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 章 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10.1 市场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活动主体
10,1,1 市场配置资源和微观经济活动微观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
商品生产经营者 以商品和劳务的供给者或以生产要素需求者的身份进入市场,根据供求信息和价格信号,自主进行投资,生产和销售的决策,并在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获取收益 。
一般居民个人 作为产品或劳务的消费者和生产要素的供给者进入市场,自主进行投资和消费决策,或在市场活动中获取收入或得到相应的商品和服务 。
市场配置资源和微观经济活动间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商品生产经营者的投资和生产经营行为,还是一般居民个人的投资和消费行为,都是在市场调节下进行的 。 生产者和消费者,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经济联系,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遵循市场交换关系实现的 。 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决定着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 。 由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的作用所决定的市场运行过程,是微观经济活动发生的前提,也是这些活动的结果 。
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与市场运行过程构成微观经济运行 。
在微观经济运行中,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影响着市场运行,市场机制又反过来调节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 。
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有赖于市场体系以及市场组织等市场因素的完善,而市场体系和市场 组织 等市场因素的完善又离不开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活动的规范 。
10,1,2 微观经济活动主体
微观经济主体的构成
在我国现阶段,微观经济主体包括企业、
农户和居民。
分析微观经济主体的性质和行为,就是分析企业、农户及居民的经济属性和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企 业
企业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企业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 。
从现代企业的一般特征看,企业是产品劳务的生产经营单位,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本的经济组织 。 一个生产和经营组织要真正成为企业,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其一,它必须是该组织内各当事人经济权利的集合,即所有者权利,经营者权利和劳动者权利的集合;
其二,这种经济权利的集合是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实现的并在内部分工的基础上形成职权划分和协作关系;
其三,它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财产责任和民事责任的经济实体 。
企业具有两重属性:既是生产要素结合的组织形式,又体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 。 因此,企业是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有机结合的产物 。
企业的分类
企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
按经济类型,我国现阶段企业可划分为国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等等 。
按资本组织形式,企业可分为有限责任企业,股份有限企业,合伙企业,合作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业主制企业等 。
按技术装备水平,企业可分为现代化企业和非现代化企业 。
按规模和综合生产能力,企业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 。
按生产经营品种,企业可分为工业企业,农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信息企业等 。
按企业的生产要素构成比例,企业可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
农 户
我国现阶段的农户也是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 。
因为我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具有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成为独立进行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农业经济实体 。
农户与企业的区别
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农户与企业在组织结构及其内部经济关系上有很大的区别 。
在企业内部,众多的企业成员按照社会化生产的要求实行复杂的分工协作和职权划分,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构成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农户则不同,在农户内部,为数不多的家庭成员是以家庭为单位形成简单的自然分工 。 家庭成员之间的经济关系主要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抚养和赡养关系,这种关系是由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派生出来的 。 因此,农户内部的关系不是具有自身特殊利益的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主要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作为夫妻,父子的天然联系 。 农户作为微观经济主体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主要是指家庭整体与外界发生的经济关系 。
居 民
居民成为微观经济主体的原因
居民的经济行为,企业经济行为和农户经济行为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并调节着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 。
随着就业和分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在收入选择和消费选择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居民日益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经济主体。
居民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特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作为微观经济主体,既是消费者,又是劳动力和资金等某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
居民作为 消费者 从效用最大化目标出发并在家庭预算约束下,自主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比例,
对不同消费品的购置进行选择 。
居民作为某些 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从收入最大化的目标出发,对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如何投入进行选择 。
市场在微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企业,农户和居民作为微观经济主体,
其相互联系的纽带是市场 。
企业和农户要进入市场进行生产要素的购置和产品的销售,居民则要在市场中依据市场供求情况和自身需要进行消费选择 。 因此,企业,农户和居民都必须通过市场建立经济联系,从事微观经济活动 。
微观经济主体与市场的关系
作为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农户和居民既是价格的制定者,又是价格的接受者 。 既决定着市场运行,又接受市场调节 。
企业,农户和居民之间的经济联系表现为商品价值关系,因而受价值规律的调节 。 价值规律支配着企业,
农户和居民的生产决策,储蓄决策和消费决策,使之符合市场经济调节资源配置的要求 。
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企业,农户和居民之间会形成相互竞争的关系 。 这种竞争关系有时表现为买卖双方的竞争关系,有时表现为买者之间或卖者之间的竞争关系,以此推动市场配置资源和市场经济发展 。
10,2 财产所有制和微观经济运行
10,2,1 财产所有制,财产所有权和产权
区别几对概念财产与财富的联系和区别
财产 是对于主体所享用的财物的统称 。
马克思曾经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这表明财富的概念范畴可以容纳一切财物,但财物却不一定是财产 。
论及财富时,人们可以不论谁享有财富,谁是权利主人之类的问题 。
论及财产时,人们不能不问财物归谁所有,谁是财物的主人,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利和收益如何分割等等问题 。
政治经济学所讲的财产,是指归具体主体所有的财物 。
财产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独立或相对独立于主体的意志而存在的对象,也就是说财产必须是与财产主体分离开来的 。
第二,必须是能够被人们所拥有的对象,即必须能够为人们所控制和利用 。
第三,必须对人有使用价值 。
第四,必须具有稀缺性 。 一种独立于人的意志存在的东西,虽然能被人们拥有,也对人们有用,但是如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具有稀缺性,就不可能成为财产,形成财产权利关系 。
财产所有制的含义
财物所以能够成为财产,关键在于 占有,在于人和物之间客观存在的占有关系或占有权利 。
对此,马克思明确指出:,财产最初无非意味着这样一种关系:人把他的生产的自然条件看作是属于他的,看作是自己的,看作是与他自身的存在一起产生的前提 。,
这种围绕财产占有关系或占有权利而建立的社会经济制度,就是 财产所有制 。
财产所有制的内容
财产所有制 是人们在财产上形成的包括狭义的的所有和占有,支配,使用,收益等关系 。
狭义的所有指财产的归属,领有关系,涉及财产归谁所有的问题;
占有 指人们直接掌握,实际控制和具体管理财产的关系;
支配 指人们最终处置,安排,调度财产和决定其使用方向的关系;
使用 指人们改变,消费财产的关系;
收益 指人们通过占有,支配和使用财产获取相应收益的关系 。
资产和资本的联系和区别
从联系的角度看,资产和资本都是财产的存在形式,
资产包含资本,资本是资产中最活跃的要素 。
从区别的角度看
首先,在一定意义上,资本就是资产,但资产却不一定是资本 。
从市场经济角度分析,资产只有被作为要素商品用于价值增殖的时候,才是资本 。 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倘若仅仅作为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购买普通商品,它只是一般等价物;若,窖藏,起来,没有用于投资,也只是财富和资产的沉淀 。 上述财富形式虽然构成持有人的资产,但不能成为资本 。
其次,二者体现的关系不同 。 资产主要与实物形态有关,表现为财富的存在和运用的形式,体现财富的归属关系 。 资本与价值形态有关,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剩余索取的关系 。
再次,二者的流动形式不同 。 资本是个动态范畴,需要在流动中形成和保值增殖 。 而资产的实物形式可能不流动,但其资本价值却可以所有权证书的形式在资本市场上交换和流通 。
财产所有权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在财产所有制关系中,狭义的所有权就是财产所有权或归属权 。
它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 它决定着财产所有制的性质,
也决定着其他权能的行使和运用 。
1,在某些条件下,掌握财产归属权的主体,可以自主行使其他几个产权,自己进行生产经营 。 这时,四权,
就统一归这个主体而不分离 。
2,有时,所有者也可以不亲自经营,而以取得的一定利益为条件,将占有,支配,使用等权能 ( 合称为经营权 ) 的一部分或全部转让或委托给别人 。 这样,
,四权,就会发生不同情况的分离 。
产权的含义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财产所有制关系受到正式规则 ( 包括法律规则,社会契约和组织规则 )
和非正式规则 ( 包括人们的文化传统,习惯和道德规范 ) 的承认和保护,在法权方面分别表现为狭义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
其中前四个产权反映了所有制主体的权利和职能,合起来简称为,四权,。,四权,加上相应的收益权,就构成了全部的产权或财产权 。
狭义的所有权与产权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
ü所有权是产权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所有权就不存在产权问题;
ü 产权是所有权派生的经济权利,没有产权则所有权的权益无法实现;
ü狭义的所有权是产权的一部分 。
2,区别
从所有制层面把握:
狭义所有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表明财产的归属权利,即财产归谁所有,由谁支配,谁来收益的生产关系 。
产权属于经济运行层次的范畴,是经济行为主体之间在财产营运中的权利关系,是指界定各经济行为主体占有和运用财产的权利边界和运行规则,即各经济行为主体涉及权利关系时可以做什么,
不可以做什么,以及如何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权责利关系 。
产权的性质
产权作为人与人之间围绕财产营运而建立的经济权利关系,内在地具有排他性,有限性,可分解性和可交易性等性质 。
1,特定财产的特定权利只能有一个主体,是甲的,就不是乙的 。 一个主体要阻止别的主体进入特定财产的领域,以保护其特定的财产权力 。 这就是产权的排他性 。 如果没有这种排他性,不管是否是某一财产的主人,
都可以一样地占有,支配和使用该财产,就无所谓产权,也没有界定产权的必要 。
2,产权与产权之间必须有明晰的界限和数量限度,否则,权能的行使无法有效地进行,无法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无法降低交易成本 。
3,权能行使具有可分工性和利益的可分割性 。 产权的不同权能可以由同一主体行使转变为不同主体分工行使,就是权能的分解,相应的利益分属于不同的权能行使者,就是利益的分割 。 权能分解是整合各个产权主体利益关系的需要,利益分割是权能分解的必然结果 。
4,产权可以在不同主体之间转手和交易 。 产权的可交易性是以产权的排他性,有限性和可分解性为前提的 。 只有排他性的,边界清晰的,可以分割并可计量的产权才有可能和有必要进入市场交易 。
产权和债权的区别
产权和债权是两种不同的财产权 。
第一,它们形成的途径不同 。 产权是投资形成的,而债权则是通过借贷形成的;
第二,它们的权利内容是不同的 。 产权的权利内容是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而债权的权利内容只能是要求债务人履行还债的义务,不能因此去占有,使用债务人的财产;
第三,它们承担的风险不同 。 产权要承担财产经营的风险,经营不善,所有权人不仅得不到投资回报,而且还可能赔本,甚至承担无限责任 。 而债权则不承担这样的经营风险,债务人经营亏损,仍须履行还本付息的义务 。
产权和物权的联系和区别
产权和物权都是有关特定财物的归属权 。
二者的区别在于:
1,指向不同 。 所谓物权顾名思义,是指直接支配有体财物 ( 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 的权利,不包括无体财物如发明或著作等知识产权 。 而产权包括有体产权和无体产权,因此产权概念的外延要比物权宽泛 。
2,所属范畴不同 。 物权是 法学范畴,意义在于界定特定财物归属权的法律地位 。 产权从 经济学上 把握,其意义在于各种经济权利如何在经济关系中体现和在不同权能上实现 。
债权和股权的联系和区别
债权和股权都属于产权关系 。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收入索取权和控制权的不同 。
就债权而言,资本所有者享有固定收益权,正常情况下不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相应地,也不施加对企业的监督控制;
就股权而言,资本所有者只对企业收入在扣除各种固定的合同支付后的剩余索取权,承担经营风险,相应地也享有对企业的监督控制权 。
当然,债权与股权的这种区分只是相对的 。 当企业资产不足以支付债务本金和利息时,债务人就成为实际上的剩余索取者 。 也就是说,企业破产的临界点就是企业控制权在股东与债权人之间转换的临界点 。
10,2,2 产权制度和微观经济运行
产权制度的含义
产权制度是制度化的产权关系或对产权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划分、确定、界定、
保护和行使产权的一系列规则。产权制度是所有制的具体化和经济制度结构中的一个运行层次产权制度的意义
产权制度通过发挥其激励和约束功能,资源配置功能以及收入分配功能,影响经济主体行为和微观经济运行 。
▼ 首先,产权制度能够通过权能分解和相应的利益分割对经济当事人产生了激励作用 。
任何一个经济主体,有了属于他的产权,不仅意味着他有权做什么,同时也意味着他能获取什么样的收益 。
这样产权制度能够通过权能分解和相应的利益分割对经济当事人产生了激励作用 。
例如,现代公司的经理人员所以能够努力从事经营管理,主要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经营权,使其拥有了管理公司的权利,责任和相应的收益,经营绩效的好坏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 。
▼ 其次,产权制度通过权能和利益界区的设置对经济当事人的经营行为产生了约束作用 。
任何一种产权都是有限的 。 产权的有限性决定了产权的权能空间和利益分配是有界区的 。 当产权制度确认和保证经济当事人可以在某种范围或以某种形式做什么和得到什么的同时,也界定了他们的权能和利益的边界 。 如果他们的行为超出了制度界定的范围,获取了不该得到的利益,就是越权或侵权,将为此承担相应的代价 。 因此,产权制度通过权能和利益界区的设置对经济当事人的经营行为产生了约束作用 。
▼ 再次,产权制度通过直接影响资源配置状况调节微观经济运行 。
第一,设置产权本身就是对资源的一种配置,而一种稳定的产权结构也会形成相应的资源配置状况 。
第二,产权的变动会改变资源在不同经济主体间的配置,改变资源的流向和流量,从而改变资源配置状况 。
第三,各类生产要素通过市场交换而流动,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 。 而生产要素交换的前提条件则是生产要素的产权明晰 。
第四,产权制度在一定限度内决定资源配置的调节机制 。 例如,
高度集中的产权制度决定资源配置的计划调节,分散的多元化的产权制度决定资源配置的市场调节 。
第五,构建有效的产权制度是市场运行的客观要求 。 有效的产权制度不仅为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和市场秩序的确立提供必要条件,而且是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的重要途径 。
▼ 最后,产权制度通过收入分配功能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 。
权能的界定和产权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
决定了相应的收入手段和分配形式 。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就是按生产要素的产权分配 。 既然产权本身是收入和获取收入的依据,那么,
对产权的划分和明确也就是对收入或收入依据的划分和明确 。 只要产权规则是明确的,收入分配就是规范的 。 只要产权能够得到保护,收入分配就能正常实行,收入就会得到保证 。
10,2,3 市场经济和产权的可交易性
产权的交易是产权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转手和让渡 。
产权交易的分类
◎ 按产权交易内容或对象划分为 整体交易和部分交易
整体交易 指把狭义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作为特定的产权整体进行交易 。
部分交易 指对四权中的任何一项权利或任意几项权利的组合进行交易 。
◎ 按交易时限或产权的让渡时限划分为无限期交易 ( 即产权的永久让渡 ) 和有限期交易 ( 即产权的有限期让渡 ) 。
狭义所有权交易和特定财产产权作为整体交易,必然是永久性让渡,即原有主体一旦让渡,就不可能再收回,如果收回,只能是他的另一次购买行为或其他的购买方式 。
狭义所有权以外的产权交易可以采取有限期交易,例如,借贷资本,就是资本所有者有限期让渡资本的占有,支配和使用权 。 租赁制条件下也是资本经营权的有限期让渡 。 土地所有者发包土地给耕种者也是如此 。
◎ 按交易方式划分为购买式,承担债务式,吸收入股式,控股式等等 。
购买式即一企业通过竞价方式出资购买另一企业的全部或部分产权;
承担债务式即在被转让企业的资产与债务等价的情况下,一企业以承担被转让企业债务为条件接受其财产;
吸收入股式即被转让企业的资产所有者将被转让企业的净资产作为股金投入另一企业,成为其股东;
控股式即一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股权,达到控股目的,成为被控股企业的产权法人代表 。
◎ 按交易主体之间的组织形式划分为兼并式,承包式,
租赁式,拍卖式,股份转让,资产转让式等 。
兼并式,即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一个或几个企业的产权,被兼并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兼并者通常作为存续企业仍然保留原有企业的名称,而被兼并企业则不复存在;
承包式,这是现阶段我国企业产权交易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形式,其特点是企业经营权的转让只在承包期内有效;
租赁式,指一方向另一方支付租金,以取得一定时期内对另一方资产的使用权 。
其特点是在有效的租赁期,产权属非一次性的不完全转移,转移的对象是财产使用权和资产的经营权,主要有融资性租赁,服务性租赁和经营性租赁三种形式;
拍卖式,指产权拥有者和需求者双方通过拍卖方式,使产权从拥有者一方向出价最高的需求者一方转移的一种产权转让方式,主要有经营权拍卖和所有权拍卖两种形式;
股份转让式,是股东根据自身利益和预期心理决定对持有股份的转让与否的权利 。
股份转让使终极所有权发生部分变更,但股份制企业的产权并没有因部分股权转让而发生变化,除非其破产或被兼并;
资产转让式,指实物资产所有者与需求者之间的一种有偿交换关系,即资产所有者与需求者之间按等价交换原则用资产的实物价值与货币价值进行交换 。 交换的结果是使所有者 ( 出让方 ) 的实物资产变成了货币资产,使需求者 ( 受让方 ) 的货币资产变成了实物资产资源配置与产权交易
市场经济是通过调节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的流出流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 。
而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市场配置资源离不开产权交易 。 生产要素流动和组合的过程实际上是生产要素产权 ( 即权利 ) 交易的过程 。
在劳动力市场上
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方向需求方转让了既定时间内劳动力的使用权,
并相应获得对方按期支付的工资和享有约定的劳保福利 。 劳动力需求方通过出让一定的货币所有权,则获得劳动力使用权 。 当劳动力产权交易成交后,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过程就结束了 。
在资本市场上
资本市场上任何一笔融资交易契约的达成都是交易双方权利的交换 。 在股票发行市场上,购买股票者成为公司股东,他以出让货币资本的支配权相应换得了剩余索取权,,用手投票,
参与公司重大决策的表决权,以及,用脚投票,
即在流通市场上转让股票的权利 。 而发行股票的公司正好相反,通过让出上述权利,公司得到资本,可以依法自主支配 。
在债券市场上
在债券市场上,负债方以按期偿还债券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得到了一定期间所融入资金的使用支配权;而债权人则以让出即定时间内一定货币的使用支配权,相应换回债权人的权利,即有权要求按照债券发行时承诺的利息率按期支付利息,而且在债券到期时有权索回本金 。
产权交易中介机构
产权交易的实现离不开产权交易中介机构,因此组建产权交易中介机构并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
产权交易的中介机构是依法设立的法人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主要 职责 是:为产权交易提供合法场所;接受产权交易双方的委托,撮合产权交易双方成交;对产权交易的合法性,规范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查;为产权交易双方提供产权转让信息,价格,评估,结算等中介业务;
维护产权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
我国产权交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应当看到,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发育不成熟,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存量资产流动性差,产权交易不规范等问题 。
产权交易不规范的主要原因是:产权交易主体不明确;产权交易机构不规范,政府对交易机构的任务,性质,责任,资格条件,
审批办法等缺乏统一的规定;政府对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缺乏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策引导,尚未制定和建立规范产权交易活动的法律法规体系;产权交易市场功能不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主要是起着闲置设备的调剂作用,功能单一,没有真正起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有效配置的作用;产权交易收入处置不规范,一部分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收入被转作消费资金予以私分,或挪作他用,
没有用于生产发展 。
发展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引导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必须规范产权交易行为,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反对不正当竞争,创造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产权交易市场 。
发展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必须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出让国有企业产权必须符合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发挥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
第二,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尖端技术的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稀有金属开采企业,由国家专卖的以及国家禁止出让的企业,不得出让国有企业产权 。
第三,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发展的能源,交通,通讯等垄断性较强的行业,以及其他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国家重点支持的骨干企业,可以有选择的出让企业部分产权,但国家必须保持持股经营 。
10,3 企业制度
10,3,1 企业财产制度
企业财产制度的含义
企业财产制度就是企业财产组织制度和资本组织形式 。
企业财产制度的分类
从法律角度对企业财产组织制度和资本组织形式予以界定,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独资企业 ( 业主制企业 )
合伙企业 ( 合伙制企业 )
公司企业 ( 股份制企业 )
独资企业的概念
独资企业 ( 业主制企业 ) 即一个人出资经营,归个人所有和控制的企业 。 企业财产就是出资者个人的财产,因此独资企业的主体资格享有者不是团体 ( 法人 ),而是个人 ( 自然人 ) 。 独资企业的财产责任因而也就是出资人个人的财产责任,要以个人全部财产承担责任,
即无限责任 。
独资企业的优缺点
业主制企业的优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归于一体,企业开业和关闭的手续简单,经营灵活,
决策迅速,业主为自己的利益精打细算 。
独资企业的的不足,
企业没有独立的生命 。 如果业主死亡或者放弃经营,企业的生命就中断了 。 一般企业的存续时间较短,信誉程度较低 。
企业的规模小,结构简单,财力不大,由于受偿债能力的限制,取得贷款的能力有限,难于投资规模较大的产业合伙企业的概念
合伙企业是指两个人以上根据契约条款约定出资,共同经营和共同所有的企业 。
它比独资企业的资金来源和信用能力增强 。
合伙企业的优点
( 1) 它由一人出资变为许多人合伙出资,
筹集的资金量可以达到一定规模,从而有能力从事一些规模较大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 2) 合伙人对企业的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因而全体合伙人必然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十分关心,其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亦较为合理有效;
合伙企业的的不足
u资产规模仍受到一定限制,一般仍达不到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u合伙人与经营者没有分离,没有建立起财产委托关系,几乎所有决策都要经合伙者全体一致同意,这就很容易造成决策的延误,降低管理效率;
u合伙人中一旦有人撤出或者死亡,原来的合伙协议就需要修改,甚至可能影响企业的存在,因此,合伙企业的稳定性较差;
u无限连带责任制增大了投资者的风险 。
结论,合伙企业仍然是一种较低级的企业组织形式 。
公司企业的具体形式
广义:包括合作企业,合伙企业和股份公司等
狭义:股份公司
无限公司
( 按股东所负责任 ) 有限公司
两合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无限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无限公司是一种由两个以上的无限责任股东所组成的公司 。 其特征是股东对于公司所负的债务负连带无限清偿责任,
不受其出资额的限制 。
有限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有限公司是由较少股东组成,各股东对公司所负责任仅以出资额为限的公司 。
公司股东对公司所欠债务没有连带清偿责任 。
两合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两合公司是由无限责任股东与有限责任股东混合组成的公司 。 在这种公司中,
至少有一名股东对公司债务有连带清偿的无限责任,而其余有限责任公司则以投资额为限,对公司不存在连带清偿负债的责任 。
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股份有限公司是公司股东的责任仅以所认缴的股票面值为限的公司 。
这种公司的主要特征是:
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且股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出售;
公司的股份可以自由转让,但不能退股;
股东个人的财产与公司的财产相分离,股东凭股票分享公司收益,但对公司负债只负有限责任,即以股票面值为限;
公司破产清算时,公司债权人可对公司的资产提出要求,而无权直接向股东起诉,只有公司以本身的全部资产对公司的财务负责 。
股份有限公司在股份制企业中是最典型,最重要的公司组织形式,
因而发展迅速,被广泛采用,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 。
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
股份公司一般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 。
股份公司必备的组织机构有:股东大会、
董事会、监事会。其中,股东大会是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利机关,是股票持有者行使决策权的最高权威机构,由全体股东组成。
监事会的职权
监事会是法定必备的监督检查公司财务状况及业务执行情况的股份公司常设机构,是公司执行监督业务的法定代表 。
监事会的主要职权是:
监督执行公司业务的董事会有无违背法定章程及股东大会决议的行为;
随时调查公司的业务和财务情况,审查帐册文件,并有权要求董事会向其提出报告;
审核董事会编制的提交给股东大会报告;
当监事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召集股东大会;审查清算表册等 。
监事会的权力仅限于监督检查,而不能代替公司执行业务 。
股东大会的职权
选举和解除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成员;
讨论决定股利的分配方案;
制定或变更公司章程;
决定公司增加或减少资本;
审查董事会提出的经营报告书以及各种帐目表册;
决定公司是否合并或解散;
清算资产 。
董事会的职权
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出的,代表全体股东利益执行公司业务的董事组成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股东大会闭会期间行使股东大会职权的权力机构,负责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项 。
董事会的主要职权是:
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
审查和批准公司各项发展规划,计划和执行结果;
选任,监督和免除公司正,副总经理,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等公司的高级职员;
批准金额较大的合同和开支;
召集股东大会;
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
监事会的职权
监事会是法定必备的监督检查公司财务状况及业务执行情况的股份公司常设机构,是公司执行监督业务的法定代表 。
监事会的主要职权是:
监督执行公司业务的董事会有无违背法定章程及股东大会决议的行为;
随时调查公司的业务和财务情况,审查帐册文件,并有权要求董事会向其提出报告;
审核董事会编制的提交给股东大会报告;
当监事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召集股东大会;审查清算表册等 。
监事会的权力仅限于监督检查,而不能代替公司执行业务 。
股份公司中两权分离的两个层次和两层委托代理关系
在股份公司中,典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最终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企业出资人拥有股权凭证,企业作为法人则获得了法人财产权;另一个层次是法人财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理阶层获得了经营管理权 。
与上述两层意义上的分离相对应,股份制企业内部又产生了两层委托 —— 代理关系:第一层次委托 —— 代理关系是股东与董事会的关系 。 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是股东的受托人,它代理股东监护企业的财产,维护股东的权益 。 第二个层次的委托 —— 代理关系是董事会与经营者的关系 。 董事会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经营者,经营者代表董事会行使经营权 。
股份制度的特点
第一,通过产权的双重化,将终极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
确立企业的法人地位和法人财产权,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可以决策一切经营活动,实现资产独立运行 。
第二,在企业内部形成权力制衡机制 。 法人财产权与经营权的适度分离,实现了企业内部的,三权分立,,即董事会代表法人所有权,决策企业中长期目标;经理阶层掌握和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职工代表劳动者的利益参与管理,形成企业法人,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权责利统一的相互制约机制,保证了企业行为的合理化 。
第三,企业具有独立的财产支配权,并对财产运营负全部责任,
收益与风险,权利与义务相对称,企业自负盈亏 。 股份制是一种企业财产组织形式,这种财产组织形式是把企业的财产划分为等额的股份,由股东分别占有,按所占有的股份对企业拥有相应的控制权和利益占有权 。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以公司企业 ( 或股份制企业 ) 制度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产权明晰 。 即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则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本保值增殖的责任;
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 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
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整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
我国股份制企业股权设置的主要形式
① 国家股 。 即国家授权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机构或部门以国有资产 ( 资本 ) 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
② 法人股 。 即企业法人以其依法可支配资产向其他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国家允许用于经营的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
③ 个人股 。 即个人以合法财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
④ 外资股 。 即外国投资者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 。 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投资者的股份视同境外资本 。
国有独资公司的概念
国有独资公司又称一人有限公司,是指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即拥有全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的一种特殊形式 。
国有独资公司的特点
1,这类公司生产的产品或所在行业是特殊的,不适合于其他行业的法人组织或社会公众投资的行业;
2,其章程由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或国家授权部门按照公司法制定;
3,公司不设股东会,由董事会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能,
决定公司重大事项,但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增减资本和发行公司债券等,须经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决定,并由其对独资公司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
4,国有资产的转让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或部门办理审批和财产转移手续 。
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性质
股份合作制企业是集股份制形式和合作制形式的优点为一体的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
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特点
股份合作制企业特点是 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 相结合 。
1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劳动者的劳动联合是基础,
职工是劳动者,也是出资人,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实行民主管理 。
1股份制的基础是资本联合,也有一些企业是内部职工持股,但主要是股权式合资的资本组织形式 。 合作制的基础是劳动联合,也有少量的资本联合 。 股份合作制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的优点 。 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职工一方面按劳动贡献取得工资报酬,另一方面取得按股分红,从而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
根据中国国情,在建立现代公司企业时,
必须重视党委会,职代会和工会的作用 。
党委会的性质和作用
党委会是企业的“政治核心”,其作用是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党组织的负责人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或监事会,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
职代会的作用
职代会要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负责组织职工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同时代表职工向董事会,监事会反映职工的正当意见和要求,成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 。
工会的作用
公司研究决定有关职工工资,福利,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劳动保障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及研究决定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制定重要的规章制度时,应听取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
党委会、职代会和工会与厂长责任制的关系
在公司中发挥党委会,职代会和工会的作用,应当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厂长责任制,保证厂长 ( 经理 ) 依法行使职权,
而不是党委包办一切,也不能搞工人自治 。
10,3,2 企业制度的演变
业主制企业产生的背景及性质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包括工厂手工业时期和机器大工业初期,通行的是规模较小的独资经营的业主制企业 。
这种企业由私人资本家自己出资,自己经营,财产所有权中的占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也是统一的 。
合伙制企业的性质
合伙制企业,其资本是若干私人资本的联合企业财产是合伙人的共同财产,合伙人共同拥有企业财产的占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都从事一定的管理工作 。 无论独资企业还是合伙制企业,对企业均承担无限经济责任 。 合伙企业还要承担连带无限经济责任,以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不受侵害 。
公司制企业,是进行大规模资本联合与资本经营的产物。
公司制企业的雏型
早在 12世纪,意大利沿地中海商业城市中的一些从事贸易特别是从事海外贸易的贵族,为了分散经营风险和适应大规模商业经营对营运资本的需要,开始在家族内部实行资本联合,组成公司形式的企业,这就是公司企业的萌芽和雏形 。
两合公司产生的背景和性质
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出现了使用庞大的技术手段的机器大工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资本联合的范围和规模 。 这时,合伙企业继续扩大资金筹集出现困难,主要是某些拥有资本的人不愿意承担无限经济责任的风险 。 为了筹集资金,某些合伙人被迫对新加入的合伙人作出让步,即新合伙人只承担所出资本的有限责任,原来的合伙人仍承担无限责任,这种公司被称为,两合公司,。
两合公司对社会来说还是无限责任公司,但是出资人分为承担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两种 。
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制企业产生的背景
在 19世纪中叶,就经济上来说,市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就物质技术来说,机器大工业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出现了大规模的铁路建造,使用汽船的海运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 这些大生产需要远远超过合伙企业所能集中的资本,需要更大规模的资本联合,同时,资本所有者希望承担有限责任的要求日益迫切 。 由此,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司法应运而生,从法律上赋予法人企业独立承担经济责任的地位和出资者只承担投入资本的有限责任 。 公司制企业产生以来,迅速为现代社会所接受,成为最普遍的企业形式 。
英国最早的铁路
10,3,3企业的资本筹集和运用
企业资本筹集的的含义
企业的资本筹集是指企业向企业外部有关单位或个人和从企业内部筹措和集中生产经营所需资本的财务活动 。
企业的资本筹集是资本运用的前提和基础 。
我国企业的资本筹集渠道 ( 资本来源 )
自筹资本
外筹资本 (融资形式 ) 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自筹资本的内容
自筹资本主要包括企业留利中的生产发展基金,
企业提取的折旧基金以及企业内部职工集资,
等等 。
外筹资本的内容
外筹资本包括银行贷款,社会集资 ( 发行债券和股票 ),国家财政投资,海外股权融资如发行 B股,H股,N股,T股和 ADR等等 。
背景资料,B股,H股,N股、
T股和 ADR简介
B股 又称人民币特种股,是指以人民币标明面额,专供境外投资者和投资机构以外币进行买卖的股票 ( 美元或港币 ),享有人民币普通股票的同等权利和义务 。
H股 是指获香港联合交易所批准上市的人民币特种股票,
即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港币认购和进行交易的股票 。
N股 也称中华概念股,是我国大陆的股份公司到美国上市发行的股票 。
T股 是我国大陆的股份公司到日本上市所发行的股票 。
ADR是指美国以外的上市公司为使其股份在美国流通,
将一定数额的股票委托某一中间机构保管 ( 通常为银行 ),由保管机构通知外国的存托银行在当地发行代替该股票的一种替代证券 。
直接融资的长处与短处
直接融资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形式融资 。
直接融资的长处在于可以为企业提供长期融资的手段,不受贷款期限和条件的限制 。 其短处是融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 。
间接融资的长处与短处
间接融资指通过银行贷款形式融资 。
间接融资的长处在于可以为企业提供短期融资手段,方便快捷 。 其短处是贷款者需要受贷款期限和各种贷款条件的限制 。
企业资本运用的含义
企业的资本运用就是投资,而投资的目的是获取最大利润 。
在投资过程中,企业要根据生产要求和市场规律选择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同时还要受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控和企业自身的预算约束 。
企业资本运用的内容
从内容看,企业投资包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生产性投资和通过购买债券,股票的金融性投资 。 不管哪一种投资,都会有成本 。 负债投资要支付利息和股息,
红利,自有资本投资也要付出成本 。
企业必须投资必须考虑投资成本的大小 。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是国家而不是企业,不管财政直接拨款或者是企业向银行贷款,企业是很少考虑投资成本的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部分的投资要成为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成为投资主体后,企业能否盈利或盈利多少和投资成本高低直接相关 。
资本的时间价值的必要性
投资是较长期的市场行为 。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是根据市场信号和市场预期收益进行决策的 。 但市场信号是现期投资价格,它既有可能失真,也可能不反映投资远期的情况和产业政策的要求,这就会为投资带来较大的风险,
甚至使投资预期收益落空 。 这就要计算资本的时间价值 。
资本时间价值的概念
资本的时间价值是指资本不同使用时期的价值 。 在一定时期内,把一定数量的资本存入银行和用于投入生产经营,带来的利息和利润数额是不同的,只有投资利润大于银行利息时,企业才会投资 。
资本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
计算资本时间价值的公式如下:
F=P?( 1+i) n
公式中,F----终期值
P----现期值
i-----年利率
n----年数投资预期收益与投资风险的关系
投资预期收益是由现期资本使用价值测算的,
投资风险是由于投资回收期内 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引起的 。 企业要避免投资风险,可能产生投资短期化和小型化,其结果不仅会使经济发展缺乏后劲,而且也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资本和资源使用的低效率和浪费 。 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通过对投资风险的预测和精心设计,是敢冒风险的,因为风险投资收益高于常规投资收益,风险越大,风险收益就越高 。
10,4 企业资本循环和周转
10,4,1 企业资本构成和资本结构资本的构成
按照来源划分为自有资本和外来资本两部分
自有资本 初始投入部分 股本(或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金
经营中形成部分 盈余公积金
公益金
未分配利润
外来资本(主要是向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
( 2) 按资本性质划分
物质资本
金融资本
( 3) 按资本存在形式划分
实在资本
虚拟资本
实在资本的概念
实在资本也称真实资本或现实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实物形式和货币形式表现的资本,是相对于虚拟资本而言的 。
虚拟资本的概念
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是现实资本的纸制复本,。
虚拟资本
虚拟资本是一种资本商品,具有 资本 和商品 的性质 。
它被当成资本,是因为持有人凭证券可取得定期收入 。
它被视为商品,是因为虚拟资本可以作为证券在市场上买卖 。
虚拟资本的性质与特征
虚拟资本是一种虚拟的资本商品,具有不同于一般资本商品的特殊性质 。
,作为纸制复本,这些证券只是幻想的,它们的价值额的涨落,
和它们有权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尽管它们可以作为商品来买卖,因而可以作为资本价值来流通 。 它们的价值额,
也就是,它们在证券交易所内的行情,在利息率的下降与货币资本特有的运动无关,而单纯是利润率趋向下降的结果时,会随着利息率的下降而必然出现上涨的趋势,。
虚拟资本不同于借贷资本
1,虚拟资本是以本身没有价值的凭证作为生息资本,借贷资本则是有价值的现实货币作为生息资本 。
2.虚拟资本表现为有价证券,但有价证券却不一定是虚拟资本。
例如,商业票据是有价证券,本身没有价值,只能到期兑现,不能在市场上买卖,所以不是虚拟资本。
实在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对立统一关系
◎ 统一性
(1) 虚拟资本的存在和运动以它所表现的实在资本为基础 。
虚拟资本是实在资本的,纸制复本,,
以证书形式证明实在资本所有权,表现实在资本价值 。 因此,虚拟资本的存在和运动必然要以它所表现的实在资本为基础 。
实在资本的基础作用
首先,实在资本的运行状况决定虚拟资本的运行状况,证券发行者的生产经营状况决定着证券投资者的收益 。
其次,实在资本运用的规模影响着虚拟资本的发行规模,社会再生产规模决定着证券投资规模 。
再次,实在资本的循环周期影响着虚拟资本的周期波动 。
(2) 虚拟资本对实在资本也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和影响 。 其表现是:
第一,虚拟资本与现实货币资本都是实在资本循环运动的起点,从而影响实在资本运用的过程和规模 。
第二,虚拟资本的流向影响着实在资本的分配比例和结构 。
第三,虚拟资本扩大了实在资本的活动范围 。
◎ 矛盾
( 1) 虚拟资本虽然是实在资本的价值表现和纸制复本,但其价格却不是实在资本价值决定的,而是由预期收入和平均利息率决定的 。
( 2) 虚拟资本的价格变动与实在资本价值变动相背离,其价格不随实在资本价值变动而变动,呈现出相对独立的运动 。
虚拟资本价格运动的特点
虚拟资本价格与预期收益大小和预期收益的可靠程度成正比;
在预期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利息率按相反方向调节虚拟资本价格;
虚拟资本价格的涨跌与货币市场的供求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货币市场的紧迫的时候,
这种有价证券的价格会双重跌落,*。 反之,
当货币市场资金充沛的时候,证券价格则会上升 。
10,4,2 企业资本形态和资本循环
企业的三种资本形态
企业的现实资本运动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要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企业资本分别依次采取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 和 商品资本 三种形态 。
企业资本循环的概念
企业资本在运动中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最后回到原来形态的过程叫企业资本的循环 。
企业资本循环是资本运动三个阶段的统一
在企业资本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中,每种资本形态都可以作为一种循环的起点和终点 。
资本循环要求资本的三种形态在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继起 。
空间上并存要求企业必须把全部资本按一定的比例分成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部分,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既有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预付劳动报酬的货币资本,又有用于制造商品的生产资本和准备出售的商品资本,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经营活动不至于间断和再生产顺利进行 。
时间上继起要求企业每一部分资本形态必须依次由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 。 继起性的破坏,将导致并存性的破坏 。 而并存性的破坏,则将导致资本循环的中断 。
资本循环的并存性和继起性互为条件,缺一不可 。 资本形态和循环阶段只有在运动中达到统一,资本循环才能正常进行 。
购买阶段的特点
购买阶段是企业生产的准备阶段,是在流通领域内进行的 。
企业用货币资本在市场上购置生产要素,为商品生产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 在购买阶段,企业资本是以货币资本的形式存在的,其作用是为价值增殖作准备 。 购买阶段结束后,货币资本就转化为生产资本,资本运动由购买阶段转入生产阶段 。
生产阶段的特点
生产阶段是资本循环的核心阶段,也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相结合进行商品生产的阶段 。
在这个阶段中,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并将生产时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另一方面 是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 。
在生产阶段,企业资本是以生产资本形式存在的,其作用是生产商品使用价值和实现价值增殖 。 当生产过程结束后,企业资本就由生产资本变成了商品资本,资本运动也由生产阶段进入销售阶段 。
售卖阶段的特点
售卖阶段是企业资本循环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能否顺利完成直接影响企业再生产 。 马克思把这说成,是商品惊险的跳跃 。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
在售卖阶段,企业资本是以商品资本的形式存在的,其作用是把商品卖出去,实现商品价值和价值增殖 。 当售卖阶段完成后,商品资本重新转化为货币资本,又回到起始阶段,从而完成了一次企业资本循环 。
10,4,3 企业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与资本周转速度的概念
企业资本的循环是不断进行的 。 企业资本循环的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过程,
叫做资本的周转 。
资本周转速度是指资本在一定时间 ( 一般是一年 ) 内周转的次数 。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主要有两个:
一是资本周转时间;
二是资本的构成,即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比例 。
固定资本的含义及周转方式的特点
固定资本的含义
固定资本是指投在机器,设备,工具,厂房等劳动资料上面的生产资本 。
固定资本周转方式的特点:
资本一次预付出去,物质形态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其价值随着物质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商品中去,未转移价值仍固着在原使用价值形态上,
经过若干年后预付资本价值才能一部分一部分地周转回来 。
流动资本的含义及周转方式的特点
流动资本的含义
流动资本是指投在原料,材料,燃料等劳动对象和劳动力上面的生产资本 。
流动资本周转方式的特点:
其使用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全部消费掉,
其价值全部转移到新商品中去和劳动力价值再生产出来,商品售出后,预付资本价值一次全部流转回来 。
资本周转时间的构成
资本周转时间是指资本从其出发点开始,经过一次循环再回到出发点所经历的时间,也就是资本通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所需要的时间 。
劳动时间即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相结合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时间;
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即某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理变化的时间;
停工时间即生产领域内机器设备暂时中止使用或者工人的休息时间;
生产资料储备时间,即已经进入生产领域,但还没有开始生产过程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储备时间 。
购买时间即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 。
售卖时间即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 。
企业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
第一,加速企业资本周转能够提高目的资本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
资本周转速度越快,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时间越短,
同一资本的利用率越高,同一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创造的新价值也越多,提供的剩余价值也越多,而提高年利润率,企业的经济效益必然越高 。
第二,加速企业资本周转能够节省预付资本总额,特别是有利于节省流动资本 。
合理利用资本,加快资本周转,是减少占有资本量的重要途径 。
假定企业利润目标和生产规模既定,其他条件不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所需预付资本总量越少,从而达到了节约资本的目的 。
如果把节省下来的资本投入生产,就可以使企业生产规模扩大 。
第三,加速企业资本周转能够缩短资本回收期,并有利于整个社会资本周转速度的提高 。
企业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资本回收期变短,并减少了资本的时间价值 ( 资本未来值与现值的差额 ),因而降低了企业投资的风险 。
此外,企业资本周转速度加快,还会使整个社会的资本周转速度相应加快,这有利于整个社会商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并使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
10,4,4 资本保值增殖和企业再生产
资本是企业再生产运动及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一定时期内已经投入企业运营的资本构成资本存量。
资本存量的保值增殖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
资本存量保值、增值的基本含义
资本保值 是指投入资本在营运过程中,通过对其耗费部分及时足额补偿,来维持简单再生产的不断进行
资本增殖 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和改善资源配置,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不断提高新的积累,以实现扩大再生产 。
资本是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的统一,因而保值与增值可以从这两种形态上予以衡量 。
衡量保值的两种尺度
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规模不变,其生产能力能否全面重置,是衡量其存量资本保值的实物尺度;
企业资本价值能否足额补偿,是衡量其存量资本保值的价值尺度 。
衡量增值的两种尺度
存量资本规模能否扩大,技术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是否提高,是衡量资本增殖的实物尺度;
经过一个再生产过程后是否有一个增殖额存在,则是衡量资本增殖的价值尺度。
企业存量资本的调整和资产重组
资源配置是个动态的概念 。 企业占有的资源或存量资本在一定时点上呈现为一定的结构状态,
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市场经济的运行则不断打破旧结构,确立新结构 。
市场经济的运行不断打破旧结构,确立新结构,
这种新结构代替旧结构的过程就是企业存量资本的调整和资产重组的过程 。 这一过程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创新,
以及对社会资源的再配置,都具有重要意义 。
存量资本的调整和资产重组的途径
途径,
一是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
二是企业内部的资产组合存量资本的调整和资产重组的方式
第一,转移生产要素
转移生产要素即生产要素由一个企业转向另一个企业或者企业把原有的生产要素转向新的生产经营领域 。 前者可通过企业兼并,破产等来实现,后者可通过企业生产经营方向部分或全部改变来实现 。
第二,增减生产要素
增减生产要素有三种情况:
1,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要不断发生生产要素的消耗,为弥补这种消耗,必须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 。
2,某种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或降低,改变了原有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可以导致一种或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变化 。 例如,由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每个劳动者能够操纵更多的机器设备,那么机器设备的数量就应相应增加 。
3,企业生产或服务规模的扩大,需要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 。
第三,改进和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 。 有三种情况:
一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生产要素的使用或自然力作用而造成质量下降,要求较高质量的生产要素代替原来的生产要素;
二是生产服务方向的改变对生产要素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三是由于整个社会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科技进步,
使继续使用原有生产要素变得不经济 。
企业再生产的类型
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内涵扩大再生产
外延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是指企业在原有生产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
扩大再生产 是指企业在扩大的生产规模上进行的生产 。
扩大再生产以简单再生产为基础和起点,是简单再生产的继续和发展 。
内涵扩大再生产 是指依靠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的再生产 。 企业内涵扩大再生产是通过改善人力要素质量和物质要素质量,优化要素组合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 这种扩大再生产方式,可以使企业以较少的资源消耗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
外延扩大再生产 是指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扩大生产规模的再生产。外延扩大再生产是通过单纯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实现生产规模扩大的。增加生产要素数量的多少取决于社会的资源总量,
而社会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当有限的社会资源分配给那些符合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经济效益好和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进行外延扩大再生产时,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才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否则只能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造成资源浪费。
企业间存量资本的集中和重组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
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有赖于再生产规模的扩大,扩大再生产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积累和资本积聚来实现 。 然而,积累会受到积累量,积累时间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
企业间存量资本的集中和重组却可以在一定上突破上述限制,迅速扩大单个企业的再生产规模,从而有助于提高存量资本的利用效率和加速资本技术构成的变革 。
社会资源配置与存量资本的转移和重组的关系
从社会资源配置过程来看,资源配置的首要前提是生产要素的流动,转移和组合,而存量资本的转移和重组则是生产要素转移和重组的具体表现 。 没有存量资本在企业间的转移和重组,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是不可能的 。
10,5 企业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
10,5,1 企业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
企业经济行为包括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本经营活动资本经营的含义
广义的资本经营 包括资本的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的经营 。 实质上就是资本经营就是资产经营,其经营目标与生产经营目标是一致的 。
狭义的资本经营 资本价值形式或虚拟资本的经营 。 由于此种资本经营含有,投机,成份,
因而有时会在经营动机上与生产经营产生矛盾,
处理不好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的关系,会影响企业的主业,甚至导致产业,空心化,和引发泡沫经济 。
资本运营需要具备的条件
资本是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本要素,具有特殊的运行机制和实现方式 。 因此,资本运营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 。
首先,畅通的渠道; 这样才能使资本在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间自由流动,形成平均利润率,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
其次,人格化代表来维护; 从资本占有,运营和分配几个层次明晰产权关系,界定清楚出资人与经营者的权利和责任 。
再次,社会化和现代化的市场体系; 要大力发展要素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为资本形成和积聚,为资产重组提供市场环境 。
再次,高质量的专家来运营; 要通过培养企业家的资本运营意识和能力,提高经营水平 。
最后,政府的引导和规范 。 资本运营必然带来规模经济和有机构成的提高,政府应当从完善市场规则,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入手,规范资本运营,保证经济的有序进行 。
10,5,2 企业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
企业经营机制的含义
企业经营机制是指决定企业经营行为的各种内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 。 主要指企业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活动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关系 。
经营与管理的区别
管理是指对企业利用所掌握的生产资料,
以最经济的办法把产品制造出来的生产活动的指挥 。 而经营则必须面对市场,
了解企业的外部环境,并根据外部环境的情况及变化制定企业目标,决策和计划,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企业经营机制的内容
企业经营机制主要包括
决策机制
激励机制
发展机制
约束机制决策机制的内容
经营的关键是决策 。
主要包括:经营战略与方针决策,经营目标与计划决策,产品决策,技术发展与投资决策,资源开发与利用决策,价格决策,成本决策,生产方案决策,市场销售决策,财务决策,经营组织决策与人事决策,等等 。
激励机制
定义
激励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采取的鼓励措施和手段 。 激励机制是企业激发,鼓励经营者和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机制 。
激励机制的内容
激励主体,激励对象,激励目标,激励方式企业发展机制的内容
企业发展机制是企业自身提高和不断发展的功能,包括发展动力,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和发展手段 。
企业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决策者对企业长远发展所作出的考虑 。 发展动力的形成在企业经营机制中能够保证决策者正确处理企业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 例如,
在决策机制上能够保证决策者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做出决策;在激励机制中能够保证经营者,劳动者,投资者的目标与企业长远目标相一致;在约束机制中确保管理者克服损害企业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 。
企业发展目标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对企业生产经营起着导向作用 。
企业发展方式有两种: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两种方式往往结合在一起。一般说来,企业在创业之初或进行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重大调整时,通常采用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而当企业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时则主要以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为主。
企业行为的约束机制
约束企业行为的各种条件及其对企业行为的约束作用,构成企业行为的约束机制 。
供给约束是指市场对企业投入的约束 。 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能在市场上购买到足够的生产资料,聘用有各种专长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 这些生产要素中任何一种供应的短缺或垄断,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约束企业行为 。
市场约束主要是需求约束 。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能不能把产品销售出去,是关系到企业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的,惊险的跳跃,。
企业为追求商品价值的实现必须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 。 因此,市场需求是约束企业行为的重要的外部条件 。
除此以外,企业的外部约束还有法律约束和行政约束 。 法律约束是为保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各种经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而对企业行为的法律规范 。
企业内部约束主要是预算约束,其基本要求是企业必须用自己的收入补偿自己的支出,也就是自负盈亏的约束 。
10,5,3 资产重组和企业兼并
资产重组的含义
资产重组也就是广义的资本重组,是指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和无形资产在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重新组合 。
狭义的资本重组往往特指小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或大资本的分拆和分离,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存量资本在企业间的转移和重新组合,以及由此引起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企业资本组织形式的改变 。
资本重组的过程
资本重组的过程就是生产要素由效率低的企业或部门向效率高的企业或部门转移的过程,使这些企业或部门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所占份额日益增大 。
生产集中的两种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集中是通过再生产中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即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进行的 。
( 1) 资本积聚 。 由于竞争胜败的关键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规模 。 因此,企业在内有追逐利润的动力和外有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必须把部分利润用来扩大资本总额,这就形成了单个资本的积聚 。
( 2) 资本集中 。 在竞争中效益好的企业并购效益差的企业,或若干资本合并为新的规模更大的社会资本,
从而形成资本集中 。 与资本积聚相比,资本集中在提高单个资本增大的速度,从而加速生产集中上更具有重要意义 。
竞争和信用在加速资本集中中的作用
1,竞争 。
效益好的大企业凭借自己良好的商业信誉,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以及规模优势击败效益差的企业,并将其收购和兼并,进一步扩大其资产规模 。
2,信用 。
信用机构可以吸收大量的社会闲置资本,效益好的大企业可以运用信用杠杆迅速扩大规模,
增强竞争实力,加速对中小企业的兼并 。 同时,
信用机构又可以促使分散的中小企业联合起来组成巨大的股份公司 。
资本重组的类型及其区别与联系
小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是资本重组,大资本的分拆和分离同样是资本重组 。
1,区别 。
小资本的积聚和集中通过资本联合实现整体规模优势,大资本的分拆和分离则是通过资本分裂发挥个体效率 。
2、联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与资本的分拆和分离同时存在,至于采取何种方式重组资本,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和长远发展目标而定
资产重组的形式
在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资产重组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派生分立形式重组,另一种是新设分立形式的重组 。
● 派生分立形式重组的特征
经过重组,由一个企业变成多个企业,企业之间没有产权关系 。
各个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与原有企业相比,都小于原企业 。
重组后,各个企业总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之和与原企业的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和相等 。
新设分立形式重组的特征
经过重组,一个企业分设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之间有产权关系的企业 。
重组后,企业之间形成母子公司的企业集团形式 。 母公司的所有者仍为原企业的所有者,子公司的所有者为母公司 。
对原企业而言,总资产,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不变 。
原企业消失 。
企业集团的概念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大型企业为核心,以产权联接为主要纽带,同时以产品,技术,契约等多种纽带,把多个企业联接在一起,具有多层次结构的以母子公司为主体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 。
企业集团的特征
企业集团的母公司与其成员企业间应以产权联接为主要纽带 。
企业集团必须有一个能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企业,也叫母公司 。
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及其子公司均为独立法人企业 。 它们之间有某种经济协作关系,在机能上可以相互补充 。
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一般表现为分层次的金字塔式结构 。
企业集团不是法人,它是多个企业法人组成的企业群体。
企业兼并的含义
企业兼并是指一个企业吸收其他企业,吸收者仍保持原有的企业名称和法人地位,被吸收者则失去法人资格和存在的权利 。
广义上看,企业兼并还包括,收购,,即一个企业对其他企业的一定控制权的收购,而被收购企业的法人地位依然存在 。
国外学者在研究兼并时,通常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 起 使 用,缩 写 为 M&A ( Mergre &
Acquisition),我国有的学者把它们合译为,并购,。
企业兼并与企业合并的区别
企业兼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组成一个企业,兼并企业的法人资格依然存在,被兼并企业的法人资格消失 ;合并虽然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组成一个企业,但原来企业的法人资格都不存在,组成一个新的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 A+B=A;A+B=C.
参与企业兼并的各方一般是以优势企业为主,其他企业为辅的不平等关系 。 合并各方一般是较为平等的伙伴关系 。
企业兼并各方涉及产权的有偿转让 。 合并行为过程中不涉及参与合并诸方之间的产权有权偿转让 。
企业兼并的分类
1,按行为方式分类
从企业兼并的行为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横向兼并
二是纵向兼并 (前向纵向兼并,后向纵向兼并 )
三是混合兼并 ( 包括 产品扩张型兼并,
市场扩张型兼并,纯混合型兼并等 。
具体解释
横向兼并,即在同一市场上提供同种商品或服务的企业间的兼并,其目的是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市场占有率 。
纵向兼并,即生产和销售的连续性阶段中互为购买者和销售者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兼并 。 其中,兼并处在最终需求者方向的企业时,称为,前方性纵向兼并,;
兼并处在原料阶段方向的企业称为,后方性纵向兼并,。 这种形式的兼并一般是想控制某部门,行业的生产及销售全过程,从而获得一体化的效益 。
混合兼并,即横向兼并,纵向兼并以外的所有兼并,
包括产品扩张型兼并,市场扩张型兼并和纯混合型兼并三种 。 产品扩张型兼并是指一家企业以原有产品和市场为基础,通过兼并其他企业进入相关产业的经营范围,增强企业实力的目的 。 市场扩张型兼并是指生产同种产品,但产品在不同地区的市场上销售的企业兼并 。 它可以作为扩大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主要手段 。 纯混合型兼并是指生产和职能上无任何联系的两家或多家公司的兼并 。 这种形式的兼并可通过多角化经营,降低经营风险,使企业获得稳定的利润 。
2,按资产的转移方式分类
一是以现金购买资产的兼并,指一家公司用现金购买另一家公司的全部或绝大部分资产以实现兼并 。
二是以现金购买股票的兼并,指一家公司用现金购买另一家公司的大部分股票,以实现控制其资产及经营权的兼并,即所谓,收购,。
三是以股票购买资产的兼并,指 A公司向 B公司发行自己的股票以交换该公司的大部分资产 。 在这类兼并中,
A公司一般愿意承担 B公司的责任,但 B公司必须承担两项义务:第一,同意解散该公司;第二,把拥有的 A
公司的股票分配给自己的股东 。 这样做的主要考虑是,
A公司不想让自己的大量股票集中在极少数的股东手中 。
A,B公司一般还会就 B公司的全体高级成员和董事参加A公司的管理达成协议 。
四是以股票交换股票的兼并,指 A公司向 B公司的股东发行股票以交换 B公司的大部分股票 。 一般来说,至少要达到 A公司能控制 B公司所需的足够股票 。 在这类兼并中,B公司可能解散或并入 A公司 。
3,按兼并交易方式分类
按照兼并交易方式可分为:友好协商,强迫接管
友好兼并方式 通常是指兼并企业与被兼并企业双方通过协商决定两者之间兼并的各项事宜 。
具体说来,一般先由兼并企业确定被兼并企业即目标企业,然后设法与被兼并企业高层管理者接触,商讨兼并事宜,诸如资产评估,收受条件等,若被兼并企业不满意兼并条件,则双方可以进一步讨价还价,在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情况下,签订兼并协议,最后经双方董事会批准,股东大会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通过 。
强迫兼并方式 是指兼并方不顾被兼并企业意愿而采取非协议性购买的手段,强行兼并对方企业 。
强迫兼并方式通常采用的手段主要有两种:
① 收购被兼并企业股东的股票委托书 。 如果兼并方能够获得足够的股票委托书,使其发言权超过被兼并企业管理当局,他就可以设法改变后者的董事会,最终达到兼并的目的 。
② 收购被兼并企业的股票。兼并企业在公开市场上购得一部分被兼并企业股票作为摸底行动之后,宣布直接从被兼并企业的股东手中用高价购买其部分或全部股票。这个价格叫做接管价格,通常要比市价高 20-
50%。