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发展 (2)
兴盛的唐代茶文化宋代鼎盛时期的茶文化中国茶的传播第四节 唐代茶文化
1 唐代茶叶生产的发展
2 唐代茶文化的发展
3 陆羽及其茶经的历史功绩
( 1)唐代茶叶产地
( 2)唐代的茶叶生产和贸易
( 3)唐代茶叶品茗
( 1)茶饮的广泛盛行
( 2)文人介入,诗文吟诵
( 3)茶叶专著的出现
,茶经,是一部历史和实际考察相结合的关于茶的专著。全书分为十篇,分为上中下三卷,
七千余字。
一之源,说明茶的起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二之具,记采茶、制茶工具;
三之造;记茶叶的加工过程;
四之器; 记煮茶和饮茶工具;
五之煮;记饼茶的烹茶 (烤、煮、酌 )方法;
六之饮;记饮茶之法;
七之事;历史上出现的 茶事活动或传说。
八之出;详记当时产茶盛地,并品评其高下位次。
九之略;是讲饮茶器具何种情况应十分完备,
何种情况省略何种。
十之图:陆羽主张把以上各项内容用图绘成画幅。
茶经的科学价值
第一,总结了茶的 功用价值,为茶文化的推广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二,,茶经,提出了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对于提升茶叶品质、正确价值茶叶品质具有推动作用。
第三,,茶经,中对饮茶煮茶方式 的总结,形成了特定的品饮方法,对于我国茶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我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它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唐以前的茶叶生产及饮用状况,是唐代及唐代之前茶叶科学和文化的系统总结;建立了茶学的基本框架结构;直接促进了茶叶生产和饮用的快速发展。
第五节,宋代鼎盛时期的茶文化一,宋代我国茶文化达到鼎盛的原因
1.茶区不断扩展,产量得到提高 ;
2.制茶技术得到改进 ;(出现了散茶的生产,但同时团茶的制作也达到了顶峰。 )
3.皇室贵族的大力提倡 ;(斗茶之风盛行等 )
4.饮茶风俗深入平常百姓家 (“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
米、油、盐、酱、醋、茶。” ----宋,吴自牧,梦梁录,)
六,中国茶的传播一 ).茶在国内的传播
1.我国古代早期茶叶传播特点,
①,大致传播路线是,从西往东,由南向北,南北交流 ;
② 巴蜀是中国茶叶的传播的源头 ;
③ 早期的茶叶传播和扩散是由于战争造成的。
④ 长江中下游地区为茶叶生产和技术中心阶段(唐代)
唐代茶叶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
1.唐代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促进茶叶贸易 ;
2.唐中期后,茶的生产、贸易和消费的日益发展与唐朝实行的禁酒令有关。
3,杰出文学家和诗人对推动茶饮之风盛行有益。(李白、白居易、陆羽、皮日休、刘禹锡)
4,唐代的对外交流促进了茶叶的传播。
<封氏闻见记 >有,”按古人也饮茶耳,但不如今溺之甚,
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于中地,流于塞外,
二 ).茶向国外传播 1
我国茶叶对外传播的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来华的的僧侣和使臣,将茶叶带往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因而使得中国的茶叶生产技术和饮用方法得以流传。
2),通过派出的命节,以馈赠形式将茶叶作为礼品与各国上层进行交换。
3),通过贸易往来,将茶叶作为商品向各国输出。
日本茶祖 — 荣西禅师
南宋 荣西禅师 到天台、四明、天潼学佛,造诣深,
被宋孝宗赐于“千光法师”称号,他把茶籽带回日本,并亲自种植于福冈县西南,并著有,吃茶养生记,(分为上下两卷),大力提倡吃茶养生之道,
日本饮茶风气渐盛。他于被后人称为“日本茶祖”,
,吃茶养生记,也成为第一部日本茶书。
荣西还送给京都拇尾高山寺 明惠上人 5粒茶籽,明惠将其种植在寺旁。那里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茶的生长,所产茶的味道纯正,由此被后人珍重,人们将拇尾高山茶称作“本茶”,将这之外的茶称为“非茶”。
三,我国茶区分布
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经 122度的台湾省东部海岸,
西至东经 95度的西藏自治区易贡,南自北纬 18度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 37度的山东省荣城县,
东西跨经度 27度,南北跨纬度 19度。共有 21个省
(区、市) 967个县、市生产茶叶。全国分四大茶区:即 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
我国 的四大茶 区
1.江北茶 区 ( 長 江以北,秦 嶺 淮河以南)
六安瓜片、紫 陽 毛尖、信 陽 毛尖、霍山 黃 大茶等
2.江南茶 區 (北起 長 江,南至南 嶺 )
西湖 龍 井、洞庭碧螺春、君山 銀針,黃 山毛峰
3.西南茶 區 ( 中 國 最古老茶 區,雲 南,貴 州、四川 ) 綠 茶,沱茶和花茶
4.華 南茶 區 (中 國 最 適 合 種 茶 區 )
普洱茶,烏龍 茶、六堡茶,鐵觀 音,鳳 凰單 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