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投资与经济发展第一节 投资与经济增长第二节 投资与技术进步第一节 投资与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经济增长指一国潜在的 GDP或国民产出的增加。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人力资源 (劳动力的供给、教育、纪律、奖励 )
自然资源 (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 )
资本 (机器和工厂,道路,住宅,建筑设备 )
技术 (科学,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 )
一、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续 )
总生产函数,(即将国民总产出、总投入和技术联系在一起 )
数学表达式,Q=AF(K,L,R)
其中 Q=产出,K=资本对产出的贡献,L=投入的劳动力,R=投入的自然资源,A代表经济中的技术水平,F是生产函数。
随着资本、劳动力、资源投入要素的增加产出也会增加。由于新发明的出现,或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技术水平 (A)能得到提高,因此技术的进步可以使一国在相同投入水平下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二、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 。
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彼此制约的辩证关系。
1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
( 1 )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 2 )投资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2 经济增长对投资的决定作用三、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对运动规律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尽管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但由于两者增长的制约因素不同,或者往往不是以相同比例按相同方向发生变化,有时甚至会发生相背离的变化投资增长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投资增长;二是宏观指导思想和决策水平;三是现有企业潜力利用状况。
三、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对运动规律从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看,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生产方式的初创时期和经济起飞的准备时期,一般是投资增长快于经济增长、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起飞和经济发达时期,会出现投资增长慢于经济增长的状态。
认识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对变动趋势,有利于经济建设中指导思想不偏离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
四、现代西方投资与经济增长理论评析
(一 )哈罗德 ----多马模型
(二 )投资乘数
(三 )加速数理论
(一 )哈罗德 ----多马模型投资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具有供给效应,推动经济增;
另一方面具有需求效应,推动经济增长在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中,哈罗德模型和投资乘数就是分别从数量角度描述投资供给效应和需求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于 40年代先后提出了各自的经济模型,由于两个模型涵议相同,因而一般将他们的模型合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其基本表达式为:
G=s /a
G,收入 (或 )产量增长率
s:储蓄率
a:资本与产量比率
(二 )投资乘数乘数概念是英国经济学家卡思于 1931年提出的,
后来被凯恩思用来研究投资变动对收入的乘数作用,根据凯恩思的投资乘数理论,投资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表示为:
I
y
c
I
m p s
y
s
y?
·
1
1
·
)(
1
或式中:
投资乘数—
-
或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投资增量—
收入增量—
y
c
y
s
y
c
y
s
I
y
1
11
(三 )加速数理论对经济增长水平与投资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提出了加速数理论,它的中心内容是投资支出水平的变动取决于产量变动的水平,认为社会所需要的资本品的数量,不论是存货还是设备,主要取决于收入或生产水平 。 资本品数量的添增,即通常所说的净投资,只有在收入增长时才会出现 。
(三 )加速数理论(续)
以总投资额表示上式两边及时加上t时的更新投资
Dt 的总投资,
Igt表示t时的总投资,包括净投资和更新投资两部分 ;v称为加速饲数,如果资本产出比率为 2,本期产量比上期增加 200,则本期净投资为 400,加速数为 2,表明净投资额是产量变动的 2倍。加速数理论说明,如果某一时期产量增加,则投资净额必须以加速数为倍数,大于产量增加幅度而增加。
ttttgt DyyvDII t )( 1
tT vyK?,
)( 11 ttttt yyvvyvyI
现以 tK 表示t时资本存量,ty
时的产量,
表示t
1?tK 表示t- 1时的资本存量,1?ty
11 tt vyK
1 tttt KKII 表示t时的净投资以 可设
K=vy 得
))((1 1 tttttgt DyyvDII公式第二节 投资与技术进步一、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二,投资是促进技术的主要因素一、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的发展不断对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
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另一方面技术成果的创造,应用和推广,不断促进经济的增长 。
技术进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准备技术水平
(2)改革工艺
(3)提高劳动者素质
(4)提高管理决策水平二、投资是促进技术的主要因素投资对技术进步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投资是技术进步的载体,任何技术成果的应用都必须通过某种投资活动来实现,它是技术与经济之间联系的纽带 。 另一方面,技术本身也是一种投资 的结果,任何一项技术成果都是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本和资源量的产物,技术进步的产生和应用都离不开投资 。
技术本身的特点,高新技术需要大量的投入,但技术成果却具有非相克性,即一地使用技术并不影响另一地区部门使用此项技术的效用,并且技术成果的复制成本极其低廉,这样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来保护知识产权 (技术的发明 ),只有这样,
才能鼓励人们对新技术、新发明的投入。
第三章 投资体制第一节 经济体制与投资体制概述第 二 节 传统投资体制分析第 三 节 投资体制改革第一节 经济体制与投资体制概述一,投资体制与投资模式二,经济体制与投资体制的关系一、投资体制与投资体制模式
(一)投资体制与经济体制的概念
(二)投资管理体制的概念
(三)投资运行机制的概念
(四)投资体制的构成
(五)投资体制模式的种类
(一)投资体制与经济体制的概念
1 投资体制的概念投资体制运行于一定的经济体制之下,是经济体制的最重要的有机构成。投资体制是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投资主体行为,资金筹措途径,投资使用方式、项目决策程序,建设实施管理和宏观调控制度等方面。
(一)投资体制与经济体制的概念(续)
2 经济体制的概念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以及组织,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制度,方式方法的总称 。
(二)投资管理体制的概念投资管理体制指国家组织、领导和调控投资经济活动所采取的基本制度和主要方式、
方法。
(三)投资运行机制的概念投资运行机制指投资主体筹集和具体运用投资资金的方式和方法
(四)投资体制的构成不同的角度来看,投资体制有不同的构成系统论角度看:是由投资决策系统、投资调控系统、
投资动力系统、投资信息系统、四大子系统组成,
是四者的统一体。
(四)投资体制的构成(续)
从管理组织情况看,投资体制包含三个要素:
(1)投资决策主体的层次与结构 (2)由此决定的
(投资运行机制 )投资筹集与运用方式 (3)投资领域内各类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投资活动的研究,首先是解决,谁投资,谁决策的问题,即解决谁是投资决策主体的问题,投资决策主体是指在投资活动中具有独立决策权的法人,是筹集与运用投资资金的责权利相结合的统一体 。
(四)投资体制的构成(续)
投资运行机制指投资主体筹集和具体运用投资资金的方式和方法,是由投资主体的层次和结构决定的,投资主体单一,决策权属于国家,推动方式和方法也必然是单一的,
资金由国家财政统收统支,投资采取拨款方式;投资主体多元化,决策层次多元化,投资方式也必然多样化,除拨款投资外还有银行贷款,以及债券,股票 等投资筹措和运用方式,投资的实施涉及到一系列相关经济组织与经济单位,它们之间经济关系的正确处理,对于投资的正确运用和投资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四)投资体制的构成(续)
投资主体与投资方式单一,国家投资,财政拨款建设单位用款,设计施工单位实施投资建设,那么,投资领域内各单位和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必然是产品经济模式,更多地带有行政性质,投资主体多样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那么投资领域内各个单位和经济实体之间的联系会更多地带有商品经济关系的性质。
(四)投资体制的构成(续)
总之,投资体制三要素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其中投资主体是投资体制的核心要素,它表明投资体制的真正属性:
投资方式方法是投资体制的规定性的外在反映,它反过来也会影响投资决策主体的层次结构,投资领域各单位和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决定于投资主体与投资方式,反过来,
其关系处理的好坏也影响投资主体与投资方式 。
(四)投资体制的构成(续)
从管理职能看,投资体制组成包括:
投资计划管理体制、投资资金管理体制和投资的经营管理体制
(四)投资体制的构成(续)
从管理对象看,投资体制组成包括:
投资项目管理体制、设计体制、施工体制
(五)投资体制模式的种类根据投资决策主体,投资方式方法及投资领域各单位和经济赛之间的经济联系,有以下 3种 。
1.集权投资模式
2.分权投资模式
3..分散投资模式
1.集权投资模式集权投资模式的特点是,国家 (实际上是中央政府 )为单一投资决策主体,投资的方式方法也单一化,投资领域各单位和经济实体之间的联系是非商品经济联系
2.分权投资模式分权投资模式的特点是,中央政府只对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社会消费目标结构的新建项目负直接决策责任,地方政府只对关系地方产业、经济结构的新建项目进行直接决策,企业再生产方面的一切决策权全部由企业行使,这样形成了中央、地方、企业 3个层次的投资决策主体,投资的方式方法,除国家拨款外,还有银行贷款,投资领域各单位和经济实体之间联系也带有一定的商品经济性质 。
3..分散投资模式分散投资模式是一种投资决策权完全分散化的投资模式,
国家彻底放弃一切投资决策权把它交给为数众多的企业,
企业投资经济活动不仅决定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和发展方向 。
(五)投资体制模式的种类(续)
(二 )从经济体制包含 5个方面结构:所有制结构、决策结构、
调节结构、激励机制、组织结构来对投资体制划分,投资体制有如下分类:
(1)所有制结构看;投资体制可以划分为公有制为主体的投资体制模式和私有制为主体的投资体制模式
(2)从决策结构和组织结构看,分为集权投资体制模式和分权投资体制模式
(五)投资体制模式的种类(续)
(3)从调节机制看,投资体制可以划分为市场调节为主的投资体制模式和计划调节为主投资体制模式
(4)从激励机制看,分为利益驱动性和行政强制驱动性投资投资体制模式二、经济体制与投资体制的关系经济体制与投资体制密切相关,一方面经济体制决定投资体制,从广义上讲,投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生产过程是整个物质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投资体制的基本属性要与整个经济体制相适应 。 一定的经济体制模式都与其主导的投资体制模式相适应,在传统的或改良的集中计划经济模式下,主导的投资模式是集权投资模式,在计划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计划经济模式下,主导的投资体制模式是分权投资模式 。 另一方面,投资体制是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它对经济体制有重大影响投资是维持简单再生产和实现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条件,从长期发展趋势看,投资结构决定着产业的技术结构,投资的技术水平决定着生产的技术水平 。
三、投资体制与金融体制银行也是投资主体投资资金的来源与利用离不开金融工具与市场金融调控是投资调控的主要方法第二 节 传统投资体制分析一,传统投资体制的演变二,传统投资体制的特征一、传统投资体制的演变传统投资体制,指我国实行改革以前的投资体制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投资体制的主导模式是集权投资模式,包括二种形式:一种是中央集权制,实行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一五,时期和 60年代经济调整时期;另一种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分权制,实行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 。
(一 )1949~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这是以国家投资为主的投资 主体多元化阶段和中央集权制的形成阶段 。
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是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造成的,1949~1957年在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中,经济体制重要内涵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方面,存在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公私合营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 五种经济成分 。
与投资主体多元化相适应,该时期投资方式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形成了国家财政拨款投资、公私合股投资、银行贷款投资及赎买投资等多种投资方式。
(一 )1949~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 (续)
中央集权投资体制框架是在“一五”后期形成的,其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1)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中的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布局以及重大项目的投资,都由国家统一规定,所有限额以上的委托国外设计的建设项目的设计任务书,必须由国家计委审查,报国务院审批,限额以下的地方工业项目,
也必须由中央有关部门审查批准 。
(一 )1949~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续)
(2)建设资金由国家统一拨款当时规定的基本建设投资包括范围很广,除主要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投资外,技术措施费,新产品试制费,
劳动保护措施费和零星固定资产购置费,都算作基本建设投资,要纳入年度计划才能拨款,从 1954年起这四项费用不算作基本建设投资,但仍从财政拨款,由各主管部门分配使用 。
(3)统一基本建设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1952年成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管理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长期规划和 5年计划,1954年,国家建设委员会成立,把限额以上项目的决策权和设计审批权集中到中央,同年还成立建筑工程部,负责归口管理全国建筑业 。
此外,财政部,物资部和中央,地方的主管部门,
都设有基本建设财务,物资及计划的职能机构,从上到下,形成了统一的基本建设管理机构,管理制度方面,
根据,先勘察,后设计;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规定了,设计任务书 ~初步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图,的四阶段设计程序,并且规定了预算定额,概预算编制细则,
预算价格和各种工程费用定额标准 。
(一 )1949~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续)
(4)基本建设投资统一由专业银行办理拨款和监督从 1952年起,国家财政对基本建设单位的拨款指定由交通银行办理,并监督资金按计划使用,1954
年 10月,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成立 (1996年 3月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 )专门承担基本建设拨款和监督工作 。
(一 )1949~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续)
(二 )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 (1)_
这时期实行了投资体制的第一次地方分权为了克服投资决策权过于集中的弊端,我国于 1956
年进行以扩大地方和企业投资权限,发挥它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的投资体制变革,有以下特征:
1.扩大了地方项目审批权限中央只负责对全国生产力布局等有重大影响的骨干项目的决策其余限额以上项目和全部限额以下项目都由地方审批 。
(二 )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 (2)_
2.实行以地方为主的计划管理体制
,大跃进,时期实行的计划管理体制是以地方管理为主,由各省,区市根据中央确定的方针,负责编制本地区的全部企业,事业单位 (包括中央管理等 )计划草案,
地方对国家基本建设计划有权调整和统筹安排 。
(二 )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 (3)_
3.推行基本建设投资包干制在冶金部等系统一些建设单位推行的投资包干制规定,年度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核定的基本建设投资
(包括储备资金 )在保证不降低生产能力,不推迟交工日期不突破投资总额和不增加非生产性建设比重的条件下,交由各有关建设部门和单位统一掌握,自行安排,包干使用,
有权修改设计定额,调整建设项目,在项目间调剂资金,
留用节余资金,未完工程投资可结转下年使用,年终不再收回 。
(二 )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 (4)_
4.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机构被撤销
1958年建设银行并入财政部门 。 成为财政部门的一个组成机构 。 如基建财务司 (处 )等,这一做法使财政隶属于地方,从而削弱了银行委托管理基本建设的作用 。
5.一些合理的制度被破坏管理制度方面,破坏了,先勘察后设计,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实行,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四边,错误做法,造成了不少工程质量事故和返工损失 。
(三 )1961~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1)
这是中央集权投资体制的重建阶段 。
国家规定,所有基本建设项目和投资,都必须纳入国家计划,基本建设投资不再由地方财政包干,而由中央财政专项拨款,严加控制并减少了部门地方企业的预算外资金 。 同时,改变了基本建设审批权限,1962年 5月,中央规定,大中型建设项目一律由国务院或国家计委批准,
一切基本建设都必须按审批权限报请批准,并按下列基建程序办事,所有建设项目的设计任务书要经过批准,才能列入年度计划,所有的建设项目要在设计文件经过批准和建设条件落实后,才能动工 。
(三 )1961~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2)
投资体制在这一时期表现如下特点:全民所有制投资以国家为决策主体,地方的投资决策权限很少,企业基本上没有扩大再生产的投资决策权,同时,全民所有制投资主要采取无偿拨款方式,在投资领域各经济实体间更多地实行了行政方式的联系,很少体现商品经济关系 。
(四 )1966~1978年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和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前两年这是投资体制的第二次分权时期,这一时期投资制发生了以下几方面变化:
1.基本建设计划审批权限再次下放;
2.再次实行投资包干;
3.扩大地方投资分配权限,即:开始实行,四,三,三,制度 。
二、传统投资体制的特征我国传统投资体制的基本特色是:
(一 )投资主体政府为惟一的投资主体,并且又以中央政府投资主体为主 。
(二 )投资决策投资决策的权限高度集中在政府手中,一方面,投资总量、结构的决策由中央一级政府控制,以指令性计划的方式贯彻落实,地方政府只有计划建议权、执行权,没有决策权,另一方面作为投资决策核心的建设项目,立项决策权也高度集中在政府手中。
(三 )投资渠道投资渠道基本上是单一的财政性资金渠道,并采取单一的拨款制方式交给建设单位使用,建设资金不足,可继续申请财政追加拨款投资。
(四 )投资运行投资体制基本上是一种条条 (部门 )或 块块 (各地区 )分割的行政隶属性质,投资要素流动性很差或基本上不流动。由中央政府集中计划分配和安排使用。
(五 )投资管理投资管理基本上是各个部门分管一个口的大微观系统管理,以行政命令为中介的直接管理模式 。
(六 )投资责任投资责任是一种从上到下没有任何责任约束的管理体制 。
归结为:传统投资体制是以政府为单一的投资主体,以指令性投资计划和行政性立项审批为基础的,以高度集中的政府投资决策和单一财政资金渠道为特征的直按管理型投资体制 。
弊端:
1.投资决策高度集中,投资主体单一,造成企业缺乏活力,投资效益低下 。
2.由于投资资金的无偿供给性以及投资责任的软约束性,形成普遍的投资饥渴症,导致经济周期性振荡 。
3.投资领域各单位和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是非商品经济性质的,
与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 。
第三节 投资体制改革一、投资体制的改革进程二、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与总体框架三,深化和完善投资体制改革的途径一、投资体制的改革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开始从传统的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投资体制也相应迈出改革步伐 。
1979年 4月,国家建委提出在基本建设中推行合同制,这是在投资领域实行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的重要一步 。
5月,部分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收费试点,使设计单位开始向企业化,社会化发展 。
7月,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开始国营企业利润流程,改进折旧费使用方法,征收国营企业固定资产税的试点 。
7月 15日,国务院决定试办经济特区,在特区内对外资实行开放改革 。
8月,国务院又批准了,关于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的报告,,
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迈向市场化进程 。
一、投资体制的改革进程( 1)
从 1979年到现在,我国投资体制改革出现了三次高潮
1.第一次高潮,从 1984年起,投资体制改革开始触及投资决策中的计划与市场问题,其标志是 9,10月间国务院分别颁布的,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和,关于改革计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这两个文件推进了分权化,引进市场机制和加强投资责任约束机制的改革 。
一、投资体制的改革进程( 2)
2.第二次高潮,是以 1988年 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投资体制近期改革方案,为标志,这一阶段重点集中在对资金来源,政府投资范围以及经营方式进行初步改革,指出对投资活动的管理,必须符合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把计划和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般性的建设投资,放给企业或市场,重大长期性建设投资必须依赖国家计划调节,
但要彻底消除吃大锅饭的弊端,建立中央和地方的分工负责制以及投入产出挂钩的投资包干责任制,在建设项目的选定,设计,设备供应,施工中运用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
并逐步建立新的宏观调控体系 。
一、投资体制的改革进程( 3)
3,1992年随着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出现了新的高潮 。
4,6月份,国家正式颁布了关于股份制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文件; 8月份,在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上,国家计委提出基本建设项目业主责任制; 9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明确肯定企业享有投资决策权,并从企业投资范围,决策权限的界定,改革优惠和责任约束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
二、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与总体框架
(一 )目标模式以企业投资为主体,以市场调控为主要手段,以各投资主体自主决策,自担风险为基础的间接管理型的投资体制 。
最本质的特征:企业成为主要的投资主体,要有完善的投融资机制和充分的项目决策自主权,按利润最大化原则和市场法则调节投资运行并独立承担投资风险责任,政府的投资管理职能则完全转向宏观管理,间接调控,政府指导和信息服务的职能上 。
上述投资体制改革目标模式表述为 5个根本性的转变 。
(一 )目标模式 (续)
(1)投资主体由政府投资为主或政府行为为主,转变为企业投资、企业行为为主、并对政府投资的范围、方式作出比较明确的界定。
(2)投资要素的配置由以前的计划配置为主,转变为以市场配置为主。
(3)投融资体制从计划指标分配安排制度转变为灵活多样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并举的市场诱导制度,政策性融资机构和商业银行相分离,实行政府投资的企业化经营。
(一 )目标模式(续)
(4)投资经营由过去无责任约束,转变为风险投资责任制,企业在明确产权的基础上,硬化约束机制使其真正成为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担投资风险与投资责任的经济实体,改变过去责任约束软化,企业只是政府附属物的状况。
(5)投资调节由过去的以行政调节和计划调节手段为主,转变为以经济调节、市场调节、和法律手段调节为主。
(二 )投资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
1.转变政府职能,界定企业产权关系,实现企业和政府投资主体的双重转化 。
2.明确政府投资主体的职能和范围,中央主要负责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地方政府则负责地区性基础设施建设 。
3.建立健全投资宏观间接调控体系 。
三、深化和完善投资体制改革的途径
(一 )深化改革和完善投资决策体制
(二 )深化改革和完善投资计划管理体制
(三 )健全和完善投资资金的运行机制
(一 )深化改革和完善投资决策体制 (1)
深化改革和完善投资决策体制的目标,是实现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起责,权,利相结合的多层次投资决策体制 。
实现投资决策科学化,首先,要坚持宏观投资决策与微观决策相统一的原则,其次要建立并完善科学的决策程序,最后,要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提高投资者决策的水平 。
(一 )深化改革和完善投资决策体制 (2)
实现投资决策民主化,就是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决策管理制度,使投资决策成为有利于集中多方面意见,进行多方案比较评价,从而有利于优选投资方案也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决策制 。
为保证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还要相应建立和完善各类投资决策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建立投资决策责任制,做到谁决策谁承担风险和责任,谁受益,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的多层次的投资决策体制 。
(二 )深化改革和完善投资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计划管理主要在于提高计划管理的科学性,应根据全社会的需求和财力,物力,技术装备能力第可能性进行综合平衡,以确定五年计划的投资规模和年度投资规模,
力求避免年度间接投资规模的大幅波动 。
(三 )健全和完善投资资金的运行机制 (1)
资金运行机制主要指资金筹措,使用和回收的融通与配置机制,资金运行机制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投资增长与结构转换 。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
1.在实行投资资金筹集多渠道化的同时,完善投资集资机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长期资金市场。
落实企业投融资权限,强化企业自身投资机制,开拓企业证券投融资渠道,开拓企业证券投融资规模。发展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利用外资,促进资金的流动。
(三 )健全和完善投资资金的运行机制 (2)
2.转换政府投融资机制。
构造政策性投融资组织结构,完善“政策性”投融资职能,
改进政府政策性投融资机制,促进、国有资产的存量调整,通过股份投融资方式来扩大重点建设资金,转换政府债务投融资机制,
扩大内外债务,增加政府投资积累。是完善政府投融资机制的重要选择。
投资案例中国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使越来越多泡沫的投资,水落石出,,造成无法挽回的历史失误,使国家及纳税人的钱频频成竹蓝打水。迫于中国经济强烈、急切需求,中国重大建设项目决策权又往往集中在没有制衡的一言堂之处,
使中国在建重大项目的决策失误也成为家常便饭。下面就是中国几例的已建在建项目的几则重大失误。
三门峡水库珠海机场:超前之痛国内四大超前工程三门峡水库三门峡立项之初就遭到陕西方面的坚决反对,当时陕西不少政府官员通过多种渠道力陈此项目对陕西的影响。其实早在 1955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前苏联专家提出的,高坝大库,的三门峡水利工程方案虽然被全票通过,但同时也遭到了清华大学水利专家黄万里和水电总局实习生温善章的反对。
三门峡水库
1958年,在三门峡工程开工一年后,陕西仍在极力反对三门峡工程。理由是:沿黄流域水土保持好就能解决黄河水患问题,
无须修建三门峡工程。但三门峡工程并没有因此停止。 1960年,大坝基本竣工,并开始蓄水。
三门峡水库
1961年下半年,陕西的担忧变成现实,15亿吨泥沙全部铺在了从潼关到三门峡的河道里,潼关的河道抬高,渭河成为悬河。关中平原的地下水无法排泄,田地出现盐碱化甚至沼泽化,粮食因此年年减产。 1962年,陕西人再也按捺不住,在 4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二届三次会议上,陕西省代表提交提案,拟请国务院从速制订黄河三门峡水库近期运用原则和管理的具体方案,以减少库区淤积,
并保护 335米移民线以上居民的生产、生活、生命安全。
珠海机场,超前之痛数字化珠海机场
9.2 万平方米:珠海机场候机楼占地面积,澳门机场客运大楼占地面积 4500平方米,不足珠海机场 1/20.
4000米 × 60米:珠海机场跑道面积,是中国最长的机场跑道 。
27.7万平方米:停机坪面积,有 21个停机位 。 而澳门机场停机坪只能停靠 6架波音 747 和 10架麦道 11.
17363 架次,2000年珠海机场起落总架次,不足设计年航空起降架次数的 1/5( 10万架次 ) 。 是香港新机场去年全年升降班次的 1/10
( 十八万架次 ) 。
579379人次,2000年客运量,不到设计客流量的 1/24( 1200万人次 ),不足深圳黄田机场的 1/10( 600 万人次 ),不足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 1/35( 过 2000万人次 ),不足香港新机场的 1/60( 过 3200万人次 ) 。 换言之珠海机场每月客流量只相当于广州白云机场一天的客流量,每年的客流量只相当于香港新机场一周客流量 。
9454吨,2000年货运总量,不足设计货运总量的
1/60( 60万吨 ) 。 比澳门机场 2000年 7 月货运总量
( 1.0412万吨 ) 还少,不足香港新机场 2000年货运量的 1/220( 220 万吨 ) 。
95.6亿:机场对外宣称的投资总额 。 1998年香港梁振英测量行给珠海机场的评估现值是 110 亿元人民币 。 1997年 5 月 31日深圳机场集团上市时评估后的净资产只有区区 2.97亿元,客运量与货运量均超过珠海机场数十倍的澳门机场是澳门最大的一项工程,机场总投资预算也不过 73亿澳门元 ( 约合 9.13
亿美元,75亿人民币 ) 。 95.6亿人民币是 1998年珠海全年 GDP 的 1/3 强 ( 263.5 亿人民币 ),是 1999
年全年 GDP 的 1/3,是 1998年珠海全年财政收入的 6
倍 ( 16亿人民币 ) 。
珠海的四大卖点澳门游,离澳门最近的地方就是珠海 。 从珠海九州港花 55元坐船四十分钟环游澳门,如果天气够清朗,你可以看得清澳门岛上每一棵树木 。
当然也有赌场,导游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你哪个是葡京,哪个是东方 。 对于内地人来讲,澳门就是花花世界的代名词 。 来珠海就是为了看澳门,哪怕 500 米天水相隔 。
航展,航展是珠海的另一噱头 。 听说珠海市政府为航展赔了几亿多,每次航展期间,珠海市里连卖香烟的老太都会向你兜售航展门票 。 我去看航展的时候,机场旁边的小山包上站满了人,都是些买不起票的贩夫走卒之流 。 每当有飞机升起,坐着的人都站起来,小山上一下子人头攒动,吱吱喳喳,
好似庙会 。
航展进行过程中又一架飞机起飞情侣路,情侣路是珠海的好风景之一 。 不仅有风景,还有靓人可看 。 情侣路邻海,曲折漫长,建筑绝少,绿化好,黄昏时是情侣散步的好去处 。 外地人去情侣路还有一个目的是去看珠海靓女,看过之后啧啧赞叹,高个,白皮肤,几好睇 。
度假,以珠三角而论,珠海是度假的最佳去处 。 全城花团锦簇,没有珠三角其它城市的喧闹
,珠海人也性格温良 。 加之空气好,物价平,消费低,城市小,几个景点一日便可游遍,其余时间都可用来修身养性 。 惜乎夜店不够多 。
国内四大超前工程二滩电站水利工程,1983年 9 月在规划建设二 滩电站期间,当时的国家计委审定,二滩水电站建设,过木机道,按年过木量 110 万立方米规模设计,工程 1996年审定概算费用 12.6亿元 。 后又经过更充分的论证,专家们撰写出
,二滩电站过木道年过水量调查,报告,有关部门才将当时
,年过水量 110 万立方米,改为,按年过木量 60万立方米
,设计 。 1995年,过木工程正式动工,1998年 11月停建,整个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总投资已耗 8 亿 。
广州乙稀工程:曾是广州,特一号,工程的广州乙烯工程至今仍是广州人心口一块痛处 。 广州乙烯工程于
1993年开工建设,1997年 8 月建成投产 。 由于设计规模只有 15万吨,投资却达到 83.7亿元,结果试产 3 个月就亏损近 1亿元,被迫于当年 11月停产 。 据专家分析,
如不采取果断措施,广州乙烯的债务将由最多时的 70
亿元增加到 2010年的 140 亿元 。 停产期间每年还贷款利息 7.2 亿元,每年设备维修费 8400万元 。 2001年 1
月 26日,广州乙烯被广州石化兼并,专程赶来广州收拾烂摊子的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也长出了一口气,
广州乙烯筹建期间一直担任中国石化总经理的他也一直承认 " 教训深刻 ".
中原制药厂:总投资达 13.26 亿元的中原制药厂,是
,七五,和,八五,期间中国医药行业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之一,全部引进欧洲最先进的设备,引进在欧洲尚未正式使用的技术,项目 1984年正式立项,1988年破土动工,
国家计委 1987年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工程投资为
4.95亿元人民币; 1990年增至 7.2 亿元; 1991年项目建设后期增加到 11.39 亿元; 1993年,工程总投资达到
13.26 亿元 。 1992年建成试产,才发现技术还存在重大漏洞,中原制药厂不仅背上 30.6亿元的债务包袱,而且为保证职工基本生活费用和设备简单维护,每年尚需开支 3500万元 。 郑州市政府每年要从财政中拿出 20% 的收入替中原制药厂还债,多年来财政吃紧 。
湖北冶钢无缝钢管厂:湖北冶钢 1994年投资总额 7.8 亿建设的 170 毫米无缝钢管厂,因中国根本没有大口径无缝钢管的需求市场,生产工艺不配套,结果投资五年来未赚一分钱,反而亏损
4.3 亿 。 为了与这些进口的,洋设备,配套,
冶钢还征用 700亩农民的土地,修建了高大的
,花园式,厂房,占地面积 3.7 万平方米,湖北冶钢 1997年总利润为 31万元,而冶钢无缝钢管项目每年就亏损近 1 亿多元,加上每年还要付本息 1 亿多元,冶钢也从纳税大户一变而成亏损大户 。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人力资源 (劳动力的供给、教育、纪律、奖励 )
自然资源 (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 )
资本 (机器和工厂,道路,住宅,建筑设备 )
技术 (科学,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 )
一、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续 )
总生产函数,(即将国民总产出、总投入和技术联系在一起 )
数学表达式,Q=AF(K,L,R)
其中 Q=产出,K=资本对产出的贡献,L=投入的劳动力,R=投入的自然资源,A代表经济中的技术水平,F是生产函数。
随着资本、劳动力、资源投入要素的增加产出也会增加。由于新发明的出现,或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技术水平 (A)能得到提高,因此技术的进步可以使一国在相同投入水平下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二、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 。
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彼此制约的辩证关系。
1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
( 1 )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 2 )投资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2 经济增长对投资的决定作用三、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对运动规律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尽管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但由于两者增长的制约因素不同,或者往往不是以相同比例按相同方向发生变化,有时甚至会发生相背离的变化投资增长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投资增长;二是宏观指导思想和决策水平;三是现有企业潜力利用状况。
三、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对运动规律从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看,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生产方式的初创时期和经济起飞的准备时期,一般是投资增长快于经济增长、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起飞和经济发达时期,会出现投资增长慢于经济增长的状态。
认识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对变动趋势,有利于经济建设中指导思想不偏离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
四、现代西方投资与经济增长理论评析
(一 )哈罗德 ----多马模型
(二 )投资乘数
(三 )加速数理论
(一 )哈罗德 ----多马模型投资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具有供给效应,推动经济增;
另一方面具有需求效应,推动经济增长在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中,哈罗德模型和投资乘数就是分别从数量角度描述投资供给效应和需求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于 40年代先后提出了各自的经济模型,由于两个模型涵议相同,因而一般将他们的模型合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其基本表达式为:
G=s /a
G,收入 (或 )产量增长率
s:储蓄率
a:资本与产量比率
(二 )投资乘数乘数概念是英国经济学家卡思于 1931年提出的,
后来被凯恩思用来研究投资变动对收入的乘数作用,根据凯恩思的投资乘数理论,投资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表示为:
I
y
c
I
m p s
y
s
y?
·
1
1
·
)(
1
或式中:
投资乘数—
-
或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投资增量—
收入增量—
y
c
y
s
y
c
y
s
I
y
1
11
(三 )加速数理论对经济增长水平与投资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提出了加速数理论,它的中心内容是投资支出水平的变动取决于产量变动的水平,认为社会所需要的资本品的数量,不论是存货还是设备,主要取决于收入或生产水平 。 资本品数量的添增,即通常所说的净投资,只有在收入增长时才会出现 。
(三 )加速数理论(续)
以总投资额表示上式两边及时加上t时的更新投资
Dt 的总投资,
Igt表示t时的总投资,包括净投资和更新投资两部分 ;v称为加速饲数,如果资本产出比率为 2,本期产量比上期增加 200,则本期净投资为 400,加速数为 2,表明净投资额是产量变动的 2倍。加速数理论说明,如果某一时期产量增加,则投资净额必须以加速数为倍数,大于产量增加幅度而增加。
ttttgt DyyvDII t )( 1
tT vyK?,
)( 11 ttttt yyvvyvyI
现以 tK 表示t时资本存量,ty
时的产量,
表示t
1?tK 表示t- 1时的资本存量,1?ty
11 tt vyK
1 tttt KKII 表示t时的净投资以 可设
K=vy 得
))((1 1 tttttgt DyyvDII公式第二节 投资与技术进步一、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二,投资是促进技术的主要因素一、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的发展不断对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
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另一方面技术成果的创造,应用和推广,不断促进经济的增长 。
技术进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准备技术水平
(2)改革工艺
(3)提高劳动者素质
(4)提高管理决策水平二、投资是促进技术的主要因素投资对技术进步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投资是技术进步的载体,任何技术成果的应用都必须通过某种投资活动来实现,它是技术与经济之间联系的纽带 。 另一方面,技术本身也是一种投资 的结果,任何一项技术成果都是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本和资源量的产物,技术进步的产生和应用都离不开投资 。
技术本身的特点,高新技术需要大量的投入,但技术成果却具有非相克性,即一地使用技术并不影响另一地区部门使用此项技术的效用,并且技术成果的复制成本极其低廉,这样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来保护知识产权 (技术的发明 ),只有这样,
才能鼓励人们对新技术、新发明的投入。
第三章 投资体制第一节 经济体制与投资体制概述第 二 节 传统投资体制分析第 三 节 投资体制改革第一节 经济体制与投资体制概述一,投资体制与投资模式二,经济体制与投资体制的关系一、投资体制与投资体制模式
(一)投资体制与经济体制的概念
(二)投资管理体制的概念
(三)投资运行机制的概念
(四)投资体制的构成
(五)投资体制模式的种类
(一)投资体制与经济体制的概念
1 投资体制的概念投资体制运行于一定的经济体制之下,是经济体制的最重要的有机构成。投资体制是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投资主体行为,资金筹措途径,投资使用方式、项目决策程序,建设实施管理和宏观调控制度等方面。
(一)投资体制与经济体制的概念(续)
2 经济体制的概念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以及组织,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制度,方式方法的总称 。
(二)投资管理体制的概念投资管理体制指国家组织、领导和调控投资经济活动所采取的基本制度和主要方式、
方法。
(三)投资运行机制的概念投资运行机制指投资主体筹集和具体运用投资资金的方式和方法
(四)投资体制的构成不同的角度来看,投资体制有不同的构成系统论角度看:是由投资决策系统、投资调控系统、
投资动力系统、投资信息系统、四大子系统组成,
是四者的统一体。
(四)投资体制的构成(续)
从管理组织情况看,投资体制包含三个要素:
(1)投资决策主体的层次与结构 (2)由此决定的
(投资运行机制 )投资筹集与运用方式 (3)投资领域内各类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投资活动的研究,首先是解决,谁投资,谁决策的问题,即解决谁是投资决策主体的问题,投资决策主体是指在投资活动中具有独立决策权的法人,是筹集与运用投资资金的责权利相结合的统一体 。
(四)投资体制的构成(续)
投资运行机制指投资主体筹集和具体运用投资资金的方式和方法,是由投资主体的层次和结构决定的,投资主体单一,决策权属于国家,推动方式和方法也必然是单一的,
资金由国家财政统收统支,投资采取拨款方式;投资主体多元化,决策层次多元化,投资方式也必然多样化,除拨款投资外还有银行贷款,以及债券,股票 等投资筹措和运用方式,投资的实施涉及到一系列相关经济组织与经济单位,它们之间经济关系的正确处理,对于投资的正确运用和投资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四)投资体制的构成(续)
投资主体与投资方式单一,国家投资,财政拨款建设单位用款,设计施工单位实施投资建设,那么,投资领域内各单位和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必然是产品经济模式,更多地带有行政性质,投资主体多样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那么投资领域内各个单位和经济实体之间的联系会更多地带有商品经济关系的性质。
(四)投资体制的构成(续)
总之,投资体制三要素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其中投资主体是投资体制的核心要素,它表明投资体制的真正属性:
投资方式方法是投资体制的规定性的外在反映,它反过来也会影响投资决策主体的层次结构,投资领域各单位和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决定于投资主体与投资方式,反过来,
其关系处理的好坏也影响投资主体与投资方式 。
(四)投资体制的构成(续)
从管理职能看,投资体制组成包括:
投资计划管理体制、投资资金管理体制和投资的经营管理体制
(四)投资体制的构成(续)
从管理对象看,投资体制组成包括:
投资项目管理体制、设计体制、施工体制
(五)投资体制模式的种类根据投资决策主体,投资方式方法及投资领域各单位和经济赛之间的经济联系,有以下 3种 。
1.集权投资模式
2.分权投资模式
3..分散投资模式
1.集权投资模式集权投资模式的特点是,国家 (实际上是中央政府 )为单一投资决策主体,投资的方式方法也单一化,投资领域各单位和经济实体之间的联系是非商品经济联系
2.分权投资模式分权投资模式的特点是,中央政府只对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社会消费目标结构的新建项目负直接决策责任,地方政府只对关系地方产业、经济结构的新建项目进行直接决策,企业再生产方面的一切决策权全部由企业行使,这样形成了中央、地方、企业 3个层次的投资决策主体,投资的方式方法,除国家拨款外,还有银行贷款,投资领域各单位和经济实体之间联系也带有一定的商品经济性质 。
3..分散投资模式分散投资模式是一种投资决策权完全分散化的投资模式,
国家彻底放弃一切投资决策权把它交给为数众多的企业,
企业投资经济活动不仅决定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和发展方向 。
(五)投资体制模式的种类(续)
(二 )从经济体制包含 5个方面结构:所有制结构、决策结构、
调节结构、激励机制、组织结构来对投资体制划分,投资体制有如下分类:
(1)所有制结构看;投资体制可以划分为公有制为主体的投资体制模式和私有制为主体的投资体制模式
(2)从决策结构和组织结构看,分为集权投资体制模式和分权投资体制模式
(五)投资体制模式的种类(续)
(3)从调节机制看,投资体制可以划分为市场调节为主的投资体制模式和计划调节为主投资体制模式
(4)从激励机制看,分为利益驱动性和行政强制驱动性投资投资体制模式二、经济体制与投资体制的关系经济体制与投资体制密切相关,一方面经济体制决定投资体制,从广义上讲,投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生产过程是整个物质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投资体制的基本属性要与整个经济体制相适应 。 一定的经济体制模式都与其主导的投资体制模式相适应,在传统的或改良的集中计划经济模式下,主导的投资模式是集权投资模式,在计划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计划经济模式下,主导的投资体制模式是分权投资模式 。 另一方面,投资体制是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它对经济体制有重大影响投资是维持简单再生产和实现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条件,从长期发展趋势看,投资结构决定着产业的技术结构,投资的技术水平决定着生产的技术水平 。
三、投资体制与金融体制银行也是投资主体投资资金的来源与利用离不开金融工具与市场金融调控是投资调控的主要方法第二 节 传统投资体制分析一,传统投资体制的演变二,传统投资体制的特征一、传统投资体制的演变传统投资体制,指我国实行改革以前的投资体制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投资体制的主导模式是集权投资模式,包括二种形式:一种是中央集权制,实行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一五,时期和 60年代经济调整时期;另一种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分权制,实行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 。
(一 )1949~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这是以国家投资为主的投资 主体多元化阶段和中央集权制的形成阶段 。
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是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造成的,1949~1957年在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中,经济体制重要内涵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方面,存在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公私合营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 五种经济成分 。
与投资主体多元化相适应,该时期投资方式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形成了国家财政拨款投资、公私合股投资、银行贷款投资及赎买投资等多种投资方式。
(一 )1949~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 (续)
中央集权投资体制框架是在“一五”后期形成的,其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1)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中的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布局以及重大项目的投资,都由国家统一规定,所有限额以上的委托国外设计的建设项目的设计任务书,必须由国家计委审查,报国务院审批,限额以下的地方工业项目,
也必须由中央有关部门审查批准 。
(一 )1949~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续)
(2)建设资金由国家统一拨款当时规定的基本建设投资包括范围很广,除主要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投资外,技术措施费,新产品试制费,
劳动保护措施费和零星固定资产购置费,都算作基本建设投资,要纳入年度计划才能拨款,从 1954年起这四项费用不算作基本建设投资,但仍从财政拨款,由各主管部门分配使用 。
(3)统一基本建设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1952年成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管理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长期规划和 5年计划,1954年,国家建设委员会成立,把限额以上项目的决策权和设计审批权集中到中央,同年还成立建筑工程部,负责归口管理全国建筑业 。
此外,财政部,物资部和中央,地方的主管部门,
都设有基本建设财务,物资及计划的职能机构,从上到下,形成了统一的基本建设管理机构,管理制度方面,
根据,先勘察,后设计;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规定了,设计任务书 ~初步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图,的四阶段设计程序,并且规定了预算定额,概预算编制细则,
预算价格和各种工程费用定额标准 。
(一 )1949~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续)
(4)基本建设投资统一由专业银行办理拨款和监督从 1952年起,国家财政对基本建设单位的拨款指定由交通银行办理,并监督资金按计划使用,1954
年 10月,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成立 (1996年 3月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 )专门承担基本建设拨款和监督工作 。
(一 )1949~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续)
(二 )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 (1)_
这时期实行了投资体制的第一次地方分权为了克服投资决策权过于集中的弊端,我国于 1956
年进行以扩大地方和企业投资权限,发挥它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的投资体制变革,有以下特征:
1.扩大了地方项目审批权限中央只负责对全国生产力布局等有重大影响的骨干项目的决策其余限额以上项目和全部限额以下项目都由地方审批 。
(二 )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 (2)_
2.实行以地方为主的计划管理体制
,大跃进,时期实行的计划管理体制是以地方管理为主,由各省,区市根据中央确定的方针,负责编制本地区的全部企业,事业单位 (包括中央管理等 )计划草案,
地方对国家基本建设计划有权调整和统筹安排 。
(二 )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 (3)_
3.推行基本建设投资包干制在冶金部等系统一些建设单位推行的投资包干制规定,年度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核定的基本建设投资
(包括储备资金 )在保证不降低生产能力,不推迟交工日期不突破投资总额和不增加非生产性建设比重的条件下,交由各有关建设部门和单位统一掌握,自行安排,包干使用,
有权修改设计定额,调整建设项目,在项目间调剂资金,
留用节余资金,未完工程投资可结转下年使用,年终不再收回 。
(二 )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 (4)_
4.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机构被撤销
1958年建设银行并入财政部门 。 成为财政部门的一个组成机构 。 如基建财务司 (处 )等,这一做法使财政隶属于地方,从而削弱了银行委托管理基本建设的作用 。
5.一些合理的制度被破坏管理制度方面,破坏了,先勘察后设计,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实行,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四边,错误做法,造成了不少工程质量事故和返工损失 。
(三 )1961~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1)
这是中央集权投资体制的重建阶段 。
国家规定,所有基本建设项目和投资,都必须纳入国家计划,基本建设投资不再由地方财政包干,而由中央财政专项拨款,严加控制并减少了部门地方企业的预算外资金 。 同时,改变了基本建设审批权限,1962年 5月,中央规定,大中型建设项目一律由国务院或国家计委批准,
一切基本建设都必须按审批权限报请批准,并按下列基建程序办事,所有建设项目的设计任务书要经过批准,才能列入年度计划,所有的建设项目要在设计文件经过批准和建设条件落实后,才能动工 。
(三 )1961~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2)
投资体制在这一时期表现如下特点:全民所有制投资以国家为决策主体,地方的投资决策权限很少,企业基本上没有扩大再生产的投资决策权,同时,全民所有制投资主要采取无偿拨款方式,在投资领域各经济实体间更多地实行了行政方式的联系,很少体现商品经济关系 。
(四 )1966~1978年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和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前两年这是投资体制的第二次分权时期,这一时期投资制发生了以下几方面变化:
1.基本建设计划审批权限再次下放;
2.再次实行投资包干;
3.扩大地方投资分配权限,即:开始实行,四,三,三,制度 。
二、传统投资体制的特征我国传统投资体制的基本特色是:
(一 )投资主体政府为惟一的投资主体,并且又以中央政府投资主体为主 。
(二 )投资决策投资决策的权限高度集中在政府手中,一方面,投资总量、结构的决策由中央一级政府控制,以指令性计划的方式贯彻落实,地方政府只有计划建议权、执行权,没有决策权,另一方面作为投资决策核心的建设项目,立项决策权也高度集中在政府手中。
(三 )投资渠道投资渠道基本上是单一的财政性资金渠道,并采取单一的拨款制方式交给建设单位使用,建设资金不足,可继续申请财政追加拨款投资。
(四 )投资运行投资体制基本上是一种条条 (部门 )或 块块 (各地区 )分割的行政隶属性质,投资要素流动性很差或基本上不流动。由中央政府集中计划分配和安排使用。
(五 )投资管理投资管理基本上是各个部门分管一个口的大微观系统管理,以行政命令为中介的直接管理模式 。
(六 )投资责任投资责任是一种从上到下没有任何责任约束的管理体制 。
归结为:传统投资体制是以政府为单一的投资主体,以指令性投资计划和行政性立项审批为基础的,以高度集中的政府投资决策和单一财政资金渠道为特征的直按管理型投资体制 。
弊端:
1.投资决策高度集中,投资主体单一,造成企业缺乏活力,投资效益低下 。
2.由于投资资金的无偿供给性以及投资责任的软约束性,形成普遍的投资饥渴症,导致经济周期性振荡 。
3.投资领域各单位和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是非商品经济性质的,
与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 。
第三节 投资体制改革一、投资体制的改革进程二、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与总体框架三,深化和完善投资体制改革的途径一、投资体制的改革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开始从传统的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投资体制也相应迈出改革步伐 。
1979年 4月,国家建委提出在基本建设中推行合同制,这是在投资领域实行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的重要一步 。
5月,部分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收费试点,使设计单位开始向企业化,社会化发展 。
7月,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开始国营企业利润流程,改进折旧费使用方法,征收国营企业固定资产税的试点 。
7月 15日,国务院决定试办经济特区,在特区内对外资实行开放改革 。
8月,国务院又批准了,关于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的报告,,
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迈向市场化进程 。
一、投资体制的改革进程( 1)
从 1979年到现在,我国投资体制改革出现了三次高潮
1.第一次高潮,从 1984年起,投资体制改革开始触及投资决策中的计划与市场问题,其标志是 9,10月间国务院分别颁布的,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和,关于改革计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这两个文件推进了分权化,引进市场机制和加强投资责任约束机制的改革 。
一、投资体制的改革进程( 2)
2.第二次高潮,是以 1988年 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投资体制近期改革方案,为标志,这一阶段重点集中在对资金来源,政府投资范围以及经营方式进行初步改革,指出对投资活动的管理,必须符合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把计划和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般性的建设投资,放给企业或市场,重大长期性建设投资必须依赖国家计划调节,
但要彻底消除吃大锅饭的弊端,建立中央和地方的分工负责制以及投入产出挂钩的投资包干责任制,在建设项目的选定,设计,设备供应,施工中运用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
并逐步建立新的宏观调控体系 。
一、投资体制的改革进程( 3)
3,1992年随着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出现了新的高潮 。
4,6月份,国家正式颁布了关于股份制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文件; 8月份,在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上,国家计委提出基本建设项目业主责任制; 9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明确肯定企业享有投资决策权,并从企业投资范围,决策权限的界定,改革优惠和责任约束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
二、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与总体框架
(一 )目标模式以企业投资为主体,以市场调控为主要手段,以各投资主体自主决策,自担风险为基础的间接管理型的投资体制 。
最本质的特征:企业成为主要的投资主体,要有完善的投融资机制和充分的项目决策自主权,按利润最大化原则和市场法则调节投资运行并独立承担投资风险责任,政府的投资管理职能则完全转向宏观管理,间接调控,政府指导和信息服务的职能上 。
上述投资体制改革目标模式表述为 5个根本性的转变 。
(一 )目标模式 (续)
(1)投资主体由政府投资为主或政府行为为主,转变为企业投资、企业行为为主、并对政府投资的范围、方式作出比较明确的界定。
(2)投资要素的配置由以前的计划配置为主,转变为以市场配置为主。
(3)投融资体制从计划指标分配安排制度转变为灵活多样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并举的市场诱导制度,政策性融资机构和商业银行相分离,实行政府投资的企业化经营。
(一 )目标模式(续)
(4)投资经营由过去无责任约束,转变为风险投资责任制,企业在明确产权的基础上,硬化约束机制使其真正成为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担投资风险与投资责任的经济实体,改变过去责任约束软化,企业只是政府附属物的状况。
(5)投资调节由过去的以行政调节和计划调节手段为主,转变为以经济调节、市场调节、和法律手段调节为主。
(二 )投资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
1.转变政府职能,界定企业产权关系,实现企业和政府投资主体的双重转化 。
2.明确政府投资主体的职能和范围,中央主要负责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地方政府则负责地区性基础设施建设 。
3.建立健全投资宏观间接调控体系 。
三、深化和完善投资体制改革的途径
(一 )深化改革和完善投资决策体制
(二 )深化改革和完善投资计划管理体制
(三 )健全和完善投资资金的运行机制
(一 )深化改革和完善投资决策体制 (1)
深化改革和完善投资决策体制的目标,是实现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起责,权,利相结合的多层次投资决策体制 。
实现投资决策科学化,首先,要坚持宏观投资决策与微观决策相统一的原则,其次要建立并完善科学的决策程序,最后,要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提高投资者决策的水平 。
(一 )深化改革和完善投资决策体制 (2)
实现投资决策民主化,就是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决策管理制度,使投资决策成为有利于集中多方面意见,进行多方案比较评价,从而有利于优选投资方案也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决策制 。
为保证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还要相应建立和完善各类投资决策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建立投资决策责任制,做到谁决策谁承担风险和责任,谁受益,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的多层次的投资决策体制 。
(二 )深化改革和完善投资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计划管理主要在于提高计划管理的科学性,应根据全社会的需求和财力,物力,技术装备能力第可能性进行综合平衡,以确定五年计划的投资规模和年度投资规模,
力求避免年度间接投资规模的大幅波动 。
(三 )健全和完善投资资金的运行机制 (1)
资金运行机制主要指资金筹措,使用和回收的融通与配置机制,资金运行机制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投资增长与结构转换 。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
1.在实行投资资金筹集多渠道化的同时,完善投资集资机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长期资金市场。
落实企业投融资权限,强化企业自身投资机制,开拓企业证券投融资渠道,开拓企业证券投融资规模。发展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利用外资,促进资金的流动。
(三 )健全和完善投资资金的运行机制 (2)
2.转换政府投融资机制。
构造政策性投融资组织结构,完善“政策性”投融资职能,
改进政府政策性投融资机制,促进、国有资产的存量调整,通过股份投融资方式来扩大重点建设资金,转换政府债务投融资机制,
扩大内外债务,增加政府投资积累。是完善政府投融资机制的重要选择。
投资案例中国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使越来越多泡沫的投资,水落石出,,造成无法挽回的历史失误,使国家及纳税人的钱频频成竹蓝打水。迫于中国经济强烈、急切需求,中国重大建设项目决策权又往往集中在没有制衡的一言堂之处,
使中国在建重大项目的决策失误也成为家常便饭。下面就是中国几例的已建在建项目的几则重大失误。
三门峡水库珠海机场:超前之痛国内四大超前工程三门峡水库三门峡立项之初就遭到陕西方面的坚决反对,当时陕西不少政府官员通过多种渠道力陈此项目对陕西的影响。其实早在 1955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前苏联专家提出的,高坝大库,的三门峡水利工程方案虽然被全票通过,但同时也遭到了清华大学水利专家黄万里和水电总局实习生温善章的反对。
三门峡水库
1958年,在三门峡工程开工一年后,陕西仍在极力反对三门峡工程。理由是:沿黄流域水土保持好就能解决黄河水患问题,
无须修建三门峡工程。但三门峡工程并没有因此停止。 1960年,大坝基本竣工,并开始蓄水。
三门峡水库
1961年下半年,陕西的担忧变成现实,15亿吨泥沙全部铺在了从潼关到三门峡的河道里,潼关的河道抬高,渭河成为悬河。关中平原的地下水无法排泄,田地出现盐碱化甚至沼泽化,粮食因此年年减产。 1962年,陕西人再也按捺不住,在 4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二届三次会议上,陕西省代表提交提案,拟请国务院从速制订黄河三门峡水库近期运用原则和管理的具体方案,以减少库区淤积,
并保护 335米移民线以上居民的生产、生活、生命安全。
珠海机场,超前之痛数字化珠海机场
9.2 万平方米:珠海机场候机楼占地面积,澳门机场客运大楼占地面积 4500平方米,不足珠海机场 1/20.
4000米 × 60米:珠海机场跑道面积,是中国最长的机场跑道 。
27.7万平方米:停机坪面积,有 21个停机位 。 而澳门机场停机坪只能停靠 6架波音 747 和 10架麦道 11.
17363 架次,2000年珠海机场起落总架次,不足设计年航空起降架次数的 1/5( 10万架次 ) 。 是香港新机场去年全年升降班次的 1/10
( 十八万架次 ) 。
579379人次,2000年客运量,不到设计客流量的 1/24( 1200万人次 ),不足深圳黄田机场的 1/10( 600 万人次 ),不足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 1/35( 过 2000万人次 ),不足香港新机场的 1/60( 过 3200万人次 ) 。 换言之珠海机场每月客流量只相当于广州白云机场一天的客流量,每年的客流量只相当于香港新机场一周客流量 。
9454吨,2000年货运总量,不足设计货运总量的
1/60( 60万吨 ) 。 比澳门机场 2000年 7 月货运总量
( 1.0412万吨 ) 还少,不足香港新机场 2000年货运量的 1/220( 220 万吨 ) 。
95.6亿:机场对外宣称的投资总额 。 1998年香港梁振英测量行给珠海机场的评估现值是 110 亿元人民币 。 1997年 5 月 31日深圳机场集团上市时评估后的净资产只有区区 2.97亿元,客运量与货运量均超过珠海机场数十倍的澳门机场是澳门最大的一项工程,机场总投资预算也不过 73亿澳门元 ( 约合 9.13
亿美元,75亿人民币 ) 。 95.6亿人民币是 1998年珠海全年 GDP 的 1/3 强 ( 263.5 亿人民币 ),是 1999
年全年 GDP 的 1/3,是 1998年珠海全年财政收入的 6
倍 ( 16亿人民币 ) 。
珠海的四大卖点澳门游,离澳门最近的地方就是珠海 。 从珠海九州港花 55元坐船四十分钟环游澳门,如果天气够清朗,你可以看得清澳门岛上每一棵树木 。
当然也有赌场,导游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你哪个是葡京,哪个是东方 。 对于内地人来讲,澳门就是花花世界的代名词 。 来珠海就是为了看澳门,哪怕 500 米天水相隔 。
航展,航展是珠海的另一噱头 。 听说珠海市政府为航展赔了几亿多,每次航展期间,珠海市里连卖香烟的老太都会向你兜售航展门票 。 我去看航展的时候,机场旁边的小山包上站满了人,都是些买不起票的贩夫走卒之流 。 每当有飞机升起,坐着的人都站起来,小山上一下子人头攒动,吱吱喳喳,
好似庙会 。
航展进行过程中又一架飞机起飞情侣路,情侣路是珠海的好风景之一 。 不仅有风景,还有靓人可看 。 情侣路邻海,曲折漫长,建筑绝少,绿化好,黄昏时是情侣散步的好去处 。 外地人去情侣路还有一个目的是去看珠海靓女,看过之后啧啧赞叹,高个,白皮肤,几好睇 。
度假,以珠三角而论,珠海是度假的最佳去处 。 全城花团锦簇,没有珠三角其它城市的喧闹
,珠海人也性格温良 。 加之空气好,物价平,消费低,城市小,几个景点一日便可游遍,其余时间都可用来修身养性 。 惜乎夜店不够多 。
国内四大超前工程二滩电站水利工程,1983年 9 月在规划建设二 滩电站期间,当时的国家计委审定,二滩水电站建设,过木机道,按年过木量 110 万立方米规模设计,工程 1996年审定概算费用 12.6亿元 。 后又经过更充分的论证,专家们撰写出
,二滩电站过木道年过水量调查,报告,有关部门才将当时
,年过水量 110 万立方米,改为,按年过木量 60万立方米
,设计 。 1995年,过木工程正式动工,1998年 11月停建,整个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总投资已耗 8 亿 。
广州乙稀工程:曾是广州,特一号,工程的广州乙烯工程至今仍是广州人心口一块痛处 。 广州乙烯工程于
1993年开工建设,1997年 8 月建成投产 。 由于设计规模只有 15万吨,投资却达到 83.7亿元,结果试产 3 个月就亏损近 1亿元,被迫于当年 11月停产 。 据专家分析,
如不采取果断措施,广州乙烯的债务将由最多时的 70
亿元增加到 2010年的 140 亿元 。 停产期间每年还贷款利息 7.2 亿元,每年设备维修费 8400万元 。 2001年 1
月 26日,广州乙烯被广州石化兼并,专程赶来广州收拾烂摊子的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也长出了一口气,
广州乙烯筹建期间一直担任中国石化总经理的他也一直承认 " 教训深刻 ".
中原制药厂:总投资达 13.26 亿元的中原制药厂,是
,七五,和,八五,期间中国医药行业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之一,全部引进欧洲最先进的设备,引进在欧洲尚未正式使用的技术,项目 1984年正式立项,1988年破土动工,
国家计委 1987年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工程投资为
4.95亿元人民币; 1990年增至 7.2 亿元; 1991年项目建设后期增加到 11.39 亿元; 1993年,工程总投资达到
13.26 亿元 。 1992年建成试产,才发现技术还存在重大漏洞,中原制药厂不仅背上 30.6亿元的债务包袱,而且为保证职工基本生活费用和设备简单维护,每年尚需开支 3500万元 。 郑州市政府每年要从财政中拿出 20% 的收入替中原制药厂还债,多年来财政吃紧 。
湖北冶钢无缝钢管厂:湖北冶钢 1994年投资总额 7.8 亿建设的 170 毫米无缝钢管厂,因中国根本没有大口径无缝钢管的需求市场,生产工艺不配套,结果投资五年来未赚一分钱,反而亏损
4.3 亿 。 为了与这些进口的,洋设备,配套,
冶钢还征用 700亩农民的土地,修建了高大的
,花园式,厂房,占地面积 3.7 万平方米,湖北冶钢 1997年总利润为 31万元,而冶钢无缝钢管项目每年就亏损近 1 亿多元,加上每年还要付本息 1 亿多元,冶钢也从纳税大户一变而成亏损大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