总生产函数 —— 即在资本量和技术状况不变的
条件下,社会总产出量与劳动投入量之间的关系。)
K
宏观生产函数的两个特征:
?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
而增加;
?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
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
y
y= f(N,)
N0
?
N 0
y 0
K
N ?
y ?
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产量:
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产量
—— 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一个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
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 长期生产函数
* * *(,)
,N
y F N K
y
K
??
?
?
各 期 充 分 就 业 时 的 产 量, 各 期 充 分 就 业 量
,各 期 的 资 本 存 量
二、劳动市场
劳动的需求
? 实际工资率 [Real Wage Rate]
? 货币工资率 [Money Wage Rate]
? 劳动的需求 —— 表示劳动的需求量与实际工资率之间的关系。
实际工资率 = ?100货币工资率 物价指数
例:实际工资率 = ?100=7.5元8.4元112
厂商对劳动需求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劳动的边际产品等于实际工资。
y
f ( N,K 0 )
N0
y 0
利润
利润最大化的就业量
工资总
额 WN
劳动需求曲线:
ddWNNP??? ????
W
P
N0 N 0 N 1
N d
??
??
?? 0
W
P
??
??
?? 1
W
P
劳动需求函数:
NN W
P
??
????dd=
N
W
P
W
P
d
,实 际 工 资
与 成 反 方 向 变 动
劳动的供给函数
? 劳动的供给 —— 表示劳动的供给量与实际工资率之间的
关系。
N0 N 0 N 1
W
P
N s
??
??
?? 1
W
P
??
??
?? 0
W
P
W
P
SS
S
NN
W
N
P
??
? ??
??
劳 动 给 数
是 的 增 函 数
供 函,
1,在有伸缩性的工
资和价格下,实
际工资立即调整
到劳动供求相等
的水平。
2,此时,产量始终
等于潜在产量。
( ) ( )dsWWNNPP?
劳动市场的均衡
第三节 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
? 由于涉及不变生产要素、人口、技术水平变化等因素,宏观
经济学的长期所意味着的时间要长于微观经济学的长期。有
的西方学者称之为超长期。
? 宏观经济学的短期主要涉及货币工资( W)和价格水平( P)
的调整所需要的时间长短。有的西方学者称之为“中期”或”
中间时期”。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 按照货币工资( W)和价格水平( P)进行调整所需要的
时间长短,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
1,古典总供给曲线
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3,常规总供给曲线
? 古典学派工资决定理论
有伸缩性的工资理论 [Flexible Wage Theory]
—— 实际工资率与一般商品的价格一样完全由劳动市场的供求决定,
并调节着劳动的供求。
在此假设前提下,市场自发均衡时只可能存在自愿失业或自然失业,
即达到充分就业状态,所以,经济中的产量始终等于潜在产量。
长期总供给曲线
从长期看,价格和工资
都是有伸缩性的,经济中
的产量始终等于潜在产量。
或者说,在长期,资源
已经充分利用。无论价格
水平如何变动,总供给都
不会增加。
y0 y f
P
L A S
短期总供给曲线
古典模型:
假定价格和工资都是有
伸缩性的,经济中的产量
始终等于潜在产量。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短期
总供给曲线的极端状态。
y0 y f
P
AS
古典总供给曲线
的政策含义,
增加需求的
政策并不能改
变产量,而只
能造成物价上
涨,甚至通货
膨胀。
第五节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 凯恩斯认为:货币工资具有“刚性”,即由于种种原因,货
币工资不会轻易变动。
? 在“刚性”货币工资的假设下,当产量增加时,价格和货币
工资均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被认为是
一条水平线。
P0E0为水平的意思:
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
经济社会能按照既定
的价格提供任何数量
的产量或国民收入。
当达到充分就业( yf)
后,社会已经没有多
余的生产能力。从而,
不可能生产出更多的
产品,增加产量的需
求不但不会增加产量,
反而会引起价格的上
升。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 萧条状态,即非
充分就业均衡或
失业均衡。
? 只要国民收入或
产量处在小于充
分就业的水平,
国家就可以使用
增加需求的政策
来达到充分就业
状态。
AD2
0 y
P
yf
AD1
y1
P0
第六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 在通常或常规的情况下,短期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
0 y
P
yf
A
A
B B
C
C
AA:古典
总供给
BB:凯恩
斯总供给
CC:常规
总供给
E
( a) 劳动市场
( b) 生产函数
( w/p)
(w/p)0
Nd
Ns
Nf
y
yf
y
Nf NNu
yu
Nu
失业
(w/p)1
( c) 总供给曲线
yyf
Pf
P
AS
yu
Pu
N
借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
究中心卢锋:, 中级宏观
经济学, 讲义第二讲, 总
供给、总需求与产出决定
概论, 图 2-13。
? 能代表实际情况的常规总供给曲线是非线性的 。
0 y
P
yf
A
A
B B
C
C
E
位于 E点左
方的 CE,离
E越远,曲线
的斜率越低,
而处于 E点右
方的 EC,离
E越远,曲线
的斜率越高。
严重的萧条状态,
CC斜率平缓。
CC斜率日益
陡峭
① 极端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资源远未充分利用。
价格水平不变,总供
给可以增加。
②基本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现 被认为是短期总供
给曲线的一般情况。
资源尚未于充分利用。
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
方向变动。
③古典总供给曲线,现被
认为是 长期总供给曲
线。资源已经充分利
用。无论价格水平如
何变动,总供给都不
会增加。
0 y
P As
③
①
②
总供给曲线的三种情况
yf
第七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一、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二、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
三、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一、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E0:表示宏
观经济管理
的短期目标,
即充分就业
和价格稳定。
二、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
在小于充分就
业的水平时,
越是偏离充分
就业,价格下
降的比例要小
于就业量下降
的比例。大于
充分就业水平
时,经济处于
过热的状态。
价格上升的压
力越来越大。
常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的移动
在总供给曲线比较平坦的部分,有弹性,斜率低。经济存在
着过剩的生产能力,总需求移动,产量变化幅度大,价格
变化幅度小。
在总供给曲线的陡峭的部分,弹性小,经济接近其生产能力,
总需求的移动,产量变化小,价格变动大。
三、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E1点表示滞胀的
状态,即失业和
通胀并存。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企业生产设备投资增加,造成生产能力增加。总供给曲线右
移。
1)如果经济初始运行在 AD’处。该处 As陡峭,AD无弹性。
则总供给的增加,导致均衡价格显著下降。
2)如果经济初始运行在 AD处。该处 As平坦,则总供给曲线
移动的效果不大。因为此时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新追加
生产能力的作用不大。
第八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
?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含有四个方程:
i(r)+ g = s(y - t)+ t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 ? ?12M L y L rP ??
劳动市场均衡条件,? ? ? ?; WWf N h N
PP??
f和 h为劳动的需求和供给函数
短期总量生产函数:
? ?,y y N K?
总需求
函数
总供给
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