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贸学院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案    周次 第1周 课次 第1次 课时 2 时间 ? 任课教师  课程主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计量经济学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环境 多媒体(普通)教室  教学目的 了解计量经济学建立和发展的背景、学科渊源、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的关系,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  参考文献 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孙敬水,《计量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教学内容 一、计量经济学 1.定义 2.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计量经济学模型 1.数理经济模型 2.计量经济模型 三、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1.广义和狭义的计量经济学 2.计量经济学建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3.理论计量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 四、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 1.从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看 2.从计量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经济学科中的地位看 3.从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看 4.从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全过程看 五、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  课后 作业 教材第19页本章思考题第一题、第二题 预习 内容 第二节 建立计量经济学的步骤 第三节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周次 第1周 课次 第2次 课时 2 时间 ???????????? 任课教师  课程主题 第一章第二节 建立计量经济学的步骤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环境 多媒体(普通)教室  教学目的 掌握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  参考文献 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孙敬水,《计量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教学内容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 一、理论模型的设计 1.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 2.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 3.拟定理论模型中待估参数的理论期望值 二、样本数据的收集 1.时间序列数据 2.截面数据 3.虚变量数据 4.样本数据的质量 三、模型参数的估计 四、模型的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 2.统计检验 3.计量经济学检验 4.预测检验  课后 作业 教材第19页本章思考题第三题、第六题 预习 内容 第三节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周次 第2周 课次 第3次 课时 2 时间? 任课教师  课程主题 第一章 第三节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环境 多媒体(普通)教室  教学目的 掌握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用方向  重点、难点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  参考文献 李长风,《经济计量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孙敬水,《计量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教学内容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要点 一、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三要素 1.理论 2.方法 3.数据 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因果分析 1.相关关系 2.因果关系 3.相关分析 三、计量经济学应用软件介绍 1.TSP 2. EVIEWS 四、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1.结构分析 2.经济预测 3.政策评价 4.检验与发展经济理论  课后 作业 教材第19页本章思考题第四题、第五题 预习 内容 第二章第一节线性回归模型概述   第一章 绪 论 §1.1 计量经济学 一、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的定义:计量经济学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经济学理论、统计学与数学的结合。 建立(起源):R.Fisher于1926年首次提出。 标志:1930年世界计量经济学学会成立或1933年杂志《Econometrica》出版。 发展:(1)经典计量经济学时期:20世纪40、50年代的大发展,60年代的大扩张;(2)现代计量经济学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二、计量经济学模型 定义: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间定量关系的随机性数学方程。一般包括:变量、参数、随机误差项以及数学表达式。 如:   消费支出 可支配收入 又如:  产出 资本投入量 劳动投入量 与数理经济学模型的区别:(1)含有随机误差项;(2)系数时可估计的。 三、计量经济学的体系 1、分类:(1)广义计量经济学; (2)狭义计量经济学 2、广义计量经济学:利用经济学理论、数学与统计学定量研究经济现象的经济计量方法的统称。包括:回归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等。Econometrics主要指的就是这些。 狭义计量经济学:即为通常所说的计量经济学,以揭示经济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为目的的,方法上主要是回归分析方法。 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1)层次:初级、中级与高级。(本课程多数属于初级,少数为中级) (2)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 20世纪40~60年代,主导方法是“结构模型方法”,重点是参数估计; ??20世纪80年代起,主导方法是“数据模型方法”,重点还包括模型选择。 理论计量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济学 (1)理论计量经济学:介绍、研究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为主,侧重于数学证明与推导。 (2)远洋计量经济学:以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为主,侧重于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处理。 四、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 1、理由:(1)从定义看:“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方面着手,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和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绝非一码事;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学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语。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本身并非充分条件。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奠基人、第一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R.Fisher语。 (2)从在西方国家经济学中的地位看:自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起,先后有11位经济学家由于对计量经济学的杰出贡献而获奖,而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而获奖的人数则更多。克莱因(计量经济学家)说:“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最有权威的部分”。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家)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 (3)从与数理统计学的关系看:数理统计学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包括计量经济学在内的诸多学科,但是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却仅仅限于经济学领域。 (4)从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全过程可以看出,模型的设定、样本数据的收集必须以对经济学理论、对所研究的经济现象的透彻认识为基础;即使是涉及数学方法较多的某些参数估计、检验等,单纯依靠数学知识也是难以完成的。 五、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在经济学不断科学化的过程中计量经济学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基于:(1)经济学越来越多地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和定义,计量经济学正好是这样阐述经济学的;( 2)经济学研究越来越重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正好具备这样的特点;(3)数学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一个普遍趋势,计量经济学正好是一个合适的载体;(4)众多世纪名校不约而同地把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分析经济学,当成教学的重要目标,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是一个有效的形式。 §1.2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一、步骤 1、理论模型的设计 (1)确定变量(研究对象为被解释变量,影响的因子为解释变量) 如:研究消费支出问题则可以 人均消费支出额因为被解释变量,人均可支配收入行为解释变量。 (2)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方法:经济行为理论、数据的散点图)  (3)拟定理论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理论期望值(符号、区间和关系)  2、样本数据的收集 (1)数据类型: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和虚拟数据 (2)数据质量: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 3、参数估计 (1)计量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2)内容:识别(联立方程模型)、方法选择和软件 4、模型的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与理论预期是否一致) (2)统计检验(模型是否可靠) (3)计量经济学检验(假定是否被满足) (4)模型预测检验 二、成功的要素 1、经济理论 2、统计、数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 3、数据 三、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因果分析 1、关系: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是经典计量经济学揭示变量间因果的方法的核心。 2、区别:仅仅依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无法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四、计量经济学应用软件 Micro TSP SPSS/PC SAS GAUSS PC-GIVE EVIEWS §1.2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一、结构分析 1、弹性分析 2、乘数分析 3、比较静力分析 二、经济预测 这是计量经济学起源的原动力之一; 2、20世纪50~60年代被夸大; 3、仍然是计量经济学的应用领域之一。 三、政策评价 作为“经济政策实验室”,评价不同政策对经济目标的影响。 方法:(1)工具—目标法;(2)政策模拟; (3)最优控制 四、检验与发展经济理论 在经济理论指导下建立模型,用模型再现经济理论; 用已经发生的经济实际(样本数据)提炼模型,从模型中概括出经济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