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茶的品饮艺术第一节 泡茶用水选择
一,古人择水观
我国古人十分重视泡茶用水,宋代王安石认为:
,水甘茶串香,,故有,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之说,清代袁枚总结得出:,欲治好茶,先藏好水,。
明代张源在,茶录,中说:,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见其体。,
可见水在泡茶中的重要作用,只有精茶配真水才能够获得最美的享受。
明代许次纾也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更有人认为水的重要性要高于茶叶本身,如清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写道:,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
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一 )古人饮茶对用水的基本要求
1、对水源的选择
我国古人选水,十分重视选择水源,强调用活水,
认为天水(雨、雪等)与泉水是煮茶首选。
,茶经?五之煮,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
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水取汲多者。,
明代屠隆,茶说 ·择水,中按来源分为:天泉(雨水),秋水为上,梅水次之。地泉,取乳泉漫流者,取清寒者,取香甘者,取石流者,取山脉逶迤者;江水,取去人远者,杨子南泠夹石停渊,
特入首品;井水,虽然汲多者可食,终非佳品;
等等。
明代张源在其著作,茶录? 品泉,中写道:,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
2、选择水质和水味的标准
按照我国古人的经验,宜茶之水的水质需要符合五个字的标准,即:,清、轻、甘、活、冽,
清 水清表明没有杂质、无色、透明、无沉淀物,
能够显现茶的特点和特性来。
轻,轻,相对重而言,说明溶解的矿物质的多少。
好水质轻而上浮,劣水质重而下沉;
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说:,水以清轻甘洁为美,
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
甘 甘是指水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觉。 自然界的水,有甘甜与苦涩之分,用舌尖甜尝一下,口郏之间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活 活是指水源要活。 古人认为只有活水才能充分表现茶的固有品质,而死水则对人体有害。
,泉不活者,食之有害 (明?田艺蘅),。
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能大量繁殖,同时活水有自然净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可口。
冽 冽是指水在口中有清凉的感觉。 因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
古人最为喜爱的冽水是冰水和雪水。明屠隆在
,茶说 ·择水,中认为:,天泉,秋水为上,梅水次之,。
这些鉴水、选水的方法大体可归纳为三种:
一是以来源鉴水;
二是以感觉鉴水;
三是以比重鉴水。
今人鉴水、选水的方法色度不超过 15度,无异色;
浑浊度小于 5度;无异臭异味,不含有肉眼可见物;
PH值为 6.5~ 8.5,
总硬度不高于 25度;
毒理学及细菌指标合格。
第二节、泡茶的技艺
有了优质的茶叶,甘美的好水,精致的茶具,还必须要有适当的冲泡方法,茶叶固有的色、香、味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为人们所享受,饮茶艺术,才能被人们所欣赏。明代张源在,茶录,中指出:
,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
可见,古人也早已认识到泡茶方法的重要性。
一,泡茶的三大要素
泡茶技术,主要是根据不同的茶类、加工方法、
茶的特性,掌握好茶的用量、开水的温度、冲泡的时间。因此,我们将 茶用量(茶水比)、开水温度、冲泡时间 归纳为泡茶三要素,
1、茶叶用量(茶水比)
根据不同的茶类、加工方法和茶叶等级而定。一般来讲,细嫩的茶叶用量稍多一点,成熟的茶叶用量稍少一点;加工时揉捻轻的茶叶用量稍多一点,加工时揉捻重的茶叶用量稍少一点。
高档绿茶,1,50左右
普通绿茶、红茶、花茶 1,60-80
乌龙茶,习惯浓饮,茶汤量少而味浓。因此,乌龙茶冲泡时用茶量要增加,如 1,20-30
通常以干茶体积在茶壶中所占比例来衡量,中小型茶壶( 400
毫升以下)茶叶用量约为 茶壶体积的一半或三分之二 (视茶叶形状而定),一般是一克乌龙茶冲 20-30毫升开水。
普洱茶冲泡时要求较其它茶类更多。
2、开水温度
泡茶的开水,一般采取现沸现泡,以刚刚达到摄氏一百度的开水泡茶最为适宜,此时揭开烧开的水壶盖,初见鱼眼大小的水泡,即,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时候。
高级绿茶,如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南京雨花茶、蒙顶甘露等,常采用 80-85 ℃ ;而普通绿茶、
花茶 90-100 ℃ 。
乌龙茶及红茶 100 ℃
白茶,加工时为保毫香以文火干燥。因此,冲泡白茶以摄氏 70℃ 左右 较为适宜。
3、冲泡时间
研究表明,茶叶经沸水冲泡后,首先从茶叶中浸泡出来的是维生素、氨基酸、咖啡碱等,一般泡到3分钟时,上述物质在茶汤中已有较高的含量。由于这些物质的存在,茶汤具有鲜爽醇和之感,但不足之处是缺乏茶汤应有的刺激味。以后,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
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陆续被浸提出来,一般浸泡到
5分钟,茶汤中的茶多酚的含量已相当高了,这时的茶汤,喝起来鲜爽味减弱,苦涩味相对增加。因此,
要使茶汤有醇厚、鲜爽之感。 对一般的大众绿茶、红茶来说,冲泡3-4分钟后饮用能获得最佳的味感。
高档绿茶 2-3分钟,饮至剩下 30%时加水。
乌龙茶 多以小茶壶、茶多水少和现沸开水冲泡,冲泡时间宜短。通常第一泡泡四十五秒至一分钟,第二泡泡一分半钟,第三泡泡二分钟左右。
白茶 冲泡时,要求冲泡水温在摄氏 70℃ 左右,一般4
-5分钟后,浮在水面上的茶叶才开始徐徐下沉,1
0分钟后方可品饮茶汤。
大宗红茶、花茶 等大壶泡法,3分钟后即可分饮。
二,常见茶艺表演用具
1.主茶具
泡茶、饮茶主要的用具。
( 1)茶壶
( 2)茶海:用于盛放茶具和废水。
( 3)公平杯。盛放泡好的茶汤之分茶器具。因有均匀茶汤浓度的功能,故亦称公平杯、公道杯。
( 4)小茶杯:盛放泡好的茶汤并饮用的器具。
( 5)闻香杯:盛放泡好的茶汤,倒入品茗杯后,
闻嗅留在杯底余香之器具。
( 6)杯托:放置茶杯的垫底器具。
2.辅助用品
( 1)桌布:铺在桌面并向四周下垂的饰物,可用各种纤维织物制成。
( 2)泡茶巾:铺于个人泡茶席上的织物或覆盖于洁具、干燥后的壶杯等茶具上。常用棉、丝织物制成。
( 3)茶盘:摆置茶具,用以泡茶的基底。用竹、木、金属、
陶瓷、石等制成,有规则形、自然形、排水形等多种。
( 4)茶巾、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织物;或用作抹干泡茶、
分茶时溅出的水滴;托垫壶底;吸干壶底、杯底之残水。
( 5)茶巾盘:放置茶巾的用具。竹、木、金属、搪瓷等均可制作。
.茶具的分类
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为 金属茶具、瓷器茶具、陶土茶具、漆器茶具、
玻璃茶具和竹木茶具 等几大类。
一,古人择水观
我国古人十分重视泡茶用水,宋代王安石认为:
,水甘茶串香,,故有,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之说,清代袁枚总结得出:,欲治好茶,先藏好水,。
明代张源在,茶录,中说:,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见其体。,
可见水在泡茶中的重要作用,只有精茶配真水才能够获得最美的享受。
明代许次纾也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更有人认为水的重要性要高于茶叶本身,如清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写道:,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
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一 )古人饮茶对用水的基本要求
1、对水源的选择
我国古人选水,十分重视选择水源,强调用活水,
认为天水(雨、雪等)与泉水是煮茶首选。
,茶经?五之煮,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
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水取汲多者。,
明代屠隆,茶说 ·择水,中按来源分为:天泉(雨水),秋水为上,梅水次之。地泉,取乳泉漫流者,取清寒者,取香甘者,取石流者,取山脉逶迤者;江水,取去人远者,杨子南泠夹石停渊,
特入首品;井水,虽然汲多者可食,终非佳品;
等等。
明代张源在其著作,茶录? 品泉,中写道:,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
2、选择水质和水味的标准
按照我国古人的经验,宜茶之水的水质需要符合五个字的标准,即:,清、轻、甘、活、冽,
清 水清表明没有杂质、无色、透明、无沉淀物,
能够显现茶的特点和特性来。
轻,轻,相对重而言,说明溶解的矿物质的多少。
好水质轻而上浮,劣水质重而下沉;
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说:,水以清轻甘洁为美,
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
甘 甘是指水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觉。 自然界的水,有甘甜与苦涩之分,用舌尖甜尝一下,口郏之间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活 活是指水源要活。 古人认为只有活水才能充分表现茶的固有品质,而死水则对人体有害。
,泉不活者,食之有害 (明?田艺蘅),。
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能大量繁殖,同时活水有自然净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可口。
冽 冽是指水在口中有清凉的感觉。 因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
古人最为喜爱的冽水是冰水和雪水。明屠隆在
,茶说 ·择水,中认为:,天泉,秋水为上,梅水次之,。
这些鉴水、选水的方法大体可归纳为三种:
一是以来源鉴水;
二是以感觉鉴水;
三是以比重鉴水。
今人鉴水、选水的方法色度不超过 15度,无异色;
浑浊度小于 5度;无异臭异味,不含有肉眼可见物;
PH值为 6.5~ 8.5,
总硬度不高于 25度;
毒理学及细菌指标合格。
第二节、泡茶的技艺
有了优质的茶叶,甘美的好水,精致的茶具,还必须要有适当的冲泡方法,茶叶固有的色、香、味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为人们所享受,饮茶艺术,才能被人们所欣赏。明代张源在,茶录,中指出:
,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
可见,古人也早已认识到泡茶方法的重要性。
一,泡茶的三大要素
泡茶技术,主要是根据不同的茶类、加工方法、
茶的特性,掌握好茶的用量、开水的温度、冲泡的时间。因此,我们将 茶用量(茶水比)、开水温度、冲泡时间 归纳为泡茶三要素,
1、茶叶用量(茶水比)
根据不同的茶类、加工方法和茶叶等级而定。一般来讲,细嫩的茶叶用量稍多一点,成熟的茶叶用量稍少一点;加工时揉捻轻的茶叶用量稍多一点,加工时揉捻重的茶叶用量稍少一点。
高档绿茶,1,50左右
普通绿茶、红茶、花茶 1,60-80
乌龙茶,习惯浓饮,茶汤量少而味浓。因此,乌龙茶冲泡时用茶量要增加,如 1,20-30
通常以干茶体积在茶壶中所占比例来衡量,中小型茶壶( 400
毫升以下)茶叶用量约为 茶壶体积的一半或三分之二 (视茶叶形状而定),一般是一克乌龙茶冲 20-30毫升开水。
普洱茶冲泡时要求较其它茶类更多。
2、开水温度
泡茶的开水,一般采取现沸现泡,以刚刚达到摄氏一百度的开水泡茶最为适宜,此时揭开烧开的水壶盖,初见鱼眼大小的水泡,即,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时候。
高级绿茶,如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南京雨花茶、蒙顶甘露等,常采用 80-85 ℃ ;而普通绿茶、
花茶 90-100 ℃ 。
乌龙茶及红茶 100 ℃
白茶,加工时为保毫香以文火干燥。因此,冲泡白茶以摄氏 70℃ 左右 较为适宜。
3、冲泡时间
研究表明,茶叶经沸水冲泡后,首先从茶叶中浸泡出来的是维生素、氨基酸、咖啡碱等,一般泡到3分钟时,上述物质在茶汤中已有较高的含量。由于这些物质的存在,茶汤具有鲜爽醇和之感,但不足之处是缺乏茶汤应有的刺激味。以后,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
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陆续被浸提出来,一般浸泡到
5分钟,茶汤中的茶多酚的含量已相当高了,这时的茶汤,喝起来鲜爽味减弱,苦涩味相对增加。因此,
要使茶汤有醇厚、鲜爽之感。 对一般的大众绿茶、红茶来说,冲泡3-4分钟后饮用能获得最佳的味感。
高档绿茶 2-3分钟,饮至剩下 30%时加水。
乌龙茶 多以小茶壶、茶多水少和现沸开水冲泡,冲泡时间宜短。通常第一泡泡四十五秒至一分钟,第二泡泡一分半钟,第三泡泡二分钟左右。
白茶 冲泡时,要求冲泡水温在摄氏 70℃ 左右,一般4
-5分钟后,浮在水面上的茶叶才开始徐徐下沉,1
0分钟后方可品饮茶汤。
大宗红茶、花茶 等大壶泡法,3分钟后即可分饮。
二,常见茶艺表演用具
1.主茶具
泡茶、饮茶主要的用具。
( 1)茶壶
( 2)茶海:用于盛放茶具和废水。
( 3)公平杯。盛放泡好的茶汤之分茶器具。因有均匀茶汤浓度的功能,故亦称公平杯、公道杯。
( 4)小茶杯:盛放泡好的茶汤并饮用的器具。
( 5)闻香杯:盛放泡好的茶汤,倒入品茗杯后,
闻嗅留在杯底余香之器具。
( 6)杯托:放置茶杯的垫底器具。
2.辅助用品
( 1)桌布:铺在桌面并向四周下垂的饰物,可用各种纤维织物制成。
( 2)泡茶巾:铺于个人泡茶席上的织物或覆盖于洁具、干燥后的壶杯等茶具上。常用棉、丝织物制成。
( 3)茶盘:摆置茶具,用以泡茶的基底。用竹、木、金属、
陶瓷、石等制成,有规则形、自然形、排水形等多种。
( 4)茶巾、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织物;或用作抹干泡茶、
分茶时溅出的水滴;托垫壶底;吸干壶底、杯底之残水。
( 5)茶巾盘:放置茶巾的用具。竹、木、金属、搪瓷等均可制作。
.茶具的分类
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为 金属茶具、瓷器茶具、陶土茶具、漆器茶具、
玻璃茶具和竹木茶具 等几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