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化湿药
概念:气味芳香,可化湿运脾的药物。亦称芳香化湿药。
性能:辛温香燥;入脾胃经。
功效:化湿运脾。兼能解暑、行气、解表。
适应证:
1、湿困中焦 —— 脘腹痞满、食少体倦、恶心呕吐、口淡不渴、便溏,舌淡苔腻,脉濡缓。
2、暑湿 —— 暑湿困阻中焦;暑湿弥漫三焦。
3、湿温。
配伍:行气药;健脾药;温里药;清热燥湿药。
注意:气阴亏虚者慎用;不宜久煎。
藿香
来源:唇形科广藿香、藿香的地上部分。 别名:
广藿香 —— 枝香;藿香 —— 野藿香、土藿香;兜娄婆香;蕙。
炮制:生用。
性能: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解表。
本品微温化湿而不燥,气味芳香而不烈。可以解暑,又善止呕;兼能解表。,本草正义,,
,? 故为暑湿时令要药,?” 。
应用,1、湿浊中阻。
2、⑴暑湿证 —— 夏月外感风寒、内伤暑湿者最佳。
⑵湿温初起。
3、呕吐 —— 湿浊呕吐 最佳。
用量,5— 10克。
佩兰
来源:菊科佩兰(兰草)的地上部分。 别名:兰草、女兰、千金草、孩儿菊、省头草。
炮制:生用。
性能:辛,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
应用,1、湿浊中阻。
2、脾经湿热,口中甜腻不爽、吐涎沫的 脾瘅 。
附:,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
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3、暑湿外感、湿温初起。
苍术
来源:菊科茅苍术、北苍术的根茎。 别名:赤术、
山姜、仙术、香术。
炮制:米泔水润透晾干,生用。
性能:辛、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
本品苦温而燥,辛香而散。既化脾胃内湿而健脾,又散肌肉、肌表之外湿;尚可发汗、明目。
应用,1、湿阻中焦。
2、风湿痹痛 —— 肌肉酸痛之湿痹为宜。
3、风寒夹湿之表证。
其他,⑴湿热下注的痿证;⑵带下黄稠;⑶皮肤湿疹、湿疮;⑷夜盲、角膜软化、软骨病、皮肤角化等;⑸燃烧烟熏以空间消毒。
注意:阴虚内热、汗多者不宜用。
厚朴
来源:木兰科乔木厚朴、凹叶厚朴的树干、根、
枝皮。 根朴为佳;别名:紫油厚朴、温朴。
炮制:姜汤煮用 —— 姜厚朴。
性能: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行气燥湿,消积除满,止咳平喘。
本品辛苦温香,苦燥除湿,辛散可行气散满消胀;苦泄入肺可下气止咳平喘。既消有形之积,
又散无形气滞。
应用,1、湿阻、食积、便秘、气滞之脘腹胀满 —
— 为 腹胀要药 。
按:尚可用之寒凝气滞、肝胃气滞、痰阻气滞等。
2、痰饮喘咳。
注意:气虚津亏慎用;孕妇慎用。
砂仁
来源:姜科阳春砂、海南砂、缩砂的果实。 别名:
缩砂 蔤,壳砂、砂仁。
炮制:生用。或盐炙、姜汁炒。
缩砂海南砂海南砂
性能: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
本品温中行气而化湿,,本草汇言,称之为
“温中和气之药”。其温中偏于温脾;安胎缘于行气。,本草经疏,称其为“开脾胃之要药,和中气之正品”。
应用,1、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 按:行气每与木香同用。,本草汇言,,?与木香同用,治气病尤速?。
2,脾胃虚寒,呕吐、泄泻 —— 尤宜于虚寒泄泻。
3、胎动不安 —— 脾胃气滞者尤宜。
其他:每作为反佐之品配伍补益药同用,以减轻后者粘腻性。
用量用法,3— 6克;入汤剂后下。
白豆蔻
来源: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实。 别名:白蔻、壳蔻、紫豆蔻、白叩、紫叩、叩仁等。
炮制:生用。
白豆蔻爪哇白豆蔻
性能:辛,温。归肺、胃、脾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本品辛温芳香,既可化湿,又可行气,温中偏于温胃而止呕,尚可开宣肺气。,本草求真,,
本与缩砂 蔤 一类,气味既同,功亦莫别。然此另有一种清爽妙气,上入肺经气分,而为肺家散气要药。
应用,1、湿阻中焦、脾胃气滞、湿温初起。
2、呕吐 —— 宜于胃寒及湿阻呕吐。
其他,①赤眼暴发;②酒积;③口臭。
用量用法,3— 6克;后下。
草豆蔻
来源:姜科草豆蔻的种子。 别名:草蔻、草叩等。
炮制:生用。
功用疏要:本品辛温芳香而燥性较强,功类白豆蔻而化湿力较胜、行气力较逊。临床用于寒湿中阻的胃脘冷痛、呕吐泄痢等;又可用于久疟、霍乱等。
草果
来源:姜科草果的成熟果实。 别名:草果仁、红草果、智之子、大草果、老蔻。
炮制:文火炒;姜汁炒。
功用疏要:本品辛温香烈,可燥湿散寒、祛痰截疟。临床用于寒湿中阻的呕吐泄痢、心腹冷痛,
又被用于寒湿偏盛或寒痰凝结的疟疾。今亦用之食积,尤其是肉积。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概念: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性能:甘、淡,入肾、膀胱经。
功效:
1、利水消肿 —— 渗泄体内局部病理性水液为目的。
2、利尿通淋 —— 疏通水道为目的。
3、利湿退黄 —— 消除黄疸为目的。
按:基本方式和客观效果为尿量增加。
适应证:水湿潴留诸证。
1、水肿、腹水、痰饮、泄泻、带下等水饮潴留证。
2、淋证、尿浊等水道不利证。
3、黄疸、湿温、湿疮等湿热证。
配伍,⑴水肿兼表证 —— 配解表药;
⑵水肿日久,属脾肾阳虚 —— 配温补脾肾药,且为主药;
⑶湿热 —— 清热泻火、清热燥湿药;
⑷血淋 —— 凉血止血药;
⑸ 泄泻 —— 配健脾药。
注意,⑴阴津亏虚者慎用。
⑵水肿、泄泻之虚者,应补虚为主。
⑶滑利性强者,孕妇慎用。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性能特点:甘淡平或寒。
功效:渗泄水湿为主。
应用:水液潴留的水肿、痰饮、泄泻、带下等。
茯苓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 别名:茯灵、
茯兔、松苓、松薯。
炮制:生用。
性能: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本品性质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可利水渗湿,又可健脾养心。
应用,1、水肿及痰饮、泄泻、带下等水湿潴留证。
2、脾虚。
3、心脾两虚,心神不安。
按:其多糖部分可抗肿瘤。
用量用法,10— 15克。
附,⑴茯苓皮:肌肤水肿;⑵赤茯苓 —— 清利湿热 — 淋证;⑶白茯苓 — 健脾;⑷茯神 —— 安神。
薏苡仁
来源:禾本科薏苡的种仁。 别名:薏米、苡仁、
益米、菩提子、菩提珠、沟子米。
炮制:生用;炒用。
性能: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本品淡可渗湿,甘可补益健脾,寒可清热排脓。祛肌肉中湿邪,可除痹。其性渗湿而不峻利,补脾而不滋腻。
应用,1、小便不利、水肿、泄泻、脚气等 —— 尤多用于泄泻、脚气。
2、风湿痹痛 —— 宜于湿痹筋骨拘挛者。
3、肺痈、肠痈。
其他,①湿热淋证、温病、痜疝等;②扁平疣;③所含薏苡仁酯可抗肿瘤。
用量用法,10— 30克。健脾炒用;其余生用。
附,① 康莱特注射液( 薏苡仁酯) 对肝癌细胞有较好的毒性作用,是一种天然的副作用低的抗癌新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② 薏苡仁的水提物有明显降低正常小鼠血糖的作用。
猪苓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 别名:豕零、
猪屎苓、地乌桃。陶弘景:?其块黑似猪屎,故以名之。
炮制:生用。
性能:甘、淡,平(微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
本品淡可渗湿,作用强于茯苓;性平微寒,宜于热性水肿。
应用: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痰饮、淋浊等。
附,1.,伤寒论,226条,? 阳明病,脉浮而紧,
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2.猪苓多糖可抗肿瘤、抗辐射、护肝。
泽泻
来源:泽泻科泽泻的块茎。 别名:荬(,本经,)、水泻、及泻、一枝花、野慈菇、建泽泻、
川泽泻等。,纲目,,?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也。
炮制:盐炒;麸炒或土炒。
性能;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本品甘淡渗湿,性寒泄热。利水之功强于茯苓,又可泄膀胱湿热及肾火。
应用,1、水肿、泄泻、带下、痰饮、小便不利。
2、肾虚相火妄动。
其他,①内耳眩晕症;②高血脂症。今尚用于冠心病、
室性早搏、脂肪肝等。
用法:泻肾火用盐泽泻,利水用麸炒。
喀纳斯秋色冬瓜皮
来源:葫芦科冬瓜的果皮。
功用疏要:本品甘而微寒,入肺、小肠经。功能利水消肿,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尤以热性水肿为宜。临床多用之体弱或脚气所致轻症浮肿、小便不利。其种仁为冬瓜子
(仁),上清肺热、下除大肠积滞,可化痰排脓,用于肺痈、肠痈。
玉米须:可利水消肿、利湿退黄,用于水肿、淋证及黄疸。今尚用于高血压、高血糖等。
葫芦:功主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腹水、脚气。
香加皮:利尿消肿,祛风湿,强筋骨。用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有毒。
泽漆:功能利水消肿、化痰止咳、散结,用于腹水、水肿;痰饮喘咳;瘰疬、癣疮。
蝼蛄:别名地狗、土狗、土狗崽、拉蛄、
蝼蝈、蟪蛄。功能利水消肿,用于水肿、
淋证。
荠菜:清热利水,凉血止血。用于水肿、
泄泻、痢疾;血热出血。
华北蝼蛄 东方蝼蛄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药性多寒,入肾、膀胱经。善于清利膀胱湿热,利尿而通淋,疏浚水道。用于淋证及尿浊。
车前子
来源:车前科车前、平车前的种子。 别名,芣苢,当道、
车轮菜、牛遗、马舄、猪耳朵、驴耳朵、车轱辘子。
炮制:生用;盐炒。
性能:甘,寒。归肾、肝、肺经。
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本品性滑利,甘淡渗利,入肾经可利尿通淋;渗湿可分消水液而止泻;并能泻肝、肺之热而明目、
化痰。
应用,1、淋证、水肿。 按:后者中可用于脾虚或脾肾双虚的水肿,然以前者多用。
2、泄泻 — 宜于暑湿及湿盛水泻,脾虚泄泻也可用。
3、目疾 —— 肝热目赤肿痛、肝肾阴虚目昏或翳障。
4、肺热咳嗽痰黄。
其他,①高血压;②胃溃疡、胃炎及消化道出血;
③心衰。
用法:包煎。
车前草
来源:为车前科车前、平车前的全草
性能疏要:本品亦可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
清肺,但渗湿作用逊于其子,而清热力较强,尤宜于热淋尿短赤涩痛;又可清解热毒,用于疮痈、咽痛、痄腮等。
滑石
来源:硅酸盐类矿物滑石。
别名:液石、脆石、画石、
飞滑石、白玉粉等。,纲目,,?性滑利窍,其质又滑腻,故以名之。
炮制:研末或水飞。
性能:甘、淡,寒。归胃、
膀胱经。
功效:利水通淋,清解暑热,
祛湿敛疮。
本品淡可渗湿,甘能和胃,
滑可利窍,寒能清热。为暑令常用药。
应用:
1、淋证、小便不利 —— 宜于尿道涩痛者。
2,⑴暑湿泄泻;
⑵暑热烦渴 —— 六一散(加青黛为碧玉散 ——
兼目赤肿痛、口舌生疮;加朱砂为益元散 —— 心烦躁扰;加薄荷为鸡苏散 —— 头晕);
⑶湿温。
3、湿疮、湿疹。
用法:入煎剂布包。
按:本品今尚用于①慢性胃炎 —— 配延胡索、白芍、甘草;②复发性口疮 —— 配冰片、银朱外涂;
③烧伤 —— 作膏外涂。
关木通
来源:马兜铃科东北马兜铃(木通马兜铃)的藤茎。 按:
以往尚有毛茛科小木通、绣球藤的藤茎充本品使用; 2003
年 4月 7日,中国中医药报,1版报道:国家药监局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龙胆泻肝丸木通改用 木通科木通 。别名:
通草(古代)。,纲目,,? 有细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之木通也。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脱木也。
炮制:生用。
川木通 川木通药材关木通川木通饮片
性能: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效:利尿通淋,通经下乳。
本品大苦大寒,性通利。上清心火,下利膀胱湿热;又可通利气血关节,利痹、通乳。
应用:
1、膀胱湿热的淋证。
2、心火上炎,口舌生疮或下移小肠,心烦尿赤。
3、乳汁不通、经闭。
4、痹痛 —— 宜于湿热痹痛;但配伍后可用之血虚寒厥证,如当归四逆汤(桂枝、芍药、细辛、甘草、大枣)。
其他:作为辅助药可用于脚气、肾炎水肿。
用法用量:不超过 6克。
通草
来源:五加科灌木通脱木的茎髓。 别名:葱草、
通草花、方通草、丝通草等。
功用疏要:本品甘淡微寒,归肺、胃经。功能清热利湿、通气下乳。临床用于湿热下注的淋证轻症、产后乳少等;又可用于湿温初起、水肿等。
其药性和缓,利水而不伤阴。
瞿麦
来源:石竹科瞿麦、石竹的带花全草。 按:,纲目,,
生于两旁谓之瞿,此麦之穗旁生故也。本品种子似麦,穗旁生,故名。别名:莲麦、大兰、石竹、洛阳花、
南天竺草、竹节草、剪绒花。
功用疏要:本品苦寒,入心、小肠、膀胱经。功能利尿通淋、活血通经。用于淋证,宜于热淋有血尿者,产后淋证亦佳;又可用于血热兼瘀之经闭。
萹蓄
来源:蓼科萹蓄的全草。 别名,萹 竹、畜辩、扁竹蓼、竹节草等。
功用疏要:本品苦降下行,微寒清热,可利尿通淋,又可杀虫止痒。临床为淋证常用药,用于热淋、石淋,又可用于蛔虫、蛲虫及湿疹、湿疮、
阴痒等。
地肤子
来源:藜科地肤的果实。 别名:扫帚、王帚、独帚、铁扫把子等。,纲目,,?子落则老,茎可为帚,故有帚名。
功用疏要:本品下入膀胱而清利湿热,外可去肌肤湿热而止痒。临床用于小便淋涩不利、皮肤湿疹、湿疮、风疹,并可用于阴痒。
海金沙
来源:海金沙科蕨类海金沙的孢子。,纲目,,
其色黄如细沙也;谓之海者,神异之也。别名:左转藤灰。
功用疏要:本品甘淡渗利,寒可清热,善清小肠、
膀胱二经湿热而利水道,有利尿通淋之功。临床宜于热淋 尿道涩痛 者。另可清利湿热而用于黄疸、
水肿。入汤剂须包煎。
石韦:水龙骨科庐山石韦、有柄石韦的叶片。本品苦而微寒,上清肺热,下利膀胱,又可凉血止血。临床宜于血淋,石淋兼血尿亦佳;又 用于肺热咳喘及血热吐衄、崩漏等。
冬葵子:锦葵科冬葵的种子。本品甘淡而寒,质润,性滑利而通窍,
有通利二便之功,功能利水通淋、下乳润肠。临床用于淋证、水肿,
多用之石淋为辅助药物,又用于妊娠子淋;可治乳汁不通、乳房胀痛; 亦可用之大便燥秘。
灯心草:灯心草科灯心草的茎髓。 按:,证类本草,,?生江南泽地,丛生。茎圆,细而长直。
人将为席,败席煮服更良。,衍义,,?蒸熟,
干则拆取穰然灯者,是谓之熟草; ……”
本品淡而微寒,主入心经,次入小肠、膀胱经。功能利尿通淋、清心除烦。临床用于小便淋沥涩痛、心火上炎的心烦不眠、小儿夜啼、惊痫等。又可用于喉痹。
萆薢
来源:薯蓣科绵薯蓣、粉背薯蓣的根茎。
功用疏要:本品苦而微寒,归肝胃经。性善下行,
功能利湿去浊,以 分清降浊 为特长;又可祛风湿、
通络止痛。临床以善于治疗 膏淋、尿浊 为特点;
又可用于风湿痹痛,以腰背冷痛、下肢活动不利而麻木者为宜。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本类药性味苦寒,善于清利肝胆及脾胃湿热,主要用于湿热黄疸。
甘南草原茵陈蒿
来源:菊科茵陈蒿、滨蒿的幼苗。 别名:因陈、
绵茵陈、臭蒿。
炮制:生用。
性能: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本品苦可泄降,寒可清热,长于清利肝胆及脾胃湿热,且可疏理肝胆之气,故为退黄疸首选药。
应用,1、黄疸 —— 阳黄、阴黄均可用。
2、湿疹、湿疮及湿温初起。
按:或认为本品可泄热,可代替柴胡使用。因其性较柴胡柔和,故用于素体阴虚而有实热,因而不耐柴胡之刚燥者。
用量,10— 30克。临床有用至 30— 60克者。
金钱草
来源:报春花科过路黄的全草。 别名:大金钱草、
神仙对座草。按:金钱草还有其他品种,如唇形科的江苏金钱草、伞形科的江西金钱草、豆科的广东金钱草、旋花科的马蹄金(小金钱草)等。
炮制:生用。
过路黄广东金钱草
性能: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效: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本品甘淡利尿,微寒清热。善入肝胆肾膀胱而清利湿热,尤善排石,为 结石病首选药 。又可解毒消肿。
应用,1、湿热黄疸 —— 结石所致阻塞性黄疸尤宜。
2、淋证 —— 宜于石淋。
3、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用量,30— 60克;常有用至 90—— 250克者。
虎杖
来源:蓼科虎杖的根茎与根。 别名:阴阳莲、蛇总管、大虫杖、斑杖等。,纲目,,?杖,言其茎;虎,言其斑也。
炮制:生用。
性能:苦,寒。归肝、胆、肺经。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活血化瘀,化痰止咳。
本品苦可燥湿,寒能清热,可清利湿热而退黄疸;又善苦以泄血而活血化瘀;可清肺热而化痰止咳。
应用,1、黄疸。另可用于热淋、尿浊、带下。
2、血瘀 —— 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癥瘕积聚等。
3、肺热咳嗽。
4、疮痈肿毒、咽痛、烫火伤、毒蛇咬伤等。
用量,10— 30克。
地耳草:
垂盆草,别名半支莲、鼠牙半支等。可清利湿热、退黄、解毒消肿。用于黄疸(今用于各种肝炎)、水肿热淋、
痈肿疮疡。
本品别名田基黄
,因形似人耳故名。
可单独大剂量使用用于黄疸;并可用于痈肿、跌打损伤。
功能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