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报请商洽类公文的写作第一节 报告第二节 请示第三节 函第四节 议案知识点:
报告请示第一节 报告一,概念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文体。
也可以用于转送文件物品。
二,特点
(一)单向性不要求上级机关给予答复,
(二)事后性产生于工作开展一段时间以后或完成以后、情况发生以后。建议性报告应当超前,但它也产生于先期工作基础上;
(三)陈述性内容和语言都是陈述性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数据、原因、结果等要素叙述清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三,报告的分类
(一) 工作报告,工作情况、进展、成果、问题、经验、综合专题
(二) 情况报告,正常情况工作秩序之外的情况,多为事故、问题或突发、新生的新动向新趋势
(三) 建议报告,对职权范围内某方面工作有深思熟虑、切实可行的设想,将其归纳为意见、
办法、方案,上报给上级,希望采纳。上级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
(四) 答复报告,回答上级机关询问,要求针对性强,不能答非所问。
(五) 报送报告,向上级报送文件、物品。
特殊报告学术报告读书报告学习宣讲报告四,报告的内容
(一)主送机关:
只能有一个,不可多头主送。
一般是送给机关机构,不送领导个人
(二)开头(导语):
背景介绍,根据式、叙述式
(三)主体:
总结式(成绩、经验、作法、体会、安排);
反思式(情况、原因、教训、补救措施);
指导式(系统完整的方法措施要求)
(四)结语:
由单向性的特点所决定,报告结尾不可出现期望对方答复的语句,如“以上报告是否妥当,请批示”
1.工作报告、情况报告:
“特此报告、以上报告请审阅” ;
2.建议报告:
“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 。
五,报告的写法
(一)三个维度时间、空间、事件工作报告,情况报告中开头必须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
(二)“三讲”:各有侧重一讲工作内容,工作成就,侧重于实概括为主,讲大方面,只针对个别事例介绍细节。
所有表述都要突出介绍事件过程的核心要素,不计流水数字和例证要画龙点睛介绍内容要有逻辑安排,有时可分为几个步骤、
几个方面,也可以针对几个对象。
二讲评价和分析,侧重于深报告不是表格,不是新闻,应有深刻性和思想性。
报告人的评析是报告的“文胆”,是上级关注的重点评析主要是谈成绩取得、工作局面打开的原因、动力及其意义,
也可以谈问题的表征、关联性、深层次、浅层次原因、影响评述顺序上讲究逻辑,要么并列,要么递进、总分三讲计划和展望,侧重于新比如,新起点、新规划、新思路目标: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三)报告的详与略,多与少主要行文方式:概要式、平铺直叙式开头结尾部分、讲主体部分用概要式,
其余部分用平铺式多些集体,少些个人,多写总体,少写局部,多抽象,少写实,
多对比,但适当用“最 ….,
(四)报告的场合区分,语气与角色意识
1.报告的使用场合:
是汇报全面工作还是汇报专题工作是检查、调研后形成的报告还是临时紧急情况报告是主动报告还是被动答复报告
2.报告的语气第一人称在介绍本部门的部分人员的事迹时,或者是紧急情况报告时,也用第三人称。
语气要恭
3.角色意识抓住阅读报告者的心理,了解上级最关心什么分析阅读者对这份报告的预熟悉程度,是有所了解、还是知之甚少、一无所知、还是全盘掌握,以决定工作背景、工作困难、主客观条件这些内容的编排预测上级的领导风格,以决定排成绩的度,谈问题的方式方法,因时因事制宜。
(五)有主见介绍情况要归纳,简洁陈述问题清楚、扼要,有因有果表达观点清晰精炼,有据有理第二节 请示一,概念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复的上行文。
二,特点
(一)期复性:发出请示意味着将得到一份批复,
与批复对应。
(二)单一性:一事一文,多事多文。不可将不同的几件事项集中在一份请示中。
(三)必要性:不能动辄请示,不可将职责全部推卸给上级。
(四)时效性:及时写作、发出请示。
三,请示和报告的区别
(一)行文目的不同:
请示需要上级机关做出明确答复,具有呈请性;
报告不需要答复,具有呈报性。
(二)行文时间不同:
请示在工作行动之前行文;
报告在工作结束或进程中、以及情况发生之后行文。
(三)结尾写作不同:
请示一般为“当否,请批复”,不可用“请批转各地执行”;
报告可用“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
(四)写作结构不同:
报告一般先概况基本情况,主要成绩、经验,教训、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今后的计划安排;
请示先说明请示原因、请示事项、结束语。
报告不能夹带请示内容,请示可以带有报告内容。
(五)内容范围不同:
报告内容可以宽泛(综合性报告),也可以集中(专题报告);请示只能一事一文。
(六)处理方式不同:
上级必须答复下级的请示,不必一定答复下级的报告。
(七)报送制度不同:
报告可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请示只有在必要时才发出。
四,请示的分类
(一) 求示性请示,向上级寻求指示,遇到以下情况使用:
1.新问题、新情况,无章可循;
2.对上级的政策、方针、规定、指示有疑问或把握不准;
3.与其它机关单位就某个问题有分歧,需要上级裁决。总之是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况下使用。
(二)求批性请示:请求上级的批准,以下情况使用:
1.请求批准有关规定、方案、规划,项目、
指标等 ;
2,请求批转有关办法、措施。
五、请示的结构
(一)主送机关:
只能有一个,可抄送其它机关
(二)正文:
1.缘由(为什么提出请示):充分、具体、恰当,以便上级充分了解情况,做出决策。
2.事项(怎么做):请求的具体项目,是请示的最重要的内容,要求清楚确切,一般分项叙述。
3.结语:以上意见当否,请批复。以上要求,
请审批。
六、请示的写作
(一)梳理出所请示事项一般而言,请示的起因有四种
1.无章可循
2.界限不清
3.职权不足
4.能力有限行文之前应先考虑好
(二)交待好请示事项的来龙去脉
1.研判上级是否全面知悉
2.界定好事件的性质、症结、紧迫程度
3.抓主要矛盾、谈主要方面
(三)请示项目的设计可以用对比,也可以用优选法可以引介以往经验或他人做法
(四)请示结语必不可少
1.请示中有提议的,用“妥否,请批示”
2.提示中没有提议的,可以用“以上请示,
请审批”“请复、盼复”等六,请示的特殊行文规则
(一)一般不得越级请示:特殊情况如需越级,
则需要抄送被越过的上级。
(二)主送明确:主送机关必须是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不可多头主送,不能直接送给领导个人。
(三)抄送原则:受双重领导的单位发出的请示,也只能有一个主送机关,可抄送另一个领导机关;主送机关在批复请示时,要抄送另一领导机关。
七、请示常见错误举要错误之一:标题混乱请示、报告、汇报、请示报告混用错误之二:主送机关不列,多列,不逐级上请错误之三:内容与逻辑对发生事项概括不全、不清提出的理据不充分提出的要求不成熟,不成型多件事项同时请示先斩后奏错误之四:结语无结语,语气不恭错误之五:文句使用不得体,一般用比较可行,较佳方案,
较为稳妥等修辞,不可过于绝对。
第三节 函一,概念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二,函的适用范围
(一) 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单位之间的商洽性、
询问性和答复性公务联系。
(二) 向无隶属关系的业务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有关事项。
(三) 业务主管部门答复或审批无隶属关系的机关请示批准的事项。
(四)机关 单位对个人的公务联系,如复群众来信等。
三,特点
(一)适用范围广泛,使用灵活方便
(二)行文方向:主要是平行文。又可以上行、
下行
(三)表述清晰准确
(四)短小精悍四、分类
(一)按照内容和用途,函可分成三种类型:
1.商洽函(征求意见函)
2.询问答复函
3.申请函,请批、批准函。
4.告知函,
(复)函与批复的异同有无上下级隶属关系前次行文是什么种类内容上,批复需表态,函不一定要表态
函与请示的异同报送机关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行文方向不同
(二)按照行文方向,函可分为去函和复函。去函也叫来函,即是主动发出的函。复函则是针对来函所提出的问题或事情,被动答复的函。
五,函的内容
(一)商洽函
1.标题:商洽事项 +文种(函)
2.正文:
( 1)商洽缘由,一般为事实,或上级文件精神;
( 2)商洽事项:具体事项,要求,拟定计划等。
( 3)结尾:若贵单位同意,请复函。可否,盼予函复。
(二)询问答复函询问函:
1.询问目的:
为什么询问,发函理由
2.询问内容:
分项列举答复函:
1.告知情况:
来函收悉;简要复述来函内容。
2.答复意见:
以,函复如下,,答复如下,引起;分项针对问函问题一一答复。内容明确具体。
(三)申请函
1.请求批准的缘由;
2.请求批准的事项;
3.请求语:可否,请函复
(四)告知函(与答复函相近)
1.告知理由:
制发告知函的原因
2.告知事项:
简要叙述有关问题的具体内容,注意问题。
六、函的写作注意事项
1.选准对象弄清发函对象与自身的关系,以决定用请示还是用函。
2.分析所涉事项明确函所涉及事项确属发函对象管辖或又关联,不要张冠李戴。
3.把握好内容和语气清楚、浅白、诚恳提要求时考虑对象是否有能力办到答复时,特别是拒绝的,要考虑是否合理第四节 议案一,议案的概念和类型是有议案提出权的机构或人民代表,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的建议性公文 。
根据议案的内容,可以分为
( 一 ) 重大事项议案
( 二 ) 立法议案二,议案的特点
( 一 ) 行文关系及办理程序的法定性 。
( 二 ) 行文内容的单一性和可行性 。
( 三 ) 主旨单一
( 四 ) 期复性三,议案的写作
( 一 ) 标题由提议案人,议案内容,文种三部分组成 。
( 二 ) 主送机关
(三)正文要说明提出议案的理由及议案事项、审议请求等具体内容。
(四)署名四,议案写作的注意事项
( 一 ) 提出的问题重要且已具备解决的条件 。
( 二 ) 要注意提出的权限和时限 。
(三) 要注意行文格式和办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